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讲解共58页
种群生态学PPT精品文档

的个体可能呈随机、均匀和聚集分布等格局;在大尺度上,种群的个体则是聚积分布的。 均匀分布:S2/m=0(S2样方个体数的方差,m为样方个体的平均数 )—原因: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 随机分布:S2/m=1--原因:资源分布均匀,种群内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 聚集分布:S2/m>1--原因:资源分布不均匀;种子植物以母株为扩散中心;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其结群。
§2 种群特征
种群的主要特征 种群的群体特征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
种群主要特征
数量特征 种群参数变化是种群动态的重要体现。 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internal distribution pattern)。 遗传特征 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
种群动态是种群生态学的核心问题
种群动态是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涉及: 有多少(种群数量或密度)? 哪里多,哪里少(种群分布)?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3 种群的分布与多度
种群分布界限 种群分布格局 生物体大小与种群密度关系 稀有与灭绝 种群多度的估计
种群分布界限
自然环境限制物种的地理分布 气候 温度 降水 盐度 天然屏障
气候对三种袋鼠和一种虎甲分布的影响
A: Macrpus giganteus; B: M. fuliginosus; C:M. rufus; D: Cicindela longilabris
A
c
D
B
标准样地示意图生物体大小与种群密度关系体形与种群密度的关系--1
草食动物的种群平均密度随体型增加而降低
体形与种群密度的关系--2
种群精品PPT教学课件

群
2020/12/8
1
2020/12/8
可 可西里藏羚羊
2
2020/12/8
可 可西里藏羚羊
3
一: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物种繁殖的基本单位。
种群与个体相比,有哪些特征呢? 分子 细胞 个体 种群 ? ?
二: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密度:
出生
种群 数量
死亡
迁出 为什么我国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1)种群(人口)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2)我国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出生率一直高于死亡率;迁入和 迁出的数量很少,不足以影响我国人口的数量。
(3)随着生活水平、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在增高,死
亡率在下降。
2020/12/8
11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下载
日期:
演讲者:蒝味的薇笑巨蟹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死亡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 密度的重要因素。(直接因素)
(三)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目的比例。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密度
种群的个体数量 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1)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条件下差异很大。
20(20/122/)8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4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态学 Chapter 004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

种群的年龄结构既取决于种的遗传特性,同时也取决于具
体的环境条件,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关系。
表 4.1 东海大黄鱼的种群数量与年龄结构 年份 1957 1967 1977 资源生物 量 (万 t) 57.6 49.9 15.6 资源尾数 (亿尾) 14.96 13.28 3.78 年龄范围 1~14 95.2% 1~14 97.8% 1~14 99.7% 优势年龄组 2~8 79.6% 2~7 81.8% 1~4 96.9% 平均年 龄 5.5 4.5 2.7 产量 (万 t) 17.8 19.6 8.9
4.5
4.5 0 2 —
0.409
0.692 0.000 1.000 —
1.45
1.12 1.50 0.50 —
lx = nx /n0
dx = nx - nx+1
q x = d x / nx
计算平均期望寿命ex : nx+n+1 x 先计算每年龄期的平均存活数目: L = x
2
其次计算“个体年”的累积 数:
Tx =
L
x
x
最后计算:
Tx ex = nx
ex 表示某年龄阶段(x期)开始平均还可能活多少时间的估计值。
2、 静态生命表(static life table)
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作年龄分布的调查结果而编制,所以
又称为特定时间生命表 。
静态生命表 (特定时间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 (特定年龄 生命表) 年
1、离散增长
2、连续增长(世代重叠)
N t=N t—1 λ =N0 λt 即: N t= N0ert
生态学课件第5章种群

种群调节的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种群调节的应用
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措施、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
03
种间关系
竞争
竞争类型
竞争可以分为资源竞争和空间竞争,其中资源竞争是指物种之间为了食物、水分、栖息地 等资源而发生的竞争,空间竞争是指物种之间为了占据一定的空间而发生的竞争。
竞争结果
竞争结果通常会导致优势物种占据更多的资源,而劣势物种则会被排除或减少,从而影响 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02
种群动态
种群增长
种群增长类型
指数增长、பைடு நூலகம்辑增长、稳定状态增长等。
种群增长模型
Malthus模型、Logistic模型等。
影响种群增长的因素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等。
种群增长的应用
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制定保护和管理措施等。
种群数量波动
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周期性波动、随机性波动等。
种群数量波动的后果
种群特征
01 02
空间特征
种群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分布格局。它们可能集中分布在一 个地区,也可能分散分布在不同的地区。种群的空间特征对于种群的生 存和繁衍具有重要意义。
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等。这些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数量变化和动态。
03
遗传特征
种群的遗传特征包括基因频率、基因多样性和等位基因频率等。这些特
征反映了种群的遗传变异和演化潜力。
种群数量
种群数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个体的总数。它受到多种因素的 影响,如环境资源、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教材的章节为《生态学原理》第四章第一节。
详细内容包括种群的定义、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动态、种群遗传与进化以及种群生态位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种群的概念,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2. 学会分析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了解种群增长模型。
3. 掌握种群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种群动态分析、种群遗传与进化、生态位概念。
重点:种群的定义、数量特征、增长模型、遗传与进化、生态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不同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知识讲解:(1)种群的定义与特征:介绍种群的概念,分析种群的基本特征。
(2)种群数量动态:讲解种群增长模型,分析不同增长模型的特点。
(3)种群遗传与进化:阐述种群遗传与进化的基本原理,举例说明。
(4)生态位:解释生态位的概念,探讨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种群数量动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2. 内容:(1)种群的定义与特征(2)种群数量动态(3)种群遗传与进化(4)生态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种群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并说明原因。
(3)阐述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
2. 答案:(1)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特征,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
(2)种群数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3)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物群落中所占据的生态位空间,反映了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生态学——生物种群与群落PPT教案

年龄 x
0 1 2 3 4 5 6 7 8 9
各年龄开始各年龄开始 各年龄死 各年龄
的存活数目 的存活率 亡个体数 死亡率 Lx
nx
lx
dx
qx
142
1.000
80 0.563 102
62
0.437
28 0.452 48
34
0.239
14 0.412 27
20
0.141
4.5 0.225 17.75
次级种群参数:
性比(sex ratio):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 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有两个层次,个体年龄和构件年龄。 增长率:以某一起始年为基准的增长比率。
种群结构与性比 生命表
第14页/共182页
(1)种群结构与性比
种群的结构指年龄结构,通常用年龄锥体图表示。 年龄锥体图有三种形式(图3-2):
凹型: 幼年期死亡率高。
第29页/共182页
图4-6 存活曲线B型中各阶段死亡率差别较大时
第30页/共182页
运用数学模型进4行.2增.3 长种预群测的,增一长是模为型了简化,二 是寻找规律。
2.910.00源自0.4620.374
2.366
10
0.81
2.91
0.00
0.320
0.259
2.590
11
0.81
2.91
0.00
0.462
0.374
4.114
12
0.81
2.91
0.00
0
0
0
13
0.81
2.91 第25页0.0/共0 182页 0.578
0.468
初中科学精品课件: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2022·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 海岸湿地生态系统,有藻类、芦苇、水草、 鱼、虾、水鸟等生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 物东方白鹳,它属于大型涉禽,嘴长而粗壮, 腿、脚甚长,如图所示。
(1)该湿地公园里所有东方白鹳是一个 种 群 (填“种群”或“群落”)。
(2)东方白鹳的形态结构特征是对湿地环境 的 适应 。
1.(2022·无锡)以下叙述中,可以称为生态系统 的是( B )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 B.一个玻璃瓶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 生物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 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
2.(2022·盐城)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四 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若该生态系统受到某重 金属的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该重金属 最多的生物是( A )
1.适应性:生物只有 适应 环境才能生存。
现存的各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是长期 自然选
择 的结果。形态和结构与 功能 的适应
(如:小肠的结构);形态和结构与 生活方
式 (环境)的适应(如:枯叶蝶)。
2.几种典型适应的实例:如植物的向光性、仙人 掌的叶刺等是对单侧光和干旱等环境的适应;动 物的保护色、拟态等既有利于躲避敌害,又有利 于捕捉食物,使之更好地适应环境。 3.适应的相对性:适应的相对性表现在它是一种 暂时的现象,而不是永久性的。当环境条件出现 较大的变化时,适应就变成了不适应,有时还成 为有害的甚至致死的因素。
4.(2022·湖州)一个密闭的生态瓶,内含浮游藻 类、浮游动物、泥沙(有微生物)、水等,放置 在有光照的环境中。 (1)生态瓶中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微生物共 同组成了一个 群落 (填“种群”或“群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

第四章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动态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与种群统计学基本参数一、种群的概念 (一)种群的定义 物种在自然界的分布并不是均匀和连续的,而是形成几个多少被隔离的、相对独立 的群体。
所谓种群 (population) 就是指特定时间内栖息于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群。
种群内部的个体可以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从而与其他地区的种群在形态上和生态特征上 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
种群是物种的普遍存在形式,或者说物种是以种群形式出现的而 不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
从生态学观点看,种群不是许多同种个体一般的堆集,而是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节 机制的有机单元。
种群较之个体,已经是生命组织层次的一个新水平。
这种组织层次使 有机体在进化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对物种本身的生存与发展极为有利。
种群与个体的差别还表现在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属性,这些属性包括出生率、死 亡率、年龄分布、性比、种内社群结构,等等。
当然,种群不能离开组成种群的个体, 个体与种群的关系是哲学上部分与整体关系的一种体现。
种群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元,每一种群在群落中处于一定地位,并 且与群落中的其他种群保持相互联系,共同执行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和保持 稳态机制的功能。
另一方面,种群也是人类保护和利用自然生物资源的具体对象。
当今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掠夺生物资源,很多重要的种群(甚至物种)已经消失了。
因此, 研究种群生态学(特别是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影响因素)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二)自然种群基本特征 ①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范围(虽然很多种群的空间分布界限并不十分 固定) 在分布范围内有适于种群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条件。
, 分布中心条件最合适, 种群 密度也较高。
边缘地区环境资源条件和种群密度的波动则较大。
②数量特征:种群的数量都随时间而变动,并且有一定的数量变动规律。
在正常情 况下,每一种群变动都有一个基本范围,这是与各种群特有的出生率、死亡率、生长 率和年龄结构等生物学特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