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希(罗家伦):今日中国之小说界
学问和智慧课前热身

我的地盘我做主
我读第_自然段,我找到的或概括的中心句 是______________,作者用 的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 (请你举例说明)
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
两者的区别
第三段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 学问离不开智慧 的学问,便是死学问. 第四段 著书,读书都要有智慧. 第五段 智慧也不能离开智慧. 第六段 学问与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相辅 相成
例句: “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灭
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从水底上涌。”
从“友谊 ·理解”、“成功 ·失败”、“幸福 ·苦难”三组词 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例如: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易谢的花朵; 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清
大显身手
一.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二.同学们,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掌 握知识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 知识灵活运用,而在我们的身边存在这样一 种人:平时考试独占鳌头,碰到实际问题却 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请结合你学的这篇文 章,用你的论述让他转变观念,努力成为一 个“高分高能”的人。要求:观点要有针对 性,说理要有条理性,恰当运用文中的语句。
学问和智慧
课前热身
纸上谈兵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庖丁解牛 (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
(既有学问,又有智慧)
我来推荐词语
探骊得珠 我推荐的词语是_____ ,我的理解是:
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取大利.常比喻文 章含义深刻,措词扼要,得到要领
智慧离不开学问
有“智慧的书”和 “无智慧的书”的主 要区别是什么?
讨 论 归 纳
读了课文,你认为我们今
九上语文资源与评价答案

九成功1.jiéguǐgāi wùráo lán2.言简意赅错综复杂家喻户晓实事求是3.D4.B5.题目要求中的“顺当”就是连贯。
因此,B项正确。
6.只有得到众人认可,才算是成功的人。
7.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为了说明勤奋是成功的最根本条件。
8.示例:作者说“无能为力”是指人不可能决定自己的天赋,人也不可能随意地创造机遇。
但是人不甘于落后,只要经过后天的努力,一样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自己的素质;而机遇虽然总是“不期而来”,但是机遇不可能垂青不努力的人,有了机遇,还有一个能否“抓住”“把握”的问题,一样要靠主观努力。
这两句话可以修改。
作者说:“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这里的“无能为力”用语消极,仿佛束手无策,只能坐等“机遇”;可以从“天资只能靠‘天’吗”“机遇未必不能创造”的角度考虑,作适当的补充。
9.天资和机遇的例子各一个。
机遇:临时安排出来的喜剧大师(卓别林)天资:贝多芬、莫扎特小时就有非凡的天赋10.B11.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要有所成就,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不在于学习条件的优越,也不在于天资的低下。
12.A13.C(“兵书”与“纸上谈兵”的“兵”都是指与军事或战争有关的,而A与D的“兵”是“武器”的意思,B的“兵”是军队的意思。
)14.但不仅还15.比喻论证“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读者接受作者的论点;事实论证,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例子能有力地证明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对比论证,汉高祖善用人的例子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做对比(或诸葛亮用人方面成功与失败例子的对比);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能使作者的观点表达得更明确,给读者的印象更深; 道理论证(其中“古语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是引证法)说理透彻,有助于读者接受作者的论点。
千秋功罪罗家伦

千秋功罪罗家伦作者:王开林来源:《蒲松龄研究》2012年第02期长期以来,在海峡两岸,罗家伦均被明显低估,甚至被刻意丑化——有的评者贬损他是名不副实的庸才,有的讥诮他是夤缘附骥的政客。
若以事实权衡,则前者的评价太低,后者的评价太酷。
历史学家陈寅恪治学谨严,论人素不轻许,王国维、刘文典、傅斯年能够得到他的推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罗家伦居然也能入先生的法眼,就有些令人意外了。
罗家伦身上最醒目的标签莫过于“五四健将”,他与政党政治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并非潜心于典籍、致力于学问的纯粹学者。
陈寅恪高看罗家伦又为哪般?罗有相当不俗的行政能力,尤其在改革清华这方面,称赞他一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是不会错的。
罗快刀斩乱麻,将清华留美学校升格为国立清华大学,改变其长达20年的运转机制,在保持文理科高水准的前提下,加强工科,成绩相当好。
陈寅恪曾向毛子水夸赞罗家伦:“志希(罗家伦字志希——作者注)在清华,使清华正式的成为一座国立大学,功德是很高的。
即使不论这点,像志希这样的校长,在清华也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五四健将”:一举成名天下知】罗家伦报考北大,文学院院长胡适给他的作文打了满分,称赞他为“有文学才华的考生”。
招生委员会负责人蔡元培也点头赞可。
然而他们检视罗家伦其他科目的成绩,立刻傻了眼:数学居然是零分,历史、地理两科也乏善可陈。
大家面面相觑,最终由校长蔡元培果断拍板,破格录取罗家伦。
倘若换在另一时空,罗家伦就注定做不成“红楼梦”了(北大的旧址在沙滩,红楼是其主体建筑)。
在北大,罗家伦与傅斯年齐名。
他们与顾颉刚牵头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月刊,与《新青年》互为犄角,旌鼓相应,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两个桥头堡。
五四学潮的迅速发动,罗家伦与傅斯年分担的角色各不相同。
傅斯年是掌旗人,上马杀敌。
罗家伦是操觚手,下马草檄。
白话文的《北京学界全体宣言》神完气足,罗家伦一挥而就。
那年,他还未满二十二岁。
现在日本在国际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
第77期:中国学术史上抄袭争议

燕大讲堂第77期实录中国学术史上抄袭争议精彩观点:之一:我的眼界所及,无论是作为汪晖的研究对象的鲁迅先生,还是指导汪晖写作《反抗绝望》的博士导师唐弢,在抄袭与剽窃问题上,都曾经留下过迄今为止依然没有得到澄清的类似瘕疵。
之二:傅斯年揭发马叙伦抄袭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后,马叙伦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但自此只要有机会他就说傅斯年、胡适等人的坏话、攻击他们。
1949年3月马叙伦作诗‚万岁高呼毛泽东‛。
建国后获任命教育部部长。
之三:鲁迅和周作人都承认自己早期的文章是‚半做半偷‛的学习模仿之作。
但鲁迅却从未承认自己的《中国小说史略》抄袭日本人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里面的《小说》部分。
之四:第一代的鲁迅研究专家、汪晖的博士导师唐弢曾抄袭剽窃并歪曲改写阮无名《文字之狱的黑影》一文用以批评胡适,又因私人恩怨以文字诬陷范纪曼,使范纪曼一再地被严刑拷打,获刑20年。
之五:伴随着‚汪晖抄袭事件‛出现了‚倒汪派‛与‚挺汪派‛。
争议中最令人信服的是谢泳,他引用清代经学家陈澧《东塾续集》一语,指出:‚前人之书当明引,不当暗袭...明引而不暗袭,则足见其心术之笃实,又足征见闻之渊博‛。
之六:教授拿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国库的钱,你的学问行不行,好不好,有抄袭还是没有抄袭,大众媒体有责任参与监督。
公共人物有错误,得承认错误。
永远不承认错误,公众就永远有权利追究你。
主题: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从马叙伦到汪晖主讲嘉宾:张耀杰(历史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史专家)主办: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承办:腾讯评论时间:2010年8月14日(周六) 下午15点-17点地点:银科大厦1601室主持人:非常感谢各位来到77期燕山大讲堂现场。
今天我们请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苏州德源文化研究所的学术主持人张耀杰老师讲‚中国学术史上的抄袭争议‛。
有请张老师。
张耀杰:2010年3月10日出版的《文艺研究》和3月2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先后刊载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指出《反抗绝望》一书存在抄袭剽窃现象。
罗家伦简介

求学复旦
• 罗家伦十五岁入南昌的英文夜校读外文,此时他经常注意上海的招生广告,不但自己想投 考,也鼓励同辈的少年朋友一起去以壮声势。1914年进入上海复旦公学就读。由于复旦公 学的创办人中有革命党人(马相伯、于右任、叶仲裕等人),所以复旦公学和孙中山时期 的国民党间有密切的政治关系。(1913年复旦公学校董改组时,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校董 会主席)另外复旦公学还具有一个特点:重视言论自由的精神。因此,复旦公学学生的政 治兴趣比他校浓厚。中学时代,罗家伦最崇拜君宪派的梁启超,可是当时的革命党并不认 同梁启超的主张,所以在学校里,革命党与君宪派经常一言不合就吵起架来,甚至动拳脚。 罗家伦不喜私斗,遇此情形,每每让步,很多人都看他是个胆小鬼,文弱书生。然而,燕 雀安知鸿鹄之志?复旦公学时期的罗家伦不只学业优异,还任《复旦杂志》编辑,开始运 用文字发表他的理念,他曾撰文与同辈的青少年朋友共勉:“若欲以二十世纪国家的主人 翁自恃,必须有春日载阳、万象昭苏之慨:切莫暮气沉沉,气息奄奄。一定要努力成为新 学生,切莫沦为陈死人”。他也在文中对年轻学生的婚姻加以挞伐,认为“在学生时代就 结婚,足以使人志气颓唐,违背生计原则,堕落社会生活程度”。此时,他对问题的了解, 已由个人的婚姻问题探索到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的关系。
少年求学
• 罗家伦从四岁入私塾,直到十五岁进美教士高福绥所办的英文夜校学习 外文。日后回忆这段家塾教育的体验是:像我五岁的时候念那“天命之 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样形而上学的经文,不但是读死书, 更是读天书呢!十三岁读《周礼》、《仪礼》、《尔雅》,只可以说残 酷地摧残脑筋!我小的时候没有得精神病。只可以说是洪福齐天。私塾 教育的体验,造成罗家伦日后主张文学革命,要创造国语文学,打破古 典文字的枷锁,以现代人的话,来传达现代人的思想、表现现代人的感 情。罗家伦在文、史方面的功力、造诣,不仅得力于父亲的指导,母亲 的识字教学和背诵短诗的启蒙也功不可没。对他而言,童年时期的家庭 教育远比私塾教育产生更深远、更直接的影响力,罗家伦认为他儿时的 生活是幸福、美满的。但是九岁那年母亲的去世,却教他初尝人间的巨 恸。从此在三十六岁所写《孩子的哭声》和四十七岁所写的《孤儿泪》 中,字里行间所流露的孝思至情,可发现他的童年不只由父母那儿得到 文学和史学的熏陶,还有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二者汇注成向往革命之情 的思潮,发展为日后以民族为本位的教育主张。
现代文体分类

现代文体分类一现代文体分类的背景二现代文体的发展路径三现代文体分类的原则四现代文体分类现状及主要分类法五现代文体演变的历史鸟瞰一现代文体分类的背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起论文一场深刻的文化科学变革,“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发展给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带来了新的变化。
这一时代特点,要求把白话定为国语,要求语与文的合一。
许多旧的文章形式很快被新的文章形式所代替,现代文体迅速发展。
二现代文体的发展路径分为三个大的时期:(一)第一个十年(创立期)1917——1927年1 1)诗“五四”运动所激发的时代情感推动诗体进一步地解放,新诗创作如潮如涌,这其中,郭沫若受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于1917年9 月开始发表后来收入《女神》中的自由体诗,以浪漫主义摧枯拉朽的气势,为奠定新诗体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同年10年,胡适发表了《谈新诗》一文,指出,新诗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不拘格律的”。
这一原则为当时绝大多数新诗人所共同遵循。
因此,可以说,《谈新诗》的发表标志着新诗形式审美规范的初步确立。
这一时期,新诗先后出现了三种基本格式:自由体、新格律体和象征体。
2)小说主要是在文体观念和文体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的。
A文体观念在文体观念上,陈独秀、鲁迅和新潮社、文学研究会的一些人,批判地继承了梁启超的“文体功能说”,力主“小说的第一个责任,就是改良社会”。
(注:志希(罗家伦)《今日中国之小说界》,1919年1月《新潮》1卷1号。
)但他们已不再把小说与政治改良直接地联系起来,而是普遍地看到了两者之间还有“人性”、“人的情感”这个中介物;同时,也纠正了梁启超视小说为改良群治的狭隘工具论,赋予了小说独立存在的价值。
如鲁迅明确指出:“文艺之所以为文艺,并不是贵在教训,若把小说变成修身教科书,还说什么文艺。
”(注:鲁迅《中国小说历史的变迁》第四讲,又参见陈独秀《通信》,1917年《新青年》3卷2号。
)创造社的一些人,虽然有主张小说无功利的偏颇,但他们却更鲜明地揭示了小说之所以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原因,即在于它是“美的创造”。
罗家伦

----- 清华校长罗家伦
人物简介
• 罗家伦,字志希。绍兴柯桥 • 镇江头人。“五四运动”的命名 • 者。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 • 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早 • 年求学于复旦公学和北京大学。 • 蔡元培的学生。 1917年入北京大学,曾与傅斯年 等组织新潮社,创办《新潮》杂志,积极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 1920年赴欧美留学。 1926年回国,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历史系及附中。 1928年,出任清华学校首任校长。任上治校有方,颇见成效。 同年,当选为北京学生界代表,到上海参加全国学联成立大会,支持新 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亲笔起草了惟一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 宣言》,提出了“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民国年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之职。南京大学今天 的校训“诚、朴、雄、伟”,就是由罗家伦所提出。 1949年到台,先后出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 国民党史会主任委员、中国笔会会长、考试院副院长、国史馆馆长等 职。
他在清华时身着戎装,秉承恩师蔡元培的军国 民教育思想,强推军训,迄今所见有关罗在清华
组织军训的记述,几乎都像是一幅漫画:校长、 教务长等身着军装,足蹬马靴,指挥着一队队慵 懒而不甚情愿的学生,稍息、立正、开步走!本 来文绉绉的师生偏要模仿赳赳武者的威猛,看上 去滑稽又荒唐。目的在养成学生守纪律,重秩序, 整齐严肃,能令受命,坚忍笃实,急公好义的生 活与品性。每周除操场演练、野外演习外,并授 以军事学科。日常生活,亦略仿军营,分全校为 四个队,每队设队长一人,上置大队长一人。队 长与学生共同生活,早晚点名,按时作息。男生 敬礼起居休假等,均须有一定规则。平时一律穿 着制服,女生另亦有规定制服样式。 冯友兰说罗氏在清华推行“军事化”失败得 最彻底,就是罗家伦到校半年内对学生厉行军训, 虎头蛇尾,最后不了了之的情况。罗氏在清华最 终落得“恶名”,与这一败笔大有关联。
青春的祭奠

据 胡 适 回忆 ,“ 四运 动 ”这个 名 五 词 是 罗 家伦 最早 提 出来 的 ( 胡适 纪 念 “ 四” , 五 他在 1 1 年5 6 9 9 月2 日的 每 周
中支 持蒋介石 的政策 。12 年 , 以蒋 介 就 站 在一 张 长桌 边 , 匆起 草 , 5 钟 98 任 匆 1分
92 运 动 中 , 笔 起 草 了 印 刷 传 单 中 的 白话 史 编 纂 委 员 会 主 任 委 员 。1 5 年 任 考 试 举 出包 括 罗 家 伦 在 内 的 四名 代 表 ,向 各 亲
l f 日, 宣 言 ( 中 文言 篇 由许 德 珩 起 草 ) 北 院副 院长 。1 5 年任 国 史馆 馆 长。1 6 国使 馆 递 送 声 明 书。5 5 罗 家 伦 为 其 97 99 京学 界全 体宣 言》, 出了 “ 争主权 , 提 外
年 , 势 渐 重 , 2 5 因 肺 炎 、 管 硬 被 捕 学生 到 处奔 走 营救 。第 二天下午 三 病 1月2 日, 血
学 内惩 国贼”的 口号 , 并在 5 6 月2 日的 每周 化等症 状并发 , 病逝 台北荣 民总医院 , 享 点 , 生全 体 大会在 北 大法 科大 礼堂 举 评论 上 第一次 提 出 “ 四运 动 ” 五 这个名 年7 岁。主要 著 作 有 新 民族 观 、 新 行, 0 0 2 3 0 多名各学 校代表 参加 , 过了上 通
3 毅 石为首 的总司 令部 政 务委 员会教 育处处 写成 北 京学 界全 体宣 言 。 罗家伦 回忆 评论 》第2 期 上用 “ ”的笔名发 表了一
说 今 学 习 。 9 6 归 国 后 参 加 北 伐 , 国 民革 进 来 , :“ 天 的 运 动 不 能 没 有 宣 言 , 12 年 任 成立大会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日中国之小说界:中国人之中国人做中国小说观外国人之中国译外国小说观志希我是中国人,以我的眼光来看现在中国人所做的中国小说,所以叫做“中国人之中国人做中国小说观。
”芮恩施博士是(一)外国人,以他的眼光来看现在中国所译外国小说,所以叫做“外国人之中国人译外国小说观”。
中国近年来小说界似乎异常发达。
报纸上的广告,墙壁上的招贴,无处不是新出小说的名称。
我以为现在社会上做小说的如此之多,看小说的如此之盛,那一定有很多好小说出现了。
那知道我留心许久,真是失望得很呢!现在我以分析的法子,把现在中国新出的小说分做三派。
待我说来!近来弹词小说的出品少,仅见于新闻报及小说月报中可以不论。
第一派是罪恶最深的黑幕派这一种风气,在前清末年已经有一点萌孽。
待民国四年上海时事新报征求中国黑幕之后,此风遂以大开。
现在变本加厉,几乎弥漫全国小说界的统治区域了!推求近来黑幕小说派发达的原因,有最重要的两个。
第一是因为近十几年以来政局不好,官僚异常腐败。
一般恨他们的人,故意把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家庭,描写得淋漓尽致,以舒作者心中的愤闷。
当年的《孽海花》一类的小说是这类的代表,不过还略好一点,不同近日的黑幕小说的胡闹罢了!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近来时势不定,高下二等游民太多。
那高等多占出身寒素,一旦得志,恣意荒淫。
等到一下台,想起从前从事的淫乐,不胜感慨。
于无聊之中。
或是把从前“勾心斗角”的事情写出来做小说,来教会他人;(上海确有这一种人)或者专看这种小说,以味余甘,——所谓“离不得肉过屠门而大嚼”的便是。
那下等游民因为生计艰难,天天在定谋设计,现在有了这种阴谋诡计的教科书,为什么还不看呢?从这两个大原因,于是发生出许多的黑幕小说来。
诸位一看报纸就知道新出的《中国黑幕大观》《上海黑幕》《上海妇女孽镜台》等不下百数十种。
《官场现形记》《留东外史》也是这一类的。
里面所载的,都是“某某之风流案”“某小姐某姨太之秘密史”“某女拆白党之艳质”“某处之私娼”“某处盗案之巧”等等不胜枚举。
徵求的人,杜撰的人,莫不借了“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的招牌来实行他们骗取金钱教人为恶的主义。
诸君!世上淫盗的事,谁不知道不好的?何必等这类著小说的人来说一遍?这类著小说的人,无非是告诉读者如何可以仿行某某的风流,如何可以接近某种的小姐姨太,何处可以仿女拆白党,何处可以遇着私娼,用何种方法可以实行何种的盗案罢了!诸君,这不是我过度的话,因为人类的“兽性”,都有几分不能除绝的,一旦得了作恶的法门,就是“饮鸩止渴”也都肯干。
我们一看历史,聪明人干糊涂事的,多得很呢!他们说“闻之者足戒”。
我真不知道他们“戒于何有”了!就是《留东外史》一类,稍微比《黑幕大观》的文章好一点。
但是写得秽浊不堪,著者从不为自己笔墨惜,难道不为中国的民旅留一分羞耻心吗?我听说日本人看得很多呢!欧洲有William Le Quex 一类的人做言情侦探种种小说,比较起来还比近日黑幕派小说好一点,但是英美有知识的人还是极力攻击,杂志记者也极力痛骂。
(二)政府也有干涉之说。
民国五年范静先生做教育总长的时候,曾经同内务部查禁这一类的杂志小说数十种。
我盼现在各位当局留意点才是。
第二派的小说就是滥调四六派这一派的人只会套来套去,做几句滥调的四六,香艳的诗词。
他们祖传秘本,只有《燕山外史》《疑雨集》等两三部书。
论起他们的辞藻来,不过把几十条旧而不旧的典故,颍上倒下。
一篇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芙蓉其面杨柳其眉”的句子,不知重复到多少次。
我真替他们惭愧死了。
论起他们的结构来也是千篇一律的。
大约开首总是某生如何漂亮,遇着某女子也如何漂亮。
一见之后,遂恋恋不舍,暗定婚约。
爱力最高的时候,忽然两个又分开了。
若是著者要作艳情小说呢?就把他们勉强凑合拢来。
若是著者要作哀情小说呢?就把他们永久分开,一个死在一处地方,中间夹几句香艳诗,几封言情信,就自命为风流才子。
这不是我好嘲笑人,诸位一看徐枕亚的《玉梨魂》《余之妻》李定夷的《美人福》《定夷五种》便知道了!徐枕亚的《玉梨魂》骗了许多钱还不够,就把他改成一部日记小说《雪鸿泪史》,又来骗人家的钱。
李定夷还要办编译社开函授学校,教青年学生来学他这派的小说,登报纸自称大文豪!他要称大文豪,那世界上的小文豪都要饿死了。
一般青年,血气未定,纷纷买他的书,从他学小说,以为将来写情书的材料。
他更编了些什么花月尺牍艳情尺牍来补助他们的不足。
唉!这种遣误青年的书籍,这种陷害学子的机关,教育部能不从速取缔吗?我骂了以上两派的小说一大片,把我的笔都弄污秽了。
这班人本来是我不屑骂的。
不过因为我在上海一带看见这类小说盛行,北京也是如此。
内地中学生更是欢迎他了。
所以我不惜牺牲我两点钟宝贵的光阴,提出这个问题促教育当局的注意,青年学生的反省。
才尽了我批评社会的责任呢。
第三派的小说?比以上两种好一点的,就是笔记派。
这派的源流很古,但是到清初而大盛,近几年此风是不息。
这派的祖传,是《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池北偶谈》等书。
近来这派小说的内容,大约可以分四支。
一支是言情的。
他这种言情的方法,与我方才所说徐枕亚李定夷一班人的差不多。
不过一个扯得长,一个缩得短罢了。
这种印版式的调子,对于人生有何关系呢?一支是神怪的。
这支之中更可分为两小支。
一小支是求仙式。
这种所说的,是某人运气,某人辟谷,后来“入山不知所终”的故事。
一般青年都去发丹田泥丸宫的痴想,书也不愿意读了。
另一小支是狐鬼式。
这种所说的都是某处有艳狐,某处有情鬼。
其发生之结果,正如刘半农先生所说的:“我在十五六岁情窦初开的时候看了他,心中明知狐鬼之可怕,却存一个怪想,以为照蒲留仙说,天下狐鬼多至不可胜纪,且都是鑿鑿有据的,为什么我家屋子里,不也走出几个仙狐艳鬼来,同我玩玩呢?”(三)一支是技击的。
这支所说的大都是“某翁设肆某处,龙钟佝偻若承蜩叟。
······一日遇不平,矍然起,击某少年败之。
······笑而四顾曰,”此何足数。
六十年前某固健者也。
······“翌日,徙去······”请问这种小说虽没有何等害处,却在今日社会中有何等影响呢?最后一支是轶事的。
现在最流行。
市上的《袁世凯轶事》《黎黄陂轶事》《左宗棠轶事》等,指不胜屈。
这支也无甚害处,或者还可以灌输人民一点“掌故知识”。
但是做的人,大半都无学问,而且迷信。
“人治”附会于大多数“法治”的精神,在无形中颇有一点妨害,是很有可以改良的余地。
总之此派的小说,第一大毛病是无思想。
我望做这派小说的人有点觉悟,登这派小说的《小说月报》等机关也要留意才好。
以上我的“中国人的中国小说观”说完了。
我且来说芮恩施博士的“中国人译外国小说观”罢?中国人译外国小说的,首推林琴南先生。
林先生是我们前辈,我不便攻击他。
而且林先生自己承认他不懂西文,往往上当,并且劝别人学西文,免蹈他的覆辙,(四)所以按照“恕”字的道理,我也不愿意攻击他。
但是美国芮恩施博士却抱定“责备贤者”之义,对于林先生稍有微词。
芮恩施博士所着的《远东思想政治潮流》一书中说:“中国人中有一位严复的同乡,叫做林琴南,他译了许多西洋的小说如Scott,Dumas,Hugo诸人的著作却是最多的。
······中国虽自维新以来,对于文学一项,尚无确实有效的新动机,新标准。
旧文学的遗传丝毫没有打破,故新文学的潮流也无从发生。
现在西洋文学在中国虽然很有势力,但是观察中国人所翻译的西洋小说,中国人还没有领略西洋文学的真价值呢。
中国近来一班文人所译的都是Harrict Beecher Stowe,Rider Haggard,Hugo,Scott,Bulwer Lytton Cannan Doyle,Julds Verne,Gaboriau,诸人的小说。
多半是冒险的故事及”荒诞主义“(五)的矫揉造作的作品。
东方读者能领略Thai keray同An Tole France等派的著作却还慢呢”(六)芮恩施博士论到日本文化的一篇里又说日本近年以来,新文学之风格大张。
一班小说家都用东京的白话来做小说来译小说,所以所做所译的小说格外有味。
该国所出的小说大家很多。
如Toson Shimazaki,Mori Ogwai Homeci Iwano同的小说都是用白话文学的手腕表出社会心理学的眼光。
Natzume的小说,能够以平常的言语,从侧面写社会的过失,批评社会的弱点。
Kwatai Tayama以短篇小说名家。
他所作的短篇小说,专论现在社会上极复杂的人生观。
Tafu Nagai 的小说,能够把现在的人民生活,写来如画,激起同情。
他们都是受外国小说的影响,能以精确的眼光观察一切的事物。
其中虽或有荒诞派的著作,但是“自然主义”(七)的势力继长增高笼罩一切。
古英雄的奇事,已不为社会所欲闻。
其所翻译小说,取材于俄法两国为最多。
Tunikida 把Tugnieff,Dostoievski同Gorki的小说都译成日本话。
其余若Flaubert同Moupassant的小说,也都次第译出,悬为模范。
还有一位叫做Hasagawa把许多重要的俄国小说,译成日本白话,白话的文学,也算这位先生最好。
可惜一九零九年他就死了!日本从英国方面翻译出来的小说也是很多。
其中对于Scott,Hugo 等的小说,虽然也有译本,但是译出最多为社会最崇拜的还是Dickens呢!(八)芮恩施博士的话如此。
我望林先生及中国一般译小说的人想一想。
现在我批评的话说完了。
我对于做中国小说及译外国小说的人,都有几件事奉劝。
请他们平心採择罢。
我对于做中国小说的人,有四件事要说。
前两件是消极的,叫为带点积极的条文。
后两件是纯粹积极的。
但是都为良心未昧的小说家说法,恐怕欺世骗钱的黑幕派同遗毒青年的滥调四六派不在其内——因为他们是已经丧尽天良,不可收拾的了!(一)凡做一切小说不要“以闻之者足戒”的藉口把人类的罪恶,写得淋漓尽致过当的刺激,是没有用的,而且所生的结果,只有坏,没有好。
若是作者有劝世的心思,仅可以用烘托的种种法门,把读者引上善路去。
中国古人说“孔子家儿不知怒,曾子家儿不知骂”大约他们的家庭也是用这种的法子,使子弟脑筋里没有一点恶的观念,自然就是善了!十八世纪的时候,英国有位文豪Addison办到一份旁观报Spectator。
他想改革当时社会的情形,同贵族的生活。
他却不肯“狗血淋头”的乱骂。
他只是设想出一位Sir Roger 来,把他家庭社会的状况,写得异常清高,非凡有趣。
于是社会同贵族的风气,也就无形中自然被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