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作业之卫生培训
噪声伤害事故安全教育培训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二条 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
声压级 (dBA)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例如
喷气发动 机声
枪声(耳 痛出现)
链锯声 割草机声 吸尘器吸
尘声 谈话声 安静的房
间 轻声细语
闻阈
声压 (Pa) 2000
200
20 2 0.2
0.02 0.002
0.0002 0.00002
声压级 (dBA)
85 88 91 94 97 100 103
噪声职业病危害风险管理内容: 5.2.1 听力保护计划 5.2.1.1 当劳动者职业暴露的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 85 dB(A)时,用人单位应建立有效的听力保护 计划。85 dB(A)为听力保护计划强制水平,80 dB(A)为听力保护计划行动水平。 5.2.2 噪声职业暴露评估 当用人单位任何作业岗位噪声强度等效声级大于等于80 dB(A),用人单位应进行噪声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噪 声职业暴露评估及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的风险评价,建立噪声暴露评估系统。
2020年4月28日,深圳市宝安区某电子制造企业的郑 某在职业健康体检中被市职业病防治院诊断为“职业 性轻度噪声聋”。
图例
原因
1.作业场所噪声强度超标。 2.厂房设计不合理,产生噪声的机器密度较大。 3.未设置有效的隔音降噪防护设施。 4.以往对职业病防治工作不重视。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内容1)噪声:如机器噪声、交通噪声等;2)振动:如手持电动工具振动、车辆振动等;3)放射性因素:如放射性物质、射线等。
3.生物因素1)病原体:如炭疽菌、结核杆菌等;2)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1.姿势、体位不良:如长时间弯腰、仰头等;2.重复动作:如长时间使用鼠标、打字等;3.静力负荷:如长时间站立、坐姿不正确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1.气候因素:如高温、低温、湿度等;2.照明条件:如光强、光色等;3.空气污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必要性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和方式,使职工掌握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和能力。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教育和培训。
2.保障职工健康: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可以帮助职工了解职业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3.提高企业效益: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可以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降低企业的医疗费用和赔偿费用,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4.提高企业形象: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信誉度,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信力。
因此,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企业应该积极开展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为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粉尘是由固体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其主要危害包括:(1)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咳嗽、气喘、支气管炎等;(2)吸入大量粉尘可引起急性肺部炎症,甚至导致死亡;(3)长期接触粉尘可引起职业性疾病,如尘肺、矽肺等。
二、粉尘危害控制方法1.工艺控制:通过改变生产工艺、使用新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减少或消除粉尘的产生。
2.机械控制:通过机械设备,如风扇、排风机等,将产生的粉尘及时排出生产场所。
职业卫生培训课件-噪声粉尘

建立健全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职业卫生方面的职责和义务, 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晚会等,增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01
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档案
为每位员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评估和跟踪,及时发现员工可
能存在的心理问题。
02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员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
助员工缓解工作压力和负面情绪。
03
开展心理健康培训
针对员工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课程,教授员工有效
的心理调适方法和技巧,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工程治理措施
噪声控制
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工程措施,如安装隔音墙、隔音门、消声器等,降低 噪声传播和反射。
粉尘控制
采用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等工程措施,如喷雾洒水、安装除尘器等, 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操作规程与培训
制定操作规程
明确工作场所噪声粉尘控制的操作规程,包括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应急处理等 方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状。
粉尘危害
长期吸入粉尘可引起尘肺病,出现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 状;还可导致鼻炎、咽炎等上呼吸 道疾病。
影响因素
噪声和粉尘的危害程度受多种因素 影响,如接触时间、强度、频率以 及个体差异等。
相关法规与标准
01
02
03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 防治法》、《工作场所有 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等。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作业前,必须佩戴岗位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隔音耳塞、耳罩或隔音帽。
2、进入岗位后,仔细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降噪设施,确认岗位运行前隔音降噪设施无异常现象。
3、当隔声消声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单位有关领导汇报,并安排人员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声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行。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有效控制设备异常引起的噪声增加。
5.岗位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操作,不严格按照操作程序操作的,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和饮食。
吸烟、喝酒和吃饭必须在没有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吸烟、喝酒、吃饭前必须仔细清洁面部和双手。
7、下班前,更换工作服等生产现场使用的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离开工作岗位,防止污染源在离开工作岗位后扩散到其他人员。
8.离开岗位后,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彻底清理附着在身体和衣服上的污染物,清洁身体各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身体。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下班后洗澡。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6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7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试行草案)》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8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其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仍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时,应采取个体防护;对职工并不经常停留的噪声作业场所,应根据不同要求建立作为控制、观察、休息的隔声室,室内必须有足够的吸声衬面,以减少混响声。
噪声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3、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4、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5、各值班室噪音超标时,应采用适当的隔音措施。
6、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噪音区域时,应佩戴耳塞。
7、在噪声较大区域连续工作时,宜分批轮换作业。
8、对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9、噪声作业场所的噪声强度超过卫生标准时,应采用隔声、消声措施,或按《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的时间,缩短每个工作班的接触噪声时间。
冶金企业噪声与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4篇)

冶金企业噪声与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一、引言随着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噪声与振动作为常见的职业卫生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保护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冶金企业必须建立和执行科学的噪声与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
二、噪声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2.1 测量和评估噪声水平2.1.1 定期对冶金企业中的各个工作场所进行噪声测量和评估。
测量结果应记录并及时通报有关部门。
2.1.2 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噪声在可控范围内。
2.1.3 对超过国家标准的噪声源,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予以控制,确保从业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2 噪声控制措施2.2.1 冶金企业应优先选择低噪声设备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以降低噪声源的产生。
2.2.2 对于无法更换的高噪声设备,可以考虑进行声屏障、隔声罩等降噪措施,有效减少噪声传播。
2.2.3 对于存在噪声问题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噪声防护设施,如隔音室、消声器等,确保从业人员的噪声暴露水平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3 从业人员个体防护2.3.1 提供合适的耳塞或耳罩给需要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从业人员使用,确保其听力保护。
2.3.2 对于噪声暴露时间较长且噪声强度较高的从业人员,应实施定期听力检查,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2.3.3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噪声危害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振动作业职业卫生管理规程3.1 风险评估与控制3.1.1 对振动作业的岗位进行风险评估,确保从业人员暴露在振动环境下的风险可控。
3.1.2 对振动源进行评估和分类,并根据相应标准制定控制措施。
3.1.3 采取机械控制、工程控制或管理控制等方法减少或消除振动。
3.2 个体防护措施3.2.1 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给从业人员使用,如振动吸收手套、振动吸收垫等。
3.2.2 对于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并根据体检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粉尘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1.2工作场所内要悬挂明显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1.3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
1.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1.6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
1.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1.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在有毒有害岗位不得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或淋浴,工作服勤洗勤换。
1.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10对下灰、水泥装卸作业时,按规程要求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罩。
1.11施工过程应站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粉尘的机率。
1.12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1.13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2、危害应急措施2.1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口、鼻。
2.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2.3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粉尘产生。
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
2.4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
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
噪声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机体健康状况及个人敏感性 噪声易感人群约占5%; 患有耳部疾病者会加重噪声的危害程度;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受损恢复的能力逐渐减退。
7、个体防护 有无防护设备和是否能正确使用也与噪声的危害有直接 关系。
小提示: 年轻人喜欢小巧时尚的MP3是一个无形杀手。现在的
MP3播放8至12小时,声音输出功率一般可高达115分贝,并 发出的声浪,可以超过开动电锯的噪音。
描述声音的响度——强度
• 声波传播
时介质粒 子的振动 所产生的 空气压力 变化
• dB
83 dB
语音和可听到的声音
闻阈 声强 dB
120
可以听到的声音
100
80
语音
60
40
20
0
10 20
频率Hz
50 100 200 500 1000 2000 5000 10000 20000 50000 100000
典型声级示意图
坟地
图书馆
办公室 重型货车
流行音乐
喷射引擎 (距离25米)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夜间)
麻将 马路
钻地
(距离100米)
二、人的听觉系统
传导途径:声音→外耳→中耳→耳蜗听觉感受器→听神经→ 脑内听觉传导通路→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在此形成听觉意识
1、降噪值:
a.SNR(单值噪声降低数)×0.6( 如:护耳器产品标称值 SNR为20dB,那么实际使用时获得的声衰减值为:20×0.6=12dB)
b.NRR(噪声降低评价数)(NRR-7)/2(如:护耳器产品 标称值NRR为20dB,那么实际使用时获得的声衰减值为:(20- 7)/2=6.5dB)
4、个体防护
耳塞:隔音效果可达20-35dB; 耳罩:隔音效果可达30-40dB,佩带不方便,成本也较高。
耳塞
耳帽
耳罩
优点 缺点
NRR:29分贝 •小而轻便方便使用 •适合热和潮湿环境 •适合密闭空间 •子弹型轮廓效果出众 •成本低
•需要好的贴合 •要求好的卫生习惯 •能引起耳道刺激 •难于发现和监视使用
工作場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标准:
日接触噪声 卫生限值
时间(h)
dB(A)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超过115dB(A)
生产性噪声的分类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种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所产生的噪
声,如电锯、电焊、机床等。 ◇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的突变或液体流动而产
峰值(dB) 140 130 120
2、控制噪声源 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替代噪声设备; 尽量远离噪声源;
3、控制噪声的传播 墙壁屋顶使用吸声材料;较好的吸声材料有玻璃棉、矿 渣棉、棉絮等 工作场所悬挂吸声体; 使用消声器:主要用于风道和管道。 隔音室、隔音罩
降低>10dB
降低40-60dB 降低37dB
一、声音和噪声
声音
通过空气传播的振动波,人耳可听 到的感觉。
噪声
一切惹人讨厌、令人烦躁、对人 有害、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
弹琴
钻地
描述声音的调——频率
• 频率:声波每秒振动的次数
• 单位:赫兹(Hz)
低频
1秒
高频
1秒
• 次声波:频率<20Hz • 声 波:人耳能够感受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 • 超声波:>20,000Hz
Q:我已經習慣噪音了,不需要噪音防護 1.耳朵不會適應噪音,它只會變聾,而且最糟的是已經有噪音性聽力傷害 的耳朵似乎更能適應噪音。 2.這並不代表你就有較好的抵抗噪音造成進一步傷害的能力。它只會讓你 更加速了噪音性的聽力傷害。
6、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噪声作业应安排适当的工间休息,休息时应离开噪 声环境,以恢复听觉疲劳。
护耳器的适应性:一般坚持使用一周左右,不舒适感基本消失。
耳塞正确使用步骤----免保养泡棉型
耳塞正确使用步骤----可重复使用预成型耳塞
5、健康监护
噪声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高频段听力下降超 过30dB时,应列为观察对象;对于禁忌症、听力损伤、易感者应 调离噪声岗位。妇女妊娠期应避免接触超过卫生标准的噪声
NRR:20分贝 •易于发现 •易于贴合 •适合间断使用 •适合不同头型佩 戴
NRR:22分贝 •最易于贴合佩带舒适 •易于发现 •有小的耳疾时携带 •较理想的隔音效果 •经久耐用。
•需要时间贴 •不便携带 •防护功能较差 •难于保持清洁
•不便携带且较重 •难以使用其他的PPE •太热 •价格最高
护耳器选用要点
Q:為什麼要接受聽力檢查? 1. 由於噪音暴露導致的聽力損失為漸進、無痛的,初期自高頻開始,故勞工在早期不
易注意到,直至察覺時聽力閾值已變大,聽力受損已嚴重。 2. 定期實施聽力檢查可使雇主與勞工瞭解其聽力狀況,當聽力有變化時可提供警訊,
提早預防避免聽力損失。
Q:誰需要實施聽力檢查?
1. 新進勞工。 2. 新調職到噪音特別危害作業場所(噪音在八十五分貝以上)之勞工。 3. 於噪音作業場所工作的勞工。 4. 調職離開噪音作業場所之勞工。 5. 離職勞工。
噪声作业之卫生培训
NBEG人资卫生 韩功武
2012/12/18
前言
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听觉系统首当其冲,属特异性 损害;另外,噪声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及对心血管、消化、 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和精神、心理造成非特异性损害;
这些损伤与噪声的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 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
2、与其他个人防护用品相匹配舒适性
使用前阅读说明书,了解使用注意事项,在噪声环境 坚持佩戴,遵照使用说明实施维护(清洁、更换部件 等),在无污染环境存放
3.坚持使用耳塞:
在强噪声环境下坚持使用护耳器非常重要。在工作班 中要始终佩戴。这样才能发挥护耳器保护听力的作用。
间断使用对护耳器保护能力的影响:在噪声环境中间 断使用护耳器,就不能达到保护听力的目的。如:在一噪 声环境使用SNR值为20dB的护耳器,15分钟不戴,护耳器 的8小时平均SNR值只达到14dB的作用。4小时不戴,则护 耳器的8小时平均的SNR值只起到3dB的作用。
每个工作日接触噪声时 允许噪声〔dB(A)〕
间(小时)
新、扩、改企业
8
85
4
88
2
91
1
94
1/2
97
1/4
100
1/8
103
最高不得超过115
允许噪声〔dB(A)〕 现有企业达不到标准
90 93 96 99 102 105 108
工作地点脉冲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工作日接触脉冲次数 100 1000
10000
生的噪声,如通风机、汽笛、气枪冲刷等。 ◇电磁性噪声:由于电机中交变力相互作用而发生,如发
电机、变压器等。
稳态噪声:声压波动少于5dB; 非稳态声:波动声、脉冲声
噪声对听力影响的因素
1、噪声的强度 噪声≤80dB,听力损失的危险度为0 噪声>80dB,随着噪声强度的增加,听力损伤发生率越高。 接触不同噪声级越高主诉症状检出率越高。
耳蜗内毛细胞的“发展”……
出生时大概有四万个毛细胞
成年后已有很多毛细胞死亡
五十岁时部分人已出现听力衰退 部分人到八十岁才出现听力衰退
耳蜗毛细胞对声音强度的反应……
10 - 20
dBA 极微弱声
音
40 - 60
dBA 宁静或柔
和的 乐声
70 - 80
dBA 正常城市
噪音
小心
85 - 90 dBA 长期暴露 可导致 听力损失
100 - 120
dBA 不仅导致 耳聋引起
耳震 和暴怒
120 - 130
dBA 导致耳 聋,并 开始感 到痛楚
140 dBA 或以上 可立即导 致耳 聋或死亡
听力损失
•噪声会伤害耳蜗毛细胞 •长期接触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
听力损失的过程有些象发生在这块草坪上的现象……
听力损失
症状
耳鸣,凭空听到嗡嗡声或其 它不正常的声音
1、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 ◆工人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dB(A) ◆对暂时达不到标准的现有企业,可放宽到90dB(A)
根据能量的原则,如果接触时间减少一半,容许放宽3dB(A) ◆无论接触时间多短,不应超过115dB(A)
•单位应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的噪声
工作地点噪声声级的卫生限值
研究显示,不应在100分贝噪音环境中超过15分钟,否则 听力受损,年轻人喜欢把MP3的音量调至极高,产生全身震荡 的感觉,这些不良习惯会破坏听觉,但由于损害并不是实时可见, 容易被忽略。
四、如何防止噪声的危害
◆工业企业卫生标准 ◆控制噪声源 ◆控制噪声的传播 ◆个体防护 ◆健康监护 ◆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
本次培训主要目的是普及噪声作业常识、增强员工防护观念!
50 分贝以上开始影响睡眠, 70 分贝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长 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 呜、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 长时间在 90分贝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 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疲劳、听力减弱, 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
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严格按规章制度操作, 规范使用劳保用品。
◎ 定期對工作場所有害因 素進行監測
◎ 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职 业健康检查。
谢谢观看!
2、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同样的噪声,接触时间越长对人体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