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

合集下载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精彩教案+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精彩教案+课后反思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精彩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一文。

具体内容包括:阅读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朗读、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古人的智慧。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夜宿山寺的趣味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阅读理解:a.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描绘的景象和意境。

3. 生字词学习:a. 学生自学生字词。

b. 教师讲解重点词语的用法。

c. 学生进行词语练习,巩固所学。

4. 朗读与背诵:a.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b. 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学生独立朗读,教师评价并指导。

d. 学生进行背诵比赛,提高背诵能力。

5.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连线等练习题。

b.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夜宿山寺2. 重点词语: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3. 课文结构:起、承、转、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b.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描绘的景象。

c. 朗读课文,录制音频,提交至学习平台。

2. 答案:a. 生字词:略b. 复述课文:略c. 朗读音频: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仍需加强。

今后教学中,应增加学生对生字词的练习时间。

2. 拓展延伸:a. 带领学生参观古寺,实地体验诗歌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古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平以及运⽤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yè sù shān sì 夜宿⼭寺 táng lǐ bái [唐] 李⽩ wēi lóu gāo bǎi chǐ 危 楼 ⾼ 百 尺, shǒu kě zhāi xīng chén ⼿ 可 摘 星 ⾠。

bù gǎn gāo shēng yǔ 不 敢 ⾼ 声 语, kǒng jīng tiān shàng rén 恐 惊 天 上 ⼈。

chì lè gē 敕 勒 歌 běi cháo mín gē 北朝民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ǒ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风 吹 草 低 见① ⽜ ⽺。

注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见〕同“现”,出现。

【篇⼆】部编版⼩学⼆年级上册语⽂第18课《古诗⼆⾸》课⽂原⽂ 夜宿⼭寺 教学⽬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形、义。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9 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9 古诗二首

第七单元第19课古诗二首内容分析《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全诗用夸张的手法、绝妙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独特感受。

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党上想象“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高,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族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通过图文结合、想象画面等方法,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游戏、小组讨论、实践活动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生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理解诗题。

1.“诗仙”李白的《静夜思》我们都很熟悉了,大家一起背一背吧。

2.介绍诗人:(课件: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部编版小学语文《夜宿山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夜宿山寺》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夜宿山寺》课文原文及赏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课文原文如下: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夜宿高山寺的景象和感受。

首句“危楼高百尺”中的“危楼”是指高山上的寺庙,形象地描绘出寺庙的高度。

诗人用“百尺”这个夸张的数字,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高耸入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句“手可摘星辰”则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星辰,这种夸张的手法既展现了寺庙的高度,也表达了诗人对宇宙星空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第三、四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则转为抒发诗人的情感。

在如此高的寺庙上,诗人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这既表现了诗人对神灵的敬畏之心,也反映出他对自然和宇宙的深深敬畏。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夜宿高山寺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同时,诗中的夸张手法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也展示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诗歌才华。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研究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XXX 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目前请同学们本人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按照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丹青(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搜检读的结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远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

《古诗两首 夜宿山寺》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优秀课件

组词:类似 似乎 造句:这俩小姐妹长得非 常相似。
书写指导:中间是竖提和点, 要小些,人字最后一笔捺变 为点。
我会写


音序:Y 部首:里 结构:左右
组词:田野 野蛮 造句:四野都是绿油油的 庄稼。
书写指导:右上边横撇下面有 一点,中间的横撇要稍长些。
我会写
cāng

音序:C 部首:艹 结构:上下
“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 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天 空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用极其夸张的技法 来烘托山寺的高耸云霄。“摘星辰”通过星夜的美丽引起 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 “恐惊”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 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极近,这样,山寺 的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危辰恐
lú lǒng cāng
庐笼苍
易读错字
sù sì wēi
chén
住宿 寺庙 危险 星辰
kǒng jīng shì

恐怕 吃惊 似的 草庐
lǒng cāng máng
笼罩 苍茫
多音字
xiǔ(一宿 两宿) shì(似的)
宿
sù(住宿
似 宿舍) sì(似乎 好似)
我会写
wēi
危 音序:W 部首:㔾 结构:半包围
组词:惊动 受惊 造句:孩子们在睡觉,我 们不要惊动他们。
书写指导:注意忄两边的点的 写法,左边是垂点,是侧点。
我会写
yīn

音序:Y 部首:阝 结构:左右
组词:阴山 阴阳 造句:阴山是我国北部的 一座主要山脉。

部编版二年级(上)夜宿山寺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二年级(上)夜宿山寺教案完整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夜宿山寺》人教(部编版)《夜宿山寺》说课稿一、说教材这一环节,我将从本课的教材地位、文本解读、教学价值三方面来说。

教材地位:《夜宿山寺》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二首》里的第一首古诗。

文本解读:《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本诗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夸张手法的运用。

本诗借用“百尺”极言山寺之高。

其实,借用数字百、千、万表示事物之高、深这样的用法,在李白的诗中很常见。

这一用法要让学生了解。

二是想象的运用。

如摘星辰、惊天人……这些奇特的想象,美丽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价值:《夜宿山寺》的教学价值在于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这一环节,为教学目标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建立在对文本解读的基础上,也需要考虑单元目标和编写意图。

本课属于第七单元,单元主题是“想象”,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同时,新课标指出古诗教学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认识“宿、寺、危、辰、恐、惊”6个生字,书写“危、敢、惊”3个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初步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想象画面,感受山寺之高。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感受诗人愉悦、豪放、可爱与率直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在这一环节说清两个问题:一是准备带着学生怎么学这首古诗;二是说清为什么要这么学。

第一板块:简介作者,破解课题先出示李白图像,顺带简介李白,再回忆以前学过他的诗作,后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然后,引领学生读准课题,理解题意。

这一板块里,课题中的“宿”字,学生可能会不理解。

我将通过出示甲骨文“宿”字作,对其进行形象化的讲解来破解此问题。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古诗两首
2、板书
欣赏
通过欣赏歌曲走进新课。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 ( )
天似 ( )
穹庐( )
笼盖 ( )
见牛羊( )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四、指导书写
野、茫
野:提示横撇后是一笔点。
茫:上下结构,下半部分又由两部分组成,千万别写成左右结构。
示范写。
观看示范
书写字头
板书设计
敕勒歌
阴山下
天 野
吹 低 见
教学反思
第一首故事引导学生去感知诗人大胆而夸张的想象,第二首古诗通过比喻感受草原的一望无际,无比广阔的景象。两首古诗均配有插图,鼓励学生反复的观察插图,借助插图去理解“危楼”“似穹庐”等比较抽象的词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
④小结: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辰,这是一种不可能实 现的幻想,却形象地表现出了楼之高。多么奇特的想象啊!
(二)学习第三、四句。
1.教师引导:“站在这么美妙的地方,李白本该高声吟 诵一番,可是他却…..…”教师出示第三、四句,学习生字 “恐”“惊”,读准后鼻音,理解字义后说说诗句的意思。
2.指导朗读。李白是个很浪漫的诗人,他相信九天之上 就是天宫,天宫中住着许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声语,恐惊 天上人”。怎么读才不会惊扰到他们呢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 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3、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初步体会诗的意境,感悟诗的意思,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重点;
1、学习11生字。

2、正确、流利的读诗,感悟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1、规范、端正、整洁地写字。

2、了解诗的内容,能说出从哪看出山寺很高。

教学准备:
1、李白头像一个。

2、一座高山和星星及诗歌。

3、介绍中国语言文字及学习后的希望,有背景。

一、导入。

1、以拜访名人导入:小朋友好,今天呀,老师要带大家去拜访一位古代的名人。

他是谁?让我们一起来敲敲门,来,一起来,咚,咚,咚!,门开了,是谁?(李白)对了。

(出示李白头像)
2、认识诗人李白。

老师:李白是什么人?我们知道他哪些作品?(《静夜思》、《古朗月行》——)过渡:小朋友,李白是一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这天,他登上了一座高山。

(电脑出示一座山)在这座高山上还有一座高高的寺庙。

夜深了,李白站在寺院的楼台上,仰望满天的星星,觉得美丽极了,于是,他展开美妙的想象,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

(板书:夜宿山寺)
二、解诗题。

1、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
2、请看古诗
读准下列字音:寺、宿、摘、恐。

(认读生字时,字形相近的可以放在一起识字,如:“寺”和“诗”,可以让学生比较一下字音字形。


宿(住宿)(宿舍)
寺(佛寺)(寺庙)
危(危险)(危机)
辰(星辰)(辰时)
恐(惊恐)(恐怕)
惊(惊喜)(惊吓)
似(好似)(似乎)
庐(庐山)(草庐)
笼(笼罩)(笼络)
苍(苍白)(苍松)
茫(茫然)(白茫茫)
三、明诗意。

老师:小熊猫提醒大家,请个别同学读一读。

(电脑出示读诗歌的要求:1、身子坐直。

2、眼离书一尺远。


老师:请小朋友按照小熊猫的要求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古诗。

还这样读呢
《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学生自由朗读、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学做小诗人诵读。


1、学生自由读。

2、个别读、集体评、再读、再评,教师纠正个别平舌音和翘舌音。

过渡:大家齐读好不好?(教师重提小熊猫的要求后,学生读。


3、现在,请小朋友展开丰富的想象,让我们跟随着诗仙李白一块到山上去游览一翻吧!(电脑出示:山、星、诗)
过渡:李白沿着蜿蜒的山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这座高山。

在夜色中,他还登上了山顶的寺庙的这座高楼,站在这么高的楼上,他会想些什么呢?
4、学生回答。

教师:小朋友觉得李白这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这座楼实在是太(高)了。

那他是怎样描写楼高的呢?
5、学生读出第一个诗句:危楼高百尺
教师:从这行诗里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并说出“高百尺”的含义。

教师:哦,我明白了,太好了。

小朋友,当你一眼看到了一座这么高的楼,你的感觉会怎样?
学生发表意见。

教师:谁能来读一读这一行诗?
学生读:危楼高百尺
教师:真高呀,还有谁读?高不高?还有想读的吗?有点矮了。

还请——读得怎样?
分组读、自由读。

个别读,再评。

过渡:这么多的小女孩,你面前有一座这么高的楼,让我们一起来说:“危楼高百尺”真是太高了。

这时候,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教师: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

教师:咱们也来摘摘。

伸出手来,使劲摘,有没有?没有。

但是,站在这楼上,仿佛伸出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这座楼真是高呀。

小朋友,现在,站在这么高的楼上摘星星,你的心里肯定是非常非常的(高兴)。

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手可摘星辰”,教师正音。

(个别再读,再评。

要求读得高兴。

)教师:启发读得高兴。

(想想看,那么高的楼,伸出手就可以摘到星星呀,心里多高兴呀。

这次高兴了。


学生自由读。

过渡:这位同学读得很可爱,请你读。

然后齐读。

过渡:李白又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不敢高声语”,说意思。

教师:李白还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恐惊天上人”,说意思。

过渡:小朋友,刚才在楼上呀,我们都快跟神仙成了邻居了,你们说这楼高不高呀?真是好极了。

想想,夜已经很深很深,天上的神仙都睡着了,那么,我们该怎么读才不把他们吵醒呢?
学生回答:小声读。

学生读。

教师指导,个别读,齐读。

四、悟诗情。

过渡:小朋友,回忆以下,刚才,我们跟着诗仙李白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高山,登上了山顶寺庙的这座高楼,面对此情此景,李白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古诗〈夜宿山寺〉,我们一起读——
我觉得还不够,再一起来。

小声——真是美呀!小朋友,天上真的有神仙吗?(没有)可以摘星星吗?这是诗人的大胆想象。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学生回答:因为这座楼太高了,太高了。

(板书:高)多么奇妙的想象,多么美妙的诗句呀,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很想——(电脑出示“要求”)个别读:
⑴想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⑵想表演这首古诗
⑶我想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首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活动,同学们之间合作完成。

教师巡堂参与。

教师:谁想?你想?——想的都起立,还有谁?还有谁想表演?先背还是先演?先背,加动作演。

个别学生说。

教师:老师也想说一说,那得闭上眼睛,听老师说得美不美。

(悠扬的美不美?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图画?画下来,谁愿意上来画?(配〈彩云追月〉,教师指导。


画好后播乐,介绍中国语言文字。

教师总结:小朋友,画得怎样?美不美?今天,画美、诗也美,李白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很多,小朋友在课后可多去看一看,读一读,下一回,咱们要开一个诗歌朗诵会,到时候,相信大家的表现会更出色。

五、背诵古诗。

(1)填诗背诵
夜宿山寺
()()高百尺,
手可()()()。

()()高声语,
()()天上人。

(2)指名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辰寺诗尺
笔顺跟随,看清笔顺、间架结构。

交流书写生字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寺”,由两的熟字“土”和“寸”组成。

“土”要扁一些,“竖”写在竖中线上,两个“横”,起笔低,收笔高,都向右上方倾斜,第2个“横”贯穿左右,是这个字的3个横中最长的笔画,决定整个字的宽窄。

“寸”的“竖钩”在竖中线的右边。

“尺、辰”两个生字,字形相似,学生比较他们的共同点:都有舒展的捺和撇。

描红(注意起笔、收笔、占格位置。


教师范写。

独立写一个。

展示、评议。

再独立写一个。

教学反思: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诗歌的朗诵上,在揭示课题理解课题意思后,让学生自由读诗歌,然后通过指名学生读,男女生合作读,分小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读成诵,初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诗歌意思时,我先让学生试着自己说说诗句的意思,然后再逐步理解诗歌词语意思,让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一定的理解。

但在这一环节中,我觉得自己有点操之过急了,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而是过于迅速地将诗句中字词的意思告诉了学生,在以后的教学环节中需要去改进。

同时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夸张手法的运用时,做的不是很到位,在教学”恐惊天上人“时,学生质疑:天上没有神仙,诗人为什么这样写呢?我直接告诉学生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写法,但是显然,孩子们对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并不是很理解,这一环节的教学需要我去思考,如何引导孩子深刻地理解作者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呢?诗歌学习结束,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背诵诗歌,并采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检查,扩大了检查面,同时也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一做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使用。

因为语文课文中有许多课文篇章需要学生去背诵,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前阵子看高老师的教学反思中提到,可
以采用多种背诵方式,小组竞赛背,开火车背,快背,慢背等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背诵兴趣,这个给我一定的启示,让我在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