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
人体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

人体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分析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内,属于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它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重约1.2至1.5公斤,呈深红色。
肝脏的功能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代谢、解毒、合成、储物和排泄等多种作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器官之一、下面分别对肝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
一、肝脏的结构肝脏是由肝实质和肝门组成的。
其中,肝实质是肝脏的主要部分,由肝细胞组成,是功能单位,同时也是解剖学单位。
肝门是肝脏的入口处,通过肝门进入的冠状血管和门静脉分别在肝门周围分布,形成肝门三角。
肝脏还被包裹在一层纤维性包膜中,包膜外的组织叫做肝外叶,又叫做肝脏的胶囊。
肝脏内有许多小的结构单位,称为肝小叶。
每个肝小叶内包含有若干个肝细胞,它们由肝窦血管网所连接,是肝细胞供应养分和氧气的途径。
肝窦是与肝小叶中的肝细胞直接相接触的血管系统,肝细胞通过肝窦吸收和分泌有害物质。
肝小叶内有许多微细的胆汁小管,其终端汇集成二级胆管,再汇集成三级胆管,最终形成胆总管。
二、肝脏的功能1.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
在糖代谢过程中,肝脏能够合成糖原并将其储存,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可以释放糖原以供应体内细胞的能量需求。
在脂肪代谢方面,肝脏参与了脂肪的合成和代谢过程,通过合成和分解脂肪,维持体内脂肪平衡。
在蛋白质代谢方面,肝脏可以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维持体内蛋白质平衡。
2.解毒功能:肝脏具有强大的解毒功能,可以将体内多种有毒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然后排出体外。
肝脏中的微粒体和线粒体是解毒的主要场所,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和酶的作用,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水溶性废物,再通过肝管排出体外。
3.合成功能:肝脏在合成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肝脏可以合成胆汁,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必需物质,也是体内排泄代谢产物的重要途径。
此外,肝脏还可以合成多种蛋白质、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维持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
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

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消化腺器官之一,其正常功能对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药物代谢以及解毒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肝脏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侵害,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探讨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诊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类疾病。
一、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肝细胞变性:肝细胞在遭受损伤后会发生变性,包括脂肪变性、水肿变性等。
脂肪变性主要由于脂肪代谢紊乱引起,常见于肝炎、酒精性肝病等。
水肿变性则是由于细胞内外液体平衡紊乱引起的。
2. 纤维化和硬化:长期的肝脏损伤可导致肝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纤维化和硬化。
这一过程会对肝脏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影响其正常功能。
3. 肝细胞坏死:肝脏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肝细胞坏死。
坏死程度的不同会导致肝脏病变类型的差异,如慢性病变往往表现为肝纤维化,而急性病变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坏死区域。
二、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针对不同类型的肝脏疾病,临床通常采取不同的诊治方法,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下面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方法:1. 肝炎的诊治:肝炎是引起肝脏疾病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病毒性肝炎和药物性肝炎。
对于病毒性肝炎,临床常常通过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以及肝功能、肝脏影像学检查等来确定诊断并评估病情。
治疗方面,一般采用抗病毒药物、肝保护药物以及补充营养等综合治疗。
2. 脂肪肝的诊治: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脏内的沉积引起的,常见于肥胖人群和长期酗酒者。
对于脂肪肝的诊断,主要依靠肝脏超声检查以及肝酶水平等指标。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减重、戒酒、控制血糖水平等饮食及生活方式改变,以及适量运动等。
3. 肝癌的诊治: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常通过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方面,常采用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以及肝移植等高级治疗手段,具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总结:肝脏疾病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肝细胞变性、纤维化和硬化以及肝细胞坏死等方面。
肝脏科知识点总结

肝脏科知识点总结肝脏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不同的肝脏疾病有着不同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方法。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掌握肝脏科的知识点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将对肝脏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及应对肝脏疾病。
一、肝脏的解剖和生理功能1. 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位于腹腔中上部,呈楔形,具有双叶结构,左叶较小,右叶较大。
肝脏的表面光滑,呈棕红色,由肝实质和肝窦组成。
肝实质由肝小叶组成,肝窦则是一系列狭窄的通道,负责胆汁和血液的流动。
2. 肝脏的生理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肝脏的主要功能:(1) 代谢功能:肝脏能够合成蛋白质、代谢脂肪和糖类,并且在餐后释放葡萄糖,保持血糖稳定。
(2) 解毒功能:肝脏能够清除体内外的有害物质,包括药物、酒精、代谢产物等。
(3) 分泌胆汁:肝脏能够合成并排泄胆汁,帮助消化和吸收脂类食物。
(4) 贮存功能:肝脏能够储存维生素、糖原等重要物质,在有需要时释放出来。
(5) 凝血功能:肝脏能够合成凝血因子,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
综上所述,肝脏在人体生理功能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一旦遭受疾病侵袭,就有可能对人体造成重大危害。
二、肝脏疾病的分类及病因1. 肝炎肝炎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药物、酒精等引起的肝脏炎症。
根据病因的不同,肝炎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常见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等。
肝炎的症状包括黄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
2. 脂肪肝脂肪肝是指肝细胞内脂肪沉积增多,引起肝脏功能异常的疾病。
脂肪肝的病因包括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酗酒等。
脂肪肝早期常无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上腹疼痛、肝区不适、乏力等。
3.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晚期肝病,是指肝脏发生慢性进行性纤维增生,并伴有肝细胞变性和坏死,最终导致肝脏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
肝硬化常由慢性病毒性肝炎、长期过量饮酒、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引起。
肝的作用与功能

肝的作用与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右上部。
肝脏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1. 代谢功能:肝脏是人体代谢的重要场所之一。
它能够合成、分解和转化许多物质,包括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肝脏能够将葡萄糖储存为糖原,用于维持血糖水平的平衡。
同时,它还能够分解脂肪,合成胆固醇和合成血液中的蛋白质。
2. 解毒功能:肝脏是人体解毒的主要场所之一。
它能够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易于排出的物质,以减轻对人体的损害。
肝脏能够清除体内的药物、毒素和废物,通过胆汁排泄之外,还能够将这些有害物质转化为易于排出的形式,如尿液,从而保持全身器官的正常功能。
3. 贮存功能:肝脏具有丰富的贮藏功能。
它能够储存多种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和铁等。
肝脏还能够贮存大量的血液,以满足全身的需要。
当身体需要时,肝脏可以释放这些贮存物质,以满足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要求。
4. 产生胆汁功能:肝脏是产生胆汁的主要器官。
胆汁对于消化脂肪是必需的,它能够将脂肪分解为小颗粒,有助于脂肪吸收和消化酶的作用。
5. 保护免疫系统功能:肝脏在人体免疫系统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通过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异常细胞,保护人体不受感染和癌变的影响。
同时,它还能够促进免疫系统产生多种
免疫细胞和抗体,增强免疫功能。
总之,肝脏在人体中担负着多项重要功能,包括代谢、解毒、贮存、产生胆汁和保护免疫系统等。
因此,保持肝脏的健康对于人体整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肝脏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分析

肝脏疾病的常见类型及症状分析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
然而,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疾病感染或其他原因,肝脏常常引发各种常见的疾病。
本文将详细分析肝脏疾病的常见类型及其相关症状,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有关肝脏健康的重要知识。
一、肝硬化1.1 基本概念肝硬化是一种进展性肝脏疾病,其特征为正常的肝脏组织逐渐被纤维组织所取代。
这种纤维组织会阻碍血液在肝内正常流动,并损害周围功能区。
1.2 症状表现肝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以下表现:(1)腹水: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渗漏到周围组织中。
(2)黄胆:黄胆通过皮肤及眼睛呈现黄色。
(3)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腹胀和胃肠道出血等。
(4)血液循环问题:容易出现贫血、血小板减少等。
二、脂肪肝2.1 基本概念脂肪肝是由于过多的脂肪积聚在肝细胞内而引起的疾病,进一步可分为两种类型: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疾病(NAFLD)。
2.2 症状表现脂肪肝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当疾病进展时可能出现以下表现:(1)乏力:常感到身体无力且容易疲劳。
(2)上腹部不适:如沉重感、胀气或隐隐作痛。
(3)消化问题:包括恶心、呕吐或食欲不振等。
(4)黄胆:少数情况下可见黄胆。
三、肝癌3.1 基本概念肝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多数与其他潜在因素相关,如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饮酒、肝硬化等。
3.2 症状表现早期肝癌可能无明显症状,但随着肿瘤增大会出现以下表现:(1)体重减轻和食欲不振。
(2)腹部包块:当肿瘤增大时,可在腹部触及到包块。
(3)黄胆:导致皮肤和眼睛发黄。
(4)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腹胀以及消化不良等。
四、肝炎4.1 基本概念肝炎是指肝脏的炎症性反应,常见的类型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
4.2 症状表现肝炎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阶段而异,但一般有以下共同特点:(1)乏力和全身不适:持续时间较长,并伴随头晕和食欲不振。
(2)恶心和呕吐:常与食欲减退相关。
肝医学知识点

肝医学知识点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之一,起着过滤血液、代谢物质、合成胆汁等关键作用。
在肝医学领域,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理解肝脏的功能和疾病。
1. 肝脏的结构与功能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的右上方,呈楔形。
它包含肝小叶,每个小叶由多个肝细胞组成,这些细胞以六角形的形式排列。
肝脏的主要功能包括:解毒、合成胆汁、代谢、贮存、免疫防御等。
2. 肝炎的类型与症状肝炎是指肝脏发炎的疾病,主要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多种类型。
肝炎常常表现为疲劳、黄疸、腹胀等症状。
乙肝病毒是最常见的肝炎病因之一,可以通过疫苗接种进行预防。
3. 肝硬化的形成与诱因肝硬化是肝脏慢性损伤导致的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导致肝脏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
常见的肝硬化的诱因包括酒精滥用、慢性肝炎、脂肪肝等。
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衰竭、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
4. 脂肪肝的防治与饮食脂肪肝是指肝脏中脂肪的堆积过多,严重时可导致肝脏炎症和纤维化。
预防脂肪肝的关键是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限制饮食中的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脂肪肝的发生。
5. 肝癌的风险因素与筛查肝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疾病,常常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等病因相关。
风险因素包括大量饮酒、病毒感染、肝炎等。
对于高风险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的筛查,如肝脏超声、肿瘤标记物检查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6. 肝移植的适应症与手术肝移植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适应症包括肝癌合并肝硬化、急性肝衰竭、慢性肝病等。
手术过程中,需要进行供肝切除和受体肝植入等步骤,手术风险高,但是可以挽救许多肝病患者的生命。
肝医学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涉及到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多个方面。
本文只是对一些基本的肝医学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了解和启发。
如果你对肝脏及其相关疾病有更深入的兴趣,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进一步阅读相关研究文献。
只有持续学习和深入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我们身体中这个重要的器官。
肝脏的生理特点

• 若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见两目干涩; • 若风火赤眼,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
5.与春气相通应
肝与春气相通应,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 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人体肝主疏泄,恶抑郁 而喜条达,为“阴中之少阳”,故肝与春气相通应。因此, 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应顺应春气的 升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 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盛,人体之肝气应之而旺,故素体 肝气偏旺、肝阳偏亢或脾胃虚弱之人在春季易发病,可见 眩晕、烦躁易怒、中风昏厥,或情志抑郁、焦虑,或两胁 肋部疼痛、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症状。
肝脏的生理特点
肝脏的生理特点
生理功能
生理特性
一、肝脏的生理功能
肝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有肝“体阴而用阳” 之说。 肝的生理特性是主升主动,喜条达而恶 抑郁,故称之为“刚脏”。 (肝为藏血之脏,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 主疏泄,其气主升主动,又主筋而司运动, 其作用属阳。)
⑶濡养肝及筋目:《素问•五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足 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如肝血不足,不 能濡养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不能濡养筋,则筋脉 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⑷为经血之源: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 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女子以血为本,肝藏 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肝血不 足时,可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⑸防止出血:肝主凝血以防止出血。气有固摄血液之能,肝气充 足,则能固摄肝血而不致出血;又因肝气主凝,肝阴充足,肝阳 被涵,阴阳协调,则能发挥凝血功能而防止出血。故明•章潢 《图书编》说:“肝者,凝血之本。”
大怒暴怒,可导致肝气升发太过,表现为烦躁易怒,激动亢奋, 称为大怒伤肝;郁怒不解,则易致肝气郁结,表现为心情抑郁, 闷闷不乐,称为郁怒伤肝。
肝脏疾病知识点总结大全

肝脏疾病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肝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 肝脏的解剖结构: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由左右两叶组成,上表面有膈面、下表面有膈下面、前缘有前缘、后缘有后缘、还有两个缘:上缘和下缘。
与胆囊相连的是右叶的底部,左叶有裂面和内裂,及结构有肝小叶。
2. 肝脏的生理功能:肝脏有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合成蛋白质、贮存和过滤血液等。
3. 代谢功能:肝脏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包括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生素代谢等。
4. 解毒功能:肝脏能够将体内毒素转化为无毒物质,并将其排出体外。
5. 合成功能:肝脏可以合成多种重要的蛋白质,包括血浆蛋白、凝血因子和胆汁等。
6. 储存功能:肝脏能够储存多种重要的物质,例如糖原、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7. 过滤功能:肝脏通过肝细胞和毛细血管网络来过滤血液,并清除其中的废物和有害物质。
二、肝脏疾病的分类肝脏疾病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类型。
1. 急性肝炎:急性肝炎是由不同种类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急性肝炎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黄疸、肝区疼痛等。
2. 慢性肝炎:慢性肝炎是肝脏长期受到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的疾病,症状较轻,但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3. 脂肪肝:脂肪肝是由于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而引起的肝脏疾病,最常见的原因是酗酒、肥胖和糖尿病等。
4. 肝硬化:肝硬化是由于长期慢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等引起的肝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和肝细胞变性,最终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的疾病。
5. 肝癌: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
6.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肝脏肿瘤,有的可能会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出血、破裂等情况。
7. 肝脓肿:肝脓肿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引起肝脓肿的原因多样,如胆道感染、局部化脓性炎症等。
8. 自身免疫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是一种由免疫系统对肝脏自身组织产生过度反应的疾病,容易引发肝功能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藏特性、功能及疾病总结一、肝藏精生血《素问·金匮真言论四》:“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素问·六节脏象论九》:“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清·张璐《张氏医通·诸血门》:“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
精不泄,则归精于肝而化清血”。
肝气促进造血功能。
现代研究:肝脏合成和贮藏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也为血液合成之物。
生血:去废存用;更新血液,注入新的有效成分;提升血液量;提升血液质。
肝取东方木之精气,脾胃后天之精气、肾脏先天之精而生血气。
脾胃后天精气补养不足,肾脏之精气损耗过度,则肝精气失生化之源,易肝血亏虚。
月亮盈亏也影响肝精血生成。
肝脏精气少,则肝阴虚、肝血虚。
二、肝藏血贮藏、摄藏、裹摄血液1.贮藏血液贮藏机理:肝脏具有肝血窦等生理结构以贮藏血液;肝气则充布肝体内以维持贮藏血液机能(阴阳共同作用)《素问•调经论六十二》:“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篇十》:“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气虚,则生血少,藏血少。
贮藏血液之功用:(1)涵养肝气: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化生和涵养肝气肝血与肝气关系:互生互涵肝血足则肝体自充。
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通其条达畅茂之性,则无升动之害。
肝血不足则肝气有余,疏泄太过,而为肝气、肝火、肝风之灾。
肝血渐虚,肝气也渐虚,体现为筋缩无力等疾病;肝血骤虚,肝气无所涵,则肝气窜行无度。
肝气渐虚,肝藏血渐少,体现为筋缩爪枯目涩等;肝气骤虚,肝血无藏而泻,如贫血、周身性出血。
(2)濡养肝及筋目:肝贮藏充足的血液,可濡养肝脏及其形体官窍,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温病条辨·卷六》:“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素问·五藏生成篇十》说:“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质疑录》:“肝血不足,则为筋挛、为角弓、为抽搐、为爪枯、为目眩、为头痛、为胁肋痛、为少腹痛、为疝痛诸证”肝血亏虚,目失血养,则眼目昏花、干涩、夜盲;筋失血养,则筋肉挛急,关节屈伸不利;(3)为经血之源:肝贮藏充足的血液,为女子月经来潮的重要保证。
肝藏血而称为血海,冲脉起于胞中而通于肝,与女子月经来潮密切相关,也称为“血海”。
女子以血为本,肝藏血充足,冲脉血液充盛,是其月经按时来潮的重要保证。
肝血亏虚,可见月经量少,甚则闭经。
2.裹摄血液、主凝血、防止出血裹藏机理:阴:凝血因子大部分在肝脏合成;阳:肝气约束、固摄血液正论:元.罗天益(谦甫)《卫生宝鉴》:“夫肝摄血者也。
”《妇科准绳》引薛立斋言:“肝虚不能摄血也”《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肝“其职主藏血而摄血”《傅青主女科》:“夫肝本藏血,肝怒则不藏,不藏则血难固。
”明·章潢《图书编》说:“肝者,凝血之本。
”反证:《素问·举痛论三十九》:“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素问·生气通天论三》:“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问·本病论七十三》:“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
”《医医偶录》:“怒气泄,则肝血必大伤;怒气郁,则肝血又暗损。
怒者血之贼也。
”元·朱震亨《丹溪心法·头眩》:“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摄荣气,使诸血失道妄行。
”1)肝血虚,血不易凝;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血不得凝而出血不止。
2)肝气虚弱,收摄无力,周身出血点多,月经淋漓不尽等;3)肝火亢盛,肝气上逆,迫血妄行,灼伤阳络,受伤而血外溢,见咯血,呕血、衄血4)肝气横逆,损伤冲任,阴络受伤则血内溢,可见月经量多、崩漏等等。
治则:血虚者宜补血;气虚者宜补肝气,兼以健脾;阴虚者宜滋肝阴,兼以补气;火旺者宜清泻肝火,兼以降气。
气郁者宜梳肝解郁。
三、肝主生发《素问•藏气法时论二十二》:“肝主春”《素问•玉机真藏论十九》:“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素问·诊要经终论十六》:“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二》:“春三月,此为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素问•五常致大论七十》“木曰发生”。
“发生之纪,是为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
太角与上商同。
上徵则其气逆,其病吐利。
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张璐《张氏医通》:“肝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以鼓舞之。
”金鏊《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一阳发生之气,起于厥阴,而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
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
”李东垣《脾胃论》:“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
”1.肝生血气见肝藏血生精2.肝启动周身阳气。
见上述。
3.肝生胆汁元•戴起宗《脉诀刊误》:“其胆之精气,则因肝之余气溢入于胆。
”《东医宝鉴•内景篇》:“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
4.肝生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
”5.肝具有再生能力现代科学研究,肝脏再生能力非常强6.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因肝生血气,启陈发新,鼓舞脏腑之气四、肝主升散清•周学海《读医随笔》:“肝者握升降之枢也,…脾者升降所由之径,肝者升降发始之根”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且上升之气,自肝而出,中挟相火,故气病多属肝逆犯胃,肝阳化风。
”“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
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郁则经气逆,为嗳,为胀,为呕吐,为暴怒胁痛,为胸满不食,为飧泄,为疝,皆肝气横决也。
”肝气通于春,内藏生升之气,肝气生升则生养之政可化,诸脏之气生生有由,化育既施,则气血冲和,五脏安定,生机不息。
肝升散:清阳之气、血、津液、水。
生升不及,则气机郁结,情志抑郁;升散不及,头痛、头晕、目视不明。
生升太过,则阳气上亢,急躁易怒。
1、升发元气近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培养于脾,积贮于胸中为大气,以斡旋全身。
”元阴不充肝阴,肝气升发过度,则头晕目眩,中风暴厥;肝气虚,升发无力,寒疝囊缩、筋缩弛缓、阳事不能。
2、升发宗气3、升散营气4、升发脾气《素问•宝命全形论二十五》:“土得木而达”5、升发卫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清阳发腠理”《灵枢·师传篇二十九》:“肝者主为将,使之侯外”五、肝主敷和肝脏敷布气血津液以使脏腑调和。
《素问·五常政大论七十》:“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气为柔,在脏为肝。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素问·五常政大论七十》:“木曰敷和”“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
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素问·气交变大论六十九》:“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1、敷布精气《素问·经脉别论二十一》:“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肝敷布精气正常,气行通利,升降出入正常。
敷布不及,气滞不畅,可见胸、胁、乳房胀痛等。
治则:疏肝理气。
2、敷布血液敷布血液,调节血量《素问•五脏生成篇十》:“故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王冰:“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何者?肝主血海故也”肝敷布血液;使之畅达而无瘀滞。
敷布不及,血运不畅,血液瘀滞停积而为瘀血,或为癥瘕,或为肿块,或胸胁刺痛,女子可见经行不畅、经迟、经闭等。
敷布太过,可使血不循经,皮肤淤血,女子月经过多、崩漏等。
3、敷布水液调畅三焦气机,维持三焦水道通畅,使水液易于流行。
敷布不及,水湿停留而为饮,凝而为痰,痰气互结,又可形成痰核、瘰疬。
如水湿停留于胸腹腔,则形成胸水和腹水。
4、敷布津液肝气敷布津液,濡润相关筋肉、皮部。
敷布不及则见咽干,肝经皮部瘙痒干燥。
六、肝主疏泄疏通宣泄《素问·五常政大论七十》:“发生之纪,是为启陈。
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
”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
”1、疏泄胆汁,助消化唐容川《血证论》:“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
肝气疏泄胆汁入小肠,助消化。
疏泄失职,出现肝气郁结或肝气上逆,胆汁分泌和排泄异常,可导致胆汁郁滞,可见口苦、黄疸、呕吐黄水、胁肋胀痛;厌食油腻、腹胀、腹痛等症;胆汁郁滞过甚,则见腹痛腹胀、饮食不化等症,重者可见高热、潮热、腹部绞痛;胆汁郁滞日久,则易生结石;胆汁不能充分进入小肠助消化,则见纳呆、脘胀、痞满、食欲减退、嗳气等症,称为“木不疏土”。
治则:疏肝为主,兼以和胃。
欲化水谷,必令肝气条达,勿使窒塞。
2、疏泄精经肝脏疏泄有度,精液排泄通畅;月经周期正常,经行通畅;肝失疏泄,则排精不畅,月经周期紊乱、经行不畅,甚或痛经。
“女子以肝为先天”。
小结:藏摄、生发、升散、敷和、疏泄均为肝气整体作用之枝叶表述。
需将各作用点整体结合才可较全面理解肝气作用。
七、化生五味肝脏负责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解剖学肝功能补充一、解毒有毒物质(包括药物)绝大部分在肝脏里被处理后变得无毒或低毒。
二、代谢合成代谢、分解代谢和能量代谢(1)糖代谢:食物经过胃肠道消化吸收后成为糖类,肝脏把糖类转化为葡萄糖,溶解在血中,通过血液循环供人体的需要;同时把多余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当血糖浓度下降时地肝脏糖元分解成葡萄糖释放血中,以补充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