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习题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习题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习题

高二生物十月份周测(测试范围: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你能从白熊的体色体形判断它的生活环境吗()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雪地

2.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们基本生活资源严重短缺,卫生条件极度恶化,之后伊拉克南部又爆发势头凶猛的霍乱。霍乱为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弧菌。霍乱病原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何种成分()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浮游生物

C.不同地带中的所有竹蝗

D.同一地带中的全部竹蝗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 A.种群的密度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6.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7. 生活在田野中的一只东方田鼠所处的环境是 ( )

①田野中的其他不同种生物②阳光、温度、空气、水和土壤等③田野中的其他东方田鼠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8.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9.我省近年来在栽培农业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和原生于热带地区作物的热潮,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空气C.温度D.阳光

10.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以下的食物链:牧草→鹿→狼。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 ) A.先稳定,后一直增加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C.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

D.先减少,后增加

11.有三组生物,第一组中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同时增减;第二组中,当第一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二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当第二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第三组生物两种生物之间没必然的数量关系。那么这三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A.捕食、寄生、共生 B.寄生、捕食、共生

C.共生、捕食、寄生 D.寄生、共生、捕食

1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13.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这四种条件分别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

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毒害物质积累

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毒害物质积累

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产生突变的结果,出现了新菌株,新菌株能利用原有细菌产生的有害物质

以下哪一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1、2、3、4正确配对()

A.W X Y Z B.X Y Z W C.Y Z W X D.Y X Z W

14.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主要是由于下列哪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15.下图表示在某生态系统中,a、b、c三个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

A.a肯定是生产者,b肯定是初级消费者B.a → b → c构成一条食物链

C.a与b、b与c为捕食关系

D.a与c为竞争关系

16.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不可缺少,是因为()

A.食物链中重要一环

B.能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C.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

D.与生产者、消费者都有关系

17.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可以是真核生物,也可以是原核生物

B.消费者全是真核生物

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

D.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8.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

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19.在放有培养液的培养瓶中放入5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一天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如右图所示的结果:对这一结果的

分析,错误的是

A.大草履虫的生长呈现出“S”型增长

B.大草履虫放入瓶内第一天起进入快速增长期

C.在第四天至第六天中,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该瓶内大草履虫种群的K值为400

20.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中的全部个体的基因组成了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C.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中λ表示增长率

D.种群增长率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的各阶段是不同的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60分)

21.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的总和,叫做种群。种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特征。

22.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________的总和,叫生物群落。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方面。

23.下图为种群年龄组成3种类型的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 图示A、B、C各为什么类型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 种群C的密度会______,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是因为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是_______图所示的类型,若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种群密度会逐年________。人口控制的目标是力争使人口年龄的组成趋于__________(填代号)。

(3) 濒于灭绝的生物其年龄组成的类型可能是__________(填代号)。

24、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有条食物链。

(2)属于第二营养级的有,

只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

(3)猫头鹰占有____个营养级。

(4)食物网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5)从生态因素角度分析,该食物网中蛇与猫头鹰的关系是。

25. 如图表示陆地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图中a、b分别表示空气中的两种物质。问:

(1)图中的箭头“→”表示生物在白天主要吸收和排出物质a和b的情况。则物质b 是___ ________;

(2)图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26.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太阳光、CO

2

、H

2

O、N

2

组成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正确书写一条图中的食物链。

太阳光H2O CO2 N2

细菌和真菌

螳螂

黄雀

绿色植物

12期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 D 4. C 7. D 8. D 10. C

11. B 12. D 14. B 15. C 16. C 20. C

二、简答题

21.同种生物个体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死亡率

22.各种生物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23.(1)增长型稳定性衰退型 (2)越来越小 A 增大 B (3)C

)。

24. (1) 非生物 (2) 自动调节(平衡)(3)甲烷(或CH

4

25. (1) 二氧化碳(或CO2);(2) 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

26.(1)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2)(略)

27.(1)B (2)C (3)因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污染物增加,使得森林中树木的树干由过去的第Ⅱ类变成第Ⅳ类,飞蛾是夜间出来活动的,这样白飞蛾更易被天敌所发现和被捕食,而黑飞蛾因与环境的颜色接近不易被发现和捕捉,故数量白飞蛾多。

28.(1)海藻数量越少,河虾数量越少(提示: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等方面回答)

(2)海藻水蛭河虾

(3)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训练指要 1 ?重点:种群特征,群落的组成与结构,非生物因素中水、温度、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特例的判别,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特点,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功能,能量流动的特点与物质循环的主要路径。 2?难点:从种群的特征入手,分析影响种群特征的因素,对生物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的判断与识别,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能量流动的特点的理解。 3 ?考点与热点:以数学曲线为主要形式考查种群相关知识,以识图简答题形式考查生态系统及其与代谢的有关知识。 4?创新题第53题是用数学方法考查食物网及能量流动的知识。 一、选择题 1.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浅海中牡蛎与鱼类、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生 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构成了() A.群落 B.种群 C .生态系统 D .生态因子 2. (2002年广东、河南、广西高考题)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下图所示:() F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Q | --------------- 0 -------------------------------------- f 时间 时间 C D 3?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 C .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 ?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4.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关系复杂,其中主要的是( ) A ?共生关系 B ?共栖关系 C .竞争关系 D .食物关系 5 ?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 ) A .群落在垂直方向的分层现象 B ?群落在不同地段的不同种类 C ?群落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优势种类 D ?群落在不同光照范围的数量 6 ?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 ?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 .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C ?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 D .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7.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A. 细菌和真菌 C .所有动物 &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 ?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B .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 B ?所有植物 D .落叶和土壤 )

2021-2022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 种群 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和群落突破训练

2021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种群群落与生态系统 12 种群 和群落突破训练 1.(xx北京西城统考)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C.种群是物种的繁殖单位和生物进化的单位 D.种群密度是种群特有的特征 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xx乌鲁木齐二模)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水生演替都是初生演替,陆生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B.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灌木阶段 C.一般情况下,农田弃耕后,土壤表层有机物质会逐渐增多 D.群落中种群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解析: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是根据演替的起点划分,不是根据水分的多少划分,A错误;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昆虫首先出现在草本植物阶段,B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D错误。 3.(xx河南郑州一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下列哪项因素一定会导致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A ) A.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

B.两次捕获间隔时间过短,动物个体被再次捕获概率降低 C.标志物脱落 D.两次捕获期间,有部分个体迁出调查区域 解析:重捕时误将部分未标记个体统计为标记个体,则导致重捕个体中标记个体数偏大,会使调查结果小于实际值。 4.(xx苏北四市二模)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解析: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C错误。 5.(xx河南洛阳二模)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C ) A.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种群、生态系统

种群与群落 1、物种的概念:生物性状相像,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出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群体。 2、种群: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一物种的个体的集合体。 即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内,同种生物的总和。 种群的三要素: 1.占据一定的地域或空间,可大可小。 2.属于同一物种。 3.是同种生物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 三者缺一不可! 判断是否属于种群? 1、此时此刻教室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2、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植物 3、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 4、池塘中所有的鱼 5、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6、一条河流中的所有食人鲳 7、在中国的人和在美国的人 8.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否属于一个种群?为什么? 3、群落: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组合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群落内包括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所有生物。 群落的三要素: 1.一定区域内。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所有的生物。 3.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属于种群范畴的是() A.一座山上所有的马尾松 B.一块草地上所有的昆虫 C.一个池塘内所有的鱼类 D.一个公园内所有的树木 2.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森林对调节气候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破坏植被会使气候恶化。 B.森林群落的结构有分层现象,各种植物受阳光、温度、湿度影响,各自分布在最适宜的空间,互相之间没有联系,各自生活。 C.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各种动物由于食物关系,也垂直分布。 D.森林的形成过程需漫长的历史,即使是形成后稳定的天然森林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3.下列各项中属于种群的是() A.一座山上的全部昆虫 B.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C.一块稻田里的所有青蛙和蝌蚪 D.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浮游植物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知识清单

Ⅲ—3种群和群落 一、必背术语——这是高考命题的源泉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3.“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倍)增长(数学模型:N t=N0·λt)。 4.“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二、必明易误——这是考场失分的迷点 1.判断有关种群叙述的正误 (1)一个森林中所有的动物与植物构成了这个森林的生物群落() (2)调查蚜虫、跳蝻、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如果被标记动物经过一次捕捉后更难被捕捉,则所调查的种群密度较实际值偏大() (4)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密度一定增加() (5)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以及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都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7)在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中,达到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达到K值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将稳定不变() (9)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2.判断有关群落叙述的正误 (1)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一座高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草甸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3)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甚至可发生优势取代() (4)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5)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三、必知特例——这是命题人设置陷阱的首选 记住以下八个“不一定”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习题

高二生物十月份周测(测试范围: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你能从白熊的体色体形判断它的生活环境吗()A.草原 B.森林 C.荒漠 D.雪地 2.伊拉克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人们基本生活资源严重短缺,卫生条件极度恶化,之后伊拉克南部又爆发势头凶猛的霍乱。霍乱为一种非常严重的消化道传染病,病原体为一种弧菌。霍乱病原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何种成分()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 A.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 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浮游生物 C.不同地带中的所有竹蝗 D.同一地带中的全部竹蝗 4.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5.雀鸟、煤山雀、血雉等在珠穆朗玛峰的河谷森林里分层次地分布,这体现了 ( ) A.种群的密度 B.种群的水平结构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6.一位生物学家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是 (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7. 生活在田野中的一只东方田鼠所处的环境是 ( ) ①田野中的其他不同种生物②阳光、温度、空气、水和土壤等③田野中的其他东方田鼠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8.在一个成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对保持生态平衡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9.我省近年来在栽培农业方面出现了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和原生于热带地区作物的热潮,并取得了经济效益。大棚种植技术主要解决了影响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空气C.温度D.阳光 10.在一个由牧草、鹿和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以下的食物链:牧草→鹿→狼。假如,把狼全部杀绝,那么,鹿的数量将 ( ) A.先稳定,后一直增加 B.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 C.先增加,后减少,再稳定 D.先减少,后增加 11.有三组生物,第一组中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同时增减;第二组中,当第一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二种生物的数量减少,当第二中生物的数量增加时,第一种生物的数量减少;第三组生物两种生物之间没必然的数量关系。那么这三组生物之间的关系分别为() A.捕食、寄生、共生 B.寄生、捕食、共生 C.共生、捕食、寄生 D.寄生、共生、捕食 12.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高中生物】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物科技行业)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名词解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 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 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种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 2、种群特征增长型 年龄组稳定型 衰退型 性别比例 1)种群密度 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2)出生率、死亡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 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 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 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 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

① “J 型增长” a 、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 b 、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 c 、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 “S 型增长”: 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 、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b 、曲线中注意点: (1)K 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 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 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 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有 重要意义。 二、群落的结构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2、种间关系比较 (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时间

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 第05题 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解析版)

新高考生物选择题专项训练第05题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 1.(2019全国卷Ⅰ·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10 h、23 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曲线可知,更新培养基时间间隔越短,细菌甲的种群数量随培养时间延长数量越多。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3 h(对应a曲线)时,种群增长为J型曲线,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10 h(对应b 曲线)时,种群增长类似于J型曲线,但增长速度较缓慢,而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对应c曲线)时,种群增长为S型曲线。 【详解】细菌甲是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培养基中的有机物获得无机物,给自身提供养分,A正确;更换培养基,为细菌提供了新的营养物质并除去了代谢废物,因此,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B正确;根据题图可知,在23 h前,a组细菌甲的生长曲线呈现J型增长,说明a组培养基中资源和空间充足,C正确;由题图曲线可知,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在早期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D错误。故选D。 2.(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

种群和群落和生态系统高考复习详细知识点

种群和群落 一 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2、种群的特征 1)数量特征 2)空间特征 ①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②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3、各种群特征的相互关系 (1)从年龄组成上看,幼年个体较多时,预示着将来种群密度要增大;而老年个体较多时,种群密度将会减小。 (2)从性别比例上看,因各种原因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必然导致生殖上的混乱,引起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就会使许多的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3)出生率、死亡率则是决定种群大小的最直接原因。

(4)在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 即种群密度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 ②性别比例: ♀>♂→增长快;♀≈♂→相对稳定;♀<♂≈增长慢。 PS:①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食物、天敌等。 ②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引起 种群数目改变。 【例题1】广东省水产研究所在某一个实验基地上共建了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两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可看做 A.一个群落 B.一个生态系统 C.八个物种 D.八个种群 【例题2】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动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 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的主要依据 C.人口数量问题既有其自然生理基础,又有其社会制约因素 D.影响不同人口种群出生率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育年龄和个体数 5、调查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考试大纲

群落与生态系统生态学 一、名词解释 群落最小面积;优势种;建群种;亚优势种;伴生种;偶见种或罕见种;关键种; 冗余种;投影盖度;基盖度;频度;相对重量;生物多样性;重要值;优势度;生活型;生活型谱;叶面积指数;层片;层间植物;演替;原生演替;次生演替;演替系列;顶级群落;排序;直接排序;间接排序;植被型;植被型组;群系;群丛;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生态系统;同资源种团;十分之一定律;生物量;现存量;生物放大(扩大)作用;初级生产力;总初级生产力;净初级生产力;流通率;生态平衡;同化效率;尺度;生态演替;稳态;有害生物;适应;负反馈;适合度;矿化;再循环;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抽彩式竞争;中度干扰假说;岛屿效应;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库;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生物群落?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2.如何理解群落性质的两种对立观点 3.群落成员型如何分类? 4.Raunkiaer频度定律说明了什么问题? 5.重要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有哪些,如何估计? 6.不同空间尺度的多样性指标包括哪些?反映了什么生态学意义? 7.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物种多样性的因素有哪些? 8.何谓生活型,如何编制一个地区的生活型谱? 9.按Raunkiaer生活型系统,高等有花植物可分为哪些生活型类群? 10.什么是群落交错区? 11.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12.群落结构的时空格局及其生态意义是什么? 13.什么是定居? 14.原生裸地和次生裸地有什么不同? 15.说明水生演替系列和旱生演替系列的过程。 16.比较个体论演替观与经典的演替观。 17.什么是演替顶级?单元演替顶级理论与多元演替顶级理论有什么异同? 18.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9.发展中的群落与成熟群落有哪些区别? 20.试述中国群落分类的原则、单位与系统。 21.什么是植被型和群系?《中国植被》中将中国植被分为哪几个植被型组合哪几个植被 型? 22.植被型、群系和群丛是如何命名的? 23.什么是排序?排序方法可以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24.生态系统有哪些主要组成成分,它们如何构成生态系统? 25.什么是食物链、食物网和营养级?生态锥体是如何形成的? 26.说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消费效率和林德曼效率的关系。 27.什么是负反馈调节,它对维护生态平衡有什么指导意义? 28.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分析

10.下列关于臭氧空洞对人类影响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皮肤癌增加B.农作物产量减少 C.免疫功能减退D.紫外线辐射减少 18.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比率的改变不会影响种群密度 B.害虫种群密度不能作为生物防治的依据 C.增长型年龄结构预示着种群数量将增多 D.所有生物的种群都可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19.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 B.群落的原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次生演替速度通常比原生演替快 D.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29.(6分)某生态系统的成分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由于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故不能构成群落。 (2)图中仙人掌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成分)。 (3)若该生态系统被某重金属污染,该重金属会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并对鹰造成严重危害,这种现象称为。 (4)要获得该生态系统老鼠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法进行调查。 (5)某段时间内调查发现蛇的数量有所下降,但鹰的数量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能力。若由于气候原因导致蚱蜢数量迅速增加,但当达到或者超过,就会维持在该范围内上下波动。 20.下列关于存活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活曲线以时间作为横坐标,以存活个体数的对数值为纵坐标绘制 B.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凹型曲线 C.牡蛎的存活情况符合凹形曲线 D.黑猩猩、水螅的存活情况分别符合凸形曲线和对角线形,说明黑猩猩比水螅对环境更适应 6. 酸雨产生的多种危害中,不包括 ... A.伤害陆地植物 B.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C.产生温室效应 D.破坏土壤肥力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 释 高中自然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名词解释 生物圈:在地球上存在有生物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叫做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20公里。生物圈存在所需要的条件,首先需要有大量液态水,其次要有物质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三相变化和其间的变化;还要有必须能得到来自太阳的充足能量。 环境: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所谓环境是指生物有机体或生物群体所在空间内一切事物和要素的综合。即包括非生物的所有自然要素,也包括主体生物之外的其他一切动植物。环境对于生物的影响是很大的,它控制和塑造着生物的全部生理过程、形态构造和地理分布。生物也对环境产生明显的改造作用,所有地理过程都受生物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即对生物影响产生强烈显著因素的环境作用,例如太阳辐射、气温、水温、土温。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例如对绿色植物来说,光、热、水、矿质营养元素、氧气和二氧化碳等就是保证其正常生存而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限制因子:生态因子对于生物的生存并非总是适宜的,因为

地球上各种生态因子的变动幅度非常大,而每种生物所能耐受的范围却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当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的质或量,低于或高于生物的生存所能忍受的临界限度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就会受到限制,甚至引起死亡,这种接近或超过耐性上下限的生态因子称作限制因子。例如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水分条件往往是植物生存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和限制强度随时间地点而变化,也因生物种类和其发育阶段不同而异。即凡是限制其他生态因素对生命活动发挥正常显著作用的生态因素。 生态幅:生物在其生存过程中,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其中包括最适生存范围,在这里生物生产发育得最好。各种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根据耐受范围的宽广或狭小,把生物分为广生态幅生物和狭生态幅生物。 光周期:由于日照长短的变化是地球上最严格和最稳定的周期变化,长期的适应便使各类生物对日照长度或者说对昼夜长短比例的反应格式是不同的,这就是在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即光照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给生物的生活带来显著影响。比如在生长季节里许多植物的开花结实对昼夜长短的反应很不相同,据此将植物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间性植物等类型。日照长短对动物的生殖、换毛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II)卷

华师大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03: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生物圈(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 1. (2分)出土于我国河南省的彩陶缸,距今已有6000多年。彩陶缸上有一幅“鹤鱼石斧”图案,如图所示。关于此图案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鱼和鹳均属于脊椎动物 B . 鱼的形态与其水生生活相适应 C . 要的长脚有利于其在浅水区域捕食 D . “鱼→鹳”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2. (2分)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Ⅰ是初级消费者 B . Ⅳ为分解者 C . E1主要为太阳能,E2为热能 D . 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 3. (2分)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 . 池塘中全部的鱼 B . 麦田中全部的小麦 C . 竹林中的全部的竹叶青蛇 D . 沙漠及沙漠上的全部生物 4. (2分)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 A . 群落的组成成分 B . 群落中各生物的多少 C . 群落中各生物的食性 D . 群落中生物的空间配置状况 5. (2分)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 .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 . 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 . 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 . 物种组成及比例 6. (2分)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 B . 食物链中,属于笫二营养级的动物有2种 C . 生态系统受到污染,那么鹰体内毒素最多 D . 蛇和鹰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7. (2分)一座小山上,生长着许多草、树木、鸟、昆虫、蛇等生物,这些生物统称为() A . 生物群落 B . 生态因素 C . 生态系统 D . 生物种群 8. (2分)①生活在一块稻田中的所有生物;②一根枯木及枯木上的所有生物:③森林里的所有猕猴。上述组合分别属于() A .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 . 种群生态系统群落 C . 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D . 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完整版)种群与群落和生态系统知识点总结填空,推荐文档

第四部分种群与群落 一、种群 1.种群是指 2.种群具有、、 、等特征。 3.种群密度是指,是种群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随机取样,一般为1m2:(运动能力强的动物)N:M=n:m 4.样方法取样的两种方法是和. 5.出生率是指 死亡率是指 6.迁入率是指 7.年龄组成 增长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数量增多 稳定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数量稳定 衰退型幼年老年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小,数量减小 8.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种群根据性别比例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雌雄相当,多见于高等动物;如:人、猩猩等 (2)雌多于雄,多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如鸡、鸭、猪等; (3)雄多于雌,多见于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如蜜蜂、蚂蚁等。 通过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造成了种群密度的改变 8. 种群的空间特征:分布,分布,分布。 9.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

10. J 型曲线: (1)形成条件: 。不存在自然选择。用达尔文的观点,是由于 的特性。种群数量呈增长,种群不变,是一 个定值。 (2)种群数量增长公式: 设N0为种群的起始数量,每年种群增长率不变,且次年均是前一年的倍。则第t 年种群数量为:种群增长率= N -N N0-N0 (> 1) 1 0 ==-1 N 0 N0 11.S 型曲线: (1)曲线形成条件:。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各个体间 因为食物、空间引起的加剧,种群增长率随时 间不断发生变化。 (2)K 值理解: ○1 K:表示;可以认为是种群中生物数量的最大值,此时种群不再扩大,种群○2 K/2:此时曲线斜率最大,最大,种群数量恢复到K 值所需时间不会增长。 最短。 ○3 小于K/2:种群密度过低,很容易因为无法交配而种群灭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K 值。 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2021届高三复习生物名校联考质检精编卷(1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2021届高三复习生物名校联考质检精编卷(11) 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1.在建设“美好乡村”过程中,某杂草地经过人工改造现已成为枝繁叶茂、春花秋果、虫鸣鸟啼的果树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杂草地演替成果树林为次生演替,人类活动改变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果树林的垂直结构比杂草地复杂,两种群落的物种组成完全不同 C.果树林中的果树与杂草为竞争关系,食虫鸟与害虫为捕食关系 D.果树开花时吸引蜜蜂传粉,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作用 2.湿地生态系统在净化水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扬州某地区建造的人工湿地可将有机物含量高的生活污水净化输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污水进入湿地经物理沉降、化学降解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得到净化 B. 该湿地群落的植物可以吸收N、P等无机盐,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C. 该湿地群落中的碳全部来自光合作用固定的CO2 D. 污水进入量过大会破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下图表示某人工生态系统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字母a-i表示能量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a B.g是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C.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d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i/c% 4.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下列说法错误的() A.冻原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较弱 B.由于温度的限制,冻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较简单 C.同等强度的干扰下,冻原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D.为保护冻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应禁止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 5.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有些因素的作用是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这种因素被称为密度制约因素;有些因素虽对种群数量起限制作用,但其作用强度和种群密度无关,被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预防新冠病毒措施之一是居家隔离,原因之一是病毒在密度大的人群中更容易传播 B.森林中,害虫和食虫鸟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体现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持续38℃高温可以引起蚜虫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说明高温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D.两种因素都是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或迁移率来起着控制种群数量的作用 6.如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的净化示意图,该河流生态系统中植食性鱼类大致的能量流动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能量/kJ 鱼吃掉的浮游植物所含能量468 鱼粪便中含有的能量228 鱼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63 ①77 A.调查该河流周边土坡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计数时可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 B.图中B点后,藻类大量增加的原因是有机物被分解后产生大量的无机盐 C.表中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鱼的同化量为240KJ D.表中①表示储存在鱼的有机物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 7.2020年初,印度和巴基斯坦暴发严重蝗灾,我国加强边境地区蝗虫监测,严防迁入危害。“久旱必有蝗”,蝗虫喜欢在干燥的土壤产卵,且当植被覆盖率低时,蝗虫会获得更多产卵场所。 (1)蝗虫有散居型和群居型,这体现了种群的______特征;当蝗虫处于幼虫状态时防治效果较

高考生物复习专题8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检测卷

2020届高考生物复习专题8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检测卷 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应在划定区域的四个顶点和中间分别取样 B.生态学家高斯在同一个容器中培养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它们之间将会发生种内斗争 C.土壤小动物对于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D.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一定增多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物圈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所以不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输入 C.“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将生态缸置于室内通风的地方有助于为光合作用提供充足的CO2 D.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3.美国生态学家、微生物学家林德曼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可见光中的能量 B.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将流向分解者,其包含在图中的“2.1”中 C.赛达伯格湖的生物分属三个营养级,至少存在一条食物链 D.从长期来看,“未利用”的能量仍将流向分解者 4.非洲南部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发生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自然灾害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镶嵌分布 B.泥石流自然灾害破坏了马尾松林的水平结构,但其仍然存在 C.泥石流发生区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马尾松林的营养结构发生改变,可能有新物种的入侵 5.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种群“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 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6. 下列不属于 ...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A.雄萤火虫对异种雌虫发出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但雌虫对此信号无反应 B.牛蛙的卵和豹子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 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

2019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检测(十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前诊断卷

检测(十三)“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课前诊断卷 [选择题—练明高频考点] 考点一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2018·佛山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 D.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 解析:选D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单子叶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难以分辨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所以样方法更适用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呈“S”型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先增大后降低,在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值时增长速率为0;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没有K值。 2.(2018·太原模拟)百山祖冷杉是世界最濒危的12种植物之一,某科研小组为保护该植物,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该植物,多年后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并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 B.调查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种群密度应采取五点取样法 C.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D.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为同一种群 解析:选A 根据年龄组成得知该种群较稳定,说明植物园中百山祖冷杉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可能相等;在植物园中呈带状种植百山祖冷杉,故调查其种群密度时应采取等距取样法;在植物园中对于百山祖冷杉的保护措施属于易地保护;自然分布区和植物园中的百山祖冷杉不是同一种群。 3.下列实践活动,利用了“环境容纳量”的相关原理的是( ) 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 ②科学确定捕鱼的时间和数量,保证捕鱼可持续进行 ③向森林喷洒农药来防治某一虫害 ④禁止捕蛇来防治田间的鼠灾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解析:选B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资源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若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可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其环境容纳量;科学确定捕鱼时间和数量是控制种群数量维持在K/2,以保证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喷洒农药杀死害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基础知识点 1.种群在_____或_______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2.种群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样方法是在被调查的种群分布范围内,_________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____________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_________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的种群密度的________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样方法适合于调查活动能力_____,活动范围______的生物,否则需要使用___________法调查种群密度。 3.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可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趋势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____种生物的____个体形成_____。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________的集合,构成_________。 5.估算动物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法。 6. 如右图所示,A、B、C分别代表年龄组成 中的__________型_________型和 __________型。其中________类型预示未来 种群密度将会大幅增加。 7.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____________, 公式_________________ 8.可以预测种群数量未来趋势的种群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9.自然增长率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是决定种群兴衰的晴雨表 11.种群性比率是指种群内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比例 12. _______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3. __________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14.均匀分布是__________的结果 15. __________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包括类型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6.在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中”,我们用__________进行酵母菌细 胞计数。(P71) 17.“J”型增长曲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J”型增长曲线增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S”型增长曲线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S”型增长曲线增长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度最快点_________________ 2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 ________________,又称______值。 23.K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______的影响。 24.种群的数量波动可以是__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_ 25.种群的周期性波动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相等就可以称之为___________ 27.能够调节种群数量的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 28. __________是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因素,特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9. 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老年个体数成年个体数幼年个体数 A B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