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匾额(1)
载阳凝瑞门匾意思

载阳凝瑞门匾意思载阳凝瑞门匾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门匾装饰,常见于古代宫殿、庙宇、贵族宅第等建筑物的大门上。
它由上、下两块匾额组成,上匾称为"载阳",下匾称为"凝瑞"。
这种门匾装饰不仅具有装饰性,还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载阳"意为承载阳光,象征着光明和正能量。
它寓意着家庭或机构的兴旺发达,与阳光一样充满希望与活力。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源泉,它照耀大地,给予万物光明与温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阳光还象征着正义、善良和智慧。
因此,"载阳"匾额的出现代表着主人家庭或机构的美好愿景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而"凝瑞"则意味着凝聚吉祥的瑞气。
"凝瑞"匾额通常放置在"载阳"匾额的下方,下沿与上匾相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凝瑞"匾额的主要作用是呈现吉祥的寓意,预示着好运与福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瑞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好运和幸福。
人们相信,"凝瑞"匾额的存在可以带来好运和吉祥之气,保佑家庭或机构的繁荣和幸福。
从字面上看,"载阳凝瑞"是两个独立的词语,分别代表着光明和吉庆。
但在装饰门匾上,它们合二为一,凝聚了光明和吉祥的寓意。
"载阳凝瑞"门匾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寓意,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元素之一。
"载阳凝瑞"门匾的造型和材质也有着一定的特点。
它通常由木材或石材制成,木质门匾多用于普通家庭,而石质门匾则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场所。
门匾的形状多为长方形,上匾稍大一些,下匾稍小一些。
匾额的表面经过精雕细琢,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如龙凤、麒麟、花鸟等,这些图案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除了寓意吉祥、美好之外,"载阳凝瑞"门匾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门匾的设计和制作需要考虑到整体的美感和比例的协调,雕刻技艺要求高超,线条要流畅、精细。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

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匾额和匾额文化的前世今生提到匾额,许多人可能觉得不是很熟悉。
但如果说到普通人家里挂的“积善之家”“天道酬勤”,街上店家的“同仁堂”“稻香村”,再到皇宫大院的“太和殿”“颐和园”,就会感到匾额并不陌生。
建筑的眼睛公开的荣耀匾额兴起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沉淀与打磨,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自成体系的分支。
匾额是我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当于建筑的眼睛。
匾额中的“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曰“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而“额”,一说是悬于门屏上的牌匾。
也有人说,横的叫“扁”,竖的称“额”。
简单来说,悬挂于门屏上,反映建筑物名称和性质,表达人们义理、情感之类的文学艺术形式即为匾额。
匾额有作为堂号、表彰、祝福、商号、室内装饰等用途。
匾额在古代可谓“门楣上家国、梁柱间文脉”。
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沈望舒告诉记者,匾额在历史上还承担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作用——民间旌表制度。
与西方惯用的奖章、证书不同,匾额不是个人的,不具有私密性,它是镶在村头、钉在牌坊上,可以让一个族群、一个地方都感受到的荣耀。
《汉书》中就有记载,民间有一些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人士,政府会给他们发匾,作为精神奖励,这是一种古代的激励机制,维系着一种社会表彰制度。
所以匾额在很多时候不是一个简单的字号,它其实是要把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很多担当的要义传之子孙。
勋章、证书具有私密性,也可能很快被人们遗忘,后代子孙无法从中获得鼓励、激励,但匾额却发挥了这种作用。
中国乡间有许多表彰牌坊,记录着当地人造福乡里、建功立业的事迹,这些都成为一个地方的光荣。
北京文物保护协会会长、研究员齐心说,古代有许多匾额是由书法家题写的,这样的匾额不仅有文化意义,还有艺术价值。
匾文大多凝聚中华人文要义,浓缩圣贤学养精髓,承载书写者的信仰、名节、担当,体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可谓“字字源典、词词据史,是中国故事与哲理知识的宝库”。
匾额文字解释正本

乾隆二十八年诰命匾匾文及注译此诰命匾分五段,匾文如下: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揚祖泽。
尔陈英淑乃捐职(juanzhi中国封建政府用授以官职取得捐款的办法捐纳的制度)同知(五品官员,副职)陈蔚起之祖父,赐光有庆,树德务滋。
嗣清白之芳殾(xun),泽晋再世,衍(引申为扩展或延伸)弓裘(yuqiú,谓父子世代相传的事业)之令緖(lìngxù,伟大的事业或业绩),祜(hù,福;大福)笃(dǔ,加厚;增厚)一堂。
兹以尔孙克襄王事(协助朝廷做事)貤(yi),赠尔为奉政大夫,赐之诰命。
於戏(读作“呜呼”)!聿修(yùxiū,谓继承发扬先人的德业)念祖,膺茂典而益励新猷(xīnyóu,新的谋略。
指建功立业而言);有榖贻孙(yísūn,指留传给子孙后代),发幽光(yōuguāng,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而丕彰潜德。
译文:【皇帝诏令说:政绩考核要通报奉公勤政的优秀官员,以奖励臣子的勤劳;推举官员要考察平素德行言政的细节表现,以弘扬祖上的恩泽。
你陈英淑是捐职同知陈蔚起的祖父,皇赐的殊荣真是吉庆,建树的德范能极力发扬。
能继承前代清白的美名,其恩泽传留后代;能发展祖上的功业,其福荫覆盖全家。
皇恩浩荡,现在你孙为朝廷做事有功、赠你为奉政大夫的职衔,并颁发委任诏命。
啊呀,子孙可要修身敬职发扬先祖宏业,既要担负推行政教的重任,还要努力谋划方针大计;福禄遗留子孙,子孙要大力发扬潜藏的美德使其彰显。
】制曰:册府(cèfǔ,古时帝王藏书的地方)酬庸,聿著人臣(rénchén,臣下,臣子)之懋(mào,勤勉,努力)绩;德门(démén,有德之家)辑庆,式昭大母(d àmǔ,旧时庶子称父亲的嫡配)之芳嶶。
尔彭氏乃捐职同知(为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
诗画意境:古建筑中的对联与匾额

A RT P A N O RA M A||2008·06I I艺术理论诗画意I竞:苦趱筑年8酌1对联写趟。
额中国的古建筑,举凡楼、台、亭、阁或轩、榭、堂、馆,对联与匾额已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装饰品类,从内容到款式,从材质到风格,都与建筑环境达到水乳交融的境地,互为辉映,意趣盎然。
一、联匾与古建古代建筑室内的装饰多由木雕、彩绘、楹联、堂匾、中堂、条屏字画及家具几部分组成,大量使用绘画、书法和诗文来表现视觉艺术和文学内容,突出“仁、义、礼、智、信”、“忠、贞、节、孝、勇”的儒家思想。
老房子室内的木雕、堂匾、中堂和楹联,都是主人精神和财力的积累,每一件都是传世艺术品,也是主人十分看重的家族精神依托,倍加珍惜。
在安徽黟县,凡大户人家的正厅都有块堂匾,称“堂”者甚众,其余也有“居”、“轩”、“庭”、。
山房”之称。
祠堂、书院亦是。
堂匾既可作为房子的标志,又显雅致,寄托着主人对后人的期望,堂匾常请名家书写,大楷字体居多。
堂匾下面悬挂中堂,东西两侧挂四条屏字画。
厅堂的柱子上悬挂木抱柱楹联,这是老房子的必备装饰要件。
朱砂底金字、淡灰底石绿字、黑底金字、赭底黑字等各种用色都是楹联的流行做法,名家书写的正草隶篆,皆见功力。
联文对仗工整,朗朗上口,直白易懂,富有处世做人的哲理,既可欣赏书法艺术,又可咀嚼个中文化真谛,多成传世家训。
在苏州,匾额与楹联作为园林艺术的点睛之笔,是一种独立的园林小品。
古典园林中留存着大量书条石、碑碣、匾额、对联、诗词题咏,多出自著名书法家之手,在园林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品,也是文人园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种形式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艺术要素之一。
它既为建筑物作典雅的装饰,为园林景观作说明书,又为园主作心灵的独白,反映了造园者的文化心态,它还最直接地将文学融会于园林造型艺术之中,借以传递审美信息,激发人们的联想,深化人们对景观的理解,从而使人们能品味出园景的立意和含蓄深远的意境。
在造园过程中用最恰当的文字题额写联,表达此景此境,使园林更富有诗情画意。
匾额文化【简谈中国匾额文化】

匾额文化【简谈中国匾额文化】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悬挂在门或墙上部,题有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文字的长方形的横牌。
其中“匾”字古也作“扁”字,《说文解字》对“扁”作了如下解释:“扁,署也,从户册。
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也有一说认为,横着的叫匾,竖着的叫额,到现如今,俗统称为匾额。
一般说,用以表达经义、感情之类的属于匾,而表达建筑物名称和性质之类的则属于额。
匾额一般挂在门上方、屋檐下。
当建筑四面都有门时,四面都可以挂匾,但正面的门上是必须要有匾的,如皇家园林、殿宇以及一些名人府宅莫不如此。
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艺术化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匾额因其用辞雅练,书法精美,雕刻细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文章从匾额的产生、种类、作用三个方面对匾额文化进行浅易探讨。
一、匾额的产生匾额产生的历史原因。
匾额生而为治国,在匾额孕育形成的过程之中,就已融入了国家意志,已经具有了行使治国效能的内涵。
匾额,从夏朝至战国历近千年形成,是古人治国理念与借鉴具体形式融合的结晶。
在理念上有从古代“刊山表木,以定山川”国家标志演化而来的痕迹,也有受殷商天子铸钟鼎铭文的影响,在长方形及竖写文字上,则明显脱胎于竹简木牍,而这些都体现着国家意志。
匾额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先秦“名学”。
匾额的生成是以孔子“正名以正政”,“名正言顺”的名学思想为核心。
孔子的“正名以正政”说,成为治国的重要理念。
它的三个基本论点是:“用‘名’来识别万物,以‘名’来区分贵贱尊卑,用‘名’来褒扬良善。
”这种“正名”之说也被后人引入到匾额形式之中。
匾额长方形用以显其正,而必须悬于门首之额,也是取其正中之意,表示着正统、正宗、正气和正派。
二、匾额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匾额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质地根据匾额的质地可以分为①用于木构建筑外檐和内檐的悬挂式木质匾额。
古代牌匾样式

古代牌匾样式古代牌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古代,牌匾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宫殿、寺庙、商铺、宅门等,成为烘托气氛、表达主题、展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装饰品。
牌匾的样式繁多,包括楹联、匾额、对联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含义。
古代牌匾的样式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下面将分别介绍。
1.楹联:楹联是一种广泛运用于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的牌匾形式。
楹联一般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联放在门楣的正中央,下联则悬挂在门前石坊的两侧。
楹联的内容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有时也可以有八个字或更多字。
楹联的内容可以是吉祥祝福、道德教化、文化诗意等,每条楹联都能够准确地表达主题或者追求。
2.匾额:匾额是一种常见于宫殿、庙宇、商铺、私人住宅等地方的牌匾形式。
它通常被用来表达对人物的赞美、祝福和纪念。
匾额的样式多种多样,有横匾、竖匾、悬匾等。
其中,横匾是最常见的匾额形式,它一般挂在门楣上方,内容通常由四个字、八个字或更多字组成。
横匾的样式可以是各种风格的字体,如楷书、隶书、行书等,字体的大小、颜色、笔法等都对匾额的整体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3.对联:对联是一种写在卷轴或对联纸上的文学作品,常见于私人住宅和办公场所。
对联由“对”、“对”的两部分构成,一般分别放在门楣的左右两侧。
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吉祥、庆贺、启示、训诫等,它既传达了主人的欢迎、祝福和期望,又能够体现出文人雅士的修养和才情。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牌匾样式外,古代牌匾还有其他许多变体形式。
比如,悬挂的红旗匾、门神匾、纪念匾等。
这些牌匾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一方面凸显了作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华,另一方面突出了主题的宏伟和崇高。
古代牌匾的样式不仅反映了时代和地域的特点,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底蕴和特色。
无论是挂在宫殿、庙宇上的楹联,还是放在商铺、私人住宅门前的匾额和对联,它们都是中国文人雅士和百姓民众艺术创作的结晶,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恭王府的匾额楹联及其空间意境分析

1933 年,据教廷通知,辅仁大学由天主教圣言会代替 本笃会接办。1937 年,受圣言会委托,张维笃出面购买恭 王府,用于添办女子学院。买下王府后,辅仁大学立即邀 请中国营造学社专家进行测绘,随后进行拆改,如府邸东 路乐道堂多宝格内装饰等皆被拆除,多福轩成了女院阅览 室、嘉乐堂为礼堂等。1939 年 9 月,恭王府改称辅仁女院, 由圣神修女会管理。
3 恭王府全园空间布局及楹联匾额意境 3.1 修缮依据及全园布局
“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于 2005 年 12 月正 式全面启动,2008 年 6 月基本完成。工程累计投资 2 亿元, 其中国家财政支持 1.6 亿元。像这样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 对古建筑群进行整体保护修缮的现象,在我国古建筑保护 历史上实属罕见。作为国家“十一五”时期文物保护重点 项目,此项工程的顺利完成,不仅为后人保留了一座完整 的清代王府,也在工程组织、管理、设计、施工等方面为 我国古建筑群的保护维修积累了宝贵经验。
漫说匾额

风土人情本栏编辑:袁航远(yhy9898@)匾,古字“扁”,本意为户口册,就像今天的门牌号码,逐渐演变成亭台楼榭的名牌,后来也作宅院内堂室的题名标志,因多悬挂于建筑的上方,因此又称匾额。
木匾有匾、额、牌等单称,同时又有匾额、牌额、牌匾等合称。
匾额按其基本形式可以分为竖匾和横匾两种,这主要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影响。
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匾额的形式进一步发展,形式多样,出现了册页匾、书卷匾、秋叶匾、画卷匾、虚白匾等等,许多匾额的四周边框(即专业所称牌首、牌带、牌舌)等部位上,雕饰有龙凤、吉祥图案、花卉等,也有的镶嵌珠宝、玉石,既庄重又华丽。
中国古代建筑上,大都悬挂匾额,以表现建筑物名称、性质,表达人们的义理、情感。
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艺术化的书法,与雄伟壮观、美轮美奂的建筑物相互辉映,和谐统一,成为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匾额讲究内容的意境及文采,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与对联一样,匾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匾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带有政治意义的匾,多用于训诫和自警,如古代知府县衙的大堂上都悬挂着“清正廉明”一类的匾。
二、商家买卖铺户的名称用牌匾,如:“全聚德”“同仁堂”等一般悬挂于铺面门首上额,也叫“招牌”,一些讲究的商家匾额多用金箔饰字,因此也称“金字招牌”。
一般都要请在社会上有地位和声望的名人学者来写,用他们的知名度增加店铺的文化内涵并提高漫 说 匾 额风土人情自己店铺的品位。
一块好的商业匾额,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高尚的商业道德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是扩大商家影响力的有效形式。
“同仁堂”大药堂,前身是一个小药店。
少年康熙曾得过一场怪病,全身红疹,奇痒无比,宫中御医束手无策,康熙心情抑郁,微服出宫散心,信步走进一家小药铺,药铺郎中只开了便宜的大黄,嘱咐泡水沐浴,康熙如法洗浴后,三日便愈。
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条幅,并送给他一座大药堂,起名“同仁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匾额
匾额是古建筑的必然组成部分,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
匾额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几千年来,它把中国古老文化流传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以其凝练的诗文、精湛的书法、深远的寓意、指点江山,评述人物,成为中华文化园地中的一朵奇葩。
匾额就其建筑材料来说,大致可分为石刻匾额和木刻匾额及灰制匾额. 按题材匾额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堂殿阁的名称。
如“滕王阁”“长生殿”、“望月亭”、“望江楼”等;
(2)商家字号的名称。
如“同仁堂”“内联升”“老凤祥”“荣宝斋”等;
(3)歌功颂德的题词。
如“桃李满园”“爱民如子”“高山仰止”等;
(4)绘景抒情的题词。
如“清风肃来”“山清水秀”“一碧万倾”“春和景明”等;
(5)述志兴怀的题词。
如“天道酬勤”、“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等;
(6)庆典开张的题词。
如“大展宏图”“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等。
错字匾额
地点:江苏扬州大明寺平山堂
错字:「风流宛在」的「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
典故:「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
原来,历史大名人欧阳修在扬州时是个「风流太守」,在风情万种、色艺双绝的扬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韵事。
刘坤一把「风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写一点,「在」字多一点,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点风流,多点实在,极富哲理。
地点:承德避暑山庄
错字:「避」右边的「辛」多了一横
典故:之所以说它是天下第一错字,因为它是由皇帝亲笔手书,且悬于国家重要场所的门前。
此错字是康熙亲笔御书,题写于康熙五十年。
康熙多写一横,臣僚应该当即看出来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谁也不敢提醒皇帝写错了,结果就造就了这天下第一错字。
地点:秦皇岛市山海关
错字:天下第一关的「第」字,将竹字头变草字头
典故:此匾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其匾长5米多、高1.5米,每个字都是1米有余,其大自不待言;它从东向西逐渐增大,在笔划的处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写成草字头的「苐」,使笔划减少,视觉上的分量减轻,让繁体的「关」字笔划凝重、粗壮有力,牢牢地压住似乎将要翘起的城楼西端。
地点:西安碑林
错字:碑林的「碑」字少一撇
典故:此匾出自清代著名爱国将领、禁烟英雄林则徐之手。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林则徐赴伊犁时途经西安,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诗句。
就在写下这诗句前,林则徐来到碑林,希望从前人的墨渍中寻找点人生的安慰和前进的动力,并认真写下了「碑林」二字。
有人认为这是他当时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头上的一撇没有了,寓意自己丢了乌纱帽。
林则徐当时到底是不是这样想的,已无从考证。
地点:天津蓟县独乐寺
错字:报恩院的「院」字中,「元」上的一横没了
典故:当年清朝咸丰皇帝驾临独乐寺,当家的大和尚便想沾个荣耀,请咸丰为寺内四合院题写个院名。
咸丰也未客气,即兴写下了「报恩院」三个字。
但字写好后,咸丰才发现自己「献丑」了,最后一个「院」少写了一横。
大家都看出来了,但皇帝写的字谁敢说是错字?这时咸丰开了金口,说人啊要知恩图报,佛家说要报四重恩:佛恩、父母恩、众生恩、国土恩,太多了,这恩一生是报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笔画不能写全。
柴——成都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的草堂遗址悬挂的现代书法家撰写的匾额“柴门”,写成了“山”字头,“木”字边上挂了一把刀,表示柴门的柴是从山上砍下来,渲染了杜甫穷寒的一生。
明——武侯祠中堂匾额
成都武侯祠中堂匾额“明良千古”的“明”字“日”旁变成了“目”字旁,一是清朝时讳“明”字,二是体现诸葛孔明比别人看得远,可谓一举两得
香——成都宽窄巷店铺
成都宽窄巷有一家店堂叫“听香”,其中的“香”字变成了“采甘”,创意颇好,除“香”之外,又有甘甜之意,可谓“香甜”。
科举匾额
明代的官学匾,当时国家办的学校里必须挂有这三块匾:肃纪--- 严肃纪律
毓秀---培养优秀人才
敦伦---敦促人们学习人伦道理。
(千万别念反了哦)
这是北京私塾老门原物
这是一方祝贺考上第一名的匾额
状元及第,永乐16年刻,石质。
古代的规矩:获得状元后,只有三个人才能给你题匾,1.皇帝,2.老状元给新状元,3.状元自己题。
一般的人没有资格题写的。
这是老状元给新状元题的一块匾。
匾额上各种各样的书法,都是曾经考中进士的高官题写的,考试时即使文章写的再好,字写的不好不成,考官连看都不看。
所以这些举人进士的书法水平非常高,看起来真是一种艺术享受。
这个匾是什么意思呢?
鼓--装满,第二个字----书包,第四个字---学校,这个牌匾是背着书包上学去的意思,哈哈,没文化很可怕额!
独特的镂空匾,看出写的是什么吗?“谦受益”
横为匾
竖为额
李鸿章题的匾。
周钟岳题写的“总统府”三个字。
当时蒋介石选择了他写的这三字,给了他三千大洋,这可是真正的“一字千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