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屈原是谁”》漫画作文题解及范例精选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上海市2020学年度高考语文模拟考试卷一.阅读(80分)(一) 阅读下文,完成1~5题(20分)择死与择生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亦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不惜带辱而活?这个问题从儿时就牵绊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些故意?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于和报效?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汩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黄金卷06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卷(新高考专用)黄金卷06(本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所谓民族的主体性,就是民族在延续发展中贯穿始终的中心,它是使一个民族得以以独立的身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各种性质的综合。
而民族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则是民族主体性的精神方面,它包括民族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和自觉能动性。
一个民族,只有产生了民族的主体意识,才能具有自觉的内在凝聚力,才能有推动民族延续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体意识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自觉能动性的鲜明标志。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事业中,弘扬我们民族的主体意识、主体精神至关重要。
中国人多年的文化困惑,归根结底是一个如何处理好接受外来先进文化与保持自己文化的民族独立性的关系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能否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实在是关键所在。
没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没有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没有独立的意志和民族的尊严,就有可能随人俯仰、任人宰割,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被同化;而没有“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气魄和胆量,就有可能因循守旧、闭关自守,因为顽固不化而葬送民族的前途。
“中体西用”是不对的。
但它作为一种时代思潮,亦传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忧虑,即害怕在外来文化的汹涌冲击下丧失了民族的自我。
其实,只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主体精神,这种忧虑就是多余的。
一个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并不在于保持旧“体”,而取决于民族的主体意识。
有些“全盘西化”论者和“彻底摧毁与重建”论者对中国传统文化自我更新、自我扬弃的能力持悲观态度,主张让外来文化来冲垮中国传统文化。
这种主张的根本错误就在于无视保持民族文化独立性的重要,看不到弘扬民族精神在文明再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
“西体中用”论者主张以西化为体,以民族化为用,其所注意的只是保持文化的民族形式。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训练题 (2)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模拟训练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法国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积极筹款,举力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实现了多项创新,填补系列国际国内空白,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文明的“坐标”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需要人们敬畏、继承和创造。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材料列举了有关“坐标”的三个方面的例子:一是巴黎圣母院失火后全球筹款,其目的是修缮世界文明瑰宝的“老坐标”;二是故宫文创产品“爆款”频现,让东方传统文化的“坐标”绽放新光彩;三是中国探月工程让人类太空探索又添“新坐标”。
所有的这些“坐标”都是文明的体现,都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都需要敬畏、继承、创造。
由此可知,材料列举三个“坐标”的目的就是要展现人类的文明以及引导人们敬畏、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等,据此展开联想与思考行文即可。
【作文立意】①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②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延续;
③敬畏人类文明,继承传统文化;④文明“坐标”,让我们明确前行的路;
⑤新老“坐标”,定位我们的文化传统;等等。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

【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高考作文备考】2020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5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
——马云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
——钱学森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
——拉美谚语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
——歌德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
——卡曾斯世界各国文化多姿多彩,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则名言,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题,要求考生从六则名言中选择两三则来确定立意。
我们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含意。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说的是人生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
由此可以理解为人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说的是不要沉迷在虚无缥缈的幻想中,与其幻想不如踏踏实实立足于当下。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强调的是正确结果与错误之间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正确看待错误,不怕犯错,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
“没有比缺乏意志更大的困难”强调意志力的重要。
“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强调了人要有志向并且热爱它。
“把时间用在思考上是最能节省时间的事情”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立意提示树立正确人生观;立足于当下;正确与错误;意志力;志向与热爱;思考的重要性。
从中选取两到三点,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
比如,选,可写志向需要坚定的意志力;选,可写人生的志向要立足于当下,并要有坚强的毅力;选,可写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可能会出现错误,我们不要怕错误,而是要善于汲取教训;选,可写看清自己,既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又须立足于当下;选,可写既要有坚强的意志力,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选,可写立志高远,成就人生等。
高中语文2023高考模拟作文题练习(共十篇,附写作指导和参考范文)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写到“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时有一个情节,宝玉去潇湘馆探望黛玉,见黛玉所看书上的字自己一个也不认得,这书便是减字谱。
“减字谱”是中国古琴常用的一种记谱法,体现了中国的模糊哲学。
“减字谱”以汉字的偏旁部首加弦名、徽位合成一体,表示左右手的各种指法,省去许多文字,减去部分笔画,能让人更为迅捷地明白指法的要求。
但“减字谱”记录的只有指法音高并无节奏等要素,给了弹奏者再创造的空间。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写道,“如果消费是衡量成功人生的标准,衡量幸福的标准,甚至是衡量尊严的标准,那么人类欲望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再多的购买和刺激的感觉,都不能唤回过去‘达到标准’带来的满足感;现在根本就没有标准可言”。
②一些看透消费主义陷阱真面目的年轻人,拒绝被欲望裹挟,遵循“精致抠”的消费观。
当然,这不是葛朗台式的吝啬守财,而是更看重精神层面的满足感,从“我想要”的面子消费,转向“我需要”的理智开支,把省下的钱投入知识学习、教育、养老等长远投资上。
③据《北京青年报》报道,网友辣酱挑战“10块钱做一顿饭”。
在视频中,为计算食材花费,她记账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以第94顿为例,一餐豆腐粉丝煲,一共花了7.7元。
该系列视频,引来了近10万粉丝的围观。
不止如此,在豆瓣上,“低消费研究所”已经拥有15万名成员。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中国从贫穷落后逐步走向富裕强大。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 (1)(附带各题超详细解析及作文范文)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仿真模拟信息卷&押题卷(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春节假期,众多游客来到山西省乡宁县云丘山冰洞群游玩,许许多多的游人走出冰洞群后,依然 ,有人还大声赞叹景致太精彩、太壮观了!云丘山冰洞群属世界罕见超大冰洞群,洞穴相互贯通,蜿蜒曲折,总长100多米,最宽处有12米,最高有巧米,洞内四壁结冰,五步一景,冰柱、冰笋、冰钟乳、冰石花分布整个空间,大大小小的冰凌 ,在五彩灯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梦幻般景象,犹如龙宫御舍云丘山地处山西吕梁山与汾渭地堑的交汇处,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历史上有“藐姑射山最秀之峰巅”和“河汾一带第一名胜地”的美誉。
目前,云丘山景区范围内现已查明有14个冰洞群,这是中外首次发现的规模超大、机制极为复杂的冰洞群体经过16年的探索开发,云丘山冰洞群目前已作为旅游景点向游人开放据介绍,云丘山冰洞群产生于第四季冰川期,距今已经有3(})多万年的历史洞群成因至今令人 。
冰洞群的构成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极为罕见的稀缺性冰洞群地位,是一种特别复杂的地热负异常现象,具有极强极复杂的科学性质,(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兴致勃勃 璀璨夺目 应接不暇 迷惑不解 B .容光焕发 璀璨夺目 美不胜收 云雾迷蒙 C .容光焕发 晶莹剔透 应接不暇 云雾迷蒙 D .兴致勃勃 晶莹剔透 美不胜收 迷惑不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试卷第2页,总11页A .冰洞群的构成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极为罕见的冰洞群地位B .冰洞群的形成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极为罕见的稀缺性地位C .冰洞群的形成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极为罕见的冰洞群地位D .冰洞群的构成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极为罕见的稀缺性地位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旅游与科学研究方面有着颇高的应用与理论价值 B .在科学研究与旅游方面有着颇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C .在旅游与科学研究方面有着颇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D .在科学研究与旅游方面有着颇高的应用与理论价值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这个书法艺术大繁荣、书法教育渐火热的时代,书法教育的层次提升当是题中之义,专业教师的扩容也当是时势所趋,都是值得欣喜的好事,本应无所非议如果“导师”确实是在有责任地“导”,切实传导了中国艺术精神,承担了立德育人大任,的确值得欢欣鼓舞问题是,有些所谓“导师”似乎未能让书法教育取得高质量提升,书法“专业化”对推促书法创新的贡献堪忧。
2020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

2020 高考作文模拟试题精选解析这里有22 道2020 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你可以来练练手。
如果不知道怎么写也没关系,下面每篇作文都有详细的文题解析,算是一个比较好的训练自己语文作文的方法了。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实”的造字本义为柜子里装满了贝壳,指家境富裕;进而引申为,充盈饱满没有空隙;再进一步引申为有内涵、不虚假。
“实”的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在我们这个伟大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弘扬这种精神。
求实中学将“实”作为校名,并将“求实”二字写进校训。
现在你接受求实中学学生会委托,作为本校优秀学生代表,带领高一学生在校史馆参观后,发表一次有关学校文化的主题演讲,向他们阐明本校“实文化”的内涵,并对他们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文题解析本次考试为高三开学的第一次考试,因此本题命题形式仿照2019 年全国 1 卷和2019 年北京卷。
立足于立德树人和文化自信,力图贴近高考命题。
该题审题和写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 、作文材料解读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因此,读懂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本题材料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对“实”字的语义和语源进行必要解说,这三个义项的引申路径是从物质到精神再到人格;第二部分阐释了“实”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提示考生,需要从物质财富创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等不同层面对“实”进行思考和辨析。
2 、任务指令解读(1) 内容任务参照“作文材料解读”(2) 思维任务材料中隐含了“物质财富创造个人品格民族精神”这样逐次深入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已经为学生搭建了构思基本框架。
学生作文时需要辩证地处理“古代与现代”“当下与未来”的关系。
(3) 对象任务写作者的身份是高年级学长,任务对象是求实中学高一新生,写作时要注意对象的身份和接受程度,语言风格要平易亲切。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真正的勇者”】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点评

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真正的勇者”】材料作文题解及范例点评【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对此你有何理解?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用心审准题意,否则“欲速则不达”。
审题是高考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作文成败的关键,是考生写作的重中之重。
虽然高考写作时间很有限,但“磨刀不误砍柴工”,必须舍得花5分钟来审清题意。
不同类型的作文在审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
立意力求新颖、高远而深刻。
没有统帅的军队是乌合之众,而没有主题的文章则是无根之木。
立意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立意是否新颖、高远、深刻是拉开作文档次的关键。
要使立意深刻高远并非要宏大叙事,而是要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要能用看似不起眼的生活小事,甚至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次微笑、一个眼神等来揭示重大的思想意义,反映震撼人心的主题,来反映考生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作文”与“做人”相统一,才能提高作文的思想格调与社会价值,才能用笔下的文章启发人、感染人。
本题是一篇任务驱动类作文,要求考生针对罗曼罗兰的名言发表看法。
立意的根本在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里的“真相”更侧重于生活的不如意、困难、挫折、不公、甚至黑暗等;“热爱生活”则是指向往美好、乐观生活、坚持理想等;“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则是在肯定这种“热爱生活”的做法。
参考立意:(1)坚持理想;(2)相信明天;(3)真正的英雄能直面生活的苦难;(4)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素材:(1)或许,在现实面前,很多人慢慢变得焦虑和失落。
“没有诗和远方,只有没钱和去不了的地方”,这样的论调很多。
然而真相却是:越黑暗的地方越需要光,有人选择坐在黑暗里,有人选择努力成为光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练《“屈原是谁”》漫画作文题解及范例精选
【作文模拟练】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
限制性
1.立意限制。
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
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
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
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
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
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
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
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
也可以站
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
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开放的。
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侧重于思考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记叙文,将自己要表达的道理寄寓在对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事例的叙述中,且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解题】
这是一道以漫画为材料的作文题,综合考查了考生的读图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思辨能力、写作能力和文化积淀及社会关切。
画面内容贴近高中生的生活和现实,具有极强的时代感,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今天,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将升入大学的高中生对此有何认识,有何思考,有何责任,有何担当,是十分需要思考的。
命题紧扣现实,符合立德树人的高考命题理念。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
偏题立意: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
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
(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
【范文】
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
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
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
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
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
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
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
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12属相的大有人在。
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
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剧将会重演。
是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
现在年轻人中有很多“漫威”迷,前一段《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午夜首映,“漫威粉”竟不顾第二天的上学和上班,抢票抢到使售票系统瘫痪。
随着前几年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大量上映,日韩音乐、日韩服饰在中国也开始大肆流行,90后中哈韩哈日现象严重,有的年轻人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着怪异。
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年轻人容易丧失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错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变得淡漠。
是重理轻文带来的危害。
在学理科将来好就业的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高校里的理科大军对人文类课程极不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的状况。
人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培养出既具有缜密严谨、求异创新的科学素养,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等人文素养的人才。
基于此,对年轻人乃至全社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国家正有所作为,“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强势上映,增加“清明节”和“端午节”两个假日,不提倡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学校正有所作为,“京剧进校园”的大范围推进,校园“经典诵读”的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的文化宣传。
个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冯骥才老师多年来对民俗的研究和宣传,樊锦诗开发的“数字敦煌”宣传平台,“京剧偶像”王佩瑜传播京剧文化的积极行动。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传播方式更是多样,相信只要用心,你我也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达人。
我们更要坚信,到那时“屈原是谁”的尴尬闹剧将在中华大地永远绝迹。
【示例】
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
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
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
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可叹,可悲!
龚自珍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要一个民族灭亡,首要方法是让它自己践踏其民族历史,解构其民族文化,涤荡其民族自信,破坏其民族认同感。
在泛娱乐化的时代,影视节目毫无底线,网络恶搞如日中天:贾玲在《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唐代诗人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网友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
杜甫的这一系列形象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历史是用来穿越的,雷锋是用来赶时髦的,黄河大合唱是用来出洋相的,荆轲是女的……
没有严肃,没有正经,没有是非,所有的所有都成了雷人的闹剧,这个被娱乐的时代,傻傻分不清楚。
当浮躁的气息蔓延开来,当恶搞的风气如日中天,当颠覆历史传统的背后藏的全是国人扭曲的心理,何谈雄狮梦醒?何谈中国崛起?
宋玉《风赋》有言: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对于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历史文化名人的尊重,我们要从日常入手,从细节做起。
写好方块字,记诵三字经,学好文言文,欣赏古诗词,深入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诸如此类举动都是在践行传统,传承文化,都是在向历史和历史文化名人致敬。
近年来,《中华好诗词》《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民歌大会》《国家宝藏》等系列具有人文情怀的文化类节目集体走红,深受观众喜爱,掀起了一股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我们要从中汲取营养,并甘之如饴。
铃溪古镇的折子戏咿呀了千载,唱醉了晚归的灵魂;川西成都的皮影在夜幕中跳动,唤醒了倦怠的星空;蜀中自贡的龚扇伴随着历史的暑气,搅动了倾城的清新……孔丘、屈原、岳飞、鲁迅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个个栩栩如生,神采飞扬,从历史的深处正向我们走来。
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时而顺达,时而阻滞,执辔的车夫满脸从容——无言坚持,默默守候,是对历史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