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散文作品

合集下载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呼兰河传》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呼兰河传》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xx传》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新文学涌现出了一批批才华出众的女性作家,她们以不尽相同的笔触抒写着新时代下,处于昏睡状态的女性的悲惨境遇。

这些无声的控诉,矛头直指传统的封建礼教,正是这所谓的三从四德残害了一代又一代女性,让“五四”所倡导的妇女解放举步维艰。

而萧红,作为受到新思想影响的知识女性,在面对这些压抑与迫害时,也拿起了笔头,加入了为女性解放奔跑、呐喊的队伍中。

她所写的《呼兰河传》则是她奔跑、呐喊的例证。

文章开篇第一章采用传统的景物描写入题,几千字的景物特写,不仅是正面刻画呼兰河的严寒,更是从侧面来隐喻呼兰河人的冷酷。

就是在这样天冷人更冷的呼兰河,一幕幕的悲剧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始了它们触目惊心的演绎。

萧红在小说中,通过一个小女孩的眼光来看呼兰河的小城大事,匠心独运的手法也使文章在极其平静的语言叙述中,达到了极具震撼力的效果。

童心未泯的小主人公看到的世界是充满爱与童真的,通过小女孩的眼睛来看世界,排除了一般成人视角的主观情感因素,更显得客观。

但就是这样的客观视角,让呼兰河的弊病暴露得一览无余。

因为天真所以客观。

同时,作者浓郁而细腻的风格也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女性的悲剧命运更为这份忧伤增添了一笔新的悲伤。

文学泰斗矛盾先生曾经给这篇小说这样的评价:“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虽然,萧红用了快乐、童真的笔调来回忆儿时的呼兰河城,但正如矛盾先生所说,快乐的背后是凄婉的人生体验——小城的国民劣根性已经可怕到让人麻木的状态了。

小说有一段是这样记叙的:“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

那些烧香的人,虽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以为阴间也是一样的重男轻女,所以不敢倒反天干。

所以都是先到老爷庙去,打过钟,磕过头,好像跪到那里报个到似的,而后才上娘娘庙去。

……在老爷庙上磕头的人,心里比较虔诚,因为那泥像,身子高、力气大。

到了娘娘庙,虽然也磕头,但就总觉得那娘娘没有什么出奇之处。

常井项 书单

常井项 书单

常井项书单一、常井项简介常井项是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以其深入描绘人性和社会现象而闻名。

他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多个领域,深受读者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推荐一些常井项的经典作品,希望能够带领读者深入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二、小说作品1.《城南旧事》这是常井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城南一片老旧街区的描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城市变迁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2.《黄金时代》这部小说以女性主义为主题,通过主人公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挣扎。

常井项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引人深思。

3.《白鹿原》这是一部以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家族的兴衰史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三、散文作品1.《记忆的痕迹》这是常井项的一部回忆录式散文集,通过对自己童年和成长过程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家庭、故乡和时代的思考。

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令人感动。

2.《风物诗》这部散文集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散文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

3.《岁月的礼物》这是一本以日记形式记录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琐事的记录和思考,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沉淀。

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四、诗歌作品1.《寒夜》这首诗歌以冬夜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感悟。

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2.《春风》这首诗歌以春天的风景为主题,通过对春风的描绘和对自然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敬畏。

3.《夜色》这首诗歌以夜晚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夜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周国平关于女性散文

周国平关于女性散文

周国平关于女性散文真正的女性是毅然抛弃所谓女性气质是,依然美丽的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周国平关于女性散文,供大家欣赏。

周国平关于女性散文:女性拯救人类拯救人类女性是一个神秘的性别。

在各个民族的神话和宗教传说中,她既是美、爱情、丰饶的象征,又是诱惑、罪恶、堕落的象征。

她时而被神化,时而被妖化。

诗人们讴歌她,又诅咒她。

她长久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掀开面纱,我们看到的仍是神秘莫测的面影和眼波。

有人说,女性是晨雾萦绕的绿色沼泽。

这个譬喻形象地道出了男子心目中女性的危险魅力。

也许,对于诗人来说,女性的神秘是不必也不容揭破的,神秘一旦解除,诗意就荡然无存了。

但是,觉醒的理性不但向人类、而且向女性也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召唤,一门以女性自我认识为宗旨的综合学科--女性学--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

面对这一事实,诗人们倒毋须伤感,因为这门新兴学科将充分研究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女性形象,他们对女性的描绘也许还从未受到女性自身如此认真的关注呢。

一般来说,认识自己是件难事。

难就难在这里不仅有科学与迷信、真理与谬误、良知与偏见的斗争,而且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

"人是什么"的问题势必与"人应该是什么"、"人能够是什么"的问题紧相纠缠。

同样,"女人是什么"的问题总是与"女人应该是什么"、"女人能够是什么"的问题难分难解。

正是问题的这一价值内涵使得任何自我认识同时也成了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创造的过程。

在人类之外毕竟不存在一个把人当作认识对象的非人族类,所谓神意也只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折射。

女性的情形就不同了,有一个相异的性类对她进行着认识和评价,因此她的自我认识难以摆脱男性观点的纠缠和影响。

人们常常争论:究竟男人更理解女人,还是女人自己更理解女人?也许我们可以说女人"当局者迷",但是男人并不据有"旁观者清"的优势,因为他在认识女人时恰恰不是旁观者,而也是一个当局者,不可能不受欲念和情感的左右。

第三节 女性作家群散文创作的高潮

第三节 女性作家群散文创作的高潮

那些个话,都是让人害臊的话。卖灶糖的老汉也不再开那玩笑——叫 我是他的小媳妇了。不过他还是常带些小礼物给我。我知道,他真疼 我呢。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经过我们村子, 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 坳坳里。 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这 时,我真的担心了,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 有一年,过腊八的前一天,我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 经过我们村。我站在村口上一棵已经落尽叶子的柿子树下,朝沟底下 的那条大路上望着,等着。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 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那个柿子多半是 因为长在太高的树梢上,才没有让人摘下来。真怪,可它也没让风刮 下来,雨打下来,雪压下。 路上来了一个挑担子的人。走近一看,担子上挑的也是灶糖,人 可不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我向他打听卖灶糖的老汉,他告诉我,卖 灶糖的老汉老去了。
第三节
女性作家群散文创作的 高潮
1.张洁《拣麦穗》——亲切自然的淳美意境
2.唐敏《女孩子的花》——向人性深沉的突进 3.叶梦《羞女山》——新时期“女性散文”觉 醒的标志 新时期散文的特点 通过形散而神不散的技巧,把深刻的思想、美 好的情怀凝聚为生动的画面,而且要做到内情 与外物相融合,诗意与境界相交织,精练优美, 朴素自然,音节铿锵,情感浓郁,既具有时代 的生活气息,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点。
听了他的话,我着急了。他要是死了,那可咋办呢?我那淡淡的眉毛, 在满是金黄色的茸毛的脑门上,拧成了疙瘩。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 他赶紧拿块灶糖塞进了我的手里。看着那块灶糖,我又咧着嘴笑了: “你别死啊,等着我长大。”他又乐了。答应着我:“我等你长大。” “你家住哪哒呢?” “这担子就是我的家,走到哪哒,就歇在哪哒!” 我犯愁了:“等我长大,去哪哒寻你呀!” “你莫愁,等你长大,我来接你!” 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 一块灶糖, 一个甜瓜,一把红枣……还乐呵呵地对我说:“看看我的小媳妇来呀!” 我呢,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我偷偷地瞧见过——要我娘找块碎布, 给我剪了个烟荷包,还让我娘在布上描了花。我缝呀,绣呀……烟荷包 缝好了,我娘笑得个前仰后合,说那不是烟荷包,皱皱巴巴,倒像个猪 肚子。我让我娘给我收了起来,我说了,等我出嫁的时候,我要送给我男人。 我渐渐地长大了。到了知道认真地拣麦穗的年龄了。懂得了我说过的

女性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分析

女性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分析

女性主义文学的典型作品分析1. 引言女性主义文学是一种探讨女性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地位及权益的文学流派。

本文旨在通过对一些典型作品的分析,探讨女性主义在文学中的表达和影响。

2. 简述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提到女性主义文学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妇女参与社会运动和争取平等权益的同时,发展为一个独立而重要的文学流派。

•解释女性主义文学如何反映了当时妇女面对的社会限制和压迫。

•总结女性主义文学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发展,包括第一波、第二波以及第三波女性主义。

3. 分析典型作品一:《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描述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女性形象,并解释这些形象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望以及妇女地位上存在的限制。

•强调小说中描绘出来的自我意识觉醒和反抗的主题。

•分析小说中女性主人公简爱如何成长并追求自由和独立。

4. 分析典型作品二:《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解读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别是伊丽莎白·班纳特这样有鲜明个性的角色。

•讨论伊丽莎白如何与社会期望抗衡,并表达对女性自主权利的渴望。

•强调小说中对于婚姻、社会阶级和女性地位等问题的批判意味。

5. 分析典型作品三:《堕落天使》(玛尔格特·阿特伍德)•探讨该小说中女性主义思想的表达和关注点。

•提及故事情节中所揭示出来的对于妇女权益、性别角色和自由意志等议题的探讨。

•强调该作品通过对妇女在男权社会中地位问题的剖析,传递了强烈而深刻的意识形态。

6. 结论总结以上典型作品分析,强调它们代表了女性主义文学在不同时间段对于妇女权益和性别平等的探讨。

通过文学作品的视角,妇女在社会中的困境得以体现,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对此进行深入思考和行动。

以上仅为一个简单的示例,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内容。

关于爱和自由的名篇散文

关于爱和自由的名篇散文

爱和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许多文学家都曾用文字描绘过这两个美好的概念。

以下是一些关于爱和自由的名篇散文:
1. 《爱的教育》(意大利)- 埃米利奥·德·阿米奇斯
这部作品通过讲述一个小男孩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成长的故事,展现了爱的力量。

作者强调了爱是教育的基础,是人们相互关爱、理解和支持的表现。

2. 《自由之路》(美国)- 亨利·戴维·梭罗
这是一部关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理想的散文集。

梭罗在书中阐述了他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思考,倡导人们追求真实的自我,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实现内心的自由。

3. 《爱与自由》(法国)- 西蒙娜·德·波伏瓦
这部作品是波伏瓦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了她与著名哲学家让-保罗·萨特的爱情故事。

书中展示了两个人在爱情中追求自由、平等和尊重的过程,成为了女性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4. 《爱的自由》(印度)-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在这部作品中探讨了爱与自由的关系。

他认为,真正的爱是无私的,不受束缚的,只有在自由的环境中,人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爱的美妙。

5. 《自由之爱》(英国)- 乔治·奥威尔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和政治的散文集,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爱情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分析,探讨了自由与爱情之间的联系。

他认为,只有在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里,人们才能拥有真正的爱情。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三毛,是中国作家,散文家。

她的作品以情感独白、情景描写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然而,除了她的文学魅力,三毛的散文也能反映出一些女性主义观点。

首先,三毛的散文中呈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常常身处于无助、困顿的境地。

比如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以自己的视角,描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其中包括了女性如何承受艰苦的旅程和生活。

这些描写暗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面临的束缚和压迫。

三毛通过描写女性的生活经历,展示了她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

其次,三毛的散文中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自强。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常常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形象。

比如在《草房子》中,三毛通过描写母亲对抗生活的不公和艰难环境,展示了女性强大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

又如在《墨西哥的风车》中,她讲述了墨西哥女性克服困难,自我解放的故事。

这些作品从侧面揭示了女性在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中,仍然能够展示出坚韧与自强的一面。

此外,三毛的散文中也融入了女性对爱情与婚姻的思考。

三毛对于爱情的追逐,也成为了她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撒哈拉的故事》中,三毛与草原牧民罗四合,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却可以跨越一切界限。

三毛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对于爱情和婚姻的理想和追求。

她倡导的是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的婚姻关系,以及追寻真爱的勇气。

综上所述,三毛的散文作品中不仅展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同时也呈现了女性坚韧自强的一面,并通过描写爱情与婚姻,展示了女性对于平等与真爱的渴望。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独立的故事,更是对于女性命运和权益的关注和呼唤。

三毛的散文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力,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女性解放和自我价值的观点,也为女性主义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

三毛的散文与女性主义观点三毛,原名陈平,是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以其独特的散文风格和女性主义观点而闻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的女性主义观点,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一、三毛的散文风格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她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表达了她对自然、生活、人情的独特感悟。

她常以第一人称写作,使读者能够更加贴近她的情感世界,深入感受她的所思所想。

二、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1. 强调女性的自由与独立在三毛的散文中,她经常表达对女性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她倡导女性不被束缚于传统社会的规范,而是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独立。

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无论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女性都应该有权利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2. 呼吁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的散文中也经常涉及对女性权益的呼吁。

她关注妇女的地位和权益,并将这些问题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深入探讨女性在婚姻、家庭和职场中面临的种种不公平待遇。

她认为,要实现女性的平等与自由,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三、三毛的女性主义观点对当代社会的影响1. 激发女性的自我认知与自信三毛的作品通过对女性独立与自由的追求,激发了当代女性对自身的自我认知与自信。

许多女性读者在阅读她的作品后,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与能力,并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2. 推动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三毛将女性权益问题引入散文作品中,使得更多人开始关注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推动社会的变革。

她的作品引发了对女性权益的广泛讨论,也激发了更多人行动起来,争取女性的平等与自由。

3.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三毛的散文中常常挑战传统观念,突破传统道德和社会规范对女性的束缚。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女性不必局限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而是可以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欲望和追求。

四、结语三毛的散文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的观点,通过她个人的经历和思考,引发了对女性自由、平等和权益的思考与争取。

她的作品对当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激发了更多女性的自信与自觉,同时也推动了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更多关注与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女性主义散文作品篇一:女性散文杂谈女性散文杂谈[关键字]:女性文学性别意识纯美努力女性散文美女作家问题写作误区[摘要]:女性文学在中国有着悠远的历史,但女性性别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却是在现代。

当代同样涌现了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与女性文学。

小说、散文、诗歌各方面都有她们的足迹。

在散文方面尤其突出,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在文艺方面纯美努力的追求上面,也有自己独到的地方。

数量方面的优势并不代表着质量方面的胜出,女性散文也有着误区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人们习惯把女作家的作品称为“女性文学”。

展望中国文学历史长河,女性文学源远流长。

从古代的班昭、蔡琰、李清照、苏小妹、柳如是、卓文君到现代的林徽因、冰心、凌叔华、冯沅君、关露、杨晦、林蓝、萧红、白薇、丁玲、白朗、草明、袁静、杨沫等等,一大批不胜枚举的女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都留下了她们不可磨灭的足迹。

她们对性别的关注、女性意识的建立,也经历了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中国文学评论家白烨指出:现在的女性文学写作已真正进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无论是作家的数量、创作的质量或是风格的多样、作品的影响,都大大超过现代时期。

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这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是从未曾有过的。

她们以其个性化、女性化、独白化的散文语言,使散文日益走向个人化。

女性散文的发展历程,是女性心理的、情感的生命历程,是女性自我追求、自我生存的心灵记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女性主体意识意味深长地走了一个回归型之路,即觉醒——失落——复归超越的过程。

其演变的过程是人的觉醒到人的解放的成果,人的觉醒是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催化剂,而人的解放必然带来女性意识的健全发育。

世纪初期,以冰心、庐隐、石评梅、苏雪林、谢冰莹为代表的一批女性散文家,摆脱传统枷锁,在觉醒的女性的位置上大胆言说女性心声,一大批优秀的女性散文应运而生。

这些散文中有女性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思考,有坦率的情爱告白,也有备受压抑的女性关爱意识的尽情抒展。

然而随着“五四”文化运动的重心由人的问题向民族问题的转移,女性的自我觉醒即女性主体意识随之流失。

20世纪中叶,女性主体意识受“左”的观念的桎梏,忽视女性个体属性的特质,限制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健康发展。

当历史的脚步进入80年代,中国终于迎来了新时期。

人的解放潮流随着社会的转型而逐步深入并内在化了,这正是女性问题获得深层发现的机遇。

女性散文继“五四”之后,又出现了一批引人瞩目的女性散文家。

这批新一代女性作家与往昔的女作家迥然有别,风格各异。

她们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经历、性格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和话语方式都很别具一格。

她们更加真诚地表露女性自我身心的体验,以显见的性别意识,关照女性生命,感悟女性坎坷的人生与命运,思考和探寻女性在社会中的主体位置。

从这方面来看,她们超越了前辈。

而她们在文艺的纯美努力上,往往让男性作家望尘莫及。

但是,女性散文同样也存在了许多的问题。

其一,道德评判的缺憾。

女性主体意识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女性的眼光审视女性自身。

这样,性爱的表现就成为女性散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到了新时期,女性为自己的性别个性位置奋争了近一个世纪,但是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依然忽略了道德评判的标准。

在很多女性散文作品中,作者在尽情舒展性爱意识的同时,很少问及这种情感是否健康,是否符合道德标准。

当下,随着生存方式的多元化,确实存在一些有失自尊、自爱、自重的女性,其行为让同性感到汗颜,甚至羞辱。

而女性散文对此却很少关照。

其二,沉溺自我。

女性散文主体意识觉醒的标志就是返观自身。

然而有些散文注意挖掘自己内心的隐秘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使女性散文变得过于细碎。

她们对生活中一些极为细小的事,化成长长的笔墨。

散文的大智慧大思考大魂魄在消匿着、失落着。

细小的泉眼里是涌不出汹涌的波涛的。

总之,它们缺少一些东西,如对历史风云的切实关注,对社会纠葛的有力把握等等。

究其根底就是因为新一代女性作家在艺术表现上走向个人化。

女作家与个人化似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联系。

她们从女性立场去判断外界事物、用女性的眼光感知生活、用女性话语表达内心情感,用敏锐深挚的触觉和探幽索微的目光,直抵生活及人性的内核,普遍摈弃宏大叙事,避绕重大题材,常从“儿女情,家务事”的日常生活支点切入社会,长于以小见大或旁敲侧击,善于以细腻的笔触、微妙的感觉,表达内在情性和抒发个人情感,总之,与男性写作迥然不同的是,女作家不再纠结于“我们”的群体立场,而恣意把个体的“我”推向前台。

当然,女性写作的个性化因秉赋不同和志趣各异,多表现为一人一风貌,一作一精神。

有人常说“女性文学=私隐文学”,特别是一些美女作家与“用身体写作”的现象的出现之后,这种说法就更加普遍。

虽有失偏颇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当今文坛一些女作家的写作的确存在一种误区。

在有的人眼里,似乎女性文学就是单纯写女人的生命价值,生命体验、女人独特的心理渴求和向往。

她们单从个人“性别”层面上去认识和表现恩恩怨怨,生死离别,甚至有些作家只是在时尚的层面上滑动,她们在寻找和描述一种女性视野、女性体验中的生活的时候,她们只是把自己的关注点放在个人的情爱与私生活的率真袒露上,有的只是无遮无拦的“身体叙事”,惊世骇俗的欲望和内心的抒发。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只从事“小女人”或“私人化”写作,所关怀的世界只有身体和性,只有爱情和自我,女性主义成了女性写作的惟一选择,女性意识覆盖了女作家关注人生的全部,她们的肤浅也就在所难免。

这种偏狭而强烈的“性别”意识,就必然把女性文学排斥在整体文学之外,不能寻觅到合理的空间。

优秀的散文作品绝非一味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真诚才是散文的灵魂。

作品的价值归根结底是决定于作家的自身价值。

文学是人学。

同理,写作是有关灵魂的事,我们不应该主张在文学上有性别的区分和偏见。

作品的生命力是由作品的丰富内容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决定的,而不可能是由作者和作品主人公的“性别”决定的。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得好:“只有那种值得有思维头脑的人去注意的内容,才能使艺术摆脱这种责难———仿佛它是一种无聊的消遣。

”作品内容的真理性高于一切。

作者唯有立足于完整、多样的生活中,了解、认识、体悟外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才有可能创作出令“有思维头脑的人”认同的作品。

篇二: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中国现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作为人类性别文化转型的重要潮流之一,女性主义在世界各国己呈现出出丰富多彩的形态,并在其广泛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呈现出开放多元的理论建构面向。

女性主义力图通过教育来实现女性的自我解放进而直接参与人类文化转型,通过思想和文化而不是战争与暴力来达到改变人类现状并使之变得更美好的目的,因而,女性主义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女性主义思想的多样性不仅为我们理解始女受压迫(:女性主义散文作品)的根源,理解性别歧视如何与其他危害人类的各种偏见提供无限开阔的思路与启示,也为我们所生活的多元文化时代提供了对自我与他者的关系的最丰富的思考。

女性写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初的五四以人的觉醒为标""""志的新文学时期。

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冰心,其他主要作家还有陈衡哲、石评梅、庐隐、冯況君、凌叔华、谢冰盖等。

冰心发表作品的时间虽然晚于陈衡哲,却是新文学创立以来第一位可以与当时著名的男作家平起平坐的女作家,并且在小说、散文和诗歌多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

在上学期,我们曾学习过她的散文,她写的美"文(艺术散文)曾与大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一起,被看作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

她在印度诗人泰戈尔影响下创作的小诗^主要有《繁星》和《春水》两部诗集),被称作繁星体,曾开创了一个"小诗流行的时代。

她"""的小说在主题上与她的散文和诗歌是三位一体的,都是歌颂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并以提出问题的广泛性和现实性而引人注目。

冰心的创作风格和主题虽然都有女性的特点,而强调"个性解放、恋爱自由正是五四"""""新文学的主要特点,但她并不有意识地强调自己的女性角色,她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憶俾》、《去国》,以及《庄鸿的姊姊》等小说所提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女性问题,而主要是当时社会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与冰心一样,当时的其他女性作家大多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创作题材,如庐隐的《海滨故人》、《曼丽》,冯況君(涂女士)的《卷蔬》、《春痕》,凌叔华的《花之寺》、《绣枕》等,但也仅仅是把自己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并不特别在意女性的身份。

在教材中,将谢冰营的名字""排在其他作家之前并无道理,虽然她是一位多产作家,也写过一些女性题材的作品,如《空各幽兰》、《一个女兵的自传》、《女兵十年》等,但在女性文学的创作上并不比其他作家更突出,且成名较晚,其主要作""品多发表或出版于1928年以后。

倒是在这个高潮出现之后,随着文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家们的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玲在1930年代前后以《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代表的第一批作品,以大胆表现女性内心的"性苦问而起"到了惊世骇恪的作用。

但这种出色表现也只是兽花一现,随着她加入革"命文学的创作后,女性意识逐渐消失。

在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有"几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如萧红、张爱玲、苏青等,她们虽然各有成就,但并没有在女性文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50年代以后,情况更不容乐观,""一是女性作家本来就不多,比较有名的也就苑志駒、宗琐等几位,二是这些女性作家创作中騰跋的一点女性意识刚一薪露头角,就遭到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社会主流意识的压制和涯没。

女性写作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这个时期,人们正式提出了思想解放的口号,这个时期的文学,也被人们看作是""""""五四精神的回归,而女性意识的觉醒也就被看作是"借助于思想的再次启蒙、人性的复苏、人道主义的整体话语而来的"。

在这个时期,女性作家的大量涌现,正是文坛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其中,最有代表的女性作家是张洁,此外还有张辛欣、铁凝和王安忆,以及戴厚英、谋容、叶文玲、刘索拉、张抗抗、残雪、舒酵、陆星儿、乔雪竹、池莉、方方、蒋子丹、返子建等。

戴厚英和堪容虽然较早地在创作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她们的创作与冰心的创作一样,所关注的问题仍然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不具有女性文学的独特话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