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仓储物流厂房(车间、仓库)设计规范要点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

《物流建筑设计规范》《物流建筑设计规范》物流建筑的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建筑的消防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有关办公、生活服务用房等的规定执行。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物流建筑设计规范》,欢迎来阅读!15.1一般规定15.1.1物流建筑的消防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按下列要求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1作业型物流建筑应执行有关厂房的规定;2存储型物流建筑应执行有关仓库的规定;3综合型物流建筑的作业区、存储区应分别执行有关厂房和仓库的规定。
15.1.2物流建筑的办公、生活服务等配套建筑的消防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有关办公、生活服务用房等的规定执行。
15.2物流建筑构件的耐火等级15.2.1一级耐火等级的单、多层物流建筑当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保护时,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
对于布置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等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可通过消防性能化设计确定屋顶承重构件的保护措施。
15.2.2用于物流作业或货物存储的平台,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15.3物流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面积和平面布置15.3.1除高层物流建筑外,用于物品自动分拣的作业型物流建筑内,布置密集自动分拣系统设备的区域的最大允许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可按表3.1执行。
说明:邮政分拣中心、快件分拣中心等通常设置密集、复杂的自动分拣线,规模庞大且纵横交错,如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执行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中关于厂房的规定,设置的防火墙多,会造成分拣系统布置及运行困难。
因分拣作业不同于生产制造,火灾危险性相对较小,借鉴国际同类工程的消防设计,参考国内同类工程的消防性能化分析论证,考虑到自动化分拣中心的管理与设备配置在消防安全方面,技术先进可靠,且根据生产所需,故作此规定。
15.3.2当多座多层或高层物流建筑由楼层货物运输通道连通时,其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座物流建筑的占地面积、防火分区面积及防火间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2每座建筑及楼层货物运输通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通道的顶棚材料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其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3汽车通道两侧进行装卸作业时,通道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30m;楼层货物运输通道仅作为车辆通行时,多层物流建筑之间不应小于l0m,高层物流建筑之间不应小于13m;说明:各栋建筑之间应符合防火间距的要求;汽车通道平时用作货物作业,火灾时消防车可以通行和实施灭火救援。
仓库布局设计方案,仓库布局的原则要求与具体布置方法

目录一、仓库布局概括 (1)(一)、仓库布局定义 (1)(二)、仓库的总体构成 (1)(三)、仓库的布置要求 (1)(四)、仓库布局原则 (2)(五)、仓库设施、设备配置 (2)二、仓库布局设计 (3)(一)、仓库整体布局设计 (3)(二)、仓库作业流程 (4)(三)、仓库内部设计 (4)1、托盘数计算 (4)2、货架数计算 (5)3、叉车数计算 (6)4、储存区面积 (6)5、工具存放区面积 (7)6、入库区面积 (7)7、理货区面积 (7)8、退货暂存区面积 (7)9、通道设计 (8)三、总结 (8)一、仓库布局概括(一)、仓库布局定义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设计。
仓库布局规划是根据仓库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对整个仓库所有设施进行用途规划,确定生产、辅助生产、行政等场所,仓库、作业、道路、门卫等分布和确定,并对各类设施和建筑进行区别。
如仓库货场编号、道路命名、行政办公区识别等。
以使仓库的总体合理布局。
(二)、仓库的总体构成一个仓库通常由生产作业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三大部分组成。
1、生产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部分是商品储运的活动场所。
2、辅助生产区是为了商品储运保管工作服务的辅助车间或服务站,包括车库、变电室、油库、维修车间等。
3、行政生活区是仓库行政管理和员工休息的生活区域。
一般设在仓库入口附近,便于业务接洽和管理。
行政生活区与生产作业区应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仓库的安全及行政办公和员工休息生活的安静。
(三)、仓库的布置要求要适应适应仓储企业生产流程,有利于仓储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1、单一的物流方向。
仓库内商品的卸车、验收、存放地点之间的安排必须适应仓库生产流程,按一个方向流动。
2、最短的运距。
应尽量减少迂回运输,根据作业方式、仓储商品品种、地理条件等合理安排库房、专运线与主干道的相对位置。
3、最少的装卸环节。
4、最大的利用空间。
商品仓库的建筑规范要求

商品仓库的建筑规范要求1. 引言商品仓库是仓储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存储、保护和分发商品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商品仓库的高效运作和安全性,建筑规范要求成为必要的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商品仓库的建筑规范要求,以便于各类建筑师、设计师和相关从业人员在商品仓库设计过程中遵循。
2. 建筑结构要求2.1 载荷承受能力商品仓库的建筑结构要求能够承受存储在其中的商品的重量。
建筑结构应能够经受得住大型货物的承载,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2 地基设计地基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到仓库可能承载的货物重量,并确保地基稳固。
地基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以防止地基沉降和结构损坏。
2.3 屋顶设计屋顶设计要求考虑到货物的安全保护、防水、保温等因素。
屋顶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以保护货物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3. 功能区划要求3.1 存储区域存储区域是商品仓库的核心功能区域,它需要合理规划,以提高存储容量和货物取用的效率。
存储区域的规划应考虑货物的分类、尺寸和存储方式等因素,以便于货物的管理和检索。
3.2 搬运区域搬运区域是货物进出仓库的通道,它要求宽敞、平整,并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搬运区域应配备适当的设备和标志,以确保货物的安全和顺畅运输。
3.3 作业区域作业区域是商品仓库的操作中心,它需要配备适当的货物处理设备和作业平台。
作业区域应有足够的空间和机动性,以支持各类货物操作和作业流程。
4. 安全要求4.1 防火措施商品仓库的防火措施至关重要,它能够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最大程度地保护货物的安全。
建筑布局应合理,灭火设备和安全出口应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提供紧急情况下的有效逃生途径。
4.2 盗窃防护商品仓库应具备有效的防盗系统和安全设施,以保护货物免受盗窃和破坏。
安全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系统等,这些设施应合理布局、灵活可靠。
4.3 环境安全商品仓库的环境安全包括通风、温度、湿度等方面的要求。
仓库设计规范

仓库设计规范仓库设计规范仓库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的仓库设计规范能够提高仓库的工作效率,减少物品的损坏和丢失,为企业节约成本。
下面将从仓库的布局、设备、安全和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仓库设计的规范。
一、仓库的布局规范1. 合理利用空间: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物品的种类,合理规划仓库的布局,确保仓库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
在布局中应合理分配储存区域和行道的宽度,保证货物的存储和搬运的便利性。
2. 考虑货物流动路径:在仓库的布局中,应考虑货物的流动路径,以减少人力的消耗和时间的浪费。
合理划分进货、出货、过渡等区域,并设置合理的货物流动线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分区管理:根据物品的特性和储存需求,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原材料区、成品区、尺码区等。
并在每个区域内设立明显的标识,便于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辨识和定位。
二、仓库的设备规范1. 货架的选择与安装:根据物品的种类、大小和储存需求,选择合适的货架。
货架应具备稳定性、承重性和防震性等特点,并采用标准的安装方法和工艺,确保货架的稳固和安全。
2. 作业设备的选择与安全:根据仓库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作业设备,如叉车、平衡车等,提高物品的搬运效率。
同时,对作业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使用和工作安全。
3. 温湿度控制设备的配置:对于需要特殊储存条件的物品,如食品、药品等,应配置相应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确保储存环境的稳定和合理。
三、仓库的安全规范1. 防火设施的配置:对于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应配置相应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应急疏散通道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2. 安全检查与监控:对仓库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同时,在重要的区域和通道安装监控设备,确保仓库的安全。
减少物品的损坏和丢失。
3. 储物品管理:对于贵重物品和易损物品,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设立专门的存放区域、使用专人负责和定期清点等,以防止物品的丢失和损坏。
标准厂房设计规范

标准厂房设计规范在进行标准厂房设计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厂房的设计能够满足生产和工作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舒适度。
下面将从厂房的选址、建筑结构、通风与采光、消防设施、设备布置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厂房的选址至关重要。
选址应尽量远离居民区,避免对周边居民造成噪音、污染等影响。
同时,选址还要考虑交通便利性,确保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能够顺畅进行。
此外,地质条件也是选址的重要考量因素,应避免选址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区。
其次,建筑结构的设计需要符合相关的建筑规范和标准。
建筑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以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挑战。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考虑材料的耐久性、防火性能等因素,确保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通风与采光也是厂房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
良好的通风系统能够有效排除厂房内的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同时,充足的采光也能够减少对照明设备的依赖,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消防设施的设置也是厂房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厂房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包括消防水源、消防器材、疏散通道等,以应对突发火灾等意外情况,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最后,设备布置也是影响厂房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设备布置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生产空间,降低生产成本。
在设备布置时,需要考虑设备之间的通道、作业空间、安全间距等因素,确保员工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标准厂房设计规范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厂房的设计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才能设计出安全、舒适、高效的标准厂房。
厂房设计基本规范

2.0.10 多层厂房(仓库)multi-storied industrial building2 层及2 层以上,且建筑高度不超过24m 的厂房(仓库)。
2.0.11 高层厂房(仓库)high-rise industrial building2 层及2 层以上,且建筑高度超过24m 的厂房(仓库)。
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应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并应符合表3.1.1 的规定。
表3.1.1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3.3.1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应符合表3.3.1 的规定。
表3.3.1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3.3.8 厂房内严禁设置员工宿舍。
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必须与本厂房贴邻建造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 的不燃烧体防爆墙隔开和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在丙类厂房内设置的办公室、休息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 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00h 的楼板与厂房隔开,并应至少设置1 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4.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表3.4.1 的规定。
注:1 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按相邻建筑外墙的最近距离计算,如外墙有凸出的燃烧构件,应从其凸出部分外缘算起;3.7.1 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
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3.7.4 厂房内任一点到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表3.7.4 的规定。
3.7.5 厂房内的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表3.7.5 的规定经计算确定。
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仓库建设标准

仓库建设标准仓库作为企业的重要物流设施,其建设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和成本控制。
因此,合理的仓库建设标准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仓库选址、建筑结构、设备配置、安全管理等方面,对仓库建设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仓库选址是仓库建设的首要考虑因素。
合理的选址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周边环境、土地成本等因素,以确保仓库的便捷性和经济性。
其次,建筑结构是仓库建设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建筑结构可以有效利用空间,提高仓库的存储容量和作业效率。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货物流通路径、货架布局、通风采光等因素,以确保仓库内部的合理利用和舒适性。
设备配置是仓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进的设备可以提高仓库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
在设备配置上,需要考虑货架、叉车、搬运设备等设备的选择和布局,以确保仓库作业的顺畅和安全。
安全管理是仓库建设的重要保障。
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保障仓库内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安全管理方面,需要考虑消防设施、安防设备、作业规范等因素,以确保仓库的安全运作。
综上所述,仓库建设标准涉及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仓库的高效运作和安全管理。
只有在仓库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规划和执行,才能实现仓库的最佳运作效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定适合自己的仓库建设标准,并严格执行,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
只有如此,才能使仓库成为企业物流运作的有力支撑,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厂房设计基本规范

厂房设计基本规范厂房设计是一个关乎生产效率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厂房的功能完善、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设计时需要遵守一些基本规范。
以下是关于厂房设计的基本规范,供参考。
一、功能布局规范1.根据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确定物料、人员和设备的布局。
并保证各工序之间的流程顺畅、互不干扰。
2.根据职能需要,合理布置厂房的办公区、生产区、仓储区等功能区域,以提高工作效率。
3.针对不同的生产车间,应根据需要设置适当的通风、照明和排水设施。
二、空间布局规范1.根据厂房使用的需要,确定合理的厂房面积和高度,以适应生产活动和设备要求。
2.确保生产区域的空间布局合理,避免出现拥挤和障碍物阻挡通行。
3.保证各个工作区域的安全通道和紧急出口,以便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疏散人员。
三、结构设计规范1.根据厂房的使用要求,选择适当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建筑结构稳定可靠,并能承受相应的荷载。
2.工程结构需要经过相应的计算和设计,以满足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在设计时考虑到自然灾害和安全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厂房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通风与排风规范1.根据生产车间的需要,确定适当的通风和排风系统,确保厂房内空气流通畅通。
2.通风和排风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并避免发生故障。
3.对于一些特殊场所或生产过程,如涉及有害气体的排放,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五、电气设计规范1.根据生产设备的需求和用电负荷,确定合适的电气布置和配电系统,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安装和布线时应符合相关电气安全标准和规范,避免发生火灾、电击等安全事故。
3.对于特殊的高温、高湿等环境,需要选择适当的电气设备和材料,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六、消防设计规范1.厂房应具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系统,包括灭火器、喷淋系统、消防门窗、疏散通道等,以应对突发火灾事件。
2.设计时应考虑到消防车辆的进出和灭火行动的便利性,确保消防救援的迅速和有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仓储物流厂房(车间、仓库)设计规范要点
规范设计要点:
1.厂房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2.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3.厂房和仓库的耐火等级:
高层厂房,甲、乙类厂房、高层仓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厂房的层数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5.仓库的层数和面积:
注:1).厂房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当丁、戊类的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
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2).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6.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7.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仓库)内;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当设置在丙类厂房内(丙、丁类仓库)时,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
如隔墙上需开设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8.物流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建筑功能以分拣、加工等作业为主时,应按厂房的有关规范设置,其中仓储部分按中间仓库确定。
2).当建筑功能以仓储为主或建筑难以区分主要功能时,应按仓库的有关规范设置,但当分拣等作业区采用防火墙与储存区完全分隔时,可各自按厂房和仓库的有关规范设置。
当分拣等作业区采用防火墙与储存区完全分隔且符合下列条件时,除自动化控制的丙类高架仓库外,储存区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占地面积,可增加3.0倍:
9.厂房的防火间距:
10.丙、丁、戊类厂房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2).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11.同一座U形或山行厂房中相邻两翼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上表3.4.1的规定,但当厂房的占地面积小于规范规定的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时,其防火间距可为6m。
12.仓库的防火间距:
注:1).两座仓库的相邻外墙均为防火墙时,防火间距可以减少,但丙类仓库不应小于6m;丁、戊类仓库不应小于4m。
两座仓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总占地面积不大于规范一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的规定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2).除乙类第6项物品外的乙类仓库,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25m,与重要公共建筑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0m。
13.丁、戊类仓库与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较高一面外墙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m及以下范围内的外墙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不限;
2).相邻较低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屋顶无天窗、屋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或相邻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且墙上开口部位采取了防火措施,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4m。
14.厂房的疏散:
1).厂房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
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其相邻2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2).厂房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如下:
3).厂房内疏散楼梯、走道、门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下表的规定计算确定;但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10m,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0m,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0m。
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应分层计算,下层楼梯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
首层外门的总净宽应按该层及以上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疏散人数计算,且该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20m。
4).高层厂房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或室外楼梯,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建筑高度大于32m且任一层人数超过10人的厂房,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或室外楼梯,防烟楼梯间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防烟楼梯间前室与消防电梯前室合并时,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15.仓库的疏散:
1).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当每座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大于300m2时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大于100m2,可设置一个出口。
2).高层仓库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
16.疏散走道在防火分区处应设置常开甲级防火门。
17.高层厂房,占地面积大于3000m2的甲、乙、丙类厂房和占地面积大于1500m2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环形车道。
18.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且设置电梯的高层厂房(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1台消防电梯,但符合下列条件的建筑可不设置消防电梯:
19.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均需设置前室。
20.疏散楼梯踏步宽度宜为260~300mm,踏步高度宜为150~175mm。
21.丁、戊类厂房的第二安全出口疏散楼梯及附属建筑的室外疏散楼梯,可采用钢梯。
22.建筑物的室内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标高,其值不应小于0.15m。
佛规要点:
容积率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