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素养题库2.doc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题库

小学科学考试试题题库一、选择题1. 植物通过什么过程从空气中获取氧气?A. 光合作用B. 呼吸作用C. 蒸腾作用D. 吸收作用2. 以下哪个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A. 树木B. 草食性动物C. 肉食性动物D. 细菌和真菌3.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A. 从东向西B. 从西向东C. 从南向北D. 从北向南4. 以下哪个现象属于物理变化?A. 铁生锈B. 木材燃烧C. 水蒸发D. 牛奶变质5.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A. 心脏B. 肺C. 皮肤D. 肝脏二、填空题6. 植物的根、茎、叶属于________。
7.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__。
8. 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和________。
9. 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________。
10. 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属于________。
三、判断题11. 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12. 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13. 地球的自转造成了昼夜更替。
()14.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15. 人体骨骼由206块骨头组成。
()四、简答题16. 请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17. 描述一下水循环的过程。
18. 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
五、实验题19.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的蒸腾作用。
20. 描述如何通过实验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
六、论述题21. 论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及其相互关系。
22. 讨论为什么保护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七、结束语通过本题库的练习,学生们可以加深对小学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科学思维的习惯。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科学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发现更多的奥秘。
答案:1-5: B, D, B, C, C6: 营养器官7: 一年8: 肛门9: 气态10: 生殖器官11-15: √, √, √, ×, √[注:本题库仅供示例,具体答案需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确定。
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

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一、引言本文档为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旨在提供一系列科学教育相关的题目,帮助小学教师提升自身素养并提供教学参考。
二、题库内容本题库根据小学科学课程重点内容和教学标准,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题目:1. 科学常识1.1 以下哪种能量能够驱动汽车移动?a) 水力能b) 风能c) 电能d) 条形码能1.2 人类的身体哪个部位负责听到声音?a) 眼睛b) 嘴巴c) 耳朵d) 鼻子2. 物质与能量2.1 以下哪个是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 铜b) 银c) 锌d) 铝2.2 将水烧开属于以下哪类能量转换过程?a) 光能转化为电能b)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 电能转化为声能d)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3. 生物与生态3.1 蚕宝宝变成蚕蛹,再变成蝴蝶的过程叫做什么?a) 蜕皮b) 育幼c) 变形d) 流浪3.2 植物通过什么器官进行光合作用?a) 根b) 叶c) 枝干d) 花4. 科技与社会4.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家庭用电设备?a) 电视机b) 洗衣机c) 冰箱d) 手机4.2 数字相机使用的是以下哪种技术?a) 光学技术b) 传感器技术c) 机械技术d) 电子技术5. 科学实验5.1 镁带燃烧后的产物是什么?a) 氧气b) 氮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5.2 将绒毛放置在水箱旁,几天后会发现水箱内水位下降。
这是因为绒毛具有什么特性?a) 吸水性b) 导电性c) 鱼儿喜欢d) 易燃性三、结语以上是小学科学教师素养大赛题库的部分题目,希望能对小学科学教师们的教学提供帮助和参考。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取适合的题目进行使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祝各位教师大赛取得好成绩!。
小学科学素养知识测试题及答案共三套

小学科学素养知识测试题(一)含答案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它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3.小学科学的三个分目标是:(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
4.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5.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6.科学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7.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带领和指导学生做大量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
8.科学课程中"物体与物质"部分经过对(物体)--(材料)--(物质)这三个层次的观察与探讨,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与(变化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渐由具体向抽象过渡。
9.小学科学的生命世界知识取向浅显,但不等于内容选择随意性零散化和琐碎化,它体现了(基础性)、(系统性)与(探究性)等特点。
10、小学科学教学除了讲授之外,还有多种活动:(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等。
(留五个空,任意填。
)二、简答题。
1、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科学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答:(1)学习者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探究活动。
(2)学习者获取可以帮助他们解释和评价科学性问题的论据。
(3)学习者要根据事实证据形成解释,对科学性问题做出回答。
(4)学习者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特别是那些体现科学性理解的解释,来评价他们自己的解释。
2022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三套)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题(一)1.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 ( ) , 认识 ( ) , 树立 ( ), 崇尚( ),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2.以( )为基础,运用各种信息分析和( )得出结论,公开研究结果,接受( ),不断更新和深入,是科学探究的主要特点。
3.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 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属于( )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属于( )学段的科学探究目标.5.作出假设的目标与要求上,1-2年级的目标与要求是在教师指导下,能依据已有的( )对问题作出( )。
5-6年级是提出有( ) 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6.物质科学领域内容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形成以下主要概念:7.生命科学领域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相统一的观点,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
8.科学教师应将的培养作为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最高准则。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关注科学知识,也要关注科学素养的其他成分,注重各方面目标的与平衡。
9.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只有通过连贯、的科学学习与才能达成。
10.自评或互评的结果最好不要简单地用表达,而是采取的方法。
11.终结性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包括纸笔考试、的考试、学习总结汇报、等。
12、终结性评价的重点是课程目标的,或者说是学生所达到的13. ( ) 和 ( )是推动学生科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对其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4.小学科学课程的组织与教学要兼顾知识、 ( )、 ( ) 三者的需求,将科学本质、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学习内容镶嵌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科学主题中,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增强课程的( ) 和( )。
(新版)科学素养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新版)科学素养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新版)科学素养基础知识考试题库(500题)
一、单选题
1.民间通常所说的“鬼火”是化学中的()
A、熔化现象
B、焰色应现象
C、自燃现象
D、潮解现象
答案:C
2.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
现代的钨丝白炽灯是1908年由美国发明家库利奇试制成功的。
白炽灯用久了会发黑,是因为()
A、灯泡玻璃遇热熔化而成
B、灯泡内的气体被凝结的缘故
C、钨丝升华的结果
D、钨丝熔化的结果
答案:C
二、多选题
1.科学素养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涉及的学科有()
A、化学
B、物理
C、数学
D、生物
答案:ABCD
2.在科学素养基础知识考试中,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推理法
D、对比法
答案:ABCD。
小学科学素养测试题

复习题(小学组50题)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
A、原核细胞B、脊索动物C、灵长类动物答案:A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B、法国C、中国答案:C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B、横8字C、横6字答案:B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A、4gB、5gC、6g答案:C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B、散热少,暖和C、安全答案:B6、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答案:A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橙色 B、红色 C、蓝色答案:B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答案:B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B、双性繁殖C、无性繁殖答案:C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A、塑料B、金属C、陶瓷答案:A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B、茎C、叶答案:A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B、异极互相吸引C、有磁性答案:A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答案:C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B、便于维修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答案:C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B、水C、沙土答案:B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A、速干衣的面料将汗水吸收B、面料将汗水迅速转移到衣服表面,通过空气流动将汗水蒸发C、面料可将周围空气形成小对流,从而达到快速吸收衣服中汗水的目的答案:B17、下雪的时候,我们站在雪地里大喊,但是声音却传不远,原因是()。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科学素养卷(四年级)

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科学素养卷(四年级)(全卷共4页,25小题,2大题,共27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小明在做实验时,不小心把食盐倒入沙子中,可以利用()分离食盐和沙子。
A.筛子筛B磁铁吸 C.溶解、过滤 D.过滤2.发现有人触电时,周围又没有看到电闸,以下最适宜的方法是()A.用铁棒把电线挑开B.用手把人拉开C.用干木棒把电线挑开D.用湿木棒把电线挑开3.下表是某科技小组在同等温度下研究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的实验记录表,根据表格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5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食盐9份(约18克)小苏打3份(约6克)A.食盐的溶解能力大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B.食盐的溶解能力小于小苏打的溶解能力C.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D.无法比较4.彬彬用一张纸揉成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的形状变了B.纸变重了C.纸变成了另外一种物质D.没有任何变化5.小华体验了多个机动游戏,与其它三项运动方式不同的是()A. B. C. D.6.在游乐场玩了一天后,回到家的小华感觉耳朵不舒服,听不清楚妈妈的问话,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才慢慢好转。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可能是()A.听了节奏舒缓的音乐B.耳朵长时间暴露在噪音中C.听到气势磅礴的鼓乐D.游乐场中嘈杂的轰鸣声7.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8.生活中哪些例子用到了物体的热胀冷缩性质()A.压瘪的乒乓球浸入热水中能重新鼓起来。
B.测量体温的红外温度计。
C.夏天时摇晃汽水,有气体冒出。
D.氢气球升到高空后会爆裂。
9.小东的爸爸给小东买了一个玩具机器狗,和真狗比较他们特征有什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狗会生长,玩具狗不会生长B.狗会繁殖后代,玩具狗不会繁殖后代C.狗需要吸收水和营养,玩具狗不需要吸收水和营养D.它们都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10.桃树是绿色开花植物,因此判断出桃树有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A.根、茎、叶、花B.根、茎、叶、花、果实C.根、茎、叶、花、果实、种子D.无法判断11.角马迁徒主要是为了( )A.逃避敌害B.寻找新鲜的草料C.繁殖D.躲避猎人追捕12.每年3-4月份,就会看到桃花盛开的场景,很多人慕名前往东莞松山湖赏桃花。
科学素养试题及答案小学

科学素养试题及答案小学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个?A. 地球B. 木星C. 火星D. 金星答案:B2. 光年是指什么?A. 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B. 光在一分钟内传播的距离C. 光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D. 光在一小时内传播的距离答案:A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肝脏C. 皮肤D. 肺答案:C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昆虫的特征?A.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B. 有三对足C. 有两对翅膀D. 有四对翅膀答案:D5.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塑料C. 金属D. 玻璃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__小时。
答案:242. 植物通过______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叶子3. 人体中最大的细胞是______。
答案:卵细胞4.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
答案:介质5. 地球的大气层中,最外层是______层。
答案:散逸层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温血动物。
()答案:√2. 恐龙是现代鸟类的直接祖先。
()答案:×3.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液态水的行星。
()答案:×4. 植物的根主要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
()答案:√5.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的卫星。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述什么是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它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如气候、土壤、水等。
2. 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答案: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水是所有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参与细胞的构成和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同时也是营养物质和废物运输的介质。
3. 请解释什么是遗传和变异?答案:遗传是指生物体从父母那里继承下来的性状和特征,这些特征在后代中得以体现。
变异则是指生物体在遗传过程中发生的性状和特征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素养题库 2
实验题:
过滤实验的操作。
实验要点:四靠四低于
连续测量并融化成水的问题,并把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制成折线
统计图,并分析。
实验要点: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
制图的基本要求
分析要体现数字模型解释物理模型。
客观试题:
判断题。
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
度,水沸腾的温度为100 度。
()
解析:正确答案为“错”。
华氏温度是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
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 度,把水银温度计从 0 度到 l00 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 份,每一份为 1 华氏度,记作“1℉ ”。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 ℉,沸点为 212 ℉ 。
简述题。
(1)溶化、融化、熔化三个概念中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
析?解析:能答出两个概念的定义即可得分。
“融化”与“熔化”是一回事,都是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对
常温下是液态的用“融化”,常温下是固态的用“熔化”。
“溶化”则是另外的意思,是物质在溶剂里溶解。
(2 )凝结、凝华、升华三个概念任选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并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解析:
凝结: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现象: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冬天的最里出来的哈气等
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
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
化。
升华的现象:冬天晾衣服,没有风风,低温状态下,衣服上的冰
升华,衣服被晾干了。
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华的实际现象有:冬夜,室内的水蒸气常在窗玻璃上凝华成冰
晶,集聚成冰花;使已有碘蒸气的烧瓶降温散热,碘蒸气将直接
凝华成固态碘;用久的电灯光泡会显得黑,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
形成的钨蒸气又在灯光泡壁上凝华成极薄的一层固态钨。
连线题。
浮力伽利略
摆哥白尼
日心说托勒密
地心说阿基米德
解析:浮力——阿基米德;摆——伽利略;日心说——哥白尼;
地心说——托勒密;恒星周年视差——贝塞尔
选择题。
牛顿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学家()。
任选两个方面并
说一说,他在数学、天文、物理力学、光学成就和贡献
A 、十六世纪英国人
B 、十六世纪波兰人
C 、十七世纪英国人
D 、十七世纪波兰人
解析:本题应选 C。
数学方面:发明了微积分。
天文方面:万有引力定律。
物理力学:牛顿三大定律。
物理光学:发现太阳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简答:伽利略被称为近代物理学之父,他是几世纪哪国的伟大的科
学家?请说出伽利略在摆的研究方面的贡献?并说出摆的摆动周期
公式。
解析:
16 —— 17 世纪,意大利的伟大科学家。
摆的快慢在一定的摆角
下,只与摆长有关。
单摆的周期公式是T=2π√(L/g) ,只与摆长和当地的重力加速
度有关 ,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平方根成反
比.
主观题:
简答题。
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解析:
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
的主要方式。
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由于科学素养
的目标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因此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课
相比,也应该有所不同,这涉及到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在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掌握书本知
识是教学的最主要任务。
书本知识在知识论里面属于陈述性知识,
或称为编码知识。
这类知识对学生来说大多属于间接经验,是可
以通过接受、理解、巩固、应用学到的。
围绕着学生的上述学习过
程,教师的任务就是组织好教学活动。
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展示新知
识、讲解、提问、练习、组织学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接受、理
解、学会与掌握这些知识。
这是现行大多数教师所认识与具有的教
学观。
在以培养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的多
元性,除了书本知识的学习,还包括科学方法与技能的训练,科
学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其教学方
法就不能简单地照搬知识传授的做法,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这是因为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因素与书本知
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为经验知识
或默会知识。
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
学会,而是必须习得的。
这里的习得是指学生需要通过亲历某些
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的结
果。
这是直接经验习得的过程。
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
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
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才能达
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
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
习最大的不同。
简述题。
在教科版科学教材中关于溶解的概念的建立时,有一个把面粉放
入水中的实验,请你谈一谈,面粉实验在溶解概念建立过程中的
地位和作用?
解析:(1 )引发认知冲突。
(2 )建立多种判断溶解的标准
论述题。
教育专家提出:“听”会忘记,“看” 会记住,“做” 才会理解。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解析:要点:这句话运用在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光讲授、学生
倾听,应该多让学生观察,动手实践。
①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科
学课中教师应该提供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让他
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
②从学
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