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2012-PPT文档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p基因
肝癌细胞DNA 整合侧
HBVDNA
2.HBV对肝细胞的反式激活作用
HBV感染期间,产生的一种或多种病毒 基因产物,结合到肝细胞DNA的调控位点, 以改变肝细胞蛋白表达的方式参与肝细胞的 转化和癌变过程。
HBV-DNA在肝细胞中的整合,为病毒基 因产物的表达提供了模板作用,使之能持续 不断地产生病毒基因产物,持续不断地反式激 活肝细胞癌基因,其中重要的是HBx基因。
HBV-DNA含有4个不同的启动子和2个增强子, 任何 一个区段整合在肝细胞基因调节位点, 都 可以使该基因表达失控。 如S基因的启动子片 段整合到RAB-ß受体基因的启动子区段, 使 RAB-ß高表达。
HBV-DNA整合时可发生基因重排。常发生病 毒DNA短肽链羧基末端部分丢失, 重排的短肽 链中一部分有促进肝细胞原癌基因(myc或fos) 转录的功能。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混合型肝癌
肉眼分型:
早期肝癌(小肝癌)---φ<3cm,或结节数目≤2 个,其直径总和<3cm。
中晚期肝癌(1)巨块型(2)多结节型(3)弥 漫型。
四、肝癌的病理诊断
(一)肝细胞癌(HCC)
1 概述
人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男性多见,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发年龄30~ 50岁。
临床常表现右上腹疼痛、腹水、黄 疸及肝脏肿块。
血清AFP常升高。
2 巨检
巨块型:单个巨大结节,直径常>10cm,质 硬,切面可见出血坏死。
结节型:最常见,为多个结节,直径常为数 毫米至数厘米,肿瘤周围组织常为肝硬化。
弥漫型:肿瘤呈无数小结节弥漫分布于肝脏。 早期肝癌(小肝癌):单个癌结节直径<3c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免疫组化表型
Hep Par1:几乎所有HCC均阳性,认为其敏感性 和特异性位于各种肝细胞性标记物之首。
CK-Pan:常阴性,CK8和CK18可阳性,CK7部分 阳性(约24%)。
AFP:出现约1/4的成人肝细胞癌,阳性较弱。
CEA:肝细胞癌中毛细胆管阳性。
Hep Par1
AFP
4. 特殊组织类型
✓ cyclinA异常表达或高表达:cyclinA/cdk形成→ Rb 磷酸化→细胞通过G1/S期→细胞增殖。
▪ hap基因表达
肝癌细胞DNA与HBV-DNA整合一侧有147bp的
DNA序列的hap基因,它与erb-A基因及类固醇 激素受体的DNA序列有同源性。分子杂交实验 证明,hap基因可转录一条长2.5kb的mRNA,正常 肝和胚胎肝细胞均无hapmRNA表达. 推测,hap 基因编码的产物可能是一个新的配体反应性调 节蛋白,在HCC中的异常表达可能与癌变过程有 关, 有待进一步研究
2.巨检
肿瘤可起源肝内胆管、肝门部大肝管及其 分支肝管;
肿瘤灰白、质硬,单发或多发。
3.镜检
常为高分化至中分化管状腺癌,偶尔瘤细胞呈 条索或乳头状;
具有丰富的纤维间质; 腺腔由立方、柱状、多形性上皮细胞构成,核
圆形,有小核仁; 可沿胆管壁及神经浸润生长; 癌细胞常分泌粘液,有时可见印戒细胞; 可出现局灶磷化,或腺鳞癌; 偶尔出现梭形细胞肉瘤样成分或破骨细胞样区
细胞学类型
肝细胞样细胞:最常见,形态类似于肝细胞, 核/浆比例大,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胞浆 比正常的肝细胞更具嗜碱性,肝细胞之间常 见毛细胆管。
多形性细胞:具有多核或奇异形核,核深染,可 形成巨细胞,小梁结构不明显,可成片或形成实 性结节。
透明细胞:胞浆透亮,多数是由于含有大量的 糖原或脂滴所致,常成片存在或成板状排列, 有时与转移性透明细胞癌(如肾透明细胞癌) 难以区别。
反式激活病毒基因,促进病毒的复 制和蛋白的表达。
与肝细胞DNA整合,并激活c-myc,fos 基因转录和过度表达作用。
x基因转染3T3细胞,使3T3细胞增殖率 增加,并成瘤。
携带x基因的转基因鼠可发生肝癌。 3′截断的preS(或S)基因产物也具有反
式激活c-myc作用。
在肝癌发生过程中,HBVx基因及 其产物HBxAg,与宿主肝细胞DNA 整合及异常表达后,反式激活癌基 因可能是肝细胞恶性转化的关键, 但缺乏直接致癌的分子生物学证据。
(B链)
蛋白质 DNA
病毒DNA
蛋白质
1. HBV对肝细胞顺势激活作用
研究显示:HBV基因组中不含有明确的癌 基因(oncogene), 基本上无明确的致癌作 用。 HBV 是DNA病毒, HBV-DNA整合到宿主 肝细胞染色质DNA中是癌变的关键(80% 以上),且发生在肝细胞癌变的前期。原 位杂交和基因分析显示肝癌细胞和慢性 HBsAg携带者肝细胞基因组中可检测到 HBVDNA。
X基因:可以编码1.7KD的多肽HBxAg 它是肝癌中稳定结合的DNA片 段,整合的HBV DNA片段中C基因和S 基因缺乏情况下,X基因仍存在,是反 式激活子(transactivator)。
X蛋白可与p53蛋白直接结合,而破 坏P53的功能,即使P53并未发生突变, 亦能使细胞核失去正常调节功能。
病毒基因整合在抑癌基因区, 使抑癌基因失活. 已发现HBV基因整合在17号染色体短臂。
HCC组织内HBV-DNA整合在细胞周期素A (cyclinA)基因内, 导致 cyclinA表达异常
✓ 正常情况:p15, p16, p21, p27(细胞周期素依赖性 蛋白激酶抑制物)→ 竞争抑制cyclinA/cdk 复合物 形成→ Rb去磷酸化 → 细胞阻滞于G1/S期。
纤维板层癌:主要见于青年人(年龄多<25 岁),血清AFP很少升高,很少有HBV感染, 无肝硬化,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约为50%); 肿瘤多位于肝左叶,边界清,单发。组织学 特点为癌细胞大,多角形,嗜酸性,胞浆内 常有明显的细颗粒(线粒体);癌细胞成片 状、巢状或条索状排列,周围有丰富的纤维 间质,呈板层状包绕于癌细胞巢。
二、肝癌的病因
肝炎病毒:HBV、HCV。
HBV是亚洲国家最主要的因素;HCV是西方 国家终末期肝病的首位原因。在东南亚地区 HBV合并HCV、HIV感染尤为明显。
酗酒。 化学致癌物。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代谢综合症)亦
是肝癌的高风险因素。 吸烟、肥胖和糖尿病。
三、肝癌的类型
组织学类型:
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一、肝癌的发病状况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全球50%肝癌发生在我国,其死亡率随不同 地域而变化。江苏和广西部分地区男性肝癌 死亡率达2%,女性0.3%;岱山群岛男性肝 癌死亡率高达10%。
美籍华人肝癌发病率高于白人和黑人,但低 于中国本土和新加坡华人。
死亡率高的地区发病年龄亦较早。
(二)HCV感染与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与肝细胞 癌(HCC)发生密切相关的外部致 病因子。全球约有1.7亿的HCV感染 者和病毒携带着,可能发生肝硬化和 HCC。
• HCV的基因组结构:
由3个结构基因(C,M和E)和5个 非结构基因(NS1,NS2, NS3,NS4和 NS5)构成。
C M E NS1 NS2
高分化HCC,CD34标 记
胆管癌
有腺管样结构,腺腔由立方或柱状、多 形性上皮细胞构成;常分泌粘液。
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CK-Pan、 CEA、EMA阳性;CK19常阳性,CK7 大部分阳性,CA19-9在胆管癌中阳性率 约40%。CK19和CA19-9在HCC中阴性。
CK19
转移性癌
肝细胞癌
见前
五、肝癌发生的机制
(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
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具有明显 相关性。
对HBV致癌机理的两种解释:
❖ 顺势激活作用 ❖ 反势激活作用。
顺势激活作用(cisactivation)
某一DNA序列对宿主DNA上游或下游基因激活或 抑制,调节作用在同一条DNA链上, 对不同DNA链 则无作用。
HCC,小梁状(板状)型,细胞大于3层
假腺(腺泡)型:可由于肿瘤组织中心细 胞变性或实性小梁崩溃所致,这些假的腺 腔中为细胞碎屑、吞噬细胞及渗出物。腺 腔样结构亦可由于癌细胞之间的小胆管扩 张而成,其内含胆汁。
o 硬化型:常见于肿瘤放化疗或肝梗死之后,肿瘤 中有丰富的纤维性间质分隔,肿瘤呈条索状。以 往所谓的“硬化型肝细胞癌”部分为肝细胞癌, 部分为肝内胆管癌,故不能作为一种病理组织学 亚型。
或结节数目不超过2个,直径总和不超过3cm, 界限清楚,切面常无出血坏死。
巨块型 多结节型 弥漫型
3 鏡检
组织学类型
小梁状(板状)型:最常见,肿瘤细胞 呈不同厚度(3层以上)的条索状排列, 间隔血窦,血窦内衬扁平内皮细胞;有 时血窦扩张形成大的血管腔隙。有时瘤 细胞呈多板状排列或生长拥挤,血窦不 明显,表现为实性(团块状)。
DNA DNA
DNA
宿主 DNA 病毒DNA
反式激活作用(transactivation )
某一个基因通过其表达的RNA和蛋白质产物, 反过来作用该基因或其他基因的启动子或增 强子等序列,而发挥调节(激活或抑制)作用.故 其激活或抑制作用可在同一条DNA链上,也 可在不同的DNA链上。
(A链)
蛋白质 DNA
日本学者用HCVNS3转染NIH3T3细胞,发 现NS3蛋白有转化活性,致细胞出现恶性表 型,接种裸鼠形成肿瘤。
假腺型及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要与转移性腺 癌及肾或肾上腺癌鉴别,转移性腺癌常缺乏 肝细胞特点及血窦结构。
免疫组化:Hep Par1、AFP、CK8、CK18、 CK7、CK20、villin 、CAM5.2,抑制素和 Melan-A等。
透明细胞型肝细胞癌与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 常用抗体为Hep Par1和AFP,肝细胞癌与肾 上腺皮质癌:常用抗体为Hep Par1。
NS NS
NS3
4a 4b
NS5
结构基因
非结构基因
1. HCV的致癌性
意大利Alberti等认为HCV本身有直接致癌 能力。
HCV核心蛋白和NS5蛋白具有转录活性,可下调 P53功能;可诱导HCV感染肝细胞的氧化应激, 调节细胞凋亡。
HCV核心转基因鼠可发生肝癌。
HCV感染较HBV更发生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临床检查
(二)肝内胆管癌
(intrahepatic cholanglocarcinoma)
1. 概述
发病率远低于肝细胞癌; 肿瘤发生与肝硬化无直接关系,但与先天性
肝内胆管扩张、先天性肝纤维化、肝脏寄生 虫(华支睾吸虫、血吸虫)感染、接触放射 造影剂或摄入合成类固醇药物有关,亦可伴 发肝内结石; 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临床表现常为腹部疼痛、体重减轻、黄疸; AFP水平常在正常范围。
细胞。
4.免疫组化表型
CK-Pan、CEA、EMA、CK7、CK20、 CK19、CA19-9阳性
AFP、Hep Par1阴性
CK7
5.鉴别诊断
转移性腺癌
鉴别常困难,要联系临床资料; 邻近的胆管常缺乏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或
原位癌; 免疫组化标记对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常标
记CK7、CK19、CK20、CA19-9、villin 等。胃肠道转移性腺癌常表达villin 、 CK20,而肝内胆管癌CK7、CK19常阳性。
其他细胞:如梭形细胞、类癌样细胞。肝细胞癌 中有时可见部分肿瘤细胞呈梭形,与上皮成分混 杂。若肿瘤完全由梭形细胞组成,则可能不是肝 细胞来源。
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
➢特殊染色 银染色:有助于显示血窦轮廓,与 正常或肝硬化相比,常缺乏网状结 构。 PAS染色:部分胞浆内包涵体(球 形玻璃样小体)阳性,富含糖原的 透明细胞阳性。
▪ HBV-DNA整合缺乏明显特异性位点, 不 同病例 HBV-DNA整合致肝细胞后,引起 宿主肝细胞DNA结构的改变都不尽相同: 基因移位; 基因重排等 。
▪ 不同病例, 病毒基因整合的类型不同:单克 隆位点的整合和由于长期病程中不断有 病毒基因整合,故更多的是多克隆位点 的整合。
HBV-DNA整合与肝癌发 生关系的可能机制
5.鉴别诊断
肝细胞腺瘤
少见;绝大多数为女性,与口服避孕药密切 相关,一般不伴有慢性肝病。
肿块常位于肝脏表面,多为单发,直径常 >10cm,边界清,有包膜,无卫星结节;切 面灰黄,棕褐色。
细胞分化良好,无异型;2-3层肝细胞板; 无浸润性生长,有出血,但坏死少见,肿块 周围为正常肝组织。
肝腺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