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

(篇一)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纯老”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

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

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一方面,子女在亲情上割舍不开、不愿父母离开,另一方面从社会舆论上更难以接受背负不赡养老人的骂名,可是自身的工作不允许长期分心,自己的体力也不允许兼顾老人和事业,往往是病榻上老人身体未好,病榻前的子女已累倒。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子女以赎买劳务的方式使得老人得到妥善的照料,也可以减轻自己的双重压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闲暇之余,仍可以陪伴父母生活在一起,增强感情。作为老人来说,既不再感到自己是子女的负担与拖累,又可以很好地生活在子女的关怀和社区护理员的帮助之下,在解除了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也维护了老年人和子女双方的自尊心。这种养老模式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

3、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家庭和社区是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及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现实需要。

4、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要求。

基于对我国国情的考虑,单一依靠政府财政进行社会养老福利事业显然无法适应需要,同时还会对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压力,居家养老体系建设过程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提供了有益的尝试,也是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由之路。

二、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p 及问题分析^p

村居民楼87幢,总户数1337户2869人,为进一步摸清村老年人居家养老特别是“纯老老人”居家养老的情况,今年5月,我们对社区老人进行了清查,共统计辖区老人165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70岁以上老人76人,占老人人口46.06%,80岁以上老人14人,占老人人口8.48%。并

通过入户,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家庭人均收入、生活自理情况、现实生活照料情况以及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五个方面调查,为党和政府决策老龄工作当参谋和助手,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老龄人口现状

1、男、女调查人数比例及生活自理情况分析^p

参加此次调查的165名老人中,男性81人,占调查数的49.09,女性84人,占50.91;老人生活完全能够自理的有158人,占调查数的95.76,部分自理的6人,占3.63,不能自理,依靠照顾的2人,占1.21;有子女的有72,子女生活在本区的有40人,子女长期居住在外地的有2人,子女愿意赡养父母的有140人,子女不赡养的有4人。

2、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照料老人情况:子女照料的72人,占调查数的

43.63,亲属照顾的5人,占3.03,邻居帮忙照料的2人,占1.21,请钟点工照顾自己的为0。

3、对当前老年人是否愿意入住老年公寓的情况,我们也进行了调查,有10人愿意入住老年公寓,占调查数的6.06,不愿意入住的有32人,占19.39,这说明大多数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约束,比较认同居家养老。

4、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情况:要求提供医疗服务的有10人,占调查数的6.06,有文化娱乐方面要求的有11人,占6.66,需要生活照料服务的有6人,占3.63,要求得到精神慰藉的有15人,占9.09,想日托老年人的有6人,占

3.63,需要家政服务的有12人,占7.27,对社区提供的服务愿意自己买单的有5人,占3.03。

在我们的调查中,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工作寄予厚望。不少老年人表示,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很难挤出时间来陪父母,单纯指望他们陪伴自己安度晚年恐怕不太现实,一些年轻人则说,现在不少家庭是一对年轻夫妇在赡养4个老人,靠夫妻俩根本无法承担照顾4个老人的任务。他们也特别希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能广泛推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居家养老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内容单一、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实际需求不吻合。相关居家养老的法制保障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需要。主要表现在:

1、宣传舆论有待加强。对于居家养老工作的重要性在认识上存在不足,致使目前居家养老工作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建立起相关社会舆论氛围,直接导致广大群众参与居家养老的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运行机制有待健全。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缺乏完善的运行机制。现有的居家养老方式是由民政部门牵头主导,相关卫生、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目前来看,各部门没有充分整合自身优势,难以形成工作合力。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问题协调力度不够。

3、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管理缺乏专业性培训。队伍整体素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质服务上,而忽略了老人的精神需求,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家养老工作的开展和服务内涵的延伸。

4、专业人才稀缺,满足老人综合需求难。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5、依托社区进行居家养老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现代社会家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慰藉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

三、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1、政府主导,发挥“驱动器”作用。社区居家养老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实事工程,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出台扶持和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要在服务机制建设、政策、财力、物力、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驱动器”作用,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在规划、发动、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都能顺利实施。政府可通过

完善机制、加强考核,普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上门服务制度、志愿者服务制度、奖励制度等,加强标准化管理。

2、加强培训,建设“专业型”队伍。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鼓励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考试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有计划的培训,建设一支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的专业化服务队伍。

3、社区养老服务网络,采取有偿服务的形式,以服务报酬作为护理人员的一部分的开支,不需要或仅需要少量资金投入,即能加以启动。政府不必花费大量资金兴建养老院、购置养老设施。体现了政府购买服务、养护员提供服务、老年人享受服务、货币化养老的改革精神。从而节省了大量资金,缓解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过快而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由于养老服务大多是由劳务人员以体力劳动或只是技能的付出来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困难,收费不会很高,也不会更多的增加老人家庭的经济负担,转而变相的增加社会保障的支出。

4、亲情关怀,倡导“社会化”养老。在完善机制、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舆论宣传。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养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虐待老人的个例,要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综合上述分析^p 来看,近年来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综上所述,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和缓解政府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社会工程,实行居家养老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老龄服务,切实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提高老年人

的生活质量,有效化解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53.0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41.0、38.3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p 来看,近年来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篇二)

街社区在年成立以来,在爱辉区及街老龄委的正确指导下,不断完善本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尽可能地为社区的困难弱势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为他们的晚年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温馨的生活环境。

一、基本情况

社区居住人口为8128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41人,占总人口14。老年人口中,独居老人205人,空巢老80人。90周岁以上老人11人,占总人口0.14,85—89周岁老人26人,占总人口0.3,80—84周岁老人70人,占总人口0.86,75—79周岁老人173人,占总人口2.1,70—74周岁老人177人,占总人口2.1,65—69周岁老人278人,占总人口3.4,60—64周岁老人406人,占总人口4.99。。

二、硬件设施

社区老年活动中心配有棋牌室一间,配有麻将桌6张,象棋桌2张;配有音乐活动室一间;配有图书室一间,图书、报刊、杂志500余册。及大地方便和丰富

了老年人的娱乐活动。真正地为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乐、老有所为”的场所。

三、老年服务工作队伍建设

1、社区在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带领下,大力整合社区服务资,建立健全了老龄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台帐、涵盖了社区老龄工作的全方位、全过程、使社区各项老龄工作服务落实到位。社区老龄工作已形成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

2、建立一支以社区干部为成员的11人的兼职助老管理队伍,和一支30人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伍。每逢年节、假日前夕,志愿者们都会到有照料需求的老人家中看望慰问。还为老人们带去日常生活用品,米、面、油等。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还组织包饺子送温暖活动,多次在节日期间为一些困难老人送去饺子。

3、社区负责老龄工作的工作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上门服务办理老年证、高龄津贴、高龄复查等。

4、开展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社区多次在“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社区艺术团及健身队演出文艺节目,为社区老年人带来很多欢乐。

四、社区老年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不齐全。

2、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低,服务内容过于简单。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3、居家养老观念落后,许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

五、建议

1、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招募人员要从下岗失业的人员中选拔,也能解决部分失业人员工作问题,减少不确定因素发生。

2、政府应建立一个养老服务专业培训基地,为从事老年服务工作的人员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3、政府应考虑到,养老服务工作做为一项事业去发展的话,就应该有一定的必要建设性投资。

以上是社区老年服务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的总结,和对老年服务工作未来发展的一些粗浅看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社区将进一步整合社区为老服务资,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式,真正做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逐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夯实基础。

(篇三)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养老”日益成为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而社会化居家养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探索。所谓社会化居家养老,就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村(居)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村(居)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经济性、自由性及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是目前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为了推进居家养老工作,我们对柯岩街道“居家养老”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基本状况

年10月底,我们柯岩街道户籍人口57229人,其中:60岁以上11852人,占总数的20.7;65岁以上7805人,占总数的13.6,这标志着街道人口结构已步入老龄化。为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尤其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迈出新步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服务网络逐步完善。街道把居家养老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幸福柯岩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居家养老工作实施意见,成立居家养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居家养老工作,协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全街道共有“星光老年之家”27家,除拆迁村(居)外,覆盖率100。在此基础上,目前已有7个村(居)以“星光老年之家”为依托,投资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服务中心内设图书阅览室、乒乓球室、电视教学室、棋牌室、台球室、健身室、托老室、老年学校、休息室、理发室,同时部分社区、村(居)室外还有网球场、篮球场、游泳馆等,设施比较完善,布局比较合理,服务比较方便。

2、服务形式逐步深化。目前,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一是建立日托中心。利用现有的星光老年之家、社区图书室等各类辖区资,合理调整布局,强化功能设置,开辟阅览、娱乐、健身等精神文化项目,提供洗衣、理发、就餐、保健等生活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建立起一个功能齐全、项目多元、环境优美、服务规范的生活照料和活动场所。

二是定点服务。通过各社区、村(居)的便民服务网点和与社区单位签订协议建立养老服务联盟,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老年人提供理发等服务。

三是上门服务。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根据老年人经济情况和需要照料程度的评估状况,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四是热线服务。利用电话、手机等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高尔夫社区做“深化”文章,提出自治理念,在社区成立养老议事会和“四合一”家庭服务,充分实现了老年人话语权。“四合一”家庭服务的开展,使老年人的个性化要求得到满足,使社区卫生院的责任医生、社区、物业公司、以及志愿者服务实现了无缝对接。为小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理发,方便居民;社区责任医生为小区的每位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实行随访制,每月开展一次免费义诊,量血压、测血糖等;物业公司为老年开展“管家式”服务,服务细心入微;社区还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吸收物业、医院、柯岩风景区、乔波滑雪馆等多家契约化单位的员工作为志愿者,给老人们在生活照料等方面予以帮助。

3、服务制度逐步健全。为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规范化管理,街道围绕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和客体,及时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

一是建立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对社区、村(居)老年人现状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子女供养能力、居住环境等参数进行评估,提出服务内容及服务次数等养老服务建议,通过征求本人或家庭同意后,建立一人一档的个性化服务档案。

二是坚持一视同仁,分类管理。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采取无偿、低偿、有偿和志愿者服务,满足老年人的不同服务需求。

三是制订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制度。街道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服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仪容仪表及与老年人争议处理等方面作出规定,向服务人

员提出以“三心”换“三心”的服务准则,即工作人员为老人服务要做到爱心、尽心、用心,让老人称心、放心、安心。

4、服务队伍逐步形成。街道现有四支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一是居家养老服务管理队伍。主要负责服务对象的调查评估、计划制订、日常统计、个案建立,定期参加上级民政部的业务培训。

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员队伍。为有需要服务的老年人提供家政、购物等各类服务。

三是志愿者队伍。与老年人开展“多帮一”、“一对一”结对服务,为老年人排忧解难。

四是老年人互助服务队伍。主要以退休人员为主体,在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同时,与孤老或困难老人结对,上门看望或提供服务。

二、主要问题

街道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尚不相适应。其主要表现:

1、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居家养老管理模式比较粗放、服务体系也并不完整,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制度化程度较低。如:现在社区、村(居)居家养老的服务只注重硬件配套投入,在软服务方面较欠缺,只有医疗、理发、心理、健身、阅览等服务。目前,虽然有的社区、村(居)依靠上级部门支持,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是因管理资金来有限,一些后续服务受到制约。

2、现有居家养老服务员总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从现有服务人员来看,他们大多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没有技术特长。所以,他们只能给老年人做一些简单的如保洁等家政服务,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如心理辅导、按摩擦身、读报聊天等)。再从居家养老工作的性质和待遇看,在人们眼里,这是一项伺候老人的工作,不仅地位不高,而且收入低,一般年轻人或文化程度较高的人都不愿意做,服务人员后继乏人。

3、居家养老资配置有待进一步均衡。目前除了7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还有多数社区、村(居)拿不出足够的场地开展养老服务,尤其是部分村(居)公益用房十分紧张,挤不出足够空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托老所,出现地域养老资配置不够均衡。

4、居家养老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这个贴合实际的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认同;有些干部对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尚未开展;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

三、几点建议

居家养老是一项贴民心、暖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建议积极探索创新居家养老的新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1、充分整合资,加快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要加大对居家养老的资金扶持力度,将新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纳入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计划,除了享受上级政府有关政策外,街道办事处也要给予一次性建设资助。尚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社区、村(居),要充分利用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结合房地产开发、城中村拆迁安置以及新农村建设,整合资,按照规划和就近方便、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已经建立的照料中心,要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将居家养老服务辐射到社区、村(居)的每一个角落,建立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2、强化专业培训,加快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加强培育和教育,进行心理学、医学、社会工作、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在队伍规范管理上,实施“123”模式,即建立1本台帐,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实行2种培训(上岗培训和定期培训);把好3个关口(电话投诉关,家访征询关,综合评估关),推出一批“星级服务标兵”。

3、拓展养老模式,加快居家养老社会参与步伐。积极探索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设施和参与为老服务,保护其产权、服务和劳动成果。同时,要加强准入制度、运营标准等方面的监管,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及时、

准确地了解养老机构的运作状况,消除安全隐患和其他损害或可能损害老年人的因素。

4、加强宣传教育,加快营造居家养老良好氛围。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新型养老理念,形成居家养老的良好氛围。同时激发志愿者的热情,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医生、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志愿者队伍,表彰先进,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篇四)

近日,市老龄办、市老年学会组织老龄工作者和老年学会的老同志在全市10县区开展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深入到63个日间照料中心,8个民办养老机构以及部分镇村老年协会、农村幸福院,采取典型调查、专访座谈、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我市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存在问题及全市加快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发展的政策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据统计,我市共有60岁以上老人44.3万人,老年人口占全市人口的16.7,城镇老年人口12.4万人,农村老年人口31.9万人。目前,全市共建城市日间照料中心51个,农村互助幸福院550个。我市通过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等形式,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活动。同时,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对社区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效果显著。

1.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大老龄格局形成。把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相结合,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的为老年人服务,是我们多年来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1)明确服务重点。居家养老由于其经济性、自由性及符合老人的心理特点,是当前绝大多数老年的首选,目前我市仅有不到3的老年人到各类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仍然是绝大多数老人的选

择。过去,在传统的大家庭模式下,居家养老主要依赖家庭成员来照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421”家庭结构和空巢老人家庭逐渐增多,使得家庭对老年人的照料功能日益弱化。从居家养老方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同堂式。这是典型的传统家庭,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老人与一个子女或几个子女合住,这种家庭的老人一般有资产、有能力、有权威,处于主导地位,家庭和睦;

二是供奉式。老人独居,子女定期向老人支付货币或依靠本人的退休金生活,这些老人仍然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儿女能够维护老人意愿,自觉承担养老责任;

三是空巢式。虽与子女合住,但子女长期外出打工经商或季节性外出,留下孙子女上学,由老人照顾;四是轮养式。几个子女,由老人决定或几家议定,每个子女负责供养一定时间,负责衣食住行,并规定出到时间的接送办法。面对这种现实,整个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服务对象以高龄老人、困难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为主;

二是服务方式以集中服务为主,上门服务为辅;

三是收费方式以无偿为主,有偿和低偿为辅。

(2)整合社区资。全面建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切实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我市70以上的社区都设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且不断完善社区医疗、老年餐桌、家政服务、老年教育、老年健身、老年文化等服务功能。汉阴县先后出台了《汉阴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汉阴县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通知》,其他县区也先后发出了类似文件,推动了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让人有温馨如家的感受,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各级政府尽可能的加大了资金投入,合理规划场地,科学设计,高标准建设,将社区各项服务功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服务一条龙,既方便老人,又便于管理,节约政府资。

(3)搞好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发挥基层老年协会的助老服务功能。从年开始,各县区认真推进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建设工程,按照“村级主办、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协会组织、自主互助”的基本原则,全面科学统筹,整合现有资,

以村为单位,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医院、村委会及举家外迁空置农房等资,稍加修缮改造,作为幸福院的建设场所,配套建设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上采取行政管理与老人互助相结合、在服务上采取专人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在生活保障上采取政府埋单与社会公益捐助相结合的运作模式,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的农村互助幸福院示范点550个,受益老人10万余人。年规划建设的100个农村幸福院正在稳步推进中。

2.服务队伍日益壮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各个中心都制定有健全的制度,选派有强烈爱心的人负责日间照料中心工作和农村互助养老幸福院工作,要求他们做一个耐心细致、态度和蔼、品质高尚的服务人员。同时,鼓励和扶持那些有一定规模、服务优良、从业人员素质较高的中介服务机构参与养老服务,采取民建公助的方式,在启动时政府给予一定项目资金支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在运营管理过程给予一定补贴。旬阳县根据养老服务需求,培育发展了一批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养老服务志愿队伍和养老服务企业,鼓励他们落户、入住社区,整合资,开展服务。有些县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还配备了公益岗位,减少运营成本,发挥公益效应。

3.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了保障老人活动的有序进行,各地都对接受服务、参加活动的老人进行登记编册,并签有活动条约。每个中心都设有医疗室,同时和所在乡镇医院挂钩,以应对老人突发病情。每个中心都有舒适、洁净的休息室。为了保证偏远的老人安逸的活动,每个中心都建有设施齐全的厨房。汉滨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应对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社会化需求,通过整合民政、卫生、计生资金30余万元,利用卫生服务中心置资产业建成了北门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中心服务覆盖周边4个社区老年人356户971人,其中留守老人30户47人,失独老人11户16人,空巢老人6户12人,残疾老人7户10人。中心配备有电子阅读室、中西医药房、全科医生诊室、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康复理疗室、健康教育室、棋牌娱乐室、休息室等多个主题功能室,还配套厨房、餐厅等服务设施。老年人在照料中心除了可以享受免费的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外,还能享受康复理疗、查体治病等医疗服务。汉阴县工作人员依据当地老人居住的方位,组成老人互帮互助

组。活动结束后,互助组年青老人护送路途远的老人安全到家,身体好的老人护送体弱老人回归。根据编册,对于活动中断的患病老人,工作人员还带领志愿服务组深入家庭同患者聊天以慰其心。这种举措,既解其患病老人的忧虑孤独,又加深了老人之间的友谊,更使老年人感受到了居家服务中心的温情。

借助资优势,打造生态健康养老基地,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新特点。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旅游景点,探索培育集体休闲度假、养老养生为一体的特色生态健康养老园,石泉县已制定《石泉县标准化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园建设方案》《石泉县饶峰驿站生态健康养老示范园创建方案》,园内休闲娱乐、居家养老等示范点区域正在有序建设中。

4.文化活动深得民心。开展丰富多彩、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丰富居家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追求的目标之一。走访中,我们看到了居家老人的快乐。首先,他们的活动环境是美好的,每个服务中心环境优美,园林式的体育场所,油光发亮的器具,芳香四溢的花木,高大亮丽的楼房让人心旷神怡。在这美好的环境里,他们根据各自的爱好,跳着快乐的舞蹈,打着健美的太极拳,玩着舒心的棋牌,弹着欢乐的琴弦,敲着悦耳的锣鼓,唱着优美的歌曲。阅览室里他们静静的看着图书报刊,书画室里他们专注的练着书法,健身房里他们锻炼着身体。其次,利用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端午节进行过以怀念屈原为主题的爱国诗歌朗诵,中秋节举行品尝月饼的赏月活动,国庆节开展爱国歌曲的比赛活动,重阳节进行猜谜语活动,迎春佳节举办迎春晚会。这些活动既展现了他们的才艺,又焕发了他们的青年活力。此外,利用居家服务这个平台,请法制工作人员宣讲法律常识、办法制讲座。老人受到教育,为社会安定团结作出奉献。再次,所有居家服务中心都建有知识墙,内容有老人保健知识,有图文并茂的“二十四孝”传统道德解析,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方面知识,他们把敬老爱老细化为“敬老爱老十荣十耻”写在知识墙上,在农闲时将全村青年人组织到这里学习“二十四孝”和“敬老爱老十荣十耻”知识,促进了孝亲敬老的氛围。

5.老年大学深受欢迎。目前,我市老年大学星罗棋布,成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云集的地方。全市现有规范化老年大学11所,挂牌的老年大学教学活动站点134个,在校学员近两万人。老年大学强调质量立校,通过教学和管理的高质量来

体现为老服务的高质量,吸引了大批居家养老的老年朋友。学校开设了书画、摄影、声乐、舞蹈、模特、器乐、拳剑、英语、保健、技艺等10个系、17个专业,38个教学班。现有学员1400多名。他们从物质、精神、制度三方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投入大量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修缮校舍,美化校园,逐年更新投影仪、计算机、钢琴等现代化教学办公器材,内设健身房、舞蹈厅、乒乓球室、象棋室、麻将室、台球室、阅览室、电脑室、书画室、厅级领导活动室、音像放映室以及多功能会议厅等供学员使用。同时还根据老干部的文化层次和兴趣爱好,组建有模特队、京剧组、二胡学会、书画学会、摄影学会、老干部合唱团、南苑合唱团、葫芦丝学会、太极学会等9个老干部活动团队组织。学校为每名学员建立了健康档案,并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对生病住院的学生送去慰问和祝福,集体为年满70、75、80、85岁的老干部祝寿,每次集体外出活动,都要安排专人照顾高龄、体弱的老人,保证安全不出问题。通过一系列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到服务到位,老人满意。素有书法之乡美誉的汉阴县老年大学,开设了多层次的老年书法课程;旬阳县老年大学把频临失传的“旬阳曲子”列为专业教学内容予以传承。不少县区还结合地域文化,开设了汉调二黄,陕南民歌等专业。各县区老年大学事实上已成为功能更加完善“日间照料中心”。

6.智能社区正在起步。充分运用互联网,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近年来,由老龄办牵头,以镇、村为主体,已经先期做好各辖区内老年人基本情况、服务机构、义工等信息采集建档工作,为建立养老服务数据库做好准备,逐步建立县、镇、村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借助信息化建设平台,搭建应急呼叫救助平台,以12349服务热线及一键呼叫老人手机为纽带,与119、120、110等平台互通,逐步实现24小时为老年人群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石泉县城关镇北街社区开展标准化社区建设和智慧社区试点工作,培育发展“互联网+养老”模式,探索建立标准化居家养老示范社区。

目前,各社区(村)已经建立健全了老人各类需求档案,要求加强与老空巢老人、留守老人、独居老人的联系,经常关心和探望老年人,定期对老年人的居住地进行安全检测,如是否煤气漏气、电线老化等,保证老年人家庭的居住安全。旬阳县还借鉴精准扶贫中的好做法,在具体建档过程中,以红黄蓝白不同颜色,对患

有不同类型老年病的老人分类建档,做到一人一档,精准服务。这些都为进一步做好智能化服务管理工作打好了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家养老服务在我市还处在起步阶段,是一项全新的、尚待我们努力开拓的工作,从目前情况来看,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居家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目前我市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休闲娱乐场所不多,新建的居民小区也缺少为老服务的相关设施,还没有从制度上给予明确和规定。加之城镇建设发展快,乡村山区的人们拥向城镇,更造成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用房和场地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场所大多和社区(村)党群活动中心暨村级活动室在一起,养老服务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的运作标准,社会影响力不足,且影响了村级行政事务的正常开展,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

2.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不够丰富。居家养老服务上主要涉及到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和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等内容,为老人提供相应服务也大多属有偿的社会服务。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多层次需求。由于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尽管养老服务我们提出了较多的服务内容和项目,但实际上社区所支撑的服务项目还较少,服务面窄。目前,除负责老年人日间照料活动外,绝大多数无力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康复护理服务,更谈不上心理慰藉、患病治疗等。如为老年人洗澡、上门医疗、康复、助餐等方面,很多服务项目还跟不上,而最需要服务的群体正是这些身体不能自理的老年人。

3.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居家老人所需要的服务大都是社会上零散提供,政府有组织的医疗保健、健康咨询和志愿者服务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项工作,劳动等部门也未开设专门的居家养老服务培训课目,居家老人平时主要靠社区同楼层的低龄老年邻居互帮互助等简单服务。目前,从事居家养老服务行业的人员普遍缺乏,且缺少系统化、标准化的培训。专业化程度低,工资报酬低,导致许多专业人士不愿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人员多为下岗职工和文化程度较低“4050”人员,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不具备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素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短缺和专业化素质低在一定程度

上也限制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另外,受传统偏见和待遇偏低等问题的影响,许多下岗失业居民不太愿意从事这项工作。

4.养老服务运营资金紧缺。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资金来主要是项目建设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并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因资金渠道单一,社会力量参与的极少,运营经费欠缺,致使后续发展动力不足,无法拓展服务内容。从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每个中心的房屋建设、器材配备、用具购置、环境的改善无一不是政府的买单,各个社会团体和企业扶助微乎其微。另一方面,日间照料中心自身没有盈利能力,有的中心受房租成本的影响,无法选建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繁华地带,只好建在背街小巷,给老人参与带来不便。

三、对策和建议

为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提升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的运行管理水平,结合调研实际,我们认为应当扎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在提高认识上求突破。切实有效的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求突破。要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落实“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建设美丽富裕的新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以老年人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标准,切实转变作风,深入社区,深入家庭,密切联系老年人,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

2.在加强领导上下硬功。市人民政府已经把加强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改善民生十件实事之一,市民政局也相应发出了《市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和《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的通知》。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要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中介组织运作,服务机构实施的工作机制。对部分经济困难的空巢、残疾和高龄老人的居家养老,实行政府购买或补贴;民间组织接受政府委托,开展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社区和村委会全面掌握辖区老年服务资,完善服务设施,沟通供需双方信息,实施必要的监督;服务机构负责提供直接有效的服务,做好人员选派,运营管理等工作。建立民政、卫生、人社、财政、老龄、残联等部门组成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

间的横向联系,定期召开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个方面合理定位,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3.在科学规划上做文章。一要从全市宏观层面上科学规划,明确体制机制,确立建设目标,细化建设标准,明确建设规格。二要落实优惠政策。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项目建设和建成运营应按照国家和市上制定的老年福利机构优惠政策执行,包括在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探索实施老年人护理的政府补贴政策。三要在因地制宜,科学选址上,本着最大限度的“让大多数老年人享受到服务”的思想,尽可能的把照料中心和幸福院建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方便安全的地点。

4.在宣传力度上出实招。要充分运用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媒体媒介的作用,面向社会,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关心老年服务事业,关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工作中来。要面向社区的老年人做好宣传工作,走出办公室,走进百姓家,走访老年人,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充分调动老年人参加日间照料中心活动的积极性。还要做好老年人的家庭成员工作,宣传日间照料中心的优势,让更多的家庭愿意并支持父母到照料中心来参加活动,让更多的家庭放心的把父母交给日间照料中心。同时也要做好社区工作人员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来提升工作人员的敬老尊老意识,通过评选“道德模范”“好人”“敬老之星”等活动,评优树模,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5.在争取资金上拓路子。由市、县(区)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通过由财政拨款、慈善募集等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发展基金;加大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并给予税费优惠政策。允许日间照料中心在适当的范围内,建立起合理的收费制度,用于中心的日常开销和正常运作。在机构管理方面,尽快建立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保险制度,明确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级评价标准,构建养老服务行业风险合理分担机制。在医保政策方面,协调有关部门将更多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范围,并适当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同时将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纳入社保管理体系。通过多种形式,吸引、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以及社会捐赠资金,参与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和运营。

6.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选拔责任心强、积极性高、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社区和农村老协的干部担任日间照料中心和幸福院的领导。要切实抓好服务队伍的培训工作,相关部门应着手开设,居家养老服务的培训科目,建立完善制度化,规范化的培训机制,按照统一教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发给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实行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的制度。要有计划的从大中专院校养老护理专业毕业生中,吸纳对老年康复、护理、保健、营养、心理等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居家养老的服务队伍中来,改善和提高服务队伍的专业结构。要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鼓励支持社区的居民,单位的员工,在业余时间利用专业知识、一技之长、健康体能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打造一支活跃在城乡的专兼职结合的为老服务队。

7.在服务内容上见真章。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应当具备满足老年人休息、健身、日间照料、娱乐等基本服务的娱乐室、文化阅览室、休息室、餐厅、洗漱间和活动场所。除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文体、保健等活动外,还可以开设老年人心理诊疗室、老人同子女视频聊天室、矛盾纠纷协调室等。对老人的日常活动、饮食锻炼、心理安抚、情绪变化等都加以关注,真正办成老人温暖的大家庭。对一些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尽可能的要在送医、送药、送饭、理发、理疗、阅读等方面提供上门服务。

8.在规范管理上求实效。将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业和健康服务业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十三五”期间根据全市老年人群服务需求和养老、医疗资分布状况,统筹做好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对公共服务资的利用效率。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包括领导责任制、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以及卫生安全管理、财务管理、图书阅览、活动室管理等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做到底子清,健康状况明。逐步实现24小时为老年人群提供紧急救援、医疗救助、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有效推动我市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发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再鼓干劲,再添措施,让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抓重点、破难题、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调研(6篇) (篇一)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和现实意义 (一)居家养老的概念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1、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己家中,除需要家庭照料外,还依靠社会帮助。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养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老年人开展日常照料、生活护理、精神慰藉等多种形式,建立起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纯老”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 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中国传统文化中,乌雀尚能反哺,靠子女养老的做法自古以来就被视为天经地义。但是在现代高节奏的生活状态面前,时间地域等的限制使得完全靠子女在身边尽孝的选择越来越变为一种奢求。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老年人养老的场所是在自

养老调查报告6篇

养老调查报告6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合同协议、演讲致辞、条据文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es, documen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居家养老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改善现行居家养老服务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下是调研结果: 一、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率还不高,存在一定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在各地的普及率还不够高。其中,城市和县城的居家养老服务普及率相对较高,而农村地区的普及率较低,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和山区。同时,一些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和不信任。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多样,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居家养老服务的种类主要包括护理、家政、健康管理、心理疏导等多种形式。但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等方面,不同服务机构之间差异很大,部分服务机构在护理、照顾老人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专业现象,体现在护理师资质和经验较低、服务态度差等方面。 三、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缺少必要的资质和监管。 调查发现,一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缺少必要的资质和监管。这些机构或者没有经过相关的资质认证,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

政府监管。导致这些机构在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协调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缺陷。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顾老人的安全和健康问题,提供了比较粗糙的服务。 四、加强政府资金援助和社会力量支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居家养老服务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在政府资金援助和社会力量支持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持和发展。政府应当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落实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风险预警机制和信息服务体系,促进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同时,社会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共同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比如,社会力量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给予老人经济、扶持和关爱等方面的支持,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普及和发展。 总之,随着老年人数量的不断增长,居家养老服务越来越重要。政府和社会应当总结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模式和理念,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等多种手段,通过资金投入和服务建设等方面的支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居家养老调研报告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接受养老服务和照料,而不是住进养老院或疗养院。居家养老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和青睐,为了了解居家养老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持积极的态度。他们希望在熟悉而舒适的家庭环境中度过晚年,并依靠家人或社区的支持获得生活照料和医疗照顾。他们认为居家养老可以保持独立性和尊严,而不会产生在养老院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孤独感和心理压力。 然而,调研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不足,导致有些老年人无法获得适当的照料和支持。尤其是那些独居或没有子女在身边的老年人,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其次,居家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些老年人反映得到的照料不够细致和贴心。再次,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相对较高,有些老年人难以负担。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支持和投入,增加服务供给,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和适当的照料。其次,要推动建立一套居家养老服务的标准和评估体系,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和监督。再次,要降低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给予经济困难的老年人适当的补贴和帮助。 此外,我们还建议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和推广,增加老年人对居家养老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同时,鼓励社区和家庭成员

参与居家养老,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陪伴。最后,要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和养老院之间的协调和合作,形成一个完整的养老服务体系。 总体来说,居家养老是一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尊严的养老方式。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解决。只有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才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更加优质和可持续的养老环境。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5篇 只有走出去,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你也才能够品味出,日子不再只是白日里没完没了的堵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1 一、我市老年人口和养老服务机构现状及工作成效 (一)我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状况 按照国际标准,一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年底全国老年人口达1.9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我市1991年有老年人口36.25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0.09%,标志着我市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年底,我市户籍老年人口达87.264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6.06%,较1991年增长了1.41倍,年平均增长率为7.32%。目前我市有空巢老人23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6.36%;失能老人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1.77%。在全国31个省会城市中我市老龄化程度排第9位,在云南16个州(市)中排第1位,是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的城市,具有高龄化、空巢化的特点,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 (二)我市养老服务机构现状 我市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中心4所,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19所,总计拥有床位数1.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18张,已建成投入运营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个,市级层面成立了市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协会、市养老产业协会,全市95%的城市社区和85%的农村社区(村)均成立了老年人协会。 (三)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及成效 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情况 根据省、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相关要求,我市于20年启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当年省下达我市建设任务为60个,20年

养老工作调研报告大全(5篇)

养老工作调研报告大全(5篇)(篇一) “推进我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列为区政协主席会议专题协商课题以来,在有关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政协文史和教文卫体委会同区卫计、民政等部门和政协有关界别活动组等,组成了课题组,围绕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体系建设、实现医养融合等问题,陆续进行了考察调研,多次开展探讨交流,并作了一些梳理和思考。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背景 (一)现实矛盾日益突出 **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已经达到2.02亿,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0%,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近4000万,完全失能老人达到100万左右。专家预测到2050年,我国每三个人就将有一个老年人。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30年,人口老龄化将使我们国家的慢病负担增长40%。 截至**年底,柯桥区户籍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5.09万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22.81%,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为0.68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我区共有独居老人12612人,占老年人口8.65%,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独居老人4391人。

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供给相对有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老年医疗养老服务总的满足率仅为15.9%,医养分离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短板”。 (二)上级文件陆续出台 **年11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从目标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13个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政策措施。今年3月,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印发绍兴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医养结合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结合部门职能,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在医养结合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两个《意见》都明确,改革试点一年后进行总结、评估,初步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医养结合”健康服务新模式其实,早在**年11月,浙江省民政厅等5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就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有关政策措施。**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卫生计生委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对建立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专业化人才培养制度等提出了指导意见。 (三)试点工作破冰前行

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居家养老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州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主任周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养老已逐步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市人大常委会XX年工作计划,4月上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志平、盛建良,党组成员姜洪鲁的带领下,内务司法工委邀请了部分驻会委员和市人大代表,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开展了调研。此次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先后走访了五星街道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站、荷花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2349为老便民服务平台、茶山街道丽华二村居家养老服务站、戚墅堰区戚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地。听取了市民政局(老龄办)、财政局、人社局、卫计委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根据“9064”养老模式(即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6%的老年人通过社区养老,90%的老年人通过居家养老满足养老需求),超过96%的老年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大力发展城乡居家养老,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XX年我市居家养老工作起步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居家养老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实施办法,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为老服务新机制,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全市“十二五”经济社会规划和服务业扶持范围,相继出台《常州市“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等文件,大力支持发展居家养老事业,全市基本形成了“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队伍专业化、手段信息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新格局。为助推居家养老事业的发展,我市积极落实对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医疗服务、公益性岗位补贴和资金补贴等5项扶持政策。XX 年度市、区两级财政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予运营补贴150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5篇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5篇 【第1篇】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2023咸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探究加快发展我市养老服务业的有效途径,市政协第三调研组对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老龄人口及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 (一)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关于人口老龄化,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2023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83.86万,占全市总人口的15.92%(以全市总人口526.68万人计算),我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我市人口老龄化呈现四个特点:一是人口快速老龄化。2023年,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69.55万人,到了2023年就达到83.86万,年平均增加2.86万人。二是老年人口高龄化。我市现80岁以上老人7.8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3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和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高龄老人还会逐渐增多。三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年轻人婚后与父母分开住,或转移大城市,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打工等,使得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突出。四是群体结构多元化。老年人口文化层次越来越高,老年人需求越来越广泛。

(二)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情况。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我市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以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为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我市现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628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老年人小饭桌25个,农村互助幸福院及养老服务站603个。公办养老机构44个(包括敬老院16个、光荣院和复退军人休疗中心9个、公办老年公寓4个、县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县级社会福利中心5个),民办养老机构13个。养老床位数已达到18604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25.9张。 1.政策扶持,促进养老机构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23〕35号)文件精神,我市在土地使用、信贷支持、补助贴息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的扶持改造。其中对民办养老机构的运营补贴,根据养老机构的等级和供养人员的不同,给予30元-80元/人月(共九档)的补助。 2.统筹城乡,推动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协调发展。在城市,主要是兴建老年服务中心和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小饭桌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培育老年社会组织,推进日托服务、餐饮服务、文体活动服务和志愿者服务、互助服务,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在农村,主要是依托敬老院和互助幸福院对农村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进行日常生活、文体娱乐和精神慰藉的照护服务,先后投资2.8亿元建设农村中心敬老院11个,区域敬老院4个,养老床位5300张,集中供养农村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养老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六篇) (篇一) 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养老已逐步成为全社会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之一。为满足老年人专业化、多样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居家养老服务与管理,推动养老事业健康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计划,7月上旬,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和平带领部分委员,组成区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对柴桑区城乡养老服务工作情况开展了调研。此次调研采取了听取汇报、组织座谈、实地察看等方式进行,先后走访了柴桑区中心敬老院、新合乡敬老院、金海惠养老公寓等地。听取了区民政局工作情况汇报,并与部分居家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座谈。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据全区老龄人口普查统计,目前我区已有60岁以上老年人42514人,其中70岁以上22488人,80岁以上的6120人,90岁以上的576人,100岁以上的7人。从总的情况看,我区已基本形成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公办养老为依托、民办养老为示范的齐头并进、蓬勃发展的局面,初步实现了老年服务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和服务队伍专业化。截止2018年7月,全区共有公办敬老院13家,(其中乡镇敬老院12所,1所中心敬老院。总建筑面积38970平方米,可设床位1780张,现入住老人526人);全区民办(社会)养老机构4家,(可设床位608张,现入住老人280人);全区共有3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24个老年人颐养之家(农村幸福院)。主要表现在: 1、落实政策,有效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工作。按照“稳定、转型、提升”的要求,我区在明确乡镇公办敬老院承担基本养老服务职能的同时,在最大限度提升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为了激发公办养老机构活力,促进持续健康发展,我区大力开展公办敬老院社会化转型试点,将敬老院空余床位面向失能或高龄社会老年人开放,实施社会化代养服务。目前我区已有马回岭、江洲镇两所公办敬老院接收社会老年人实施代养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当地养老需求不足的局面。根据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要求,为实现市中心城区“大数据+养老”服务的战略转型,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我区在前期建立的3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积极加快推进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养老服务需求。 2、多措并举,逐步改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 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弱有所扶”,我区在抓好养老机构管理的同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利用省、市、县福彩公益金项目资助养老机构设施的维修和改造。五年来累计申报项目65个,分别为公办敬老院维修改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老年人颐养之家(农村幸福院)和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等项目。项目建设投入资金为869万元,其中用于公办养老维修改造和建设资金761万元,民办养老机构建设补助资金108万元。如:**-**年,分两次为岷山乡申请落实敬老院维修改造项目资金105万元,彻底改变该敬老院的面貌。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全力落实70岁老人意外保险、70岁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80岁高龄老人以及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等惠老民生政策,并逐年

关于新时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新时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 调查报告 根据年度议题安排,本次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为做好该议题的相关准备工作,2月份以来,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郭腊军带领下,市人大常委会组成由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参加的调研组,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深入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专题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整体情况,形成了对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在对存在的矛盾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基本思路和建议举措。 一、专题调研的基本情况 为了深入全面掌握全市人口老龄化及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状况,分析影响和制约养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问题和深层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应对策略,调研组周密筹划安排、精心组织实施,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升调研工作质量,力争掌握的信息真实全面,对形势任务的研判和矛盾问题的分析精准聚焦,提出的思路举措有的放矢。 在调研目标的设定上,确定的直接目标是了解掌握并分析研

判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状况,梳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研究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常委会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和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一手信息和参考依据;间接目标亦即根本目标是通过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侧和供给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及对现有供需保障制度机制的调查梳理和深入研究,寻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底层逻辑,形成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方位和应然走向的基本判断,并以此为依据,针对养老服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进一步厘清思路对策,确立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本策略和指导原则,为市委市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为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社区生活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调研内容的设计上,围绕调研目标,精心准备、系统设计调研问题,力求提升调研的针对性。一是将社区居家养老问题放到经济社会发展深刻转型和人口结构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将养老问题与时代发展背景结合起来,避免就养老谈养老。既关注全市老年人口的总量,也关注全市人口的总体结构;既关注老年人的年龄分布、活力状况,也关注全市人口的家庭结构、居住方式,力求校准新的历史条件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方位和功能需求。二是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的重心放到供给与需求对接的匹配度上来考量。既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侧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也关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侧现状及发展趋势,全面解析现行制度机制的运行状况,力求将社区居家养老服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

上海居家养老调研报告总结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上海市老年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居家养老需求日益迫切。预计未来几十年,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 2. 养老服务供应不足:目前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供应相对不充足,尤其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资源缺乏。导致部分老年人无法得到及时和充分的关怀和照料。 3. 家庭照料压力大:由于家庭结构变化和经济压力,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依赖于家庭照料。然而,大部分家庭并没有充足的时间和能力来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 4. 养老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养老服务机构,但质量良莠不齐。一些机构存在服务不规范、护理人员素质低等问题,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上海市居家养老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大养老服务供应: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养老服务供应的投入,促进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行业,提高养老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

2. 建立健全评估体系:建立科学、全面、可靠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体系,从照料需求、服务质量等多个维度评估服务机构,为老年人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参考。 3. 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加强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专业、温暖、人性化的照料。 4.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养老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总结与建议,我们希望能够引起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共同努力推动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通用5篇)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通用5篇)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通用5篇) 养老服务业调研报告篇1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__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40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安义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安义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安义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20__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

康养与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康养与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范文 一、我县老年人基本情况 90~99周岁老年人0.4719万人,100周岁以上老年人108人。按照 老龄社会标准,我县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购买服务对象、标准及内容 (一)服务对象。60周岁以上的散居特困人员; 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伤残、独 居老人; 60周岁以上的居家养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 城乡低收入家庭中80周岁以上居家养老的老年人。 (二)服务人数及标准。2022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为49624人,服 务标准每人每年300元。2022年居家养老服务人数以实际申请且符合条 件的人数为准。 (三)服务内容。根据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导则》的通知文件要求提供生活照料服务、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服务。 三、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标准的实施 2022年12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发布公告,正式批准gb38600-2022《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强 制性国家标准并予以公布。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养老工作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顺应人们对养老

服务的新期待,该标准编制的主要指导思想就是要实践经验,目的是老百姓能够看得懂、养老机构经过努力能够达得到、养老院的服务人员能够操作、监管部门的监管有依据,明确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红线”将有利于防范、排查和整治养老服务中心的安全隐患,建立养老机构服务安全提升的长效机制,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本地承接服务社会组织少。我县能够承接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社会工作组织很少,且服务能力偏弱,服务供应商多为外地机构。由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工资待遇低,且受社会偏见影响,使得具有专业能力的人不愿意从事此方面的工作,往往都是文化水平和专业素养不高的人群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大多都是中年妇女,只能做一些普通的家政服务和简单护理。 (二)服务形式单一,未注重精神服务。目前,居家养老提供的服务单一,多半是家政服务,清洁卫生等,忽视老年人精神需求。老年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需要一个能够解闷,舒缓心情的渠道。如果老年人精神上出现问题,很可能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三)确定服务对象不精准,受惠群体较小。由于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项目知晓度不高,本人主动申请不多,基本上由村干部摸底上报,部分不远接受服务的人员也列入服务名单,也有少数符合条件的对象因本人未申请没有纳入名单;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主要限于生活困难的老人,很多经济情况一般的老人并不能享受到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长此以往,会造成这部分老人对政府失去信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最新6篇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最新6篇 居家养老工作总结篇一 社区位于某某区最北端,辖区面积平方公里,居民楼栋某某栋,常住人口户,人,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名,占社区常住人口的%,其中90岁以上高龄老人x名,孤寡老人某某名,特困老人某某名,病残老人x名。某某年以来,社区积极整合辖区单位资源,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服务项目。去年3月,社区非常荣幸的被确定为某某区四个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之一,同时也成为了全市社区居家养老白托服务工作第一个探路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我社区在市、区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去年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初步建立健全了居家养老服务考评工作机制,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现就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平台建设,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 1、夯实基础服务工作。自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来,我社区一直是与一位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老板作为开展居家养服务的合作伙伴,并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面的一个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机构。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社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力量投资、社区进行监督管理、有偿低偿无偿相结合、服务对象签字认证”的管理运作模式,为老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同时,社区还开通了社区为老服务二十四小时服务热线,社区老人随时随地拨打电话就能轻松享受到全方位的专业服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帮扶”。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就是在这种经营理念的指导下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现在我社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一年多时间的运作,我们总结出了一套“社会投资、社区监管、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模式。 2、突出扶持平台建设。由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以社会公益性事业为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

居家养老建设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根据省民政厅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体制机制建设“2+9”行动计划的要求,省老龄办于近期组织力量就我省“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点面结合的专题调研。调查发现,我省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道路,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调查,也发现了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建议。 一、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成效 自XX年《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老龄工办省民政厅关于加强城市社区老龄工作意见的通知》下发以后,我省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实施了“3587工程”,开展了居家养老“生活照料网络”建设。XX年4月,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从政策上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绝大部分市和经济强县相继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中心城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初见成效,服务的内

容涵盖了紧急救助、家政服务、生活护理、日间照料、配送餐、精神慰藉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政府为特殊困难老人购买服务,专门服务机构为居家老人提供低偿、微利服务,志愿者队伍为居家老人提供无偿服务的工作格局。从XX年起,有条件的地方如、等市的29个县、市(区)还将居家养老服务向农村延伸,惠及更多的老年人。截止XX年10月,除15998名老人享受政府买单服务外,其他结对帮扶、志愿者照料和社区、中介组织低偿或有偿等服务也由点到面不断扩大,广大城乡老年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对此,陈加元副省长曾多次批示予以肯定,回良玉副总理也专门对市海曙区的经验作过批示;《人民日报》、《日报》、中央及省市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也多次进行报道。 概括各地居家养老照护体系建设的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涉老部门协同、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大多数设区市和许多县(市、区)专门出台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文件,有的还将其列入政府办实事工程,建立工作机构,制定相应政策,初步形成了县(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三级联动,分工明确的工作网络。各级政府加大了财政扶持和资金

城市居家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城市居家养老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国务院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养老服务,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创建中国特色的新型养老模式”的基本原则。 市政协十二届十一次主席会议确定对我市城市居家养老作为今年重点调研课题,从XX年7月下旬至8月期间,市政协副主席任书文带领政协社法委、民政局、政协委员调研组先后视察了杏花岭区锦绣苑社区、迎泽区五龙口三社区、海边街社区、太原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等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情况,听取市民政局对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发展建设情况,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就我市城市居家养老现状、问题、对策进行调查研究。 一、基本状况 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XX年开始启动居家养老试点,市民政局作为政府总牵头部门,制定实施办法,创新工作理念,探索为老服务新机制,构建居家养老新体系,逐步把这

项工作推广到全市543个社区,到目前居家养老服务络覆盖全市。XX年9月和XX年7月国家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来太原市考察,充分肯定我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经验做法,并向全省推广。综合归纳有六个方面的亮点。 紧跟社会形势,着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建设。我市现有60岁及以上老人6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其中空巢老人约13万户,人口结构向老龄化、空巢化的趋势发展。为应对老龄化现实,目前全市建立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115个,安设老年床位1380余张,招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商500余家,设立养老服务点2461个,建立社区服务队760支,招募志愿服务者万人,建立老年人“爱心一键通”服务系统,为空巢老人发放万部“爱心一键通”,开通8181890社区信息服务络平台,建成现代化的求助呼叫络平台,受理老年人求助呼叫225862人次,为民排忧解难70629人次,全天候为老年人服务。 创新养老模式,敢于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路径。我市坚持“政府主导、社区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导向,把研究解决养老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创新养老服务工作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在前进中探索出一条新路,即“以家庭为基础、社区服务为纽带、

2022年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相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联合国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作为判断一个国家是否进入老龄社会的标准。按此标准,我国在1999年即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随着人均寿命的显著提升和出生率的明显下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截至20**年底,我国老龄人口已超过2亿人,占人口总数超过14%;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43亿,占人口比重的18%,这意味着我国将逐渐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理念谋划早,政策发展快 我国家庭养老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老年人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的理念根深蒂固。在养老、尊老、敬老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家庭成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在农村更几乎成为唯一主体,保障着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等。在现实国情以及国际养老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的家庭养老服务理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家庭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地位不变,社会养老服务理念逐渐形成。 (一)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探索。 2000年2月,为满足迅速增长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国务院转发了民政部、国家计委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

思想是“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补充的发展方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从2000年开始,上海、北京、大连、南京、宁波等地开始了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在各地试点的基础上,2005年3月,民政部发布《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通知》,正式确定了居家养老的地位。此后,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性地位在各种政策文件中得到确认。 (二)居家养老服务政策的发展。 2008年1月,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10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专门针对居家养老服务出台的具体政策,具有里程碑意义。各省、市陆续出台服务政策,全面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此外,我国开始制定实施养老服务规划。2011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同年9月和12月,国务院分别印发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明确指

2023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6篇

2023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6篇 第1篇示例: 2023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了社会关 注的热点问题。2023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纷纷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投入,提升 服务质量,推动居家养老事业迈上新台阶。本文将对2023年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政策支持力度增加 2023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支持力度。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居家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包括加大对居 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补贴力度、为服务人员提供培训和技能提升机会、 推动医疗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深度融合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居 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 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随着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大,2023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资源的整合效率不断提升。各地方政府不断推动社会力量 参与居家养老服务,鼓励民间资本投身于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有效整 合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各地积极推动医疗机构、社区养老机构和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之间的协 同发展和合作,形成多方共同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从而为老年 人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居家养老服务。 三、技术助力居家养老服务 2023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迎来了技术助力的新时代。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智能化、信息化居 家养老服务成为了现实。各地政府不断推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包括智能健康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智能家居系统的普及、远程医疗 技术的发展等,提升了居家养老服务的科技含量,为老年人提供了更 加便捷、智能的居家养老服务。2023年,互联网平台也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崭露头角,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家政、餐饮、购物等服务,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选择。 四、人文关怀温暖老年生活 2023年,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注重提供物质和生活保障,更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各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纷纷开展 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化活动,包括老年人书画、音乐、舞蹈 等兴趣班的举办、老年人健身游园等户外活动的组织、老年人心理关 怀辅导等,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在居家养老服务中,也注重培 养老年人的互助关爱意识,促进老年人之间和老年人与社会之间的交 流和互动,使老年人更加融入社会,享受到更加温暖的社会环境。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优秀6篇)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总结(优秀6篇) 居家养老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以来,在区老龄委的领导下,在街道老龄委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老龄工作,努力为广大老人办实事、办好事。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让老年人都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形成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回顾过去的一年,在老龄工作方面,主要做出以下总结: 1、办理老年证276个, 2、统计空巢户748户、孤寡617人。 3、办理80岁高龄津贴49人。 4、上报90岁高龄老人13人,其中3人死亡。 5、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情况: 60岁-69岁 1203人、70-79岁 1829人、 80-89岁 232人、90-99岁 xx人 6、春节前给居家养老户送饺子、春联等慰问品。 7、居家养老代金劵在我街作为试点。 8、我街居家养老30户。 9、区老龄委在万米社区成立老年学校。 10、每月走访居家养老户,逐户了解服务情况,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11、每月25日是上报年龄在80岁以上的够高龄津贴时间,和居家养老月报表。

12、在九九重阳节来临之际,为社区低保老人送上了节日的慰问品,送上我们对他们的节日祝福。 13、积极参加街道组织的各项活动。 今年我作为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员,与万米社区和高玲一组,面对这次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我们加班加点,入户走访,核对信息,直到顺利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务。作为一名人口普查员,能参加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工作,是我的荣幸,更是我做好一切工作的立足点。在20xx年的工作中,我将秉承着10年的热情与信心,做好计划并开展工作,以下是我在xx年的工作打算: 1、继续为老年人办理老年证,居家养老,80岁高龄津贴。 2、配合各个社区把老年活动办起来,让老年人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更加有声有色。 3、在老年学校为老年人讲解老年健康知识讲座,让社区的老年朋友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 4、继续走访居家养老户,对社区的空巢老人、残疾老人、低保老人进行走访,以确保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作好安抚工作。 5、各社区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一对一帮抚,给居家养老户的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老人感到党的温暖。 6、做好街道交给的其他工作任务。 居家养老工作总结篇二 xxx社区位于XX区最北端,辖区面积xxx平方公里,居民楼栋x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