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淄博市临淄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开罗埃及博物馆保存了一尊男性石像。
该雕像出土于埃及卡纳克地区,其头部为希腊式样,但站立姿势和衣服却是埃及式样。
该雕像( )A.是埃及文化领先世界的最佳证明B.体现了古代战争对埃及文化的破坏C.是研究东西文化交融的一手史料D.是研究塞琉古王国文化的原始资料2.下列两则史料反映了中古中后期( )3.“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中亚和西亚几乎全部国家,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帝国因此成为东西方世界交流的可靠‘中间人’……这是帝国所扮演的成功角色,无论在商业交流和文化交流上都是如此。
”这里的“帝国”是指( )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波斯帝国4.“他们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发明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立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他们”是( )A.班图人B.玛雅人C.印度人D.埃及人5.以下是某同学总结的15世纪末印加人统治庞大帝国的措施。
横线处应正确填写的是( )C.修建道路系统D.颁布最早成文法典6.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西欧知识分子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
而事实上西欧人对土耳其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
西欧人对土耳其充满敌意是由于( )A.社会制度的对立B.人文精神的发展C.海外扩张的需要D.宗教改革的推动7.下图节选自一位航海家日记。
该材料( )C.表明了西班牙成为全球性大帝国D.揭示了欧洲人远洋航行的动机8.16世纪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鸡等家畜,小麦、燕麦、大麦、裸麦等农作物,橄榄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美洲的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等也流向世界各地。
淄博市2021-2022学年度2022届高三一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淄博市2021-2022学年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提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董仲舒指出“君者,民之心也;民者,君之体也”。
这反映了二者A.和谐共处的理念B.以民为本的观念C.实施仁政的诉求D.天人合一的思想2.图1为汉代画像砖和《史记》对“荆轲刺秦王”这一历史事件的相关描述,据此可知图1A.只有实物史料才能反映历史事实B.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无法还原C.实物和文献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D.实物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3.南北朝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税。
北宋时“客户起移,不须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取,各取稳便”。
明代将力役改为雇役,役户只要缴纳一定银两,便可免除役劳,而由官府雇人代役。
这些变化反映了A.政府管理职能渐趋弱化B.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减轻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4.唐代初期釆用府兵制,征兵对象主要是均田农民,农民忙时务农,闲时参加军事训练,国家打仗时随军出征,自己携带粮食和武器。
唐玄宗时,政府改行募兵制,由国家招募职业军人,提供军饷和装备,招募的兵士由专门的军官训练和指挥,长期服兵役。
唐玄宗改行募兵制是基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两税法广泛推广C.藩镇割据的出现D.均田制受到破坏5.图2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商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该时期是图2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6.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
2022至2023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

选择题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
其强调的主旨是A. 赞誉中国农民的勤劳勇敢B. 评价中央集权的制度优势C. 剖析人多地少的生产压力D. 肯定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答案】D【解析】“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说明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D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B偏重于政治;C中人多地少不符合材料主旨。
选择题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信田,明确规定各类土地的用途。
这一做法A.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B.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均田制根据土地的性质对土地用途进行了分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进而促进北方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只是涉及对土地的分类,没有涉及推广种植经济作物,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棉花种植,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材料没有涉及抑制土地兼并。
选择题《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
”《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
”上述记载A. 表明了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 说明了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D. 反映了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答案】B【解析】材料“工之子恒为工……工匠之子,莫不继事……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反映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承,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手工业存在人身依附关系,而是反映技术的世代传承,故C错误;仅仅凭材料内容也不能说明仕宦之路被富商大贾所垄断,故D错误。
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周自主学习材料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自主学习材料第三周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共25小题)1.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
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3.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郡县制度D.官僚制度4.右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水陆并用B、疆土辽阔,人口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5.《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B.形成了贵族政治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6. 下列关于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 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C.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从此结束了中国分裂割据的局面D. 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7.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
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七周自主学习材料试题

2015级高一历史自主学习材料(第7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辟新航路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工业革命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2.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
对以上现象出现的背景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3.《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4.《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互相碰撞。
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
”这种碰撞开始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强D.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新航路开辟和“商业革命”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7.“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2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历史大脉络》中谈到“中国人以为旺盛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中国人的饮食开发出不少美味佳肴,其中最为丰富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淀粉)、纤维质与素食的蛋白质。
”《剑桥古代史》中描述到: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
”以下关于古代中国和雅典饮食的比较错误的是A. 都特别留意美食的开发,美食品种多样B. 中国美食以粮食等素食为主,古希腊副食种类丰富C. 两者不同的饮食习惯源于政治体制的差异D. 两者的不同与自然环境关系亲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学问,比较、分析,并作出精确推断的实力。
材料中雅典人“不仅可以享受阿提卡的橄榄油和葡萄酒,而且可以食用黑海的谷物和干鱼。
”和中国人的饮食不同和政治制度没有关系,故C项正确,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2.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翼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疆设苑养马。
这主要表明西汉时期A. 政府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B. 精耕细作的农业得到确定的发展C. 生产方式出现了质的革新D.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支配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学问,比较、分析,并作出精确推断的实力。
材料中“西汉时期的犁铧比战国时有所改进,有铁口犁铧,尖锋双冀犁铧、舌状梯形犁铧以及大型犁铧等。
而且政府曾下令禁止杀牛和盗牛,并在北方边疆设苑养马。
”说明西汉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发达,故B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汉代农业经济·精耕细作3.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确定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1.如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某时期的知识线索,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 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 不同文化互动频繁D. 国家是统治的工具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
与谱学盛行相关的制度性因素是()A. 世官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后期改为两税法。
唐朝统治者改变赋税制度意在()A. 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B. 简化赋税征收名目C. 保障政府的财政收入D. 减轻百姓税收负担4.如图是北宋开封形势图,据此可知,北宋选择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是()A. 交通便利,漕运发达B. 历史名城,人才聚集C. 经济发达,商业繁荣D. 地形险要,利于防御5.明清时期,山东东昌府和江苏松江府是著名的产棉区;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一带各村庄都种植花卉,被誉为“花乡”。
这反映当时()A. 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B. 农产品专业化程度提高C. 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D. 美洲地区白银大量流入6.如表为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简表,据此可知,该法规、章程()A.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B. 是洋务运动主要成果C. 维护了旧式商业组织D. 否定了传统抑商政策7.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造成严复与赫胥黎不同的主要原因在于()A. 尊重科学的精神B. 阶级立场的不同C. 时代主题的差异D. 经济发展的程度8.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段考试题历史理

2021-2022年高一下学期段考试题历史理历史(理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耜耕 B.石器锄耕 C.火耕 D.铁犁牛耕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 B.战国时代的改革确定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最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自唐代开始实行3.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是A.农业 B.手工业C.商业D.工业4.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③④5.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有①历史悠久,兴起较早②技术先进,水平高超③长期领先于世界④部门多,种类全⑤经营形态多种多样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6.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 B.白瓷、青瓷、五彩瓷、青花瓷C.青瓷、白瓷、五彩瓷、青花瓷 D.青花瓷、青瓷、白瓷、五彩瓷7.司马迁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这反映了当时A.礼尚往来的社会风尚 B.古代人们追求功名利禄C.商业活动活跃 D.工商食官现象严重8.“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分。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其中“草市”是指A.唐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 B.宋代的农村集市C.古代骡马交易市场 D.汉代城市中的贸易场所9.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②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③大运河的开通④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⑤“重农抑商”转变为“重商抑农”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10.中国古代历朝大都强调重本抑末、强本弱末、进本退末。
其目的是①发展农业②发展商业③限制商业④限制城市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1.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其造成的结果中不包括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动力缺乏 D.资金短缺12.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诸侯国相继承认私田主人对土地的私有权 B.封建的剥削方式逐步产生并发展C.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确定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D.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13.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开辟的决定性因素,以下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扩大C.葡萄牙、西班牙拥有大批航海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D.航海活动得到了王室的资助14.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商业革命”,对其含义表述正确的是①世界各地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往来扩大②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③欧洲同美洲开始发生经济联系④以亚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5.观察有关新航路开辟的四幅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图①反映了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促使欧洲人寻找新航路B.图②反映了西、葡两国掠夺大量财富,加速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C.图③反映了英国利用其有利的位置开展海外掠夺和贸易,迅速发展起来D.图④反映了意大利失去有利位置,逐渐衰落16.17世纪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欧洲国家是A.葡萄牙B.西班牙 C.荷兰D.英国17.对英、法、荷早期殖民扩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对当地的人民带来了灾难 B.为资本主义提供资本的原始积累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D.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8.据美国xx年人口普查统计:白人占79.96%,拉美裔占15.1%,黑人占 12.85%,亚裔占4.43%,印第安人及阿拉斯加人占0.97%,夏威夷人及其他太平洋岛人占0.18%,华人占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级高一历史自主学习材料(第7周)命题人:蔡兆轩审核人:商洪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大预言:2049的世界》认为:“假如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头,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
”下面能够支持作者观点的是()A.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拓新航路B.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发动资产阶级革命C.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头工业革命D.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外贸易发达2.水手成了最令人艳羡和敬重的职业;罗马教廷建立了“东方事务部”“传教问题部”等海外传教机构;信贷机构、殖民贸易公司、交易所等商业金融机构纷纷建立。
对以上现象消灭的背景概括最为精确的是()A.地理大发觉带来的影响B.宗教改革引发的连锁反应C.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D.殖民扩张的方式有所变化3.《世界学问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四周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受沧桑照旧保存完好。
结合所学学问推想出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4.《15~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中写道:“由于15世纪的地理大发觉,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制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制造了奇迹”的最精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觉美洲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渐渐形成5.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明不会彼此隔绝,而是不断地以和平或非和平的方式相互碰撞。
在这种碰撞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和新世界的碰撞。
”这种碰撞开头时所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冲击了东西方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B.西班牙和葡萄牙建立起资本的原始积累C.西欧国家民族国家意识的增加D.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简单的过程。
促进17世纪末18世纪初世界市场初具规模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新航路开拓和“商业革命”B.欧洲国家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D.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7.“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创造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肯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的力气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的力气”包括()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经济进展③机器工厂的消灭④海外市场的扩大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当看作是一座掩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连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
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9.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推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10.美国某学者认为,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分,只是此后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世界的联系加强,这两项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这里作者强调的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市场的扩大是西欧“胜出”的关键B.能源开发与新航路开拓对西欧进展的重要性C.蒸汽机的应用和殖民掠夺转变了西欧D.中国不重视煤的使用及与世界各地的联系11.经济史学家克拉夫兹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中指出:“英国经受了一场苦痛的变革,但并没有获得人均收入提高的回报。
”文中提到的“苦痛的变革”的表现包括()①资本家攫取巨额利润,工人日益贫困②各部门进展平衡③生产技术革新的进程格外缓慢④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12.阅读下列美国钢铁业在某一时期的统计表,从中可以得出这一时期美国钢铁业进展的主要特征是()年份1870年1900年企业总数(个)808 669工人总数(个)78 000 272 000钢铁产量(吨) 3 200 000 29 500 000投资总额(美元)121 000 000 590 000 000A.行业竞争更加激烈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C.企业规模不断扩大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13.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布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
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头被打破14.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方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
该材料说明()A.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展快速B.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进展快速C.民国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民国政府鼓舞进展实业15.1933年初,《申报》刊登永安堂的广告词:“国难紧急中,我们需要的是民族英雄;天气寒冷日,我们需要的是虎标良药。
”并附上蔡廷锴将军的题辞:“永安堂仆人胡文虎君,热心救国,仁术济人。
……此次本军在沪抗日,胡君救济最力,急难同仇,令人感奋。
书此以留纪念。
”于是永安堂的产品卖得火热。
这则广告作为史料可用于争辩()①近代民族企业的奋斗史②实业救国思想的时代特征③近代大众传媒的进展④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斗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6.《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
此后,各省纷纷效法。
这说明()A.晚清时期曾进行社会习俗的改革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辛亥革命使民主公平思想深化人心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17.《民国乌青镇志》卷19《风俗》载:“间有先由男女同意,始行请示父母,互换饰物,再挽冰人(指媒人)行传经纳采之礼。
”这说明当时乌青镇()A.自由恋爱成为时尚B.仍旧遵循传统的习俗C.市民生活新旧交织D.民众普遍接受新生活18.《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仿佛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19.“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之枢也。
”材料表明当时利于列强侵略的是()A.火车B.轮船C.电报D.报刊20.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很多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
”“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
”“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
”“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转变了中国社会B.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C.中西文明在抵触冲突中相互渗透D.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的作用21.右图描绘了汉代农夫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A.开头使用铁器B.留意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22.《沈氏农书》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对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23.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载:“(明代)海上(松江府一带)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
”由此可见()A.松江是明代纺织业中心B.明代政府重视垦田种棉C.棉花成为松江主要作物D.明代棉花种植超过粮食种植24.中国古代商业进展经受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列商业现象消灭的先后挨次是()①官府把握商业的局面被打破②中外贸易渐渐进展起来③广泛使用金属货币白银④集镇和夜市的兴盛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25.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山西王家大院,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有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破坏生态环境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26.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
……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见。
这一主见()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进展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头瓦解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D.重视农业商业之间的关系27.史学家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上述统计表明当时的中国()A.仍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B.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C.资本主义经济进展快速D.经济总量远超欧美各国28.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觉中国古代某地居民一份职业结构,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消灭在何时何地?()职业自耕农、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总人口比例24% 36% 30% 10%A.汉代江南地区B. 唐代关中地区C. 宋代太湖地区D.明代苏杭地区29.明清时嘉兴石门镇油坊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一夕作佣二铢而赢”。
这一记载反映的实质是()A.当地人口严峻不足B.当地消灭资本主义萌芽C.当地工商业经济进展D.当地商品经济渗入农村30.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违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海禁C.重农抑商D.爱护森林、渔业资源二、非选择题(三个大题,共55分)31.(23分)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国人民用才智和汗水制造了高度文明,农耕经济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中国四大民间传奇之一“牛郎织女传奇”已成功申报为其次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二: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
公元9世纪中国消灭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
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头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成现钞。
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出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
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
奔跑于地方市场与中心市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