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

合集下载

《济南的冬天》 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 导学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

(2)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 1931 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

济南的冬天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独特景色。

四、预习导航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镶()髻()响晴()安适()肌肤()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2、解释下列词语(1)响晴:(2)安适:(3)空灵:3、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五、课堂探究1、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的冬天有什么不同?(2)作者是如何引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2、精读文本(1)默读课文第 2—5 自然段,分别概括这几个段落所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第 2 自然段:景物: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第 3 自然段:景物: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第 4 自然段:景物: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第 5 自然段:景物: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示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2课《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学习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济南冬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圈点批注法:对文中精彩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品味语言的精妙。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现代著名作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宽敞()贮蓄()澄清()发髻()水藻()看护()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设若:________________贮蓄:________________空灵:________________(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是怎样的?是寒风凛冽、冰天雪地,还是万物萧条、寂静冷清?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济南的冬天,去感受那里独特的冬日风光。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温晴”。

作者通过描写济南的山、水等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

3.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默读课文第 3 - 5 自然段,说说济南的山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济南的山具有“温晴”“慈善”“秀气”的特点。

作者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不同角度进行描写。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版)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版)完美版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版)完美版研究目标】1、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独特感受,从整体上领略济南冬天之美。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3、欣赏优美的语言,研究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研究难点:研究作者的语言艺术,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表达。

重点聚焦】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景物描写方法?本文首先描述了济南冬天的天气状况。

通过与北平、伦敦和热带地区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称赞它是一个“宝地”。

在表达对济南的总体感受后,作者分别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

文中二至四段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

依次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被XXX覆盖的山以及城外远山,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第五段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

生动地描绘了水藻的绿色,衬托出水的清澈透明。

作者写道,水“不忍得冻上”,生动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暖和”特点。

接着,作者将天光、山景、水色融为一体,将济南描绘得明亮多彩。

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全文,点明主题,深化主题意义。

作者表达了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突破】文章标题为“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文题“济南的冬天”,指的是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下的冬天,而不是别处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因为上文具体描绘了冬天山水特有的明亮色彩,此句用“冬天”来修饰济南,反映出在冬天这个特定季节里,济南所具有的不同寻常的魅力。

这也与开头“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相呼应,结构显得十分严谨。

走进作者】XXX(1899-1966),原名XXX,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著名作家,因作品颇多被人们称为“人民艺术家”。

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文学体裁是散文。

背景追溯】济南的冬天》是XXX于1931年春天在XXX任教期间写成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一、定向(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3.体会生动优美的语言,感受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二、导学(一)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明确学习目标。

(二)介绍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三)解决生字词。

(四)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明确:温晴。

作者通过与其他三地进行对比得出的。

2.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可爱、暖和)(秀气、娇美)(淡雅)(清亮、空灵)3.作者花这么多笔墨来描绘济南的冬天,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检测(赏析)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你最喜欢哪些?说说理由。

四、小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

五、拓展写一段描绘自己家乡冬天景色的话,是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六、教学反思《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

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

在课堂中,我还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得出的?文章写了济南冬天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

不足之处:1.课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在展现美上我做的不好,没有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作辅。

2.读书是阅读教学的最重要一环,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可以领略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可以领略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而我却在课堂中把这环节省去了,这是以后上课需要注意的。

3.没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主要原因是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在分析景物及景物特征的时候花费太多时间了。

4.在课堂中,我讲的太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

这在日后需要慢慢改善,还给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权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流畅、感情充沛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形象化语言描写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4、培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疏通字词,较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借助网络和一切资料,了解作者老舍的基本情况、了解济南的基本情况。

3、准备朗读录音磁带和幻灯。

第一课时导入谈到冬天,大家都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说到冬天,大家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

总而言之,冬天给我们的感受是“寒冷的”、“白色的”,然而在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幺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

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冬天的温馨,欣赏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朗读感知出示课题及教学目标1、播放范读录音要求:1)听准字音2)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2、指定一小组朗读课文其余小组学生冥想(尽可能多的根据朗读再现画面)。

3、讨论,感知全文1)济南为何“真是算个宝地”?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4)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幺感情?探究后参考:1)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相比较后,给人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

2)阳光朗照温静冬天的山薄雪覆盖秀气城外远山淡雅冬天的水水藻的绿清澄3)暖和安适a.济南三面环山,b.“放在小摇篮里”c.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d.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e.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济南的“温晴”4)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设计(优秀10篇)《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一《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济南在哪里吗?学生:山东省。

老师:在我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学生:北方。

老师:通常,“冬天”给人的感觉是寒冷的。

北方的冬天呢,更冷。

一提起北方的冬天,我们就会想到毛泽东的诗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那么,“济南”的冬天呢?济南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泉城”的美称,清人刘鄂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清人刘凤浩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诗句。

可见,济南的冬天也肯定与北国的冬天有所不同。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去感受济南冬天的与众不同。

(板书“济南的冬天”。

放录音。

)老师:听完录音了,谁愿意有感情地把这篇文章朗读给大家听?(不少学生举手。

老师叫了四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的第1、2、3、4文段。

)老师:读得很好。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段,看看济南的冬天与其他地方比有什么不同?(很快有同学举手)学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老师:好,没有风声,说明风小。

“响晴”指?学生:晴朗无云。

老师:很好。

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概括济南冬天的不同吗?学生:有温晴的天气。

老师:好,谁能说说“温晴”的含义?学生:“温晴”就是温暖、晴朗的意思。

老师:对。

风小就是指济南的冬天不冷,温暖;响晴就是指天气晴朗。

那么,大家想想,“风小”“响晴”“温晴”这三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话,哪个最合适?学生(全体大声说):温晴。

老师:很好。

(板书“温晴”)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课文是哪几方面体现这一特点的?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讨论。

(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热烈的讨论。

几分钟后,有不少人举起了手。

)学生:从济南的山可以看出来。

老师:对。

你能把描写济南的山的句子读出来吗?(学生清晰准确地把句子读了出来。

)老师:很好。

文中把济南的山比作什么?学生(全体):摇篮。

老师:比喻为“竹篮”好吗?学生们笑:不好。

老师:为什么?学生:虽然外形相似,但“摇篮”暖和。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2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导学目标:1.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识记作者和代表作品,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法指导:1.在阅读文本时,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尝试,假如让你写家乡的冬天,你会怎么写呢?不论你会怎么写,请带着你对该问题的思考,再去读《济南的冬天》,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2.在阅读过程中认真体味老舍先生所刻画的风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济南的冬天是一幅水墨画,请你尝试着将画境在笔下勾勒出来;3.试着阐述老舍先生所描写的冬天的特点;4.划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简要分析修辞手法在作文时所发挥的作用。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赏析(一)阳光朗照下的山1.课文第1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北平、伦敦和热带地方的天气?【交流点拨】这是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将北平、伦敦和热带地方的天气与济南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特点,赞美济南是一块宝地。

2.运用对比手法写有什么好处?交流点拨】通过三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奇迹”“怪事”“害怕”引出“宝地”,文章紧紧抓住这一天气特点,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这些对比来自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受,来自作者对济南的爱。

3.课文第1自然段:“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句中的“声”字能否去掉?为什么?【交流点拨】不能,如果去掉“声”字,这句话就变成“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句意就不准确了。

“没有风声”准确地表达了济南冬天风小的特点。

4.文中是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交流点拨】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济南的冬天导学案(通用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2、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精妙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自主预习案】1、文章里面有你不熟悉的字词吧,通过努力,你能掌握吗?赶快动笔吧,亲爱的孩子!水zǎo( ) chéng( )清宽chǎng ( ) 水藻( )狭窄 ( ) 宽敞 ( ) 贮蓄( ) 澄清( ) 济南( ) 镶上 ( ) 髻 ( ) 看护妇( )2、解释下列词语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能选出下面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吗?(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C、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

D、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4、《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南的冬天》导学案(教师用)导入新课:1、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

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

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2、课文导语:参考冬天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cãnsēn《白雪歌》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是啊,一提起冬天,我们脑子里浮现的恰是北风怒号、白雪皑皑、万木萧条的画面。

但济南的冬天却是与众不同的,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更是别有情趣,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

那么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美感呢?作者又是怎样来表现这种美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一、学习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二、资料链接:1、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散文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2、《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济南位于山东省内,它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东接佛懋山,西边南马鞍山、四里山,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

它们都是“小山”,最高的千佛山海拔也只有285米。

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

三、掌握字词济南jǐ:地名。

jì周济奇迹(jì):不平凡的事情。

伦敦(dūn ):地名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响亮:这里指天气晴朗、燥热。

温晴:温和晴朗。

设若:假若。

假如安适:安静而舒适。

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暖和:nuǎn huo:温暖。

谓不冷也不太热。

着落:(zhuï)事情有归宿、有结果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

发髻(jì):在头顶或脑后挽束起来的头发。

两鬓(bìn)看(kān)护妇:女护士镶(xiāng)边:镶: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住另一物体的边缘。

秀气:文雅,不粗俗。

狭窄:(xiá)指狭小;宽度小宽敞:(chǎng)宽阔,宽大。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画的画。

水藻(zǎ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

贮蓄:储存积蓄。

zhù澄清:(chãng)清澈明亮。

dâng 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清。

~沙。

~泥浆。

空灵:清净透明。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品味字词:朗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体现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第一段是采用什么写法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温晴通过对比,得出济南是“宝地”这一论断。

3、“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4、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

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

朗读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阳光下的山景2、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

3、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情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明确:用一个过渡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4、、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朗读第三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雪后山景2、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用比喻山尖:全白(镶银边)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山腰:露粉色(害羞)用拟人-明确:空间顺序,层次分明。

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手法,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写出山上矮松树尖上白雪秀丽,表达作者喜爱之情(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表达作者喜爱之情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l)妙在雪光、雪色:(2)妙在雪态:朗读第四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城外远山2、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与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对?)“卧”字用用拟人修辞手法。

写出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尽情享受这“温晴”的天气。

朗读第四自然段。

回答下列问题1、作者描写了济南怎样一幅画图? 用一个标题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水2、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1)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

(2)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活”的特点:清澈通透。

3、仔细揣摩下面句子,品味拟人的写法好在哪里?(1)“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分水里照个影儿呢!”拟人手法,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表示水对“绿的精神”的爱怜,对垂柳的心疼。

(2)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比喻手法,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四、巩固练习,我眼中的济南冬天的美,济南的冬天美吗?美在哪儿呢?你能用以“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一段话吗?比如: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下的小山温情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美,美在耀眼的雪光、娇艳的雪色、娇美的雪态,翠松白雪相映生色,蓝天白雪相映生辉,白雪黄草,相映成趣。

它娇美、秀气,情态可掬。

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藻更绿,与碧蓝的晴空交相辉映,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洋溢无限温情。

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五、积累拓展:写三句和冬天有关的诗句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2、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3、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四、课外作业,拓展运用: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

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模仿本文写法,写《校园的冬天》或《家乡的冬天》。

写其他季节也可以。

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少500字。

14 《秋天》导学案(教师用)一、学习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揣摩诗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鉴赏诗歌的方法: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导入课文(教师用)1、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过后,城市开始换上了它秋天的行装,金黄成了它的主色调。

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叠翠流金,爱它的落叶缤纷,爱它的菊香满园,也爱它的天高气爽……但是相信你们所体味到的秋天只是城市中的秋天,乡村中独有的秋天是另一个世界,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乡村的秋之风采。

2、在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

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3、导入新课——引秋展示秋景图片,伴随背景音乐欣赏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许多文人墨客的吟秋的诗文也传诵不衰: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秋天是喜悦,是悠闲,是思念。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现代诗人何其芳的诗作《秋天》,去倾听秋的诉说。

(板书:秋天)三、资料链接:作家、作品、文体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