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课外十首古诗词前五首。基础复习题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着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6.择其善者而从之()7.温故而知新()()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含中考阅读)《论语十二章》知识点专项同步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期末复习大礼包

专题07课内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期末复习大礼包

专题07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二则》《论语十二章》知识梳理《咏雪》【原文】: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导读】:在文辞上下功夫提炼,叫做炼字。

一字的精当,往往流传千古。

“柳絮因风起”就使谢道韫名垂千古。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②寒雪:天冷下雪。

③内集:家庭聚会。

④儿女:儿女子侄辈。

⑤讲论:谈论。

⑥文义:诗文。

⑦俄而:不久,一会儿。

⑧骤(zhòu):迅速,急速。

⑨欣然:兴致勃勃、高兴的样子。

⑩何所似:即“所似者何”,相当于“……像什么”。

(11)胡儿:谢安兄长之子谢朗,字长度,曾任东阳太守。

(12)差:大致、差不多。

(13)拟:相比。

(14)兄女:谢安长兄之女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

(15)未若:不如。

(16)因:凭借,趁。

(17)无奕:谢奕,字无奕。

(18)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翻译】:东晋的政治家谢安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和子侄们聚集在家中讲论文章方面的事。

一会儿工夫雪越下越大了。

谢安很高兴地说:“白雪纷纷地下着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用‘撒盐空中’大体上可以形容。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用‘柳絮因风起’好。

”谢安高兴地大笑。

(一)主要文言知识点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表疑问语气2.古今异义①去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到......②期与人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③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④文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诗文(文章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⑤因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凭借,趁着今义:因为(二)重点翻译1.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撒盐空中差可拟。

《论语》十二章 复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 复习题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文学常识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3.四书五经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二、给加点字注音①论.(lún)语②不亦说.(yuè)乎③人不知而不愠.(yùn)④三省.(xǐng)吾身⑤为.(wèi )人谋而不忠乎⑥传.(chuán)不习乎⑦不逾.(y ú)矩.(jǔ)⑧学而不思则罔.(wăng)⑨思而不学则殆.(dài )⑩贤哉.(z āi )⑪一箪.(dān)食⑫在陋巷.(xiàng)⑬人不堪.(kān)其忧⑭曲肱.(gōng )而枕之⑮逝者如斯夫.(fú)⑯不舍.(shě)昼夜⑰博学而笃.(dǔ)志三、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字词释义:时——(按时)时习——(按时温习)说——(同“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不亦……乎——(不也是……吗)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第一章:讨论学习方法(按时温习)、交友乐趣与为人态度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字词释义: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忠——(竭尽自己的心力)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论语》十二章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的一项是()1.下列文言句子断句正确..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看见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没有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讲的是见到“贤”与“不贤”的两种做法,从两种方法中间断句,选C。

【点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2.根据课内文言积累,完成小题。

浩浩同学采用“整理归纳法”复习文言知识。

下表中归纳有错误一项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通假字:①不:尊君在不,不通否;②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③有: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正确;B. 古今异义:①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子侄辈;②饭:饭疏食,饮水,饭,吃饭;③可以:可以为师矣,可以,可以凭借;正确;C. 敬辞:①尊君:尊君在不,尊君,您的父亲,敬辞;②家君: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我的父亲,谦辞;③子:子曰/曾子曰,子,加在姓氏或数词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故C错误;D. 词类活用;①水:饭疏食,饮水,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②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③传:传不习乎,传,动词活用为名词,传授的知识;正确;故选C。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四书”之一。

B.《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

C.《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精 《〈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

精 《〈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各组加粗的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1)一箪食,一______饮 A.飘 B.瓢(2)人不知而不________ A.缊 B.愠(3)学而不思则________ A.罔 B.惘(4)饭________食饮水 A.疏 B.蔬3.为句中加粗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①时:() A.按一定时间 B.有时 C.时常②说:() A.说话 B.同“悦”,愉快 C.劝说(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罔:() A.不清楚 B.没有 C.迷惑②殆:() A.疑惑 B.危险 C.疲倦(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①省:() A.问候 B.自我反省 C.明白,领悟②信:() A.相信 B.言语真实 C.真诚,诚实③传:() A.传递 B.老师传授的知识 C.传授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2)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释: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

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 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 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 H.默而识之(1)属于顺接的有(2)属于转接的有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

选出都是表示学习态度的一组()A.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学而不厌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C.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D.不耻下问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7.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论语十二章》复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乎() 5.吾日三省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枕之()()...饮水.()()()19.曲肱而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曰()25.逝.者如斯.夫()()..而从之()24子在川上26.不舍.昼夜()27.三军..不可夺志也()..可夺帅也()28.匹夫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复习(含答案).
译文: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1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九.问题探究:
1.写出几个在《论语》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
2.用文中原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27.切.问而近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通假字:
1.不亦说乎同,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意思是
四.古今异义词。
1.学而时习之(习:古义:;今义:
2.善者,古义:;今义:。
6.以:①歌以咏志______________②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时: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___________
3.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释加点词语。【答案见课下注释】
1.学而时习
..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朋自.远方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亦君子
..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吾日三省
..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 8.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世说新语》两则选自《》,是由南朝宋组织编写的一部小说集。

主要记载了至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分别出自《》和《》。

2.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讲论文义:俄而:欣然:
差可拟:拟:因:未若:期行:期:舍去:去:乃至:乃:尊君在否:尊君:否:相委而去:委:家君:顾:引:
3.翻译下列句子: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已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4.《陈太丘与友期》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5.《陈太丘与友期》强调了“”与“”的重要性。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1.按原文填空。

《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君子风范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做学问要保持谦虚的好学态度的是:
,。

《论语》十二章中谈到要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缺点的是:,。

《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是:,。

《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做人要有志向的是:,。

2.解释下列字词:
不亦说.乎:愠:君子:三省:为:
传:逾:矩:罔:殆:堪:好:肱:善者:笃:
3.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论语》十二章中选自《》,家经典著作。

是记录
的一部书。

与《》《》《》合称为“四书”。

5.《论语》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哪些?
课外十首古诗词:
1.《龟虽寿》中表现曹操虽已年老,仍有雄心壮志的是:,。

2.《过故人庄》中写出农村优美风光的是:,。

3. ,把酒话桑麻。

4.待到重阳日,。

5.曲径通幽处,。

6.万籁此都寂,。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朋友的是: , .
8. ,却话巴山夜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