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优质学案12: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doc

高三语文复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doc

【目标略语】新材料作文是指自2006年之后出现的一种材料作文形式。

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称之为新材料作文。

特点:1.高度的开放性。

表现为“四自”:自主确定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主确定文体,自主确定标题。

2.严格的限制性。

表现为“三不”: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

”因此,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关键一步。

☆真题回放☆(2014·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满分样卷☆巉岩何足惧⊙福建一考生面对空谷,有人畏于悬崖峭壁而摇头退缩,也有人于天堑中看到攀援之途,并决然而上,创造出“不可能”的奇迹。

⑴如果说空谷是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困难,身为时代的一份子,我们决不能存畏难心理,而应勇于找寻或创造出由天堑走向坦途的桥梁。

鲁迅曾经在文章中盛赞:“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今,同样处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我们,也应以此为志,勇攀巉岩。

⑵但放眼望之,改革发展之路确实遭遇了空谷般的瓶颈期,贫富差距日渐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发展的阵痛刺激着每个人的肌肤和骨骼,此时此刻,理应有人站出来☆我来分析☆⑴,又不完全照搬材料,破题巧妙。

⑵引用,要求处在改革发展大潮中的我们勇攀巉岩。

⑴引用材料⑵鲁迅的话⑶当前知识界集体失声⑷面对体制与社会的悬崖峭壁,知识分子成了修栈筑桥的先行者⑸拥有破旧革新的勇气和魄力所必须的条件☆名师点评☆逻辑清晰,层层推进文章先引用材料,巧妙破题,提出社会发展中的困难时期,身为时代的一分子,我们决不能存畏难心理,而应勇于找寻或创造出由天堑走向坦途的桥梁时期。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立意方法。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2. 审题立意的重要性3. 基本审题立意方法讲解与实践三、教学过程1. 引入新材料作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与特点。

2. 讲解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重视审题立意环节。

3. 讲解基本审题立意方法,包括:抓住材料核心、分析材料关系、提炼中心思想等。

4. 进行实例分析,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审题立意。

四、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品,对作品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审题立意的掌握程度。

2. 在后续的写作教学中,观察学生对新学会的审题立意方法的运用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实例2. 审题立意方法讲解PPT3. 课后练习作文模板与要求1.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审题立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展示,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借鉴优秀作品。

3. 安排课后辅导时间,针对学生在审题立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七、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审题立意方法。

2. 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材料。

2.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将作文写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作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 邀请作文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写作技巧。

3. 开展写作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十、教学反馈1. 定期收集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在作文写作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

2. 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考作文训练教学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高考作文训练教学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高考作文训练教学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的:一、搞清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和特点。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规律和方法。

帮助学生写好新材料作文。

教学重难点:新材料作文的概念;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特点及方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与指导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写好考场作文的好的开始是什么呢?(审题和立意)如果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写好考场作文的“王”是什么呢?(还是审题立意)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出示幻灯题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写作二、进入学习: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同的命题形式,审题的侧重点、立意的范围以及对文体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出示第二张幻灯):几种不同命题形式的比较比较项命题形式审题重点立意范围文体标题作文标题狭窄已定材料作文材料较狭窄已定话题作文话题很宽泛不定新材料作文材料较宽泛不定对于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两种命题形式,极易造成考生作文的内容千篇一律、假大空的不良文风;对于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又因太过宽泛极易造成猜题押题,套做、宿构以及重辞藻轻内容等的弊端,不利于公平公正的检测。

而新材料作文既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以上命题形式的弊端,又糅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势,既有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在特定情境下的考生作文就有了更大程度的真实性和检测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提问学生。

新材料作文是什么,请看看我下的定义。

请看第三、第四张幻灯片。

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是去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采用的、审题立意的范围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既强调限制性又突出开放性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又称为“后话题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新材料作文的特点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统一。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作文构思。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难点: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4. 思维导图在作文构思中的应用:讲解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

5.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作文的审题立意和构思过程,让学生感受思维导图的优势。

6.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练习,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

7.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练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2. 学生能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文质量。

3.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有所提高。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内容包括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审题立意方法和思维导图的绘制步骤等。

2. 教学素材:收集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用于讲解和分析。

3. 思维导图软件:准备好思维导图软件,如MindManager、XMind 等,供学生实践操作。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新材料作文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讲解如何抓住材料核心,进行准确审题。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介绍各种立意方法,如提炼中心、拓展延伸等。

高三一轮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教案精品版
写作角度主要有以下三种:
1、全面发展和发挥个人特长的辩证关系
既要发挥优势,又要弥补缺漏,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2、从教育者的角度(野鸭的角度)看
因材施教,发现特长,要从实际出发,要区别个性差异。
3、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兔子、松鼠等的角度)看
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认清自我,张扬个性。
三、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寓言故事类的审题方法
二、寓言,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以散文或韵诗的形式,讲述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结构大多短小,主人公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用意在惩恶扬善,多充满智慧哲理。”所以寓言就是“寄托的话”。作者把自己要说的话寄托在一个虚构的小故事里。寓言的表现方式是由此及彼,借物喻人、借小喻大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的深刻道理。
◆例题1的审题:
何人:哲学教授
何事: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结果:被一只青蛙驳得哑口无言
原因:(1)理论与实践脱离;(2)具体问题不能具体分析;(3)说话过于绝对。
立意:(1)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3)看问题不能太过绝对;
这道题也可以从青蛙的角度立意。
例题1: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难道不是呢?”

高三一轮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三一轮作文的审题立意





有一个国王和一个波斯奴隶同坐一只船。那奴隶从 来没有见过海洋,也没有尝过坐船的苦,他一路哭 哭啼啼,战栗不已,大家百般安慰他,他继续哭闹。 国王被他扰得不解安宁,大家始终想不出办法让他 安定下来。船上有一位哲学家对国王道:“您若许 让我一试,我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哲学家立即叫人把那奴隶抛到海里去,沉浮了几次, 人们才抓住他的头发把他拖到船上。他连忙双手紧 紧地抱着船,坐在一个角落里不再做声。国王很为 赞许,便开口问道:“你这方法奥妙何在?” 哲学家说:“原先他不知道灭顶之灾的痛苦,便想 不到稳坐船上的可贵。大凡一个人总要经历过忧患, 才会知道安乐的价值。”




(二)明确材料主题所属范畴,找准突破 口。 ★★材料主题所属范畴一般有: ①爱国为民 ②社会公德 ③理想道德 ④立 身行事 ⑤待人接物 ⑥辩证思维



下列材料所谈的问题属于哪个范畴?应从哪个角度 突破才能准确立意? 星期天公园里一块不大的僻静的草坪上,同时来 了两伙年轻人。一伙围着录音机学英语;一伙用录 音机播音乐跳舞。学英语的认为跳舞影响了他们的 学习,要求跳迪斯科的停止或离开;跳舞的认为他 们在公园里有娱乐的自由。前者骂后者只知吃喝玩 乐,后者回敬前者不懂劳逸结合。双方谁也不服谁, 吵来吵去,他们既学不成英语也跳不成舞。 结论: ①属于待人接物范畴 ②批评双方 ③要互相宽容
二、材料作文的审题


(1)审题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①分析题目内容 ②了解题目要求 ③掌握题 目重点 ④确定写作中心 (2)材料作文的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 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 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 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 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进行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分类。

2.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技巧。

3. 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

4.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典型的新材料作文题目,引发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新材料作文的定义、特点和审题立意的方法。

3.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进行审题和立意练习。

4. 分享:每组分享自己的审题立意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5. 总结: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思考情况。

2. 学生练习成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审题立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学生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在分享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 新材料作文题目库:提供丰富多样的新材料作文题目,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2.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指导资料:提供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作文评价标准:提供具体明确的作文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估和相互评价。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获奖作文和优秀作文,让学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2.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作文写作实践,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作文题目,运用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进行写作。

3. 作文互评:让学生相互交换作文,进行互评,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4. 作文修改:根据互评的意见,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七、教学策略1. 实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的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2.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互评,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独立审题和立意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作文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新材料作文的定义和特点2.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 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对其产生兴趣。

2. 讲解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 讲解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作文写作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新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和作文写作练习。

5. 反馈:让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新材料作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3. 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作文写作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新材料作文实例。

2. 审题立意方法和步骤的讲解资料。

3. 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讲解资料。

4. 作文写作练习的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和新颖的材料作文案例,让学生直观理解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3. 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作文练习,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审题立意方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4.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巧。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新材料作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如何运用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进行作文写作。

难点:1. 准确捕捉材料的核心信息,进行深度审题。

2. 如何在作文中展现出独特的立意和创意。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2. 示范法:通过教师的示范作文,展示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3. 互动式教学: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4. 写作指导:提供作文修改意见,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

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材料(内涵)是考生作文立意的源头,但在表现形式上看,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限定话题,允许考生对材料进行多角度解读,从中提炼出不同方面的话题,进而确立其文章主旨。

新材料作文既有规定的限制性,如要求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又有灵活的自由度,如允许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等。

由于它较好地融合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长处,因此近年来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一、单则材料的审题立意所谓单则材料作文,即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稍加提示点拨,有的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全面理解材料,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选好角度,自主立意,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的作文。

[审题立意技法]这类作文的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

审读材料时,应依据材料的不同类型特点,采取相应的审读策略。

对单则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从以下几种方法着手:1.把握关键,纵横开掘有的材料中有关键词句,就以这些关键词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有的材料较长,需先压缩概括材料,然后再抓住材料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文眼”)进行纵横思考,反复推敲,理解意蕴,从而找到立意的突破口。

[典例]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分析]材料共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引子,目的是引出第二段中的关键词“重读”以及关键句“重读长辈这部书”。

这里的“长辈”既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其他年长的亲人或老师等。

“书”里有什么,再回到第一段,就是“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因此考生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可以展开以下立意:①可以通过长辈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时代与历史;②思考家族传统和民族传统方面的文化积淀;③思考长辈的人生智慧和经验教训;④可以在长幼互动关系中,以长辈为镜重新发现与认识自我;⑤从“我”的视角审视长辈在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上的进步与成熟……2.多向辐射,择一而定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多个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考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1)既可以着眼于甲事物立意,又可以着眼于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2)既可以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也可以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疑问);(3)既可以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申),也可以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

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

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

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分析]这则材料内容贴近生活实际,贴合时代脉搏。

材料中的“书店”“书”“顾客”“读者”等相关概念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些关键词往往就是立意多向辐射的切入点。

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1)从书店角度立意:①就其功能来讲,书店是展示民族文化、时代精神的场所,可以立意为书店为人类文化成长提供精神食粮,书店给社会的进步提供文化滋养;②就其经营理念而言,可以立意为人文关怀、创新理念、共享理念、公平理念;③就书店的象征意义而言,可以立意为精神寄托、心灵成长、文化滋养等。

(2)从顾客、读者角度立意:①人们对于知识、文化、文明的渴望;②个人对精神食粮的需求与享受;③书店这样的文化环境对于自己成长的滋养价值与意义等。

3.由果溯因,探究本质有的材料所述的是一个含有多重因果联系的事件,考生应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抓住因果关系来审题立意。

可以由果溯因,就是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源,就能找到最稳妥的立意,从而确定主旨。

也就是概括出事件的结果后,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然后向其原因上追溯思考,最后结合材料自问自答,以原因立意。

[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历经几年试验,小羽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研发出一种新式花茶并获得专利。

可是批量生产不久,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就充斥市场。

小羽意识到,与其眼看着刚兴起的产业这么快就走向衰败,不如带领大家一起先把市场做规范。

于是,她将工艺流程公之于众,还牵头拟定了地方标准,由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发布推行。

这些努力逐渐见效,新式花茶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小羽则集中精力率领团队不断创新,最终成为众望所归的致富带头人。

[分析] 这则材料所述事件大抵包含以下四种情形:有的作文材料中呈现的是现实世界的具体问题,那么考生应当针对此问题,经由自己的深入思考、权衡、判断,给出针对性的解答。

[典例]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里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分析]这道作文试题具有鲜明的现代感。

虚拟世界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里的“现实”,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考生应深入思考、辩证分析。

写作切入角度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虚拟”世界利弊共存,对于“虚拟”世界潜在的“疏离现实世界”的弊端,应当保持警惕。

②“虚拟”世界为当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应当善用“虚拟”技术,改善人类生活。

③“虚拟世界”并非万应灵丹,与它保持适度距离,方能更好地享受“现实世界”的美好。

④“虚拟世界”是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远离并非良策,应当以趋利避害的心态迎接应对。

5.化虚为实,寻找对应诗歌、寓言、图画等寓意类材料因其题旨和意图含蓄隐晦,不容易分辨,这时应化虚为实,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或材料中的关键词与人生的“对应点”,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

即跳出材料,向自然、社会、人生等维度延伸拓展,与现实挂钩,更深切地理解题意。

这时,考生不妨做个“菩萨心肠的观世音”。

“菩萨心肠”就是指思想上要健康向上;观,是指要观察社会、人生;世,指留心世态炎凉;音,乃“隐”,材料隐含的内涵。

[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经备好,开始一段新的旅程。

路途漫漫,翻检行囊会发现,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暂时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分析]这则材料属于寓意类材料,寓意类材料影射的是社会、人生。

材料中的关键词是“行囊”与“旅程”,立意可以从“行囊”的隐含义入手,化虚为实,赋予其具体的意义所指,并从“行囊”与“旅程”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立意。

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化虚为实,也就是要寻找这两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词“行囊”“旅程”与人生、社会的“对应点”,也就是它们的象征意义。

①行囊:旅行者出行时使用的行李袋。

对应人生:人生旅途中个人需要的储备库。

②备好行囊:行李袋中准备好了旅行中的各种东西。

对应人生:人生储备库中需要准备的诸如诚信、正直、责任、执着等精神品质。

③旅程:旅行者的路途或行程;新的旅程,指即将开始、未出发的旅程。

对应人生:新的人生征程。

④二者关系:谈行囊必须结合人生旅程,谈人生旅程必须考虑行囊。

根据材料中的引导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提示,把“有的”化虚为实,使之具体化,形成所写文章的话题及主旨:①“书到用时方恨少”,要不断储备知识的行囊,才能少走弯路;②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行囊;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旅途中应该准备经典的行囊,与名著相伴随,充实自我的人生;④未来岁月不可期的东西多矣,准备行囊要未雨绸缪;⑤顺时而动,与时俱进,要及时更新、补充人生行囊中的装备;⑥诚信(或“乐观、恒心”等)是人生旅途的重要行囊,没有它,就难以致远等。

[审题立意示例][典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

夏天,枝叶垂悬于两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

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

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

楼下人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回馈。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看上去好像比较松散,里面出现了年轻人和女孩两个人物,年轻人想将紫藤花枝叶拉起遮阳而最终作罢,女孩种植葡萄攀上年轻人的阳台。

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题时适合选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展开立意。

仔细分析材料,抓住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不难作出正确的立意选择。

可供立意的角度有三:①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或:分享使快乐加倍);②从女孩看,受惠应懂得感恩;③从整件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

写作时选择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均符合题意。

[范文多维观摩]学会分享,快乐和谐一考生①年轻人把紫藤花分享给邻居,邻居把葡萄藤分享给年轻人,邻里和谐,生活美好。

学会分享,快乐和谐。

②百灵啼声婉转,麻雀扑打着翅膀,鸟儿在同一片蓝天飞翔;小草青葱,树木成荫,草木在同一片土地呼吸;行人匆匆,游人闲适,人们在同一片土地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