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问答题
继电保护问答题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答:①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被破坏,保证其它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②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后备保护的作用是什么何谓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答:作用:主保护拒动时后备动作切除故障近后备:当本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作为后备。
与主保安装在同一地点,只能对主保拒动作后备,断路器拒动不行。
远后备:安装在被保护的上一级,拒动都能做后备。
3、继电保护装置用互感器的二次侧为什么要可靠接地答:防止一次绝缘不好而使其击穿,高电压会直接加到二次设备上而烧毁设备或伤及人员,而电压互感器是测量对地电压,必须接地才能准确测量。
4、电流互感器在运行中产生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受二次电流(或一次电流)、二次负载、功率因数以及频率的影响5、电力系统短路可能产生什么后果答:①通过故障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故障元件损坏②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电动力出现,引起其损坏或缩短寿命③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破坏用户工作的稳定性或影响工厂产品质量④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甚至使整个系统瓦解。
6、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1.选择性 2.速动性 3.灵敏性 4.可靠性7、简述电流速断保护的优缺点。
答:优点:简单可靠,动作迅速;缺点:不能保护本线路全长,保护范围直接受系统运行方式和线路长度的影响8、为什么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要考虑返回系数,而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及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则不考虑答:过电流保护的动作电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使保护在外部故障切除后能可靠地返回,由于过流保护的动作电流较小,其返回电流也较小,在外部故障切除后电流恢复到最大负荷电流时可能大于返回电流而不能返回。
而瞬时电流速断保护在外部故障时根本不会动作,当然就不存在返回问题。
(完整word版)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用技术问答(第二版)

何谓三段式电流保护?其各段是怎样获得动作选择性的?答:由无时限电流速断、限时电流速断与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组合而构成的一套保护装置,称为三段式电流保护。
无时限电流速断保护是靠动作电流的整定获得选择性;时限电流速断和过电流保护是靠上、下级保护的动作电流和动作时间的配合获得选择性。
2.流电路中,电流的频率、电感的感抗,电容的容抗各为多少?答:在直流电路中,电流的频率为零,电感的感抗为零,电容的容抗为无穷大。
3.用接有备用电源自投装置低压起动元件的电压互感器时,应注意什么?答:应先将自投装置退出运行,然后停无压起动回路的电压互感器,以防自投装置误动作。
4.安装及大修后的电力变压器,为什么在正式投入运行前要做冲击合闸试验?冲击几次? 答:新安装及大修后的电力变压器在正式投入运行前一定要做冲击合闸试验,这是为了检验变压器的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校验差动保护躲过励磁涌流的性能。
新安装的设备应冲击五次,大修后设备应冲击三次。
5.导体焊接中应留意哪些问题?答:(1)应使用30W及以下的电烙铁(2)应用镊子夹住所焊的晶体管脚(3)焊接时间不能过长。
6.什么叫重合闸前加速?答:重合闸前加速保护,是当线路上(包括相邻线路)发生故障时,靠近电源侧的保护首先无选择性动作跳闸,而后借助重合闸来纠正,这种方式称为重合闸前加速。
7.BCH-2型和BCH-1型差动继电器的特性有什么不同?答:BCH-2型和BCH-1型差动继电器中有短路线圈,其避越变压器厉磁涌流的性能优越。
BCH-1型差动继电器中有制动线圈,对其避越外部故障时不平衡电流的性能优越。
一般采用BCH-2,当外部故障电流过大而使保护灵敏度不够时,采用BCH-1。
8.安装或二次回路经变动后,变压器差动保护须做哪些工作后方可正式投运?答:新安装或二次回路经变动后的差动保护,应在变压器充电时将差动保护投入运行,带负荷前将差动保护停用,带负荷后测量负荷电流相量和继电器的差电压,正确无误后,方可将差动保护正式投入运行。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答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答 0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问答 556.在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为什么有时要加装方向继电器组成零序电流方向保护?答:在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如线路两端的变压器中性点都接地,当线路上发生接地短路时,在故障点与各变压器中性点之间都有零序电流流过,其情况和两侧电源供电的辐射形电网中的相间故障电流保护一样。
为了保证各零序电流保护有选择性动作和降低定值,就必须加装方向继电器,使其动作带有方向性。
使得零序方向电流保护在母线向线路输送功率时投入,线路向母线输送功率时退出。
57.零序(或负序)方向继电器的使用原则是什么?答:零序电流保护既然是作为动作机率较高的基本保护,故应尽量使其回路简化,以提高其动作可靠性。
而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则是零序电流保护中的薄弱环节。
在运行实践中,因方向继电器的原因而造成的保护误动作时有发生。
因此,零序(或负序)方向继电器的使用原则如下:(1)除了当采用方向元件后,能使保护性能有较显著改善的情况外,对动作机率最多的零序电流保护的瞬时段,特别是“躲非全相一段”,以及起后备作用的最末一段,应不经方向元件控制。
(2)其他各段,如根据实际选用的定值,不经方向元件也能保证选择性和一定灵敏度时,也不宜经方向元件控制。
(3)对平行双回线,特别是对采用单相重合闸的平行双回线,如果互感较大,其保护有关延时段必要时也包括灵敏一段,一般以经过零序方向元件控制为宜,因为这样可以不必考虑非全相运行情况下双回线路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可以改善保护工作性能。
(4)方向继电器的动作功率,应以不限制保护动作灵敏度为原则,一般要求在发生接地故障且当零序电流为保护起动值时,尚应有2以上的灵敏度。
58.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输电线路接地保护方式主要有哪几种?答: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输电线路接地保护方式主要有:纵联保护(相差高频、方向高频等)、零序电流保护和接地距离保护等。
59.什么是零序保护?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为什么要单独装设零序保护?答:在大短路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接地故障后,就有零序电流、零序电压和零序功率出现,利用这些电量构成保护接地短路的继电保护装置统称为零序保护。
继电保护问答题500

1 、什么是继电保护装置?答:当电力系统中的电力元件(如发电机、线路等)或电力系统本身发生了故障或危及其安全运行的事件时,需要向运行值班人员及时发出警告信号,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开关发出跳闸命令,以终止这些事件发展的一种自动化措施和设备。
实现这种自动化措施的成套设备,一般通称为继电保护装置。
2 、继电保护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是什么?答: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主要分为两部分:1、当被保护的电力系统元件发生故障时,应该由该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迅速准确地给距离故障元件最近的开关发出跳闸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时从电力系统中断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电力元件本身的损坏,降低对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影响,并满足电力系统的某些特定要求(如保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等)。
2、反应电气设备的不正常工作情况,并根据不正常工作情况和设备运行维护条件的不同(例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发出信号,以便值班人员进行处理,或由装置自动地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而会引起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
反应不正常工作情况的继电保护装置容许带一定的延时动作。
3、简述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式?答:继电保护主要利用电力系统中元件发生短路或异常情况时的电气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的变化,构成继电保护动作的原理,也有其他的物理量,如变压器油箱内故障时伴随产生的大量瓦斯和油流速度的增大或油压强度的增高。
大多数情况下,不管反应哪种物理量,继电保护装置将包括测量部分(和定值调整部分)、逻辑部分、执行部分。
4、如何保证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答:可靠性主要由配置合理、质量和技术性能优良的继电保护装置以及正常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来保证。
任何电力设备(线路、母线、变压器等)都不允许在无继电保护的状态下运行。
220kV 及以上电网的所有运行设备都必须由两套交、直流输入、输出回路相互独立,并分别控制不同开关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保护。
当任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或任一组开关拒绝动作时,能由另一套继电保护装置操作另一组开关切除故障。
继电保护问答题

1.1问答题1.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的所起的作用是什么?a.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恢复无故障部分正常工作。
b.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减负荷或跳闸。
2.继电保护装置通过那些环节完成预定的保护功能,各环节的作用是什么?(1)测量部分:从被保护对象输入有关的电气量作为保护动作的判据,并与已给的整定值进行比较,判断保护是否动作。
(2)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工作,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是否延时等。
(3)执行部分: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
3.后备保护的作用是什么?阐述远后备保护和近后备保护各自的优缺点。
(1)对被保护范围内的故障,能迅速的有选择性加以切除,以保证系统中其它非故障部分继续运行。
(2)远:断路器拒动时,仍然能切除故障。
动作失去选择性,切除故障时间长。
(3)近:动作仍具选择性,切除故障时间短。
断路器拒动时,无法切除故障。
2.3问答题1.什么是系统最大运行方式和最小运行方式?答:对每一套保护装置来讲,通过该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保护安装处到系统等效电源之间的系统等效阻抗最小,即Zs=Zs.min)的方式,称为系统最大运行方式。
短路电流为最小(系统等值阻抗Zs最大,即Zs=Zs.max)的方式,则称为系统最小运行方式。
在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
而在最小运行方式下,两相短路时,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
2.什么是“动作电流”、“返回电流”和“返回系数”,过电流继电器的返回系数过高和过低各有何缺点?返回电流与起动电流的比值称为继电器的返回系数3.电流Ⅰ段和Ⅱ段联合工作时,依靠什么环节保证保护动作的选择性?依靠什么环节保证动作的灵敏性?答:阶段式电流保护分为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定时限过电流保护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必须按照躲开本线路末端的最大短路电流来整定,即考电流整定值保证选择性。
继电保护问答题总结

1距离保护是利用正常运行与短路状态间的哪些电气量的差异构成的? 答: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接近额定电压,电流为正常负荷电流,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负荷阻抗,其值较大,阻抗角为功率因数角,数值较小;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电压变为母线残余电压,电流变为短路电流,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变为保护安装处与短路点之间一段线路的短路阻抗,其值较小,阻抗角为输电线路的阻抗角,数值较大,距离保护就是利用了正常运行与短路时电压和电流的比值,即测量阻抗之间的差异构成的。
2为了切除线路上各种类型的短路,一般配置哪几种接线方式的距离保护协同工作?答:保护装置一般只考虑简单故障,即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两相不接地故障和三相短路故障四种类型的故障。
再11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上,一般配置保护接地短路的距离保护和保护相间短路的距离保护。
接地距离保护的接线方式引入“相——地”故障环上的测量电压、电流,能够准确的反应单相接地、两相接地和三相接地短路;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映入“相——相”故障换上的测量电压、电流,能够准确地反应两相接地短路、两相不接地短路和三相短路。
即对于单线接地短路,只有接地距离保护接线方式能够正确反应;对于两相不接地短路,只有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能够正确反应;而对于两相接地短路及三相短路,两种接线方式都能够正确反应。
为了切除线路上的各种类型的短路,两种接线方式都需要配置,两者协同工作,共同实现线路保护。
由于相间距离保护接线方式手过渡电阻的影响较小,因此对于两相接地短路及三相故障,尽管理论上两种接线方式都能够反应,但一般多为相间距离保护首先跳闸。
3距离保护装置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答:距离保护一般由启动、测量、振荡闭锁、电压回路断线闭锁、配合逻辑和出口等几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分述如下:(1)启动部分:用来判别系统是否发生故障。
系统正常运行时,该部分不动作;而当发生故障时,该部分能够动作。
继电保护题库

继电保护题库一、填空题:1、继电保护动作的_________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仅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停电范围尽量缩小,以保证系统中的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
2、电力系统整定计算时不考虑过渡电阻的短路,称为短路。
3、反应整个被保护元件上的故障,并能以最短的时限有选择地切除故障的保护称为4、一般来说,按预先整定的输入量动作,并具有电路控制功能的元件称为5、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电力设备或相邻线路保护实现后备称之为;主保护拒动时由本设备另一套保护实现后备、断路器拒动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实现后备称之为6、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是由、和组成的。
7、对动作于跳闸继电保护应满足、、和可靠性四项基本要求。
8、输电线路的短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继电保护装置是由组成的。
(A)二次回路各元件;(B)测量元件、逻辑元件、执行元件;(C)包括各种继电器、仪表回路;(D)仪表回路。
2、线路继电保护装置在该线路发生故障时,能迅速将故障部分切除并(A)自动重合闸一次;(B)发出信号;(C)将完好部分继续运行;(D)以上三点均正确。
3、继电器按其结构形式分类,目前主要有(A)测量继电器和辅助继电器;(B)电流型和电压型继电器;(C)电磁型、感应型、整流型和静态型;(D)启动继电器和出口继电器。
4、当系统发生故障时,正确地切断离故障点最近的断路器,是继电保护装置的的体现。
(A)快速性;(B)选择性;(C)可靠性;(D)灵敏性。
5、为了限制故障的扩大,减轻设备的损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具有(A)快速性;(B)选择性;(C)可靠性;(D)灵敏性。
6、电力元件继电保护的选择性,除了决定继电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外,还要求满足:由电源算起,愈靠近故障点的继电保护的故障起动值(A)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短;(B)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短;(C)相对愈小,动作时间愈长;(D)相对愈大,动作时间愈长。
继电保护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1、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四项基本要求是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2、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通常伴有电流增大,电压降低,以及电流与电压间相位改变等现象。
3、CT的二次绕组按三相三角形接线,它的接线系数是√3 。
4、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流滤过器的输出电流,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中为本线路的三相零序电流之和(或故障相电流),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中为所有非故障线路的接地电容电流之和。
5、当PT有三个绕组时,第三绕组开口三角电压在大接地电流系统为100V,,在小接地电流系统为100/3V 。
6、在电力系统中,采用快速保护、自动重合闸装置、低周减载装置都是保证系统稳定的重要措施。
7、变压器励磁涌流中含有很大的非周期分量,且波形之间出现间断角。
8、在主变差动保护中,由于CT的变比不能选的完全合适所产生的不平衡电流,一般用差动继电器中的平衡线圈来解决。
9、整流式仪表反映系统交流电量的平均值,但其表盘是按交流电量的有效值刻度的。
10、正常情况下,两个电流同时工作,当任一电流母线断开时,由另一电源带全部负荷,这种备用方式称为暗备用。
11、自动重合闸的起动方式有不对应起动方式和保护起动方式两种。
12、当系统中发电机发出的总功率大于负荷总功率时,发电机转速加快,系统频率升高。
13、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敷设在同一沟道时,要分别装在沟道的两侧,如果分不开时,则控制电缆应敷设于电力电缆的下面。
14、兆欧表有三个接线柱,其标号分别为G、L、E,使用时G接屏蔽线,L接被测品,E接地。
15、在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差动保护装置中,一般利用差动继电器作为启动元件,相位比较继电器作为选择元件。
16、对负序电压继电器,用单相法模拟三种两相短路时,其刻度值为试验电压的1/√3 倍。
17、在系统振荡过程中,系统电压最低点叫振荡中心,它位于系统综合阻抗的1/2 处。
18、助增电流的存在,使距离保护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短。
19、对系统二次电压回路通电时,必须可靠断开至PT二次侧的回路,防止二次反充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器元件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2、电力系统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是什么?分别对这四个基本要求进行解释?正确理解”四性”的统一性和矛盾性.选择性: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饰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速动性: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灵敏性: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
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的正确的反映出来。
可靠性:保护装置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应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动;而在其他不改动作的情况下,应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作。
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进行的。
3、继电保护装置的组成包括那几个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测量部分:测量从被保护对象输入的有关电气量进行计算,并与已给定的整定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大于”“不大于”等于“0”或“1”性质的一组逻辑符号,从而判断保护是否该启动。
逻辑部分:根据测量部分各输出量大小,性质,输出的状态,出现的顺序或其组合,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工作,最后确定时候应该使断路器跳闸货发出信号,并将有关命令传给执行部分。
执行部分:根据逻辑部分输出的信号,完成保护装置所担负的任务,如被保护对象故障时,动作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4、何谓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辅助保护?远后备和近后备保护有何区别?各有何优、缺点?主保护:反映被保护元件本身的故障,并以尽可能短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后备保护: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障的保护,又分为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
辅助保护: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时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近后备保护:在本元件处装设两套保护,当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动作。
远后备保护: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上一级电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微机继电保护硬件系统的构成及各模块的作用数据采集系统: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微机主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完成各种保护功能输入\输出系统:完成各种保护的出口跳闸,信号报警,外部节点输入及人机对话等功能。
微机保护软件的构成和各种算法保护软件:主程序:对硬件初始化,自检(定值自检,程序自检,开出检查,开入量监视等)采样中断系统:采样,气动元件判别等。
故障处理程序:实现保护功能。
全周傅氏算法:计算结果是一个向量的实部和虚部。
滤波作用:直流及各次谐波分量。
需要一个周期的数据窗,时间是20毫秒。
可以提取任何整次谐波分量。
受到衰减直流分量影响会产生计算误差,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小其影响。
半波傅氏算法:在故障后10ms即可进行计算,因而保护的动作速度减少了半个周期。
不能滤除恒定直流分量和偶次,因此,误差较大。
三段式电流保护各段保护范围和灵敏性之间的关系如何?一段保护本线80%,二段保护本线路全长以及部分相邻线路,三段保护本段以及相邻线路全长。
灵敏性三段大于二段大于一段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有几种?对它们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性能进行比较。
三相星形接线方式,两相星形接线方式性能比较看课件:1)各种相间短路 2)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的不同相两点接地短路 3)在YD11接线的变压器后的两相短路三相星形接线方式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中。
两相星形接线被广泛应用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作为相间短路电流保护的接线方式。
何谓相间短路功率方向继电器的90°接线?采用这种接线方式时,三个继电器应分别如何接线?指在三相对称且功率因数cos ϕ=1的情况下,.r I 超前r U .90̊ 的接线方式。
采用90°接线的功率方向继电器在相间短路时会不会有死区?为什么?对各种两相短路没有死区,因为继电器加入的是非故障的相间电压,其值很高; 在其正方向出口附近发生三相短路,AB 或CA 两相接地短路及A 相接地短路时,由于A U ≈0或数值很小,使继电器不能动作,这称为方向继电器的死区。
在方向过电流保护中为什么要采用按相起动?试举例说明。
方向过流保护采取"按相起动"的接线方式,是为了躲开反方向发生两相短路时造成装置误动。
例如当反方向发生BC 相短路时,在线路A 相方向继电器因负荷电流为正方向将动作,此时如果不按相起动,当C 相电流元件动作时,将引起装置误动;采用了按相起动接线,尽管A 相方向继电器动作,但A 相的电流元件不动,而C 相电流元件动作但C 相方向继电器不动作,所以装置不会误动作(百度一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零序电流、零序电压的分布特点零序电压:故障点零序电压最高;离故障点越远,零序电压越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处为零。
零序电流:分布于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的多少和位置有关;大小与线路及中性点接地变压器的零序阻抗有关。
零序功率:分布,短路点的零序功率最大;方向,对于发生故障的线路,两端的零序功率方向为线路到母线。
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的接线方式和特点 .r I =3.0I .0.3U U r -= 图看课件零序功率方向继电器有无死区?为什么?没有死区,因为故障点的零序电压最高。
零序电流保护优缺点优点:1零序过电流保护的灵敏度高2受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要小3不受系统振荡和过负荷影响4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没有电压死区5简单可靠缺点:1对短线路或运行方式变化很大时,保护往往不能满足要求2单相重合闸的过程中可能误动3当采用自耦变压器联系两个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时,将使保护的整定配合复杂化,且将增大地3断保护的动作时间一般电流保护的优缺点优点:简单经济可靠,广泛应用于35KV及以下等级的电网缺点:定值,保护范围以及灵敏度受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比较大。
距离保护的主要组成元件1、起动元件—判断系统是否发生故障;2、测量元件—阻抗继电器;3、时间元件—时间继电器;4、振荡闭锁回路—故障时短时开放距离保护I、II段,振荡时立即闭锁I、II段;5、断线闭锁元件—电压互感器二次断线时闭锁距离保护;6、出口执行元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阻抗继电器的接线方式相间距离保护:0°接线方式;可以正确反应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接地短路,不能正确反应单相接地短路。
接地距离保护:带零序补偿的接线方式;带零序电流补偿的接线方式,可以正确反应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和三相短路时。
不能正确反应两相短路。
方向阻抗继电器死区产生的原因及消除措施当在保护安装处正方向出口发生金属性相间短路时,母线电压降到零或很小,加到继电器的电压为零或者小于继电器动作所需的最小电压时,方向继电器会出现死区。
消除:获取极化电压(1)利用R、L、C电路构成记忆回路(2)引入非故障相电压影响阻抗继电器正确工作的因素短路点的过渡电阻电力系统振荡保护安装处与故障点之间的分支电路TA、TV的误差TV二次回路断线串联补偿电容过渡电阻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单侧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的影响:两个保护同时以第II段的时限动作,失去选择性Rg的存在总是使继电器的测量阻抗增大,保护范围缩短保护装置距短路点越近,受过渡电阻影响越大,有可能导致保护无选择性动作整定值越小,受过渡电阻的影响越大双侧电源线路上过渡电阻的影响:Rg对测量阻抗的影响,取决于两侧电源提供的短路电流的大小以及它们的相位关系双侧电源线路,过渡电阻可能使测量阻抗增大,也可能使测量阻抗减小;送电端感受电阻偏容性,测量阻抗减小,容易发生超范围误动;受电端感受电阻偏感性,测量阻抗增大,容易发生欠范围拒动;全阻抗继电器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小;方向阻抗继电器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大;在整定值相同的情况下,动作特性在+R轴方向所占的面积越小,受过渡电阻的影响就越大克服过渡电阻影响的措施在保护范围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动作特性在+R轴方向上有较大面积的阻抗继电器电力系统振荡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振荡:发电机与系统之间或两系统之间功角δ的周期性摆动现象振荡闭锁:防止系统振荡时保护误动的措施电力系统振荡时阻抗继电器的测量阻抗矢量图当δ改变时,测量阻抗的轨迹是总阻抗ZΣ的垂直平分线;(图看课件)系统振荡对阻抗继电器的影响振荡中心在保护范围内时,则距离保护会误动当保护安装点越靠近振荡中心时,受到的影响越大振荡中心在保护范围以外或位于保护的反方向时,则距离保护不会误动继电器的动作特性在阻抗平面上沿OO’方向所占面积越大,受振荡的影响就越大(图看课件)在距离保护整定值相同的情况下,全阻抗继电器所受振荡影响最大,方向阻抗继电器受影响最小;系统振荡对三段式距离保护的影响距离I段:t=0s,受影响可能会误动;距离II段:t=0.5s,受影响可能会误动;距离III段:t≥1.5s,可躲过振荡的影响;振荡与短路的区别振荡:三相对称,无负序分量电压、电流周期性缓慢变化测量阻抗随δ角变化短路:有负序分量出现电压、电流突变测量阻抗不变振荡闭锁措施:①利用短路时出现负序分量而振荡时无负序分量②利用振荡和短路时电气量变化速度不同③利用动作的延时实现振荡闭锁距离保护应用:在35KV-110KV作为相间短路的主保护和后备保护;采用带零序电流补偿的接线方式,在110KV线路中也可作为接地故障的保护。
在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中作为后备保护。
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缺陷:无法区分本线路末端短路与相邻线路出口短路。
无法实现全线速动。
不能用在220KV及以上的线路纵联保护分类按信息通道类型的不同分为:导引线纵联保护;载波保护(高频保护);微波保护;光纤保护;按照保护动作原理分为:1.纵联电流差动保护;2.电流相位比较式纵联保护;3.方向比较式纵联保护;高频通道的构成高频保护由继电保护、高频收发信机和高频通道组成。
(图看课件)高频通道工作方式(1)正常无高频电流方式 (短期发信方式)(2)正常有高频电流方式(长期发信方式)(3)移频方式高频信号的应用可分为跳闸信号、允许信号和闭锁信号。
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图看课件)I1低定值起动元件:灵敏度较高,起动发信机发信;I2高定值起动元件:灵敏度较低,起动保护的跳闸回路;S+ 功率方向元件:判断短路功率的方向;t1延时返回元件:外部故障切除后,保证近故障点侧继续发信t1时间,避免高频闭锁信号过早解除而造成远离故障点侧保护误动。
t3延时动作元件:防止外部故障时,远离故障侧的保护在未收到近故障点侧发送的高频闭锁信号而误动,要求延时t2大于高频信号在保护线路上的传输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