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套管柱设计与固井
钻井工程-19-井身结构讲解

Sf
D31 D2
Sk
2.15 0.036 0.03 D31 0.06 3200
试取 D31 =3900m,得 pper 2.01g / cm3
由ρp曲线,p3900 1.94 pper 2.01g / cm3
故确定初选点 D31 = 3900 m.
21
(4)校核是否会卡尾管 计算压差:
钻井工程
井身结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
oil zone
一开 表层套管
二开 中间套管
(技术套管)
三开 生产套管
(油层套管)
2
井身结构—油井基础,全井骨架 固井工程—套管柱设计和注水泥 不仅关系全井能否顺利钻进完井, 而且关系能否顺利生产和寿命。
3
井身结构设计 内容:套管层次; 每层套管下深; 套管和井眼尺寸配合。
Dpmin ——最小地层孔隙压力所处的井深,m
f min ——裸眼段最小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 / cm3
fc1 ——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的当量泥浆密度, g / cm3
Dc1 ——套管下入深度,m
11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
1、求中间套管下入深度初选点 D21 (1)不考虑发生井涌
一、套管的分类及作用 二、井身结构设计原则 三、井身结构设计基础数据 四、裸眼井段应满足力学平衡 五、井身结构设计方法(举例) 六、套管尺寸和井眼尺寸选择
4
一、套管的分类及作用
1、表层套管—Surface casing 封隔地表浅水层及浅部疏松和复杂层 安装井口、悬挂及支撑后续各层套管
2、中间套管—Intermediate casing 表层和生产套管间因技术要求下套管 可以是一层、两层或更多层 主要用来分隔井下复杂地层
什么是固井

什么是固井一、固井:在已钻出的井眼中下入一定尺寸的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或套管与套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注入水泥的工艺过程。
二、井身结构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所下套管的层次、直径、各层套管下入的深度、井眼尺寸(钻头尺寸)、各层套管的水泥反高等。
三、设计井深的主要依据:地层压力、地层破坏压力和坍塌压力。
四、套管的类型:⒈导管;⒉表层套管;⒊技术套管;⒋生产套管;⒌尾管。
五、井深结构设计的原则:①能有效的保护油气层,使油气层不受钻井液的损害;②能够避免漏、喷、塌、卡等复杂情况产生,保证全井顺利钻进,使钻井周期达到最短;③钻达下部高压地层时所用的较高密度的钻井液产生的液柱压力,不至于把上一层套管鞋处薄弱的裸露地层压裂;④下套管过程中,钻井液液柱压力和地层压力之间的压差,不至于造成卡阻套管。
六、套管柱的受力:轴向压力、外挤压力和内压力。
七、套管柱的附件:⒈引鞋(套管鞋、浮鞋);⒉回压法;⒊套管扶正器;⒋磁性定位套管;⒌联顶节。
八、水泥熟料主要成分:①硅酸三钙(C3S);②硅酸二钙(C2S);③铝酸三钙(C3A);④铁铝酸四钙(C4AF)。
九、水化作用:油井水泥与水混合后,水泥中各种矿物分别与水发生水解和水化反映,某些水化产物还能发生二次反映。
十、水化反映的不断进行水泥浆形成水泥石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胶溶期;②凝结期;③硬化期。
十一、稠化时间:指油井水泥浆在规定压力和温度条件下,从开始搅拌至稠度达100Bc所需要的时间。
十二、稠度:水合水泥混合后会逐渐变稠,变稠的速率。
十三、注水泥的设备:水泥车、水泥混合漏斗、水泥分配器、水泥头、胶塞、储灰罐。
十四、碰压:胶塞被推至浮箍时,泵压突然升高。
十五、注水泥主要工序包括:循环和接地面管汇→打隔离液→顶胶塞→碰压→候凝。
十六、提高泥浆的顶替效率:⒈紊流顶替;⒉打前置液;⒊活动套管;⒋调整完井液和水泥浆的性能;⒌使用扶正器。
十七、引起油、气、水窜的原因:水泥浆在凝固过程中的失重是导致油、气、水窜的主要原因,井壁存在泥饼、水泥硬化过程体积收缩也是造成油、气、水窜的原因。
固井技术规定

固井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固井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其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钻井工程的成败和油气井的寿命,而且影响到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整体效果。
为保证固井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固井工程必须从设计、准备、施工、检验四个环节严格把关,采用适合地质特点及各种井型的先进固井工艺技术,确保质量,达到安全、可靠、经济。
第三条固井作业必须按固井设计执行,否则不得施工。
第二章固井设计第一节设计格式与审批第四条固井设计格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xx井xx套(尾)管固井设计》要求执行。
第五条固井审批程序按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发布的《中油股份公司勘探与生产工程技术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节套管柱强度要求第六条套管柱强度设计方法SY/5322-2000执行。
其中,在高压气井和超深井的强度设计时,必须考虑密封因素。
对安全系数的要求见下表数据。
第七章套管柱抗挤载荷计算在正常情况下按已知产层压力梯度、钻井液压力梯度或预测地层孔隙压力值计算。
遇到盐岩层等特殊地层时,该井段套管抗挤载荷计算取上覆地层压力梯度值,且该段高强度套管柱长度在盐岩层段上下至少附加50m第八条套管柱强度设计应考虑热采高温注蒸汽过程中套管受循环热应力的影响。
第九条对含有硫化氢等酸性气体井的套管柱强度设计,在材质选择上应明确提出抗酸性气体腐蚀的要求。
有关压裂酸化、注水、开采方面对套管柱的技术要求,应由采油和地质部门在区块开发方案中提出,作为设计依据。
第三节冲洗液、隔离液和水泥浆要求第十条冲洗液及隔离液1、使用量:在不造成油气侵及垮塌的原则下,一般占环空高度的300~500m。
2、性能要求:冲洗液和隔离液能有效冲洗、稀释、隔离、缓冲钻井液,与钻井液及水泥浆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能控制失水量,不腐蚀套管,不影响水泥环的胶结强度。
第十一条水泥浆试验按SY/T5546-92执行,试验内容主要包括:密度、稠化时间、滤失水、流变性能、抗压强度等。
对于定向井的自由水测定,应先将水泥浆置于井底循环温度条件下,测试装置倾斜至实际井下斜度或45°,然后测定自由水。
固井工程技术基础

目录前言第一章固井概论第一节固井概念第二节固井的目的和要求第二章套管、固井工具、附件和材料第一节API套管标准和规范第二节固井工具、附件第三节固井材料第三章固井工程技术基础第一节固井工艺第二节固井水泥浆第三节注水泥施工程序第一章固井概述一、固井概念为了达到加固井壁,保证继续安全钻进,封隔油、气和水层,保证勘探期间的封层测试及整个开采过程中合理的油气生产等目的而下入优质钢管,并在井筒于钢管环空充填好水泥的作业,称为固井工程。
因此固井包括了两部分:下入套管的工艺和注入水泥浆的工艺叫做固井工艺。
固井作业固井作业是通过固井设计,应用配套的固井设备、辅助设备及工具,将油井水泥、水和添加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通过固井泵泵注入井,并顶替到预定深度的井壁与套管、(套管与套管)的环形空间内,使套管与井壁、(套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牢固粘结。
固井设备总体示意图二、固井目的和要求1、固井的目的一口油井深达数千米,在钻井过程中常常遇到井漏、井塌、井喷等复杂情况,影响正常钻进,严重时甚至导致井眼报废。
遇到上述情况就应下套管固井,封隔好复杂地层后,再继续钻进,直到建立稳定的油气通道为止。
因此,为了优质快速钻达目的层,保证油气田的开采,就要采用固井,固井工程的主要目的为:1)、在钻进过程中封隔易坍塌、易漏失等复杂地层,巩固所钻过的井眼保证钻井顺利进行。
(如图1-1所示),当从A 点钻进至B 点,如果在A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B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A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A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A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
同理,当从B 点钻进至C 点,如果在B 点井深处没下套管固井,那么随着井深的变化,钻达C 点所用泥浆密度在B 点产生的压力就会大于B 点地层破裂压力,造成B 点地层破裂,发生井漏。
2)、封隔油、气、水层,防止层间互窜。
固井工程不仅关系到钻进的速度和成本,还影响到油气田的开发。
(如图1-2所示),如果油、气层与水层间水泥固结不好,层间互相窜通,那么会给油气田开发带来很大困难。
固井基础知识

16
二、套管强度
1、套管基本参数
套管的基本参数为套管尺寸、套管壁厚(或单位 长度名义重量)、螺纹类型与套管钢级。 (1)套管尺寸(又叫名义外径或公称直径):本体外径
4-1/2”, 5”, 51/2”, 65/8”, 7”, 7-5/8”, 8-5/8”, 9-5/8”, 10-3/4”, 11-3/4”, 16”, 28-5/8”, 20”, 30”....
1. 水泥浆密度
水灰比指的是配制水泥浆时配浆水的重量与干水泥的重量之比。 水泥浆密度与水灰比直接相关,关系为
注意:
c w (1 m) w cm
干水泥的密度为3.14 g/cm3~3.15 g/cm3,故当水泥浆的密
度为1.85g/cm3~1.90g/cm3时,水灰比约为0.48~0.44。
候凝时间通常为24小时或48小时,也有72小时或几小时的 ,候凝时间的长短视水泥浆凝固及强度增长的快慢而定。 候凝期满后。 测井进行固井质量检测和评价
6
概述
(a)
(b) (c) (d) (e) 图7-2 注水泥工艺流程示意图 (a)循环钻井液 (b)注隔离液和水泥浆 (c)替浆 (d)替浆 (e)碰压 1——压力表 2——上胶塞 3——下胶塞 4——钻井液 5——浮箍 6——引鞋 7——水泥浆 8——隔离液 9——钻井液
铁铝酸四钙:4CaOAl2O3Fe2O3(简写C4AF)。水化速度
仅次于铝酸三钙,早期强度增长快,硬化三天和28天的 强度值差别不大,强度的绝对值也不大。
29
一、油井水泥
2. 水泥的水化反应
有关水化反应的说明:
水泥的水化反应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随着水化的不 断进行,水泥浆从凝胶态逐渐向结晶态发展,最后形成
第2讲_井身结构设计

测技术得到发展,特别是近平衡钻井的推广和井控技术的掌
握,使井身结构中套管层次和下入深度的设计,逐步总结出 一套较为科学的设计方法。
在“六五”期间,我国开始应用这套方法.首先在中原
油田取得很大效益。如在3500到4700m深井中,使平均事故 时间大幅度下降、建井周期缩短、钻井成本下降。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钻井工程研究所
5.1、中间套管设计
2.2、发生溢流(井涌)时
f 2
剖面图中最大地层压力梯度点对应的深度(m)
p m ax
Sb S
f
D p m ax D 21
Sk
井涌条件允许值
地层设计破裂压当量密度
激动压力系数
剖面图中最大地层压力对应的当量密度值 破裂压力安全增值 中间套管下入深度的初始假定点深度(m)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钻井工程研究所
3、井身结构设计中所需要的基础数据
地层破裂安全增值Sf由地区统计资料得到,一般取 0.031 g/cm3; 井涌条件允许值Sk由地区统计资料得到,一般取 0.051-0.10 g/cm3; 最大回压pwh由工艺条件决定,一般取2.0-4.0MPa;
. 钻压差允许值 卡
7、水泥返深设计
对于油层,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返深至少应该在油 层顶部200m以上。对于气层,生产套管的管外水泥 返深至少应该在油层顶部300m以上;
中间套管的管外水泥返深至少应该在复杂或大断层
100m以上; 尾管的管外水泥返深至少在尾管的悬挂器以上;
表层套管的管外水泥返到地面。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钻井工程研究所
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钻井工程研究所
5.1、中间套管设计
(2)中间套管下入深度 的初始假定点D21 在压力剖面图的横坐标 上,找出前面已经确定的
关于_套管柱及注水泥设计]——井身结构设计--具体设计
![关于_套管柱及注水泥设计]——井身结构设计--具体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b6de140912a216147929f9.png)
p 0.00981( m fw ) Dmin
( 3)
(二)中间套管设计
当有可能发生压差卡钻时,用下式重新计算中间套管下入深度:
pper
pN fw Sb 0.00981 Dmin
抽汲压力系数
深度为Dmin处对应的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在压差允许值下最大地层压力当量密度
1 940 N
1s
2 245 E
2-3a
决定表套是否被压破取决于钻进D1 ~D2井段时井
内最大压力(或最大当量泥浆密度); D2 ~D3井段对表套套管鞋薄弱地层有没有影响?
D2
2
950
E
1-2z
或者说对表套的下入深度有没有影响?
3
570 K
D3
四、依据两条压力曲线进行井身结构设计的具体方法
(一)设计基本原理
(二)中间套管设计
(2)发生溢流(井涌)时
假设当钻至最大地层压力点对应深度( Dpmax )处时,发生一个大小为 S k 的溢流,此时需要停泵并关闭防喷器。若假设套管下深为D2x,同时考虑到地 层破裂压力评价误差,容易导出此时地层设计破裂压力当量密度ρff :
ff pmax Sb S f Dpmax D2 x Sk
●
分两种情况计算ρff :
(1)正常作业(不会发生井涌)时 (2)发生溢流(井涌)时
(二)中间套管设计
(1)正常作业时(不会发生井涌时):
ff pmax Sb Sg S f
激动压力系数 抽汲压力系数 破裂压力安全增值
图中(裸眼段)最大地层压力对应的当量密度值
地层设计破裂压力当量密度
实例分析
解:由图上查得最大地层孔隙压力梯度 为2.04g/cm3,位于4250m。
井身结构设计与固井

执行情况回顾
定期对安全保障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 施和建议。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持续改进方向
根据风险评估和安全保障措施执行情况 ,明确井身结构设计与固井过程中需要 持续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压力监测
实时监测注浆过程中的压力变 化,确保注浆过程平稳、安全 。
异常情况处理
对注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如漏失、气窜等,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顶替效率提升措施实施
优化顶替流态
通过调整顶替液的性能、流量等参数,优化 顶替流态,提高顶替效率。
增加顶替排量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顶替排量, 提高顶替速度和效率。
VS
目标设定
设定明确、可量化的改进目标,包括降低 风险等级、提高安全保障措施的有效性等 ,为持续改进提供明确的方向和动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材料准备
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 水泥、添加剂等材料,并对其
进行质量检验。
施工方案制定
根据井身结构、地质条件等因 素,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和应
急预案。
注水泥浆过程监控
水泥浆性能监控
实时监测水泥浆的密度、流动 性、失水量等性能指标,确保
其符合设计要求。
注浆速度控制
根据井深、井径等因素,合理 控制注浆速度,避免出现注浆 不均、堵管等问题。
井身结构的重要性
井身结构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 响到钻井施工安全、速度和成本 ,以及后续油气开采的效率和效 益。
设计原则与规范要求
设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套管柱在水泥凝固前轴向拉伸强度是足够的,有水泥环的套管在水泥凝固 后就不会出现因轴向拉伸引起的破坏。但无水泥环的套管实际上是上下被固 定,当温度和内、外压力改变时就会引起轴力的改变。
1、水泥凝固前的轴力
自重产生的拉力、弯曲产生的附加拉力、注水泥时产生的附加力、动载、摩阻等。
(1)自重引起的拉力
力过大时只能放压,井内液、气分布复杂。其内压力分布作这样的处理:在井
口处取设备允许压力,套管鞋处取地层破裂压力,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任意
深度的内压力:
pi
=
p gp
+
p f − pgp Hf
⋅H
式中:pgp——井口设备允许内压力,帕。
2、油层套管的内压力
(1)油管带封隔器时:
典型的完井方法如右图所示,油层套管与油管之间 充满完井液。受内压力最严重的情况是生产初期, 气通过油管丝扣进入油管与油层套管的环空,在环 空封闭的条件下(套管闸门常闭),气泡运移到井口 仍保持产层压力。内压力分布:
以套管内全掏空计算。
①单纯抗挤可下深度
进行套管抗外挤强度设计时,应该考虑套管内压力的平衡效果,以有效 外挤压力来设计。不过这时的内压力应取可能出现的最小值。技术套管应以 固井后钻进中严重漏失来考虑,可能出现套管内全掏空或部分套管掏空。油 层套管在生产末期地层压力枯竭,套管内全掏空。
表层套管只有在下得很深时才考虑抗挤问题,做法与技术套管相同。
¾套管柱设计:抗挤、抗拉、抗内压设计。 ¾“自由套管”:双向应力设计,有时须考虑内外压力和温度改变引起的附 加拉力。 ¾等安全系数法:设计套管柱一项强度时要使各段受力最严重的部位安 全系数相等,并以其它各项强度满足要求为前提。
(一)安全系数的选取
1、抗拉安全系数
丝扣:n j = 1.6~1.8 ,短期强拉时不能低于1.3; 管体:ns = 1.3~1.5 。
塑性大的地层(如岩盐、泥膏岩、膨胀性页岩)会发生“塑性流动”,使处于 该井段的套管承受很高的外挤压力,其上限可达到上覆岩层压力的值,即可 达22.65千帕/米的压力梯度,个别的还要高一些。并且外挤压力有可能不是 各向均匀作用而使套管发生弯曲。另外,在断层、破碎带和有残余地应力的 井段,以及疏松的储油层大量出砂后都可能挤坏套管。这些井段的套管外挤 力应按上覆岩层压力考虑。在注水泥施工方面也应有相应的措施。
长圆扣的丝扣薄弱,梯形扣则可能管体薄弱。
2、抗内压安全系数
ni = 1.0~1.33
3、抗挤安全系数 nc = 1.0~1.125 ,水泥面以下可取0.85。 在特殊条件下,如地层含腐蚀性流体(硫化氢、有机
硫、二氧化碳等)的井只考虑强度问题是不够的:
¾对于含硫井,可选用抗硫套管。设计含硫油气井的套管柱应尽可能减 少拉应力,因为应力越高钢材抗硫性越差,并且高强度的套管抗硫性 差。 ¾对于其它类型的腐蚀,可采用防腐剂、阴极保护、套管防腐涂层等措 施。
H
圆扣套管的丝扣抗滑扣力通常比本体的屈服拉力要小,故常用丝扣连接强度
作为套管抗拉强度;其余扣型套管需比较丝扣连接强度和本体屈服强度,取二
者中较小者作为套管抗拉强度。
具体参数可查阅《钻井手册(甲方)》1990年版或者《钻井工程技术手册》
2005年版。
2、抗内压强度:
内压载荷下的主要破坏形式:爆裂、丝扣密封失效。
(3)注水泥引起的附加拉力
Fc
=
(ρm
−
ρd
)gh ⋅
πd
2 cin
4
F
(4)其它附加拉力
铅直
套管
上提或下放套管时的动载、井壁摩擦力等,一般在安 柱轴
全系数中考虑。
力示
意图
2、“自由套管”的轴力变化
H
“自由套管”是指环空没有注水泥的套管段。该段套管实际上是顶部被固定
在井口,下部被水泥固住。
在套管的长期工作中,由于内外压力和温度的改变,该段套管轴力要改 变。求这个改变的轴力时,先设想解除一端约束让其伸长(由内外压力和温度 改变引起的部分),其后设想作用一个力让它恢复原状,就是套管轴力的改变 量。套管初轴力以水泥凝固时为准,因为注水泥的段有时可能不长或水泥可 能漏失,所以一般就取套管处于泥浆中的轴力。
第三象限:轴向压缩 与外挤联合作用,压缩 使外挤强度增强。
第四象限:轴向拉伸 与外挤联合作用,拉伸 使外挤强度降低。
通过力学推导,可得到考虑轴向拉力影响时的抗外挤强度公式:
pcc = pc ⋅ K
式中:
其中:K =
1−
3 4
⎜⎜⎝⎛
F ps
⎟⎟⎠⎞2
−
1 2
F ps
Pc为无轴向拉力时套管的外挤强度,MPa,可由手册查出;
内外压力改变引起的伸长: 式中:
Δl j
=
− 2μl j
EAj
(ΔPi Ai
− ΔPD AD )
△lj——第j段套管的伸长,米;
μ——波桑系数,0.3;
lj——第j段套管的长度,米; E——钢材弹性模量,帕;
Aj——第j段套管的截面积,米; Ai——套管内面积,平方米;Ao——套管外径对应的面积,平方米; ΔPi ——套管内压力的平均增量,帕;先求出段顶和段底的内压力增量,然后 取平均而得。
3、套管的钢级:
API标准:H-40,J-55,K-55,C-75,L-80,N-80,C-90,C-95,P-110,Q125。(数字为套管钢材的最小屈服强度,单位为 kpsi,千磅/平方英寸)。 1 kpsi=6.8948 MPa 其中, H-40,J-55,K-55,C-75,L-80,C-90是抗硫的。
ΔP o ——套管外压力的平均增量,帕。先求出段顶和段底的外压力增量,然后 取平均而得。
温度改变引起的伸长:
ΔlT = α ΔT L
式中:
ΔlT ——温度改变引起的伸长,米;
α ——钢材热胀系数,米/米·℃;α = 12.42 ×10−6 米 / 米⋅DC
L ——“自由套管”长度,米;
ΔT ——井口和水泥面温度增量的平均值,℃
第2章 套管柱设计与固井
¾第一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 ¾第二节 油井水泥和注水泥(略) ¾第三节 生产套管的损坏与防护
第一节 套管柱强度设计
一、套管柱受力分析
套管柱在井内所受外载复杂。在不同时期(下套管过程中、注水泥时、后 期开采等过程中)套管柱的受力也不同。 在分析和设计中主要考虑基本载荷:轴向拉力、外挤压力及内压力。 套管柱设计时按最危险情况考虑。
假设套管受到均匀的浮力作用,一段套管造成的轴力F等于该段套管在泥浆中 的重力(俗称“浮重”):
W f = K f qgl
式中: Wf——一段套管在泥浆中的重力,牛;q——套管单位长度重量,千
克/米;l——套管段长,米;
Kf——泥浆浮力系数; K f = 1− ρd ——钻井液密度,g/cm3;
ρd ρs
此时套管所受最大内压力,是发生在套管鞋处地层被压裂的时候。这时
套管内压分布为:
p = p e−1.115×10−4 ( H f −H )d
i
f
p = p e−1.115×10−4 ( H f −H )d
i
f
式中:
pf p
pi——套管任意深度的内压力,帕; pf——套管鞋处地层破裂压力,帕; Hf——套管鞋深度,米; H——套管任意深度,米;
4、连接螺纹的类型:
API标准:短圆(STC)、长圆(LTC)、梯形(BTC)、直连型(XL)
5、套管柱:由同一外径、不同钢级、不同壁厚的套管用接箍连接组成的管
柱。特殊情况下也使用无接箍套管柱。
(二)套管的强度
F
铅直
1、抗拉强度:
套管 柱轴
套管所受轴向拉力一般在井口最大。
力示
意图
由拉应力引起的破坏形式:本体被拉断、丝扣滑扣。
二、套管的规范和强度
(一)套管的规范
1、套管:
优质无缝钢管。两端均为公扣,直接车在管体上;一端接带母扣的套管 接箍。
2、套管的尺寸系列:
API标准套管:4 1/2",5",5 1/2",6 5/8",7",7 5/8",8 5/8", 9 5/8",10 3/4",11 3/4",13 3/8",16",18 5/8",20";共14种。 壁厚:5.21~16.13 mm。小直径的套管壁厚小一些,大直径的套管壁 厚大一些。 另外有非标准的钢级和壁厚。
ρs——套管钢材密度,g/cm3 ,一般取为7.85 g/cm3 。
(2)套管弯曲引起的附加拉力
BL = 61.1DAK
式中:D——套管直径,厘米; A——套管横截面积,平方厘米; K——井眼曲率,度/30米; BL——弯曲载荷,牛。
在定向井、水平井以及狗腿度严重的直井中设计套管柱时,应考虑弯曲引起 的附加拉力。
近似处理 实际分布
d——天然气相对密度,即标准状态下(1大气压,20℃)
同体积天然气重量与空气重量之比,甲烷为0.554。 Hf
为了应用方便,常将上式的曲线处理成直线,如右图。 H
套管内充满天然气时 内压力分布示意图
(2)井口设备能力受限时的内压力分布:
当井口设备能力受限时,井口内压力只能控制在设备允许压力之内。井涌后压
σz
经过力学理论分析发现:轴向拉力与外挤压力联合作用下,轴向拉力的存在使
套管的抗挤强度降低。由于这种情况在套管柱中是经常出现的。因此在套管柱
设计中应当考虑轴向拉力对抗挤强度的影响。
双向应力椭圆
第一象限:轴向拉伸 与内压联合作用,拉伸 使内压强度增强。
第二象限:轴向压缩 与内压联合作用,压缩 使内压强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