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健]医学免疫学实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02
实验二:免疫细胞的分离与培 养
Chapter
免疫细胞的分离方法
将细胞悬液种植在特定培养皿上 ,只有贴壁生长的细胞能够继续 繁殖,常用的有T细胞分离培养法 和B细胞分离培养法。
利用荧光标记抗体和细胞表面抗 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荧光检测 系统对细胞进行快速分选和计数 。
密度梯度离心法 贴壁筛选法 磁珠分离法 流式细胞术
培养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 ,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和代谢 。
01 02 03 04
生长因子
刺激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蛋白质, 如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等 。
传代培养
当细胞密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需 要进行传代培养,即将细胞分散 并重新种植在新的培养器皿中。
免疫细胞的功能检测
增殖能力检测
通过检测细胞分裂的速率来评估细胞的增殖能力,常用方 法有MTT法和BrdU法。
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的共刺激 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提供 必要的共刺激信号,促使T细胞活化 。
细胞因子作用
如白介素(IL)、干扰素(IFN)、肿 瘤坏死因子(TNF)等细胞因子,可 与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细 胞活化。
免疫细胞的分化过程
初始T细胞分化
在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初始T细胞分化为不同 亚型的效应T细胞,如Th1、Th2、Th17等。
04
血清的收集和分离是在免疫反应达到高峰后进行的,通常采用离心、 沉淀等方法将免疫血清与其它成分分离,得到纯净的免疫血清。
免疫血清的效价测定
01 02 03 04
效价测定是评估免疫血清免疫效果的重要手段,通常采用抗原-抗体 反应的方法进行测定。
效价测定的方法包括间接凝集试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和试 验等多种,根据抗原和抗体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实验目的
掌握医学免疫学实验 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医学免疫 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
了解免疫学在医学中 的应用和价值。
实验背景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医学领
实验结果一
通过ELISA方法检测了血清中IgG 的浓度,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之
间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结果二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T细胞亚 群的比例,发现实验组中CD4+ 和CD8+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有
所不同。
实验结果三
通过斑点试验检测了细胞因子IL2的产生,发现实验组细胞培养 上清中的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
文献
作者4,文章标题4,发表年份4,刊物名称4。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式细胞术
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细胞表面 或内部的抗原。
实验步骤
样本准备
采集实验动物或组织样 本,进行适当的处理和
固定。
免疫染色
按照实验方法要求,进 行抗体标记和抗原抗体
反应。
结果观察
通过显微镜或相关仪器 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
据。
结果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 分析,得出结论。
0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免疫 学人才,提升我国免疫学研究的国际 地位。
关注免疫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中的应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 。
05
参考文献
文献
作者1,文章标题1,发表年份1,刊物名称1。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免疫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科学,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应对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应答过程,并评估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能。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因其免疫系统与人类相似度较高。
2. 抗原制备:选择一种常见的抗原,如牛血清白蛋白(BSA),通过纯化和浓缩得到高纯度的抗原溶液。
3. 免疫程序: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抗原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观察并记录两组小鼠的免疫应答情况。
4. 免疫指标测定:采集小鼠血液样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测定血清中特定免疫球蛋白(如IgG、IgM)的水平。
实验结果与讨论:1. 免疫应答:实验组小鼠在注射抗原后,免疫系统迅速启动,产生针对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对照组小鼠未注射抗原,免疫系统无明显应答。
2. 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LISA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特定抗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如IgG)的水平显著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这表明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系统成功识别并产生了针对抗原的免疫应答。
3. 免疫细胞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等技术,观察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免疫细胞的活性。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免疫细胞活性较高,表明其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攻击能力增强。
4. 免疫记忆效应:在实验组小鼠中,注射抗原后,免疫系统形成了对抗原的记忆效应。
再次注射相同抗原时,免疫应答更为迅速和强烈。
而对照组小鼠未形成明显的免疫记忆效应。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记忆性。
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效能在免疫应答中起到关键作用。
这些实验数据为进一步研究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应对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望: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究免疫系统对不同类型抗原的应答差异,以及免疫细胞的分化和调控机制。
此外,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和单细胞测序,深入研究免疫系统的细节和复杂性。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免疫考试终于结束了,终于可以和补体抗体抗原细胞因子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应答say goodbye了,真的是好开心,在持续一天的开心快乐之后,莫名觉得好空虚,可能长大了,发现快乐没有来得那么容易,像是被掏空了自己,但是还是要坚持,毕竟真的不是小孩子了,要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感觉我又开始废话连篇了,还是直接进入主题吧
我们这学期做了三个免疫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原理相对简单,其中两个实验是关于免疫学检验技术的,
1、补体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2、沉淀反应与凝集反应(凝集与双扩)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
在写实验报告时的一些建议:
1、写实验步骤时,尽量使用流程图的方式来展示,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实验步骤简洁、明了;
2、在实验过程中,尽管实验比较简单,但是还是要注意记录好实验的数据(实验时间、实验药剂用量)、实验现象,并在实验报告中记录出来;
3、在写实验结果、结论的时候,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要有所思考,可以采用问答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思考(这是最重要的,含金量最重)。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实验报告引言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对各种病原体的防御和免疫反应的科学。
在医学领域中,免疫学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探索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索免疫系统的功能,并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来加深对医学免疫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小鼠•细菌•离心管•注射器•细胞培养基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收集所需实验材料,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性。
2.小鼠接种:将小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
对实验组小鼠进行细菌接种,而对照组小鼠则不接种。
3.细菌培养:将细菌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以获取足够的细菌量。
4.细菌注射:使用注射器将培养好的细菌注入实验组小鼠的体内,同时对照组小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5.观察实验组小鼠:观察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的反应和症状。
6.采集样本:在一定时间内,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中采集血液样本和其他相关样本。
7.样本处理: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离心,分离出血清和细胞。
8.免疫检测:使用免疫学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免疫检测。
9.数据分析: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免疫反应差异。
结果与讨论通过上述实验步骤,我们进行了医学免疫学的实验研究。
初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接种细菌后表现出明显的免疫反应,包括体温升高、免疫细胞增加等。
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出现这些免疫反应。
进一步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特定抗体水平升高,说明它们对细菌产生了免疫应答。
而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医学免疫学中关于免疫应答的理论,并了解了免疫系统在抵御细菌感染中的作用。
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小鼠进行细菌接种,研究了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免疫应答。
实验结果表明,细菌接种后实验组小鼠显示出免疫反应,而对照组小鼠则没有。
免疫检测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组小鼠对细菌免疫的产生。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医学免疫学学时:6学时学分: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人:边藏丽审定人:王恺兵一、实验目的与任务实验教学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常用的免疫学检查方法,掌握免疫学基本实验技术(试管凝集、玻片凝集、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细胞形态观察、淋巴细胞分离、ELIS A等),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医学免疫学实验对象多为具有传染性的材料,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牢固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操作与观察实验结果,实事求是的记录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凝集反应(试管凝集、玻片凝集) 3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
2.方法原理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试管、玻片、水浴箱、吸管、伤寒杆菌“H”“O”诊断菌液、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诊断血清等。
4.掌握要点掌握凝集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血清效价;凝集现象的观察。
5.实验内容:(1)玻片凝集(抗原定性试验)(2)试管凝集(抗体定量试验)实验二对流免疫电泳、血型鉴定2学时1.目的要求掌握沉淀的反应原理、方法和用途;了解对流免疫电泳的操作步骤,结果观察;掌握血型鉴定的反应原理、方法及结果判断。
2.方法原理对流免疫电泳是将经典沉淀反应与电泳技术结合而设计的一项实验。
沉淀反应是指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结合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的一种血清学反应。
带电的胶体颗粒可在电场中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胶体颗粒所带电荷有关。
抗原在PH8.6的缓冲带负电荷,将抗原加于琼脂板阴极端的小孔中,由阴极向阳极移动;抗体为球蛋因电渗作用而流向阴极。
当抗原抗体在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实验报告 - 医学免疫学

实验报告 - 医学免疫学
实验名称:人类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单因素比较法测定人类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利用已知浓度标准品与待测样品进行比较,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在本实验中,用样品与标准品混合后进行免疫共沉淀,得到的沉淀物可以用BCA法或者Bradford法定量,从而测定待测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标准品和待测样品,标准品为人类免疫球蛋白。
2. 将标准品和待测样品分别加入试管中,每个试管加入1 ml。
3. 加入NaCl溶液至试管至5 ml。
4. 加入100 μl的兔抗人IgG抗血清,覆盖瓶口,置于4℃静置过夜。
5. 旋转离心,取上清液并分别定量。
四、实验结果:
本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样品编号 | 试剂盒编号 | 每1 ml含IgG量(mg)
--------- |----------| ---------------------
样品1 | 001 | 10.2
样品2 | 002 | 9.6
样品3 | 003 | 12.0
样品4 | 004 | 11.5
标准品 | 005 | 13.0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相对于标准品略有差异,但整体来说,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本实验所使用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
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可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案例

实验结果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分析
实验结果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提高 诊断准确性,指导治疗方案,预测疾病发 展趋势等。
实验结果的局限性:可能受到样本量、实 验条件、数据分析方法等因素的影响,需 要进一步验证和改进。
实验结果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挑战:如何 将实验结果转化为临床实践,需要医生、 科研人员和患者共同努力。
实验结论总结
实验目的:验证医学免 疫学理论
实验方法:采用免疫学 实验技术
实验结果:得出相关免 疫学结论
讨论:对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解释,以及对未来
研究方向的建议
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与 理论预期的
一致性
实验结果与 理论预期的
差异性
差异性产生 的原因分析
对实验结果 的进一步验 证和改进建
议
实验结果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建议:加 强多学科合作,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和实用性,推动医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
THANK YOU
汇报人:XX
实验方法: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如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比较分 析等
添Hale Waihona Puke 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内容:包括数据收集、整理、 分析、解释和报告等步骤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能够 掌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技能, 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验原理
医学免疫学实验基本概念
免疫系统: 人体防御疾 病的重要系
相关分析:用于分析变 量之间的相关性
回归分析:用于建立变 量之间的数学模型,预
测未来值
因子分析:用于分析多 个变量之间的内在结构
聚类分析:用于将数据 分为不同的类别或组别
数据分析结果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沉淀线。
电泳
定义:即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相反的电
极移动,称为电泳。
原理:蛋白质是一种两性电解质,其具有游离
的氨基和羧基,每种蛋白质都具有自己的等电点 (PI),等电点的高低取决于蛋白质的性质,在等 电点时,蛋白质带正负电荷相等。在ph › PI时, 羧基解离得多,致使蛋白质带负电荷,向着正极移 动。在ph ‹ PI时,氨基解离得多,带正电荷,向 着负极移动。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 l xh /li 实验
免疫学教研室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沉淀反应
实验目的
掌握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操作及 结果的正确观察、判断.
熟悉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原理.
了解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沉淀反应的用途.
间接凝集抑制实验
分类及概念
•血清学反应: 在血清中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凝集反应: 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环境中,颗粒性抗原和相
术后可转为阴性,若仍为阳性应考滤手术不彻底或肿 瘤已有转移。
沉淀反应
基本概念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相应的抗体结
合,在有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 的沉淀物,称为沉淀反应。沉淀反应的种类可
分为环状沉淀反应、絮状反应和琼脂扩散等。
可溶性Ag
+
相应Ab
电解质 比例适当
肉眼可见沉淀物
分类
琼脂扩散
单向扩散
+ 电泳
双向扩散
火箭电泳 对流免疫电泳
单向扩散
即将定量的抗体混合于琼脂中,待琼脂凝固后打孔加入 抗原,孔中的抗原向四周扩散,在抗原与抗体的比例合
适处呈现白色的沉淀环。沉淀环的大小与抗原的 浓度成正比,故该试验是定量试验。
双向扩散
即将抗原和抗体 分别加入琼脂对 应的孔中,二者 会向四周扩散,
关于心脏病要做哪些检查,在这里 为您解 答。心 脏病患 者体检 时应查 的项目 有内科 检查、 血压、 心电图 、血脂 、血糖 、肝肾 功能、 血常规 。因为 心电图 检查只 能作短 时静态 记录, 所以, 心脏病 患者应 视情况 加做以 下检查 。 (一)动态心电图(Holter)又称长程 心电图 ,可提 供受检 者全日 的动态 心电活 动的信 息。有 效地补 充常规 心电图 的不足 ,不仅 可以获 得连续24小时 甚至48小时的 心电图 资料, 结合病 人的活 动日记 ,还可 以明确 病人的 症状、 活动状 态及服 用药物 等与心 电变化 之间的 关系。 应用范 围:
3、器材:载玻片、滴管、玻棒
实验方法
加尿液标本
加兔抗人HCG免疫血清
混匀静置2分钟
加HCG致敏的乳胶颗粒
混匀静置2分钟
观察结果
待检尿
非孕妇尿
实验结果
非孕妇尿 出现均匀一致的白色细小凝集物。
待检尿 若出现凝集则为HCG阴性,若仍呈 均匀浑浊乳状液则为HCG阳性。
注意事项
在加入抗HCG血清后,一定要将其充分混匀,静 置1-2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步,这是为了使可溶性抗
原与抗体能够充分反应,以免其反应不足造成假阳性。
本次实验中,出现凝集现象的为实验阴性, 不出现凝集现象的反而为阳性。
临床意义
人工流产或剖宫术后无胎盘组织残留者,HCG转为 阴性。
绒毛膜上皮癌、葡萄胎及睾丸畸胎瘤病人尿中, HCG含量远较正常妊娠尿液为高,将尿液作1∶200 稀释后仍可呈阳性反应。
1.心悸、胸痛、头昏、晕厥等症状性质 的判断 。 2.心律失常的定性、定量诊断。
3.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的定位 诊断。 4.心肌梗塞患者出院后随访作预后评估 。
5.选择安装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评定 起搏器 的功能 。 6.抗心律失常及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评定。
(二)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运动 负荷试 验,是 用以发 现早期 冠心病 的一种 诊断方 法,虽 然与冠 状动脉 造影结 果对比 有一定 比例的 假阴性 和假阳 性,但 由于其 方便、 无创伤 、安全 ,仍被 公认为 一项重 要的临 床检查 手段。 其中平 板运动 试验是 目前应 用最广 泛的运 动负荷 试验方 法。 适用于: 适用于:
样才能用肉眼就能观察到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呢?
实验原理
间接凝集示意图:
间接凝集抑制示意图:
妊娠免疫诊断试验
孕妇尿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含量明显增高。
(HCG是可溶 性抗原 )
反之,非孕妇尿中HCG含量甚微,不足以消耗掉抗 HCG抗体。
试验材料
1、标本:非孕妇、待检尿
2、试剂:兔抗人HCG血清、HCG致敏的 乳胶颗粒
加样
抗体
抗原
约7ul
电泳
总电流=4mA/cm x 2.5cm(板宽) x N(板数)30分 钟
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抗原抗体不能放反 加样前须封底 样品不能从孔内溢出 电泳时电流大小须合适
实验报告(交单页)
原理 方法 结果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 l xh /li 能够产生肉眼可见的凝块。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参与反应的抗原必须是体积较大的颗粒性抗原,比如说细菌、 红细胞等,都属于颗粒性抗原的范畴。
第二: 必须是相应的抗原抗体才能发生凝集反应
第三: 必须有电解质的参与
第四: 凝集块是一种肉眼能够见到的细小均匀块状物质。
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并不能产生凝集反应,怎
火箭免疫电泳
单向扩散+电泳: 将单向扩散与电 泳技术相结合的 一种方法。
沉淀峰的高度与 抗原的浓度成正 比。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
蛋白质抗原在碱性环境中,其羧基发生电离而带负电荷,在电泳时 从负极向正极移动。
抗体分子在电场中从正极向负极移动。
实验步骤
制板
3-4ml琼脂
打孔
孔间距3mm
封底
切割火焰2-3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