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1.1太阳和影子(4)教案-附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

《太阳和影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太阳和影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发现其运动规律;第二、组织学生在阳光下观察物体影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手电筒、直尺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概述本单元白天和黑夜的主要内容,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太阳和影子》。

二、展示学习目标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三、自主学习1、阅读课文,尝试用自己的拳头观察早晨太阳的高度。

2、认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观察太阳和影子的运动有什么规律。

4、欣赏日出和日落壮丽的景色。

5、认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和高度变化。

(1)认清方位,最好从四个方面来描述(东、南、西、北)。

(2)描述太阳的位置,可以借助参照物(如大树、房屋、旗杆等)来表达。

(3)用拳头来测太阳的高度,只是一个相对模糊的计量方法。

教师要正视差异,只要学生找出规律。

四、合作探究1、小组内合作用竹篾代替太阳的视运动轨迹,用手电筒代替太阳。

将手电筒沿着竹篾从一端移动到另一端,观察橡皮擦和铅笔的影子,再说说他们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

2、小组讨论: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关系吗?五、汇报交流1、小组汇报实验中:看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到的实验结论。

2、小组间讨论交流。

六、知识拓展1、列举你在生活中在阳光下观察到影子的变化。

2、生活中的还可以利用阳光下影子的位置来辨别方向。

七、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一)填空1、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2、“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了两个(),日出东方,太阳升上了天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白天与黑夜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连续观察,记录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

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见户外的阳光了吗?提醒学生,不可以直视阳光,以免对眼睛产生伤害。

2、站在阳光下有什么感觉呢?温暖、热、明亮。

3、同学们能够描述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通过方位和高度两个方面来描述,借助校园里的一些参照物描述太阳的高度。

4、你们还看过天空中其他位置的太阳吗?那是在什么时候?早晨、傍晚、中午、下午。

二、观察影子1、谈话:找一根竹竿立在操场上,说一说,竹竿的影子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学生亲自“立竿”“见影”,并指导学生做好记录。

3、用粉笔画出整条影子,并测出长度,记录当时的时间。

4、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人一组,在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还有哪些东西有影子,也把它画下来,并记上时间。

三、讨论1、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猜一猜,过一段时间,操场上的那些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影子会动吗?怎么动呢?朝哪个方向动呢?2、学生讨论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实践活动,制作日影仪1、什么是日影仪?日影仪有什么作用?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日影仪。

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引导学生组装起来即可。

3日影仪如何使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如何使用日影仪。

要特别强调的是,纸上的方位必须与实际方向保持一致,日影仪摆放好之后,用胶带固定,以免移位。

五、你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用手电筒和竹篾模拟太阳的运动。

六、组织讨论1、引导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标记的影子的变化。

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是否准确。

这个时候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影子已经偏离了原来的位置,而且长度也发生了变化。

2、总结影子变化规律3、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苏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整理〔苏教版〕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黄昏,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由东向西〕,太阳高度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由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是〔长—短—长〕。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低—高—低〕。

5.〔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6.很久以前,人们就留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日晷〕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局部构成。

9.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留意:面对〔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昼夜的形成缘由是(地球的自转)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1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围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15.2023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8 点,那么,美国应当在〔上午〕,德国应当在〔中午〕,澳大利亚应当在〔晚上〕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一个月).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太阳〕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挨次是〔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最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3.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中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猜谜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好,老师考考你们。

大家仔细听: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

生答(板书:影子)2.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与影子有关的节目,想看吗?(想)3.请大家注意看——师在开灯的屏幕前做动物手影:大雁。

4.游戏好玩吗?(好玩)想不想玩一玩?(想)那么谁能表演和老师不一样的?好!你来!生上台表演。

5.表演的太棒了!6.(师突然把投影灯光关上)提问:哎?影子怎么不见了?(因为没有光)7.好!要想看到影子,首先要有光。

板书:光8.可是有光就有影子吗?(教师打开幻灯机)看!怎么没有影子?(还要有物体)9.通过刚才的观察,想一想要看到清晰的影子需要那些条件呢?(要有光和物体)10.那我们来看(教师拿一块透明的薄玻璃片)哎!怎么没有影子?(因为它是透明的。

)11.小结:透明的物体,即使有光也不会有影子。

必须把光照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才能看见清晰的影子。

(板书:不透明物体)12.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情况下看见过影子?(月光下、灯光下、阳光下……)13.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是的,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都能有物体的影子,今天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补充课题:太阳和影子,生齐读。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优 第一单元 1. 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 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

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养观察的好习 惯。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 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学生材料:太阳钟材录单。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个谜语,。

太阳出来跟你走,明月升空随你行,街灯照亮前与后,夜深人静不离身。

(影子) 2.关于影子老师还带来一段好看的视频,仔细表演?(手影)你想玩吗? 3.请学生到黑板前表演手影。

(教师等第 2 个同学表演的正起劲时,突然关闭手电筒,表演无法进行)咦?影子怎么看不 见了(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光)说“因为没有物体”。

)教师出示一系列的物体:书、黑板擦、粉笔、玻璃 ⋯ ⋯ (预设:学生 发现玻璃没有影子,追问:为什么?从而得出透明的物体没有影子。

)师:要想有影子,还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要有— — (板书:不透明的物体)引导总结:通过刚才的观察,谁来总结一下,要想看到清 晰的影子(板书:影子) )需要哪些条件?4.师:除了灯光。

还有什么情况下能产生影子?(灯光下、月光下、阳光下⋯ ⋯ )看来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太阳和影子。

(板书:太阳,完成课题《太阳和) 二、交流观察,探究特点1.课前已经让大家观察了太阳和影子,而且我们的地观察。

(课件出示课前观察要 求))(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太阳下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观察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 (4)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太阳和影子 (4)

1.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的运动(视)造成的。

2.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到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3.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有意识的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教学难点】观察一天影子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日出日落图、指南针、尺、钟表、温度计、手电筒、竹篾、三幅没完成的画。

学生材料:日影仪的制作材料(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日出视频,引导欣赏。

2.谈感受并用几句话简单描述日出及日落情景。

板书:太阳(调动学生已有的对太阳东升西落的感知,为后续的观察太阳视运动的活动奠定基础。

)3.看看窗外的太阳,同学们能不能描述出太阳此时此刻的位置吗?(引导学生从方位和高度两方面来描述。

)4.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此时太阳的高度,老师向大家推荐一种简单的计量方法。

(1)左手握拳,举到和眼睛一样高;(2)然后拳头一个接着一个叠上去,直到拳头刚好遮住太阳。

计算一下拳头数,这就是我们测量的太阳高度。

5.活动:现在就请同学们到教室外实地测量一下此时太阳的高度,注意记好自己此时站立的地点并做好记录。

6.回班汇报交流。

7.现在太阳是出现在(根据当时的方位),我们还会在天空什么方位看到太阳?那是在什么时候?8.请同学们早晨到校及下午放学时在刚才观察的地点观察测量一次太阳的方位及高度,完善记录表。

二、研究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刚才同学们站在阳光下时有没有发现身边多了什么?(板书:影子)2.你的影子是什么样子呀?阳光下你还发现了哪些影子?3.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阳光下物体的影子藏着哪些秘密,好吗?为了方便,我们要先准备一个道具,(出示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4.指导制作日影仪(木棒、橡皮泥、白纸自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理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理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整理好)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1课、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通过辨认影子了解物体和影子的关系。

2、能够通过玩影子游戏感受阳光和影子的关系。

(二)知识与技能: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2、知道这种变化是太阳(视)运动造成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到平常事物的变化中包含着科学的规律。

2、有意识地关注身边的科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标杆、粉笔学生准备:卡纸、铅笔等记录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猜谜语:你走它也走,你停它也停,白天跟着你,晚上离开你。

(影子)2、你知道影子和什么有关吗?3、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些问题。

(板书课题)4、室外活动:在有阳光的地方放上标杆,画上它的影子,进入教室。

二、自主学习1、这是谁的影子?(1)小组讨论:你认为这是谁的影子?(2)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画出树和电杆的影子。

2、认识影子是怎么形成的(1)小组交流:影子是怎么形成的?(2)汇报。

(3)小结:物体挡住光形成影子。

3、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室外活动:再次画出标杆的影子。

(2)观察:你发现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吗?(3)小组交流。

汇报。

(4)小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在发生变化。

三、巩固应用1、影子是怎么形成的。

2、影子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3、课后继续研究影子,你还能发现什么?第2课、太阳钟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太阳和影子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太阳和影子    苏教版

太阳和影子
一、教学内容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
二、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方法(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继续观察和记录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

3.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科学知识:
1.了解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高度有关。

难点:总结和分析出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的规律。

四:教学时间:二教时。

五:教学准备:
标杆、温度计、日影仪、竹蔑或铁丝或电线(能湾成弧度就行)、手电筒、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

第一教时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1.太阳和影子
太阳影子
(东、上午)(西、长)
(南、中午)(北、短)
(西、下午)(东、长)
第二教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太阳和影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和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2.引导学生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置疑,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3.知道利用太阳光和太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为人们的生活做一些有益的事。

二、教学重点:了解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知道同一物体在阳光下影子长短和方向变化的规律;并能运用太阳与太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来辨别方向。

三、教学准备:1.课前观察或回忆生活经验提示卡片。

2.投影仪一台,银幕一个、太阳高度测量仪。

3.每组三幅画。

4.课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游戏导入1.教师做手影游戏。

2.学生做手影游戏。

3.通过游戏过程中的设计,总结出影子形成的条件。

(二)交流游戏,活动探究,总结规律,发现新知。

1.交流观察,总结规律。

(1)交流太阳在天空中位置变化的规律;(2)活动实践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

(3)交流阳光下物体影子的特点。

(4)情景模拟活动。

2.动手作画,深化认识(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画出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间物体的影子。

(2)小组交流所画影子,教师.学生进行评点。

(3)学生根据评点进行修改。

3.深入探究,发现新知。

(1)回忆知识储备,引出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和温度的关系。

(2)利用课件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估计时间。

(3)利用课件根据影子估计时间。

(三)交流生活现象,明确科学应用1.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太阳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3.阳光下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总结延伸,指导课外活动1.总结太阳和阳光下的影子为生活增添了快乐。

2.简介古代的日晷。

3.提出让学生课外搜集日晷有关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2 、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 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一天中气温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气温也越高。

3 、人们利用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日晷是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古代计时器还有:沙漏、有刻度的蜡烛、中国古代铜壶滴漏、牛顿钟等。

4 、太阳东升西落以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形成的。

5 、16 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地球绕着太阳在运动,昼夜的形成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6 、当北京是白天时(中午),华盛顿是黑夜,巴黎是清晨,夏威夷是黄昏。

7 、月相变化的规律依次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农历十五)-残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做月相。

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月亮在天空中的运动:我们看到的月亮也是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但它每天升起的时间不一样。

有时,白天的时候月亮也在天上,只是由于太阳光太强我们看不到而已。

8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 点,美国(华盛顿)7 :00 、德国13 :00 、澳大利亚22 :00 收看实况直播。

9 、昼夜变化对动植物都有影响,如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状态是不一样的;很多动物在白天和黑夜的生活状态也是不一样的。

白天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开放;晚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

牵牛花凌晨4 点开放,夜里闭合。

合欢树白天叶子张开,夜晚叶子闭合。

10 、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中的固定时间形式放或闭合。

200 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 花钟” ,他是把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花,顺次排列在钟面形的花坛。

林奈的“ 钟” 非常准确,直到现在,欧洲人仍以这种“ 钟” 来布置花坛。

菊花是短日照花卉,减少光照时间可以提前开放。

除菊花外,一品红、蟹爪兰等也属于短日照花卉。

11 、延长光照时间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是因为合理的光照能刺激排卵,增加产蛋量。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有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

光是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自然光:闪电太阳萤火人造光:灯泡蜡烛焰火常见光源:太阳、星星、萤火虫、灯、蜡烛火等,月亮不是光源。

2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被称为“ 小孔成像” 。

原理可以用“ 光沿直线传播” 的原理来解释。

3 、可以在水中加入细小颗粒的物质,如粉笔灰来观察光在水中行进的方向。

4 、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反射。

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大小和实物相等。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凸透镜。

凸透镜的用途:做照相机的镜头、老花镜的镜片、显微镜的镜片等。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凹透镜。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望远镜是用一组凸透镜和凹透镜制成的。

研究内容凸透镜凹透镜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中间薄,边缘厚观察物体有放大作用有缩小作用可聚光使光发散成像特点可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5 、照镜子发现哪些有趣的现象:( 1 )在镜子中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 2 )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左右、前后相反的。

( 3 )两面镜子成90 度,镜中出现三辆车;如果成60 度,将出现五辆车;夹角越小,出现的影像越多,这是因为两个镜子互相映照产生的。

6 、光线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会在交界面上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透过不同镜片观察物体,凸透镜有放大作用,凹透镜有缩小作用。

7 、用一个凹透镜和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是正像。

如果把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放在一起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倒像。

8 、光是有颜色的。

阳光被三棱镜分解后的色彩: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一现象是1666 年由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彩虹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9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将它们混合后是白色,七色光也可以合成白光。

当七色圆盘旋转起来时,彩色顿时就会消失,而呈现出一片灰白色。

. 白色的太阳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而在一定条件下,七彩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和反射的色光不同,由此显现的色彩也不同。

第三单元:电和磁1 、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一个基本电路由电池、小灯泡、导线、开关组成。

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电流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2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导体:钢尺、铁钉、铁片、钥匙等金属做的物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常见绝缘体:塑料制品、橡胶、木头、橡皮、布、纸等。

3 、检验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利用电池、电线和小灯泡所组成的简单电路作为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测定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活中导体与绝缘体的应用:插座的里面需要导电,用导体金属做,外壳不能导电,用绝缘体塑料做;电线的外面都用橡胶皮包好,是为了绝缘……家庭用电的危险行为:许多电器连接在一条电线的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过热发生火灾;用湿布擦拭电灯、将湿衣服晾在电线上、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这些行为都会导致触电,很危险。

当家里的电路发生故障时,先要切断电源,然后请专业人员来修理。

4 、磁铁有南极(S )和北极(N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的性质:(1 )能吸铁(2 )能指南北( 3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5 、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

磁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North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Sou th 表示。

6 、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

指南的一头称为南极(S ),指北的一头称为北极(N )。

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它被称为司南。

指南针指南北的原因是: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N 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S 端。

7 、测量比较两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用磁铁去吸大头针或回形针等,吸得多的磁力大。

8 、两极变化和线圈绕向、电池正负极接法有关。

9 、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相同: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南北,都是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不同:磁铁磁性是永久的,电磁铁在通电时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门吸、带磁性的冰箱门、磁悬浮列车等。

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电线匝数以及有无铁心有关:电流大,磁力大;匝数多,磁力大;有铁心,磁力大电可以产生磁。

把电线按照一个方向绕在铁钉上,接通电路,就形成了一个电磁铁,可以吸起大头针或回形针等。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越多,磁力越大;磁力大小还与线圈匝数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磁力也越大。

电磁铁也有南极和北极,而且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电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也会改变。

电磁铁的应用:电动机、电磁起重机、电铃等。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 、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人一分钟的心脏跳动次数与脉搏次数是一样的。

运动后人的呼吸次数与心跳次数都会加快。

休息后会慢慢趋于平静,直到恢复到和运动前一样。

2 、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认识并知道他们的作用)人呼吸时,主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 、呼吸时,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4 、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5 、肺活量大就说明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强,人体内部的氧供应就充裕。

6 、体育锻炼能增加人的肺活量,使心脏更有力。

肺活量由呼吸肌的力量、弹性决定的。

保护肺和心脏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吸烟,不喝酒。

7 、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跳动的脉搏。

人进行血液循环的主要器官是心脏和血管,通过血液流动,可以把大量的氧气和养料运送到身体各处,并能把从全身各处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输送到肺和其他器官排出体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