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5

合集下载

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一、项目背景粮食仓库建设项目旨在满足当地粮食储备和调剂的需要,确保粮食供应的安全稳定。

根据规划,该项目将在当地选择合适的土地建设新的粮食仓库,以提高粮食储备和调剂的能力,促进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

二、环境现状评价1. 水环境:目前,建设区域周边水系水质良好,水量充足,水源充沛,不会对粮食仓库建设项目的实施产生显著影响。

2. 大气环境:项目建设地区大气环境良好,无重工业废气排放源,不会对粮食仓库建设项目造成污染及影响人体健康。

3. 噪声环境:项目建设区域临近居民区,需采取合适的噪声减轻措施,确保项目施工及运行阶段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尽量减至最低。

4. 生物多样性:项目建设区域未发现珍稀濒危物种的分布,不会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1. 土地利用:项目涉及用地相对较大,需要清理原有农田或荒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农田的利用,并可能导致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水资源:项目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水资源,虽然目前周边水资源充足,但需合理利用和管理,以确保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的水资源供应。

3. 垂直扩建:项目建设可能存在高度增加的情况,对周边景观可能造成一定影响,需进行合理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使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四、环境保护措施1. 水资源保护:合理利用和管理水资源,严禁非法取水,确保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噪声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降低噪声的措施,如使用低噪声设备和合理布局工地,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

3. 土地复垦:项目建设完成后,对已占用的土地进行合理复垦,修复土地功能,恢复地表植被,保护农田土壤资源。

4. 生态保护:在建设过程中,严禁非法破坏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确保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五、环境监测和评估在项目建设期间和运营期间,要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对噪声、水质等环境因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规性。

黑龙江省粮食产能规划对大豆产业影响的分析

黑龙江省粮食产能规划对大豆产业影响的分析
[ 收稿 日期 ]20 0 8—1 0 1一l
[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普通高 校新 世纪优 秀人 才培养 基计划 “ 国家粮 食安 全 目标 下黑 龙江 省粮食 综合 生产 能力研
究” 20 ;0 8年省攻关软科学项 目( B 8 1 1 ) G 0 D 0 —2 及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阶段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 ]刘家富(9 6一)男 , 17 , 山东东明人 , 东北农业大学应用技术学 院讲师 , 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 究生 ; 研究方向 : 农业经济

:= = =
年份
喀长: , _ . = : - .
1 8 9 31 8 9 9 l 9 9 5 1 9 o lZ 0 0 7 9 0l 8 9 6 1 8 9 2 l 9 9 8 2 0 o 4 2 0
I 一 农作鞫总 + lN — 一小麦 +
粮★作物 一 玉米 +
业 产生重 大影 响。
产业 是介 于微观组 织和宏 观组织 之 间的集合
概念 , 它既是具 有某种 同一属 性 的企 业 的集 合 , 又
是国民经济以某一标准划分的部门。大豆产业就
是 以大豆生产 、 工 和流 通 为 主要 活 动 内容 的 相 加
8 0O O . ‘ - ’/、 ‘ ’ ’ r \ 。 6 00 0 .
发展潜 力 ; 也可 能诱 致 大豆面 积缩减 , 但 危及 大豆 物种保 护 , 妨碍 大豆 市场 竞争 , 同时提 出了相 关政 策建议 。
[ 关键词 ] 黑龙江; 粮食产能规划; 大豆产业 [ 中图分类号] 37 F 2 [ 文献标识码] A
20 08年 8月 , 龙江 省 政府 为 配合 《 黑 国家 粮
第 卷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
2
2.1.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进程
粮食平安一直是治国安邦的头号大事,也是以后扩展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不时高度注重。革新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取得庞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颠簸较快开展。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是关系经济开展和社会动摇谐和的基础,确保粮食平安一直是全局性严重战略效果。随着国度粮食消费资源的日益紧缺,人口不时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国际外粮食供求关系发作了深入变化,确保粮食平安的压力将临时存在。为此,2020年国度启动实施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消费才干规划,旨在经过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改造中低产田地、选育推行优秀种类、推行严重技术措施、提高农机作业水平等主要技术路途,统筹实施水利主干工程、基本农田、粮食科研创新才干、劣种繁育和农技推行体系等重点工程树立,到2020年完成全国粮食消费才干动摇到达55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产能添加1000亿斤的目的。
********
*********
树立单位参与人员:*******************************************
总目录
第1局部实施方案说明
第2局部 概算书
1项目概略……………………………………………………………………1
1.1项目称号、树立性质及树立地点………………………………………...1
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
消费才干规划田间工程树立项目
实施方案
〔含:方案说明、概算书、设计图〕
项目称号:**2021年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消费才干规划
田间工程树立项目
主管部门:**省发改委、农业厅
树立地点:**风平镇法帕村委会和遮晏村委会

对发展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分析及建议

对发展黑龙江省大豆产业的分析及建议
0 雨 同季 , 于大 豆生长 , 适 加之 昼夜 温差 大 , 利于 干物 质积 累 , 0 0元 以 上 。 有 3大 豆主产 区的基础 设施 比较薄 弱 . 农产 品品质优 良 。 黑 龙江 省 大 豆 的主 产 区基 本 还 没 有 摆脱 “ 天 吃饭 ” 靠 2大豆 栽培技 术水平 较高 . 的局面 , 豆是 比较 适合 机械化 作业 的作物 , 龙江省 的机械 大 黑 黑龙 江省 是全 国大豆 主产 区之 一, 大豆 面积 占全 国种 植 但农 近 面积 近 13黑 龙江 省 农垦 耕 地 占全 省 的 15土 地 规模 化 种 化 种植 水平也较 高 , 田基础 设施相 对来 说还 比较 薄弱 , /, /, 几 年 连续 发生 的春 旱 、夏 旱等 自然 灾 害给 黑龙 江省 的 大豆 植 、机械 标准 化作 业 、栽培 制 度科 学化 已经 走在 全 国现 代 我 农 业建 设的前列。 目前, 省在 各环 节 、各层面开展的农场与 生产造 成 了很大 的损 失 , 们各级 政府 虽然 每年都 在组 织人 全

20 年 黑 2 %以 上, 已 占全 省 大豆种 植 面积 1 0 现 1 4以上, 量达 到 2 0 上 均有 较大 差距 ,0 8 底, 龙江 省 大豆 的 国储 库 收购价 产 5 格 37 0元 , 左 右 , 0 吨 而进 口大 豆 到 港 价 格仅 为 31 0元 / 0 万 吨 以上 。已 建成全 国 绿色 食 品原料 大 豆标 准化 生产 基 地 吨, 每吨比 国产 大豆 低 6 0 。 0元 4 个 , 积 l 4 .万亩 。认证 绿色食 品大 豆产 品 18 , 4 面 33 5 3 个 企 2 大主栽作 物 比较 大豆处 于劣 势地位 . 三 业 6 5家 。 20 0 5年 以来 黑龙 江 省 大豆 的 种植 面 积 逐 年下 降,0 7 2 0 二 、 黑龙 江 省 绿 色食 品大 豆 的产 业优 势 年种植 面 积 为 57 3万亩 , 2 0 1 与 0 5年相 比减 少 6 0万 亩 , 0 这 1黑龙江省 环境条 件优 良 . 大 黑 龙江 开发 较晚 , 污染 小 , 虫 害发 生率 比南方 低 。 里还没 有考 虑后开 垦的 耕地 面积 补充进 来 的( 多数生 荒地 环境 病 。相 反 , 稻 、玉米 种 植面 积 却逐 年增 加 , 水 尤 森林 、草原 、湿地 资源丰 富, 全省拥 有森林 3亿亩 , 覆盖 都 适合 种大 豆) 森林 0 7年比 2 0 年 增加 了 l8 0万 亩, 05 0 这也 在 客 率 4 .%; 然 草 原 面 积 约 65 0万 亩 ; 36 天 0 湿地 面 积 65 0万 其 玉米面 积 2 0 1 亩 。生态 良好 , 备发 展绿 色大 豆得 天独厚 的 条件 。黑龙江 观 上促 进 了大 豆面 积的 萎缩 。原 因 主要是 与 水稻 、玉米 相 具 农 08年 土质 肥沃 , 世界上仅 有 的三大黑 土地之 一, 省属 中 、寒温 比种植 大豆 的效 益 底 , 民种 植 的积 极 性 不 高 。2 0 大 是 全 豆 的公 顷 收 益 不 足 千 元 , 水 稻 、玉米 的公 顷 收 益 都 在 3 而 带 大 陆性季 风气 候 , 降 水量 3 0毫米 一6 0毫 米 , 、热 、 年 7 7 光

千亿斤粮食可研报告

千亿斤粮食可研报告

宝应县201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扬州市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乙级设计证书编号:A132005416二○一○年十月宝应县2010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批准:张松核定:叶政权分管总工:冯晓红项目负责人:朱德勋主要参加人员:朱德勋张云华吴枫丁德新韩海军陆顺卿冯百亮乔勇第一章项目建设概要1.1 项目背景及依据1.1.1项目背景高邮灌区(宝应片)始建于1955年,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西侧,西沿里运河,南临子婴河,东与圩区毗连,北与淮安市接壤,灌区包括泾河、开发区等镇(区)全部及安宜、范水、曹甸、西安丰、黄塍、望直港、夏集、柳堡、小官庄、鲁垛等镇部分共12个镇(区),156个行政村,1765个村民小组,73.8万人口。

灌区总面积91.12万亩,现有耕地62.11万亩,其中灌溉面积43.08万亩。

高邮灌区(宝应片)是里运河沿线大型灌区之一。

经过五十余年的治理建设,灌区灌排渠系已基本形成,发挥了巨大的工程效益,促进了灌区的农业生产和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农业的发展,以及灌区水情、工情、农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原有渠系及建筑物配套不齐,老化失修以及运行管理等问题,工程效益下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水资源浪费严重,灌区水利设施不适应的状况越来越突出。

宝应水务局组织编制完成《江苏省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规划报告》、《江苏省高邮灌区(宝应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底建设完成一期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支斗渠砼衬砌6.8km,建设渡槽、渠首等各类建筑物32座。

与骨干干工程相比,田间工程存在问题较多,配套率较低,老化失修严重,田间沟渠淤浅普遍,基层管水组织薄弱,造成农田灌溉现以常规灌溉(漫灌)为主,灌溉定额大,耗水量多,用水高峰期常常造成下游配水困难。

粮食储存设施环评报告

粮食储存设施环评报告

粮食储存设施环评报告一、前言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保障,粮食储存设施的建设对于保障粮食安全、稳定粮食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建设和运营粮食储存设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对粮食储存设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环评报告将对某粮食储存设施项目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估。

二、项目概况(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项目名称:_____粮食储存设施建设项目建设单位:_____(二)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拟建于_____,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粮食仓库、办公区、装卸区等,总占地面积为_____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_____平方米,预计粮食储存量为_____吨。

(四)项目工艺流程粮食储存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粮食接收、检验、计量、入库储存、出库等环节。

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一)自然环境现状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年平均气温为_____℃,年平均降水量为_____毫米。

地形地貌以_____为主,土壤类型为_____。

(二)生态环境现状项目周边主要为_____生态系统,植被类型以_____为主,野生动物种类较少。

(三)环境质量现状1、大气环境质量通过对项目周边大气环境的监测,主要污染物浓度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水环境质量周边地表水体水质达到_____类标准,地下水水质良好。

3、声环境质量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符合_____类标准。

四、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一)施工扬尘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物料运输和堆放等环节会产生扬尘,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通过采取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物料覆盖等措施,可有效降低扬尘污染。

(二)施工噪声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会对周边居民造成一定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减震、消声等措施,可减轻噪声污染。

(三)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300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项目概况

300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项目概况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一、项目名称:3000万只肉鸭屠宰加工项目二、建设性质:新建三、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建设地点:黑龙江省绥棱县克音河乡建设规模:年屠宰加工3000万只肉鸭建设期限:一年四、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1、徐州鑫宏伟食品有限公司(1)法人代表:苑洪伟(2)所有制形式:有限公司(3)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徐州鑫宏伟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自有资产1.2亿元,年创产值8亿元、利润1500万元。

企业拥有一批现代化畜禽屠宰加工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着良好的销售网络。

是一家集祖代鸭、种鸭饲养,鸭苗繁育,商品鸭养殖,肉鸭屠宰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半农半工型生产加工型企业,同时配以饲料生产,熟制品加工,羽绒加工,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既环保又增效的绿色产业开发公司。

公司以“团结拼搏、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建立了灵活的经营机制,创造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规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诚信经营形象。

在生产经营中,实行微利经营、服务营销、密集开发的市场策略,逐渐形成了以人才为中心、视质量为尊严,以服务为重点的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公司一直坚持的经营原则。

“以诚相待、信誉为先”,公司的立世宗旨已博得了社会的普遍赞同。

第二节项目概况一、项目建设的内容1、项目占地4万平方米,建2000吨位冷库一座,购置肉鸭自动屠宰线3条,年加工屠宰3000万只肉鸭。

2、新建生产车间1.6万平方米。

二、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投资规模:总投资1.4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2亿元,铺底流动资金1800万元。

三、资金筹措全部为企业自筹。

四、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本项目建设投产达标后,可带动养殖(基地)150个,发展肉鸭专业村25个,带动农户5000户,可安排闲置劳动力1万人参加养鸭及相关产业,农民养鸭总增收20亿元,每户增收1.5万元,每个劳动力增收6000元。

黑龙江:未来3年水利10大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000亿元

黑龙江:未来3年水利10大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000亿元

近⽇据悉,今后三年是实现“⼗⼀五”规划⽬标的关键阶段,也是为发展现代⽔利奠定⼯程基础的重要时期。

围绕⿊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过认真规划和严格论证,⿊龙江省⽔利⼯作确定将在今后三年实施⼗⼤重点项⽬,项⽬总投资约1000亿元。

这些项⽬紧紧围绕⽼⼯业基地振兴、千亿⽄粮⾷⽣产能⼒和⽣态省建设三条主线,⽴⾜于东、中、西三⼤区域特性,科学规划相应的⽔利⼯程布局。

⼯程⼀:东部粮⾷增产灌溉⼯程 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程将充分发挥当地⽔稻种植优势,建设优质⽔稻⽣产基地。

利⽤⽔资源69.4亿⽴⽅⽶,发展⼤中型灌区14处,发展⽔稻种植总⾯积1118.1万亩,其中:新增⽔⽥灌溉⾯积592.34万亩,改善⽔⽥灌溉⾯积525.76万亩。

项⽬建设内容包括⽔利⼯程和农业⼯程,⽔利⼯程包括⽔源⾻⼲⼯程和⽔利⽥间⼯程。

今年9⽉下旬将开⼯建设勤得利、江萝、临江灌区渠⾸⼯程、兴凯湖灌区总⼲渠等。

⼯程⼆:尼尔基引嫩扩建⼯程 该⼯程是尼尔基⽔利枢纽的配套项⽬,位于⿊龙江省西部嫩江左岸低平原区。

尼尔基⽔利枢纽建成后,按照⽔利部确定的分⽔协议,每年有29亿⽴⽅⽶的⽔分配给⿊龙江省西部地区。

⽽⽬前的北、中引嫩⼯程引⽔能⼒仅为11亿⽴⽅⽶,远远⼩于分配的引⽔量。

按规划,⼀期⼯程建设内容包括新建北引渠⾸,扩建北引、中引总⼲渠,新建扩建反调节⽔库等;⼆期⼯程包括扩建部分北引、中引总⼲渠,扩建⼋⼀运河,扩建⼤庆⽔库、红旗泡⽔库引⽔⼲渠等。

⼀期⼯程主要任务是城市供⽔、农业灌溉及改善⽣态环境等。

引嫩扩建⾻⼲⼀期⼯程总引⽔量为23.53亿⽴⽅⽶,发展灌溉总⾯积181.55万亩,⼯程计划今年9⽉开⼯建设北引渠⾸和北引总⼲渠11公⾥扩建⼯程。

整个尼尔基引嫩扩建⾻⼲⼀期⼯程计划2015年全部完成,⼆期⼯程计划2015年开⼯建设,2020年完成。

⼯程三:西部旱涝保收⽥建设⼯程 由于⽔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龙江省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正⾯临越来越严重的⼲旱问题,西部旱涝保收⽥建设主要针对困扰松嫩平原农业发展的⼲旱问题和个别地区的易涝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中的生态风险分析——以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为例东迎欣韩晓君边延辉刘忠熳(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150080)摘要: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东部三江平原、西部松嫩平原、中部两岭的南部地区的生产能力,文章主要从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湿地萎缩和退水对承泄区影响等方面论述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

关键词: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生态风险分析;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是社会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

受全球人口增长、食品结构升级,以及能源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粮食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我国粮食安全也产生较大影响。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是我国21世纪粮食增产和粮食供给能力潜力最大地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黑龙江省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此,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立足省情,着眼长远,制定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到2015年粮食总产在770亿斤的基础上,再增产240亿斤,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为国家打造一个稳固、优质、可靠的“大粮仓”。

本次规划重点建设东部三江平原、西部松嫩平原、中部两岭的南部地区的生产能力。

本规划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分别是水利化工程、农机化工程、水稻育秧工程、科技和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工程和耕地保护与土地整理工程。

该规划主要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利化、机械化水平,遏制土地沙化,治理水土流失,构建粮食稳定增产的生态系统,实现粮食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后,由于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水田面积加大、涝区治理等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湿地萎缩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等生态风险。

1 土壤次生盐渍化风险分析1.1 东部地区东部三江平原地区地势低平,地下水埋深2m~6m,蒸发量不大,灌溉水源来自松花江、小兴凯湖、穆棱河、梧桐河、龙头桥水库、向阳山水库等,灌溉水含盐量平均为336mg/L。

通过对地下水质监测,矿化度均小于1g/L,土壤含盐量一般小于0.1%。

因此不具备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条件。

同时根据实地调查,三江平原地区已有50多年的种植水稻的历史,到目前没有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现象。

本次规划在东部三江平原地区新增水田417.09万亩,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地表水占总灌溉水量的80%,地下水占总灌溉水量的20%。

只要健全灌排体系,配套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科学灌溉,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1.2 中部地区中部响水灌区位于东宁县牡丹江沿岸,排水条件好,地下水位在2m~20m,灌溉水源水质好,含盐量低,只要健全灌排体系,整平土地,禁止大水漫灌等不合理耕作方式,也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

1.3 西部地区我省盐渍化土壤总面积856.5万亩,占我省土壤总面积的1.3%,主要分布在西部松嫩平原地区。

可能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生态风险主要发生在我省西部地区。

土壤次生盐渍化主要来自不合理的灌溉和不良的耕作制度。

通过回顾性调查评价,我省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面积还是在逐渐增加的,本次规划在我省西部新增加水田灌溉面积132万亩,增加的53%位于尼尔基灌区,增加的15%位于西泉眼灌区,其它32%分布在其余14个灌区中。

在西部15个灌区中,有盐渍化土壤分布的灌区主要有尼尔基灌区、查哈阳灌区、中心灌区和涝洲灌区,增加水田面积为81万亩,占西部增加灌溉面积的62%。

通过对西部松嫩平原灌区回顾性评价以及《尼尔基水利枢纽配套项目黑龙江省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结论,尼尔基灌区中的富裕牧场灌区、富南灌区、依安灌区、林甸灌区基本不会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兴旺灌区、友谊灌区、富西灌区,土壤本身含盐量较高,从现状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角度讲,灌区灌水后,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加重趋势;经类比林甸灌区,在非盐化土壤进行水田灌溉,建立合理灌排体系后,土壤没有发生次生盐渍化的现象;在安达盐碱土种植水稻,可以起到改良土壤,以稻洗盐的作用;在输水总干渠两侧500m范围内土壤盐分较灌溉前有增加的趋势;长距离输水干渠两侧地下水位抬高。

综上,土壤次生盐渍化生态风险可能发生在我省西部地区的局部灌区,其中尼尔基灌区中的兴旺灌区、友谊灌区、富西灌区,土壤本身含盐量较高,从现状地下水埋深和土壤含盐量角度讲,灌区灌水后,土壤次生盐渍化有加重趋势;在灌区输水总干渠两侧500m范围内土壤有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如果在水资源不足的年份,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的地块,易发生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原来有盐渍化土壤的水田,如果水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易发生次生盐渍化。

2 土地沙化、荒漠化风险分析我省沙化土地主要集中在嫩江下游区及其支流两岸的河漫滩和低阶地,包括杜蒙、泰来、龙江、齐齐哈尔市郊、富裕、甘南、肇源等9个市县,以富裕县塔哈镇至齐齐哈尔市区一线以南的广阔冲积平原分布最为集中,习惯称为嫩江沙地,东部三江平在松花江干流富锦段也有局部沙化现象。

通过对本次规划内容的识别,可能产生沙化、荒漠化的生态风险主要来自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及马铃署种植。

规划到2015年西部地区新增农业供水量10.47×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由现状年的52.4%提高至56.61%。

由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提高,灌溉面积加大,如果水资源配置不合理、工程管理不善或遇枯水年及连续枯水段,将造成河道下游水量减少,引起河道断流,以及由于灌溉水量不够造成水田撂荒,存在土地沙化、荒漠化的潜在风险。

规划到2015年,全省优质马铃薯基地面积发展到500万亩,建设地点在我省西北部的齐齐哈尔、绥化、大兴安岭、黑河市及所辖的讷河、克山、海伦、望奎、嫩江等15个县(市)及10个农场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

从我省自然气候区划上,除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西南部温暖半干旱地区,其余地区属于北部寒冷湿润地区、东北部温凉湿润地区、西部温和半湿润地区,我省马铃薯建设地点不在西南部温暖半干旱地区。

马铃薯栽培特点是春天块茎播种下地,一般播种至土壤10cm左右,秋天翻地收获,栽培技术主要采取深松整地,宽垄栽培,合理密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航化作业,机械收获。

马铃薯种植过程与其它作物相比,秋季收获时要多翻动一次土壤,而且在春季播种时,风大、气候干燥,表土易被风蚀而产生沙化。

但我省马铃署种植区域不在半干旱地区,也不在嫩江沙化地区,只有在春播和秋收时易产生风蚀,只要注重合理的栽培措施,采取保护性耕作措施并完善农田防护林网建设,由马铃署种植而产生沙化的生态风险可能性不大。

3 湿地萎缩风险分析本次规划虽然不占用、不开垦现有湿地,不会直接减少湿地面积,但需要治理涝区面积2228万亩。

涝区为现有耕地,治理过程主要排除区内的地表积水及壤中水,以提高涝区治涝标准,配套田间工程,整治沟道为主,涝区治理不存在直接破坏湿地的现象。

但部分涝区与湿地相近,若排干设计不合理,将切断湿地地表水补给来源,降低地下水位,可能引起湿地水量减少的潜在风险;另外我省西部地区由于水土资源不匹配,本规划拟增加二处水源工程和一处调水工程,引调水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导致河流下游湿地萎缩的潜在风险。

另外,本规划拟在三江平原东部进行土地整理增加耕地30万亩,在整理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占用未列入目录的湿地,或以“未利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荒草地”为对象,发生大面积开荒,也会造成湿地面积减少或萎缩的风险。

通过回顾评价可以看出由于长期大规模的农业开发,使重要湿地如扎龙湿地、洪河湿地等重要湿地天然来水得不到保证,已造成湿地萎缩,本次如果不重视湿地保护,可能加重重要湿地进一步萎缩的风险。

4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氮素和磷素等营养物质、农药等通过农田的地表径流、农田渗漏或挥发作用,形成的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秸秆污染、集约化养殖场污染以及污水灌溉带来的污染。

由农业面源污染可能引发的生态风险主要表现在对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风险。

4.1 水污染风险分析农用物资化肥,尤其是氮肥的输入,将导致氮素流失污染地表水体。

氮肥利用率低,施入土壤中的氮肥只有30%—50%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通过挥发、反硝化和淋失等过程损失掉了。

氮肥施入土壤后,淋溶损失、地面径流冲刷和随水流失到环境中去,大部分进入地表水体。

本次规划实施后每年平均施用化肥折纯量为159.91×104t,参照农田污染物排放系数,规划区耕地化肥年流失总量为12.26×104t,规划实施后化肥施用量比现状施肥商品量稍有增加,每年施用化肥增加3.71×104t(折纯),化肥年流失总量增加0.3×104t。

随农田退水和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体或地下水,存在引起地下水、井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的风险,也存在引起地表水中氮素增加,造成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4.2 生物多样性风险分析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风险,主要表现在施用农药对昆虫、鸟类、水生生物的影响。

农药对昆虫的影响一是引起防治对象的再次猖獗和导致次要病虫害上升为主要危害。

因为农药在消灭害虫的同时也将杀死食虫性益虫,打乱了存在于害虫和它们的寄生者或捕食者之间的平衡,益虫因害虫大量死忘而缺乏食物,难于恢复,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就可能造成害虫的再次发生的生态风险。

二是对昆虫的另一个影响就是使防治对象产生抗药性,长期广泛使用农药,害虫对农药的抗性增加。

三是在大田施用农药,必须注意对蜜蜂的安全性。

有时蜜蜂直接接触农药而死亡,有时蜜蜂吸食刚刚喷洒过农药的花蜜或水而死亡。

例如1972年江苏大丰县由于飞机喷药,造成蜜蜂大量死亡。

农药对鸟类的影响很大,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员,国外已经把农药对鸟类的影响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问题。

农药对鸟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一是鸟类通过食入昆虫或作物而吸收农药;二是鸟类食用经过药剂处理过的种子而吸收农药;三是鸟类通过饮水而吸收农药,包括地表水、植物叶子、作物中的水;四是鸟类通过食用陆生生物(如蚯蚓)、水生生物而吸收农药。

鸟类通过上述一些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吸食农药,导致农药在鸟类等生物体内富集,严重时可能导致鸟类死亡。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对鱼虾类的影响,世界范围内多次发生施用农药而导致大量鱼类死亡的事件,几乎都是由于用量过大或使用鱼毒性强的农药、或者由于农药使用不当、或者对于使用过的农药瓶随意丢弃到水体里,导致农药在鱼类体内富集,严重的甚至死亡。

综上,农业面源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风险主要为农药对昆虫、鸟类和水生物的风险影响。

5 退水对承泄区的生态风险分析各灌区的灌溉退水必须经过人工芦苇湿地净化处理,应保证湿地的处理面积和处理效果,如果湿地处理系统出现问题,则湿地系统将会失去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