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秦始皇陵墓

合集下载

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皇帝制,三公制,郡县制)
共同探究二
农业发达,国力强大
(重农抑商,兴修水利,统一货币、度量衡)
从兵马俑看,秦军为何如此强大? 严密的军阵编列体系 先进的军事制度 军功授爵制度 尚武风气
艺术特点
比例匀称、神态逼真 色是雕塑艺术 史上的奇葩。
“高车”:战 车
“安车”:指 挥或巡游车
1986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铜车马 比我们宫廷的马车还要好!”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1987)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1974年被发现, 这座考古遗址上的成千件陶俑将依旧沉睡 于地下。秦始皇,这个第一个统一中国的 皇帝,在他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 陶俑。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 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 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 史价值。
见到秦俑时,除了 激动就是激动,便不 由自主跳入俑坑。”
一、秦始皇陵(骊山陵墓)
1、结构布局:
20 世 纪 最 重 大 的 考 古 发 现 之 一 按照“事死而生”的原则,模仿都城的建制布局 对照P51页平面图,结合P50、51页把握
2、历史文化内涵: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中国古代最大 的帝王陵 2)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工业复杂、精美华丽 3)浓缩的秦帝国……
战车方阵
跪 射 俑 兵 马 俑 二 号 坑
上体笔直挺立,下 立 部是右膝、右足尖及左 射 足抵地,三个支点呈等 俑 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 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 感。 甲片随着身体的扭 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 态的变化而曲转。富有 韵律和动感,使人物形 象更有真实感。
《吴越春秋》记载:“臣闻射之道,左足纵,右足 横;左手若扶枝,右手若抱儿。右手发,左手不知, 此正射持弩之道也。”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宝甲,出土后意义重大

秦始皇的陵墓中,藏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宝甲,出土后意义重大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的骊山地陵,是华夏大地上最为神秘的地方,因为这座陵墓不仅号称是一座挖不开的陵墓,而且里面文物的价值,根据保守的估计,可以买来好几个国家。

这座陵墓,为何没有被挖开,一个是技术手段不够,第二个是工程量太大,第三个作为华夏民族的共尊的秦始皇的陵墓,想要发掘,道理和情感的门槛有些过不去。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秦始皇戎马半生,可以说是一位上马能陷阵,下马能杀敌的“武”皇帝。

在骊山的地陵中,铁定会葬有一副他身穿的宝甲,今天小编就给您分析一下,秦始皇的宝甲究竟是什么模样的呢?想要搞清楚秦朝的时候,士兵、将军和秦始皇穿什么甲胄,其寻找的目标只有两个,一个是古籍,第二个便是陵墓中的出土文物。

《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一部手工业技术文献,在这部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各种工艺的规范及体系。

其中《考工记·函人》篇,就有非常完整的牛皮甲的制作过程。

在春秋战国时代,除了皮甲,还有哪些防护性的甲胄?根据考古发现,在殷商的时代,就已经有了铜盔;而周代时,就已经有了胸甲。

这些甲胄中,有青铜甲,铁甲和石甲。

还有数量不大,属于小众化的木甲,竹甲甚至是纸甲和藤甲。

经过实战证明,青铜甲和铁甲和石甲,虽然防护力“杠杠”的,可是因为分量较重,穿在身上,严重影响士兵的战斗力,故此,便逐渐退出了甲胄防护领域的主流。

而后面的几种铠甲,比如木、竹、纸甲和藤甲,虽然防护性能可以,穿在身上也轻便,但却不防火,故此,也就没有成为战场上甲胄防御系的中坚力量。

下面,小编就重点说一说秦军的皮甲。

皮甲有三种,前两种分别是黄牛皮甲和水牛皮甲,皮甲质量轻,韧性棒,防护佳,经过战争的检验,最后,就成为了甲胄中的“一哥”。

秦始皇的甲胄是什么样的呢?难道也是黄牛皮和水牛皮制作的吗?正确的答案是:非也。

在《考工记·函人》中,有这样一小段,如果不仔细看,极其容易漏掉的重要内容,那就是“兕甲寿二百年” 兕是什么东西?它是犀牛——这句话的意思,用犀牛皮制作的甲胄(是最好的),可以使用两百年。

历史趣谈秦始皇没有被葬在骊山 那他究竟葬在哪里?

历史趣谈秦始皇没有被葬在骊山 那他究竟葬在哪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没有被葬在骊山那他究竟葬在哪里?
导语: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让中国的领土面积得到扩张,国力也得到提升。

但是秦始皇在取得功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帝王之一,他在位期间实现了中国的统一,让中国的领土面积得到扩张,国力也得到提升。

但是秦始皇在取得功绩之后,就开始安于享乐,他不仅劳民伤财,大规模的盖建宫殿,还开始着手建造自己的陵寝,而秦始皇陵寝也堪称史上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秦始皇陵墓从开始筹划建造到工程结束,一共花费了三十六年,在盖建的过程中很多人在陵墓工程结束之前就离世了,可以说秦始皇陵墓是用众人的血与肉所堆积而成的。

古代帝王对于陵墓位置的选取很谨慎,而秦始皇其实从年轻的时候就希望死后可以葬在骊山,而后他就开始招用大量的工匠来为自己修建陵墓。

因为在骊山附近还有河流,秦始皇为了避免这些河道对陵寝有影响,所以就将河道进行了改建,可以说秦始皇陵墓的修建工程非常的浩大。

据后来考古调查了解到,秦始皇陵墓一共有两万平方米,秦始皇在去世之后还用很多珍宝来给自己陪葬,所以陵墓中有很多奇珍异宝,秦始皇陵墓也吸引着众多盗墓者前来盗取宝贝。

秦始皇当初在修建陵墓的时候早已想到了盗墓的问题,所以他就在陵墓中设置了很多机关,这样在盗墓者来到墓室之后,机关就会射出弓箭,盗墓者会因被箭射中而丧命,这些弓箭上面还带毒,所以即使没有被箭射中要害,那么也难以活着走出陵墓。

所以很多盗墓者虽然都希望盗取陵墓中的宝贝,而是却因为陵墓中暗藏机关而不敢前往。

另外在秦始皇陵墓中还有大量的水银,我们都知道水银是有剧毒的,加上陵墓位于地下,所以墓室中还缺少氧气,人类在进入墓室中之后,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与骊山(陵墓选择)

秦始皇与骊山(陵墓选择)
风水理论认为,祖墓的风水,会影响后人的命运; 而一国之君陵墓的风水,则会影响整个国家的命 运。历代的皇家陵寝都十分重视选择陵穴,以图 皇权永固。
秦始皇13岁起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陵墓选在骊山 脚下,因为这里陵墓一般选择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 ,龙就是山的脉 在地势较高,环境优美之处。骊山北麓正是比较 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 理想的地方,它是骊山山前的洪积扇和带状黄土 毛发。 台,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
渭河流域尤其是上游地区人 类活动的原因,环境破坏严 重。
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曾经发掘秦始皇陵 项羽 动用几十万士兵发掘陵 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 。 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 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 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 地盗掘秦始皇陵。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墓37年完工 竟用人鱼膏点亮长明灯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墓37年完工 竟用人鱼膏点亮长明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陵墓37年完工竟用人鱼膏点亮长明灯
导语:秦始皇当政以后,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给自己修建陵墓。

现在地处骊山的秦始皇陵在他刚登基大宝的时候就开始动工了,前后后用了37年时间
秦始皇当政以后,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是给自己修建陵墓。

现在地处骊山的秦始皇陵在他刚登基大宝的时候就开始动工了,前后后用了37年时间才完工,工程浩大、劳民伤财,比起后来所有的帝王陵墓,付出的社会成本都非常大。

秦始皇陵墓的地宫到底是个什么样儿,里面有什么机关和构造,历史学界对这个非常关注。

他老人家的尸体是否保存完好,他的殉葬品,除了兵马俑还有什么,这些问题也让无数人遐想。

但是今天我们却不得而知具体情况,很多历史学和考古工作者对此也非常感兴,试图从历史文献中找到相关答案。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秦始皇在保护自己身体的时候用了水银,还可能因为怕黑点了个长明灯,这个长明灯用的油是所谓的人鱼膏。

这个人鱼膏就是人鱼身上的油。

到底是美人鱼还是娃娃鱼还是其他什么鱼,不过经过研究有人脑洞大开,提出一个大胆的猜测,那是鲸鱼油,因为用鲸鱼油制成的蜡烛特别耐烧,每立方米鲸鱼的脑油可以持续烧十几年。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司马迁的说法,认为这个人鱼其实是鲛人。

这种鱼长人形,生活在海里,现在已经找不到活体标本供我们参考。

根据我国古代相关文献记录,这种鱼又称为海人鱼,有手有脚、五官跟人很类似、中等个,而且身上长着毛,没有鱼鳞。

当然,这只是一种古人的描述,不可能当成是社会现实。

所以我们也不能轻信,而且关于人鱼的传说在西方也存在,美人鱼的童话童话就是这么来。

生活常识分享。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陵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的皇陵之一。

其选址与布局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帝王尊严的崇敬,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和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本文将就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进行详细介绍。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翠华山南麓。

选址在当时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地理环境、风水、工程施工等。

秦始皇陵选址的考量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文明。

秦始皇陵选址之处地理环境优越,四周环山,地形险峻,易于防御,具有很强的军事优势。

选址的风水布局也是很有讲究的,根据古代风水理论,秦始皇陵选址的骊山和翠华山形成龙脉,具有很强的凝聚和储气作用。

选址处地质结构稳定,水土条件优越,非常适宜建造大型工程。

秦始皇陵的布局设计也是非常精巧的。

整个陵墓分为内外两重结构,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首先是外城区,外城面积广阔,正面有南北两端大型土山,东西两面则是护城河和护城墙。

外城内还有大量的陪葬坑以及宫殿、廊房等建筑,整体布局非常宏大。

外城区的设计旨在彰显皇家的尊严和威严,也为内城的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

内城区位于外城的中心位置,内城正面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黑漆大门。

内城内主要分布着墓道、墓室以及大型的石雕和陪葬器物,整体布局紧凑有序。

而陵墓内部的布局更是精心设计,主墓室内铺有厚实的青铜皇帝观礼坐像、武士坑、兵马俑等,整体布局上象征着秦始皇在死后仍然统治着全国各地。

主墓室周围则还有许多陪葬室和墓道,陪葬的器物礼品也非常丰富。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考虑周全,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帝王的尊崇,更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工程技术和规划设计的高超水平。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和文明水准。

无论是选址的地理环境、风水布局,还是陵墓内的外环内环设计,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帝王的崇敬和工程技术的高超水平。

秦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也为古代中国文明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秦始皇陵介绍

秦始皇陵介绍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 段。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 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当为陵园工程 的大规模修建时期。经过数10万人9年来大规模的修建, 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为工程 的最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 任务。尽管陵墓工程历时如此之久,整个工程仍然没有 最后竣工。
当时历史上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迅速打到了距陵园不 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 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听从章邯 建议,让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的起义军。 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景区地址: 西安市临潼区临马公路中段,距西安以东30公里。 旅游交通 航空:西安市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0公里; 铁路:西安市是横贯我国东西部陇海铁路的主要客运中转枢纽之一;秦始皇 陵 距西安火车站30公里,距临潼火车站8公里; 公路:从西安到秦始皇陵市内可乘坐306路旅游专线车、西安至临潼的中巴车、 东线一日游车,每相隔3-5分钟发一班车,秦始皇陵站下车即到;临潼区可乘 坐101路旅游公交车即到,交通非常便利; 住宿:西安市内和临潼区均有各种不同档次的宾馆、饭店、招待所,住宿十分方 便。
总之,陵园工程由选点设计、施工营造到最后被 迫中止,前后长达37~38年之久,在中国陵寝修 建史上名列榜首,其修建的时间比埃及胡夫金字 塔还要长8年。
建筑结构
从秦始皇陵的布局来看,内外城墙、寝殿、饲官官署、珍 兽坑、马厩坑等反映现实生活的设施和用具应有尽有,安 排十分严密。但令考古工作者不解的是,陵园内没有发现 皇后陵。有人认为,这是由于秦始皇死后而皇后仍健在, 秦王朝又很快覆灭,因此皇后未能葬在陵园内。但如果真 是这样的话,在陵园内也应该预留下皇后陵的位置,而始 皇陵园内已无皇后陵的插足之处。也有人推测,这可能是 由于秦始皇未成年时,太后专权,与宦官结党酿成叛乱, 秦始皇有鉴于此,在亲理朝政后有意降低皇后的身分,不 使她抛头露面,在修筑陵园时也是一墓独尊,不留皇后的 墓穴。从古代文献来看,不见秦始皇的皇后名字,秦始皇 皇后究竟是谁,至今还是不解之谜。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地宫陵墓为何选在骊山?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未解之谜 地宫陵墓为何选在骊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陵未解之谜地宫陵墓为何选在骊山?导语:关于秦始皇陵有很多的谜团至今都没有解开,比如说,秦始皇陵墓水银之谜,秦始皇陵地宫之谜,秦始皇陵各种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秦关于秦始皇陵有很多的谜团至今都没有解开,比如说,秦始皇陵墓水银之谜,秦始皇陵地宫之谜,秦始皇陵各种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为什么选在骊山,下面就跟科技讯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骊山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在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骊山北邻华清池,距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俑七公里。

骊山系西周骊戎国地由此称“骊山”。

骊山以秀丽而驰名,分为东、西绣岭,园内林木苍翠,古树名木众多,构成了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

“骊山云树郁苍苍,历尽周秦与汉唐”郭沫若在此对骊山胜景及它的历史地位做了恰当的描述。

一九八二年骊山被国务院古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是游览胜地,曾营建了许多离宫别墅,号称千门万户,吸引了各代游人。

战国时期一些国君陵园的营造往往都少不了平面设计图。

秦始皇陵园的营建按理也应该有平面规划图,而制图之前先要选择墓地。

我们知道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为什么陵园却要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查阅有关典籍,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

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水经·渭水注》)。

此说在学界延袭千余年,并且被认为是最早的、最权威性的观点而深信莫疑。

《水经注》的解释单从表面上看似乎不无道理,然而仔细回味起来秦始皇当年作为一个13岁的孩童能否知道蓝田的美金与美玉还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骊山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现在随店铺来了解这座骊山秦始皇陵墓吧!
骊山秦始皇陵墓简介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

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

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

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

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现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骊山秦始皇陵墓地理环境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

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因而得名。

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

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临潼县东至马额这一
段山脉海拔较高。

这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相问,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状似盛开的莲花,帝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犹如莲蕊居于正中。

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

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

”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

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

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

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

《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

”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

“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骊山秦始皇陵墓择址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

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但陵园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

之所以这样做,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秦始皇先祖及宣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漳县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

《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

“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
也”。

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为明确:“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

”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尊长在西、卑幼居东的原则。

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和秦宣太后。

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漳县以西,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

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所以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秦始皇帝陵选址骊山北麓,脱离其祖父和父亲陵园而另辟新园的做法,是其一墓独尊思想的反映。

赢政完成统一大业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将自己的陵墓独立出来,以显示其地位的特殊与尊贵。

此外,从堪舆学上讲,秦始皇帝陵南有骊山,北有渭河,是“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山冲”之地,恰恰处于骊山北坡大水沟与风王沟之间的开阔地带,位当渭河南岸三级阶地与骊山山地之间的台塬上,不但地势较东西为高,而且受东西两侧水流的拱卫,是一处极为理想的墓地。

骊山秦始皇陵墓轶闻传说
陵墓飞雁
秦陵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

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

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