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并联反激微型光伏并网逆变器123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交错反激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摘要:对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微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PVMI)进行分析与设计,交错反激并网逆变器分为交错反激和极性反转桥两部分,反激逆变器将PV 板输出的直流电变换为工频正弦双半波电流,再通过极性反转桥变换为正弦电流注入到电网。
分析推导了基于交错反激逆变器的并网电流控制原理,介绍了微逆变器的反激变压器设计和控制程序流程图,并调试了一台输出200W的PVMI。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交错反激拓扑的PVMI结构简单,电流控制有效可行。
关键词:逆变器,光伏,交错反激。
Design of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Interleaved Flyback InverterAbstract: A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micro-inverter (PVMI) based on interleaved flyback topology is introduced and designed. The flyback micro-inverter includes flyback converter and DC/AC link transforms the low DC voltage of solar panels into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output, and the DC/AC link dual-half-sine-wave current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trol of the flyback inverter, and give the design of the flyback transformer and the control of the program. A prototype is developed and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micro-inverter is simple and the current control is effective.Keyword: inverter; photovoltaic; interleaved flyback1 引言目前光伏发电系统架构主要包括集中式,串式、交流模块式等。
基于交错并联有源钳位的并网微型逆变器设计

系统结构图。
图1微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结构图1微型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1.1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和有源钳位电路设计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采用了多模块并联技术,通过两个并联耦合的反激式变换器轮流工作,在电图2交错反激式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基金项目:东莞市社会科技发展项目(2017507140050);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B010132001)。
32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图3有源钳位电路1.2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分析传统的扰动观测法采用电压增量寻优策略,需要通过电压电流传感器采集直流侧电压电流信号,系统动态响应慢。
本文研究在保持扰动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等优点的基础上,利用交流侧输出功率信息和功率平衡方程式计算出直流侧电压,因此不需要在光伏电池端安装采样的电压传感器;同时基于这种电流增量寻优的MPPT控制策略,以电流环进行跟随控制,具有更快的动态响应,实现动态实时地跟踪最大功率。
图4为基于扰图4基于扰动法的MPPT控制算法设计2硬件电路设计单相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包含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检测电路、辅助电源电路三个部分。
主电路包含DC-DC 直流变换、DC-AC直交变换等,主要作用是实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检测电路主要包括直流和交流的电压、电流检测电路等。
辅助电源电路为主控芯片、放大器、及其他逻辑芯片提供工作电源。
系统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
DSP采用TMS320F28035,其60Mhz频率实时处理速度快,通过设计先进的算法,使输出模块满足要求。
电流使用霍尔传感器进行采样,将电感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送入DSP AD 口进行测量,测量电路如图6所示。
逆变电压采用差分电路采样,逆变电压通过比例电路缩小后,再经一电阻加直流偏置后送入DSP口进行采样,如图7所示。
图5系统结构框图图6电流采样电路图7电压采样电路3软件设计系统软件控制是并网微逆变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_解释说明以及概述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以及概述引言部分应包括如下内容:1.1 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常见的非隔离型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电路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
该变换器可以有效降低开关损耗和电感元件的尺寸,提高整体效率和功率密度。
因此,研究和优化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已成为当前电力电子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提高方法、实验研究与案例分析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和概述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相关的背景信息,并简要描述了本文各个部分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问题,并介绍影响其效率的因素及改进方法。
通过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我们将评估不同策略对效率的影响,并对未来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发展前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的目标是为电力电子领域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参考和指导,以提高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的效率和性能。
以上是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描述,请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2.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解释说明:2.1 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原理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是一种高效率的功率转换电路,常用于直流-直流(DC-DC)转换应用中。
它由多个单相半桥或全桥拓扑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以交错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该电路通过将输入电压周期性地切断和恢复,将储存在磁场中的能量传输到输出端。
2.2 效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在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中,功率转换效率是衡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功率转换效率定义为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计算方法可以通过测量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并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效率= (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 * 1002.3 影响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效率的因素交错并联反激变换器的效率受多个因素影响。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 开关损耗:开关元件(如MOSFET或IGBT)在切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耗,这会降低整体效率。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光伏逆变器在光伏发电系统当中是一款重要的设备仪器,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所采用的光伏逆变器的种类和规格也有着一定的差别。
在本文内,南京研旭将会就光伏逆变器的主要分类来进行详细介绍。
光伏逆变器按用途分为并网逆变器,离网逆变器,微网储能逆变器三大类,并网逆变器按照功率和用途可分为微型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集中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四大类,微型逆变器,又称组件逆变器,功率等级为180W 到1000W,适用于小型发电系统;组串型逆变器,功率在1kW到10kW的单相逆变器,适用于户用发电系统,并网电压为220V,4kW到80kW三相逆变器,适用于工商业发电系统,并网电压为三相380V。
集中式逆变器和集散式逆变器,功率从500kW到1500KW,一般用在大型地面电站。
南京研旭自主研发生产并且对外主营销售的逆变器产品类型是并网逆变器,主要包括组串式单相并网逆变器、组串式三相并网逆变器等等。
在下文当中我们会重点以应用较多的三相并网逆变器产品为例来进行介绍。
外观展示:研旭三相并网逆变器研旭三相并网逆变器特点:1、应用范围更广:研旭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光为户用屋顶提供智能化的解决方案,还可以适用于小型的工商业电站,使用户能有更多的选择。
2、功率密度大:由于三相逆变器输出电压高,同功率下电流相对较低,从而内部器件的损耗相对会小,可以做到同功率下体积更小一点。
3、输出电能质量高,对电网电压影响小。
输出的电流相对于单相来书要较小,而机器到电网的输出线缆一致,在线阻一致的情况下,在线缆上产生的压降要小,对电网电压影响小,不会将电网电压调高很多。
产品优势:转换效率高自动 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嵌入式 LCD 显示屏,可以显示完整的状态信息紧凑型,体积小多路 MPPT 技术,多路组串并联可靠性高安装简便免维护标准型号 RS485(根据远程通信需求,WIFI 无线可选配)研旭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上设有操作和显示的人际交互界面,可供检修和用户查看实时或者历史运行信息以及产品故障信息。
交错反激微光伏逆变器并网控制的解耦策略

转换 效率 均有 明显 改善 。
关 键词 : 逆 变器 :交 错反激 ;谐 波改 善 ;解 耦控 制 中图分类号 : T M4 6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 1 0 0 X ( 2 0 1 7 ) 0 1 — 0 0 3 7 - 0 2
De c o u p l i n g S t r a t e g y f o r Gr i d Co n n e c t e d Co n t r o l l e r o f I n t e r l e a v e d F l y b a c k
Ke y wo r d s: i n v e r t e r ;i n t e r l e a v e d l f y b a c k;h a r mo n i c i mp r o v e me n t ;d e c o u p l i n g 伏 并 网发 电系 统 中 , 光伏 组件 串 并 联起来汇流到一起 。 然 后 连接 光 伏 并 网 逆 变 器 , 输 出 到 电 网上 。然 而 , 该 模 式 不利 于 单 块 光伏 组 件 的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分析

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分析微型逆变器是太阳能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简称。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太阳能电池板上用于将直流电转化成交流电的装置。
所谓的微型,是指太阳能接收板的每个电池模块都装有相对应的单一逆变器,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现微型逆变器的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文章就微型逆变器的技术、市场、前景等展开一系列探讨和分析。
标签:微型逆变器;太阳能;分析1 技术分析1.1 高效率的变换技术为了减小微逆变器的大小,则必须要加快逆变器的开关频率,但开关频率过高又会致使开关损耗的上升以及变换效率的下降,因而,减小体积与提高效率是相互矛盾的。
使用高频软开关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软开关技术是一种既不增加开关损耗又可以提高开关效率的技术。
由此可见,研制和开发一种合适的软开关技术,并将其与实际的微型逆变器的结构拓扑相配合,是微型逆变器在开发和使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核心问题。
1.2 并网中电流的控制技术以往的集中式的光伏逆变器通常运用电流闭环控制技术,以保障计入电网的电流跟电网的电压同频率同相位,从而实现并网的高质量、高效率,比如可采用PID控制算法、滞环比较控制、比例谐振控制以及可预测的电流重复控制等技术,并且以上技术都需要使用霍尔电流元件来实现其基本功能。
微型逆变器的小功率特点使得要想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而且体积微型化,得到一种开发此种并网电流控制技术又是一解决此问题的关键点。
1.3 高效率、低成本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太阳能电池板的转化效率、逆变器的转化效率以及MPPT的效率三者的乘积共同构成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效率,其中的核心为高效率的点跟踪技术即MPPT,它对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起到了重中之重的作用。
有几种常用的MPPT方法,像短路电流法、扰动观察法、爬山计算法、增量电导法、开路电压法以及通过模糊控制、网络控制得来的智能控制跟踪技术等,以上方法均要检测得知其输出端的电流与电压,从而计算得功率的大小。
由于逆变器的输入端电压很低,所以该端的电流很大,为了避免对微型逆变器的整机效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不能使用普通的电阻检测装置,又使用霍尔元件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成本和设备体积成为其限制因素,故开发使用新型的MPPT技术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最佳方法,也是发展该行业领域的必经之路。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

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一、什么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通过将多个光伏逆变器连接在一起,形成并联运行的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效率,是光伏发电系统中常用的一种连接方式。
二、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工作原理如下:1.多个光伏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连接到同一个光伏电池阵列,并行地接收光伏电池组的直流电能。
2.光伏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并在输出端提供给负载或并网。
3.光伏逆变器之间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当其中一个光伏逆变器故障或需要维护时,系统可以自动切换至其他正常工作的逆变器,以保证系统的连续供电。
三、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优势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具有以下优势:1.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当某个逆变器故障时,系统可以通过切换到其他逆变器实现恢复,减少停机时间和影响范围。
2.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并联模式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逆变器的数量,以适应光伏电池阵列的变化和系统容量的升级。
3.提高系统的效率:逆变器并联可以减小单一逆变器的负载,降低系统中电压和电流的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
4.降低系统的成本:通过并联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逆变器资源,减少新设备的采购和安装成本。
四、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应用场景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适用于以下场景:1.大型光伏发电站:在大型光伏发电站中,通常需要安装数十甚至上百个逆变器,采用并联模式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商业和工业用途:在商业和工业建筑中安装的光伏发电系统,通过并联多个逆变器,能够应对不同规模和需求的负载。
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各个光伏电池阵列可以采用并联模式,提高利用率和供电能力。
五、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的技术挑战光伏逆变器并联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技术挑战:1.逆变器之间的通信协议和协同控制:光伏逆变器之间需要通过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控制,以确保并联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微型逆变器的对比

光伏并网逆变器与微型逆变器的对比
并网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一般分为光伏并网逆变器、风力发电并网逆变器、动力设备并网逆变器和其他发电设备并网逆变器。
由于建筑的多样性,势必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安装的多样性,为了使太阳能的转换效率最高同时又兼顾建筑的外形美观,这就要求我们的逆变器的多样化,来实现最佳方式的太阳能转换。
现在世界上比较通行的太阳能逆变方式为:集中逆变器、组串逆变器,多组串逆变器和组件逆变。
微型逆变器
太阳能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转换直流从单一太阳能电池组件至交流电的装置。
微型逆变器的直流电源转换是从一个单一的太阳能模块交流,各个太阳能电池模块配备逆变器及转换器功能,每块组件可单独进行电流的转化,所以这被称之为“微型逆变器”。
微型逆变器能够在面板级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拥有超越中央逆变器的优势。
这样可以通过对各模块的输出功率进行优化,使得整体的输出功率最大化。
每一块电池板分别接入一台微型逆变器,当电池板中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时,则只有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而其他光伏电池板都将在最佳工作状态运行,使得系统总体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
此外,与通信功能组合,还可用于监视各个模块的状态,检测出出现故障的模块。
并网逆变器:大型并网光伏逆变器的模块化技术,提高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大型并网光伏逆变器采用模块化结构的优点包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效率和电能质量,并机冗余可靠性高,安装维护便捷,节约占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错并联反激式准单级光伏并网微逆变器安科瑞袁燕摘要:独立光伏组件的微型逆变器能有效克服传统光伏系统存在的阴影问题。
详尽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的设计、分析及其控制策略。
该微型逆变器基于高频环节逆变技术,有效实现了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了漏电流问题;采用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ZVS);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输入电压前馈方法可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
220W样机试验验证了该方案及控制策略的可行性,整机MPPT效率为99.5%,最高效率达到95%。
关键词:微逆变器;高频环节;最大功率点跟踪Abstract: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photovoltaic systems have low overall output power caused by the partial mask,proposed a single PV module for a single micro-inverter topology and its control ing single-stage interleaved flyback converter,In order to overcome problem of flyback transformer primary side leakage,using Active block circuit to absorb the leakage inductance energy,achieving a zero-voltage switching tube switch,increases machine efficiency.Gives a system based on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control process,the system uses a variable step size perturbation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o achieve the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aking each photovoltaic panels working on the maximum power point.Build a experiment prototype to verify the topology and control strategy is feasible solutions. Keywords:Micro inverter;Flyback;DCM mode;MPPT1引言传统集中式、组串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通过对光伏电池板的串并联,在有效提高母线电压后,供给并网逆变器将电能输送到电网。
其结构简单,转换效率高,尤其适合于日照较好的电站系统。
但在东部城乡地区,云层及建筑物、树木遮挡,以及单块电池板发生故障等因素,将严重降低整个系统的发电量。
配备在每一个光伏组件后面的微型逆变器,通过对各组件的独立控制使其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大大提高了系统抗局部阴影的能力,以及整体发电量。
尽管其成本相对较高,但模块化架构、高可靠性、高发电量、安装方便等优点使其为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此详尽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设计、分析及控制策略。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不仅实现了微逆变输入输出电压大升压比匹配,同时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不了不隔离系统漏电流问题;而且基于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ZVS。
系统控制框图及流程表明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能实现MPPT,输入电压前馈方法可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
2主电路拓扑基于微型逆变器的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微型逆变器直接安装在太阳能模块背后,交流输出可以直接与电网相连。
D C/A C D C/A C交流电网图1微型逆变器系统结构2.1拓扑选择准单级式反激逆变器仅有一级的功率变换[4],拓扑简单,尤其适合低成本应用场合的要求。
在断续模式(DCM)及临界连续模式(BCM)下,其呈现电流源特性,控制系统设计简单,市目前光伏微逆变器的理想拓扑。
由于反激变换器输出功率有限,在微逆变器系统结构中,这里采取如图1所示交错并联技术:将两路反激变换器输入并联,输出并联,原边的主管交错180度导通以减小输入输出电流纹波,同时公用一组输出极性翻转桥;考虑到反激变压器漏感的存在,进一步采取有源钳位技术回收漏感,并实现了主管和辅助管的ZVS,有效减小开关损耗,提高了电路效率。
图1交错并联反激型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此时光伏组件经过反激变换器主开关SPWM高频调制,得到包络线为单极性工频正弦半波的输出电流。
交流侧的工频换向桥驱动时序跟踪电网电压,将前面的单极性工频正弦半波翻转为正弦波并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2.2工作模式分析根据变压器的磁通是否连续,可将反激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DCM及BCM 3种。
CCM模式下反激逆变器相对稳定性较差,需要妥善处理。
目前主流的反激逆变器以DCM及BCM为主,但由于在BCM模式下,需要采用变频控制,计算和控制都较为复杂,因此这里采用DCM。
相对BCM及CCM,DCM的优点是恒频工作,控制简单,且消除了次级二极管反向恢复问题;缺点是相比CCM此时励磁电感较小,器件峰值电流应力较大。
为确保变换器工作在DCM,需其初级电感Lp 即励磁电感小于临界连续电感值。
定义工频周期T grid 是高频开关周期的2k 倍,定义d p 为最大占空比,由于输入电流大小和占空比成正比,因此每个开关周期的占空比也是正弦脉络d p sin(iπ/k ),则变压器原边电流i dc 的平均值为:,()(1)12()ss kiT dc avg dc i i T i gridI i t dtT −==∑∫化简得2,4dc s dc avg pPU T I d L =将P in =U dc *I dc,avg 带入上式可得变压器原边电感:22,22max(1)(1)44dcgrid pdc s dc s p p in inU U U T U T L L P n P nλ−−<=+=+3控制系统3.1控制框图准单级式微逆变器需同时完成MPPT、锁相、孤岛检测和入网电流控制[5][6]。
如图2所示,通过MPPT 计算提供得到的并网电流的基准幅值I o 大小,从而确保光伏组件以最大功率向电网传输能量。
锁相提供并网电流的相位信息,确保入网电流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
孤岛检测是并网逆变器所必须具备的功能,在电网异常情况下关闭逆变器,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入网电流控制是并网逆变器的核心控制部分,这里通过采样输出电流闭环控制,确保了高质量的并网电流(理论上在DCM 下,开环控制即可实现电流源并网,但其并网电流总谐波含量相对较高)。
i *图2控制系统3.2准单级式系统MPPT及直流母线电压控制MPPT是通过相应的算法,不断调整并网电流基准,调整逆变器输出功率,从而调节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使得光伏组件输出功率最大。
扰动观察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是MPPT算法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算法原理是当前次的输出功率与前一次的输出功率作比较,假设P(k+1)>P(k),那么将光伏输出电压基准继续向着这一次变化的相同的方向进行扰动;反之,若输出功率变小,则在下个周期改变扰动的方向,如此进行反复扰动、比较直至光伏系统输出功率达到最大。
算法流程如图3所示。
扰动观察法步长的大小决定了算法跟踪的速度和系统在最高处附近来回振荡的幅度,因此,本文采取一种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7],具体方式当功率较每小时,扰动值C取值加大;当功率较大后,适当减小扰动值C的取值。
图3扰动观察法算法流程在准单级并网逆变系统中,单纯的MPPT环无法保证很好的动态性能,实现系统的稳定。
当发生外界条件突变或者程序误判断时,直流母线电压会剧烈震荡甚至奔溃。
如图3所示,在原有的控制基础上加一个输入电压环,防止在MPPT误判断时直流母线电压的剧烈震荡,可以有效防止母线电压的崩溃,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4实验结果为验证上述交错并联准单级高频环节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方案,在实验室完成了基于DSP28035控制的220W微逆变器样机研制。
前级直流输入电压Vpv =35VDC,并网电压Vo=220VAC,电网频率fac=50Hz,主管V1开关频率fs=135Khz,滤波电感L1=1mH,光伏组件及交流电网采用光伏模拟器及交流电源模拟。
图4a,b分别为轻载与满载时并网电流io 的输出波形,可见io与ug同频同相,且io波形质量都较好;由图5c可见,V1在开通与关闭前,漏源极电压为零,实现了V1的ZVS;图4e给出了变压器初级电压up、次级电压us和电流is,ug的波形,验证了工频翻转桥的可行性。
t (5m s/格)i o (1A /格)V g (100V /格)i o (1A /格)V g (100V /格)u s 1(20V /格)i p (5A /格)u g s 1(50V /格)t (2.5μs/格)u g s 1u s1i p(c)主开关管波形u g s 2(20V /格)i c (5A /格)u s 2(50V /格)u g s 2u s2i ct (2.5μs/格)(d)箝位管波形i s (1A /格)u g (500V /格)u s (200V /格)u p (50V /格)u gi s u su p t (5m s/格)(e)变压器原副边电压波形t (500m s/格)i o (1A /格)V o (10V /格)V oI o(f)MPPT 实验波形图4实验波形图5给出光伏模拟器测试的MPPT 效果,MPPT 效率为99.5%。
效率(%)功率(W)图6效率曲线图6a 效率测试曲线进一步表明微逆变器整机在整个负载范围内均达到了较高的效率,满载最大效率达到了94%,图6b 为在不考虑辅助电源损失下功分析仪测试结果,最高效率为95%,并网电流THD 小雨1.5%,验证了微逆变器方案的可行性。
5结论介绍了某型准单级式交错并联微逆变器设计、分析及控制策略。
该微型逆变器具有以下特点:基于高频环节逆变技术,有效实现了初次级电气隔离,解决了不隔离系统漏电流问题;采用有源箝位技术吸收漏感能量,实现了开关管的零电压开关,减小开关损耗;采用变步长的扰动观察法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基于输入电压前馈方法解决准单级式微逆母线电压崩溃问题;220W样机整机最大功率跟踪效率为99.5%,满载最高效率达到94%。
不考虑辅助电源时,最高效率为95%,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小于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