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的故事
苏武的故事:全面了解苏武的一生

苏武的故事:全面了解苏武的一生第一节肩负重任奉诏出使瘖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天,一位汉朝使者从匈奴回到京师长安,此时距他奉命出使已有19个年头,去时正当壮年的他,至此已须发皆白,然去时手持的符节,尽管节旄尽落,却依然拿在手中。
这位使者,就是在匈奴中历尽艰辛,威武不屈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约出生于汉景帝(前156年~前141年)末年。
其父苏建,汉武帝时以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有功,被封为平陵侯,后任代郡太守。
西汉时的选官制度规定: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在任满一定年限时,可保举子弟一人为郎,称为任子。
苏武与其兄苏嘉、其弟苏贤年轻时均以父任而被任命为郎官。
苏武后逐步升迁,官至移中厩监(掌鞍马鹰犬射猎器具之官)。
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苏武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孰料此去竟经历了不平凡的19个春秋。
苏武出使的匈奴,是活动于我国北方大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
最晚到战国晚期,匈奴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早在公元前4世纪末,匈奴贵族就经常利用其骑兵行动迅速的优势,深人中原,对以农业为主的内地各族人民进行骚扰掠夺。
当时与匈奴为邻的秦、赵、燕等国因正忙于兼并战争,一般对匈奴都采取守势。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解除匈奴的威胁,曾派蒙恬率兵30万北伐匈奴,收复了被匈奴占领的河套以南地区,并在这一地区设置郡县,移民实边,同时又修了西起临洮,东到碣石的万里长城,一度遏止了匈奴的入侵。
但在楚汉战争之际,匈奴贵族乘内地战乱,东破强胡,西驱月氏,北征了零。
坚昆请部,南并楼烦、白羊等族,控制了中国北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广大地区,拥有“控弦之士十余万”(《汉书·匈奴传》),成为北方最强盛的民族。
西汉政权建立后,匈奴的势力已延伸到今山西、河北的北部。
匈奴贵族为了掠夺奴隶和财富,经常凭借其骁勇善射的骑兵侵扰汉朝的北部郡县。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匈奴发兵攻入山西中部,围困晋阳吟山西太原),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前往迎战,结果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东南)达7天7夜。
苏武的故事(共10篇)

苏武的故事苏武的故事(一)让我们乘坐时光的旅行记,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追随着受天下人敬仰的苏武,见证他所创下的奇迹。
苏武受汉武帝之命,归还被汉朝扣留的匈奴使者,借此表达汉朝想要谈和的旨意。
宿雾与他的母亲和妻儿告别,满腔热血的踏上了征途。
他们穿过一望无际的平原;渡过波涛汹涌的河流‘翻越此起彼伏的山林,到达了北方的严寒之地——匈奴的国度。
不幸的是,苏武千里迢迢来匈奴谈和,却因为匈奴内部发生叛乱,而被无辜牵连。
苏武不仅无法履行自己的使命,还不能回归自己的祖国。
三更时分,万籁俱静,苏武站在窗前,淋浴着皎洁的月光,悲痛欲绝。
远在匈奴的他离汉朝有千里之远,在匈奴的他无依无靠。
他想:若是我被匈奴灌下了迷药,说出了我大汉朝的机密,那可如何是好?我没有完成我的使命,又有什么颜面回汉朝?苏武越想越觉得自己有愧于信任自己的汉武帝。
苏武拔出了自己的佩刀,锋利的刀刃在月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凛冽的光芒,苏武想:母亲,孩儿不孝,让您白发人送黑发人,但只有死人才能真正的守口如瓶,才不会说出我大汉朝的任何秘密。
苏武将刀尖对准自己,猛的刺了下去。
佩刀本是为了防身而制,所以才磨得那么尖锐、那么锋利。
苏武拔佩刀自刎,是要舍生取义来换取国家的安全啊!苍天有眼,苏武最终被胡巫所救,但等待他的确实单于的威逼利诱。
但苏武誓死不从,对单于的威胁不管不顾,看见了单于送自己的黄金也无动于衷。
单于气得面红耳赤,在冰天雪地的日子里把苏武扔进了大窖,存心想让苏武饥渴致死。
苏武在阴暗潮湿的大窖里无法视物,天空灰暗的乌云阻挡了阳光,截断了唯一的热源。
人可以依靠体内脂肪撑过七天,但没有水,三天也撑不住,在大窖中,怎么可能会有水呢?苏武饥寒交迫,渴得喉咙吐不出半个字,身边的旄节一直被他抱在身边,无法给他温暖,却给了他至死不渝的坚定信念。
白色的雪花飘落到了大窖里,增添了寒冷的气息。
苏武驱动因为寒冷而麻木的四肢,近乎是爬着来到窖口下方,那里有从地面上飘落下来的雪。
苏武将寒气逼人的雪吞进口中,舌头和牙被冻得没有了知觉,雪水流进了干干的喉咙里,顺着咽喉进了空空如也的胃袋,雪水的寒气让苏武感到冷若冰霜,但这却是唯一可以饮用的水资源。
【成语故事】苏武牧羊

【成语故事】苏武牧羊在古代,有位名叫苏武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但他勤奋好学、聪明伶俐。
他幼时就被送到学校学习,但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无法完成学业,只好辍学回家过日子。
于是,他决定做一名牧羊人,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计。
苏武的生活很艰辛,但他坚持学习和思考,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技能,变得很有经验。
他对待羊儿非常认真和细心,关注它们的健康和成长。
他很快成为村里最优秀的牧羊人。
一天,苏武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他被选为护送国家礼品的羊群的牧羊人。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礼品非常珍贵。
苏武很高兴能够接受这个挑战,并承诺将羊群顺利护送到目的地。
那时,苏武还不知道,他将开始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旅程。
从西北边境到南方的云南黄陂寨,他和他的羊要穿越许多山脉和河流。
在这个过程中,他将遭遇许多挑战和困难,以及面对许多艰难的抉择。
第一次危机是在羊群行进的第二天。
苏武发现,一只大灰狼在攻击羊群,他必须果断地采取行动,保护它们的安全。
他用一根粗木棍做成了一把长矛,然后在黑暗中潜伏,等待着大灰狼出现。
当它出现时,苏武将长矛扔了过去,将它刺死。
尽管他很累,但他知道这是他保护羊群的第一步。
旅程中,苏武还经历了许多波折。
有一次,在行进中,他发现羊群中有一只病了。
他不能直接杀掉它,因为它是送给国王的礼品之一。
他决定把病羊和另一只羊分开,将它放到他自己的肩膀上,然后用另一只手拍打它。
他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它振作起来,并把它带到黄陂寨。
在这个过程中,苏武克服了许多困难。
他遭受了寒冬和饥饿的侵袭,忍受了孤独和心理上的压力。
但是,他没有放弃,他始终保持着对于故乡和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不断地前行。
最终,苏武成功地将羊群护送到了目的地。
他的聪明、毅力和勇气赢得了所有人的赞许和敬佩。
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一个勇敢、坚定、仁爱的人。
从此以后,苏武成为了中国历史中有名的人物。
他的精神、品德、智慧一直被后人传颂。
苏武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放弃,不畏惧,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我们就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获得成功,成为一个伟大的人。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的故事
《苏武牧羊》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汉代苏武的忠诚和坚韧精神。
以下是故事的梗概: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中国汉代,当时中国汉朝的皇帝是汉武帝。
故事情节:
苏武是汉代著名的文官,他因不愿妥协和支持某个政治派别而得罪了当时的皇帝汉武帝。
汉武帝于是诬陷苏武谋反,将他流放到了西域(今天的新疆地区),并命令他在那里牧羊。
苏武在西域的流放生活非常艰苦,气候恶劣,食物匮乏,而且他被迫分担着牧羊的重担。
然而,苏武并没有因此放弃,他坚定不移地忍受着这一切。
他以极大的毅力和忍耐,每天都把羊群带到草场上放牧,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寒。
流放期间,苏武仍然保持着他的忠诚,绝不妥协,始终不愿背叛汉朝皇帝。
他坚信自己会被洗脱冤屈,并回到汉朝。
最终,汉武帝去世,新皇帝即位后,苏武被释放回到了汉朝。
他的坚韧不拔和忠诚感动了新皇帝,新皇帝洗刷了他的冤屈,并将他恢复到官职。
苏武的故事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传奇,赞颂了他的忠诚和坚韧,以及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
这个故事也在中国文学和历史中流传下来,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的典范。
苏武坚守信念例子

苏武坚守信念例子
摘要:
1.苏武简介
2.苏武坚守信念的背景
3.苏武在匈奴的经历
4.苏武的信念与决心
5.苏武返回汉朝
6.苏武坚守信念的意义
正文:
苏武,字子卿,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著名使者。
他以坚定的信念和毫不动摇的决心,在异国他乡坚守了十九年,最终成功返回汉朝。
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苏武坚守信念的背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时好时坏。
汉武帝为了改善两国关系,派遣苏武出使匈奴。
然而,苏武一行在匈奴境内被扣留,匈奴单于逼迫苏武投降并效力于匈奴。
在被扣留期间,苏武始终坚守对汉朝的忠诚,拒绝向匈奴单于低头。
他在匈奴的十九年里,生活艰苦,但他仍然坚定信念,毫不动摇。
他甚至在荒凉的草原上牧羊,以此明志。
他的忠诚与坚定信念感动了天地,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苏武的信念与决心,源于他对汉朝的忠诚,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家人的思念。
他在匈奴的十九年里,时刻不忘自己的使命,始终坚信自己总有一天能
够返回汉朝。
经过漫长的等待,苏武终于等来了返回汉朝的机会。
汉匈两国关系改善,匈奴同意释放苏武一行。
苏武带着喜悦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返回汉朝的旅程。
当他重返故土时,他已经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苏武坚守信念的意义在于,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坚守自己的信仰,毫不动摇。
苏武的故事(精选15篇)

苏武的故事(精选15篇) 苏武的故事(一):苏武,是汉朝的一位中郎将,使臣。
有一日,匈奴派使臣来和汉朝谈和,并把匈奴扣押的所有使臣放了回来,汉朝见匈奴谈和便派使臣回礼,这使臣正是苏武。
在这期间发生了一些事,使得苏武受到了牵连,匈奴便把苏武扣押了下来,让卫律劝苏武投降于匈奴。
卫律,原本是一个汉朝使臣,被单于扣押,在诱惑下投靠了匈奴。
卫律对苏武说:“苏武,在那里大王待我很好,他封我为王,手下有百万大将,何不留在此地享受荣华富贵”苏武指着卫律的鼻子大骂道:“你是汉朝的子弟,此刻却来劝我投降,如果我投降,不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与其这样我还不如去死!”说着,苏武掏出一把锋利的匕首,在脖子上狠狠一刮,卫律赶快扶住苏武宣来太医,这时苏武的脖子已经受了重伤。
如果苏武投降于匈奴他完全能够享受到荣华富贵,如果他那么做了就有辱了汉朝的气节,所以他宁死不屈,向世人证明自我的爱国忠贞,他是那种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人,这种忠贞爱国之情深深的感动了我。
可是上天仿佛和苏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他居然活了下来,单于被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了,便开始折磨苏武,想让他投降:把苏武关在一个露天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当时正是冬天,苏武渴了就捧一把雪喝,饿了就撕一块羊皮毡吃,就这样过去了一个月,苏武仍没被饿死。
单于便把苏武发派到北海边,给了苏武七只公羊。
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崽儿就让苏武回去。
北海边一片银白,刺骨的寒风咆哮着,雪没到了膝盖,寸步难行。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苏武一向思念着家人,他用顽强的意志力活了下来……当苏武回到汉朝时,手里依然紧握着光秃秃的旌节……苏武这爱国、坚贞不屈和不辱使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好一个苏武,好一个汉朝英雄!他就是我最敬佩的历史人物,我将像他那样热爱自我的祖国。
苏武的故事(二):苏武牧羊典故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
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
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
苏武牧羊故事

苏武牧羊故事苏武,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与羊群相伴的牧羊生活。
苏武牧羊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品质,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苏武牧羊的故事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当时苏武因得罪权贵被流放到北方边疆。
在那里,他过着与羊群为伴的牧羊生活。
在草原上,苏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羊群为伴,过着清贫而宁静的生活。
尽管身处艰苦的环境,苏武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用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用笛子吹奏着对家乡的思念。
然而,苏武并不甘心就此度过一生,他心怀报国之志,深知自己的责任所在。
于是,他不断努力修炼自己,虽然生活艰苦,但他却不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他利用牧羊的空闲时间,阅读书籍,修炼武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在牧羊生活中,苏武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考验。
有时,他要与狼群搏斗,保护羊群的安全;有时,他要忍受严寒酷暑,忍受孤独和饥饿。
但是,苏武从未退缩,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
经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苏武最终获得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召回朝廷,成为一名重要的官员。
苏武的牧羊生活虽然结束了,但他的那份坚韧不拔的品质却深深地影响了后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苏武牧羊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正如苏武一样,他在牧羊生活中不断锤炼自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对国家有贡献的官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学习苏武的坚韧不拔的品质,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武的牧羊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只要心怀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迎接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向苏武学习,坚韧不拔,努力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苏武不辱使命的故事

苏武不辱使命的故事
苏武是汉朝时候的一位官员。
有一年,他作为汉朝的使臣到北方匈奴人那里办事。
不料,匈奴人违背诺言,不放苏武返回汉钥,扣留了他,还劝他投降。
苏武严辞拒绝,说:“我奉国家命令出使匈奴,丧失气节就是污辱了使命,丢大汉朝的脸。
我如果那样,还有什么脸见人!”匈奴人用刀威胁他,他索性把脖子伸过去,宁死不从。
匈奴人把他放进地窖,不给吃喝,他就吃羊皮,吃雪,顽强地活着。
匈奴人又把他送到遥远的北海(今贝加尔湖),叫他放羊,说不投降就让他在那里待一辈子。
苏武没有忘记自己是汉朝的使臣,代表着国家。
他坚决不做有辱国格的事,宁肯每天挖野菜,吃田鼠,受冷挨饿,也不向匈奴人央求什么。
而且,那根代表汉朝、表明使者身份的“使节”(一根长棍,上面挂着穗子),他一直放在身边,放羊的时候也拿在手中。
天长日久,“使节”上的穗子都掉光了,他仍然紧握不放。
苏武在匈奴度过了19个年头,始终没有屈服,匈奴人只好放他回汉朝。
他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受到人们的尊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的故事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海边,心存汉社稷,落犹未还,历经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坚。
”一首《苏武牧羊》道尽了苏武的一生,历尽艰辛,持节不屈,苏武用自己的血泪书写了一段辉煌历史。
汉武帝为了答谢匈奴单于的善意,命苏武带领军团出使匈奴——一个荒凉的国度。
因为“虞常事变”,苏武等人被扣押,面对名和金钱的诱惑,面对酷法严刑,有人屈服了,得到了荣华富贵,而苏武始终不肯向匈奴单于面向称臣。
为此,他被流放北海边牧羊,条件十分无理——公羊生仔,苏武才能获释归汉。
寒风刺骨,苏武早就被冻僵了,他那件薄薄的上衣早已经受尽了了风雪的覆盖。
“渴饮雪,饥吞毡”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并没有投降,去选择那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而是心里坚定着一个信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他相信汉朝一定会来救他的子民的。
这一等就是十九年。
回城时,坐在马背上的苏武头发和眉毛全白了,而手里还紧握着出城时拿着的旌节,全城人民都来迎接他。
没有一个不为之落泪的。
苏武在北海的艰苦生活令我十分感动,没吃的没穿的,在那种恶劣情况下他竟然没有丝毫的考虑自己,而还在担心汉朝的江山社稷,这是平常人能做得到的吗?在自己的贞洁与荣华富贵之
间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己的贞洁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要是你,你会怎样选择呢?
苏武的坚贞不屈以及他一身的浩然正气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故事让我流泪,让我理解了忠、诚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