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震勘探课程本科生教学方法

浅谈地震勘探课程本科生教学方法
浅谈地震勘探课程本科生教学方法

浅谈地震勘探课程本科生教学方法【摘要】地震勘探课程具有知识覆盖面广、知识交叉、知识块独立的特征,被认为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本文通过分析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并结合地震勘探课程的特征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地震勘探课程的本科生教学方法:不仅重视传统上的直接式教学方法,并融合开发式的教学方法,给出部分例子,从课堂效果的无形调控角度出发,提出了该课程成绩应由出勤、课堂、平时作业、实习四部分组成,并增加平时作业、实习部分的成绩比例。

【关键词】地震勘探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指标

teaching method of the principle of seismic exploration for undergraduate

zou guan-gui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 〈beijing〉, national key lab of coal resource and safety mining, 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rincipal of seismic exploration courses is considered a difficult program, as its knowledge covers wide range, shows independently knowledge block featur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seismic exploration course, a new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result is given: the course should not

大学生创业实训教学课程设计方案

大学生创业实训(模拟企业运营沙盘部分)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大学生创业实训(模拟企业运营沙盘部课程类型: 实践教学课 总学时:60 学时适用对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先修课程:经济学基础、基础会计、管理基础与实务、财务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管理类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设置 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市场营销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既能让学生全面学习、掌握经济管理知识、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身临其境,真正感受一个企业经营者直面的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承担经营风险与责任, 并由此综合提高学生经营管理素质与能力。 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重点突出学生团队合作、企业战略规划、预算、ERP 物流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

课程设计思路沙盘模拟课程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经营管理技能训练课程。 课程设计思路是: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 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短两周的训练中,学员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 该门课程的建议总学时:60 学时。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项 目工作任务知识内容与目标技能内容与目标 1组织准备 工作1?学员分组 2?准备接手企业 3.企业中人员职能定位1. 了解各岗位的职能 2. 熟悉自己的岗位

地震勘探原理复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地球物理方法(ExplorationMethods):利用各种仪器在地表观测地壳上的各种物理现象,从而推断、了 解地下的地质构造特点,寻找可能的储油构造。它是一种间接找油的方法。特点:精度和成本均高于 地质法,但低于钻探方法。 2、地震勘探:就是利用人工方法激发的地震波(弹性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从而来确定矿藏(包括油气、矿石、水、地热资源等)等的位置,以及获得工程地质信息。 二、简答题 1、了解地下资源信息有那些主要手段。 (1)、地质法(2)、地球物理方法(3)、钻探法(4)、综合方法:地质、物探(物化探)、钻探 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勘探。其中,地质法贯穿始终,物探是关键,钻探是归宿。 2有几种主要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们的基本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是以岩矿石(或地层)与其围岩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用专门的仪器设备 观测和研究天然存在或人工形成的物理场的变化规律,进而达到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资源和解决工 程地质、水文地质以及环境监测等问题为目的勘探,叫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相应的各种勘探方法,叫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简称为物探方法,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球物 理测井。 (1)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密度差异,引起重力场变化,产生重力异常,用重 力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2)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磁性差异,引起磁场变化,产生磁力异常,用磁力 仪测量其异常值,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3)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电性差异,引起电(磁)场变化,产生电性异常,用 电法(磁)仪测量其异常,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4)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矿物(地层)之间的弹性差异,引起弹性波场变化,产生弹性异常(速 度不同),用地震仪测量其异常值(时间变化),根据异常变化情况反演地下地质构造情况。 (5)地球物理测井:电测井;电磁测井;放射性测井;声波测井;地温测井;密度测井。 3、地震勘探的主要工作环节。 (1)野外数据采集(2)室内资料处理(3)地震资料解释

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实验室教学法”讲座 培训日记 ——中德合作“FMH”引进项目 主讲人:Dr.Kersten 模块名称:道路交通工程的电气工程、 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 小组成员:吴晓华、仇海兵、单晓涛 日期:2月23日

一、培训时间和内容安排 2月23日演讲人:Dr.Kersten 内容:专题讲座——实验室教学的教学方法 二、培训内容整理 (一)教与学的模式 大多数教学是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所以我们讲究应用,针对这一类的学科单纯理论授课效果并不显著。故我们的理工科定理等,我们要用试验验证,故要在实验室。所以大学、工厂、研究所里总有实验室或相关车间进行试验的验证研究,故我们越来越强调实验室的作用,同时越来越强调实验室教学方法。实验室教学主要要考虑以下三方面 A.实验室培训模式的引入 B.如何将理论知识实践化,变成行为 C.我们的整个教学实验过程实现什么样的功能。 1、为什么我们的试验教学法越发重要 建议我们高校老师将理论课、讨论课、实训课相结合,实现教学目的。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学习有三个过程:一是接受、二是理解、三是转化成自己的行为。 第一步认知,第二步应用理解阶段就要去实验室,这一步学生的知识就有一定的加深,即有创造性。当有了一个新的环境,学生会举一反三,就达到了第三个阶段,即迁移。 故刚入学的学生,都是学习基础知识,就是实验课也是规定好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要去理解基础应用,比学习到实验操作的技巧。接下来培养学生观察、测量等能力,这些是工科学生必备能力。评判教学的效果就是学生是否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成功的应用出来。刚开始老师给出步骤,后期就只给题目,让学生自己完成。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要将各种实验区分开来,哪些是基础,哪些是提高。实验教学法同样强调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培养沟通交流能力。 在做实验室,可以将实验的规则,安全的事项等进行粘贴,给学生提供一个场景,就如工厂中,让学生深入其中。 2、实验(来自于拉丁语,愿意经验)

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 发表时间:2012-8-6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年第4期作者:王彩霞[导读] 实训课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是保证实训质量和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 王彩霞北京金隅科技学校信息系 102403 摘要实训课,顾名思义就是实习训练课,或者叫实践操作课,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不同于文化理论课教学,也不同于企业那样组织生产,有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原则。实习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过程,关系到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就业或就业以后能否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实习实训课教学实效性,就是我们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必须考虑并且迫切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这两年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实际教学,对如何提高实训课的实效性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训前准备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教学评价 一、充分的准备,是保证实训实效性的前提 实训课的前期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它是保证实训质量和完成实训任务的前提。实训教师要拿出多于实训课2至3倍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各项准备。 首先,从物质上,要准备好场地及所需教具等。比如,我们为了保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的顺利开展,从设备上做到了充足的准备,除了有宽敞明亮的实训中心及工具外,我们还为学生准备了不同型号及不同作用的计算机。其中,一部分是用来用于学生初始练习,让学生在这部分计算机上能熟练掌握硬件的安装。第二部分是能通过自检的计算机,学生只有在通过在第一部分计算机练习的基础上,才能用这部分计算机进一步练习硬件组装,学生在安装完成后,计算机能通过开机自检,如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改革:本课程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和手段的确定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改变“满堂灌”方式,广泛采用启发、讨论、学生展示、课堂讲评和案例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1.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总学时45,实践环节12学时,占总学时的25%) (1)课堂讨论:例如第一章关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在教师系统地讲授过“职业教育概念及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进一步的讨论加深了对职业教育本质的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 (2)教学观摩:例如在讲第六章职业教育的教学,就是在教师讲授过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到沈阳市装备制造工程学校进行教学观摩,并在观摩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完成的。 (3)小组工作:例如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就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采用让学生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并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把本小组工作成果展示给大家。 (3)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老师带领下从事参加课题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素质,提高能力。 (4)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针对职业教育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职业院校的专业人员做报告,带领学生到职业院校考察并与职业院校的师生座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加深学生对职业教育问题的理解。 2.进行案例教学,突出理论分析中学生的参与性,强调师生的共同探讨与互动。 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开展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过的综述和调研。②通过个体研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精诚协

实训课程改革

实训课程改革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专业岗位,成为一个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专业人才,这是每个中职教学专业改革的重点,也是每个专业教师的孜孜追求。 实训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训基地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彻底改变了过去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难以有效进行,影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改革教学内容,贴近职业实战技能 1、按照职业能力要求,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根据“233”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突出“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相对接,”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教学特点,整合课程体系。如建筑工程系,根据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行业职业标准、企业用人标准和浙江省建筑业地域特色,按照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能力要求,对建筑构造、建筑制图、施工图识读、图纸会审模拟等多门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构。打造了“施工图识读、高层建筑专项施工方案、施工项目管理和工程资料管理”等4门综合实务训练课程,突出施工员岗位群核心技能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根据培养学生造价员岗位与可迁徙发展的经济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将课程整合为工程定额、工程计价、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和工程经济评价与控制四大模块课程,按照知识接受的螺

旋递进思维规律,加强学生在编制概(预)算书、工程量清单计价(报价)和编制工程结算书等工作岗位过程中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2、按照工程项目要求,开发实务训练教材 学院各专业按照“课堂知识传授与工程实境教学相对接”的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工程项目的施工实际和课程整合情况,与知名企业合作合作开发了系列模拟实务训练的教材。如建筑工程系和浙江建工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浙江江南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以一个完整的真实工程项目为载体,凝炼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以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组织开发了《施工图识读实务模拟》、《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教材。经济管理系按照造价员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和浙江省工程造价管理站、浙江同方会计事务所、浙江五洲项目管理公司等企业共同开发了《定额测编实务》、《工程计价》、《招投标模拟》等实务训练教材。 学院教师还参与《事故对策技术手册》、《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使用手册》、《建筑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台账》、《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化图例》等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规范、实(使)用手册以及规程、指南等的编写。 这批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实务教材已由中国建工出版社出版,被全国多家高职院校使用,在建设类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也被省多家建筑企业作为技术人员岗位培训教材。这批综合实务训练系列教材以及行业和企业的标准、规范、实(使)用手册以及规程、指南等的编写,改变了以往教材理论性强,操作指导性差的弊端,对学

地震勘探仪器原理作业及最终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整理 作业一 1、地震勘探的三个阶段和每个阶段需要的设备? 地震勘探基本上可分如下三个阶段: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相应的设备,地震勘探装备是地震勘探的物质基础。 需要的设备分别是:地震勘探仪器,大型计算机集群和交互的工作站。 2、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什么? 地震勘探仪器的任务是将由震源激发的,并经地层传播反射回地表的地震波接收并记录下来3、地震勘探第一个阶段的成果是什么? 地震勘探第一阶段的最终成果,就是地震勘探仪器产生的野外地震记录,它是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的原始依据和工作基础 4、地震勘探仪器大致分为哪几代? 地震勘探仪器经历了六代: 第一代:模拟光点记录地震仪 第二代:模拟磁带记录地震仪 第三代:集中控制式数字地震仪 第四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五代:新一代分布式遥测地震仪 第六代:全数字地震仪 5、地震信号有效范围是0.001毫伏-100毫伏,要求地震勘探仪器的动态范围至 少为多少? DR=20log(V max/V min)=20log(100/0.001)=100dB,仪器动态范围为0-100dB 6、对于一个满量程为4096毫伏的10位二进制电压表,输入信号电压为2231.5 毫伏,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不含符号位)多少位,量化电平是多少毫伏?输入信号电压>1/2满量程,所以转换的二进制数据是10位的 量化电平q=V FSR/2N=4096mV/210=4mV 7、叙述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反射波到达时间有关的特征,如到达时间、速度等,称为运动学特征。 动力学特征:地震波的波形特征称为动力学特征,它包括振幅特征和频率特征。 8、叙述采样定理。 用低通滤波器从离散信号中恢复原信号的条件是采样频率(f s)大于信号最高频率(f m)的两倍。 作业二 1、叙述讲过的四种地震勘探检波器的种类,并说明哪种检波器是速度检波器, 哪种检波器是加速度检波器。 速度检波器:电动式地震检波器、涡流式地震检波器 加速度检波器:压电式地震检波器、数字地震检波器-MEMS加速度传感器 2、叙述电动式检波器的性能参数? 1、失真度(畸变系数) 检波器是一线性振动系统,按理想状态,它的输出应当是一纯正的正弦波,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它的上面总含有其它的倍频于它的高频成分,使其看上去就不那么纯,这就叫做检波器的失真度。

创新实训教学方法提高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质量.doc

冯祖磊 【摘要】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职业院校则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中间力量。如何培养出社会满意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是摆在从事职业教育人员面前的一个严肃而又紧迫的课题。 【关键词】零距离高技能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95-389(216)36-225-2 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的制造业规模有了飞速的发展,制造业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的稳固确立,我国又开启了迈向工业强国的伟大征程。而实现工业强国的有效载体就是企业,只有建成一大批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企业,对我国实现工业强国的梦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不管科技再发达,设备再先进,企业都绕不开一个首要的问题,那就是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现在为广大企业培养优秀技能人才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全国上千所职业技术院校手里。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从事数控技术实训的老师,我对企业对一线优秀技能人才的渴求有很深的感受。通过假期参加企业顶岗培训,我接触了不少大型企业的管理和生产人员,谈起他们希望职业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时,他们都倾诉了心声。简单概括就是他们需要大批能零距离上岗的优秀毕业生。所谓的零距离是指具备企业要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及能吃苦能奉献能创新的优秀人才,只有培养出这样的人员才能使职业院校和生产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现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是九零后,很快就是零零后。面对这些生活环境和经济条件相对比较优越,而且思想又极易产生波动的学生,除了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教育他们如何做人之外,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学校喜欢动手实践,掌握先进设备的使用及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是摆在广大从事职业教育者面前的首要课题。结合我所从事的数控技术实训和积累的教学经验,我在日常的实训教学中运用了心理教学法、激励教学法、兴趣教学法和规范教学法。下面我就对以上教学方法做以诠释。 心理教学法即通过课下与参与实训的学生进行座谈交流,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对所学专业的认识,通过对一些国家的政策和行业的形势来纠正学生心里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使他们对所学的专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对将来所从事的行业充满自豪和自信。该方法不需要占用学生实训时间,而是在课余由班长组织,任课老师参与。经过心理沟通,首先达到的效果就是學生和老师之间建立了信任,而且又让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相互尊重以及人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通过该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实训车间实践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激励教学法即通过班级竞赛的方式进行技能比武,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运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秘书实务中,“会务组织、商务活动、接待工作”等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其实操性强、技能要求高。为了使学生达到熟练掌握课程重点内容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目的,我们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一是利用企业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现场布置和接待等真实的企业活动;二是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型的实训室和现场,运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式,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课程的重点内容。例如:商务活动中的签约仪式、庆典活动策划等在模拟实训室进行仿真演练,这种边学边做的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近年来,课程组在实施学习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达12种的教学方法,除了有常见的讲授法、案例研讨法、引导自学法、视频教学法、实物操练法等,更是尝试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教学方法。 1.工作场景模拟法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工作任务就是在课程教学中,完成“企业文书管理”、“企业办公室事务管理”等6个学习情境中的多个教学实训项目。每个实训项目内容都与实际工作相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锻炼学生职业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5人左右一组成立商务公司,所有实训项目均放在各公司背景下进行。在实训项目操作中,每个公司需要各自承担不同企业的秘书工作,通过完成任务,达成准职业人标准。 2.分角色扮演实训法 虽然从秘书实务角度来看,课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角色就是秘书,但是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工作场景中,会产生不同角色。学生需要交替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认识秘书岗位特点,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分角色实训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进行换位思考,也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技能的全面训练。 3.任务驱动,成果导向法 课程组结合具体的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整合成为6大学习情境,并将每个学习情境里的大任务细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让学生以秘书身份随着课程情境的渐近开展逐一完成项目的任务,当课程结束之际,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并进行成果展示。 4.实操与竞赛合一法

实训教学设计方案

《中级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设计方案 系(部):经济与管理系 教研室:会计物流教研室 日期:年月日

《中级财务会计实训》教学设计方案 一、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财务会计》属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实训是对《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的进一步完善和必要的补充。《中级财务会计实训》是为了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培养会计操作能力,是验证熟悉掌握会计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样也是检验会计核算知识是否掌握的最佳方式。通过本实训,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各项技能,并运用这些技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业务。它对于完成《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任务,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课程实训对象是会计专业学生。 ?财务会计实训是为了巩固、应用《财务会计》的理论知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账务处理,特别是围绕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利润等企业会计事项进行核算,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通过模拟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对会计政策的理解水平,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从事实际工作的“适应期”。 ?《中级财务会计实训》的前置课程是《基础会计》,后续课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课程。财务会计实训是配合《财务会计》课程所开设的一门后续实践课程,本实训为以后学习财会专业知识,奠定了良好的账务处理基础。 二、财务会计实训的内容与要求 (一)财务会计实训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训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校内模拟实训,包括单项模拟实训和流程模拟实训;第二部分为校外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单项实训可以与《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包括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实训、材料采购与付款核算实训、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核算实训、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实训、固定资产增减核算实训、销售与收款核算实训、财务成果的核算实训、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实训、利润表的编制实训、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实训等十项;流程实训和社会实践可在《财务会计》课程学完之后进行;社会调查可以安排在每个假期进行。 (二)总体要求: ?1.熟悉会计的相关法规及制度:会计的相关法规与制度是进行会计核算行为的依据,也是约束会计核算行为的准绳。会计的相关法规及制度主要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

实训教学方法.doc

实训教学方法 好的是会让我们的实训教学可以得到最好效果的有效途径。好的有以下几种: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二)、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三)、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二)、参观法

(三)、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法 (二)、情境法 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 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观察法 (二)、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

实训课的教学模式

实训课课堂教学模式 实训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上与文化课、专业课有显著的区 别。在教学内容方面,实训课以传授操作技能为主,在教学目的上, 以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运用为主,实训课是以文化课、专业课主教学内容为基础而指导实践的,其课堂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 体现其自身的教学规律、特点及组织形式。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抓好实训课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实训课教学结构按照组织教学、精讲示范、学生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五个环节进行设置。这五个环节不仅各具教学功能,而且环环紧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2分钟) 组织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物质和精神上的准备。从教学场景上使学生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保证实训课顺利进行,组织教学不仅在课的开始阶段进行,而且要贯穿全课始终,维持好实训课的秩序,使学生处于实训的正常状态。 二、精讲示范(10分钟) 精讲示范是决定实训课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 1?精讲(5分钟)。主要内容是:精讲实训操作技能的有关的操作要领,做到精而不散。 (1)回顾本节实训的理论要求、依据。将所用工具、仪器设备、原材料备好备齐,按规定要求放置。 (2)实训目的、要达到的目标。首先讲清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要 达到的目标,其次讲清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 (3)核对材料、器械等是否准备充足。 (4)实训步骤,讲清关键操作技能和技巧、安全事项,引导学生在实训中树立认真、刻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讲解时应切忌理论的重复和对实训内容的复述,内容应简明扼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和指导性。 (5)安全要求及其它注意事项。

浅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浅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对于教学的成败乃至学生在学校的健康成长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汽修实训课,更要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实训过程中,更要讲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教师的作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让学生独立动手,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两年来,我作为一个实训教师,在教务处的严格要求和指导下,通过数以千计的实训课教学,不断地从理论上探索和在实践中摸索,同时汲取同事的经验和学生的学习感受,总结出了较为适合汽修实训课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愿与同行们共享和交流。 1、思路式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应用已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相关的实训知识,分析汽车故障和解决故障。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抓住问题的核心,分析故障出现的本质原因。 2、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本实训课的特点,从学生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着手,通过提问和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巧妙性和意义性,用什么样的方式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并通过提问让学生得到启发。例如讲充电系统三线判别课总结时可这样提问:为什么试灯法和刮火法一步能判断出来,而万用表法需两步?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测分析,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所需掌握的背景知识和理论知识着手,通过调整授课内容次序,变换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分析得出本质的规律。例如启动系统中,四线判别课可换成加装四柱继电器课,或者换成直接启动改间接启动,这样从项目本身来说,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小结式教学方法:当学生完成实训内容后,及时帮助学生总结,找出所存在的学习问题,然后分析问题原因,要让学生带着疑惑来,而不能让学生带着遗憾而归。通过小结总结经验,完成知识和技能的互相转化,逐步完善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汽车电工实训课里,有人认为汽车电器故障实训课是最难讲的,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说难讲,是因为故障原因多学生不好掌握;说好讲,是因为只要帮助学生抓住规律,理清思路,顺藤摸瓜,各个击破,再难也就容易了。在实训课中,我是这么做的:把汽车电器故障归纳为二个故障:一是电器元件本身机械故障,二是电路故障。而电路故障又可总结为三点:开路,短路,搭铁。遵循这一规律,首先按照思路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先分析故障现象,然后以提问及讨论的形式引导,提示学生去思考,发现在实训操作过程中可能要注意的关键因素和实训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判断发电机发电不发电,一定要看皮带轮是否有无吸力,直接启动无反应,看磁力开关是否有吸合声等来确定是机械故障还是电路故障。只要知其病,就能把其脉;机械故障好办,一个字:换。而电路故障需要逐一去排查。让学生分清主次,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 复习答案

《地震勘探原理及方法》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波在不同密度的媒质分界面发生反射的波 2.透射波地球物理学透射波即透过波 3.滑行波由透射定律可知,如果V2>V1 ,即sinθ2 > sinθ1 ,θ2 > θ1。当θ1还没到90o时,θ2 到达90o,此时透射波在第二种介质中沿界面滑行,产生的波为滑行波。 4.折射波当入射波大于临界角时,出现滑行波和全反射。在分界面上的滑行波有另一种特性,即会影响第一界面,并激发新的波。在地震勘探中,由滑行波引起的波叫折射波,也叫做首波。入射波以临界角或大于临界角入射高速介质所产生的波. 5.波前振动刚开始与静止时的分界面,即刚要开始振动的那一时刻 6.射波前 7.均匀介质反射界面以上的介质是均匀的,即地震波传播速度是一个常数。 8.层状介质指地质剖面是层状结构的,在每一层内速度是均匀的,但层与层之间速度是 不相同 9.振动图形和波剖面某点振动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称为振动曲线,也称振动图。地震勘探中,沿测线画出的波形曲线,也称波剖面。 10.同相轴和等相位面同向轴是一组地震道上整齐排列的相位,表示一个新的地震波的到达,由地震记录上系统的相位或振幅变化表示。 11.时间场和等时面 12.视速度当波的传播方向与观测方向不一致(夹角θ)时,观测到的速度并不是 波前的真速度V,而是视速度Va。即波沿测线方向传播速度。 13. 离散付氏变换 14. 时间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时间域的表现形 式。 15. 频率域把信号表示为振幅和相位随频率变化的函数,称为信号在频率域上 的表现形式。 16. 褶积由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输出相应) 17. 离散褶积由离散的地震子波和反射系数得到地震记录 18. 互相关用来表示两个信号之间相似性的一个度量,通常通过与已知信号比 较用于寻找未知信号中的特性。 19. 自相关随机误差项的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称随机误差项之间存 在自相关性 20. 离散互相关 21. 离散自相关 22. 采样间隔地震勘探中检波器接受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储存,需要采 样离散化,这个采样间隔就称为地震采样间隔。 23. 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4. 炮检距激发点(炮)点到接收点(检)点的距离。 25.偏移距指炮点离第一个检波器的距离,等于最小炮检距,μΔx 。 26.观测系统观测系统是指地震波的激发点和接收点的相互位置关系。或激发点与接收排列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观测系统分单边和双边放炮两大类,以上两观测系统又可根据有无偏移距分为端点观测系统和有偏移距观测系统。

附录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附录三: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教学双语课程方案实施,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重视对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和素养的培养。此外,计算机科学是急速发展的学科。申请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有两年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旁听了Alex Thornton博士的《Introduction to computer science I & II》教学过程,引进并借鉴了他的相关课程内容和体系,采用“项目驱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模式上锐意改革,还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具体特点如下: 1.营造互动的双语教学环境 考虑到本门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要求都很高。为了生动演示原理性,本课程主要用英语PPT和其它生动的多媒体手段,采用英语教学辅以必要的汉语解释。全面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掌握计算机技术基础,了解当前IT行业最新发展。 例如在“人工智能”一章的双语教学中(具体内容参考网上的课堂的视频录像),申请人请同学们自己提供在互联网中实际搜索的例子和结果,从而引出本专题的主要技术,列出英语关键词并加以解释,通过例题讲解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根据时间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解答,着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理解学科重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同时,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最初的教授应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英语的使用由浅入深,由少到多。在学期初,教学中的英文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课件使用的语言应尽量与教材的语言一致,对关键词使用双语解释,让学生熟悉专业词汇的英文表述,保证大脑中两种语言可以准确切换,逐渐接受并适应这种教学形式。经过几周再逐渐加大英文所占比例,水到渠成地过度到幻片灯、课堂教学和提问、平时作业均采用英文,仅在极为重要的概念上稍作中文解释,要求学生尽量用英语作答。小测验的题目逐渐过渡到采用英文试题,期末考试则允许同学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答题语言,因为全英文试题有相当的难度,以减少学生的畏惧心理。

最新地震勘探基础知识

1. 有关地震勘探的一些基本概念 1.1 地震勘探是勘探石油的有效方法 勘探石油的方法和技术,按其勘探手段划分,可分为地质法、物探法和钻探法三种基本类型。 地球物理勘探法(物探法)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即利用地壳中岩石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的弹性、密度、磁性和电性)上的差异来研究地球,了解地下岩层的起伏情况和组成情况,从而达到寻找储油构造以勘探石油的一种勘探方法。 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物探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地震勘探(利用岩石的弹性差异) ?重力勘探(利用岩石的密度差异) ?磁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磁性差异) ?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的电性差异) 在石油勘探中,最经济的方法是物探法。首先用物探法对工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评价,为钻探提供探井井位。然后钻探法通过实际钻进,以对物探法进行验证。如果构造含油,又可根据物探资料和探边井计算出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 在我国,陆上是广大的地表松散沉积(如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和沙漠覆盖区(如塔什拉玛干大沙漠),海上是被辽阔的海水所覆盖的“一片汪洋”,已看不到岩层的地面露头的出露。而钻井法成本高、效率低。如何解决这些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质储量问题呢?在这时就充分显示了物探法应用的威力。 在各种物探方法中,地震勘探具有精度高的突出优点,而其它物探方法都不可能象地震勘探那样详细而准确地了解地下由浅至深一整套地层的构造特点。因此,地震勘探已成为石油勘探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 1.2 地震勘探基本原理 地震勘探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的方法引起地壳的振动,并用仪器把来自地下各个地层分界面的反射波引起地面上各点的振动情况记录下来。利用记录下来的数据,对其进行过处理分析,从而推断地下地质构造和地层岩性的特点。 地震勘探查明地下地质构造特点的原理并不难理解。利用声波反射现象可测定障碍物离开声源的距离,是我们都知道的物理原则。 其计算公式为:

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方案

会计岗位实训教学 方案

《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方案 课程编号: xk1250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0学时总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2学期 适用专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 先修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服务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等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会计岗位实训》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程,也是学生在学完《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电算会计》等全部专业课程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 经过《会计岗位实训》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会计检查能力和会计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树立分工协作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良好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快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业务岗位的过渡和对接,实现学生就业素质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会计教育的岗位针对性、就业适应性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岗位工作奠定扎实的基

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经过运用手工和计算机操作手段,对模拟会计资料进行分岗位综合实训,按照会计基本工作过程,完成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等典型工作任务,使学生体验会计工作、培养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质,形成工作能力,成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岗位实训》由手工集中分项操作、分组分岗电算化操作二个部分组成。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要求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要求两部分内容。 1、知识的要求: (1)了解实训目的、要求、内容、组织;明确组织机构设置与主要岗位工作职责;熟悉主体企业的主要会计政策; (2)熟悉会计的基本工作过程; (3)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 (4)掌握建账、登账、对账、更正错账和结账的方法; (5)掌握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的方法; (6)掌握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2、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要求: (1)填制主要原始凭证和审核原始凭证; (2)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地震勘探新方法作业题 01综述 1、写出5种与常规地面采集(地面激发、地面接收,主频20-40Hz)不同的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 VSP:地面激发、井中接收(零偏、非零偏、Walkway、三维) 井间地震:井中激发、井中接收 时移地震/四维地震:多次采集 随钻VSP:钻头激发 多波多分量:纵波、横波激发 (山地地震高分辨率采集高密度采集) 2、写出地震勘探中5种解释新方法。 属性分析、地质统计学、反演:叠后反演、叠前反演(EI)、 AVO、裂缝预测、信息融合技术、神经网络 3、写出5种地震勘探基础理论新方法。 反演理论、小波变换、神经网络、模糊聚类、图形图像学、 地震波模拟(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各向异性 02 VSP 1、什么是VSP VSP:垂直地震剖面,是一种井中地震观测技术。也即在地面激发、井中放置检波器接收地震信号的一种地震观测技术。 2、VSP的采集方式 (VSP的采集方式是指激发点、接收点的排列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 地面多次激发,井中三分量接收,激发-检波器提升-再激发-再提升。 3、VSP分为哪几种采集方式(三种) 按激发点、接收点的分布特征可以将VSP的采集方式分为 ①常规VSP采集;②长排列资料采集;③三维VSP与三维地震联合采集 4、零偏移距VSP有哪些应用 求取各种速度、识别地面地震剖面上的多次波、标定地质层位、计算井旁的Q衰减因子等。 5、偏移距(非零偏)VSP有哪些应用 查明井旁的地层构造细节、其作为二维观测可以作出一小段局部地震剖面,具有很高的垂向和横向分辨率描述井旁一定距离内的构造和岩性变化。 附:VSP应用: 提取准确的速度及时深关系(零偏) 标定地震地质层位(零偏)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 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 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 =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01222=??-?t P V P p , ρK V p = 7.解释名词: (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 (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 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 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 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 0,法线入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12.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 13.讨论绕射的产生过程。 14.什么是大地滤波作用? 15.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40ms ,视波长λ*=250m 。试计算其视频率f *和介质中的波速。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f *,λ*、、k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 16.若脉冲g 1(t)的谱为G 1(f),而脉冲g 2(t)=g 1(at), a 为常数,试求g 2(t)的谱G 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 波和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 17.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传播速度为2000m/s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 1000, 1500, 2000 m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19.水平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为2000m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v 1=1500, 2000, 3000, 4000m/s 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0.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射线速度”等的定义及R 1 R 2 R 3

对学生更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全面全版.doc

对学生更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 好的实训教学方法是会让我们的实训教学可以得到最好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明确引导学生标准。下面我整理出好的实训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快来收藏吧。 一、以语言传递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技能知识的方法,它是使用范围较广、频率较高的教学方法。但是单纯的讲授并不能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对教师的艺术表达语言、知识面等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 二、谈话法问答法是教师与学生以口头语言相互交流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但是问答法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同,提出的问题也就会千奇百怪,就要求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语言、问题难度也要相当的考究,否则容易引起课堂的混乱。 三、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或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或辩论,获得或巩固美

术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美术教科书和课外美术资料获取知识;扩大美术视野的教学方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演示法 二、参观法 三、比较法 直接感知的教学方法,能扩大学生的审美视野,但是在期间容易发生突发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相当机灵的反应能力,能积极应对各种突发性的问题。 三、以实践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践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提高绘制实践活动,形成、巩固、完善相应技能知识的教学方法,辅导练习法是以实践为主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眼、手协调并用,从而提高与发展美术的创造能力与审美素质。

四、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欣赏法 二、情境法 这种方法打破课堂和书本的约束,使教学与生活联系紧密,扩大学生视野,从现实社会生活中接受教育。美术教育离不开观察,观察又总是伴随着比较。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和感知。观察获得感性的认识。没有比较,不可能有正确的感知和准确的判断。比较是进行思维地去认识事物。 美术教学的观察比较对象,一是对客观景物、物象世界的观察比较,一是对画面及其表现形象的观察比较。 五、以指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一、观察法 二、发现法 引导学生明确比较的标准。比较是相互对比中进行的思维判断。无论是写生还是临摹,都是在其对象与自己画画之间,不停顿的互相对照比较之中进行观察的。其标准就是写生或临摹的对象。写生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