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胜利纪念日谈上甘岭精神 应一代代传承

合集下载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李伟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御作战,志愿军15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

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光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

时至今日,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

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御,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

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军共歼敌37123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

血战上甘岭演讲稿

血战上甘岭演讲稿

血战上甘岭演讲稿1948年11月5日至12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著名的“血战上甘岭”战役。

这场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那些英勇的志愿军战士致敬,向他们表达我们永远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生死较量,也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洗礼。

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荣耀。

他们不畏牺牲,不惧强敌,坚定信念,誓死守岭,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成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民族精神的传承,也是一次革命意志的彰显。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展现了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不怕苦、不怕死”的革命意志。

他们用血肉之躯书写了民族自强的壮丽篇章,用坚忍不拔的毅力铸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胜利的喜悦,也是一次挑战的胜利。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更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胜利之歌,也为世人展示了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

他们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也让世界为之震撼。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永恒的记忆,也是一次永恒的荣耀。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他们的英雄形象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中。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强大而不懈奋斗。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永远的传奇,也是一次永远的光荣。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将永远流传,他们的光荣将永远闪耀。

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传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血战上甘岭,是一次永远的精神,也是一次永远的力量。

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

上甘岭战役的经验与启示李伟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著名也是最惨烈的一场防御作战,志愿军15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以劣胜优、以少胜多的光辉战绩和“攻不破的防线”的奇迹,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特功八连”等英雄集体。

“上甘岭”一词已成为英勇顽强的代名词,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上甘岭战斗作风和黄继光献身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军人艰苦奋斗、英勇拼搏、续写辉煌。

一个甲子的时间过去了,历史长河深处的宝藏不仅没有被时光尘埃埋没,反而被洗刷得更为璀璨。

时至今日,认真回顾和总结这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战史,对于我们建设新时期革命军队,打赢未来战争,仍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深远的经验启示。

一、先进的军事指导思想和上级的正确决策领导是作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原志愿军15军军长秦基伟在总结战役胜利时深刻指出,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指导思想的胜利,是志司、兵团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方针的胜利。

经过前四次战役与美军的反复较量,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加深,提出了“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

在具体的实施手段上,毛泽东有个形象的比喻叫“零敲牛皮糖”,即在某个战术要点上对敌实施突然的、隐蔽的袭击,给敌部分兵力造成大量杀伤,而后视情固守,保持主动积极的防御,通过持久的作战不断消耗美军,迫使美国结束战争。

实践证明,这的确是一个“致敌死命”的法宝。

在上甘岭战役中,15军坚决执行这一方针,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阵地,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运动,把斗争的焦点推到战斗的最前沿,不断地消灭消耗敌人,积小胜为大胜。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15军共歼敌37123人,小分队出击数百次,敌我伤亡比例达到569:1,537.7 北山也因此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美军战场最前沿不断有成排、成连甚至成营敌人被歼灭,这使敌人不仅在实力上得到削弱,心理上更受到了极大的威慑,为上甘岭战役胜利奠定了基础。

上甘岭战役不仅是兵力、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理念、意志、智慧、胆略的较量。

上甘岭战役感悟

上甘岭战役感悟

上甘岭战役的的胜利,我深刻领悟到,胜利的取得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坚定信念、团结协作、勇往直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为了保卫祖国的安全和尊严而奋斗。

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够战胜任何困难。

在战场上,每个士兵都是重要的力量,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够取得胜利。

通过这次战役,我还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教训。

我们要始终保持警觉和清醒的头脑,时刻准备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平、维护和平,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总之,以上甘岭战役为开端,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不断前进、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

上甘岭战役读后感《上甘岭战役》是一部由北方卫视制作的电视剧,讲述了中朝联军在朝鲜战争中与美军展开激烈战斗的故事。

通过《上甘岭战役》这部电视剧,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朝鲜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

这部电视剧通过生动的场景、激动人心的剧情和精彩的演员表演,展现了上甘岭战斗期间中朝联军与美军之间的殊死搏斗。

在遭遇美军强大火力的情况下,中朝联军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着祖国的安全和尊严。

他们不畏艰险,坚守阵地,用血肉之躯抵挡住美军的进攻,为胜利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这部电视剧传达了许多教育意义。

其中之一就是英雄主义精神。

在剧中,每一个角色都展现了英勇的品质。

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英雄的传奇。

尤其是剧中的指挥官,他们带领着战士们勇往直前,冲在最前线,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人心。

他们不仅仅是军人,更是伟大的爱国者,是民族英雄,他们的精神力量鼓舞了整个国家。

除了英勇的战斗之外,《上甘岭战役》也深刻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

在电视剧中,无数的战士在战斗中牺牲,他们有的年轻气盛,有的刚刚成家立业,有的是年逾花甲的老人。

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的牺牲让人感到痛惜,也让人思考战争的可怕。

战争不仅仅是伤亡和破坏,更是人们心灵的伤害和疮痛。

这部电视剧通过展示战争的残酷一面,向观众传达了和平的重要性和宝贵性。

此外,《上甘岭战役》还展现了军队的团结和战斗的配合。

在这场战斗中,中朝联军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他们制定战略计划,统一指挥,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每个战士都坚守岗位,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正是因为团队的默契配合,中朝联军才能在敌人的围剿下艰难坚持,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部电视剧深刻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和集体的智慧。

总的来说,《上甘岭战役》是一部感人至深、让人深思的电视剧。

它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精彩的表演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英雄主义精神的伟大。

它告诉我们战争是多么可怕,人民的和平生活是多么宝贵。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

上甘岭战役可借鉴的精神1.引言1.1 概述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

该战役发生在1950年朝鲜战争期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长期顽强抵抗的一次重要战斗。

上甘岭战役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无畏的勇气和出色的战斗技能,为朝鲜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着人数众多、装备先进的联合国军队,但仍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战斗。

他们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持作战,用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意志力与战斗精神。

此外,上甘岭战役还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志愿军士兵之间相互支持和鼓励,他们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共同面对敌人的进攻。

这种团结协作精神不仅在军事行动中体现出来,也对现实生活中的任何其他领域具有伟大的启示意义。

总之,上甘岭战役是中国军队的一次重要战斗,也是中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典范。

这场战役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困难环境下坚持奋战的精神,并强调了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这些精神不仅在战争中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将简要概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介绍战役所涌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并说明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将详细讲述上甘岭战役的背景,包括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参战双方的情况。

接着,重点关注上甘岭战役所展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主要包括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首先,我会探讨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包括战士们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毅力和决心。

其次,我会论述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强调战友之间紧密团结、相互支持的重要性,并举例说明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的集体意识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在结论部分,我将总结上甘岭战役的意义,回顾战役中表现出的可借鉴的精神对当时战局的重要影响。

同时,我还会探讨这些可借鉴的精神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包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以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来取得更好的成果和面对困难。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

上甘岭战役(上甘岭,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高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在受阅的空降兵战车方队里,有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战旗,伴随着官兵和战车一起通过天安门广场。

图:空降兵战车方队队员将这面布满弹孔的战旗送上战车这面弹痕累累的战旗有一段不朽的历史传奇。

它来自炮火连天的上甘岭战役。

69年前的今天,上甘岭战役打响。

战役过程中,志愿军第15军第134团3营8连在连长李保成、指导员王士根的率领下,坚守上甘岭597.9高地1号坑道。

尽管断水断粮14天,8连官兵仍始终坚守阵地,以伤亡254人的代价,歼敌1760余人。

战至最后,全连仅存6人。

飘扬在597.9高地主峰的这面战旗,留下381个弹孔!此战之后,8连荣获“上甘岭特功八连”的荣誉称号。

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10月8日,第三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正式批准了范佛里特精心策划的“摊牌作战”计划,也被称作“金化攻势”。

“摊牌作战”计划:以美军第7师和南朝鲜军第2师各一个营的兵力,用5天的时间、200人伤亡的代价,在空军和炮兵支援下,夺取志愿军防守的上甘岭地区以南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阵地。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范佛里特的“摊牌作战”公然摊牌了。

美军集中40架飞机、320多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以罕见的火力密度,倾泻在五圣山前沿志愿军第15军第45师第135团两个连防守的阵地上。

时任第15军后勤部文化干事胡复生:那个炮弹密度很大,平均每秒钟要打6发炮弹,那炮弹一个接一个,土都全部打松,表面工事全部没有了。

后来,美军火力倾泻的专用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就是在这次战斗中产生的。

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晚上,第135团7连2排排长孙占元率领突击排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亲自带领1个班开辟反击道路。

时为第15军《战地报》记者李天恩:敌人炮火把他的腿打断的情况下,他仍然不下火线。

他自己端着机枪来掩护战士易才学继续战斗,最后他抱着个手雷,滚到敌群里头,和敌人同归于尽了。

上甘岭战役精神

上甘岭战役精神

上甘岭战役精神上甘岭,中国故事会被记多久?——读秦基伟将军《上甘岭日记》戴旭11月25日,是上甘岭战役结束的日子。

六十年前的故事,回想起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一、上甘岭战役是中国人的精神图腾战史是一个民族的成长记录,光荣的战史一般会演化为后世的精神图腾。

评价一个民族的品质,要看她创造了怎样的战史;而判断一个民族的前途和生命力,则要看它如何对待自己的战史和创造新的战史。

欧洲以及欧洲私生子的美国,其精神图腾是距今两千多年前波希大战中的温泉关大战。

那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的决战中,一场以极弱对极强的战役。

三百名斯巴达战士全部战死,但却为整个欧洲赢得生机。

欧洲人和美国人至今不忘这小小的一战,2005年还在投巨资拍摄大片《斯巴达勇士》,在世界各地弘扬他们祖先的“战斗精神”,以鼓舞21世纪的欧美民众和联军,围剿波斯帝国继承者的伊朗。

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欧美称霸世界五百年和独步天下的铁一般的事实。

堪与温泉关战役媲美而威武雄壮过之的,是近代中国人创造的上甘岭战役奇迹。

数万中国军人,其粉身碎骨、化为铁石烈火的举动,已不能用一般的战斗行为来描述。

那同样是两个民族、两种文明的决战,同样是极弱对极强。

他们——中国军人,牺牲了,胜利了。

他们是中国的“斯巴达勇士”,只是没有人知道,中国斯巴达的故事是不是也会流传几千年。

上甘岭的故事,是新中国第一批远征军书写的。

自汉武大帝的军队远征大漠席卷匈奴,唐朝军队飙击突厥之后,近两千年中由农耕汉族为主构成的中国军队,已几乎没有在国门外狙击并大胜强敌的战争记录。

但是,在公元1950年,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像平地炸响的惊雷一样,忽然展开了炫目的篇章。

在单调的世界战争史上,只记载着这场战役的简单的经过和结果:世界上最强大、装备最先进、刚刚取得世界大战胜利的美国军队,率领16国联军,以前所未有的猛烈炮火和激烈进攻——差不多有着两千年前波斯王纵横天下的霸气,却被衣衫褴褛、武器简陋而士气高昂、视死如归的中国军人彻底打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甘岭战役胜利纪念日谈上甘岭精神应一代代传承
11月25日在大多数人心中似乎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这一天却是我们应深深铭记的日子,因为63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63年后的今天,中国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继续奋力前进,前景是光明的,但我们也要做好迎接各种困难与挑战的准备。

这些潜在的困难与挑战很可能是以前我们从未或很少遇到过的,有些方面存在经验不足的可能。

其实当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面对武器装备、军事技术都远超自己的对手,志愿军也几乎毫无经验,但他们硬是打下来了,由此产生了上甘岭精神。

越是面对困难与挑战,越是需要我们发扬新时代的上甘岭精神。

什么是上甘岭精神?上甘岭精神并不仅仅是勇敢,它是勇敢、牺牲、创新和智谋等多种因
素的集合,是中国军人血性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上甘岭精神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多因素、多层次的复合体。

上甘岭精神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上甘岭战役既是敌我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不同世界观、价值观和精神意志的较量。

这场战役展现了我军不畏强敌,英勇不屈的品质和意志,彰显了民族精神,也捍卫了民族尊严。

新加坡已故领袖李光耀曾回忆道,那时他经常往来于西欧,西欧人对华人的态度通常是轻视的,但后来变得礼貌起来。

李光耀觉得很奇怪,就问怎么回事?有人告诉他,因为新中国打败了美国人。

那个场景深深震撼了李光耀。

因为尽管中国人还是那些中国人,但中国已不再是以前那个中国了。

我们纪念上甘岭精神并不是停留在功劳簿上对光辉的过去沾沾自喜,而是要牢记和发扬这种精神,来面对和解决当下以及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看看大洋的彼岸,那里的人们在与此有关的重要纪念日会降半旗,当地重要人士会发表讲话,穿着他们称之为“韩战”时期的军服游行,请老兵讲战争故事;办各种类型的展览,收集并展出“韩战”老兵的照片、纪念品、书信和日记;组织学生去“韩战”培训场
所、博物馆和纪念地,了解老兵们的奋斗与牺牲,鼓励他们去参观军事设施,各院校和民间团体讨论“韩战”的意义及其与当今世界的关系等等。

从中不难看出,对这场战役、这次战争带给美国人的创伤是心底里的一个“痛”,同时他们对上甘岭战役、对“韩战”失败的反思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上甘岭战役胜利纪念日这一天,我们应重新发掘这种精神。

当年在极其艰难困苦,许多人认为不可能获胜的情况下,我们取得了胜利。

今天的国际国内形势虽然与那时多有不同,但困难程度应该说不会比当年大。

发挥上甘岭精神,就是要发挥勇敢、牺牲、创新的精神。

但勇敢和创新并不是鲁莽和急躁,而是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的勇敢和创新,我们应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人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