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嫔妃的册封礼

合集下载

历代后宫嫔妃制度

历代后宫嫔妃制度

历代后宫嫔妃制度一、商周秦时期1.商朝: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2、周朝周朝时期,天子称王,正妻称后。

王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

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

3、秦朝秦始皇统一天下,始建皇帝皇后称号。

帝祖母曰太皇太后,帝母曰皇太后,嫡(妻)曰皇后。

妾皆称夫人。

4、西汉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

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

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娙娥、傛华、充依。

至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

妃嫔等级扩充到十四等。

且各有爵位: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

婕妤视上卿,比列侯。

娙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

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

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

八子视千石,比中更。

充依视千石,比左更。

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

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

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

五官视三百石。

顺常视二百石。

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

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

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

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

但也有个别例外。

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

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5、王莽新朝王莽新朝时期,追求复古,种种名目层出不穷。

其罢汉朝妃嫔称号,模仿先秦时期,自创了和、嫔、美、御四等称号。

和三人,嫔九人,美二十七人,御八十一人。

6、东汉东汉光武帝建国,去繁为简,妃嫔称号共有四等: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为粟数十斛。

美人、宫人、采女则没有爵位和俸禄。

值得一提的是,西汉时期诸侯王正妻称王后,母称王太后。

后宫妃子的封号和等级

后宫妃子的封号和等级

夏编辑正夫人一人侧庶室夫人共十一人[1]商编辑中宫皇后、东宫皇妃、西宫贵妃,四妃,德妃、淑妃、惠妃、庄妃、九嫔,其余的全统称为美人。

或正妃一人,侧庶妃共计38人[2]周编辑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2]秦编辑皇后。

皇帝之妾皆称夫人。

并立八品。

皇后、其余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皆无定数。

[2]西汉编辑皇后。

共设十四等,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仪、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涓,与无涓同等的还有共和、娱灵、保才、良使、夜者。

此外,还有上家人子、中家人子。

王莽托古改制,和嫔、美御、和人三人,即三夫人,嫔九人,美人二十七,相当二十七世妇,御人八十一,八十一御妻也。

[2]东汉编辑皇后、贵人。

后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

[2]魏(三国)编辑曹操建魏国,在王后之下设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五等,曹丕称帝,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魏明帝曹睿即位,增设淑妃、昭华、修仪三等,去除顺成。

于是皇后之下共设12个等级,依次是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1]晋编辑武帝时,皇后以下设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容、修华、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九嫔以下设美人、才人、中才人等作为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2]南北朝编辑皇后以下置贵妃,位于贵嫔之上,又以昭仪、昭容、昭华代修华、修容、修仪。

以后又有修改,如以三淑、三昭、三修为九嫔,而以婕妤、容华、充华等位其下。

南北朝代均有增损。

梁以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华、昭仪、昭容、修华、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又有美人、才人、良人称三职。

[2]北魏编辑皇后。

北魏初年,未立定制,北魏孝文帝改定内官,有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九嫔、世妇、御女等,复设置女侍中、女尚书以至奚官女奴等执事人员。

[2]北齐编辑皇后。

清--宫廷礼仪

清--宫廷礼仪

清--宫廷礼仪清朝公主的礼仪1、皇帝的姐妹(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宫廷礼仪:一、已称贵妃及以上品阶: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皆自称本宫;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则谦称臣妾或本名,切不可称我。

贵妃以下贵人及以上品阶: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皆自称本妃;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谦称臣妾或本名,切不可称我。

贵人以下品阶: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皆自称我;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谦称妾身或本名为名,切不可称我。

宫女、女官、侍女:奴婢/为名;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自称我小主:在任何人面前皆自称为名/奴婢二、互称遇到品级高比自己高的妃嫔:XX娘娘;嫔及以下则直称职位遇到太后/太皇太后:太后/太皇太后;皇后则敬称皇额娘/皇祖母遇到皇帝:皇上镇国长公主长公(郡)主:皇长公主遇到其他人:在地位辈分高者面前需使用敬称;在平位平辈者面前可互称姐妹、兄妹、姐弟等;在地位辈分低者面前可直呼其名字三、礼节请安:首先需到请安对象的寝宫。

宫廷礼仪

宫廷礼仪

【宫廷礼仪】
1.大礼:
三拜九叩(晋封,朝拜)
跪拜(错事,惶恐,男女通用)蹲拜(妃嫔对皇上,嫔及其以下对皇后,公主对皇上皇后太后)
2.常礼:
福身(妃及其以上对皇后,只相隔一个位份,不在正规场合时,或者高位不计较的时候,未成年皇子公主,和嫔以下的后妃相遇)
打千,躬身,恭手,抱拳(男子常用礼仪)3.平礼:
屈膝(平等位份后妃之间)
欠身(平位之间,离坐礼)
4.其他礼:额首(上对下)扶鬓(上对下)
5.言语:对于皇帝,满人自称奴才叫主子,汉人自称臣叫皇上。

大臣叫阿哥,内务府之流叫爷。

“恭请皇上/太后/圣安”恭请皇后叩见,参见” 金安
臣妾****参见皇上/太后/皇后,皇上万福金
安”
嫔妾****参见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
在,**万福金安”
“万福”嫔以下,和成年阿哥公主之
间)
“吉祥”宫人对阿哥和公主)
对嫔及其以上称呼娘娘,嫔及其以上自称本
宫。

嫔及其以下给王爷郡王行常礼,王爷郡王给妃以上行拱手礼,妃与王爷郡王行平礼。

王妃郡王妃对皇上皇后皇贵妃行蹲拜礼,贵妃妃福身,嫔平礼,以下后妃给其福身礼。

嫡福晋除王妃请安礼仪外,需给嫔福身礼仪。

(入群必须遵守。

)。

基本礼仪称呼

基本礼仪称呼

基本礼仪称呼一、基本礼仪1.位低者要给位高者请安,位高者走时位低者要恭送。

后宫个人位次各有差等,须各依本分位次,谦恭和顺,接上以敬,待下以礼。

公然顶撞高位者,重罚。

2.新进群的女子都要从秀女或宫女做起,男子则从侍卫或太监做起。

3.尚未侍寝的秀女,如果想嫁与皇子,可向皇上申请,皇上同意后,可赐婚配。

如已侍寝的秀女,则不能再行婚配。

4.得宠者切不可恃宠骄横、目中无人,而更要以身作则,修养贤德,尊敬主子,善待下人。

圣驾暂未临幸不要心急,不要做出有损后妃贤德的事来,而要加强自身道德和才华上的修行和努力,争取早日受册封。

后宫之中,等级森严,对上要毕恭毕敬,对下要谦和有加,不可以辱骂,顶撞比自己级别高的妃嫔,否则降级或赶出宫,降级视情况而定。

二、称呼1.自称太后自称哀家,皇上自称朕,皇后及贵嫔以上级的妃嫔对比自己品阶低的妃嫔说话时,自称本宫,嫔妃(贵嫔以下级)在比自己位分低的嫔妃前自称姐姐,嫔妃在比自己位分高的嫔妃前自称妹妹或自己的名字,众嫔妃在太后、皇上、皇后面前自称臣妾或自己的名字,宫女对太后、皇上、皇后、后宫妃嫔及比自己品阶高的宫女说话时,自称奴婢,公主、皇子对皇上、皇后和其他妃子要自称儿臣,公主、皇子对下人自称本公主、本皇子。

2.互称嫔妃篇嫔妃对比自己位分低的嫔妃称其封号职位、其名字或妹妹,嫔妃对皇后称皇后娘娘,经准许后可称“皇后姐姐”,嫔妃对贵嫔以上的嫔妃称封号+职位+娘娘,或者名字或者姐姐,嫔妃对太后称太后娘娘,经准许可称“母后”嫔妃对侍女直呼其名皇室篇皇上、皇后、亲王、王妃称皇太后为母后。

公主、皇子称皇上为父皇,公主、皇子称皇后母后,公主、皇子称太后皇奶奶或皇祖母,公主、皇子称自己生母为母妃,称其他妃子为姨娘,公主、皇子之间可称皇兄、皇弟、皇姐、皇妹。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

古代进宫的礼仪规范标准导语:古时候万家闺秀以能进宫为荣,以得到皇上的恩宠为志高目的,那么古代的闺秀进宫有哪些步骤跟行为规范呢?女子入宫的途径通常是这样的:礼聘、采选和进献。

先说礼聘,一般礼聘的女子入宫是最有希望成为皇后的。

唐代豪门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家美名远播的女子朝廷按例要进行挑选,然后礼聘入宫。

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贵,气质风雅。

她们有的来自皇亲国戚,有的来自权门贵族,其他以德、才、美色闻名而礼聘入宫的则是士宦人家的女子。

这些礼聘入宫的女子,受到皇帝的特别优待,往往一入深宫就予以册封,成为有名位、身份的?珊团?佟? 其次是采选,从唐代开始,宫廷定期向民间采选良家女入宫。

从此以后,各代皇帝都选良家女充实后宫和太子东宫以及诸王王府,再从入选的良家女中选取更好的册为嫔妃、太子妃从唐代皇帝的敕令上看,选采良家女似乎是为了太子和诸王选妃,以保持皇家良好的血统,而事实上,只要美色、才艺超众,不论出身是贵是贱的女子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登上后妃宝座。

再就是进献,这样的女子通常是被当作礼物送进宫中的。

一些醉心于仕途的官吏往往将色、艺俱佳的女儿和治下才、色双绝的女子进献给皇上,送入后宫。

唐代著名诗人和大臣崔氵是出于个人前程的考虑,甘心将美艳的妻子、女儿献给太子,送入太子东宫,从而获得高官。

清代的宫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嫔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级的人宫女的数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宫女,答应只有一名宫女。

宫女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务府包衣(满清贵族的家奴,没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个来源是上三旗下,比较低等人家的女子,以上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岁时进宫被挑选一次。

被选中的宫女一般要到25岁才能出宫,而且出宫的宫女不许在进宫,也不传播宫中的事情。

另外,有的宫女未满期限,因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赶出宫。

宫女一进宫,就开始了他们痛苦的生活,新来的宫女都由老宫女(宫中称作姑姑)教导,因此他们不光要伺候主子,还要伺候姑姑,姑姑一般都非常严厉,动辄棍棒相加(宫中规定宫女不许打脸)。

后妃、皇子、公主 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一览表

后妃、皇子、公主 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一览表

后妃、皇子、公主最全清朝后宫等级制度一览表一、后妃等级太宗初始,定“一后四妃”的后宫制度,除立有皇后外,还有分局关睢、麟趾、衍庆、永福四宫的嫔妃;世祖入关后,完善后宫制度,皇后居中宫坤宁宫,设东六宫:景仁宫,承乾宫,锺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六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合称“东西十二宫”,后妃亦按等级分为中宫皇后【母仪天下掌凤玺】皇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贵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妃:【按封字一字、二字、三字递增】嫔贵人常在答应在同等级的妃嫔中,两字封号的妃嫔要稍高于一字封号的妃嫔,同理,三字封号高于二字封号二、后妃礼仪1、自妃位以上可为一宫主位,居于东西十二宫正殿中,管束一宫嫔妃,有升降宫内嫔妃的权利2、若一宫尚无主位时,便由宫中位分最高者暂管宫内事务3、后宫嫔妃每日上线需至太后、太妃、皇帝、皇后与所居宫中主位娘娘处请安,其他高位处可视情况而定,4、嫔妃若是犯了小错,可在自己宫中禁足,不得侍寝,禁足天数由主位妃嫔决定,但不可因一己之私而将人禁足,不管是陷害还是确实犯错,要有确实的证据。

三、后妃的自称与她称1、嫔以上可称娘娘,或主子,对上自称臣妾,对下自称我、妃位以上居主位者可自称本宫,2、贵人以下称呼职位即可,如X贵人,或X常在等,对上自称奴婢、XX氏,对下自称我四、秀女选秀1、凡满族八旗人家年满十三岁至十六岁的女子,必须参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选秀女,选中者,留在宫里随侍皇帝成为妃嫔,或被赐给皇室子孙做福晋未经参加选秀女者,不得嫁人。

2、选秀由户部奏报皇帝,奉旨允准后,立即行文八旗都统衙门,由八旗的各级基层长官逐层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帝,皇帝决定选阅日期。

因为有病、残疾、相貌丑陋而确实不能入选者,也必须经过逐层具保,申明理由,由都统咨行户部,户部奏明皇帝,获得允准后才能免去应选的义务,听其自行婚嫁。

清朝后宫制度「范本」

清朝后宫制度「范本」

清朝后宫制度「范本」篇一:从清宫后妃生活解读清代政治从清宫后妃生活解读清代政治伴随着宫锁心玉,步步惊心等清朝穿越电视剧的火爆,越来越多的女孩做起了“清穿梦”,希望自己也能一个不小心穿回清朝,卷在几个皇子的爱恨纠葛之中,可是,事实中,后妃的生活真的那么浪漫美好么?相信姑娘们在知道清宫后妃真实的生活以及后妃政治性的一面之后一定不会再那么热衷于穿越梦了吧!————引子等级严格,不可疏忽。

清代后妃制度承袭明制共分为八个等级,其中皇后一名,皇贵妃一名,贵妃两名,妃四名,嫔六名,另外,地位比较低的贵人,答应,常在等人数不限。

事实上,做皇后的女人,也是一门“职业”,一门特殊而且艰难的职业。

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才能上岗,而上岗以后每一步都极其艰难,随时可能遭同事陷害,升迁又是极其艰难的事。

工资虽然不少可是生活很单调。

先说招聘面试吧,身份很重要。

参选的秀女若为八旗出身则每三年选一次,由户部主持,选中的秀女就做皇后,妃嫔的候选人,或者选配给王公贵族,若出身为包衣三旗则有内务府主持每年选一次这些人虽然后来也有一部分升为妃嫔,但绝大多数成为了妃嫔的使女。

参选的秀女要想成为清宫后妃,住进这金碧辉煌的宫殿,必须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考察和挑选。

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

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层层上报给都统,即这个旗的旗长,说明原因,报户部奏明皇上后,才可以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反者一条,就要被追查治罪。

在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上,获得批准后由各旗的基层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的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户部上报皇上,由皇上确定选阅日期。

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的前一天她们所坐的骡车由各旗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

日落时骡车开始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的外面,等待宫门开启以后选送的宫女按上车排好的顺序下车,然后由宫中太监领着他们进入顺贞门。

皇宫的御花园,体元殿,静怡轩等处都是选秀女的场所,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册立皇后的礼仪
当皇帝册立皇后的制文一下,礼部尚书一人即赴内阁承制,并选择吉日,遍告诸司作各项准备。

接着,礼部和工部会同制册宝,送内阁镌制册文、宝文。

届时,礼部奏请丨命大学士、尚书各一人分充册立正副使。

册立前一日,遣官告祭天、地、太庙后殿,皇帝或遣官或亲自到奉先殿行礼,告以册立事。

册立日天刚亮,銮仪卫陈设法驾卤薄于太和殿外、陈设皇后仪驾于宫阶下及宫门外;
乐部将乐悬于太和殿外;
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于太和殿内正中南向、设册案于左西向、宝案于右东向、龙亭二座于内阁门外;
内监设丹陛乐于宫门外、节案内于宫内正中(以上均南向),设册宝案于宫门内两旁,东西向,设皇后拜位于香案之南。

届时,礼部官自内阁捧出金册、金宝及宣读册文、宝文,并将它们陈设于亭内。

然后,以礼部官十人为前导,礼部侍郎捧节、銮仪卫抬亭,由中路入太和门,至太和殿阶下。

再由内阁、礼部官手捧金册、金宝,由中阶进入殿和门,将节陈设于中案、册设于左案、宝设于右案。

设毕退出。

随之,正副册使袛俟于丹墀东、卤薄之南。

大学士一人立殿东檐下,西面宣读制文;其身后之鸿胪寺官举册、宝案;内阁、礼部官分立东西檐下,东西面为身着朝服的王公、百官。

一切准备停当,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礼部尚书、侍郎至乾清门,奏请皇帝具礼服乘舆出宫,同时午门鸣起钟鼓。

皇帝在礼部官之前引和侍卫的扈从下,至太和殿后降舆,入殿门时,中和韶乐队奏“隆平之章”。

入门后,又在礼部官的导引下,至册宝案前阅金册、金宝。

阅毕升座,乐止,銮仪卫官赞“鸣鞭”,丹墀下即三鸣鞭;丹陛大乐队也奏起“庆平之章”。

接着,在鸿胪寺鸣赞官的带引和口令下,王以下及正副使、文武各官排班立,并向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礼毕乐止。

鸿胪寺官引正副使进东阶,至丹陛北面立。

随之,鸣赞官赞“有制正副使跪”,宣制官进至殿中门之左,宣制曰:“某年某月,钦奉皇太后懿旨,册立某妃某氏为皇后,命卿等持节行礼。


宣毕,大学士进殿左门,至中案捧节由中门出,至丹陛,将节授于正使。

正使受节后与副使起立。

内阁、礼部官同时进殿左右门,举册、宝案出中门。

正使节前行,副使随行,以次降中阶。

内阁、礼部官将册、宝设于龙亭内,由銮仪卫抬行,自太和门出。

皇帝赐王公、大臣茶。

饮茶毕,阶下三鸣鞭,中和韶乐队奏“显平之章”。

于是,皇帝起座还宫,乐止,王公、百官俱退。

册立的当日,内銮仪卫还要将仪驾、卤薄陈设于皇后宫阶下及宫门外,内监设丹陛乐队于宫门内,设节案于宫内正中,宫内南为香案,设册、宝案于东、西各一,设皇后拜位于香案前,北向;拜位左右有女官四人,东案之南有宣读女官二人,宫殿监率内銮仪校预候于景运门。

正副册使既承命出,由协和门中门至景运门外,由正使节授予内监,内銮仪校接抬册、宝亭至皇后宫门外。

之后,内监以次手捧节、册、宝由中门入宫。

这时,丹陛乐队奏乐。

皇后着礼服出内宫,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迎于宫门内道右,候其过后,随行入宫。

入宫后,内监将节陈放于中案、册文和宝文陈放于东案,陈放毕退出,乐止。

接着,引礼女官引皇后在拜位北面立,侍仪女官四人立于拜位左右,宣读女官二人立于东案之南。

引礼女官奏“跪”,皇后跪,赞“宣册”,宣读女官就案,宣读册文,宣毕将册文授予侍右女官,女官跪接;赞“受册”,女官以册文奉送皇后,皇后转授予侍左女官,女官跪接后陈放于西案(其次宣宝文,受宝文仪式与此相同)。

陈放完毕,引礼女官奏“兴”,皇后起。

乐队随即奏乐,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礼毕,退到东面立,乐止。

内监紧接着进至中案,捧节出,皇后在引礼女官的导引下目送于宫内道右。

内监捧节过后乐止,皇后还宫。

内监将节捧至景运门,授予正使,正使持节同副使到后左门复命。

至此,册立皇后礼成。

第二天,皇帝在王公和文武大臣的陪同之下,到皇太后宫行礼。

礼毕,御太和殿。

诸王、文武百官各上表行庆贺礼,皇帝颁诏宣示天下。

同日,皇后也要到皇太后宫行礼,礼毕再至皇帝前行礼。

之后,皇贵妃率贵妃、妃、嫔、公主、福晋、命妇至皇后宫内行礼。

贵人及皇子、皇孙也要分别到皇后宫内行礼。

后宫嫔妃的册封礼
a.皇贵妃的册封:
册封皇贵妃时,先由礼部和工部先期将制好的册、宝、送交内阁。

届时礼部奏请,命
大学士、尚书一人充册封使,侍郎、学士一人充副使。

于前一天派遣官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册封之日天未亮,礼部鸿胪寺官设节案和册、宝案于太和殿内,銮仪卫官在内阁
门外设采亭,内阁、礼部官员先将节、册文、宝文放于亭内。

随后以伞仗为前导,礼部官
员前引,銮仪卫将亭抬到太和殿下,再由礼部官将节、册文和宝文陈设在殿内各案上。

天明,大学士一人身着朝服立于节案东,正副册封使身着朝服立于丹墀(台阶上的空地)之东。

这时,钦天监官报告吉时已到,正副使由东阶至丹墀左北面跪。

大学士从案上捧节,由殿中门出授正使,正使受节后,同副使起身。

内阁、礼部官再将册文、宝文重置亭内,导引銮仪卫抬至皇贵妃之宫。

册封之日,内銮仪卫也要先在本宫门外设皇贵妃仪仗,内监设节案、香案于宫内,正
中东西分置册案和宝案。

正副使受命后,由协和门至景运门外,正使站在门西面,将节授
予内监,内监手捧节,内銮仪卫校尉抬册、宝亭至宫门,再由内监将册、宝随节捧至皇贵
妃宫。

这时,皇贵妃身着礼服于宫门内道右迎候。

内监将节、册、宝陈设于宫内各案后退出。

接着,引礼女官引皇贵妃在拜位北面跪,并宣读册文、宝文。

皇贵妃受册、宝后,行
六肃三跪三拜礼。

礼毕,内监捧节出宫,皇贵妃在引礼女官导引下送于宫门内道右。

内监
在景运门将节授予正使。

于是正使持节,副使随从,到后左门复命、还节。

各有关人员均
退出宫门。

至此,册封皇贵妃的仪式结束。

第二天,皇贵妃要亲自到皇太后宫行六肃三跪
三拜礼,然后再分别到皇帝、皇后前行礼。

b.册封贵妃:
册封贵妃时,由皇帝册封命下,礼筹备,制册、宝,选择吉日奏闻,并奏请命使派遣
官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到了吉日,遣使发册,册封礼仪与程序跟册封皇贵妃的相同。

同日,内銮仪卫也要在贵妃中外设仪仗。

其宣读册文、宝文、受册、宝及朝见礼仪均与册封皇贵妃礼同。

c.册封妃:
册封妃时,由皇帝册封命下,礼部等制册印,并奏请命使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

至日遣使发册,如册封贵妃之仪。

同日,内銮仪卫设彩仗于本宫门外。

其宣册、印、受册、印及朝见仪式均于册封贵妃同。

d.册封嫔:
册封嫔时,由皇帝册命下,礼部制金册,并奏请命使。

到了册封之日,遣使发册,与册妃的礼仪程序相同。

同日,内銮仪卫在本宫门外设嫔彩仗。

其宣册、受册及朝见仪式均与册封妃时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