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小学教育《阅读与写作1》试题及答案3.doc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应用写作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多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60 分。
)1. 按照文种的适用范围,决定可分为以下三类:(ABD)A. 指挥性决定B. 知照性决定C. 命令性决定D. 裁决性决定满分:3 分2. 行政公文的特点:(ABCD)A. 法定性B. 实用性C. 通俗性D. 规范性满分:3 分3. 通知具有以下作用:(ABCD)A. 发布B. 批转C. 指导D. 告知满分:3 分4. 请示的注意事项主要有:(ABCD)A. 正确选用文种B. 一文一事C. 避免多头行文D. 一般要越级请示满分:3 分5. 公文行文规则主要有:(ABCD)A. .行文实效规则B. 行文根据规则C. 联合行文规则D. 批准行文规则满分:3 分6. 函正文的结语可重申致函目的,也可提出要求:(ABCD)A. 询问函可用“即请函复”B. 答复函可用“此复”、“特此函复”C. 请示函可用“请予研究函复”D. 请批函可用“特此函请审批”满分:3 分7. “决定”与“命令”的主要区别是:(ABCD)A. 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非常严格B. “决定”则可较普遍地使用。
C. “命令”涉及的是特定的具体事务D. 只涉及一部分非特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复发生的事务满分:3 分8. 按照内容和用途,命令可分为:(ABC)A. 发布令B. 行政令C. 奖惩令D. 主席令满分:3 分9. 请示和报告的区别有:(ABD)A. 行文目的不同B. 内容构成不同C. 行文方向不同D. 行文时间不同满分:3 分10. 公告眉首的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ABC)A. 标题B. 题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网考网核大作业形考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1)》网考网核大作业形考试题及答案题目2文化学阅读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题目3语义学阅读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结构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题目4接受美学接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题目5律诗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篇句数、字数、平爪、用韵、对仗等都有一定规定,主要包括五律、七律两种。
押韵上偶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对仗上,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题目6寓言寓言一种含有讽谕意义的短小故事,本质是以故事的感性形式来表现思想的理性内核。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题目7小说的文体特征答:小说的文体特征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文献性是指一些学术论文可以长期保存,供检索和查阅,作为后人进行更深入研究、探讨时的借鉴。
这种论文往往具有长期使用、参考的价值。
题目9文化学解读的主要方法答:(1)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
(2)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则。
(3)通过经济结构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
(4)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
(5)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
题目10接受美学阅读的基本特征答:(1)以读者为中心。
(2)文本的召唤结构。
(3)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
(4)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题目11运用诗歌的鉴赏方法,解读李白的诗《将进酒》答:李白喊酒的诗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这类诗固然数长安放还以后所作思想内容更为深沉,艺术表现更为成熟。
《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2)》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考试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实施“双及格”要求,即终结性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须同时及格,课程的考核成绩方为及格。
形考任务一试题1一、论述题(任选1题,共40分)1.比较消息和通讯的异同。
2.谈谈文章修改的意义。
答:1.相同点:两者都是新闻体裁,都有真实性和时效性要求。
不同点:(1)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人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2)从表达上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也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及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文体,一般报纸上写的报道某一事件的都用消息文体,消息分为消息头、导语、主体和结尾,而且消息的标题有主标题、副标题和引题。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区别:(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息,通讯发稿件较慢,是因为对材料的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记者需要有一个采集选择和认识的过程。
同时通讯强调报道的完整性,有时还必须等新闻事件有一个较充分的展示过程或等事物发展有一个阶段性成果时,采写通讯的时机方成熟。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不求细节反映;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可以搜集材料,选择更典型的事例,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3)从篇幅上看,消息一般篇幅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阅读与写作基础(1)》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206)盗传必究一、单项选择(木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选出你认为正确的一项,多选、不选、选错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20分)1.传统上认为,《左传》作为一部解经之作,所解释的一部经典是()。
A.《尚书》B.《春秋》C.《国语》D.《战国策》2.下列属历史散文的是()oA.《论语》B.《庄子》C.《礼记》D.《左传》3.现在所留传的《战国策》编定者是()。
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4.在教材《论语》(二)中,叙述孔子略微讥笑了他的学生子路,是因为子路()oA.谈志向时抢先说B.对老师说话不站起来C.说话不谦让D.所谈的志向不够崇高5.“将之荆”中“之”的解释为()。
A.的B.代词C.到……去D.无义6.“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一句出自()oA.《世说新语》B.《闲情赋》C.《与山巨源绝交书》D.〈让县自明本志令》7.《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
A.刘义庆B.曹操C.嵇康D.陶渊明8.《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书”是()。
A.书法B.信C.写D.无义9.《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为()oA.写人B.记事C.言情D.志怪10.韩愈和柳宗元等倡导的古文运动中的古文,从文体角度来说,主要是指()。
A.文言文B.骈文C.韵文D.散句之文11.唐宋八大家中,政治上挫败后以山水自遣的是()oA.韩愈B.柳宗元C.欧阳修D.苏轼12.唐宋八大家中,唐朝的作家有()oA.-位D.四位13.《纵囚论》的作者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14.其框架结构是传统赋体的“主客问答式”的作品是()。
A.《钻鲤潭西小丘记》B.《纵囚论》C.《前赤壁赋》D.《后赤壁赋》1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名句的作者是()。
A.苏轼B.韩愈C.普济D.朱熹16.《春末闲谈》抨击的对象是()oA.细腰蜂B.小青虫C.麻痹反抗神经的主张D.夷人17 .《南京》一文的历史线索结构,起笔为()oA.六朝B.隋唐C.明朝D.现代18.《老人》一文的主体部分,作者采用的写作视角是()。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网考形考任务作业试题及答案盗传必究考试说明:本课程考核采用构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形式。
构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50%。
本课程考核实施"双及格〞要求,即终结性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须同时及格,课程的考核成绩方为及格。
形考任务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8分〕试题1社会学阅读社会学阅读就是用社会学的观点和方法阅读作品,研究具体作品与文章作者、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开掘作品的时代意义、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思想意义的阅读方法。
试题2文化学阅读文化学阅读就是用文化学的观点和方法通过文字语言解读作品的文化内涵,通过习俗制度透视作品的思想原那么,通过经济构造透视作品的价值观念,通过科学技术透视作品的哲学基础,通过文学艺术透视作品的审美趣味的阅读方法。
试题3语义学阅读语义学阅读就是以文本为基础,从字、词、句含义的释读入手,细致分析表达技巧,层层解剖内在的构造层次,全力开掘多方面主题内涵的阅读方法。
试题4领受美学领受美学就是以读者为中心,注重作品意义空白或不确定性,重视作品价值的两极组合。
试题5律诗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无比严格而得名。
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
试题6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试题7小说的文体特征答: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表达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展艺术概括,通过表达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试题8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和文献性答:论文的创造性是反映出作者对客观事物研究的独到理解和观点,其有着新理论、新设想、新方法、新定理,甚至能够调补某个领域的空白。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盗传必究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1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原文]腊八粥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
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
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
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
母亲说:这腊八粥本来是佛教寺煮来供佛的——十八种干果象征着十八罗汉,后来这风俗便在民间通行,因为借此机会,清理厨柜,把这些剩余杂果,煮给孩子吃,也是节约的好办法。
最后,她叹一口气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
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不是为了供佛,而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
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
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十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
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姥姥,以后我们每年还煮腊八粥吃吧!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
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
”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
我说:“那是你妈妈们小时候的事情了。
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
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就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
2023年最新的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应用写作》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

2023年最新的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应用写作》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应用写作》形考任务1试题及答案篇1 《应用写作(汉语)》形考任务一答案结合教材,从主旨、材料、结构、语言等四个方面阐述实用型文章的特征。
答:实用型文章的特征就分别体现在以下这四个方面:(一)主旨单一、集中、明确。
主旨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作者的意图、主张或看法在文章中的体现。
单一,指一篇文章中只能有一个中心,要一文一事集中指一篇实用型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做全文的统帅;明确,指文章的中心意思、作者的意图和主张是什么,要使读者一看便知。
例如写请示,一份请示只能请示一件事。
要么请领导机关批准什么事项,要么请领导机关答复、指示什么问题。
事项必须单一、明确、全文都必须归结到一点。
(二)材料多样、真实、有力。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多样是指材料可以有事实材料(第一手材料)和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等,多样是就其总体特征而言;真实指材料要符合客观情况,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指材料能为主旨所统帅,为主旨表达需要,要典型。
比如写总结,我们必须收集全年或一段时间所做的工作,从方方面面汇总真实情况,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典型性才能说明问题,才有力。
(三)结构合理、谨严、固定。
材料是构成文章内容,形成支撑并表达主旨的各种事实与理论;多样是指材料可以有事实材料(第一手材料)和理论材料(第二手材料)等,多样是就其总体特征而言;真实指材料要符合客观情况,是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的首要条件;有力是指材料能为主旨所统帅,为主旨表达需要,要典型。
比如写总结,我们必须收集全年或一段时间所做的工作,从方方面面汇总真实情况,材料多样、内容丰富,具有典型性才能说明问题,才有力。
(四)语言准确,简明、平易、庄重。
语言准确是指措辞造句恰当、贴切、得体,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合理使用一些经核查无误的数据,多用长句、复句;语言的简明指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材料,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明白白地传递给读者;平易即平实自然,晓畅易懂,用语直白、朴实;语言的庄重正是形成文章的庄重风格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多用严整的句式,严格把握用词的分寸和界限,注意不宜使用和需要慎重使用的词语。
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完整

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完整2021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完整)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考试题,而与考试题如影随形的则是考试答案,考试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下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答案完整,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才能,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发展,其价值取向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文化本位论D.生活本位论答案:A2.“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能够阻断代际传递,这是因为教育具有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生态功能D.人口功能答案:D3.格赛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儿童有效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A.遗传素质B.学习训练C.指导学习D.成熟程度答案:D4.三(2)班的一些学生只要作业稍微难一点就望而却步,还有一些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经常叫苦叫累,对此班主任需要在班级加强学生A.情绪情感的教育B.意志品质的培养C.人际交往的教育D.思维品质的培养答案:B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中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①学会生存②学会认知③学会做事④学会创造⑤学会共同生活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答案:B6.班主任的影响力除表现职权影响力外,更重要的表现力为()。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人格影响力D.知识影响力答案:C7.眼保健操是预防小学生近视的一种保健方法,包括()。
①挤按晴明穴②揉按四百穴③揉按太阳穴和闭目轮刮眼眶④揉按涌泉穴⑤按揉风池穴⑥闭目干洗脸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②③④⑤⑥答案:B8.教师在课堂上一边讲授一边板书,同时留意学生反应,这种品质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阅读与写作(1) 试题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
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1.谈谈童话的文体特征,并举例回答为什么说童话是富于幻想的神奇故事。
2.如何理解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3.文章中蕴涵的人文精神是什么?举例说明你是如何理解文本蕴涵的人文精神的。
二、阅读题(任选一题.40分)1.请根据古诗歌鉴赏特点和要求,从思想内涵和写作风格特色等方面鉴赏曹操的诗《短歌行》。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请根据抒情散文的阅读特点,阅读黄河浪的抒情散文《故乡的榕树》,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乡的榕树黄河浪住所左近的土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遮蔽着地面。
在铅灰色的水泥楼房之间,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注一潭诱人的清凉。
不知什么时候,榕树底下辟出一块小平地,建了儿童玩的滑梯和亭子,周围又种了蒲葵和许多花朵,居然成了一个小小的儿童世界。
也许是对榕树有一份亲切的感情罢,我常在清晨或黄昏带小儿子到这里散步,或是坐在绿色的长椅上看孩子们嬉戏,自有种悠然自得的味道。
那天特别高兴,动了未泯的童心,我从榕树枝上摘下一片绿叶,卷制成一支小小的哨笛,放在口边,吹出单调而淳朴的哨音,小儿子欢跳着抢过去,使劲吹着,引得谁家的一只小黑狗寻声跑来,摇动毛茸茸的尾巴,抬起乌溜溜的眼睛望他。
他把哨音停下,小狗失望地跑开去;他再吹响,小狗又跑拢来……逗得小儿子嘻嘻笑,粉白的脸颊上泛起淡淡的红晕。
而我的心却像一只小鸟,从哨音里展翅飞出去,飞过迷蒙的烟水、苍茫的群山,停落在故乡熟悉的大榕树上。
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卷曲飘拂的长须和那化不开的团团绿云;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片片碧玉,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我怀念从故乡的后山流下来,流过榕树旁的清澈的小溪,溪水中彩色的鹅卵石,到溪畔洗衣和汲水的少女,在水面嘎嘎嘎地追逐欢笑的鸭子;我怀念榕树下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桥栏杆上被人抚摸光滑了的小石狮子。
那汩汩的溪水流走了我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我深深的记忆,记忆里的故事有榕树的叶子一样多…一站在桥头的两棵老榕树,一棵直立,枝叶茂盛;另一棵却长成奇异的S形,苍虬多筋的树干斜伸向溪中,我们称它为“驼背”。
更特别的是它弯曲的这一段树心被烧空了,形成丈多长平方的凹槽,而它仍然顽强地活着,横过溪面,昂起头来,把浓密的枝叶伸向蓝天。
小时候我们对这棵驼背榕树分外有感情,把它中空的那段凹槽当做一条“船”。
几个伙伴爬上去,敲起小锣鼓,以竹竿当桨七上八落地划起来,明知这条“船”不会前进一步,还是认真地、起劲地划着。
在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有时我们会问:这棵驼背的老榕树为什么会被烧成这样呢?听老人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大蛇藏在这树洞中,日久成精,想要升天,却因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触怒了玉皇大帝。
于是有天夜里,乌云紧压着树梢,狂风摇憾着树枝,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榕树着火烧起来了,烧空了一段树干,烧死了那头蛇精,接着一阵瓢泼大雨把火浇熄了……这故事是村里最老的老人说的,他像榕树一样垂着长长的胡子。
我们相信他的年纪和榕树一样苍老,所以我们也相信他说的话。
.不知在什么日子,我们还看到一些女人到这榕树下虔诚地烧一叠纸钱,点几炷香,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愿来祈求这榕树之神呢?我只记得有的小孩面上长了皮癣,母亲就会把他带到这里,在榕树干上砍几刀,用渗流出来的乳白的液汁图在患处,过些日子,那癣似乎也就慢慢地好了。
而我最难忘的是,每过年的时候,老祖母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长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
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却总是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着她挥舞。
使人留恋的还有铺在榕树下的长长的石板条,夏日里,那是农人们的“宝座”和“凉床”。
每当中午,亚热带强烈的阳光令屋内如焚、土地冒烟,惟有这两棵高大的榕树撑开遮天巨伞,抗拒迫人的酷热,洒落一地阴凉,让晒得黝黑的农人们踏着发烫的石板路到这里透一口气。
傍晚,人们在一天辛劳后,躺在溪水流过的石板上,享受习习的晚风,漫无边际地讲三国、说水浒,从远近奇闻谈到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高兴时,还和人拉起胡琴,用粗犷的喉咙唱几段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曲,在苦涩的日子里寻一点短暂的安慰和满足。
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不是动听的言语,也不是诱惑的微笑,只是默默地张开温柔的翅膀,在风雨中为他们遮挡,在炎热中给他们荫凉,以无限的爱心庇护着劳苦而淳朴的人们。
我深深怀念在榕树下度过的愉快的夏夜。
有人卷一条被单,睡在光滑的石板上;有人搬几块床板,一头搁着长凳,一头就搁在桥栏杆上,铺一张草席躺下。
我喜欢跟大人们一起挤在那里睡,仰望头上黑黝黝的榕树的影子,在神秘而恬静的气氛中,用心灵与天上微笑的星星交流。
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将一切都变得不很真实,似梦境,似仙境。
在睡意朦胧中,有嫦娥驾一片白云悄悄飞过,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树枝头轻轻洒下来。
而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人梦乡……有时早上醒来,清露润湿了头发,感到凉飕飕的寒意,才发觉枕头不见了,探头往桥下一看,原来是掉到溪里,吸饱了水,涨鼓鼓的,搁浅在乱石滩上……那样的日子不会回来了。
我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转,身上还留有榕树叶隙漏下的清凉;但我确实知道,这一觉已睡过了三十年,而人也已离乡千里万里了!故乡桥头苍老的榕树啊,也经历了多少风霜?听说那棵“驼背”,在一次台风猛烈的袭击中,挣扎着倒下去了倒在山洪暴发的溪水里,倒在故乡亲爱的土地上,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历程。
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绿叶荫庇着乡人。
而当年把驼背的树干当船划的小伙伴们,都已成长。
有的像我一样,把生命的船划到遥远的异乡,却仍然怀念着故土的榕树么?有的还坐在树下的石板上,讲着那世世代代讲不完的传说么?但那像椿树一样垂着长长胡子的讲故事老人已经去世了;过年时常叫我攀折榕树枝叶的老祖母也已离开人间许久了;只有桥栏杆上的小石狮子,还在听桥下的溪水滔滔流淌罢?“爸爸,爸爸,再给我做几个哨笛。
”不知什么时候,小儿子也摘了一把榕树叶子,递到我面前,于是我又一叶一叶卷起来给他吹。
那忽高忽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弥漫成一片浓浓的乡愁,笼罩在我的周围。
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像慈母一样,思念我这飘泊天涯的游子么?故乡的榕树呀……一九七九年九月于香港问题:(1)本文使用哪些情节线索,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15分)(2)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15分)(3)结合本文,谈谈抒情散文的抒情特点。
并说出本文选取什么作为联系点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10分)试卷代号:2086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开卷)阅读与写作(1)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2010年7月一、论述题(任选两题,每题30分,共60分。
不可多选,若多选,只选前两答题评分)1.童话的文体特征:浓郁的幻想色彩;情节完整、离奇,结构方法模式化;多采用夸张、象征、拟人、假定等表现手法。
为读者喜爱的优秀童话,大多特别善于借助神奇的幻想来描述奇特的事物。
这些事物虽然来自于日常生活,但却被作者涂抹上一层浪漫离奇的虚幻色彩,使之获得崭新的诠释和表现。
因为这样才能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
2.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是:以叙述和描写笔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情节细腻完整地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
强调举例分析和理论阐述并重。
两者各占一半分数。
3.人文精神是人文性的最集中体现。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人文精神就是文化精神的精粹和灵魂。
一般来说,广义的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民族、地域的性质,为全人类所共有。
但它在不同的民族、地域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具有实践性、历史性和民族性。
二、阅读题(答案要点或思路;任选一题.40分)】.[答题参考]曹操,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
曹操奉汉献帝移都许昌,改元“建安”。
他“外建武功,内兴文学”,在北方形成了一个文学中心,习惯上称“建安文学”。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
他的诗多是乐府歌词,朴实无华、感情深挚、气韵沉雄,诗风苍凉悲壮。
代表作品《龟虽寿》、<蒿里行》、《步出夏门行》。
东汉末年,军阀逐鹿中原,辽西乌桓强盛,他们南下攻城掠地,成为河北一带的严重边患。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摧毁了袁绍在河北的统治根基,袁绍呕血而死,其子袁谭、袁尚逃到乌桓,勾结乌桓贵族多次入塞为害。
曹操处于南北夹逼的不利境地:南有盘踞荆襄的刘表、刘备,北有袁氏兄弟和乌桓。
为摆脱被动局面,曹操采用谋士郭嘉的意见,于建安十二年夏率师北征,五月至无终,秋七月遇大水,傍海大道不通,后接受田畴建议,断然改道,经徐无山,出庐龙塞,直指柳城,一战告捷。
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碣石等地,借乐府《步出夏门行》1日题,写了这一有名的组诗。
直描河朔一带风土景物,并抒他气壮山河的雄心壮志。
岁月易逝、光阴荏苒,人生易老天难老,自古引发多少豪杰嗟叹唏嘘,或嗟叹岁月蹉跎,“不知老之将至”;或唏嘘人生生老病死难以预料。
而曹操《短歌行》却是在特定的时候萌发特别的感怀——在嗟叹时光短促、人生几何之时,更多的是感慨自己年事渐高(时年54岁),时日见短,而事业未成,目标未竟,身边匡扶济世之才又极难得。
因而从心底发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衷肠,表露求贤若渴的心态。
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胸襟,有统一天下的宏图大略。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点明“观沧海”的位置和大海的壮阔景象。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竦峙的山岛已秋风萧瑟,草木摇落,但岛上树木繁茂,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