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与教学反思) 习作一 变形记
(教案与教学反思)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一变形记

习作:变形记【教课目的】1.依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许自己拟一个风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睁开想象,可以运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觉,并掌握详细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点,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教课重难点】1.可以运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觉。
2.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点,睁开想象,写出波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教课课时】1课时【教课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异,读来很有兴趣。
假如你有这样一个时机,把自己变为此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 呢?若是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存心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二、沟通反应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指名谈谈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原因。
(学生沟通)3.大家沟通本次习作的详细要求,在沟通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
三、习作指导1.睁开想象,学生展现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教师合时指导。
2.同桌沟通。
(表达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预设:运用拟人手法,睁开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描绘自己变形后的“传奇经历”和感觉。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假想或习作构造,教师和同学评论,让其余同学获得借鉴。
提示: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纳什么样的方式贯串全文、连接过渡,如何开头、结尾等,进而让其余同学获得启迪借鉴。
四、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底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达成习作。
五、习作赏识1.指名朗诵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长处,大家参加评论。
2.教师介绍巡回检查时发现的出色语段,学生自由发布见解。
3.学生自发组合,相互找寻作文中的出色之处。
六、习作改正1.课件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改正。
2.回想惯例改正内容,依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底稿上达成习作改正。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 变形记》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习作一变形记》教案【教材分析】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发挥想象,写一篇“变形记”。
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尤其是《花之歌》,我们感受到了四季更迭的自然变化中有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通过丰富和奇妙的想象,花朵成为自然的使者和奉献者。
这次习作便要求学生想象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写一写这种变形的经历。
孩子们的想象世界本就是丰富多彩的,这次习作的话题对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困难,难的是把自己的想象组织成文,把重点内容写详细,写出所变形对象的个性特点来。
也就是说,要引导学生既能天马行空地想象,也能有序、有趣地成文。
【教学目标】1.发挥想象,激发写作兴趣。
2.结合课本上的示例文字及题目引导,打开思路,确定写作对象。
3.写作时,要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一点,学生间交换习作,互评互改。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变形的经历写得详略得当,要写得形象生动、写出特点。
2.学会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把变形的过程写得生动有趣,如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或纸质阅读材料。
学生:读一读关于变形的文章,收获一些写作灵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教师朗读卡夫卡的《变形记》片段,引出习作的主题。
过渡:同学们应该看到我们这次习作的主题了——变形记。
其实,《变形记》是一篇非常有名的小说的名字,作者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
接下来,老师就给你们读读小说开篇的一段文字,它讲述的就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变形经历。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
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我出了什么事啦?”他想。
这可不是梦。
他的房间,虽是嫌小了些,的确是普普通通人住的房间,仍然安静地躺在四堵熟悉的墙壁当中。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0beb49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0.png)
《变形记》教案[五篇范文]第一篇:《变形记》教案变形记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关知识;2.了解卡夫卡;3.了解小说的情节及人物;4.鉴赏小说荒诞的情节、真实的细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一、简介卡夫卡及现代主义文学。
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为阅读作品扫清障碍。
二、阅读小说,了解人物及故事情节。
阅读时,教师可做如下提示:读第一部分要了解格里高尔突然变成甲虫后的心情,变成甲虫的原因。
读第二部分要注意分析格里高尔对家庭的感情和他的责任感,以及他的自责心理。
读第三部分要注意:全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变化,妹妹要把哥哥弄走,格里高尔在寂寞和孤独中死去。
学生熟悉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后归纳: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一成为累赘一绝望而死家里亲人:惊慌、同情一逐渐憎恨一“把他弄走”三、阅读讨论A.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家里人对他态度的变化。
B.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问题A的解决方法:1.引导学生找出揭示格里高尔变形的原因的句子,思考:格里高尔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的原因。
此为落实书后练习一的要求。
2.结合书后练习四所列三段人物心理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片断所表现的格里高尔的内心状态及其变化。
此过程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语句来感悟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3.讨论:妹妹、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对待格里高尔的,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此过程在于了解亲情异化而导致格里高尔被亲人抛弃,从而反映出资本主义制度摧残人性的社会本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归纳:1.格里高尔是个小人物。
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父亲的债务,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他拼命地干活,却受老板的气。
他不幸变成甲虫,失业了,然而他还为父债担忧,还眷恋亲人,甚至为讨父亲欢心,乖乖地、艰难地爬回卧室。
这样忠实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最终还是被亲人抛弃。
2.格里高尔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来表现的。
心理变化大致有三个阶段:①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
习作一《变形记》》教案

3.增强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学会欣赏并运用文学修辞手法,提高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培养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创意写作的基本概念。创意写作是运用想象力,结合生活经验,创作出具有新颖性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它是培养我们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变形记》。这个案例展示了创意写作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创意思维的开发:鼓励学生跳出思维定式,进行新颖独特的创意变形,使故事具有吸引力。
举例:在讲述主人公变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描述变形前后的心理变化,以及变形带来的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2.教学难点
-创意构思:学生往往在构思故事时缺乏新颖性,难以跳出常规思维框架。
-逻辑思维:在编写故事时,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故事的逻辑性,导致情节跳跃、不连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意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创意写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中的《变形记》章节进行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变形记》这部小说的作者介绍、作品背景、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详细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变形记》的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创作背景,理解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引导学生探讨小说所揭示的人性、家庭、社会等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小说中的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手法的解读、小说主题的探讨。
2. 教学重点: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卡夫卡的画像,引导学生谈论对卡夫卡的认知,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课文: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回答问题(问题涉及人物、情节等)。
3. 精读课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心理刻画,解读象征手法,探讨小说主题。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小说中的难点问题,如人物心理分析、象征意义等。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中的某个问题,如家庭关系、人性探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板书设计1. 《变形记》2. 作者:弗兰茨·卡夫卡3. 主题:人性、家庭、社会4. 人物:格里高尔、母亲、妹妹、父亲等5. 艺术特色:象征、心理刻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变形记》中的人物形象,谈谈你对人性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少于6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卡夫卡的其他作品,如《城堡》、《审判》等,深入了解卡夫卡的创作风格和主题思想。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2024年《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2024年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变形记》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小说《变形记》的第一至三章,详细内容涉及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经过及其家庭成员的反应,探讨小说中人物性格、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深层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主要人物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的象征意义和深层主题,培养对现代派文学的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启发对人生、社会及人性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格里高尔的变形过程及其家庭关系的变化,探讨小说的深层主题。
难点: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手法,如格里高尔的变形所象征的社会异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变形记》原文、学习笔记、讨论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昆虫变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初读:学生自主阅读第一章,概括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格里高尔的初次变形。
3. 精读:分小组研读第二、三章,关注人物性格和关系变化,讨论变形的深层含义。
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格里高尔变形前后的家庭地位变化。
b. 学生通过例句解析,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4.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或场景,如“房间”的象征意义。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小说章节划分及主要情节。
2. 黑板右侧:人物关系图、象征手法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变形”的理解。
答案示例:变形在小说中象征着主人公在社会压力下的异化,反映了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变形记》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深层主题。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适当调整。
拓展延伸部分,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变形”现象,提高对社会现象的敏锐度。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

《变形记》的教学教案5篇一、教学内容《变形记》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选自弗朗茨·卡夫卡的短篇小说集。
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研读小说《变形记》的第一、二节,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的变形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探讨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说《变形记》的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掌握作者运用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理解主人公变形的深层含义。
2. 教学重点:主人公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变形虫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变形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课。
a. 学生分享对变形的初步理解。
b.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弗朗茨·卡夫卡及其作品。
2. 课堂阅读:学生阅读课文《变形记》的第一、二节。
a. 学生自主阅读,标注关键词汇和重要句子。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例题讲解:分析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变形的原因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a. 教师讲解,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的变形过程。
b. 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4. 随堂练习: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暗示等表现手法。
a. 教师给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b.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变形记》2. 板书内容:a. 作者:弗朗茨·卡夫卡b. 情节:主人公变形过程c. 象征、暗示手法d. 社会现实反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主人公变形的原因。
b. 举例说明小说中的象征、暗示手法。
2. 答案:a. 答案要点:主人公的变形源于社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原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与教学反思) 习作一 变形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变形记【教学目标】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重难点】1.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
2.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倘若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二、交流反馈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学生交流)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三、习作指导1.展开想象,学生展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
2.同桌交流。
(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预设:运用拟人手法,展开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自己变形后的“传奇经历”和感受。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提示: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贯穿全文、衔接过渡,怎样开头、结尾等,从而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借鉴。
四、自主成文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五、习作欣赏1.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习作修改1.课件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从四个标题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或者自己拟一个有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2.展开想象,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并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要抓住变形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写出自己的传奇故事来,情节要生动,内容要丰富。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写出自己变形后的见闻感受。
2.抓住变形后的动植物或物体的特征,展开想象,写出曲折生动的传奇故事。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花之歌》是花的自述,想象奇特,读来很有趣味。
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呢?倘若把自己的“传奇经历”写下来,也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王国,抒写自己精彩的传奇故事吧!
二、交流反馈
1.学生自读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指名说说自己选定的内容及选定的理由。
(学生交流)
3.大家交流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在交流中自然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训练重点。
三、习作指导
1.展开想象,学生展示自己变形后的经历,教师适时指导。
2.同桌交流。
(叙述清楚要表达的内容及想法、感悟。
)
预设:运用拟人手法,展开想象,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描写自己变形后的“传奇经历”和感受。
3.指名简要谈谈自己的习作设想或习作结构,教师和同学评议,让其他同学得到借鉴。
提示:如谈谈自己习作的叙事线索,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贯穿全文、衔接过渡,怎样开头、结尾等,从而让其他同学得到启示借鉴。
四、自主成文
学生书写习作草稿,教师巡回提示、指导。
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习作。
五、习作欣赏
1.指名朗读自己的作文,并试着说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大家参与评议。
2.教师推荐巡回检查时发现的精彩语段,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3.学生自愿组合,互相寻找作文中的精彩之处。
六、习作修改
1.课件出示一段习作内容,集体修改。
2.回忆常规修改内容,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建议在草稿上完成习作修改。
3.修改完后誊抄到习作本上。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意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能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展开交流,从而幻化成宇宙万象,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来叙述自己的奇特见闻和切身感受。
学生在选题和列举事例的基础上,找到了写作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总的来说,这堂课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