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各阶段科学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是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探索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培养科学兴趣、提供实践机会、引导科学思维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培养科学兴趣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提高科学素养的第一步。

以下是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兴趣:1. 创设有趣的实验环境:通过为小学生创设有趣的实验环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展示科学原理,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

2. 利用动手实践:让小学生亲身参与科学实践,例如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科学模型,让他们亲手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

3. 组织科学社团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科学社团活动,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讲座和实验示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提供实践机会除了培养科学兴趣外,提供实践机会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提供实践机会的方法:1. 实地考察和科学实验:学校可以组织参观科学博物馆、实验室等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身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2. 参与科学竞赛:鼓励小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如科学知识竞赛、科学实验大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3. 课外活动和实践项目:学校可以开设一些科学实践类的课外活动,例如种植实验、观察天文现象等,让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科学原理,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引导科学思维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是引导他们形成科学思维方式。

以下是几种引导科学思维的方法:1. 强调实证和观察: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实证和观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提供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分析,培养他们的推理和判断能力。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案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案

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方案一、培养科学兴趣科学兴趣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

为了让小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创设丰富多样的实践环境: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例如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物理实验等。

此外,组织科学展览和科普活动,邀请科学家或专业人士给学生讲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2. 寓教于乐的科学课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方法,如实物演示、游戏互动等,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

同时鼓励学生做科学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探索自然:组织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与自然亲密接触,观察和发现自然现象。

例如,组织对动植物的观察,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习性和特点。

二、提升科学知识水平除了培养兴趣,提升科学知识水平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具体的做法:1. 定期进行科学知识竞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科学知识竞赛,以小组形式进行,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设置科学知识学习目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科学知识学习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引导学生积累科学知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科学笔记,鼓励他们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积累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实践能力是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培养科学实践能力的方案:1. 实践项目设计: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设计,例如设计简单的机器模型、制作化学实验剂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科学探究活动: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例如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课外科技社团:学校可以设立科技社团,鼓励学生参与,并且指导他们进行科学实践活动。

社团可以组织科技创新竞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五策略”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五策略”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五策略”在当今社会,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个策略:一、提倡实践探究小学生是一个好奇心重、探索欲强的群体,他们对事物的探究和实践是非常强烈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比如,组织实验,设计实践课题,参观科技展览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观察力。

二、鼓励提问思考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提问思考,只有学会提问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只有思考才能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因此,我们可以鼓励小学生多提出问题,勇于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也要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打造情景化学习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需要是有趣的,生动的,具有亲和力的。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情景化教学的方式,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比如,利用科技产品、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的奥秘,让他们在学习中快乐成长。

四、注重联动学习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学科之间的联动。

因此,在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各学科之间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多元化的知识体系。

比如,可以通过跨学科的项目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语文、美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

五、鼓励创新实践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比如,组织科技作品比赛、科技发明大赛等,让学生动手实践,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方法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领域掌握知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既有利于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培养,也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方法。

一、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普展览和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增强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力。

例如,在参观自然博物馆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比较。

在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锻炼他们的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有趣且能引发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去。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冬天会下雪,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气象变化等科学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丰富、生动的科学实验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多媒体也提供了更直观、更具体的示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火的燃烧过程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和动画来展示火焰的结构和燃烧的过程,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

四、团队合作学习法团队合作学习法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有效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实验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分享发现和观察,共同分析问题,思考解决办法。

例如,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部分实验,并最后汇总结果进行交流和总结,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结起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需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科学素养是指个人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原理和科技应用的了解和认识程度,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在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丰富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这里提出四种策略,以帮助小学生培养科学素养。

1.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汲取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需采用启发式问答、小组合作、实验观察等方式,主动引导学生探究世界,积极互动,让学生从实践中发掘疑问及解答问题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设计实验发现水是如何受热膨胀的,同时引导小学生了解热传导、热扩散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科学认知和科学思维。

2.结合生活实际小学生身处的环境就是最好的科学实验室。

生活、工作、环境、交通等都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教师可以与学生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理解现象事件。

例如,寒假期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天气预报、气象预报等相关知识,帮助小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形成对科学问题的感性认知。

3.科技手段的应用现代科技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教师能够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科技元素,能够以各种互动、游戏、模拟等科技手段,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巧,发现科技创新的秘密。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室”来让学生模拟天体运动,从而理解和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太阳系的构成等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提高科学素养。

4.与其它学科结合小学生的学科知识相对分散稀疏,科学知识需要与其它学科知识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把科学知识与汉语、数学等学科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起对科技技能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寒假综合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冬令营活动中的科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知识,如保暖、防寒等,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认识到科技知识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探究式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科技手段的应用和与其它学科结合等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小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愉悦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提高科学素养水平。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引言: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科学素养是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与实践,以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培养科学兴趣培养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科学游戏和科普讲座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同时,学校可以组织科学展览、科技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二、实践与探究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与探究来实现。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科学探究等活动,让他们亲自动手,亲眼目睹科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实验室的开放日,让学生亲自参观实验室,与科学家进行交流,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

三、跨学科整合科学素养的培养需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结合。

在语文、数学、地理等学科中,教师可以引入科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同时,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科普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的发展历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实践与社区结合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与社区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等,让他们了解科学的应用和发展现状。

同时,学生还可以开展科学社区服务活动,例如组织科普讲座、科学展览等,向社区居民传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五、家校合作家庭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

学校与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科学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究,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制作简单的科学实验等。

结语: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实践与探究、跨学科整合、实践与社区结合以及家校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

提高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小学阶段是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和认知能力正在迅速发展。

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阶段的科学素养,科学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培养科学兴趣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至关重要。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对科学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科学知识。

学校可以组织科学实验、科学讲座、科学游戏等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享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至关重要。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科学问题,同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与探索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探索能力。

通过参观实验室、植物园、动物园等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锻炼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实践与探索,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四、跨学科融合科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学科,它与数学、语文、艺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发展。

比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科学实例引出数学概念和方法;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科学故事和实验描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这样的跨学科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且让科学变得更加有趣和有意义。

总结起来,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他们成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对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三个方面。

以下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几个关键方法:1. 培养科学知识:引导小学生建立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有趣、互动的教学方式,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提供多样化的科学资源和材料,如图书、实验器材等,拓宽他们的科学知识面。

2. 实践与探究:鼓励小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探究性学习。

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培养观察、提问、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科学方法和技能。

通过实践探索,让他们体验科学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科学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小学生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引导他们思考科学问题,从观察和实验结果中得出结论,并培养他们质疑、探究和评估信息的能力。

鼓励他们提出好奇的问题,尝试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探索环境问题和解决方案,让他们了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做出积极贡献的意愿。

5. 跨学科学习:培养小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将科学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和应用。

例如,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语言、数学、艺术等领域,让他们看到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6. 科学沟通与合作: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沟通和合作能力。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科学观察和实验结果,倾听他人的见解,并学会团队合作和共同解决科学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面临的科学挑战,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素养分学段发展要求
对小学生科学行为基本要求,应根据他们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分学段提出不同要求
一)小学低年级
小学低年级是由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转变过渡的阶段,是人一生科学素养的奠基性时期。

但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学前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该在幼儿阶段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

由于小学低年级阶段没有开科学课,对科学素养的行为要求只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在德、智、体、美、劳各育之中,特别要结合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形成科学的习惯行为。

1、能简单栽培几种常见花草,饲养一些小动物;能观察田野,说出自然环
境的好坏;能爱护花草树木、庄稼和有益动物,
2、养成在日常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动脑筋、想问题的习惯,遇到有兴
趣但不太懂的事情喜欢问教师、问家长,会动手查资料、找答案。

3、能说出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的好处,养成经常洗澡、勤剪指甲、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卫生习惯。

4、能够反对各种迷信活动,能简单使用一些科学道理和方法;形成尊重
科学家、热爱科学技术的感情,
二)小学中年级
对小学中年级行为要求,
程提出。

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至少能说出两个科学家的故事。

既要遵循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又要结合科学课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
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思考问题仍然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

此阶段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增强,想象的有意性和目的性迅速发展,独立性、创造性、概括性和逻辑性也开始得到发展。

因此,科学行为要求应该在低年级阶段基础上,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来确定。

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科
学课程,课程反映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内容,单元主 题有 20 个:
《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 ——水》、 《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土壤与生命》、《植物的一生》、 《固体和液体》、《太阳和月亮的移动》、《观察与测量》;《我们周围的空 气》、《冷和热》、《奇妙的声音王国》、《吃的学问》、《排序与分类》; 《骨骼和肌肉》、《养蚕》、《物体的运动》、《无处不在的力》、《调查和 预测》。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科学课程内容,对本阶段学生应提出如下行 为要求:
1、会提问。

能大胆提出问题,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并会探究 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能带着好奇心和兴趣提问题;能为了获取信息提问 题;能在自己探索中提问题;能提出复杂的有一定深度的问题。

2、会观察。

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植物、水、空气等外部形态特征进行 观察与描述;能用简单的工具(放大镜、显微镜等)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 察;
3、会测量。

能用简单测量工具(尺、测力计、天平、量筒、温度计、秒表 测量物体长度、重量、温度等,并用计量单位作记录;会测量全班同学身 体重数据,并作统计分析。

等等。

4、会分类。

通过观察,能做到在头脑中将事物的不同性质区分开来;依据 相同的特征或性质将单个的事物合并成类;依据相同的特征或性质排除或排斥 非同类的事物。

如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并能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分 类;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等等。

5、会制作。

如制作土电话,解释各种常见乐器的发声方法;为形成良好的 作息习惯,制定自己的作息计划;掌握 “吃的学问 ”,从分析营养成分出发,设 计一份营养全面合理的一周食谱。

等等。

6、会实验。

会做教材上所有的实验;能栽培各种花草,会养蚕以及饲养
能观察田野,会写观察日记。

等等。

等)
高、
其他小动物。

等等。

7、会调查。

能够根据一个主题设计调查问卷,能够向熟人征求回答信息,能够根据回答信息得出简单的分析结论;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够模仿教材的格式自己设计调查表。

如调查白色污染,研究防治方法;调查所生活的地区饮用水的来源情况;调查当地有无其它环境染源。

根据调查的结果,、能写一份给地方政府的建议书。

8、会整理。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等等。

三)小学高年级
从认知水平上说,小学高年级学生出现了一定的抽象思维,逐步能透过现象深入事物的本质,已能预见事物的结果,但这时学生抽象思维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具体形象思维仍占较大的优势。

因此小学高年级科学教育的内容及任务是在中年级科学教育的基础上继续拓展与加深,对他们的行为要求设计要紧紧抓住这一思维特点。

同时还要结合科学课程,提出不同的要求。

苏教版国标本科学教材在高年级阶段安排了22 个单元主题:
五年级(上):
《白天和黑夜》、《光与色彩》、《电和磁》、《呼吸和血液循环》、解释与模型》;五年级(下):
《神奇的机械》、《形状与结构》、《它们怎样延续后代》、《人体的“司令部”》、《交流与质疑》;六年级(上):
《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六年级(下):
《我们长大了》、《遗传和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根据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科学课程内容,对本阶段学生应提出如下行为要求:
1、能分析。

根据高年级学生出现了一定抽象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比较分析的习惯,如比较分析探究月相变化规律和解暗箱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方法;对植物、动物生长情况,作出比较分析;对男女同学青春期发育特征,作出比较分析。

2、能解释。

能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解释;能进行过程性解释,又能进行结果性解释;能利用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和图画模型进行解释,并能热情地投入到模型制作的活动中去。

3、能质疑。

乐于发现问题,进行质疑;敢于质疑别人,也勇于接受别人的质疑。

如农村一些迷信,要敢于质疑和反对,说出迷信为什么站不住脚的道理。

等等。

4、能交流。

能够积极参与辩论活动,能用文字、图表、模型进行辩论,能写出一篇辩论稿。

既能在课堂上交流,又能在课后交流;既能在学校交流,又能在家庭、社会上交流。

如在学校交流栽培植物和饲养小动物的经验和体会;在社会上与科学家交流探讨生命起源、恐龙灭绝、鸟类起源、人类进化等有关问题。

此外在社会上还可以举办各种科学图片展。

5、能制作。

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如制作指南针、生物标本;制作岩石标本,昆虫模型,火山、地层模型以及其它简易科学模型;特别能独立进行科技的小发明小创造,经常创作出一些有独特新意的科技作品。

6、能实验。

能通过自己“制造”的条件,收集事物如何变化的证据;能在实
验前学会假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既要能做模拟实验,又要会做对比实验。

7、能调查。

能够正确填写调查表,能设计调查问卷。

如调查家庭生活中有哪些不科学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调查化肥、农药、杀虫剂的使用情况,并作出评价。

等等。

8、能运用。

将学到的科学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运用到实际中去,综合

用科学的理论和技能去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此外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对学生要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与追求的要求。

通过学习科学家科学发明的事迹,使学生从小树立尊重科学家、热爱科学技术、长大要为科技事业做贡献的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