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选修:音乐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

鉴赏《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的优秀的民族管弦乐曲。
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艺术院校钢琴学生必弹的曲目。
《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
引子由8小节构成,第一小节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节奏张弛有度,第二小节由一个长琶音、流动的五声音阶与颤音构成,使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三、第四小节分别是第一、第二小节的上行模进,第五小节采用托卡塔式的表现手法,用重复的五声音阶按左手单音,右手八度快速交错进行,仿佛浩瀚夜空下,月光如水的画面。
钢琴演奏时,衬腔要弹奏得轻盈跳动,因此,双手要紧贴琴键跳动;第二小节要注意双手函接连,快速、流畅地把五连音与长颤音弹奏成一条流动的音乐线,要求力度从弱到强,同时再配上踏板演奏;五声音阶的八度弹奏要求指紧贴琴键从慢到快从高到低移动。
呈示段是一个三句式的单乐段,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徴音开始按五声音阶上行级进,同时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的音色,在四拍长音的地方弹出轻盈的衬腔作为填充,使音乐变得丰满而不单调。
第二乐句在高音的地方加入装饰音,以模仿笛子的音色,和声上采用了Ⅵ级和弦与Ⅲ级的七和弦伴奏,使音乐更富于民族特点。
如下图: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
钢琴演奏时要追求音色上的模仿及明亮的特点,起音就要求手指紧贴琴键弹奏,随着音乐的不断向上而使力度渐渐加强,再配合踏板的使用,使音乐连贯、流畅;模仿笛子的部分要注意装饰音要弹奏快速、清晰,整个旋律要注意颗粒性及能够圆滑演奏,使其具有清晰、流畅的旋律线。
两小节的间奏也是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弹拨乐器,弹拨出轻盈的衬腔。
中段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第一、第二乐句继续模仿笛子明亮的音色,在高音区出现,和声上主要采用主和弦、属和弦及它们的七和弦,采用流动的分解和弦作为伴奏织体,长音的地方则模仿民族管弦乐中的弦乐来填充。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彩云追月》这首经典音乐作品。
该内容位于教材第十章“民族器乐欣赏”中的第二节。
详细内容包括对《彩云追月》的背景介绍、旋律分析、演奏形式、音乐特点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演奏形式及音乐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彩云追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彩云追月》旋律的分析和音乐特点的讲解。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彩云追月》的音乐魅力,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彩云追月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来源。
3. 旋律分析:播放《彩云追月》,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分析音乐结构。
4. 演奏形式:讲解《彩云追月》的演奏形式,如独奏、合奏等,并让学生亲身体验。
5. 音乐特点:分析《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如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和声丰富等。
6.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演奏形式表现《彩云追月》。
7. 例题讲解:选取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讲解音乐理论知识。
8.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另一段《彩云追月》的旋律。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创作背景演奏形式音乐特点旋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彩云追月》中的和声运用,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和声运用丰富,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难点是否讲解清楚。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欣赏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优质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教材《音乐欣赏》第七章《民族器乐欣赏》中的《彩云追月》部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曲式结构等,掌握民族乐器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理解歌曲的意境,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2. 学会欣赏《彩云追月》的旋律美、节奏美和音色美,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 通过学习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教学重点:《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音色及曲式结构的学习,以及民族乐器的演奏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等。
学具:民族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等)、乐谱、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月光下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意境,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彩云追月》。
2. 初听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和音色,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
3. 学习歌曲: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和曲式结构,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4. 民族乐器演奏实践:分组进行民族乐器演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5. 随堂练习:针对所学内容进行节奏、旋律等方面的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创作背景旋律、节奏、音色特点曲式结构民族乐器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创作一段以《彩云追月》为主题的旋律,并标注节奏和音色。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了解其他民族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会或实地考察,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节奏的掌握,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论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1. 引言1.1 介绍《彩云追月》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一首经典的钢琴曲,由著名作曲家谭盾创作。
这首曲子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著称,被广泛演奏和传唱。
《彩云追月》的音乐语言简洁明快,富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特色,融合了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展现了作曲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
这首曲子描绘了彩云追月的场景,通过音乐表现出夜空中飘浮的彩云和皎洁的明月,带领听众进入一段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之旅。
谭盾在《彩云追月》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结构紧凑而富有变化,旋律优美动人,节奏清晰明了。
这首曲子要求演奏者具有较高的技巧和表现力,需要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准的技术掌控。
演奏《彩云追月》不仅是对作曲家的尊重和理解,更是对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对这首曲子的深入分析和演奏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谭盾的音乐作品,领略中国钢琴音乐的魅力与魂韵。
【字数:210】1.2 分析《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彩云追月》是一首融合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音乐元素的钢琴曲,其音乐特点独具魅力。
在和声方面,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传统中国音乐的和弦,如属调音阶和谐和弦、属七和弦等,营造出了浓厚的中国风情。
也融入了西方音乐的和声进行,使用了丰富多彩的和声变化,让整首曲子更具层次感。
在旋律方面,曲中的主题非常具有感染力,旋律优美流畅,婉转动听。
在节奏上也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特有的韵律,如古典音乐中的变化曲式和对位法。
在演奏技巧方面,要求演奏者具有较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技术水平,能够准确把握曲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使整个演奏更具感染力。
【分析《彩云追月》的音乐特点】2. 正文2.1 曲式结构分析曲式结构分析是对《彩云追月》钢琴曲整体形式和组织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这首曲子的曲式结构主要分为序曲、主题A、主题B、主题C、主题D、主题E和终曲七个部分。
序曲部分引入了整首曲子的主题和基本音乐元素,为后续的发展做好铺垫。
主题A部分是整首曲子的主题,表现出秋高气爽的景象,通过渐进式的音乐变化引出主题B部分。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彩云追月》教案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彩云追月》教案一. 教材分析《彩云追月》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五课。
这首乐曲以优美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描绘了月亮升起时,云彩追逐月亮的美丽画面。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步提高。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听、唱、动、奏等多种方式,体验音乐的魅力。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深入挖掘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学会演唱《彩云追月》,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3.了解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音乐节奏的把握,特别是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
2.歌曲的高音部分,旋律的流畅和音准。
3.对民族音乐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引导学生模仿和掌握正确的演唱方法。
3.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法: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强课堂活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乐谱、图片、视频等。
2.教学乐器:钢琴、民族乐器等。
3.练习曲目:相关民族音乐曲目,以便进行对比学习。
4.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演唱,便于课后分析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月亮、云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月亮升起时云彩追逐月亮的美丽画面。
然后,播放《彩云追月》乐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乐谱,引导学生观察乐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讲解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运用,让学生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

《彩云追月》音乐优秀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民族器乐欣赏”,具体内容为《彩云追月》的欣赏与分析。
该作品为广东音乐经典之作,由任光作曲,采用多种民族乐器演奏,展现了我国南方音乐的风格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彩云追月》的创作背景、作曲家及其所属音乐流派;2. 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的鉴赏能力,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难以把握;2. 教学重点: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民族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2. 学具:笔记本、笔、乐器(如二胡、笛子、琵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彩云追月》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氛围,提问:“你们觉得这首曲子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2. 作品背景介绍:讲解作曲家任光及广东音乐的特点,展示乐器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奏变化,讲解广东音乐中的滑音、颤音等技巧;4.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民族乐器,教师示范并指导;5. 例题讲解:选取《彩云追月》中的典型旋律片段,分析其音乐特点,引导学生学会欣赏;6.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乐器,尝试演奏《彩云追月》片段;六、板书设计1. 《彩云追月》2. 内容:作曲家:任光所属音乐流派:广东音乐民族乐器:二胡、笛子、琵琶等音乐特点:旋律起伏、节奏变化、滑音、颤音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彩云追月》中的旋律、节奏特点,并尝试演奏;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结合个人理解,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广东音乐作品,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彩云追月》的旋律、节奏变化丰富,学生难以把握;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尝试演奏民族乐器,教师示范并指导;奏变化;4. 板书设计:内容需详尽且具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关注学生课后欣赏其他广东音乐作品,了解民族音乐的多样性。
彩云追月歌曲赏析

彩云追月歌曲赏析1. 哎呀,《彩云追月》这首曲子呀,就像夜空中的云朵,在月光下轻盈地飞舞,旋律听起来那么轻巧,好像彩云在温柔地追逐着月亮,不紧不慢,就像一对恋人那样若即若离。
2. 听着这首曲子,我总觉得像是在看一场江南的烟雨,柔美又缠绵。
它的旋律流畅得好像流水在石间流淌,滑过每一个音符就像那小溪里的水波一样,清澈见底,却又带着一丝丝波光粼粼的神秘。
3. 你看那悠扬的旋律,就像一只白鹭轻轻拍打着翅膀,飞跃过满是荷叶的小湖,湖面上还倒映着那一轮明月,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就好像一切烦恼都随着那翅膀的扇动而被抛在脑后。
4. 《彩云追月》的节奏,感觉就像那夜晚的风,带着一点儿凉意,却又那么温柔地拂过你的耳边。
那种缓慢的推进,似乎是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在夜里踱步,不急不躁,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它的步伐。
5. 听这首曲子,有时候觉得它像一场梦,一场关于月亮和云朵的浪漫追逐。
就好比是你在河边看到云影随风飘动,月光透过云层洒在河面上,波光粼粼,让人觉得时间都静止了一样。
6. 而那不断起伏的音符呀,就好像云朵时而飘远、时而靠近月亮,总有一种追不上但又不想放弃的感觉,像极了我们在人生中追逐梦想时,那份不曾放下的执着。
7. 说到这首曲子的背景,真的就像一幅国画,淡淡的墨色中点缀着几缕云彩和月光。
音乐一响起,就仿佛画卷被轻轻打开,带你走进那安静的、充满诗意的夜晚。
8. 有时候,我觉得《彩云追月》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优雅的坚持。
就像在一个静谧的夜晚,我们面对着自己的心事,不断追寻那个藏在心底的理想,但追逐的方式却是那么从容,那么有韵味。
9. 这种音乐的美呀,真的很难用语言完全描述出来,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中的一丝活力,像彩云追逐月亮的那种温柔与美好,让人不禁想要沉浸其中,静静地感受那份独特的韵味。
10. 总的来说,《彩云追月》是一首让人心旷神怡的曲子,它就像是一缕夜晚的微风,轻轻地拂过我们的心头,把所有的喧嚣和浮躁都带走,只留下那一份对美好和宁静的向往。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彩云追月-听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彩云追月-听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彩云追月-听赏》是湘艺版音乐四年级下册第5课的一首曲目。
这首曲目以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描绘了云彩追逐月亮的美丽画面。
通过对这首曲目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但他们在音乐欣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曲目,体验其中的情感,提升音乐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彩云追月-听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体验音乐的魅力。
3.知识与技能:了解《彩云追月-听赏》的背景知识,学会欣赏民族音乐,能够简单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彩云追月-听赏》的旋律美和情感表达,学会欣赏民族音乐。
2.教学难点:学生对民族音乐背景的了解,以及对乐曲结构和情感的深入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分析、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彩云追月-听赏》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彩云追月-听赏》的音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2.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乐曲。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5.练习:学生跟唱乐曲,提高音乐表现力。
6.拓展:教师介绍《彩云追月-听赏》的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彩云追月-听赏》2.情感表达3.民族音乐背景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深情地、平稳连贯 的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
皎洁明月动,彩云紧相随。源自谢谢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 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边当钢琴修理工,边学习 音乐。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创 作者协会。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一举成名。 后来写作了《月光光》、《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 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高粱红了》。此 外,还写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 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英勇牺牲。
彩云追月
教学目标
一、能用圆润、连贯的声音歌唱《彩云追 月》。 二、能体会歌曲情绪,并能用音乐的形式 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了解并掌握切分节奏,“XXXXX”。
鉴赏提示
这首乐曲是任光在1935年创作的。他当 时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节目部主任,与聂耳 一起创作了不少进步的抗日歌曲,并录制成 唱片,影响很大。重新编配后的《彩云追月》 更注重民族音乐的色彩,突出五声性主旋律, 并以笛子、二胡轮番演奏,配上琵琶的轻巧 节奏,简单的低音拔弦和吊镲的空旷音色, 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