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教案课程

合集下载

《爱的教育》教案(通用5篇)

《爱的教育》教案(通用5篇)

《爱的教育》教案(通用5篇)《爱的教育》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真实的“爱的故事”的分享交流,体验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帮助幼儿正确理解爸爸、妈妈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听爸爸、妈妈讲小宝宝的故事;物质准备:创设分享交流的环境,提供幼儿表证的实物及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一、情境讨论1、边听边回忆小朋友想念陈老师时,录下的感人的话。

提问:这些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说这些话?2、教师讲述《陈老师爱宝宝》的故事。

插问:(1)宝宝这么小,为什么就说他“做夜班?”(2)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到底爱不爱宝宝?你们是怎么着出来的?3、小结: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都是爱宝宝的,爱的方式是不同的,是各种各样的。

二、交流体验1、启发幼儿自述故事刚才你们都说陈老师和宝宝的爸爸是很爱宝宝的,你们的眼睛也很亮,你们也有许多爸爸、妈妈爱你们的事情,你们可以讲给大家听听吗?2、在师生共同的交流中,帮助幼儿理解父母不同的爱的方式(1)夏一帆的故事--“脚肿了,妈妈哭了”插问:①帆帆有脱鞋子的坏习惯,猜猜妈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②妈妈为什么会哭?③夏一帆的妈妈爱不爱他?(幼儿小结)(2)倪品故事--“我的肚脐”提问:你从哪里看出来妈妈是很爱他的?(3)沈佳依的故事--“我一直喜欢到铁轨上去兜一圈”插问:①爸爸是怎么做的?②为什么爸爸不带她去公园、超市玩,而带她去看铁轨呢?③说明沈佳依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师生共同小结)(4)朱健宁的故事--“杯子宝宝,我再也不扔你了”插问:①爸爸、妈妈骂你,打你时,心里怎么想?②爸爸、妈妈心急了,是不是就不爱孩子了?为什么?(幼儿结合自身经验重点讨论)③现在宁宁扔杯子的坏习惯有没有改掉呢?是怎么会改掉的?④宁宁应该感谢谁?为什么?(幼儿小结)3、总结归纳老师听了你们的故事,真感动。

《爱的教育》教案: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爱的教育》教案: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爱的教育》教案: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当今社会中,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其整体发展的关键。

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化、不守纪律、缺乏耐心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发展。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依靠科学方法来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一份完整的教案可以对于解决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爱的教育》的教案,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教案背景《爱的教育》是一份针对幼儿和小学生设计的教育方案,旨在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情商。

这份教案基于艾伦斯坦的情感智力理论和身体感知训练理论,以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情感和行为控制为导向,提高孩子自我管理、情感理解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能力。

二、教案内容1.自我意识训练自我意识是指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状态和感受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孩子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爱的教育》教案通过以下几项训练以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1)观察自身情感:教师可以让孩子观察自己的情绪变化,例如询问孩子“你今天感到什么样的情绪?”或者“你现在感到紧张吗?”等等,从而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

(2)锻炼身体感知:教师可以通过让孩子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感受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例如让孩子体验呼吸、感受触碰等等,以此来训练孩子的身体感知能力。

2.情感管理训练情感管理是指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应对外部事物的情感态度和维持积极情绪。

有效的情感管理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控自己的行为和思考。

下面是几个例子:(1)瑜伽冥想:教师可以邀请专业的瑜伽老师来讲解瑜伽冥想和相关放松技巧,并帮助孩子将这些技巧运用到生活中。

(2)情感扮演:孩子可以扮演不同角色,通过对话模拟各种情境,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复杂的情绪交流。

3.行为控制训练行为控制是指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抵制诱惑,保持自己的决心和恒心。

孩子的行为控制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多种挑战。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爱的教育》的主题和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爱的观念。

1.2 教学内容1. 课文《爱的教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爱的行为和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爱的理解和体验。

3. 写作练习法: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2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爱的定义和意义。

2.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爱的教育》。

3. 讲解与讨论: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爱的主题和价值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爱的理解和体验。

5. 写作练习:学生写一篇关于爱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写作评估: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爱的教育》文本。

2. 相关爱的故事和案例,用于讨论和启发思考。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4.2 教学材料1. 课文《爱的教育》的解析和讲解资料。

2. 学生写作的评价标准和指导资料。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1. 第1-2周:讲解课文《爱的教育》的主题和内容。

2. 第3-4周:讨论课文中的爱的行为和价值观。

3. 第5-6周: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5.2 时间安排1. 第1-2周:2课时/周2. 第3-4周:2课时/周3. 第5-6周:2课时/周第六章:课堂活动与互动6.1 课堂活动1. 观看与爱相关的电影或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感受爱的力量。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爱的教育》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良好习惯。

4. 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学习,感悟爱的力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了解《爱的教育》a. 作者简介b. 作品背景c. 作品特点2. 第二课时:掌握阅读方法a. 选择合适的阅读环境b. 制定阅读计划c. 学会做笔记d. 深入理解人物形象3. 第三课时:分享阅读感悟a. 小组内分享阅读心得b. 选取代表进行全班分享c. 教师点评与指导4. 第四课时:探讨爱的力量a. 分析作品中的爱b.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c. 讨论爱的力量5. 第五课时:延伸阅读与拓展a. 推荐类似作品b. 制定个人阅读计划c. 总结收获与成长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爱的教育》并提出疑问。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全班交流:选取代表进行全班分享,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深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爱,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爱的力量。

6. 延伸阅读:教师推荐类似作品,学生制定个人阅读计划。

7. 总结收获:学生总结本次阅读活动的收获与成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笔记的质量。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深度和感悟程度。

4. 学生延伸阅读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爱的教育》原著。

2. 作者埃德蒙多·德·阿米奇斯的简介。

3. 与《爱的教育》主题相关的文章、视频等资料。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感悟爱的力量。

4. 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进度,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序号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情商,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

而《爱的教育》这本教材正是根据孩子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成长需求而设计的。

本次阅读教案将深入探讨《爱的教育》这本教材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意义。

序号二:内容概述《爱的教育》是一本专门为幼儿园中班设计的阅读教材,通过故事和插图的形式,传递爱和友谊的重要性。

这本教材共包含10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情节和教育价值。

故事内容涵盖生活中常见的友情、亲情、助人为乐等主题,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情感和道德意识。

序号三: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通过《爱的教育》这本教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对阅读的热爱。

2. 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通过阅读不同情感主题的故事,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通过教材中的情节和角色,培养幼儿的道德观念,让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序号四:教学方法1. 故事导读:在阅读之前,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引导,帮助幼儿预测故事情节和主题,增加他们的参与度。

2. 集体阅读:老师带领全班孩子一起阅读故事内容,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和道德意义。

3. 分组讨论: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问题和观点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艺术创作: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孩子们将故事内容进行艺术表达,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

序号五:教学重点1. 帮助孩子们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培养他们的故事理解能力。

2. 指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3. 引导孩子们发现故事中的道德意义,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

序号六: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集体阅读过程中对故事的理解程度和参与度。

2. 分析幼儿在分组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观察幼儿在艺术创作中对故事情节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互动讲解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互动讲解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互动讲解1. 介绍教案背景和内容在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中,通过多种形式的互动讲解,帮助孩子们了解爱的重要性和表达爱的方式。

教案通过故事、游戏和手工活动等形式,引导孩子们感受爱的温暖,并从中学习如何用爱与他人相处。

2. 爱的重要性爱作为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对于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教导孩子们爱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培养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爱还能够促进幼儿的心智发展,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3. 互动形式在教案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们传达爱的教育,让他们在故事中感受亲情、友情和关爱。

可以组织一些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共享、合作和理解。

通过手工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制作礼物,表达对他人的爱。

4. 个人观点我认为爱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和传递爱是他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这样的教案,孩子们可以在实践中学会理解、接纳和尊重他人,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总结与回顾通过阅读教案《爱的教育》,孩子们可以在故事中感受亲情、友情和关爱,通过游戏学会与他人共享、合作和理解,通过手工活动表达对他人的爱。

这样的教案能够在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关于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阅读教案《爱的教育》是一份非常有意义和实用的教案,它通过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帮助孩子们理解爱的重要性,并学会表达爱的方式。

在教案中,老师可以使用故事、游戏和手工活动等形式进行教学,从而引导幼儿感受爱的温暖,理解爱的含义,并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技巧。

下面我们将对教案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更详细的讲解和拓展。

教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孩子传达爱的教育。

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爱的故事,比如亲情、友情、关爱等内容的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引起孩子们的共鸣,帮助他们感受到爱的温暖和力量。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爱的教育》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爱的教育》的主题思想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爱的认识和体会,增强关爱他人和团队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1. 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

2. 阅读并理解《爱的教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爱的教育》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3.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对《爱的教育》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对爱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训练:通过阅读理解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写作练习:鼓励学生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3.2 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材: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和辅助工具。

2.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手段,生动展示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爱的教育》的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主阅读作品,完成阅读理解练习。

3. 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 写作与展示:鼓励学生写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4.2 教学安排1. 第一周:介绍作者、背景和作品特点,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2. 第二周:分组讨论和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第三周:写作读后感,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练习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

2. 针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反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推荐课《爱的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让学生学会欣赏阅读《爱的教育》,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2.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过程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3.从《我们的老师》入手解读文本,,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4.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感受爱的力量,启发学生要拥有爱心。

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课让学生学会欣赏阅读《爱的教育》,学会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

2.让学生在阅读和交流过程中,受到熏陶和启发。

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2.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体会读书的快乐。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爱的教育》。

2.《爱的教育》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有人说,爱是春日的雨露,夏日的清风,秋日的硕果,冬日的暖阳。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爱”,那我们怎么去体会爱,理解爱,付出爱呢?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有关爱的书——《爱的教育》。

二、介绍书名及作者(出示课件,指名读)《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德·亚米契斯的代表作,自问世以来被译成数百种文学和方言,成为一代又一代读者爱不释手的读物,也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作品。

书的原名翻译是“心”。

我国最早由夏丏尊先生翻译,并定名为《爱的教育》。

三、介绍推荐理由1.作者的话(请学生读)“凡是读这部书的人都将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它所饱含的教益、慰藉和激荡的情愫无不使所有的人流下动情的眼泪……”——(意)亚米契斯2.译者的话(老师介绍)夏丏尊先生对这本书的评价: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作品影响。

①《爱的教育》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

100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认识到父母行为和言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2、了解初中阶段孩子对家庭的理解和重视度;
3、尝试帮助孩子去学会承担,帮助孩子建立目标并坚守实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难点:
改变以往“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的看法,认识孩子对家庭和父母的重视。

教学过程
1、图片引入
展示四张温馨的家庭成员的合照,分别是:一家人在公园散步的照片、一家人在外旅游时的照片、一张漂亮的全家福、一张朴素的家庭合照。

四张不同的照片,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字,那就是“爱”。

爱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前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爱,可以成就一切。

爱是一
种艺术,把爱融入到教育中,教育也是一种艺术。

2、教育的极致
播放视频:“洗脑只需要一分钟”
“十几年的言传身教,几十年的为人处世”,在孩子离开父母去外求学之前的十几年,各
方面会受到父母的巨大影响,而这些影响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几十年的为人处世。

教育的
极致是行为影响,您的行为将影响下一代。

您意识到了吗?
3、展示调查结果
我们的孩子也真的像短片中那样受到父母、家庭的影响吗?收集关于孩子写下的“开心事”和“烦恼事”的便签,展示统计结果:52个孩子参与调查,其中33个孩子在开心事中提
及父母,占到67%,有19个孩子在自己的烦恼中提及父母,占到总人数的33%。

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开心事还是烦恼中,52个孩子都不约而同得提到了自己的父母。

由此可见,父母在孩子心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1)通过展示一部分与父母相处的开心事,帮助家长了解到底哪些行为和言语会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

(2)通过展示一部分孩子因父母产生的烦恼,帮助家长了解哪些行为会使孩子产生不好的情绪。

(3)进一步分析发现,感觉跟父母相处好而且关心自己的这些孩子,同时也觉得朋友也很友好,自己也变得自信勇敢,成绩有所提升,一切都是美好的。

相反,因父母之间或者父
母与自己之间的矛盾而烦恼的孩子,同时也觉得与朋友容易起争执,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差,成绩下滑,讨厌自己,讨厌生活,一切都糟糕极了。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我爱您们,很爱很爱,只要我们一家人好好的,我就什么困难都不怕,不怕!
4、我们还能为孩子做些什么呢?
(1)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
懂得问并聆听
发生了什么事?
孩子,这中间你自己有错吗?
这种错能避免吗?怎么避免?
错了就是错了,你会怎么弥补呢?
我能帮助你做点什么呢?
(2)让孩子有自己认同的目标并坚持
人有了自己认同的目标,往往就会乐此不疲地追求。

目标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源,大多数孩子学得不够开心,潜能最终没有发挥出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确而
坚定的目标。

哈佛大学一项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发现,凡是那些有
清晰且长期的目标,并把目标写下来,时常对照执行的人,25年后都成了社会各
界的顶尖人士。

而事实上,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与其他人相比,并没有什么明
显优势。

分享一位母亲为自己女儿制定目标并帮助女儿一点一点完成的案例,结合实际与家长共同探讨制定目标的具体方法。

5、总结
一份付出,一分收获。

希望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上也能多一份耐心和付出。

让孩子
感受到“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股绳。

我们一起过日子,我们息息相关。

”共同
构建快乐幸福的家庭,也祝愿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幸福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