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礼仪教学教学教案
礼仪教案教师节设计5篇

礼仪教案教师节设计5篇礼仪教案教师节设计1活动目标:1、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
2、能用较清楚的语言介绍自己送给老师的礼物。
3、通过送礼物、说祝福等形式、大胆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知道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1、各种纸、水彩笔、胶水。
2、教学音带《我为老师唱首歌》活动过程:1、播放歌曲录音,引出教师节的话题。
(1)提问:歌曲里说了什么?今天是什么节日?(2)小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是全体教师的节日。
老师在这一天都会和快乐,因为有很多的人会祝福我们。
2、幼儿回忆老师关爱自己的事例。
(1)老师平时都为你们做过什么?(2)你想对老师说什么?你还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老师的祝贺。
3、播放教师平时工作的课件,幼儿认真观看,了解老师的辛苦。
4、幼儿制作礼物。
(1)请幼儿讨论:你想做什么礼物?(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制作礼物。
(3)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礼物。
5、幼儿送礼物。
(1)在歌曲《我为老师唱首歌》的音乐中,请幼儿为老师送上礼物并向老师说一句祝贺的话。
活动建议与提示:1、将幼儿制作的礼物布置成展示角,大家共同欣赏。
2、活动前可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了解老师的辛苦。
3、可鼓励幼儿将礼物送给园长,其他班的老师或保育员。
还可以组织庆祝教师节的全园大型活动,请幼儿表演节目,说祝贺的花语,送上自己自制的小礼物。
教师对幼儿的祝贺白哦是感谢并提出心中的希望。
教学反思: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
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礼仪教案教师节设计2一、活动背景有人说老师是红烛,有人说老师是春蚕。
老师默默地在自己的岗位上耕耘,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谆谆教诲为孩子们指明前路,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出孩子们灿烂的明天,他们是一群可敬可爱的人。
幼儿园春节节日礼仪教育教案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节日意识和礼仪教育。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春节节日礼仪教育,使幼儿们了解春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提高幼儿的文化素养。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行为能力,倡导文明礼貌、温馨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提高幼儿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学会尊重传统、珍爱文化,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教学内容1.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通过朗诵和故事讲解,让孩子了解春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如过年、守岁、吃年夜饭、放鞭炮、舞龙舞狮等。
2.春节的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亲身体验春节的欢乐,如制作春联、窗花、对联等。
3.春节的歌舞表演:通过歌舞表演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春节的欢腾和热闹,如合唱《欢乐的春节》、舞蹈《小苹果》等。
4.春节礼仪教育: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孩子学会拜年、给长辈送礼、聚餐礼仪等,塑造幼儿的文明礼貌形象。
三、教学过程1.春节知识教育通过图说、视频、朗诵等,让孩子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引导孩子体验春节带来的欢腾和热闹气氛。
2.春节手工制作通过手工制作,让孩子体验春节的传统文化,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制作红包、剪纸、窗花等。
3.春节歌舞表演通过音乐、歌曲和舞蹈,让孩子感受春节的欢腾和热闹氛围,培养孩子的音乐感和舞蹈表现能力。
4.春节礼仪教育通过场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孩子理解春节礼仪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形式,塑造幼儿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形象。
四、教学评估1.呈现评估: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呈现幼儿在春节活动中的表现。
2.个别或小组交流评估:通过个别或小组交流,评估幼儿对春节活动的理解、体验和表现。
3.整体评估:评估幼儿整体参与活动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感受表达等方面。
五、教学体会1.孩子们非常喜欢参加春节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以及良好的参与度和自我表达能力。
节日礼仪幼儿园教案

节日礼仪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礼仪和习俗。
2、培养幼儿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态度。
3、教导幼儿在节日中如何正确表达祝福和与人交往。
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熟悉常见节日的礼仪规范。
(2)引导幼儿理解节日礼仪背后的文化意义。
2、难点(1)如何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节日礼仪。
(2)如何让幼儿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礼仪保持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与节日相关的故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景模拟法创设节日场景,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实践节日礼仪。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巩固节日礼仪知识。
四、教学准备1、收集与各种节日相关的图片、故事书、视频等资料。
2、准备制作节日手工艺品的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3、布置教学场景,营造节日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节日音乐,引起幼儿的兴趣。
(2)展示一些节日的图片,提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些节日,引导幼儿进入课程主题。
2、讲解常见节日及其礼仪(1)春节讲述春节的由来和传说。
介绍春节期间的常见礼仪,如拜年、给长辈磕头、说吉祥话等。
强调春节期间要穿新衣、贴春联、挂灯笼等习俗。
(2)元宵节讲解元宵节的历史和传统。
介绍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等活动中的礼仪。
教育幼儿在观赏花灯时要遵守秩序,不推挤。
(3)清明节简单说明清明节的意义是缅怀祖先。
教导幼儿在清明节扫墓时要保持安静、尊重逝者,向祖先敬献鲜花。
(4)端午节讲述端午节与屈原的故事。
介绍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中的礼仪。
提醒幼儿观看赛龙舟时要为选手加油助威,但不要大声喧哗。
(5)中秋节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如团圆。
介绍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等活动的礼仪。
教育幼儿在与家人分享月饼时要懂得谦让。
(6)重阳节说明重阳节是敬老节。
教导幼儿要关心长辈,为爷爷奶奶捶背、帮忙做家务等。
幼儿园大班节日礼仪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节日礼仪教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和由来。
2.学习和掌握节日礼仪,培养良好的节日习惯和礼仪意识。
3.拓展幼儿的口头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传统节日。
2.节日礼仪。
3.口头表达和情感交流。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各种节日的含义和意义,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老师可以通过口头介绍或图片展示,引导幼儿进入节日氛围。
2.探究幼儿喜欢活动和游戏,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激活幼儿的认知能力。
1)制作节日手工。
手工是幼儿最爱做的一件事情,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2)讲述传统节日。
讲述节日的由来和意义,能够帮助幼儿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学习节日礼仪。
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口头表达、绘画等形式,让幼儿学习和了解节日礼仪,培养良好的节日习惯和礼仪意识。
4)玩具角色扮演。
通过模拟玩具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亲身体验节日文化,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加强幼儿对于节日的认知和理解。
3.实践幼儿非常喜欢实践操作,所以在营造节日氛围时,自然少不了实践活动。
1)节日盛宴。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环节是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一些传统节日中,幼儿可以和家长一起准备、分享美食,体验到节日的美好。
2)节日游园活动。
在特定的节日中,幼儿可以在园内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比如捡彩蛋、做月饼、打扫花坛等。
这既能让幼儿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又可以让幼儿学习到一些实际技能。
四、教学方法1.口述讲解法。
2.互动绘画法。
3.模拟角色扮演法。
4.操作实践法。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传统节日和礼仪文化的学习,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更加了解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更重要的是,幼儿掌握了相应的节日礼仪,养成了良好的节日习惯和礼仪意识,这对幼儿日后的生活和社交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节日礼仪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礼仪知识,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培养学生在节日中正确运用礼仪,提高自身文明素养。
3. 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节日背景介绍2. 节日礼仪知识3. 节日实践活动三、教学对象小学生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和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节日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二)节日背景介绍1. 教师详细讲解所教授节日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节日习俗。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三)节日礼仪知识1. 教师讲解节日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学生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在节日中如何运用礼仪。
(四)节日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节日实践活动,如:制作节日礼物、撰写节日祝福语等。
2.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五)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强调节日礼仪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传统节日相关书籍、图片3. 制作节日礼物的材料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节日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程度。
八、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所学的节日礼仪知识。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项节日实践活动,如:为家人制作节日礼物。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节日礼仪教案设计

节日礼仪教案设计节日礼仪是人们在传统节日、庆典仪式等场合遵循的一种社会规范与行为准则,它在维护社会和谐、加强互动流、弘扬传统文化和提升自身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加强对节日礼仪的教育和培养也极为必要,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满足教学要求的节日礼仪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与掌握中国传统节日的概念、历史、特点和意义。
2.培养学生尊重传统、弘扬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意识和素养。
3.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引导其在日常生活和公共场合表现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和特点。
2.春节:春节的来历、节庆习俗、春节禁忌、祝福语等。
3.清明节:清明节的来历、扫墓习俗、祭祀食品、祭扫礼仪等。
4.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节庆习俗、龙舟赛、粽子等。
5.中秋节:中秋节的来历、节庆习俗、赏月、吃月饼等。
三、教学过程1.模拟场景:老师化身“春联大师”,手把手教学生如何撰写春联,讲述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2.听故事:讲述文化名人的春节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名人的传统节日过法。
3.制作祭扫物品:教学生如何制作祭扫用品如纸钱、纸马、纸衣等。
4.互动游戏:设计有趣的互动游戏,如套红包、答题、比赛、传统文化趣味体验等。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具体方式有两种:1.日常课堂形式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口头答问、课堂练习、学生展示等形式进行评价;2.结合考试,将学生在节日礼仪知识和意识上的掌握情况与考试成绩相结合进行综合教学评价。
六、教学建议1.结合多媒体,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节日礼仪,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与社区或文化机构合作,提供丰富有趣的场域,为学生学习节日礼仪提供更大的便利。
3.课程设计时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理解传统节日和文化,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和传承意识。
4.组织学生实地参加相关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了解节日礼仪,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幼儿园节日礼仪教案

幼儿园节日礼仪教案主题:幼儿园节日礼仪教案要求:1.案例字数在1500字左右。
2.案例采用简明扼要的风格,并注重实用性。
3.不要在回答中包含任何网址链接和图片等无关内容。
4.优美的排版格式输出。
案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节日及相应的文化内涵。
2.掌握幼儿园节日礼仪基本规范。
3.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节日礼仪?2.传统节日及相应文化内涵的介绍。
3.节日礼仪的基本规范。
4.节日礼仪的细节操作(如表演、礼物等)。
5.节日礼仪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教学讲解2.案例分析3.互动体验4.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播放关于传统节日的视频,引导幼儿们发表自己对于所看到的视频的感受并解释“节日”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知识讲解教师结合教材,向幼儿详细讲解传统节日和节日礼仪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案例,让幼儿们对各种传统节日及相应礼仪有更深刻的了解。
4.互动体验教师引导幼儿们进行实践操作,如表演、参与活动、赠送礼物等,让幼儿们通过体验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节日礼仪。
5.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小组讨论,让幼儿提出自己对于节日礼仪的见解,以及分享自己在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并寻找解决方法。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幼儿们的互动表现,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节日礼仪的相关规范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幼儿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节日及相应礼仪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文化素养和礼仪意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并形成了较强的行为规范。
国庆节日礼仪教案大班

国庆节日礼仪教案大班国庆节日礼仪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2.学习国庆节的常见礼仪;3.培养学生尊重国旗和国歌的意识;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国旗、国歌录音;2.幻灯片或图片资料;3.礼仪小贴士。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播放国歌,向学生介绍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引起学生对国庆节的关注。
步骤二:了解国庆节的常见礼仪1.呈现幻灯片或图片资料,介绍国庆节的常见礼仪:升旗仪式、唱国歌、庆祝活动等,并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解释。
2.教师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自己对国庆节的感受和想法。
3.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礼仪形式,设计展示方案。
步骤三:学习国庆节的正式礼仪1.介绍升旗仪式的步骤和要求,通过观看视频或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升旗仪式的正确姿势和动作。
2.进行升旗仪式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分配角色,进行模拟升旗仪式。
3.学生观看相关视频,学习如何唱国歌,掌握国歌的基本歌唱技巧。
4.进行国歌合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正确的歌唱姿势和音准。
步骤四:培养学生尊重国旗和国歌的意识1.播放关于国旗和国歌的短片,向学生普及国旗和国歌的意义和重要性。
2.进行国旗护卫队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设计展示方案,模拟国旗护卫队员的行为举止。
3.组织国旗下的誓词演讲,让学生对国旗和国歌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步骤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1.教学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组织学生举办国庆节表演,在表演节目中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效果评估1.观察学生对国庆节礼仪的学习情况,评估学生对升旗仪式和唱国歌的掌握程度。
2.评估学生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国庆节的由来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掌握了国庆节常见礼仪和国歌的唱法,增强了对国旗和国歌的尊重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共阅
节日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教学重点: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外节日礼仪规范自己。
教学难点:养成重视节日礼仪的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
课时:
野山民,
(1)。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贴春联。
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传统风俗之一。
每年阴历除夕,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门上都要张贴红色春联,为节日增色。
(3)除夕守岁。
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在年三十这天夜里,一家老少围坐吃团圆饭,大家终夜不睡,以待天明,称之为“守岁”。
(4)“除夕”年夜饭。
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叫做除夕。
“除”取去之意,“夕”则为夜晚。
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这晚,全家人会同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而摆放一大盘苹果是步不了的,叫做“平平安安”。
年夜饭电着名的就是饺子。
用饺子象征团聚和欢,又有“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年夜饭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5)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
(6)
(7)
意思。
日,是2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南方还有赛龙舟等习俗。
人们迁要洒扫庭院,清腐除垢,采艾蒿悬于户上,叫做“插艾”,以驱除邪气,消除病毒。
贴娘们用彩色丝绒或多色花布缠制五彩续纷、小巧玲珑的香包,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还盛行饮雄黄酒。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
夜晚,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时。
每到七月七日晚上,我国各地方的妇女都要举行别致的活动。
少女们往往结伴祭拜牛郎织女星,她们用茶、洒、水果、五子(桂花、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作供品,还有化妆用的花粉。
这种仪式叫“贺双星”。
焚香礼拜后,把所供花粉分成两半,一半撒到屋顶上献给织女,余下的白已用。
妇女们趁着织女和牛郎团聚开心之际,向织女乞求灵巧。
这就是七夕节最普遍的游戏——乞巧。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
八月十五
汝河
”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
到了九月初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
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
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
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
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
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想一想:为什么每逢重阳节,古人都要头插莱萸,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
(八)、元旦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
“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
“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A
B
C
D
选择A
圣诞老人是大家都喜欢的人,因为他能给所有人带来圣诞礼物,属于最受欢迎的人物。
选择圣诞老人的人,一般都会希望自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希望自己被大家重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会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得到多少回报,属于群体的领袖人物。
因此他对于礼仪是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各种礼仪运用得得心应手。
选择B的人
节日里的圣诞树流光溢彩,虽然亮度并不算很高,但是如果没有它,就会少了很多节日的气氛,
所以它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选择圣诞树的人,一般不太喜欢独领风骚,但又是一个队伍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他套}董得遵守公共场所的各项礼仪,但不会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个。
选择C的人
圣诞袜子。
给你的永远是惊喜,就向潘多拉的宝盒,对喜欢探索未知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选择圣诞袜子的人,会执着地做一件事,只为最后成功出现时那一刹那的激动,他具备礼仪常
选择D
脑,
父亲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日期是每年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端到父亲的床头,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
另外,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还向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十三)、情人节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2月14日。
值得注意的是,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
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
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长辈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礼物和卡片。
三、小结
四、作业:
1.调查与思考
如今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更热衷于过“洋节”,而传统节日的时候,大街上却越来越冷清,那么,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呢?它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有怎样的作用呢?并在你的亲戚朋友们中做个调查,看看他们是比较喜欢过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呢?
2.
印象。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