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 江山多娇,笔墨传神绘诗意

合集下载

“抱石皴”是什么

“抱石皴”是什么

“抱石皴”是什么江山如此多娇布拉格宫图“抱石皴”是什么?学国画者皆知,那是一代国画大家傅抱石独树一帜的山水皴法,是先生山水画艺术的精髓之一。

在傅抱石作品中,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1959年时他和广东画家关山月合作的那幅《江山如此多娇》。

而画作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大字,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为绘画作品所题。

题字放大后,由沈左尧和李方白两位先生描到画面上,仅一个“娇”字就将近一米。

装裱上墙的大画,以恢宏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和昂扬向上的主题风貌,赢得了全中国乃至世界不同文化层次人士的赞美,也立即成为许多报刊竞相报道的内容。

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作为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家喻户晓,同时,也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章。

在此巨制上,“抱石皴”表现得淋漓尽致。

能亲眼目睹“抱石皴”,成为丹青者的梦想之一。

千百年来,山水画的用笔大都是以中锋为主的勾、皴、斫、点,间以侧锋擦、染。

宋代的李唐、马远、夏,明季浙派的戴进、吴伟、张平山一路,虽多以侧锋皴斫,笔势粗纵,但也总让笔锋裹抱,不使之散开。

笔锋的利用主要是笔尖,笔腹则很少用,更罕见利用笔根的画迹。

至于使用散锋笔,简直没人敢想过!这种传统用笔方法的局限不打破,毛笔就不能获得最大的解放,山水技法也很难出现大的突破。

而山水技法中,尤以皴法为重要,先生认为“就中国绘画的山水技法而论,无论是写生实践或是技法研究,皴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是自宋代尤其是明代以后山水画家们在创作上遇到困难最大、意见最多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在今天,我认为也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急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因此,傅抱石便选择笔法和皴法为突破口,开始了革新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尝试。

为了把毛笔的性能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傅抱石冲破传统笔法的束缚,在运笔时加大了压力,将笔锋揿倒,笔腹乃至笔根触纸,再略微捻转笔杆,笔毫便自然散开,一锋分为数锋,形成了独特的笔形——散锋开花笔。

傅抱石字画简述

傅抱石字画简述

傅抱石字画简述傅抱石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南京活动,南京是他的第二故乡。

对于傅抱石的生平和艺术,许多南京人都耳熟能详,大家都知道,他和岭南派画家关山月合作的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尺幅极其巨大,收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

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作品中尺幅最大的就是这件《雨花台颂》了。

傅抱石原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祖籍江西西新喻,生于南昌。

早岁于瓷器店学徒,自学篆刻、书画。

1926年于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留校执教,1933年东渡日本,于帝国美术学校攻读雕塑及东方美术史,兼习篆刻及中国绘画。

1935年回国,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8年任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三厅秘书,从事抗日宣传。

1940年复回中大任教。

1949年后,历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委员、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擅山水、人物画兼书法、篆刻及美术史论。

壮年于各地写生,足迹遍大河上下,长城内外。

山水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与关山月合作)、《待细把江山图画》分别收藏于人民大会堂及中国美术馆。

人物画作品有《九歌图》、《琵琶行》等。

平生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出版画册多种,著有《石涛上人年谱》、《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山水人物画技法》、《中国美术年表》等。

逝后,中国美术家协会及美协江苏分会于197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其遗作展览;香港金陵书画社于1980年出版了《傅抱石画集》;美协江苏分会于1985年出版了《傅抱石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集》,并在南京建立了傅抱石纪念馆。

我们一般的观念认为,篆书书法是篆刻的基础,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是我们看傅抱石的例子,就会发现,因为他长期的篆刻艺术实践,他的篆刻也反过来深深地影响了他对篆书书法的探索,甚至影响了他对书法的基本观念。

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友谊从《江山如此多娇》说起...

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友谊从《江山如此多娇》说起...

关山月:忆当年,我与傅抱石友谊从《江山如此多娇》说起...傅抱石(左)、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与关山月在共同创作巨幅画作《江山如此多娇》时结下深厚友谊。

在关山月看来,傅抱石不仅是值得敬重的伙伴,更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他们结缘的那次合作,更是他永生不曾磨灭的难忘记忆。

今天,让我们通过关山月的回忆,来感受两位画家的惺惺相惜与君子之交。

傅抱石与夫人罗时慧、长女傅益珊在南京过去我和抱石兄接触不多。

抗日战争年代,他在陪都重庆中央大学和国立艺专教书,我在西南西北各地流浪写生。

当我在重庆举行画展,他每次都来看,彼此虽有接触,总是短暂的。

50年代以后,他在南京工作,我的工作单位在广州,除参加一些全国性和文艺有关的会议,难得见面一次。

北京,1959年9月初。

傅抱石(右)、关山月(左)联手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1959年、1961年两年间,因有奇缘,我们曾有过两次难得的共事机会。

一次是《江山如此多娇》巨画的合作,另一次是一同应邀赴东北旅行写生。

两次合作都来之不易,也是合作得较有成效的。

这是由于我们各自的主观因素和一定的客观条件起的作用。

主观因素和客观条件到底是什么呢?傅抱石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我认为主观上首先是有个共同的基础,即时代的脉搏和传统的根基,以及“笔墨当随时代”的共同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愿望。

《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曾写进总结。

现在回过头来想,写得还不够深刻。

至少有一点未总结出来,即在创作过程中曾要求保持各自的画风而协调统一。

我们过去未曾合作过,对此委实有点担心,深怕由于合作不好而完成不了任务。

从四个多月的创作过程中,有一条很值得总结(当时未曾写出来),即:大家都是从全局出发,从效果考虑,保证发扬各自的擅长,尊重各自的优点,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目标一致。

傅抱石关山月千山竞秀当时我们都能自觉地在合作过程中甘当对方的助手,乐于当对方的配角,务求突出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全力以赴来对待这项严肃而艰巨的任务。

傅抱石无酒不画

傅抱石无酒不画

傅抱石无酒不画著名国画大师傅抱石每当作画时,在作画的案台上,总是少不了一壶酒,他常常是一手执笔,一手执酒壶,在作画的时候喜欢仰头饮上几口,他喝了酒之后豪情满腔,壮气盈胸,手中画笔挥洒肆意,抒发激情。

说起傅抱石非酒不画,还有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在1958至1959年间,当时国家经济正值困难时期,物资供应十分紧张。

傅抱石同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傅抱石作画喜欢饮酒,可是在当时又买不到酒,无奈之间他试着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倾诉了他无酒之苦,请求总理能否特批一些酒。

周总理看罢信,不禁为傅抱石的直率而笑了,他理解艺术家的苦衷,立即派人把酒给傅抱石送去,傅抱石手捧好酒非常高兴,不禁喜上眉梢。

打开瓶盖,一股醇香扑鼻而来,精神为之一振。

他再喝上几口,陶醉在甘洌的酒味之中。

有如久旱逢甘露,他为周总理的理解体贴和热情关怀而感激万分。

美酒润笔,真情动心,傅抱石激情大发,顿生灵感,他与关山月很快构思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大幅巨作,毛泽东主席也表示赞许,认为较好地体现了他诗句的意境,这幅大气磅礴的巨作深受中外贵宾和友人的好评。

酒是傅抱石作画灵感的源泉,他的画艺得之于酒,几乎非酒不画。

他深知酒之危害,曾多次试着戒酒,但终未成功。

酒是傅抱石艺术生涯中的灵魂,如果没有了酒,很难说他的艺术之树还能常青。

嗜酒而深知酒之害,戒酒又难以断酒,这就是傅抱石矛盾的心态。

1965年,傅抱石应上海市委之邀,为新建的虹桥国际机场作画。

画将结束时,他提出要回南京与家人共度国庆节。

临行前,华东局负责人魏文伯设宴款待,上海文艺界的朋友纷纷前来作陪。

傅抱石在宴会上畅饮美酒,谈笑风生,而且雅兴大发,散席后当场挥毫作画。

谁知这一画竟成绝笔!由于上了年纪,加之饮酒过量,回南京的第二天,傅抱石因脑溢血昏迷不醒,留下了尚未出版的五六十万字的手稿和500余件没来得及落款的字画撒手尘寰。

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四单元《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傅抱

九年级美术下册 第四单元《20世纪中国美术巡礼》傅抱
傅抱石
作品
江山如此多娇
欣赏
《江山如此多娇》一画作于 一九五九年。这是为特定场 合的需要而绘制的巨幅国画。 傅抱石为此画过一些完整的 画稿,最后在七米高九米宽 的宣纸上完成其全部构思。 虽然由于是合作而在一定程 度上限制了个人风格的发挥, 但这是一幅规模空前的巨作, 画面所达到的雄伟壮丽、使 人心胸开阔的艺术效果,对 画家来说仍是一次可贵的成 功的尝试。
作品欣赏
湘 夫 人
作品欣赏
泛舟图
作品欣赏
李太白像
作品欣赏
西 风 吹 下 红 雨 来
傅抱石创作毛泽东诗词插图的几
点体会 摘自《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毛泽东诗意画创作》
我所画的17幅初稿,尽管有些经过同志们的提高意见,得到很大帮助。 我还不敢说有一幅是属于第一种的。没有,的确没有。因为主席的诗 词,博大渊深而又奇峰突出、变幻多姿,实在不容易着想。画者与作 者的思想天地太悬殊了,怎么样,也只能是“貌似”一斑,绝对谈不 到“神似”。如许多文章所作的定评,主席的诗词是“革命的浪漫主 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高度结合的典型”,我万分同意这个定评。正如 不少人所言,是“前无古人”的。关于这一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 义》全文,我非常惭愧,实在不懂得什么,也说不出个道理来,我是 没有发言资格的。若是从几年来喜爱、学习、描绘了主席的某些诗词, 在这个过程中,据我太浅薄的一点理论常识,并非完全没有尝到一点 点甘苦的。于此,就胡说八道谈几句吧。
我可是有决心,此生一定要努力画主席的诗词。明年就考虑迈向21 首进军,并且一直要画到最后不能握笔时为止。我认为太值得我这 半辈子努力的了。
名家评论摘录
日本学者小林斗庵认为:“傅抱石先生开创了近世中国画坛的一代新 风”,“是五十年来中国画苑之最突出的名家”。日本盐出英雄更称 之为“创独特画风,终登近代中国画坛最高峰”。

“无酒不作画”的傅抱石,独创“抱石皴”成中国画技法经典!

“无酒不作画”的傅抱石,独创“抱石皴”成中国画技法经典!

“无酒不作画”的傅抱石,独创“抱石皴”成中国画技法经典!傅抱石山水立轴纸本傅抱石原名长生,号抱石斋主人因有屈原情结遂取名“抱石”,为“屈子抱石”之意《屈子行吟图》傅抱石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修伞匠人家,祖籍江西新余。

但少年家贫的他不爱修伞,反而对书法、篆刻和绘画感兴趣,11岁在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7岁,他以第一名免试升入江西省第一师范学校。

1926年,傅抱石毕业后,他留校成为美术老师。

1931年,27岁的傅抱石受到徐悲鸿的欣赏和力荐,获得了公派赴日留学的机会。

开始了对中国绘画史的更为专业和系统的研究。

无酒不作画傅抱石傅抱石春湖镜片傅抱石女儿回忆,家里的柜子总是放满各种酒,有绿豆烧,有五粮液,还有汾酒和茅台。

父亲平时常喝的是高粱酒,有段时间也爱喝金奖白兰地,但他最爱的是“茅台”。

傅抱石爱喝酒,构思画作时总是有一杯在手,以畅思路;在画的过程中,也要有一杯来振奋情绪;画得顺手时,则要喝一杯一鼓作气;不顺手时,更要喝一杯来排忧解难。

如大功告成,兴奋之下那就更要痛饮几杯了!傅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1964)傅抱石女儿傅益璇说父亲喝酒并非只为酒,而是“往往醉后”所蕴含的巨大热情成为他创作的动力。

“当我站在父亲的画面前,感受那蒙蒙烟柳里荡漾的春意,那如醉的枫林里透出火一般的炽热,还有那满纸潇潇的泼墨山水,烟雨弥漫的苍凉,更有那气势磅礴、奔腾不止的瀑布,都会深深地被感动。

”《寒林沽酒图》在画历史人物时,尤其是画那些“酒仙”,傅抱石更是倾注了深沉的情感,似乎他们之间并无任何时代上的距离,而是志趣相投的饮中君子在互相倾诉。

有人这样形容傅抱石的《寒林沽酒图》:“ 疏林薄雾之间,陶渊明与书童沽酒、吟诗,缓步向前,画面静懿散淡,人物飘逸自然,情境和心境合一……”向周总理“要”酒傅抱石与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创作《江山如此多娇》傅抱石饮酒,还有一段有趣的佳话。

1958年至1959年间,傅抱石与著名画家关山月合作,为人民大会堂绘制毛泽东诗意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

江山如此多娇作者:赵启斌来源:《收藏家》2019年第08期2019年7月2曰,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推出了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诗意画展”,作为7月份以来南京博物院展出的重要绘画展览,藉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

周年。

这是南京博物院继推出“兹游奇绝冠平生——傅抱石纪游写生绘画展”后以院藏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为内容推出的又一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

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55件,《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芙蓉国里尽朝晖》《到韶山》《答友人》《浪淘沙.北戴河》以及《江山如此多娇》(草稿)等都是本次展出的亮点,将傅抱石为代表的新金陵画派绘画反应时代精神和新中国山河面貌的绘画风格特征集中表现出来。

南京博物院藏有傅抱石相当数量的毛主席诗意画作品,对于集中展示、研究和认识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画以及2。

世纪的毛主席诗意画创作这一美术现象显然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适逢建国7。

周年、傅抱石诞辰115周年之际,南京博物院推出“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诗意画展”,亦是对傅抱石创作心路历程的重新认识和回顾,藉以感受新中国所特有的精神面貌和时代气息。

傅抱石不仅将古人诗意移入画面,诸如以屈原《楚辞》诗意以及唐人诗意、明清人的诗词意境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诗意画作品,而且也将毛主席诗意移入画面进行绘画创作,创作出独具特色、深富时代气息的现代中国画作品。

早在195。

年,傅抱石就开始以毛主席的诗词为诗意绘画题材进行创作,他也因而成为第一位以毛主席诗词作为绘画创作主题的中国画家。

傅抱石说:“在195。

年之间,我开始独自摸索,经营着毛主席的长篇《长征》诗和《沁园春.雪》。

”(引自《傅抱石研究文集》)自《长征》《沁园春·雪》诗意画开始,傅抱石从没有停止毛主席诗意画相关绘画题材的发掘和绘画创作活动,直到1965年突然去世才结束。

傅抱石在毛主席诗意画创作专题上真正实现了他的艺术夙愿:我可是有决心,此生一定要努力画主席的诗词。

略论傅抱石美术思想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

略论傅抱石美术思想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

略论傅抱石美术思想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
袁媛
【期刊名称】《艺术设计研究》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傅抱石与关山月合作绘制的《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一幅主题性绘画,作为新中国重大题材中国画创作的典型代表,它集中反映了建国前十年中国画的变革成果。

傅抱石的美术思想和实践与创作该幅作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这幅作品的创作始末、创作模式等对中国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及中国画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总页数】8页(P94-101)
【作者】袁媛
【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4
【相关文献】
1.略论傅抱石美术思想与《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
2.傅抱石的“美术日记”——漫说傅抱石速写与创作的关系
3.傅抱石的"美术日记"——漫说傅抱石速写与创作的关系
4.一次迟到的美术展览——从南博藏品略论傅抱石的绘画、篆刻艺术
5.再议傅抱石革命诗意主题美术创作的借鉴与启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抱石江山多娇,笔墨传神绘诗意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4年第22期
文孙聚成岑其
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各个大厅内,随处可见
精彩拼呈的书法绘画作品。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首推巨幅山水画卷《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由
毛泽东亲笔题写名字的巨作,作者之一正是国画大师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

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

现代著名国画大师,“新山水画”代表人物,他创建了新中国山水画史中的“新金陵画派”,对中国美术史研
究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傅抱石自幼家贫,喜欢刻字、画画,少年时进瓷器店当学徒,自学书法、篆刻和绘画。

1926年毕业于江西省立第一师范艺术科,并留校任教。

1933年得到徐悲鸿资助留学日本,攻读东方美术史,毕业于东京帝国美术学校。

回国后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期间定居重庆,抗战胜利之后则重返南京。

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早年学画时,傅抱石受到一位专门复制石涛画的艺人影响。

傅抱石一生倾心石涛故改名抱石。

他学石涛不是持守于石涛的技法,而是得力于石涛的绘画精神。

留学日本期间,傅抱石很
快以画、文、书、印“四绝”全才崭露头角,并举办了第一个个展“傅抱石书画篆刻个展,他
的篆刻《离骚》获得日本篆刻大赛第一名。

留学日本,对傅抱石的创作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也是他作画冲破传统的起点。

他注意研究吸收日本人的画法,其中以横山大观、竹内栖凤、小
衫放庵等人的作品为主。

傅抱石画中,大片墨色横刷纵抹,或勾线后略加乱皴,然后以大片颜
色覆盖,都是从日本画中得到的启示。

自日本回国任教,抗战爆发后,傅抱石辗转到达重庆。

在重庆,傅抱石迎来了他艺术创作
的第一个高峰期,这就是史料广为记载的“金刚坡”时期。

1939年4月,傅抱石携全家来到重庆,住在沙坪坝金刚坡,此后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

这个阶段,傅抱石完成了从
美术史研究到绘画创作的过渡,开始创作大量的绘画作品。

傅抱石在重庆时期的作品,分为人
物画和山水画两部分。

人物画主要表现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和人物故事,如屈原、苏武、石涛,同时也以古代优秀诗篇为创作题材,如《琵琶行》、《长干行》、《唐人诗意》等,山水画以《夏山图》为代表。

1942年6月,傅抱石创作了《屈子行吟图》,把面容憔悴、形容枯槁的屈
原行走于浩淼烟波上的形象生动展示,表达了“百代悲此人,所悲亦自己。

中国决不亡,屈子
芳无比”的爱国主义思想。

重庆的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山水画创作进入新的境界,他以金刚坡下、成渝道上的秀美
景色为题材,充分反映巴山夜雨的情景意趣。

在创作形式上,傅抱石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
法元人的水墨逸趣,畅写册水之神情;在创作方法上,他改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
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

居住在重庆的七年,是傅抱石创作研究突飞猛进的
七年,他的艺术突然有了一个脱胎换骨式的转变,山水画雄浑恣肆,人物古意气韵,形成了一
种全新的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傅抱石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他将理论著述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把生
活与艺术相连接,把社会与创作相结合,对中国画进行大胆革新,完成了思想转变与风格革新。

傅抱石通过不断地体验生活与采风写生紧跟时代潮流:1957年,傅抱石率领新中国第一个美术
家代表团奔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进行访问和写生;1960年,作为江苏国画院院长,傅抱
石带领江苏省国画院进行“两万三千里”的旅行写生。

此外,傅抱石还突破传统诗意题材的束缚,对中国画革新进行探索,很好地处理了传统笔墨与现实生活表现的关系,并发展了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理论。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傅抱石的作品开创了毛泽东诗意画创作的先河,
他将气势磅礴的毛泽东诗意纳入山水画创作中,以无比精湛的绘画技巧,极其鲜明的绘画风格,大胆而富于变化的构图,瑰丽而沉毅的色彩,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使毛泽东诗词意境成
为“新山水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一代大师,傅抱石擅画山水和人物,他的绘画创作继承了中国传统“大写意”之风,
酣畅淋漓,诗情文思并重。

傅抱石崇尚创新,在对中国画的改造中贡献突出,创造出用笔有直
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干的山石皴法——抱石皴。

傅抱石擅长创作人物画,他的人物用笔洗炼,着重气韵,达到潇洒入神的效果。

傅抱石的
人物画,大概分为两类:历史人物与典故、以文学名著或诗句为题材的人物画。

傅抱石所画历
史人物,都是历史上胸怀坦荡,具有崇高人格的大人物。

傅抱石的人物造像,在表现心境与共
鸣上成就最大,其中,屈原像与九歌题材的作品,是傅抱石最好的人物画。

张大千对傅抱石的
人物画很是欣赏,称他开创了中国人物画千年未有之新画风。

傅抱石崇尚革新,艺术创作以山水画成就最大。

傅抱石的山水画吸取了传统名家的精华,
在布局上,打破传统格局,常将山峰峰顶伸出纸外,形成磅礴气势。

他的山水创作喜用“大块
文章”式结构,在大块结构里面有层次,有脉络,却又含糊一片,墨沉淋漓。

这种含糊中的脉络,构成傅抱石独特的肌理和艺术符号。

傅抱石的山水画寓意深邃,线条纵逸挺秀,设色沉浑
质丽,善于把水、墨、色融为一体,表现了天地山川郁勃、雄奇、峻险的风貌,绘出神仙般画幅,抒发对山水诗意的孤寂、无奈与浩叹,表现了动魄惊心的歌颂与激情。

傅抱石性格豪爽,热情奔放。

他喜欢饮酒,作画时,身边是少不了一壶酒的。

他常常一手
执笔,一手执壶,不时仰头饮上几口。

傅抱石曾先后镌刻三方“往往醉后”的印章。

这则印语
源于石涛“每于醉后见天真”的诗句,“醉”其实为傅抱石艺术追求中一种痴迷的态度,是陶醉,是沉醉,而绝非酒醉后的信笔涂鸦。

“见天真”则是傅抱石认识到中国画艺术的本质在于“天真”而非“醉后”。

在傅抱石的一生中,陶醉在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奇壮美中,沉醉在艺术
创作的愉悦里,经历着绘画形态与艺术思想上脱胎换骨的不断变化,用自己生命的体悟去挥洒
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展现出一位传统文人深邃的精神品格。

傅抱石一生创作中国画 3000余幅,并曾与郭沫若、徐悲鸿、陈之佛等书画艺术名流举办
联展。

傅抱石还是位博大精深的学者,著有《国画源流概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
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著述多达二百余万字,涉及文化的各方面。

他对古典文学与艺术的研究
见解精辟,于文学中尤钟情于诗,历代佳作无不熟稔,也充分体现在他的画作中:如他最崇仰
的战国时代爱国诗人屈原的《离骚》,心仪其品德情操,同情屈子“抱石怀沙”自沉汨罗江的
悲壮结局,因而自号“抱石斋主人”,他所作《九歌》图斐声遐迩;他还崇拜石涛,青年时期
编着《石涛上人年谱》,从上人的生活到作品,考据精详,故在艺术上受其影响也最深,且以
石涛诗入画,随手拈来即成佳品。

在傅抱石的带领下,出现了江苏国画家的创作群体,推动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使山
水画的面貌在20世纪中期焕然一新。

同时,作为新金陵画派及新山水画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傅抱石的作品和其领导下的新金陵画派一直是市场所追捧的焦点。

在2014年春拍近现代国画板块均价排名中,傅抱石国画以均价218.5万元人民币每平尺的价格遥遥领先于潘天寿、李可染、徐悲鸿等近现代大家,2014年秋拍,傅抱石创作顶峰时期的代表作《毛主席诗意册》,以一亿
元开拍,经过现场藏家的激烈竞拍,最终被场内藏家以2亿元拍得,加上佣金,以2.3亿元的
高价成交,成为傅抱石首件过亿元的拍品。

江山如此多娇,人民大会堂为我们留下了傅抱石精彩的历史瞬间和永久画卷:画面的近景是江南青山绿水、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画中的东侧,一轮红日照耀祖国的锦绣大地,江山壮丽,气势磅礴,表现出伟大祖国的勃勃生机。

这是傅抱石笔下的大好河山,这也是他心中对祖国的永远眷恋。

责任编辑李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