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合集下载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在遗传、物种和生态学上的差异和变化。

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中,存在多种不同物种的数量和丰度。

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关键影响。

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一个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抵抗环境的冲击和干扰。

这是因为多样性可以提供一种生态保险机制,即当一个物种受到威胁或灭绝时,其他物种可以填补其生态位,保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多种物种共同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它们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相互作用网络,从而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

首先,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食物链中的消费者、食物链中的上层捕食者和分解者等。

这些角色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促进着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如果一个物种消失或减少,可能会导致整个食物链的破裂,造成生态系统功能的丧失。

因此,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和能量流动至关重要。

其次,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回复力起着关键作用。

生态系统面临着各种自然和人为干扰,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在这些干扰面前,多样性可以让生态系统更具回复力,更快地恢复正常功能。

具有高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能够更好地重新建立相互依赖的物种关系,提供更有效的生物保险机制,从而减轻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多样性也对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过程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循环过程,如养分循环、水循环等。

生态多样性可以促进这些生态过程的稳定进行,保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

同时,生态系统多样性还提供了很多生态服务,如土壤保持、水净化、气候调节等,为人类社会提供重要支撑和资源。

然而,当前全球生态系统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和生境的破坏,使得生态系统多样性遭受损失。

近年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并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仅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物种,还包括了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于地球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生物多样性。

简单来说,生物多样性就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这包括了从微观层面的基因,到个体层面的物种,再到宏观层面的生态系统。

比如,在一片森林中,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各种草本植物,还有栖息其中的众多动物,如鸟类、昆虫、哺乳动物等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那么,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是什么呢?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理解为生态系统在面对各种干扰和变化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外界的干扰,如气候变化、病虫害的爆发等,并能够在干扰过后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当一种病虫害来袭时,如果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那么就很可能存在对这种病虫害具有抗性的物种,从而限制病虫害的蔓延。

例如,在一个农田生态系统中,如果只种植单一的农作物品种,一旦出现针对该品种的病虫害,就可能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

但如果种植多种农作物,并且合理搭配,那么病虫害就不容易大规模爆发,因为不同的农作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而且它们之间的生态关系也会对病虫害的传播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生物多样性还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恢复力。

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干扰或破坏后,丰富的物种能够更快地帮助生态系统恢复。

比如,在一场森林大火过后,如果这片森林中的物种多样,那么各种植物会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重新生长,动物也会逐渐回归,生态系统能够相对较快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对生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通常被描述为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种群的丰富程度。

尽管人类一直在利用自然资源,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生产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物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第一部分:生物多样性对生物生产力的影响生物生产力是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生物物质和能源。

这些生物物质和能源的来源是无限多的,而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加这种无限多的生物来源。

例如,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食物和药物,这样就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此外,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生物贡献,例如氧气的补给和水的循环。

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对人类有好处,而且对整个生态系统也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而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例如,在海洋中,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生物的生长,从而影响整个海洋。

另外,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有助于预防生物多样性丧失。

许多物种在物种丧失后会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影响不仅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而且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因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极其重要的。

第二部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对内部和外部压力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能力。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组成可以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具有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通常比低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更稳定,这是因为它们可以更好地适应和抵御内部和外部压力。

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以容忍生物群体的波动。

物种的数量和丰富程度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重大影响。

例如,当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丰富程度降低时,系统容易因灾害和疾病等压力而崩溃。

而具有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可以平衡各种压力,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在面对各种外部干扰时,维持其结构、功能和组成的能力。

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不同生物种类的数量和相对丰度。

许多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以及相关研究的重要发现。

首先,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物种多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生态位,并增加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多样性。

这种功能多样性有助于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做出适应,从而提高其稳定性。

其次,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当生态系统中存在多个物种时,其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相对较强。

当一个物种受到威胁时,其他物种可以填补空缺,使系统能够恢复到稳定状态。

此外,物种多样性还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弹性。

当面临环境变化时,物种多样性可以使生态系统具备更好的适应性,从而减少生态系统的波动。

其次,许多研究已经验证了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一项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研究发现,随着物种多样性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该研究通过减少草原中的某个物种的数量,发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面临外部干扰时的抵抗力减弱。

类似地,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产生不稳定性和寡核性。

这些研究表明,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显著的影响。

此外,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这些服务包括食物生产、水资源调节、气候调节、排放和吸收碳等。

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在农业系统中引入多样性的农作物可以提高农田的抗害能力,并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另一个例子是森林生态系统对降雨的调节作用,通过物种多样性的保持,森林生态系统可以更好地保持水源,防止水源枯竭。

因此,保护物种多样性不仅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重要,也是为了保护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提供。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和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和环境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

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关键作用。

一、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1. 物种多样性的稳定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物种的相对丰富度。

不同的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物种多样性能够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持生态平衡。

当一个物种数量减少或消失时,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中断,进而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2. 功能多样性的稳定性功能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所拥有的不同功能和生态角色。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赖于其中的功能多样性,不同的物种能够对不同的环境变化做出适应和调节。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只有单一功能的物种,那么一旦环境发生变化,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无法承受外部的冲击。

3. 遗传多样性的稳定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个体内基因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的存在可以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当一个物种的遗传多样性降低时,该物种在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外界威胁时,很难适应和生存下去。

因此,遗传多样性对于维持物种的生存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1. 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相对稳定的关系。

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维持生态平衡。

当生物多样性丧失过多时,可能导致某些物种过度繁衍和其他物种灭绝,进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2. 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

生态系统能够提供人类所需的许多重要资源,包括食物、水、木材等。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态系统是由环境和生物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元素。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命形式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维护着生物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的重要遗产,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可以保持物种群体的稳定性,提供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土壤保持和气候调节。

群落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非常关键的。

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可以提供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如食物、药物和栖息地。

与此同时,基因多样性也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基因多样性可以提供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物种多样性的丰富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当生态系统内的物种数量较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会受到影响。

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降。

当生态系统内存在多种物种时,这些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物种的消失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如果某个物种消失了,其余生物也可能因为连锁反应而遭受损失,这可能导致生态系统连锁反应和崩溃。

因此,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键。

三、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和恢复当生态系统遭受损失或受到干扰时,生物多样性可以帮助生态系统恢复和复原。

如果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生物,这些生物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中被损坏的环境,同时帮助还原丰富的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

生物多样性还可以帮助生态系统应对全球环境变化。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分析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分析

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多样性组成的,而生物多样性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生物多样性可以定义为物种、基因和生境的多样性。

它包含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意义和应用。

首先,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发现,生物多样性能够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

这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平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例如,在植物多样性较高的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植物物种的根系能够在土壤中形成复杂的网状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不同植物物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策略,能够有效利用水、养分等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资源利用效率。

这些生态系统功能的提升可以使整个生态系统更为稳定和弹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扰动和变化,提高其生态恢复力。

其次,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功能还通过保护和维护生态过程来发挥作用。

生物多样性能够维持生态系统中多种生态过程的正常进行。

例如,生物多样性可以促进自然的控制生物入侵现象。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一种被称为“生物对生物”的控制机制,即通过天敌、竞争和共生等方式来控制物种数量和分布。

当生物多样性较高时,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和捕食关系较为复杂,使得入侵物种很难在生态系统中扩张。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能够提供许多生态系统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生境破坏,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过度的城市化、土地利用变化、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物种灭绝。

这样的生物多样性丧失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功能造成了直接的压力,也对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减少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弹性,使其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和灾害的冲击。

此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会导致食物链的破裂和生态系统内部相互关联的破碎,从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相互依赖关系。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之间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植物的多样性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并减少水文循环中的波动。

此外,植物多样性也有助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保持,从而促进健康的植被生长。

这些生态系统服务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抵御能力和恢复力有着重要作用。

当生态系统面临外部冲击时,如气候变化、污染或入侵物种,生物多样性能够提供更多的适应性和响应性。

在一个物种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可以减轻单一物种灭绝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

此外,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因为物种的差异性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以适应和填补物种灭绝的空缺。

同时,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有着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物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分散食物链和生态位的利用,物种多样性可以减少捕食者效应和竞争强度,促进稳定的共存。

多种植物能够进行资源分配的优化,提高植被的整体生产力,进一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物种多样性的损失可能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生态系统中的某些关键物种对于生态平衡的维持至关重要,当它们遭受灭绝或下降时,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

因此,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正在面临严重的威胁。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栖息地的损失。

土地利用变化、过度放牧、森林砍伐和污染等活动大大加剧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范围的合作和政策支持,以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应对这一挑战,一些重要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摘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系,是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热门话题。

围绕这一主题,文章回顾了学术界不同的观点假说,说明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成一种正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极大的改变生态系统功能。

此外,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多样性降低会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本文主要归纳整理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对局部多样性、区域多样性及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改变及其相应保护措施的研究及保护提出一些建议,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达到保护生态系统的目的。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及其所在生态复合体的种类丰富度和相互间的差异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它通常有4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系统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品、医药保健及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2],而且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固定能量、促进生物能源循环等生态系统功能方面的作用,是任何活动都无法替代的。

随着近年来由于人为的或自然干扰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骤减。

目前,物种消失的速度是人类出现前的成数百倍。

生物物种的贫乏严重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而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必须要改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生物多样性才能得到恢复和保持。

本文归纳,探讨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的各类假说,进而为其保护提供理论支撑,指导未来保护方向。

1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1.1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其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发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总称;一般而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呈现正相关关系,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改变生态系统功能[3-4]。

数十年前年前,一些生态学家就提出,物种多样性丧失将导致生物化学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显然,此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假说的动机出于物种保护考虑[5]。

然而,生态学家们对物种多样性的丧失是或否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功能和降低生态系统对人类的贡献,及生物多样性提高是否有利于其功能的而改善仍持有不同的观点。

1.2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不同的假说:①多样性-稳定性假说[6]即随物种数量增多,系统内的生产力和恢复能力均呈现正相关。

②冗余种假说[7]即最小物种数,具体指系统内存在可以维持其正常功能的物种数量,也可以理解成系统中有一定数目的关键种,生态系统的物种数目到一定程度后达到饱和。

其他物种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冗余的。

③不确定假说[8]即生态系统的功能随多样性的改变,单个物种也是处于动态平衡中,因而系统功能随多样性改变的剧烈程度和方向是无法完成预料的。

④零假说[9]即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减少和增加,对生态系统的功能没有影响,也可理解成系统对物种数量不敏感。

⑤多样性—可持续性假说[8]即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营养物的丢失会降低多样性,故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循环和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性与多样性程度密切相关。

⑥关键种假说,简单理解成影响系统功能方面,物种丰度的作用有一个阈值;当生物多样性低于该阈值时,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丰度呈相关;而当高于该阈值时,丰度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影响甚微。

⑦非线性假说[9],认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阈值存在的位点以及反应曲线的形状,目前还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

同时,一个特殊的物种对决定阈值的位点是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当生物资源的利用处于一种适度的状态下,一个生态系统就会维持在一种高生产力和高输出状态;当资源利用速率超过了一定的阈值,生态系统将转变为一种低生产和低输出状态。

系统的过程速率与多样性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每一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征性的非线性关系。

⑧弱相互作用假说[8],对自然的食物网中作用强度的研究还表明,食物网作用强度实际上是以许多弱的相互作用和少量强的相互作用为特征。

不同的假说通过不同的视点来考虑生态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突出的拜偶像了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作用,这对理论上对保护生物多样新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多样性相联系的一个概念是稳定性,即系统对外界干扰的反应,包括抵抗性、恢复性、持久性和变异性4个方面。

生物多样性是丰富度和均匀度的函数,其值大,说明系统生物群落中物种间分布相对均衡,优势种不明显,群落稳定性较强,且生物类群数反映生物群落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2]。

关于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关系的早期观点为:生物多样性降低将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功能下降。

然而,生态学界对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假说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例如,May通过一个多物种竞争模型说明,当竞争种数量增加时种群动态会变得更不稳定,且多样性与稳定性间不产生任何关系[1]。

King和Pimm模拟系统发现,高等植物多样性会导致更大生物量的稳定性[10]。

Tilman连续13年对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产量进行了研究,他对单一种和植物群落总生物量的植物种丰富度和年际间变异关系的分析结果有助于调解生物多样性对种群及生态系统稳定性表观预期效应的争论[11]。

此研究群落生物量变化的3个不同测定结果表明,生态系统稳定性显著依赖于种类丰富度,支持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假说,这也是对早期Elton多样性-稳定性假说一个很好的试验验证。

该研究还得出与更高多样性相联系的群落生物量更大的稳定性要求:易受干扰种类不同;种类进行竞争且通过竞争释放对易受干扰种类丰富度的降低进行补偿。

3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丧失,已成为国际社会和生态学界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负面影响在于个体存在的内在价值及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潜在影响,而生态系统功能则定义为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12]。

生物多样性改变,会对生态系统功能有一定影响,但生态系统的直接转变则将对全球生态系统功能产生比物种丧失更深远更剧烈的影响。

大多数关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的试验是在小空间范围内开展的,特别是植物群落来说小到1m×1m的地块,这种试验仅是将局部多样性的改变与局部功能联系起来了。

而在现实中生物多样性丧失发生在在诸多大空间范围内,即从局部群落的小范围到区域性物种库的更大范围,最后到全球性范围。

不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丧失都有其对应的有效的保护对策体系。

然而,随着生物多样性丧失范围由局部到区域再到全球性灭绝的增大,人们对此关注愈加密切。

许多保护对策对大范围内濒临灭绝的物种给予了优先考虑。

在通过政府行为保护濒危物种的国家已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保护濒临灭绝物种,并建立了许多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稀有种和濒危物种。

区域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主要是通过为生物提供有繁殖条件的局部试验地块,用小个体物种来控制区域多样性,以及利用不同的自然试验,如近年来物种区域性灭亡或数量下降自然试验、物种入侵试验、生物地理对多样性效应的试验等方法来实现的[13]。

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及人类掠夺式的开发和经营,加之生态环境的自然演替,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日趋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就使得在不同水平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同时,许多动植物种类濒临灭绝边缘。

其原因是生物多样性改变影响了生态系统功能,导致濒危物种出现。

种类贫乏是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降低的重要特征之一,而生态系统功能恢复和稳定性增强必须在生态系统环境得到改善基础上才能使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和保持。

应重点采取用小个体物种控制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实验手段,增加不同层次的生物多样性。

参考文献[1]张文龙. 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12):73-74.[2]王寿兵. 对传统生物多样性指数的质疑[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6):867-868,874.[3]葛家文. 中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66-5067,5071.[4]李慧蓉.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综述[J]. 生态学杂志,2004,(03):109-114.[5]王宁. 《环境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6):147-148.[6]周超. 保护南海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N]. 中国海洋报,2016-05-26(002).[7]张风春,刘文慧,李俊生. 中国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现状与对策[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40(02):13-18.[8]王志坚,万承永.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 江西化工,2011,(4):89-91.[9]黄建辉,白永飞,韩兴国.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影响机制及有关假说[J]. 生物多样性,2001,9,(1):1-7.[10] King A W, Pimm S L. Complexity, Diversity, and Stability: A Reconcili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ults[J].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983, 122(Volume 122, Number 2):229-239.[11] Tilman D .Biodiversity :population versus ecosystem stability .Ecology,1996 , 77 :350~363[12]吕浩,孙语阳,李加强.建设项目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分析评估初探——以云南省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3,(09):31-35[13] Srivastava D S. The Role of Conservation in Expanding Biodiversity Research[J]. Oikos, 2002, 98(2):351-3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