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住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合集下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15
2021/7/10
16
七、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外部环境的质量对居住生活的质量十 分重要,外部环境已成为选购住房的一个重 要因素 。
1、室外场地 2、环境小品
2021/7/10
17
2021/7/10
上海 春申 四季 苑小 区环 境设 计总 平面
18
2021/7/10
19
2021/7/10
20
2021/7/10
21
(一)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内容
(1)居住区整体环ຫໍສະໝຸດ 的色彩 (包括建筑的外部色彩);(2)绿地的设计;
(3)道路与广场的铺设材料和方式;
(4)各类场地和设施的设计 (儿童游戏场、老年活 动休息健身场地、青少年体育活动场地、小汽车存 车场等);
(5)竖向设计;
(6)室外照明设计;
2021/7/10
10
立面设计:
立面设计应以满足功能为基础,与平面布局有机 结合。
设计中可充分利用自然地形起伏(必要的可进行 人为塑造)、乔灌木、建筑小品、花架立体绿化 等来塑造立面效果。
大片绿地则可利用成片乔灌木、竹林等来塑造。 立面设计也应考虑到动态透视效果,以取得移步 换景的良好效果。
滨市南岗区学府三道街、学府四道街、哈西大街、尤 家街、西河沟围合的区域内,毗邻哈尔滨市高等学府 的聚集地,总用地面积29公顷,规划建筑面积控制在 490000平方米(含地下部分)以内,容积率为1.7-1.8, 建筑密度为27%以下,绿地率不得低于30%。本小区 是以较高起点改造旧工业区及棚户区,小区规划特点 是以一条生态绿带系统贯穿整个小区,以达到小区环 境的均好性。经国家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批准, 哈尔滨(欧亚书香苑)住宅小区工程立项为国家康居 示范工程。

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PPT演示课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PPT演示课件
•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 (1)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
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 杂务院等 •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 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 和绿地等 • (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 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 (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 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 1、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满足个体的需求,满足群体的需求,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 2、生态优化原则 可持续的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 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 3、社区发展原则
26
需求层次理论 :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 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 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
24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2、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a)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b)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
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 (c)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d)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
“安全、清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敞、阳光、安静、文 明”的生活质量。
住宅户型要与现代化生活条件相结合,建筑造型要具有特色。 环境设计要注重创造与现代生活、交往相适应的场所,并注意与周边 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整体造型设计应符合审美及艺术原则,在形体、尺度、比例、质感、 色彩上要相互协调,能正确传达视觉信息,具有地方特色。

第七章-城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第七章-城镇居住区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34
建筑间距
住宅建筑应尽可能争取较好朝向(南偏东15º— 南西15º),避免西向布置,住宅间距以大寒日满 窗日照时数计:大城市不少于2h,中小城市不少 于3h,旧城改建区不少于1h。不同形式的住宅建 筑,考虑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等综合因素, 其间距参照值如下:
(1)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其间距平原 地区不少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18倍,老城区不少于 0.8倍,山区不少于0.6倍(南向坡)和1.0倍(北向 坡);
3.居住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 的内外联系,车行道宽度一般为3-5m;
4.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一般宽度为2.5-3m。
10
二、道路规划布局
根据住宅区交通的类型与特征和人对交通方式选 择的一般规律,对于居民自身发生的内向性交通 而言,居民选择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占绝大多 数。而一些外向性的交通,方式就多样化了,如 交通距离较长,则会选择自行车或机动车。
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 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8
19
20
居住区内道路纵坡控制指标(%)
道路类别 最小纵坡
机动车道 ≥0.2
非机动车 ≥0.2 道
步行道 ≥0.2
最大纵坡
≤8.0 L≤200m ≤3.0 L≤50m
≤8.0
多雪严寒地区 最大纵坡
境安静以及居住区空间领域的完整 因地制宜,达到合理性、经济性 功能复合化,营造人性化的街道空间 空间的整合化 避免影响城市交通
14
15
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用地四周的环境条 件、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 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

《现代住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现代住区规划设计》PPT课件

(1)中庭造景
小区采取围合式布局,将主要的景观如 泳池、花架、小品等置于中心庭园。由此形 成所谓的中心庭园、中心花园、中庭景观等。
(2)全方位造景
将景观渗透到小区各个角落,如架空层、 拐角处、围墙外侧、窗台等处,以便环境突 破原有的空间限制。
精选ppt
8
隔离:即将景观分类、分组、分区置放,
三 使其各居其所。
精选ppt
10
景观主题: 主题是灵魂。
四 动静结合:动景与静景相结合,从而创 个 出有动有静、动静皆宜的效果。 景 观 软硬搭配: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要相互 设 配合。 计 原 多元适应: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景观的 则 多元适应性,考虑景观在不同季节、不
同时辰、不同气象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消
费者的适应性。
在居住功能上部分消费者有一些特别的要 求。如健康运动型住宅,休闲度假住宅,小 户型住宅,别墅,商住楼,酒店式公寓,老 年公寓,青年公寓等边缘题材逐渐出现。
精选ppt
5
二、现代住区环境与景观规划设计的 法则
现代住区环境景观设计需要遵循 : 两大基本手法 三个组景手法 四个景观设计原则
精选ppt
6
有景借景
2 郊区化题材
郊区化物业的开发,并成为现代居住小区的 发展趋势之一。
精选ppt
3
3 智能化题材
当前国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主要表现在防 卫系统、服务系统、网络系统三个方面。
4 生态化题材
以节水节能、高效低耗、无污染、充分绿 化为追求目标,创造舒适、优美、洁净、健 康、环保的生活居住空间。
精选pt
4
5 边缘题材
当小区地块周边拥有各类自然景观时,
两 便要加以利用,尤其是对于那些用地规模 大 较小的小区来说,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资源, 基 可弥补自身的不足。 本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ppt精选课件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经典案例ppt精选课件
居住小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7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 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 居地。
居住组团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 (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 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5.04.2020
.
10
轴线式布局
25.04.2020
.
11
三.向心式布局 将一定空间要素围绕占主导 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 强烈的向心性,中心感很强.
25.04.2020
.
12
向心式布局
25.04.2020
.
13
四.围合式布局
住宅沿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 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围合成的中央主导空间往往尺度较 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 位.
.
4
25.04.2020
3.居住区用地项目构成
居住区规划总用地包括两类:居住区用地和其他用地
居住区用地
是可规划可操作用地,是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 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它们即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结.
1.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 间小路等)的总称。一般占45%以上,是比重最大的用地 2.公建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 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 车场等。 3.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单 位通勤车等停放场地。 4.公共绿地 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 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 块状带状绿地等。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8.附岩
9. 悬挑
38
规划平面设计
一、住宅单体的组合布置 [1]行列布置 这种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 一种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 调、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以上缺点, 在规划布置时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 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
39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基本形
2)平面形式 梯间式、走廊式、点式
18
住宅楼基本构成
(1)梯间式住宅
– 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 面积少,户间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19
住宅楼基本构成
跃层
– 利用顶层做跃层,退台,减少日照间距 – 有效利用空间,丰富立面效果,带来很好的效果户内空
间变化
20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 住宅建筑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4-05-14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定义与介绍 ➢容积率与居住形式 ➢住宅楼基本构成 ➢规划平面设计 ➢规划立面设计 ➢节能、节地 二、案例分析
住宅楼基本构成
转角处理
– 有效利用住宅楼两端的空间 – 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空间处理更加灵活 – 有利于邻里空间的营造 – 主要朝向受到影响
21
住宅楼基本构成
(2)走廊式住宅
–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 – 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
22

居住区规划课件整理PPT课件

居住区规划课件整理PPT课件
对日照朝向的要求较高。当地居民对 -15度到 15度之间的住宅朝向接受程度比较好,对规划 形态的灵活性产生一定制约。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规划设计课件
2.规模: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规模的下限,以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最大服 务半径作为控制用地的上限。 3.小区内设置小学、托幼、会所等公共服务 设施。 4.道路自成系统,避免将城市干道上的机动 车交通引入到居住小区内。 5.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和室外活动场地。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价值取向不同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八)住区 住区是对所有现代居住组织形式的统称。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单元、扩大小区、
居住综合体等各种居住组织形式统称为住区。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九)新城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是作为一种以再造城 市社区活力的设计理论和社会思潮,于 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美国兴起的。其基 本理念是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思想中 发掘灵感,并与现代生活的各种要素相 结合,重构一个被人们所钟爱的、具有 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紧凑性邻里社区 来取代缺乏吸引力的郊区模式。
(六)扩大小区、居住综合体、综合居住区
扩大小区:在城市干道间的用地内(一般 约100—150h㎡)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 织形式。其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 扩大小区边缘。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 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 综合体。
马赛公寓
居 住 综 合 体
马赛公寓
第一章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1993年召开了新城市主义协会 (Congress for New Urbanism,简称CNU) 的第一次会议。1996年CNU第四次大会通 过了“新城市主义宪章”,标志着新城市 主义思潮在美国已趋成熟。
《新城市主义宪章》强调社区的紧凑;公 共空间的重要性;各种城市功能和居住类 型、居住人群的混合;适合步行的环境和 尺度;以及清晰中心和边界的邻里结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享景观 景观环境是住区生活品质的重要构成部分。居民在择地居住 时,景观环境的优劣是主要的决策因素之一。“组景”是实现景观共享原则 的重要前提,“入景”是实现景观共享的目的。营造一个有景观的社区和可 以享受景观的房间,是住区规划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
公众参与 是住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住区事务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公众参与包括居民参与住区管理、住区发展决策、住区后续建设和住区信息 交流等事务内容,它反映了居民应该享有的公平的权益,同时也是居民热爱 社区、爱护社区、关心社区,对社区产生归属感的一种方式。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四、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设计“以人为本”:
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居 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洛斯(A.Maslow) 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 学说把人的需求由高级到低级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 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他提出 人的需求的产生是一个从低级的生理需要到 高级的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过程,只有低一 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才可能产生对高一层 次需要的需求,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各层次 需求的人的数量呈金字塔型。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三、住区规划的原则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统一规划﹑合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 3、综合考虑城市性质﹑气候﹑民族﹑习俗和传统风貌等地方 特点及用地周围的环境条件,充分利用河湖水域﹑地形地物﹑ 植被﹑道路﹑建筑物与构筑物。 4、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建设施及管理要求, 创造方便﹑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生活环境。 5、为老年人﹑残疾人的生活和社会活动提高条件。 6、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
4. 共享的要求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住区规划设计与建设应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居民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也就是说在确定住宅标 准 、公共建筑的规模、项目等均需考虑当地当时 的建设投资及居民的经济状况。
—特征 具有识别性的基本条件之一,与居住环境的形象识别
性、社会归属性有着直接的联系。可以考虑的要素有:建筑风格、空 间尺度、绿化配置、街道线型、空间格局、环境氛围等。
2. 识别与归属的要求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可持续发展——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利益的 基础上,能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1. 适居性的要求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识别性与归属感是人对居住环境的社会心理需要,它反映出人 对居住环境所体现的自身的社会地位、价值观念的需求。场所与特征 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场所 特定的人或事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与居住环境的
心理归属感具有密切的关系。场所不仅是一种空间,它的存在在于人 们赋予这一空间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是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
居住区详细规划必须根据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 做好综合全面的安排。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 的文化和生活水平、居民的生活需要和、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 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二、住区规划的内容
1. 选择、确定用地位置及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2. 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小来决 定人口的数量) 3. 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4. 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布和布 置方式 5. 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6. 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7. 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8. 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3. 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区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共享 设施、共享服务、共享景观、公众参与。
共享设施 要求住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 和消费费用的大众化,在设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与选择性。
共享服务 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整体性与到位程度,应该直接 面向住区自身的居住对象。
有什么需求呢?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1. 适居性的要求 2. 识别与归属的要求 3. 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 共享的要求 5. 经济要求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卫生、安全、便利和舒适是居住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卫生要求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卫生,二是生理健康卫生。 安全要求 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防火,为保证一旦发生火灾 时居民的安全,防止火灾的蔓延,建筑物之间要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除此 之外还要考虑防震灾、交通安全、防盗等。 便利要求 为居民创造一个生活方便的居住环境——最基本的要求。 舒适要求 既有与物质因素相关的生理方面的内容,也有与非物质的社会 因素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内容。广义的舒适可以包含卫生、安全和方便在内的 与物质因素相关的内容,同时还应包括居住密度、住房标准、绿地指标、设 施标准、设计水平、施工质量以及人性化空间和私密性等内容。
第七章 住区规划设计
一、住区规划的任务
详细规划的对象是城市中功能比较明确和地域相对完整的区域。按功能可 以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和详细规划等。城市居住地区一般分为和两级。
居住区详细规划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舒适、方便、 卫生、安宁和优美的环境。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需布置居民日常生 活所需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活动广场、道路广场和市政设施等。
目的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将破坏性开发转变为非破坏性开发。 这一转变不止是节约和再利用,更包含着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再认识 和再构成,这样,自然、他人、自身将会在新的和谐中共存。
住区中的应用 通过积极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充分合理 地利用和营造当地的生态环境,改善住区及其周围的小气候,实现 住区的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综合考虑交通 与停车系统、供水系统、排水系统、供热取暖系统、垃圾收集处理 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节约能源、减少污染、营造生态是现代住区规 划设计应该考虑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