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神经丛阻滞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实践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和治疗。
这种麻醉方法通过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到臂丛神经周围,实现了局部麻醉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本文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适应症、操作技巧和优缺点等方面的内容。
一、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原理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使神经传导受阻,从而实现局部麻醉的效果。
臂丛神经是由颈段神经根C5-T1的融合形成,负责供应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通过向臂丛神经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可以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使手臂区域丧失感觉和运动功能。
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通常适用于手臂、肘部和手部的手术和治疗。
常见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手部外科手术•肘部外科手术•上臂骨折复位术•上肢周围神经阻滞术等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操作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患者仰卧位,手臂自然展开,准备局麻注射需用的设备和药物。
2.无菌操作,皮肤消毒,定位臂丛神经的位置,常见的定位方法有锁骨下动脉定位法、直线定位法等。
3.使用超声引导或神经刺激仪帮助定位神经位置,准确插入针头到神经周围,并注射局麻药物。
4.注射后观察麻醉效果,根据需要可以补充注射局麻药物。
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缺点优点:•麻醉范围准确:可实现局部感觉和运动功能的麻醉。
•镇痛效果良好:有效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
•术中患者稳定:避免全麻带来的意识混乱和呕吐等问题。
缺点:•操作技术要求高:需要熟练掌握针头插入位置和注射技巧。
•不适用于所有手术:某些手术要求全身麻醉,不适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综上所述,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减轻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然而,在选择使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丁丙诺啡对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WANG iu , ANG oi n , Ly n W Gu l g DON W e tn a G n o g
D p r e tf n s eioy P A 4 4 silT ni 03 1 C ia e at n oA et s l , L 6 Ho t , i j m h og p a a n3 0 8 , hn
e c ru . s l : eo s t me t et f h l l kn d t ed rt n o p s p rt ea ag sai r u d g o p a h go p Re ut T n e sh i t , meo w o eb o i ga u a o f h i c n h i o t e ai n e i go p B a r u o v l n n
( 组 ) 每组 3 。观察术 中麻 醉起效 时间 、 M , 2例 阻滞 完善 时间 、 术时 间 、 手 患者 心率 ( ) 血压 ( P 及脉 搏氧饱 和度 HR 、 B) (p :的变化 。术后 随访 4 , S o) 8h 记录有 效镇 痛( A 评分< ) VS 3 时间及不 良反应 。结果 : 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均可满 足手术
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

意 的临床镇 痛效 果 ,其所具 有 的优 于其他镇痛 药物 的独特 优势
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参 考 文 献
『 李斌 , 1 ] 陈学丽 , 孙翠翠 , . 等 丁丙诺啡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作用 【 . J J
中华医学杂志,2 1,9 () 3 4 3 6 0 1 : 3 - 3 . 1 5
始后 直 至 患者感 觉 恢 复 的时 间 ; 3 手术 时 间 ,指患 者手术 开 () 始 直 至 手术 结 束 的整 个 时 间 ;4 术后 4h 、2 、4 () 、8h 4h 8h
一
痛中 _ 3 】 。而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 药物,其为苯巴因的 种衍 生物 ,其 镇痛效果 约为吗啡的 3 ,且具有依赖性较 少 0倍
I 历 与实践 L c u n y s i n 中 医 研究 第l卷 2期( 第1  ̄)0  ̄lt I 缶 i h a g u hi 《 外 学 》 o 8 总 8 2 2 O n j a o 1 Y
臂神 经丛 阻滞 丁丙诺 啡加入局麻药 中与肌 肉注射 的 镇 痛 效 果
侯立力① 周华茂① 王益群①
射 的方式 来进 行麻 醉,具 体如下 : . 氯化钠 注射 液 l 加 09 % 4ml
3 讨论
0 5 的布比卡因 l l .% 7 5m 再加入丁丙诺啡 01 。用药后 2mi, . mg 5 n 运用针刺 法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 平面。
1 观察项 目 . 3
近年来 ,有关 阿片类药物 加入麻醉 中的相关研究 较为盛行,
一
种更安 全,适合老年骨科 手术的麻醉 方法非常重要,2 1 0 0年 1
检 查伴 呼吸功能轻 至中度受 损 4 例 ,肺气 肿 4 2 8例 ,高血 压心 脏病 3 6例 ,冠 心病 1 6例,心 电 图 (C ) s E G 示 T段 改 变 ,心肌
局麻药加地塞米松对臂丛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f
资 料 与 方 法 收治上肢 骨 科择 期 手 术 患 者 6 0例 ( 为 单 侧 ) A A I ~Ⅱ级 , 龄 l 6 均 ,S 年 8~ 0
论 著 ・临 床 论 坛
C H{ ~ Co MMI i _ D 0 C 0 S T
局 麻药 加 地塞 米松对 臂 丛 阻滞 麻醉 及术 后镇 痛 效果 的影 响
孙 明 李敬 忠 陈 勇
后能耐受手术 , 如果 阻滞效果 差者 ( 注 静 上述全量 或 同时使 用其 他止 痛药 ) 不做
地塞米松 已广 泛用 于治疗各 种慢 性 A S属中医骨痹 的范 畴, 因病机 较 为复 病 杂 , 素问痹论 》 《 指出 : 骨痹不 已 , “ 复感 于 邪, 内令 于肾, 肾虚 者 , 善胀尻 以代 踵 , 脊 以带头” 。形 象 的描述 了强 直 性脊 柱 炎 的晚期症状 , 认为 肾虚 为其发病 内因, 并 外感风寒湿邪寒凝 淤血停滞 。
镇 痛 效 果 及 并发 症 。结 果 : I组 无论 是 麻 醉和 术后 镇 痛 效 果 均好 于 Ⅱ组 , 术后 镇 痛 药的 不 良反 应 I组 也 明 显 少 于 Ⅱ组 。 结
麻药加用地 塞米松 能提高 多次臂丛 阻滞 的作用 和效 果 , 长镇 痛时 问, 延 并有 防止 局麻药过敏 和毒性反应等作用。 采用较小剂量 的芬太尼术后镇痛 , 首 先未引起尿 潴 留、 嗜睡 、 肤 瘙痒 等 症。 皮 地塞米松属长效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文献报 道, 静注地塞 米 松其抗 吐作用 可维 持 2 4 4 8小 时。笔者在局 部麻醉药 物 中加地
臂丛神经阻滞用局麻药增效作用的研究进展

内容提要
局麻药和非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伍用 局麻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伍用 国内外发展趋势
局麻药和阿片类镇痛药联用
阿片类药物除传统认为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作用途径 外,尚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阿片受体产生抗伤 害效应 。其主要可能机制为:位于初级传入神经 的阿片受体被阿片样物质占领后,伤害性传入末梢 的应激性减弱或动作电位传导被抑制;另一种可能 机制为初级传入神经中枢端或外周端释放兴奋性递 质(物质等)作用受抑制,从而产生镇就已经证实,肾上腺素加入罗 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肾上腺素不 能改变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
. . ().
局麻药加右美托咪定
已经提出几个假设的作用机制解释α肾上腺素受体 激动剂的镇痛效果。包括: 注射部位周围的血管收缩 作为神经元的轴突离子通道或受体 局部释放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脑啡肽,通过直 接抑制的冲动传播类物质, 减少局部炎症介质 抗炎性细胞因子通过α肾上腺素受体介导的机制在增 加
现在的文献支持更多的开展外周神经 置管。
• 为了减轻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与心 血管系统的毒性,需要探索新的神经 与心血管毒性小的长效局麻药来进行 局部区域麻醉和镇痛;
• 另一方面是局麻药的佐剂,正在研究 中的一种脂质小体结构的化合物,包 围在局麻药周围,能减缓局麻药的释 放,减轻中毒反应,延长作用时间。
曲马多和局麻药配伍用于臂丛神 经阻滞的效果是有争议的
局麻药和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联用
局麻药加肾上腺素 局麻药加右美托咪定
局麻药加肾上腺素
从世纪年代早期开始,肾上腺素就作为局部麻醉药 的辅助用药而广泛应用。这种多功效的药品有延长 麻醉和镇痛,提高阻断强度,限制局部麻醉药的血 浆峰浓度,并具有独立的麻醉和镇痛效能,这种效 能麻醉由于脊髓的α 肾上腺素能激动作用引起的。 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轴突时,能引起血管收缩 且激动脊髓受体,这样可延长局部麻醉药的作用持 续时间并加强其效应。尽管肾上腺素能增强所有局 部麻醉药的持续时间,但它和中效的、疏脂的药物 如利多卡因联用时效果最好,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 因联用时效果不佳。
阿片类药物加入局麻药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1 . 0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 准差 ( ±s ) 表示 , 组 间 比较 采 用配 对 t 检验 , 计 数资 料采 用 检验 , P< 0 . 0 5为差 异有 统计 学 意义 。
-1 5 6 1・
阿片 类药 物加 入 局 麻 药 对臂 丛神 经 阻滞 效 果 的影 响
张 晓 钢
( 广 西柳 州市柳铁 中心 医院 , 广西 柳州 5 4 5 0 0 7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小 量吗 啡 、 舒 芬 太尼 及 地 佐 辛 加 入 局 麻 药 对 臂 丛 神 经 阻 滞 效 果 的 影 响 。 方 法 选 择 上 肢 手 术患者 1 2 0例 , 随 机 分 为 4组 , 每组 3 0例 , 局麻 药液为 0 . 5 % 利 多卡 因 +0 . 3 7 5 % 左 布 比卡 因 2 0 m L , A、 B 、 C组 分 别 在 局 麻 药 液 中加 入 吗 啡 2 m g , 舒芬太尼 5 g , 地佐 辛 2 . 5 mg , D组 为 空 白 对 照 组 。 观 察 臂 丛神 经 阻 滞 的麻 醉起 效 时 间 、 阻 滞 完善 时 间、 术后 镇 痛 时 间及 阿 片 类 药 物 不 良反 应 的发 生 情 况 。 结 果 A 、 B 、 c组 麻 醉 起 效 时 间 和 阻 滞 完 善 时 间较 D
[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8 8 4 9 ( 2 0 1 4 ) 1 4—1 5 6 1 — 0 3 1 . 3 观 察 与评 级 ① 观察 麻醉 起效 时 间 ( 指 注 药 后 至 患 肢
臂丛神 经阻滞是上肢 手术 常用 的麻醉方 法之 一 , 因 其 常 常 出现 阻 滞 不 全 现 象 , 麻醉科 医师一 直在不 断 寻找增 强臂丛 神经阻滞效 果 , 延 长术 后镇 痛 时间 的有效 方法 。本研 究将 3 种 不 同 阿 片类 药 物 分 别 加 入 局 麻 药 中 , 观 察 对 臂 丛 神 经 阻滞
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2019 年7月第6卷/第21期V ol.6, No.21 July.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153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张艳青(南京鼓楼医院南京高淳人民医院麻醉科,江苏高淳 211300)【摘要】目的 探究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纳的7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局部麻醉时加罗哌卡因药物,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小剂量吗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研究组通过VAS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对术后疼痛评估为(2.12±0.56)分,较对照组(3.41±0.62)明显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发生率5.71%,对照组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皮肤瘙痒1例,发生率8.57%,组间差异并无明显区别(P>0.05)。
结论 通过对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给予局部麻醉剂联合小剂量吗啡后可明显降低术后吧疼痛度,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局部麻醉剂;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术后镇痛【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21.153.02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良好的上肢手术镇痛效果,属于较为简单的定位解剖标志麻醉技术。
而近些年来随着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镇痛方案上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其持续作用时间已经不足以满足患者临床所需[1]。
因此,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可通过在局部麻醉上肢手术后添加小剂量的吗啡以增加术后对疼痛的抑制,以此提供患者术后院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利于更好康复。
基于此,本文为探究局部麻醉剂加小剂量吗啡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术后镇痛效果的观察,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纳的70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丁丙诺啡对臂丛麻醉患者的镇痛效果分析

阻 滞下 患 者 . 将其 按 照抽签 法 随机 分为 两组 , 每组 3 0例 。对 照组采 用 0 . 2 5 %布 比卡 因与 1 % ̄ J l 多卡 因联 合麻 醉 , 观 察 组 使 用 丁丙 诺 啡麻 醉 , 观 察 两 组 患 者 的麻 醉镇 痛 效 果 。 结 果 经 过 麻 醉 后 , 对 照 组 患 者 麻 醉 起 效 时 间 为 ( 3 . 5 2  ̄ 1 . 3 3 ) mi n 、 麻醉 维 持 时间 为 ( 5 2 2 . 6 9  ̄ 2 8 1 . 3 6 )r a i n , 观察 组 分 别 为 ( 4 . 1 9 + _ 1 . 3 6 )mi n 、 ( 8 6 5 . 2 4  ̄ 4 6 1 . 3 6 )m i n , 对 照 组 患 者疼 痛 视觉 模 拟评 分 为 ( 1 . 3 6  ̄ 0 . 5 2 ) 分、 观察组为( 0 . 3 2  ̄ 0 . 7 1 ) 分; 经过 麻 醉 1 2 h后 , 对 照组 评 分 为 ( 3 . 6 5  ̄ 1 . 6 8 ) 分、 观察 组为 ( 1 . 2 5  ̄ 1 . 1 2 ) 分; 经 过麻 醉 2 4 h后 , 对 照 组评 分 为 ( 2 . 3 9  ̄ 0 . 9 8 ) 分、 观 察组 为 ( 0 . 7 1  ̄ 0 . 4 2 ) 分 。两 组 9 、 1 2 、 2 4 h疼痛 视觉模 拟评 分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结 论 臂 丛 神经 阻滞 下 患者 采用 丁丙 诺 啡麻 醉镇 痛 的效果 优 良. 麻 醉时 间持续 较长 , 术 后 一定 时间 内仍然 能够 起到 良好 的镇 痛效 果 , 值得 临床 推广应 用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臂神经丛阻滞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
目的:探讨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上肢或手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单独使用局麻药物,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治疗组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用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方式来为患者进行麻醉,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其对于适当延长麻醉时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患者术后的镇痛,更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标签: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局麻药;肌肉注射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8—0012—02
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其镇痛效果较为明显,而且其具有起效慢、持续时间长、药物依赖性强、注射后吸收效果好等临床优点[1]。
丁丙诺啡可以迅速通过胎盘及血脑屏障,并在肝脏中进行代谢,最终由胆汁及粪便排出体外[2]。
为了进一步研究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临床镇痛效果,进一步减轻手术患者的疼痛及痛苦、促进其早日康复,以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肢或手部手术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与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上肢或手部手术的100例患者,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20~58岁,平均39.5岁。
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其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肾功能、心电图及出凝血时间等检查,并在确认患者无手术禁忌后,为其进行手术治疗。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后均开通静脉通道,并监测心率、血压、脉搏及呼吸状况。
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局部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治疗组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中与肌肉注射的方式来进行麻醉,具体如下:0.9%氯化钠注射液14 ml加0.75%的布比卡因15 ml再加入丁丙诺啡0.15 mg。
用药后2 min,运用针刺法测定患者的感觉阻滞平面。
1.3 观察项目
(1)麻醉起效的时间,指臂丛麻醉后直至用针刺法定期测定患者痛觉消失的具体时间;(2)麻醉维持的时间,指麻醉开始后直至患者感觉恢复的时间;(3)手术时间,指患者手术开始直至手术结束的整个时间;(4)术后4 h、8 h、24 h、
48 h疼痛情况。
(5)术后,呕吐、恶心等发生的概率以及患者术后的其他副作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和表2。
此外,治疗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0%,而对照组患者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有关阿片类药物加入麻醉中的相关研究较为盛行,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将阿片类药物加入到局麻药物中来进行臂神经丛阻滞具有较为明显的镇痛效果,尤其适用于手术之后的镇痛中[3]。
而丁丙诺啡属于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物,其为苯巴因的一种衍生物,其镇痛效果约为吗啡的30倍,且具有依赖性较少等优势[4]。
在近十年的相关研究中,将某一种阿片类药物加入到局麻药中进行臂丛麻醉,可以取得较长时间、较为有效的临床镇痛效果。
此外,不少研究还证实了丁丙诺啡与局部麻醉药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性[5]。
0.15 mg的丁丙诺啡对于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起效时间具有明显缩短的作用,其对于阻滞平面的提高亦具有相当明显的作用。
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单纯运用布比卡因与应用布比卡因与同时加入丁丙诺啡的相关研究相比,后者的平均镇痛时间与前者相比明显延长[6]。
少剂量的阿片类药物可以产生局部止痛作用,可能是因为外周神经周围同时受到了阻滞,而在此时,外周神经周围运用阿片类药物能够有效缩短该阻滞的时间,其可能是通过局部末梢的阿片受体与局部麻药协同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待局部麻药的作用完全消失以后,与阿片受体相结合的丁丙诺啡发挥了较长时间的周围抗伤害作用,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镇痛的时间,为手术之后的镇痛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运用丁丙诺啡对于减轻患者手术之后的疼痛现象,减少患者的心理创伤及并发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而本项研究的研究结果亦显示,运用丁丙诺啡来为术中患者镇痛,其具有如下优点:镇痛效果异常明显、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无严重的依赖性、起效时间快、镇痛时间长、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等。
综上所述,臂神经丛阻滞丁丙诺啡加入局麻药物或在阻滞前肌肉注射丁丙诺啡等均可以在手术中以及手术之后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其所具有的优于其他镇痛药物的独特优势使其增加了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的可能性,该种镇痛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斌,陈学丽,孙翠翠,等.丁丙诺啡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5):334—336.
[2]涂素兰,王远胜.丁丙诺啡联合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J].现代医院,2006,6(5):44—45.
[3]严美新.丁丙诺啡复合局麻药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19):4466—4467.
[4]李黎,张建辉,邵勇.盐酸丁丙诺啡用于妇科静脉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7):3273.
[5]涂素兰,李焯文.丁丙诺啡增效布比卡因臂丛麻醉及术后镇痛时效的观察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20):64—66.
[6]黄献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的临床疗效[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