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概述产品监视与测量控制程序(Product Monitoring and Measurement Control Program, PMMCP)是一种高效、准确、安全的质量控制工具,能够帮助产品制造商管理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的风险和成本,并且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PMMCP可以监视和控制产品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和问题,确保产品的符合规格和标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功能监视功能PMMCP可以监视产品的各项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压力、流量、速度、功率、电流、电压、频率、动态响应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设置监视参数和监视范围,选择监视方式和监视周期,并设定监视报警规则和触发机制。
当产品的监视参数发生异常时,PMMCP会立即发出警报并记录相应的数据和事件,并及时通知相关的人员和部门。
PMMCP还支持远程监视和远程报警功能,可以通过网络或云端实时查看和管理产品的监视情况。
测量控制功能PMMCP可以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性能调整,通过自动化和人工干预等方式,实时测量和调整产品的关键参数和性能指标,确保产品的符合规格和标准。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要求,设置测量参数和测量范围,选择测量方式和测量周期,并设定测量控制规则和触发机制。
当产品的测量控制参数达到或超过规定的范围时,PMMCP会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如关闭某些设备、终止某些操作、提醒操作员等。
PMMCP还支持远程测量控制功能,可以通过网络或云端远程控制产品的生产和性能过程。
数据分析功能PMMCP可以对产品的监视、测量、控制和操作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统计,提供各种报表和图表展示,帮助用户快速定位问题和优化过程,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用户可以自定义数据分析模板和参数,选择分析方式和周期,并设定分析规则和结果输出方式。
当产品的关键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标准时,PMMCP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应的数据分析操作,如生成报表、发送邮件、导出数据等。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概要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Q/KF·10L·CX701-20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简介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为了确保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而设计的。
该程序通过采集、处理和分析产品质量数据,以及设定一系列的质量指标和控制范围,实现对产品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功能1. 数据采集:程序通过连接到生产设备或传感器,实时采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和质量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
2. 数据处理:采集的数据经过程序处理,进行数据清洗、去噪、校准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程序根据设定的质量指标和控制范围,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以及异常检测和预测,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
4. 质量控制:根据分析结果,程序可以自动调整生产设备的参数或发出警报,以保证产品质量在设定的控制范围内。
特点1. 实时监测:程序能够实时采集和处理数据,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减少产品缺陷和废品率。
2. 自动化控制:程序可以自动调整设备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一致性,减少人工干预的误差。
3. 异常预警:程序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能够提前发出异常预警,避免潜在的质量问题。
4. 数据可视化:程序将处理后的数据以图形化或报表化的形式展示,便于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判断。
应用领域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广泛应用于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需要保证产品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的行业,如制药、食品、汽车、电子等。
产品质量检测控制程序是现代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和提升。
该程序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含表格)

可靠性测试管理程序(ISO9001:2015)1、目的:为使本公司之产品可靠性实验室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规范测试过程及记录,特制订本程序。
2、范围:公司进料、在制品、成品检验及其它相关单位提供产品之可靠性测试均适用。
3、定义:4.1产品可靠性实验:公司产品进料、成品检验依行业标准及协会要求之测试。
4.2相关单位:品管部、业务部、工程部、生产单位、采购。
4、权责:3.1相关单位:负责可靠性实验室检测样品的提供、测试结果的追踪及记录。
3.2可靠性实验室:负责实验室之管理、实验操作及测试报告的提供。
5、流程图:(见附件)6、内容及要求:6.1可靠性实验室品质系统作业:6.1.1为确保试验室作业品质,应对试验过程所使用之设备做定期保养维护,实验室之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5±5℃ , 湿度应控制在40--70%RH。
6.1.2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测试,依测试要求及《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处理.6.1.3实验过程中对各项条件需做记录.6.1.4测试后结果应明确记录各项数据,并建档保存.6.1.5测试过程中,当仪器设备有异常时应立即呈报部门主管,做相应处理.6.2测试送样作业及测试规定:6.2.1 品管部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检验员送样到实验室,将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与实验室人员注明清楚,由试验室安排检验。
6.2.2 其它单位物品检验须进行可靠性测试:由申请人员开立“测试委托单”,详细注明产品规格、试验项目及需求完成时间,经品管主管确认后送样到实验室。
6.2.3客户委托测试:客户提供样品,业务部需开立“测试委托单”经品管主管确认后委托实验室测试.6.2.4实验室人员接收样品及“测试委托单”后, ,依委托单位之要求及完成时间做测试.6.2.5测试依《产品确认检验规定》及客户要求进行,将测试过程之数据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内以便追溯用。
(“测试报告”编号原则为:Q为品保品质记录,Q XX<年>XX<月>XX<日>XXX<序列号>).6.2.6若实验方法无规范可参考,则由委托送样单位提供.6.2.7测试完成后,需将测试结果记录于“产品确认检验报告”、“尺寸检验报告”,结果判定后经单位主管签核后提供给委托单位。
可靠性试验控制程序

1.目的对公司新产品、量产产品以及来料原材料进行可靠性测试,确保能够满足我司可靠性测试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新产品,量产产品以及来料原材料。
3.职责各部门:各部门需要填写《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一起给到实验室,由可靠性试验实试验员进行登记签收。
实验室:根据各部门的试验需求进行测试,并提供《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
4.工作流程4.1可靠性测试频次4.1.1 新产品:每款新产品在试产阶段必须全部做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项目依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
4.1.2量产产品:每个季度要去做一次可靠性测试,测试项目按照《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来执行,根据客户提出特别需求或品质部为确保产品性能的达标,常规项可靠性测试可根据客户要求和品质主管提出品质需求来定义测试频次,4.1.3来料原材料:IQC根据对应的检验规范进行送检,在要求做可靠性的物料中,每个供应商每个半个月需要送检一次可靠性测试。
4.2试验过程4.2.1申请部门在填写好《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送到实验室待试验样放置区。
4.2.2实验员在收到《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后,根据试验要求进行测试,根据实验结论完成《可靠性实验报告》。
4.2.3实验员按照试验设备操作指引以及根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对申请单上试验内容逐一进行测试。
4.3试验结束4.3.1试验完成后根据《产品可靠性测试项目标准》对试验结果作出判定,并做《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
4.3.2《可靠性试验测试报告》经品质部主管级及以上审批后,实验员将实验报告发给相关申请部门,并将报告打印存档,由实验室存档。
4.3.3试验完成后,针对不合格项,申请部门要及时通知相关技术单位进行确认分析,以及后续改善的方案提供。
实验室将试验样品保留三个月。
4.3.4针对可靠性测试不合格开出不合格报告并对不良进行分析改善,改善后重新进行验证直到合格方可量产。
4.3.5可靠性试验应有老化测试。
4.4来料例行验证4.4.1由IQC填写《可靠性测试送检单》,和样品一起送至实验室待试验样放置区,并在《可靠性试验送检登记表》上登记。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

Q/KFKF X X X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KF·10L·CX701-2011代替Q/KF·10L703-2003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编制:校核:审定:标准化检查:复审:批准:2011-07-15发布2011-08-01实施XXX集团有限公司发布更改记录Q/KF·10L·CX701-2011 产品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质量控制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以下简称“六性”)的设计要求和实施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六性”的设计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JB/Z 23-1991 可靠性和维修性工程报告编写一般要求GJB/Z 57-1994 维修性分配与预计手册GJB/Z 91-1997 维修性设计技术手册GJB/Z 768A-1998 故障树分析指南GJB 150A-2009 环境适应性GJB 190-1986 特性分类GJB 368B-2009 装备维修性通用规范GJB 450A-2004 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GJB 451A-2005 可靠性维修性术语GJB 813-1990 可靠性模型的建立和可靠性预计GJB 841-1990 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GJB 899A-2009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GJB 900-1991 系统安全性通用大纲GJB 1032-1990 电子产品环境应力筛选方法GJB 1371-1992 装备保障性分析GJB 1391-1992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GJB 1407-1992 可靠性增长试验GJB 2072-1994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GJB 2547-1995 装备测试性大纲13Q/KF·10L·CX701-201112 GJB 3837-1999 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GJB 3872-1999 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 4239-2001 装备环境工程通用要求3 术语和定义3.1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试验程序

可靠性试验程序一、引言可靠性试验是评估产品在特定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的一种方法。
本文旨在描述可靠性试验的标准程序,以确保试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二、试验目的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估产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性能,包括故障率、失效模式、寿命等指标。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为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试验准备1. 确定试验对象:选择符合试验要求的产品作为试验对象。
2. 确定试验条件: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预期工作条件,确定试验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条件。
3. 设计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目的和试验条件,设计试验方案,包括试验时间、样本数量、试验方法等。
4. 准备试验设备:根据试验方案,准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振动台等。
5. 编制试验记录表:根据试验方案,编制试验记录表,用于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四、试验过程1. 样本准备: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样本数量,从试验对象中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试验。
2. 试验前检查:在试验开始前,对试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校准相关的测量仪器。
3. 试验执行: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将样本放置在试验设备中,设置相应的试验条件,并记录试验开始时间。
4. 数据记录:在试验过程中,按照试验记录表的要求,记录样本的工作状态、故障情况等数据。
5. 试验观察:观察样本在试验过程中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记录相关的观察结果。
6. 试验结束:根据试验方案确定的试验时间,试验结束时住手试验设备,并记录试验结束时间。
五、数据分析1. 故障率计算:根据试验记录中的故障数据,计算样本的故障率,包括平均故障率和积累故障率。
2. 失效模式分析:根据试验观察结果和故障数据,分析样本的失效模式和失效原因。
3. 寿命评估:根据试验结束时样本的工作状态和故障情况,评估样本的寿命分布和可靠性指标。
六、试验报告根据试验过程和数据分析结果,编制试验报告,包括试验目的、试验方法、试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

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引言概述:在现代制造业中,产品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程序。
本文将介绍产品质量控制程序的五个部分,包括供应商评估、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和售后服务。
一、供应商评估:1.1 供应商资质审核:企业应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包括对其生产能力、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实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确保供应商具备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
1.2 供应商质量管理:企业应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要求供应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其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1.3 供应商绩效评估:企业应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绩效评估,包括对其产品质量、交货准时性、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供应链管理。
二、原材料检验:2.1 来料检验:对进货的原材料进行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化学成分等方面的检测,确保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2.2 抽样检验: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对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2.3 记录和追溯:对原材料进行记录和追溯,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可追溯,便于后期质量问题的排查和处理。
三、生产过程控制:3.1 工艺控制:制定标准化的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
3.2 过程监测:通过设备监控和数据采集,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
3.3 人员培训: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可控。
四、成品检验:4.1 外观检验:对成品进行外观检验,包括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等方面的检测,确保成品符合外观要求。
4.2 功能检验:对成品进行功能性能测试,确保成品的功能正常。
4.3 可靠性检验:对成品进行可靠性测试,包括耐久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检测,确保成品的质量可靠。
五、售后服务:5.1 售后反馈:建立售后服务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客户的质量问题反馈。
5.2 售后追踪:对售后服务进行追踪和评估,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可靠性测试控制程序
1.目的:
1.1对自制、外购产品利用专业精密仪器进行测试,保证产品各种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1.2保证产品各种性能符合客户要求,提高客户的信赖度。
1.3提高本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2.范围:
本公司所有生产/外购的产品。
3.职责:
3.1各需求部门:测试需求提出;
3.2可靠性测试:实验室;
3.3可靠性测试报表填写:实验室;
3.4测试结果判定:实验室;
3.5测试结果分发:各需求部门;
4.作业内容:
4.1可靠性测试作业流程(附件一)。
4.2本厂无法执行的可靠性测试项目参照(委外测试作业流程)作业,如(附件二)。
4.3新产品导入及量产前进行产品可靠性测试。
4.4提供专业测试报告予品管、项目、工模,利于产品判定/设计之参考。
4.5协助PQE/QE处理产品异常的验证。
4.6产品可靠性测试包括:物理特性测试、环境特性测试、电气特性测试。
4.7测试室温度控制:温度22±3℃;湿度:30%-75%。
5.参考文件:
5.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ZY-QHP-06
5.2《记录控制程序》 ZY-QEHP-02
6记录表单:
6.1《测试需求单》
6.2《尺寸量测记录表》
6.3《可靠性测试记录表》
6.4《产品电气测试记录表》
6.5《膜厚测试记录表》
6.6《委外测试申请单》
6.7《产品拉/扭力测试记录表》
附件一:可靠性测试作业流程
实验室
需求部门
需求部门
实验室
需求部门
实验室
实验室
实验室/需
求单位
1.尺寸量测记录表
2.膜厚测试记录表
3.产品电气测试记录表
4. 拉力/扭力测试记录表
5.委外测试申请单
测试需求单
責任部门使用表单
作业流程
附件二:委外测试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责任部门使用表单
实验室/
需求部门
外测单位
实验室
外测单位/
采购科
采购科
实验室
实验室
文控中心/
需求部门
测试报告
委外测试申请
测试需求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