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传播特性分析

合集下载

重金属原理

重金属原理

重金属原理
重金属污染原理及其影响
重金属是指相对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元素,如汞、铅、铬、镉、砷等。

由于其化学性质稳定,不易降解,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被广泛认为是一种有害物质。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废水及废气排放等。

重金属的原理主要包括生物积累、迁移和转化。

一般情况下,重金属进入生物体后会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作用,从而导致其积累在生物体内,进一步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主要取决于土壤pH值、含水量以及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等因素。

当重金属进入水体后,由于其不易挥发及分解,会沉积在河底或湖泊底泥中,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重金属可以通过空气、水和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内部,对脑部、心血管系统、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并且还可能引发各种慢性病,如癌症、免疫系统疾病等。

此外,重金属还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为了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对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和防范重金属污染的潜在风险。

其次,应加强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管控,减少重金属排放。

此外,还需加强土壤和水体的修复工作,降低重金属的含量。

对于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区域,应采取有效的修复方法,恢复其生态系统的功能。

综上所述,重金属污染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只有通过加强监测、管控和修复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治理重金属污染,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

重金属传播特征

重金属传播特征

交通区土壤重金属富集并不明显,特别是交通污染的标志性元素Pb、Zn、Cu在交通区含量最低,Cd和Cr的含量也不高。

一方面可能与城区较高的绿化率,路侧有行道树,路中有绿化隔离带有关.这些绿化设施可以通过滞留、吸附和过滤等方式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有效地阻止重金属颗粒物进一步扩散,对城市绿地土壤和路侧土壤重金属污染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此外,还可能是由于城区降水频繁,雨水冲刷能力强以及城区土壤压实现象严重,含Pb、Zn、Cu、Cd等重金属的公路灰尘会随路面径流进入下水管网而不易进入路侧土壤富集的缘故。

商务区土壤中Hg含量最高,可能与成土母质和燃煤有关【23】;Pb、Cu、zn含量也较高,除与商务区多位于环形路或十字路口等交通繁忙地段,人流、车流量大,建成历史悠久,重金属富集时间久有关外,含P b、Zn、Cu的装饰材料和管材、油漆、塑料、涂料等也是造成商务区土壤Pb、C1l、Zn富集的的主要原因。

城市绿地重金属的含量不高,除与市区绿化率较高有关外,与其表层土壤大都是客土回填,重金属富集时间较短也有一定关系,但城区绿地多位于交通繁忙公路或工业区附近,在汽车尾气和工业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土壤重金属含量有可能增加。

山区因功能地势特殊而远离工业、交通和燃煤等污染源,重金属含量自然较低。

居民区则由于和交通区交叉混合,且长期受到城市工业区工业活动的影响,加之居民日常生活废弃物中常含重金属,这些因素势必影响居民区土壤重金属含量。

另外,各功能区土壤As、Cr含量差别不大,工业活动和燃煤对其含量虽有一定影响,但可能主要与成土母质有关。

城区的土壤重金属富集主要和工业活动、交通运输以及燃煤活动有关。

首先,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重金属一方面呈气态或呈气溶胶态,进入大气后经干湿沉降可进入土壤。

随降尘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工业活动所产生的废渣是重金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一些金属冶炼厂,废渣中的重金属含量极高【26】,无处理堆弃或直接混入土壤,也会造成土壤重金属富集。

(完整版)重金属传播特征讲解

(完整版)重金属传播特征讲解

重金属传播特征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 5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达到一定程度,会造成慢性中毒。

对什么是重金属目前尚无严格的定义,化学上跟据金属的密度把金属分成重金属和轻金属,常把密度大于 4.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如:金、银、铜、铅、锌、镍、钴、铬、汞、镉等大约 45种。

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是指: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等生物毒性显著的重金属。

对人体毒害最大的有 5种:铅、汞、铬、砷、镉。

这些重金属在水中不能被分解,人饮用后毒性放大,与水中的其他毒素结合生成毒性更大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在领域中,重金属主要是指对生物有明显毒性的金属元素或类金属元素,如汞、镉、铅、铬、锌、铜、钴、镍、锡、砷等,此类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降解。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 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 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 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目前, 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 约 1.5万 t 、 Cu 为 340万 t 、 Pb 为 500万 t 、 Mn 为 1500万 t 、 Ni 为 100万t 。

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 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 到 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 0.1 hm2, 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 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 , 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传播特征分析

传播特征分析

5.31传播特征分析一般情况下,在没有什么阻挡的情况下,污染物是从污染源开始向四面八方以发射状传播的,此处只考虑地形对重金属污染元素的传播的影响,我们知道,当距离污染源越远,重金属的浓度就越低,还有就是重金属元素向上与向下传播有很大的区别,向下传播因坡度的原因大于向上传播,所以在距离污染源距离相同距离的点,因高度差的不同,浓度也会不同,据此可以知道重金属污染元素的浓度分布是成山峰状的。

5.32建立模型-黑箱模型 结合分析与实际,某受重金属污染的地区的受影响情况与此地离污染源的位置有关,即跟污染源与被污染点的空间位置有关。

我们发现,此处是不能根据理论从纯数学的角度建立出浓度与地理位置之间的数学公式模型的。

因此我们考虑了黑箱模型,把采样点的空间坐标看作是输入,浓度是输出,求出浓度与空间坐标之间的关系,让后根据浓度分布特征找出污染源位置。

利用1stopt 软件进行快速拟合出砷浓度与x 、y 坐标的关系( 准牛顿法(BFGS) + 通用全局优化法)N=p1+p2/(1+((x-p3)/p4)^2)+p5/(1+((y-p6)/p7)^2)+p8/((1+((x-p3)/p4)^2)*(1+((y-p6)/p7)^2))))76(1(*))43(1(8)76(15)43(1212222p p y p p x p p p y p p p x p p N -+-++-++-++=以及砷的浓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准牛顿法(BFGS) + 通用全局优化法)N=p1+p2/Ln(x)+p3/(Ln(x))^2+p4/(Ln(x))^3+p5/(Ln(x))^4+p6/(Ln(x))^5+p7/(L n(x))^6+p8/(Ln(x))^7+p9/(Ln(x))^8+p10/(Ln(x))^9从拟合出函数的形式可以看出砷的浓度与x 、y 坐标的关系以及砷的浓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都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

根据快速拟合出公式的形式,通过三个变量的非线性组合得到拟合公式形式:N=(p1+p2/(1+((x1-p3)/p4)^2)+p5/(1+((x2-p6)/p7)^2)+p8/((1+((x1-p3)/p4)^2)*(1+((x2-p6)/p7)^2)))*(p8+p9/Ln(x3)+p10/(Ln(x3))^2+p11/(Ln(x3))^3+p12/(Ln(x3))^4+p13/(Ln(x3))^5+p14/(Ln(x3))^6+p15/(Ln(x3))^7+p16/(Ln(x3))^8+p17/(Ln(x3))^9);))3(17)3(16)3(15)3(14)3(13)3(12)3(11)3(10)3(98(*))))762(1(*)431(1(8)762(15)431(121(987654322222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x Ln p p p p x p p x p p p x p p p x p p N +++++++++-+-++-++-++=(镉、铬、铜、镍、铅、锌共用模型)由于都是重金属,镉、铬、铜、镍、铅、锌通常条件下同位固体,所以它们的传播特征具有相似性,故而此数学模型可以共用,但系数应是不同的汞通常是液体,故而分开分析。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以及传播特征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以及传播特征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以及传播特征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

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

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

目前我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随废重金属水银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

水体中金属有利或有害不仅取决于金属的种类、理化性质,而且还取决于金属的浓度及存在的价态和形态,即使有益的金属元素浓度超过某一数值也会有剧烈的毒性,使动植物中毒,甚至死亡。

金属有机化合物(如有机汞、有机铅、有机砷、有机锡等)比相应的金属无机化合物毒性要强得多;可溶态的金属又比颗粒态金属的毒性要大;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要大等等。

重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重金属在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广泛分布,而底泥往往是重金属的储存库和最后的归宿。

当环境变化时,底泥中的重金属形态将发生转化并释放造成污染。

重金属不能被生物降解,但具有生物累积性,可以直接威胁高等生物包括人类,有关专家指出,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具有不可逆转性,已受污染土壤没有治理价值,只能调整种植品种来加以回避。

因此,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工业污染,其次是交通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

工业污染大多通过废渣、废水、废气排入环境,在人和动物、植物中富集,从而对环境和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工业污染的治理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方法、管理措施来降低它的污染,最终达到国家的污染物排谨防茶叶中的重金属污染排放标准;交通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排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例如:使用乙醇汽油、安装汽车尾气净化器等;生活污染主要是一些生活垃圾的污染,废旧电池、破碎的照明灯、没有用完的化妆品、上彩釉的碗碟等,对于重金属的污染只要我们从其来源加以控制,就多多少少可以减少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

重金属的危害特性及重金属分析方法原理介绍一、重金属的危害特性从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我们从自然性、毒性、活性和持久性、生物可分解性、生物累积性,对生物体作用的加和性等几个方面对重金属的危害稍作论述。

(一)自然性: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人类,对于自然物质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有人分析了人体中60多种常见元素的分布规律,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元素在人体血液中的百分含量与它们在地壳中的百分含量极为相似。

但是,人类对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其耐受力则要小得多。

所以区别污染物的自然或人工属性,有助于估计它们对人类的危害程度。

铅、镉、汞、砷等重金属,是由于工业活动的发展,引起在人类周围环境中的富集,通过大气、水、食品等进入人体,在人体某些器官内积累,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二)毒性:决定污染物毒性强弱的主要因素是其物质性质、含量和存在形态。

例如铬有二价、三价和六价三种形式,其中六价铬的毒性很强,而三价铬是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天然水体中一般重金属产生毒性的范围大约在1~10mg/L之间,而汞,镉等产生毒性的范围在0.01~0.001mg/L之间。

(三)时空分布性: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被稀释扩散,可能造成点源到面源更大范围的污染,而且在不同空间的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同。

(四)活性和持久性:活性和持久性表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稳定程度。

活性高的污染物质,在环境中或在处理过程中易发生化学反应,毒性降低,但也可能生成比原来毒性更强的污染物,构成二次污染。

如汞可转化成甲基汞,毒性很强。

与活性相反,持久性则表示有些污染物质能长期地保持其危害性,如重金属铅、镉等都具有毒性且在自然界难以降解,并可产生生物蓄积,长期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五)生物可分解性:有些污染物能被生物所吸收、利用并分解,最后生成无害的稳定物质。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分析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由此建立模型,确定污染源的位置

(2)2(一) 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1)调查研究的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当地土壤自然背景值, 其中Hg. Cu 的平均含量达到了背景平均含量的 8.56317958倍和4.167934834 倍,说明当地的重金属污染很严重,Hg .cu 的污染尤为突出。

(2)各种金属的 最大测量值都达到了当地背景平均含量的 10倍以上,除As 外;其中,Cu 和Hg 金属的最大测量值都达 到了当地背景平均含量的100倍以上,Cu 达到了 191.5515152倍出现在工业区,其次是交通区:Hg 达到了 457.1428571倍,出现 在交通区,其次工业区、公园绿地区:以上说明,当地的金属富集程度非常高, 金属污染主要是人为活动造成的。

(3)工业区的污染以 Cd 、Cr 、Cu Hg 、Pb Zu 为主,可能与重金属的冶炼厂及电镀厂的排污有关: 交通区的污染以Cd Cu Hg Ni 、Pb Zn 为主,可能与汽车尾气排放和轮胎磨损破碎、粉尘使公路两侧 的土壤受到Pb Zn 等重金属的污染有关:生活区的污染以 Cr 、Pb 、Zn 为主,其 中Pb 、的最大测量值不在交通区取 得而在生活区取得,并且公园率地区的227.40 >181.48交通区、公交通区、公交道路上如果使用含铅汽油是 Pb 的含量 并不低于交通区的Pb 的主要用途,Pb 应该集中分布在交通附近的壤中,而当地 的其他区域的Pb 的含量并不低于交通区的 Pb 的含量,说明当地的Pb 可能主要 不是用在汽油上,认为影响导致的任何异常都是有可能的。

(二) 建立模型由题意可以知道,Pb 主要分布在生活区,Cu 元素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其他元对于第二小问,我们首先根据所给的数据将已区分好的各个区域归在一起, 求出各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区域的平均值, 建立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模型;分析各 种重金属元素在各个区域的污染指数来分析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 度。

重金属污染

重金属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密度大于5g/m3)含量过高,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化肥与农药的大量施用、矿床的不断开采,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和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等,环境问题开始显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而重金属污染是其中危害极大的一类,常见的对土壤造成污染的重金属包括锌、铜、铬、镍、铅、镉、汞等元素,它们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恶化水文环境,并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000万hm2,污水灌溉污染耕地216.7万hm2,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13.3万hm2,三项合计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

耕地污染已经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在此背景下,土壤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并日益成为环境、土壤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1﹑土壤中重金属危害的特点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土壤也是食物链的一个重要环节,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由于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产生污染的过程具有普遍性、隐蔽性、长期性、不可逆性和迁移转化的特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如土壤中汞污染会导致水俣病的发生,糙米中含镉量超标会引起“骨痛病”的产生。

2﹑植物修复技术2.1植物修复技术的概念植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植物吸收、分解、挥发或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有效态含量,从而降低其对生物的危害。

其实质是将某种特定的植物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而该种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元素具有特殊的忍耐和超量积累能力,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可将重金属移出土体,以达到治理污染与恢复生态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污染来源、分布、治理方法点击次数:2540 发布时间:2011-2-16摘要:文章阐明了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同时对国内外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工作做了系统的综述,提出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利用环境矿物材料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方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及有用金属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展现出广阔的环境矿物学研究与应用前景。

并提醒人们要提高土壤质量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重金属系指密度4.0以上约60种元素或密度在5.0以上的45种元素。

砷、硒是非金属,但是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砷、硒列入重金属污染物范围内。

环境污染方面所指的重金属主要是指生物毒性显著的汞、镉、铅、铬以及类金属砷,还包括具有毒性的重金属锌、铜、钴、镍、锡、钒等污染物。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迅速发展,含重金属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严重污染。

土壤重金属污染可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也可以导致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

目前,世界各国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 t、Cu为340万 t、Pb为500万 t、Mn为1500万 t、Ni为100万 t。

中国北方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和部分商品粮基地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北京、天津、西安、沈阳、济南、长春、郑州等地;。

南方相对较轻,如福州、宁波、上海、武汉、成都等地。

土壤重金属污染将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从中国土壤资源状况看,到2000年底中国人均耕地仅为0.1 hm2,而且随着今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如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灾害损毁等,土壤资源将进一步减少。

因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及治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改良土壤质量,将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

重金属污染原理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

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是:(1)除被悬浮物带走的外,会因吸附沉淀作用而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成为长期的次生污染源;(2)水中各种无机配位体(氯离子、硫酸离子、氢氧离子等)和有机配位体(腐蚀质等)会与其生成络合物或螯合物,导致重金属有更大的水溶解度而使已进入底泥的重金属又可能重新释放出来;(3)重金属的价态不同,其活性与毒性不同。

其形态又随pH和氧化还原条件而转化。

(4)在其危害环境方面的特点是:微量浓度即可产生毒性(一般为1~10毫克/升,汞、镉为0.01~0.001毫克/升);在微生物作用会转化为毒性更强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如洋-甲基汞);可被生物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造成慢性路线。

亲硫重金属元素(汞、镉、铅、锌、硒、铜、砷等)与人体组织某些酶的巯基(-SH)有特别大的亲合力,能抑制酶的活性,亲铁元素(铁、镍)可在人体的肾、脾、肝内累积,抑制精氨酶的活性。

六价铬可能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沉淀剂,可抑制细胞内谷胱甘肽还原酶,导致高铁血红蛋白,可能致癌,过量的钒和锰(亲岩元素)则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机能。

本文主要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现行治理方法入手,提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防治的环境矿物学新方法。

旨在保护环境,提高土壤的环境质量。

1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来源与分布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是多途径的,首先是成土母质本身含有重金属,不同的母质、成土过程所形成的土壤含有重金属量差异很大。

此外,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也造成重金属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

1.1 大气中重金属沉降大气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及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大量含重金属的有害气体和粉尘等。

它们主要分布在工矿的周围和公路、铁路的两侧。

大气中的大多数重金属是经自然沉降[2]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

如瑞典中部Falun市区的铅污染[3],它主要来自于市区铜矿工业厂、硫酸厂、油漆厂、采矿和化学工业产生大量废物,由于风的输送,这些细微颗粒的铅,从工业废物堆扩散至周围地区。

南京某生产铬的重工业厂[4]铬污染叠加已超过当地背景值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囱为中心,范围达1.5 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1.38 km。

俄罗斯的一个硫酸生产厂也是由工厂烟囱排放造成S、V、As的污染。

公路、铁路两侧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是Pb、Zn、Cd、Cr、Co、Cu的污染为主。

它们来自于含铅汽油的燃烧,汽车轮胎磨损产生的含锌粉尘等。

它们成条带状分布,以公路、铁路为轴向两侧重金属污染强度逐渐减弱;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铁路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强的叠加性。

在宁—杭公路南京段两侧的土壤形成Pb、Cr、Co污染晕带,且沿公路延长方向分布,自公路向两侧污染强度减弱。

在宁—连一级公路淮阴段两侧的土壤铅含量增高,向两侧含量逐渐降低,且在地表0~30 cm铅的含量较高。

在法国索洛涅地区A71号高速公路[8]沿途严重污染重金属Pb、Zn、Cd,其沉降粒子浓度超过当地土壤背景值2~8倍,而公路旁重金属浓度比沉降粒子中高7~26倍。

在斯洛文尼亚[9]从居波加到扎各瑞波公路两侧,铅除了分布在公路两侧以外,还受阶地地貌和盛行风的影响,高铅出现在低地,公路顺风一侧铅含量较高。

经过自然沉降和雨淋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工矿烟囱、废物堆和公路为中心,向四周及两侧扩散;由城市—郊区—农区,随距城市的距离加大而降低,特别是城市的郊区污染较为严重。

此外,还与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成正相关;重工业越发达,污染相对就越严重。

此外,大气汞的干湿沉降也可以引起土壤中汞的含量增高。

大气汞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后,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和有机物的吸附或固定,富集于土壤表层,或为植物吸收而转入土壤,造成土壤汞的浓度的升高。

1.2 农药、化肥和塑料薄膜使用施用含有铅、汞、镉、砷等的农药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都可以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

一般过磷酸盐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Hg、Cd、As、Zn、Pb,磷肥次之,,氮肥和钾肥含量较低,但氮肥中铅含量较高,其中As和Cd污染严重。

经过对上海地区菜园土地、粮棉地的研究,施肥后,Cd的含量从0.134 mg/kg升到0.316 mg/kg,Hg的含量从0.22 mg/kg 升到0.39 mg/kg,Cu、Zn 增长2/3。

通过新西兰50 a前和现今同一地点58个土样分析,自施用磷肥后,镉从0.39 mg/kg 升至0.85mg/kg。

在阿根廷由于传统无机磷肥的施入,进而导致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Pb的污染。

农用塑料薄膜生产应用的热稳定剂中含有Cd、Pb,在大量使用塑料大棚和地膜过程中都可以造成土壤重金属的污染。

1.3 污水灌溉污水灌溉一般指使用经过一定处理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森林和草地。

城市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商业污水和工业废水。

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涌入河道,使城市污水中含有的许多重金属离子,随着污水灌溉而进入土壤。

在分布上,往往是靠近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污染严重,远离污染源头和城市工业区,土壤几乎不污染[17]。

近年来污水灌溉已成为农业灌溉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60年代至今,污灌面积迅速扩大,以北方旱作地区污灌最为普遍,约占全国污灌面积的90%以上。

南方地区的污灌面积仅占6%,其余在西北和青藏[18]。

污灌导致土壤重金属Hg、Cd、Cr、As、Cu、Zn、Pb等含量的增加。

淮阳污灌区自污灌以来,金属Hg、Cd、Cr、Pb、As等就逐渐增高,1995~1997年已超过警戒级。

太原污灌区的重金属Pb、Cd、Cr含量远远超过其当地背景值,且积累量逐年增高。

1.4 污泥施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但同时污泥中也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随着大量的市政污泥进入农田,使农田中的重金属的含量在不断增高。

污泥施肥可导致土壤中Cd、Hg、Cr、Cu、Zn、Ni、Pb含量的增加,且污泥施用越多,污染就越严重,Cd、、Cu、Zn引起水稻、蔬菜的污染;Cd、Hg可引起小麦、玉米的污染;污泥增加,青菜中的Cd、Cu、Zn、Ni、Pb也增加]。

Anthony研究表明,用城市污水、污泥改良土壤,重金属Hg、Cd、Pb等的含量也明显增加。

1.5 含重金属废弃物堆积含重金属废弃物种类繁多,不同种类其危害方式和污染程度都不一样。

污染的范围一般以废弃堆为中心向四周扩散。

通过对武汉市垃圾堆放场[23]、杭州某铬渣堆存区、城市生活垃圾场[25]及车辆废弃场[26]附近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这些区域的重金属Cd、Hg、Cr、Cu、Zn、Ni、Pb、As、Sb、V、Co、Mn的含量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含量和形态分布特征受其垃圾中释放率的影响,且随距离的加大重金属的含量而降低。

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如铬渣堆存区的Cd、Hg、Pb为重度污染,Zn为中度污染,Cr、Cu为轻度污染。

1.6 金属矿山酸性废水污染金属矿山的开采、冶炼、重金属尾矿、冶炼废渣和矿渣堆放等,可以被酸溶出含重金属离子的矿山酸性废水,随着矿山排水和降雨使之带入水环境(如河流等)或直接进入土壤,都可以间接或直接地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

1989年我国有色冶金工业向环境中排放重金属Hg为56 t,Cd为88 t,As为173 t,Pb为226 t。

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污染的范围一般在矿山的周围或河流的下游,在河流中不同河段的重金属污染往往受污染源(矿山)控制,河流同一污染源的下段自上游到下游,由于金属元素迁移能力减弱和水体自净化能力的适度恢复,金属化学污染强度逐渐降低。

江西乐安江沽口—中洲由于遭受德兴铜矿的污染,水体及土壤中的重金属Cu、Pb、Zn、Cr含量增高,至鄱阳湖段重金属含量逐渐降低。

美国科罗拉多州罗拉多流域受采矿的影响,重金属元素Cd、Zn、Pb、As的浓度,以污染源为最高,之后随着与污染源距离延长而逐渐降低。

莱安河[30]重金属污染,来自一个大型铜矿,导致重金属浓度远远超过当地背景值。

流域重金属污染随季节变化而异,枯水期重金属的含量明显高于丰水期。

河流流速减缓可以导致该流段重金属含量增加。

同一区域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途径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途径的。

胡永定通过研究徐州荆马河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成因中指出:Cr、Cu、Zn、Pb是由垃圾施用引起的,As是由农灌引起的,Cd是由农灌和垃圾施用引起的,Hg是各种途径都具备。

王文祥通过对山东省耕地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的研究说明,工业快速发展地区铅高于农业环境,铅与距公路远近有关。

乡镇企业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利用率低,造成其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当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