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情思
手工布鞋的情结 初中精选作文【1500字】

手工布鞋的情结初中精选作文【1500字】商店里的鞋子目不暇接,可很难买到人工纳底的布鞋。
由层层叠叠碎布粘成,底面上是针脚密密的线,这种鞋子的“发售者”是母亲,却不以金钱订价,而是以“爱心”售出,所售的对象也多是自己的儿女。
我就是穿母亲做的布鞋长大的,那是农村人眼里极为普通的手工布底鞋。
就像地里的农活一样,哪个节令做什么针线活都在农村女人的心里,她们井井有条地追赶着日出日落,随着我们兄妹的增多,母亲在慨叹一双双大脚的同时,更多的是骄傲和喜悦。
以前,布底鞋很流行,母亲们心灵手巧,挑灯夜战,儿女们穿在脚上很骄傲,似乎不是比试脚上鞋子的精美,而是在比试谁的母亲手更巧。
当生活好起来的同时,慢慢地,这种鞋子轻轻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名牌皮鞋。
如奥康、意尔康、康奈、特步、红星尔克……不说城里,就是乡下也极少有人再做布底鞋,它简直要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被珍藏进历史词典之中。
春天天气晴和,风高气燥,这时还没到农忙节令,正是一年当中备鞋底、鞋帮的最佳时节。
母亲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包裹,翻开包裹,露出了做鞋的各种工具,木鞋楦、木垫板、铁锤、铁针夹、铁顶指、针盒、纳鞋底的蔴线、叠得整整齐齐的碎布。
蔴线是将蔴砍倒剔掉蔴杆,用水将蔴浸泡再剥掉蔴皮,晒干后所得较白的蔴,将蔴搓成线后就是蔴线,因蔴线极其结实,纳在鞋底上,就算常常被水渗透也不易烂掉。
碎布多是从坏得不克不及再穿的衣服上裁剪下来的,也有少量新的花布块装点其中,就像单调的日子里有节日相伴一样。
那一块块碎布被母亲用米粉糊一层层粘在门板上,布块之间紧密无缝,也就粘贴三四层,抚平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屋檐下,只须一个晴天就干透了,揭下来就造成了一张完整的布壳。
把鞋帮纸样定在布壳上,依样剪下,将布壳夹在选好的面、里猜中间,搭配适宜的上口料、鞋边料,用针线手工缝好,针脚越短越漂亮,而后在木垫板上敲平,接着再在布壳上剪下鞋底样,剪下三四层布壳后叠在一起,用麻搓成的线一针针地纳起来,鞋底纳好后,把先做好的鞋帮与鞋底缝合,再用楦头定型一个晚上,第二天即可衣着。
布鞋情思

布鞋情思当锃亮的各式皮鞋穿梭在大街小巷,演绎着时尚时,可曾有谁想起,那遗落在角落里的布鞋,那蕴藏在针脚里的爱。
宁静的乡村,到处都是布鞋的脚印;夏日的校园里,偶尔还能见到几双雅致的绣花布鞋。
母亲已经做不出那样的布鞋,所以我的鞋都由外婆做。
外婆摆在炕头的针线筐里,有一个装碎布的红包裹,四角系着铜板。
还有一本书页泛黄的《小学自然》,在扉页,有歪歪扭扭的笔迹,是舅舅的名字。
书里鼓鼓的,夹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鞋样,是用不同的纸张做的,有几十年前很结实的牛皮纸,有《甘肃日报》,也有画着一头奶牛的奶粉袋……每一个鞋样,都有它的前生和来世,前生是一张纸,来世是一双鞋。
一张张鞋底样,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大脚板,正面像右脚,翻过来像左脚;一张张鞋帮样,就像一个个乖巧的门洞,更像小时候写下的拼音字母“n”。
这本自然书,我从小就翻,看着书一年年变厚,我的脚也一年年长大。
纳鞋底,是个力气活。
外婆说,她年轻时,差不多一两天就能纳一双鞋。
那时,还没有拔针用的小钳子,奶奶就用牙齿拔针,那么多鞋,都是外婆用牙齿一针一针拔出来的。
我问外婆:“你不怕针扎到你吗?”外婆把针在头皮上蹭几下,说:“针用久了,也是有灵性的。
”外婆说,要想鞋好穿,鞋底就要做舒服,所以,鞋底料是关键。
家里不用的旧衣物就很好,将旧衣服拆洗、熨平,用面粉和成的糨糊把旧布料一层一层粘贴起来。
糨糊可要涂均匀,再用手反复抹压,然后晾在太阳底下,让它彻底地干牢固了,就可以按鞋样大小,各取所需。
外婆每次为我量鞋底时,都会摇着头说:“脚又长了,这个鞋样又不能用了。
”而我格外高兴,因为我知道,又有新鞋穿了。
外婆做的绣花鞋是最好的,在红布上,她会绣一枝金黄的九月菊,摇曳在脚尖;在紫布上,她会绣几朵半开的梅花,粉嘟嘟的分外好看。
外婆绣花,从不会事先在布上画出花样,再用线绣在上面,而是拿起针来便绣,偶尔停下来比划几下,再接着绣。
一次,外婆问我:“你是要穿菊花鞋还是梅花鞋呀?”我说:“梅花的。
【高三作文】手工布鞋的情结

【高三作文】手工布鞋的情结布鞋,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情感纽带。
它不仅是人们脚上的一双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手工布鞋的情结,正是源自于它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手工布鞋的制作过程繁复且精细,需要手艺精湛的师傅用传统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
师傅要选择优质的细麻布作为鞋面,再用彩色丝线拼贴出美丽而精致的图案。
接下来,鞋底的制作更为考究,师傅要选择经过特殊处理的棉花,将其填充到鞋底中,从而使鞋子更加舒适耐穿,同时还要注意鞋型的制作,使它既有美观的外观,又具备较好的穿着体验。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师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也正是这种人工的精致和细腻,使得手工布鞋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手工布鞋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敬畏。
在传统文化中,布鞋被视为朴实、典雅和近于大自然的灵魂。
人们认为布鞋与人的联系更加亲近,与自然的融合更加和谐。
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穿着布鞋日行千里,走过了一片片沃野和一座座山川,留下了无数个脚印和回忆。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机械化的生产和大规模的消费,使得布鞋逐渐被淘汰,人们的生活和价值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使得手工布鞋逐渐变得稀有和珍贵,也更加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手工布鞋的情结还体现在它与艺术的结合上。
布鞋不仅是一种日常用品,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不同地区的布鞋,以及布鞋上的图案和刺绣,都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情和文化背景。
无论是北京的四季鞋、四川的泥人鞋,还是云南的刺绣鞋,它们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湛技艺。
通过手工布鞋,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内涵,也能够将这种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
手工布鞋的情结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并且更加显得珍贵和难得。
我们应该重视保护和传承手工布鞋的传统文化,让它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多的光彩和生命力。
我们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手工布鞋,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手工布鞋的制作中来。
只有这样,手工布鞋的情结才能被更多的人所感受,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结》1500字(共16页PPT)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 结》
以前,布底鞋很流行,母亲
儿女 们心灵手巧,挑灯夜战,
们
自豪 穿在脚上很
,似乎不是比试
鞋子 脚上
的精巧,而是在比试谁
的母亲手更巧。当生活好起来的同时,
人 渐渐地,这种鞋子悄悄淡出了
们的视线,取而代之的是名
牌皮鞋。
关键词:母亲,儿女,自豪,鞋子,
人们,视线,名牌,皮鞋,流行,起来, 淡出,精巧。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 结》
底鞋 原来布
穿着舒适,是因为里
面有看不见的“爱”、要用“心”才
市场 能感受到的“情”。今天的
上名牌比比皆是、款式多得数
不胜数,但呈现在我眼前的仿佛是一
双双手工布底鞋。
关键词:市场,名牌,款式,工布,
底鞋,穿着,看不见,才能,感受,呈现, 舒适。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 结》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 结》
有时想起老电影《乡情》歌 词中唱到“阿妹给阿哥写封信, 不拿纸笔拿线针……一行行 针脚一行行字,行行都是相思
情。”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后来在轧花厂上班后,第一 次用半个月工资买了一双“火 箭”式皮鞋,感觉洋气多 三接 了,后来又换成了两接头、 头、系带式、扣带式、一脚 蹬,随着款式的不断变化,脚 病也随之而来,比如脚痛、烂 脚丫、脚板掉皮等等,便翻出
高三抒情散文《手工布鞋的情 结》
如奥康、意尔康、康奈、特步、红星 尔克……不说城里,就是乡下也极少
底鞋 有人再做布
,它几乎要成为
一个历史名词,被收藏进历史
词典之中。
春天天气晴和,风高气燥,
季节 这时还没到农忙
,正是一年
当中备鞋底、鞋帮的最佳时
爱情·布鞋

为你缝制一双鞋,用心里的千丝万缕的思念纳成鞋底,用一颗永恒的心穿出一针一线,让鞋底稳实,伴你走完人生的路程。
山里的女孩子,爱上一个男孩子时,总是亲手缝一双鞋送给意中人,千针万线缝制成密密麻麻的鞋底,穿着鞋就象心爱的人随时陪伴左右。
我不会做针线活,但这次我要为你缝制一双鞋,不为别的,就为你不论走到哪里都记得买礼物给我,我希望你能穿着一双厚实的千层底鞋。
这是我第一次为一个人做鞋,也是最后一次做。
我知道你终究会远行,不会停留很久,只是感情这东西莫名其妙,明知没有结果还自己与自己固执一番。
鞋是用来穿在脚上的,合脚与否影响着人的心情。
我想为你做一双合脚的鞋,只要心诚就会有感应,让你穿上柔软的千层底鞋,舒服地走出每一步。
为自己喜欢的人做一双鞋,好象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爱情是主要的材料。
虽然不会很美丽,但是最用心的,真实就是美,不能为你做什么,你需要的我帮不了,就缝这双鞋吧。
我请最会针线活的姨妈剪好鞋样,在她的帮助下,做好鞋面。
鞋面不是最费功夫的,鞋底才是。
姨妈只能帮助我作好样式,别的我要亲自一针一线地缝制,相信你穿上这双鞋时肯定是最帅的,我想象着你微笑着穿上这双鞋。
姨妈说:“何苦呢?从小就拿笔的手怎么能拿好针线?我来做吧。
”我坚决不要,我知道你要走,不会永远在我身边,所以我要亲手为你做一双鞋。
我开始纳鞋底,小时侯学过的都回生了,拿针都费劲,但我还是要缝。
三四层底,对于姨妈来说不厚,轻而易举,而对于我来讲却是太厚了。
第一针下去,针头没进鞋底,而是跳起来刺了我的手指,鲜血顿时流出来。
虽然不是很疼,但是想到你今后的日子,心就不由自主地揪痛,泪水不停地掉。
姨妈笑我娇气,刺了一下就哭成这样,一双鞋怎能做好?她怎么懂我的心事?我又一次缝下去,这次针断了,针头断进鞋底内,我用牙齿使劲拔出来。
等要缝第三针,姨妈告诉我,手指把握住针的中间,就不容易断了。
我就学着姨妈的样子,手指捏住针的中间,不敢太使劲,害怕断了,慢慢地缝,感觉好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成功地缝了第一针,很有成就感,姨妈不屑一顾,而且不相信我会独立完成一双鞋。
布鞋情结散文

布鞋情结散文布鞋情结散文小时候,穿过许多双布鞋,塑料底的布鞋。
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彻底摆脱穿布鞋的命运,穿皮鞋。
现在基本都是穿皮鞋了,可总是无法忘记布鞋,常常怀念穿布鞋的乡村生活时光。
那时候,我最讨厌穿布鞋,特别是塑料底布鞋。
看见别人穿着一双塑料底布鞋,我就知道他和我一样,是乡下人,就看不起他,像看不起我自己一样。
看见别人穿着皮鞋,我就知道人家是城里人,很羡慕人家。
自己每天穿着布鞋,只能穿布鞋,就万分沮丧懊恼,感叹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读小学和初中时,常摸黑早起,穿着布鞋,与母亲一起进城卖菜。
我也挑着一担菜,二三十公斤,深一脚浅一脚,跟在母亲身后。
雨季里,路上泥滑,陷脚,很快布鞋就会被洇湿,覆满厚厚的泥巴,使劲跺脚,也跺不掉,甩也甩不掉。
我讨厌死了。
那时候,我只好脱下布鞋,光着脚,忍受着路上细石草屑木棍的硌脚,在母亲再三的催促下,挑着摩得肩膀生疼的一担菜,赶往城里。
进到城里,城里人穿着很讲究的衣服和美丽的皮鞋,在我们一溜卖菜的乡下人的菜篮子前边,高傲地走来走去,很挑剔地翻看着我们菜篮子里的菜,把我们的菜翻过来,抄过去。
不一会儿,我们菜篮子里的原本多么新鲜好看的蔬菜,都被他们翻砸酒(方言,翻烂)了。
但是翻来翻去,他们又往往不买。
后面来的“皮鞋”们,又嫌我们的菜太酒,更不愿意买,甚至对我们这些“布鞋”们极尽挖苦讽刺。
看着冷酷、轻蔑、耀武扬威的“一双双皮鞋”在我们面前走来走去,那时候,我对这些穿着皮鞋的城里人,又羡慕,又嫉妒,又充满了满腔的仇恨。
我暗暗赌咒,将来一定要超过他们,比他们穿得好,穿比他们高档的皮鞋。
塑料底布鞋,白天进城,踩在被晒得很烫、粘稠粘鞋的柏油路上,热气传上来,烫得不得了,鞋底被紧紧粘住,走起路来,费劲,而且令人生厌。
塑料底很软,穿着塑料底布鞋,行走在乡间土路上,一不小心,刺就会扎穿塑料鞋底,就会被刺扎伤脚,疼得提起脚来,不敢落地,抱着那只脚,直转圈。
等到蹲在路上,脱下鞋子,拔出扎着的棠梨刺,或者黄连刺,其他刺,塑料底就通洞了,踩着路上的水,下雨天,就更容易浸水进入鞋子,洇湿鞋帮鞋面。
布鞋情结阅读题及答案

布鞋情结阅读题及答案语文阅读题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布鞋情结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布鞋情结》阅读原文①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②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故乡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
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
家家都有针线笸箩,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沂蒙山区叫“铺衬”。
那铺衬五颜六色,薄厚不一,颜色不一,新旧不一。
铺衬积攒多了,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浆糊,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就成了硬邦邦的“阕子”。
如果赶上阴雨天,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那阕子成色也不差。
做鞋前,先找村里的巧媳妇,按脚大小,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阕子上,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③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七八岁的男孩子夏天还羞怯怯地光着屁股,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准会挺胸阔步、炫耀一番。
我娘一生勤劳,做一手好针线活。
春天,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
看娘做鞋,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
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
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
夜深人静时,娘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手攥住鞋底,一手用力拽针线,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纳出的鞋底就平整结实,自然就耐穿。
那动作,轻松自如,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
那针线密密匝匝,稀疏得当,松紧适中,大小一致,煞是好看。
纳鞋底的时间长了,手指会酸痛,眼睛会发花。
有时娘手指麻木了,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
布鞋情丝 短丝老布鞋

布鞋情丝短丝老布鞋布鞋情丝是一首缠绵的歌,不论是苦涩,还是欢畅,都是今生的珍藏。
提起布鞋,现在的孩子一定很陌生,而我却十分熟悉,因为布鞋伴我走过了如梦似幻的美丽的孩提时代。
母亲所做的布鞋,在小山村里很有名。
她做鞋不像别人做得又胖又圆,也不是单一色调,而是把鞋设计得稍方、微尖,有时还在鞋上绣朵花儿,缀个小花朵什么的,使布鞋像个小工艺品,显得特别纤巧大方。
常有左邻右舍登门讨教,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去教,教会的年轻媳妇还真不少。
布鞋的做工并不是那么容易,最费神的是做鞋底。
一年到头,母亲总是收集不同的布条或碎布,到了三伏天,一层面糊一层布条,最后堆成方形,布片粘在木板上,再放到太阳下晒。
太阳越大越好,大太阳晒两三个就成了布壳子,接着把各种各样的纸鞋样放在它上面剪出样子,再照样子铺上些松软的布片,便可以纳鞋底了。
在记忆深处,母亲手里总有纳不完的鞋底。
白天在集体挣工分,晚上便纳鞋。
那时候,全家老小穿的鞋几乎全是母亲做的。
听着母亲用力纳鞋拽针的轻响,那是多么和谐,多么温馨,那美妙的声音常常伴我进入梦乡。
大约四、五岁时,外婆常来我家小住。
在姊妹中,外婆最疼爱我,尤其喜欢给我讲狐仙鬼怪,虽怕人却爱听。
外婆讲到且听下回分解处,我总喜欢插嘴:结果呢?结果呢?外婆便又讲起来。
我问个不休,外婆自然讲个不停。
外婆的心里装着无穷无尽的神话,弄得我天黑不敢出门,听到门响,就往她怀里钻。
她打趣地说:世上哪有鬼,是唬你的。
但我从未相信那是假的,睡觉总要用被子盖住头不可。
后来,外婆去世了。
有一天,我在母亲面前哭着嚷着要去见外婆,要听外婆的神话,惹得母亲伤心落泪,伤悲的母亲很快收起愁容,立即转移话题:你看,布鞋又磨破了噢,要过年了,去看看你的新鞋子。
穿新鞋,过年;过年,穿新鞋。
在那年月,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呢?自然把什么都忘得一干二净。
布鞋,你怎么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或许,只有母亲知道。
母亲每年给我们每人要做两双布鞋。
一双单的,大年初一穿上;一双棉的,过冬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鞋情思
作者:王吉祥
来源:《中学生百科·写作》2015年第11期
当锃亮的各式皮鞋穿梭在大街小巷,演绎着时尚时,我总会想起,那遗落在角落里的布鞋,那蕴藏在针脚里的爱。
宁静的乡村,从前到处都是布鞋的脚印;现在的校园里,偶然也能见到几双雅致的绣花布鞋。
母亲做不出那样的布鞋,所以我的鞋都由外婆做。
外婆摆在炕头的针线筐里,有一个装碎布的红包裹,四角系着铜板。
还有一本书页泛黄的《小学自然》,在扉页,有歪歪扭扭的笔迹,是舅舅的名字。
书里鼓鼓的,夹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的鞋样,用不同的纸张做的,有几十年前很结实的牛皮纸,有《甘肃日报》,也有画一头奶牛的奶粉袋……每一个鞋样,都有它的前生和后世,前生是一张纸,后世是一双鞋。
一张张鞋底样,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大脚板,正面像右脚,翻过来像左脚;一张张鞋帮样,就像一个个乖巧的门洞,更像小时候写下的拼音字母“n”。
这本自然书,我从小就翻,看着书一年年变厚,我的脚也一年年长大。
纳鞋底,是个力气活。
外婆说,她年轻时,一双鞋底,差不多一两天就纳好了。
那时,还没有拔针用的小钳子,她就用牙齿拔,那么多鞋,都是外婆用牙齿一针一针拔出来的。
我问外婆:“你不怕针扎吗?”外婆把针在头皮上蹭几下,说:“针用久了,也是有灵性的。
”
外婆说,要想鞋好穿,鞋底就要做舒服,当然,鞋底料是关键。
家里不用的旧衣物就很好。
拆洗,熨平,用面粉和的糨糊把旧布料一层一层粘贴起来。
糨糊可要涂均匀,再用手反复抹压,然后晾在太阳底下,让它彻底地干牢固了,就可以按鞋样大小,各取所需。
外婆每次为我量鞋底时,都会摇着头说:“脚又长了,这个鞋样又不能用了。
”而我,格外高兴,因为我知道,又有新鞋穿了。
外婆做的绣花鞋是最好看的,在红布上,她会绣一枝金黄的九月菊,摇曳在脚尖;在紫布上,她会绣几朵半开的梅花,粉嘟嘟的分外妩媚。
外婆绣花,从不会事先在布上画出花样,再用线绣在上面,而是拿起针来便绣,偶尔停下来比画几下,再接着绣。
一次,外婆问我:“你是要穿菊花鞋还是梅花鞋呀?”我说:“梅花的。
”外婆又问:“你是要穿梅花鞋还是菊花鞋呀?”我坏笑一下:“还是梅花的。
”外婆拽拽我的小辫,说:“大了,哄不住了哟!”
岁月就像一台石磨,碾过后,总会改变些什么。
外婆老了,已经拿不起那有灵性的针了。
炕头的针线筐好久都没人动了,外婆也好久都没一手拿针,一手拿线,朝着窗户,眯着眼睛,将针眼盯好长时间,然后穿过一根线——这画面无比熟悉又无比陌生了。
我的鞋柜里,也好久都没新添的布鞋了。
只在角落里,那几朵黯然失色的五瓣梅,依旧楚楚动人。
而我,何时还能穿双外婆做的布鞋呢?
编辑/姚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