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时间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半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全章节)教学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7 认识钟表》(全章节)教学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7 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了解钟面的结构,结合生活经验会认、读、写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2.通过操作钟表,理解并掌握认整时的方法,能用语言比较清晰地表述认识时刻的方法,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3.在认识时间的过程中,感受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钟面,会认、读、写整时,并总结出看整时的方法。

2.特殊时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师:我有一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请你猜猜看,我这个好朋友是谁?(学生猜出是闹钟、钟表)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师:这就是钟表(出示实物钟),你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它。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易于吸引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1.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正常工作着的钟面。

师: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钟面,把看到的与同学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学情预设】预设1:钟面上有2根针。

预设2:钟面上有12个数。

预设3: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

预设4:分针、时针转动的方向一样。

……师:(出示钟面模型)钟面上有12个数,谁来带着大家数一数?指名从1开始数到12。

师:你发现这些数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师:钟面上有2根针,它们的样子相同吗?【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出一根针又细又长,一根针又短又粗。

师:我们把又细又长的这根针叫做分针,又短又粗的针叫做时针。

(板书: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还发现了分针跑得快,时针走得慢,而且分针、时针转动的方向一样。

我们一起来用手势表示分针和时针转动的方向。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顺时针方向。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让学生认识钟面的外部结构,为后面认识整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认识钟表—半时》的教学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认识钟表—半时》的教学一等奖说课稿

数学《认识钟表—半时》的教学一等奖说课稿《数学《相识钟表—半时》的教学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盼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协助!1、数学《相识钟表—半时》的教学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我执教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相识钟表》其次课时。

本单元教学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相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内容构造如下:相识钟面——相识整时——相识半时。

共计两课时。

本节课在相识钟面及整时根底上相识半时,发觉半时指针的化向特点,是今后学习时、分、秒的根底。

这局部内容是本单元的难点。

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有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他们生活经历和已有学问,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时机从四周熟识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的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目标:学问目标:借助已有生活经历,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相识半时;实力目标:通过视察探讨、比拟等学习活动,初步造就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情感目标:结合日常生活作息时间,造就学生珍惜时间的看法和合理支配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相识半时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实现以上目标,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视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沟通、生生沟通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

目前,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吸引了学生与老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并没有运用课件,而是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学问特点,比拟有效地运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自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验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按部就班的原那么,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沟通、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相识,再上升为理性相识,感受数学的力气。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本着“教为学效劳”的原那么,采纳“情境体验---建立模型----说明应用”的学习模式。

一上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案

一上数学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教案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第91页-------第95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第91页先给出一幅一个学生早晨起床的生活情境图。

在这幅情境图中,学生正在起床,墙上挂着一个钟显示7时,并标明时针和分针;床头柜上有一个电子闹钟显示7时。

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说明,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像挂钟和手表这样的,钟表面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另一种是像闹钟这样的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点的左边是几,同时点右边是“00”,就是几时。

第91页下边是3个钟表,显示了3个时刻,同时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标明它们的时刻。

通过这3个时刻的学习,使学生会看整时。

第92页结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有早晨7时,也有晚上7时。

还可以通过小东一天的作息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第93页教学半时,最上边给出了显示半时的3个钟表,同样用中文和电子表数字标明它们的时刻。

半时比整时学习起来更难,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半时的时针和分针的指向有什么特点,与整时的指向有什么不同。

用电子表数字显示半时,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只要知道“30”表示半时就可以了。

第93页下边是做一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出上学的路上、上课、锻炼、晚自习等几项活动,巩固对半时的认识。

练习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弹性,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合集3篇)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合集3篇)1.一年级认识钟表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半时。

教学过程:一、唱快乐歌,猜谜激趣,顺势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

它呀,有三条腿,白天、黑夜不停跑,发出嘀哒、嘀哒的声音,提醒你,早睡早起习惯好,谁知道这是什么?生:闹钟。

师出示一个实物钟。

师:对啦,这就是钟表,聪明的小朋友们知道钟表有什么作用吗?生:……师:钟表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师:小朋友拿出钟面模型,看一看,拨一拨后和同桌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停。

请小朋友来说说,钟面上有什么?你有什么发现?生:……师:刚刚小朋友说的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面。

师:首先,我们看到钟面上有3根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哥哥,较长的是分针弟弟,还有又细又长的是秒针小弟弟,我们以后再认识秒针小弟弟。

师:钟面有几个数字,(12个),这12个数字按从小到大顺序围成一圈。

师:再看看,时针哥哥,分针弟弟在跑步,谁跑得快?生:分针弟弟跑得快,时针哥哥走得慢。

(二)认识整时师把钟表拨到8时,师:请问,这时候钟面所指的时刻是几时?生:8时。

板书:8时。

师:这时分针弟弟指向的数字是几?(12)。

时针哥哥指向的数字是几?(8)。

师:下面,我请小朋友上来拨一拨3时。

板书:3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再请小朋友拨一拨5时。

板书:5时。

生上台拨。

师:同意吗?生:同意。

师:好了,现在8时、3时、5时三个钟面都在黑板上,仔细观察钟面,说一说,表示整时,分针都指向数字几?生:12。

师小结:当钟面上的分针弟弟都指着12,时针哥哥指向几,就是几时。

认识钟表教案—利丹丹

认识钟表教案—利丹丹

《学看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7~81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时间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会认整时和半时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它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学生分析】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

他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

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而且每个家庭都有挂钟或手表,钟面、表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但时间比较抽象,因此教学时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结合一定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上有12个数,感知12个数的排列方式,认识时针和分针。

会认、读、拨整时和半时,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亲身经历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总结出认识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有12数及其排列方式,认识时针和分针;会认、读、拨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掌握认读整时、半时的方法;在认读过程中正确区分时针和分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钟。

【学具准备】学具小钟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老师给你们播一首谜语歌,请你们仔细听它是谁?(课件播放音乐)师:恩,真棒。

答案就是钟表。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钟表吗?谁能说说你在哪儿见过钟表?(学生汇报:在家里,教室里……)师:恩,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生活中钟表无处不在,我们看!(课件出示生活中钟表图片)师:钟表的种类这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作用,谁知道?师:对,钟表可以告诉我们时间。

那怎样看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看钟表。

(板书课题:学看钟表)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1、认识钟面师:请你们仔细观察老师带来的这个钟表,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学生汇报:钟面上有12个数;钟面上有三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钟表表面的内容,学会在钟表上观看时间,学会用两种方法表示当前的整时,完成对钟表的学习。

1.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有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分析,并且结合教学的内容,产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对问题的主动有效探索分析。

2.让学生在钟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时间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行为,合理的安排自身的时间,能够结合时间表做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

3.利用教学的内容关联日常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完成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学重点:掌握钟表的看整时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在学习完成之后,掌握如何利用两种方法表示整时。

教学准备:课件、钟表表面教学过程:课前导入同学们,大家都知道钟表吗?钟表是我们日常生活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东西,大家也都习惯使用钟表来表示现在的时间,但是钟表本身有着长短不一的三根指针,这些指针大家知道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钟表能够表示现在的时间,大家观察以下老师手里的钟表,互相讨论一下前面的问题。

1.初步知识探究1.正式认识钟表教师让学生成立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对表盘之中的所有元素以及特点进行总结,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地知识内容的掌握,有效完成对知识的分析和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非常快的掌握知识的内容,而且由于知识是学生自己进行发掘以及思考得出的,因此会极大加强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实现对内容的掌握。

教师提示:表盘一般是什么形状的,其中有多少个数字,这些数字分别为多少,在表盘之中有几根针,分别特点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的特点,用这些特点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内容的掌握,实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认识钟表知识点归纳

1.小学一年级认识时间知识点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分针细长跑的快,时针粗短跑的慢。

2、分针指12,就是几时整(12:00)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也是1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60小格(一圈),所以1时=60分。

比大小:3时()300分 3、一刻钟是15分,半小时是30分,1小时是60分。

时针从12走到1,走了(1)时,分针从12走到1,走了(5)分。

时针从12走到3,走了(3)时,分针从12走到3,走了(15)分。

时针从1走到4,走了(3)时,分针从1走到4,走了(15)分。

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12)时。

分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12,走了(60)分或(1)时。

4、写时间:两种 几时几分和电子表数字的形式来表示 【补充】分针从1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到1,走了(60)分或(1)时。

时间:时针走过数字几,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小格,就是几时多少分。

例:时针指在8和9之间,分针指着7,这个时刻是(8)时(35)分。

8时少5分是(7:55)7时过10分是(7:10) 5、画分针时针需要注意: ①分针时针用一长一短(长短区分要明显)的直线表示即可,不用加箭头; ②时针的位置,不是整时钟面,在时针指在相邻两个数的中间,当小于半时时,指针指向接近较小的数,当大于半时时,时针指向接近较大的数。

以7:35为例,因为35分大于半时,所以时针指向更接近数字8,分针指向数字7 2.小学一年级认识时间教案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钟面上的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2、在认、读、写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的时间观念。

3、通过时间与生活联系的事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宝贵,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教育。

教学重点:时、分的认识。

教学难点:几时几分的认读。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学具――小钟。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谜底:钟表)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

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

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

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

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

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

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

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

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

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1、进一步认识钟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