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解剖ppt课件
2024版《骨盆》ppt课件

•骨盆概述与结构•骨盆相关疾病与诊断•治疗方案与手术技巧•康复训练与预防策略目录•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骨盆定义及功能骨盆定义骨盆功能1 2 3组成结构特点韧带骨盆组成与结构特点性别差异与生理变化性别差异生理变化女性在妊娠期间,骨盆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松弛等,以有利于分娩。
常见骨盆疾病类型包括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多由外伤引起。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骨软骨瘤、骨肉瘤等。
如骨盆炎、骶髂关节炎等,多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裂等,多与遗传或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骨盆骨折骨盆肿瘤骨盆炎症骨盆发育不良诊断方法及标准01020304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性穿刺010405060302鉴别诊断与误区提示卧床休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030201非手术治疗措施手术治疗原则及术式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原则术式选择术前准备术中管理术后处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围手术期管理注意事项康复训练方法指导运动疗法评估患者情况通过针对性的运动疗法,如骨盆肌肉锻炼、平衡训练、柔韧性练习等,帮助患者恢复骨盆功能。
物理疗法预防策略制定和执行生活方式调整指导患者改善不良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减轻骨盆负担。
饮食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有助于骨骼健康。
避免外伤提醒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外伤,如跌倒、撞击等,以免对骨盆造成进一步损伤。
心理疏导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骨盆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家属参与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促进患者康复。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立即进行止血处理,如使用止血药、加压包扎等,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输血。
出血感染神经损伤血栓形成应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骨盆解剖

骨盆的位置
❖骨盆(pelvis)是由左右髋骨及骶骨、尾骨连接
而成。上接腰椎、下连股骨,联系着躯干和下肢。
骨盆(pelvis)
❖ 骨盆的解剖术语 为pelvis,其拉丁语 含义就是水盆的意 思。
❖ 骨盆放置脏器的 功能,承受上半身 重量。
骨盆后面
骨盆上面
髋骨
❖髋骨(hip bone) ❖ 是形状不规则的扁骨
❖ 1、后环主要功能是 支持体重,亦称为承重 弓。承重弓又可分为: 股骶弓 坐骶弓 2、前环即联结弓。
骨盆的进化
谢谢
两侧耻骨联合面之 间,有着如同弹力垫般 的软骨,能够吸收各种 冲击骨盆的力量。
与脊柱的连结
❖ 腰骶关节 ❖ 是由椎间盘连结成的
小关节,一般来说不会 产生太大的动作。
与腿部的连结
❖ 骨盆通过髋关节与大 腿的股骨连结。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的性别差异
骨盆环
❖ 骨盆系一完整闭合的 骨环,骨盆可分为前后 两部:
,由上部的髂骨、后 下部的坐骨和前下部 的耻骨构成。幼年时 三骨借软骨相连,至 16岁左右时,软骨骨 化,逐渐融合一块髋 骨。
大骨盆与小骨盆
❖ 从骶骨的骶 岬处开始,经由 髋骨的弓状线、 耻状梳一直到耻 骨结节连线,称 为界限。
骶骨
❖ 骶骨
❖ 经由耳状面与 髋骨(髋骨耳 状面)连接, 骶骨底则通过 椎间盘与第5腰 椎连结。
尾骨
尾骨由3-5块椎骨密 合而成。
骶骨与尾骨侧面观
骨盆的连结
❖ 骶髂关节 ❖ 有相当大的稳固
性,以适应支持体 重的功能。
骶髂关节的韧带
❖ 骶髂关节的韧带不只分 布在关节周围,而是关节 面中都有,这让两个骨骼 可以连结更为紧密。
骨盆PPT精选课件

骨盆常见疾病及诊断
系统介绍了骨盆骨折、骨盆肿瘤、骨盆炎症等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 、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骨盆影像学检查与评估
深入讲解了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骨盆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以及如何进行准确的影像学评估和解读。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床上活 动,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
成的风险。
物理预防措施
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穿弹力 袜等物理方法,降低静脉血液淤滞 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药物预防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使用抗 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 形成。
神经损伤恢复及功能重建
01 神经损伤评估
通过临床检查和神经电生理检 查,对神经损伤进行准确评估 ,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骨盆肿瘤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骨 软骨瘤、骨肉瘤等。临床表现为 局部肿块、疼痛和功能障碍,恶 性肿瘤还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
、消瘦等。
03
诊断方法与评估标准
X线检查及CT/MRI应用察骨盆 环完整性、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CT扫描
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骨折细节,对复杂骨 折分型、治疗方案制定有重要价值。
新型技术在骨盆领域应用前景
01
3D打印技术在骨盆手术中的应用
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骨盆手术中的优势,如提高手术精度、减少手术
时间和并发症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在个性化手术设计和复杂骨盆手术中
的应用前景。
02
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盆领域的应用
介绍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在骨盆手术中的发展现状和优势,如提高手术稳
定性、减少医生疲劳和辐射暴露等,并展望了其未来在远程手术和智能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的解剖(产科护理课件)

呈横椭圆形
0 2 中骨盆平面
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横径(坐骨棘间径) 平均值约为10cm
骨盆最小平面 呈纵椭圆形
0 3 骨盆出口平面 前后径 平均值约为11.5cm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
平均值约为9cm 前矢状径 平均值约为6cm 后矢状径 平均值约为8.5cm
0 3 骨盆出口平面
由肛提肌及其筋膜组成。自前向后依次有尿道、 阴道和直肠穿过。强有力支托盆腔内脏器。
广义 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
狭义
阴道口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 又 称 会 阴 体 。 厚 约 3~4cm , 由 外向内逐渐变窄呈楔形,依次 为皮肤、皮下脂肪、筋膜、部 分肛提肌与会阴中心腱。
骨盆的 组成
骨骼 骶骨 尾骨
骨盆 骨盆底
掌握骨盆的组成、分界及各平面的径线 能在骨盆模型中指出与分娩有关的标志 能说出盆底的解剖结构与功能
骨盆
0 1 骨盆的骨骼 骶骨 尾骨
髋骨 髂骨、坐骨及耻骨
0 2 骨盆的关节与韧带
关节 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 骶尾关节
韧带 骶棘韧带 骶结节韧带
0 3 骨盆的标志
髂嵴
骶岬
髂前上棘
坐骨棘
60
骨盆底
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 盆腔脏器赖以承载并保持正常位置。
0 1 外层 会阴浅筋膜 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和肛门 外括约肌
肌腱 汇合形成 中心腱
0 2 中层(泌尿生殖膈)
位于骨盆出口前三角,由上、下两层坚韧的筋膜 及尿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组成。
0 3 内层(盆膈)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 两径之和>15cm时,则正常大小的胎头可通 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骨盆部-局部解剖

连接髂嵴和腰椎横突, 稳定骨盆和腰部之间的 连接。
骶结节韧带
连接骶骨和坐骨结节, 限制骶骨向前下方的移 动。
耻骨联合韧带
连接两侧耻骨,维持耻 骨联合的稳定性。
肌肉与韧带协同作用
维持骨盆稳定性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共同作用,维持骨盆的稳定性和平衡,防止骨 盆倾斜或旋转。
保护盆腔脏器
骨盆部肌肉和韧带对盆腔内的脏器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其受到外力 损伤。
骶髂关节脱位
较少见,需通过X线或CT确诊,治疗通常采用手术复位和内固定。
软组织损伤及治疗措施
肌肉拉伤
常见于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需休息、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 伤肢等处理。
韧带损伤
根据损伤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轻度损伤可保守治疗,中 度和重度损伤需手术治疗。
神经损伤
如坐骨神经损伤,可导致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需手术治疗。
X线与MRI比较
X线检查对骨骼显示效果好,但对软组织分辨率有限;MRI则能全面评估骨盆部软组织情况,对肌肉 、韧带等损伤的诊断更具优势。因此,在选择影像学方法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检查目的综合考 虑。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骶骨前端的突出部分,为 女性骨盆测量的重要标志。
尾骨
尾椎
三至五块尾椎融合而成,位于脊柱末 端。
尾骨尖
尾骨末端的细小部分,常因久坐或外 伤导致疼痛。
骨骼连接与稳定性
耻骨联合
两侧耻骨间的纤维软骨连接,具有微动性。
骶髂关节
骶骨与髂骨的连接处,具有强大的稳定性,是骨 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韧带与肌肉
如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及盆底肌等,对维持骨 盆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
2024版骨盆课件PPT课件

骨盆课件PPT课件•骨盆概述与解剖结构•骨盆相关疾病与诊断•影像学检查在骨盆疾病中应用•非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评估•手术治疗策略及并发症预防•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目录CONTENTS01骨盆概述与解剖结构骨盆定义及功能骨盆定义位于脊柱和下肢之间,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的骨性结构。
功能支持体重、保护盆腔脏器、传递重力、参与运动等。
骨盆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形状类似环状。
骨盆前方有耻骨联合,后方有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骨盆内有膀胱、直肠等盆腔脏器。
解剖结构特点性别差异与生理变化性别差异男性骨盆较狭窄,女性骨盆较宽阔,以适应分娩需要。
生理变化女性在妊娠期间,骨盆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如耻骨联合分离、骶髂关节松弛等,以有利于分娩。
02骨盆相关疾病与诊断常见骨盆疾病类型包括稳定性骨折和不稳定性骨折,多由外伤引起。
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如骨软骨瘤、骨肉瘤等。
如骨盆炎、骶髂关节炎等,多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引起。
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脊柱裂等,导致骨盆形态异常。
骨盆骨折骨盆肿瘤骨盆炎症骨盆畸形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性穿刺诊断方法及标准01020304观察患者步态、姿势,检查骨盆压痛、叩击痛等。
包括X 线、CT 、MRI 等,可明确骨折类型、肿瘤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如血常规、血沉、C 反应蛋白等,可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
对疑似感染或肿瘤的患者,可进行诊断性穿刺以明确病变性质。
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炎等,需根据病史、症状及影像学表现进行鉴别。
与其他疾病相鉴别明确病变性质确定治疗方案对于疑似肿瘤的患者,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手段明确病变的良恶性。
根据诊断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手术、药物治疗等。
030201鉴别诊断思路03影像学检查在骨盆疾病中应用显示骨盆环的完整性,观察髂骨、耻骨、坐骨及骶骨的情况。
骨盆正位片观察骶髂关节及耻骨联合的情况。
骨盆入口位片观察髂骨翼、坐骨及耻骨支的情况。
骨盆出口位片如应力位片、斜位片等,用于辅助诊断。
盆底解剖ppt课件

57
盆底浅层肌群
57
盆腔筋膜
壁层筋膜:被覆盆腔的骨骼肌,形成肌肉 与骨盆的连接
脏层筋膜:整个盆腔的连续网状结构,在 某些部位增厚而发挥特定作用。包括包绕 盆腔脏器的被膜、宫旁组织、阴道旁组织、 膀胱阴道筋膜、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宫颈 筋膜、宫骶韧带、主韧带、耻骨尿道韧带、 尿道外韧带、盆筋膜腱弓等等。
髂外静脉 腹股沟韧带
耻骨后隙
TVT穿刺针穿过腹直肌
腹直肌 锥状肌 TVT穿刺针 耻骨联合 大阴唇
101
耻骨区解剖(外内)
102
髂外静脉 Cooper’s韧带
副闭孔动脉
腹壁下动静脉 髂外动脉
闭孔静脉、神经
TVT穿刺针穿过耻骨后隙
耻骨联合 TVT穿刺针 腹股沟韧带 髂外静脉 副闭孔静脉 闭孔动脉、 静脉、神经 膀胱
29
30
体表定位 梨状肌 尾骨尖与髂后上棘连
线中点至大转子尖
31
腹外斜肌
下8肋外面---髂嵴前 部(后部肌束)、腹 直肌鞘前层(前部肌 束)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深面。胸腰 筋膜、髂嵴和腹股沟 韧带外侧1/2,向上: 下3肋,向前:腹直肌 前后鞘
32
腹横肌 腹内斜肌的深面。下 6肋软骨、胸腰筋膜、 髂嵴和腹股沟韧带外 侧1/3---前内---白线
95
95
盆腔韧带
(PELVIC LIGAMENT)
是覆盖盆腔器官并联接于盆壁的结缔组 织或筋膜,通常可称盆腔内筋膜。
一水平:主骶韧带复合体、耻骨宫颈筋膜 二水平:盆腔筋膜腱弓、直肠阴道筋膜、耻骨尿道韧带 三水平:会阴隔膜、会阴体、尿道外韧带
96
96
97
骨盆临床解剖PPT课件

坐骨支
坐骨支是构成坐骨的骨骼之一,是骨 盆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盆内层肌肉
会阴深横肌
中心腱
会阴深横肌是一块较小的肌肉,起自耻骨 下支和坐骨支,止于中心腱。
中心腱是一块较小的肌肉,位于会阴深横 肌的深面,起自耻骨下支和坐骨支,止于 中心腱。
会阴浅横肌
肛提肌
会阴浅横肌是一块较小的肌肉,起自耻骨 下支和坐骨支,止于中心腱。
髂骨翼是扁平的,呈向外开放的 扇形,表面有4条浅沟,分别容 纳4条短小的肌肉和血管神经束。
髂骨体呈圆柱形,与骶骨形成骶 髂关节,是重要的承重结构。
骶骨
骶骨位于脊柱的末端,与髂骨 和尾骨相连,形成骨盆环的后 部。
骶骨呈三角形,底部向上,顶 部向下,表面有许多凹陷和突 起,为肌肉和韧带的附着提供 支撑。
骶中动脉是供应脊柱和骶骨的血管,起自腹主动脉分 叉处,沿脊柱两侧下行。
在脊柱手术中,了解骶中动脉的分布有助于保护神经 根和避免出血。
其他重要血管
除了髂内动脉和骶中动脉外,骨盆内还 有许多其他重要血管,如髂外动脉、股
动脉和腘动脉等。
这些血管在骨盆手术中同样具有重要意 义,了解它们的分布有助于减少手术风
骨盆环的稳定性对于保持姿势和运动功能非 常重要,当骨盆环受到损伤或疾病影响时, 可能导致疼痛、姿势异常和功能障碍。
骨盆环具有支撑体重、传递力量和保 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PART 03
骨盆肌肉解剖
骨盆外层肌肉
髂腰肌
连接腰椎和髂骨,主要功能是 屈髋关节。
臀大肌
位于臀部皮下,主要功能是使 大腿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后 伸、外旋。
骶骨内部有多个孔洞和裂隙, 为血管、神经和脊髓提供通道。
尾骨
尾骨是脊柱的最后一 块骨,位于骶骨下方, 形成骨盆环的前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男女骨盆因功能不同(分娩)而有明显的差异 • 女性骶髂关节的活动度较男性有增加的趋势 • 骶髂关节四周包绕着坚韧的韧带和肌肉组织,构成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复
合体 • 正常情况下,人体直立时骨盆向前方倾斜,骨盆上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
骶骨底运动朝向前下,而骶骨内侧面的运动朝向后上。这种排列 与拱桥上拱心石作用相似,所施加的压力越大,其抵抗力就越大
骶髂关节的关节面并非为矢状面,而是呈螺旋状 耳状关节面的上后方较前上方宽大,而其下方的前部较后部增宽
。这种解剖学上的结构特点,可增加骶骨屈伸时的稳定性,而骶 骨的主要运动是屈伸
13
• 年轻者也可出现明显的骶髂关节退行性变。这种退变与活动度和 疼痛有关
• 对骶髂关节形状,在概念上有误解。许多人认为其关节面扁平且 光滑,而这只是在胎儿或婴儿时才有
• 随着年龄的增加,甚至在青春期的早期,关节面即可出现不规则 ,这在男性中更为明显
• 青少年时关节面的边缘出现不规则,以后逐渐发生融合,一些老 年标本则完全融合,这表明骶髂关节面的变化是由于终身不断增 加的应力作用于骶髂关节的结果
9
• 透明软骨(hyaline cartilage)分布 较广,成体的关节软骨、肋软骨及呼吸道 的一些软骨均属这种软骨。新鲜时呈半透 明状,较脆,易折断。透明软骨间质中的 纤维为胶原原纤维,含量较少,基质较丰 富。
10
11
12
骶骨呈倾斜状,底部朝向前上。由于身体重量与地面反作用力关 系,使得骶髂关节紧密相接
14
• 研究发现即使是同一标本,其左右侧骶髂关节面的形 状和方向,都会有明显的差异。骶髂关节中,骶骨关 节面呈凹面,而髂骨关节面呈凸面,应用照相技术研 究骶髂关节的轮廓时发现,骶髂关节面非常复杂,每 个相对应的关节面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骶髂关节面 摩擦系数是0.4,凹凸的增多是为了适应骶髂关节间强 大的应力作用,可有效增加摩擦系数,应力载荷是骶 髂关节面粗糙的主要原因关节面越粗糙,其摩擦系数 越大,限制了关节面向前滑动。摩擦系数加大限制了 骶髂关节间的运动。也就是说,骶髂关节面形状的功 能是为了减少韧带系统的应力,以增加骶髂关节的稳 定性
一个角度称为骨盆倾斜度,约为50到60度骨盆下口平面与水平面形成约 15度角。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 Subtopics go here
4
5
骶髂关节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左右各
一
骶髂关节属滑膜性微动关节,成人关节软骨表
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两个关节面 凹凸不平相互嵌合
其关节腔方向由后内斜向前外,关节囊虽较为
15
骶髂关节的韧带解剖
• 骶髂关节部环绕着几条复杂的大韧带,限制着骶髂关节运动 • 骶髂关节的前1/3是真正的滑膜关节,其余由韧带组成 • 骶髂关节部韧带包括骶髂关节前韧带、骨间韧带、骶髂关节后韧带、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髂腰韧带。骶髂关节及及周围的骶髂韧带,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 以及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共同组成骶髂复合体。骶髂韧带非常坚强,能维持骶骨 在骨盆环上的正常位置。骶棘韧带能防止一侧骨盆的旋转,而骶结节韧带能防止 骶骨在矢状面上的旋转。骨盆环的完整性主要靠后方骶髂复合体的完整性。 • 骶髂关节功能是将人体行走和跑跳时上身重量传导并分散至下肢 • 骶骨和髂骨的结构、骶髂关节面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附近的韧带肌肉组织等,都影 响着骶髂关节的生物力学性质 • 这些解剖结构的作用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使骶髂关节的活动减至最小。
16
对抗横向旋转力量
骨间骶髂韧带 骶髂后韧带 骶髂前韧带 髂腰韧带 骶棘韧带
对抗横向垂直力量
骶结节韧带
17
Mears 骨盆三柱结构
18
19
骶髂后韧带 骶结节韧带 骶棘韧带
20
21
22
23
24
25
骶髂关节的肌组织
• 作为活动骶髂关节主要动力的肌肉,它与韧带和筋膜将腰椎和骶髂关节 连为一个整体
骨盆的应用解剖
1
骨盆的骨性结构
• 骨盆由左右髋骨与骶骨和尾骨借左右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和骶尾联合以 及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连接成盆状,成为躯干下部的骨性结构
• 骶骨岬和两侧髂骨弓状线、耻骨梳和耻骨结节形成一环形线,称界线, 线上部分无骨性前壁称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属腹部;线下为小骨盆又称 真骨盆,四壁均为骨性,其内外表面为肌肉和筋膜覆盖
26
骨盆周围肌群
包括背肌、腹肌、盆底肌、下肢肌肉的一 部分。
27
背阔肌
位置:位于腰背部皮下,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为三角形扁肌,是人体中最大的扁阔肌。 起点:起于下6胸椎和全部腰椎棘突、骶正中嵴、
髂嵴后部及下3肋骨侧面。 止点:止于肱骨小结节嵴。 神经支配:胸背神经(C6-C8) 功能: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内收和内旋。 远固定时,拉躯干向上,并协助吸气。
• 韧带和筋膜是一些肌起始部,同时稳定着脊柱和下肢 • 静止和活动时,肌对骶髂关节面产生压力,构成了自身支架系统 • 自身支架系统对骶髂关节适应人体在各种活动时,克服对骶髂关节面造
成巨大剪切力起重要作用,是稳定骶髂关节的必要结构。肌收缩活动不 会引发骶髂关节的活动;相反肌收缩会造成腰骶部组织结构的紧张,有 效增加了骶髂关节载荷时的稳定性,即对抗骶髂关节部强大的剪切力 • 故腰和骨盆的肌痉挛可造成骶髂关节处韧带张力和应力的增加,结果是 骶髂关节的活动度减少,而不是增加
薄弱但关节周围有6个方向不同的韧带组成稳 定关节的坚韧结构
6
7
• 男性骶骨耳状关节面的形状类似倒置的“L”形,女性 则短小且坡度较大,呈“C”形
• 第1骶骨构成大部分的耳状关节面,第二和第三骶骨主 要构成关节面长斜状部分的坡面,此处变异较多
• 耳状关节面覆盖有透明软骨,其厚度比对侧髂骨关节 面上的纤维软骨厚3倍
• 有研究证实髂骨关节面也有透明软骨覆盖,且比纤维 软骨多
8
• 纤维软骨(fibrous cartilage)分布于椎 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联合等处。结构特点 是有大量呈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 ,软骨细胞较小而少,常成行分布于纤维 束之间。HE染色切片中,胶原纤维染成 红色,纤维束间的基质很少,呈弱嗜碱性 ,软骨囊则呈强嗜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