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设计分析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居住区设计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ppt课件

• 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 10% ~15 %的 体育活动场地。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开放社区与公共空间 对城市的开放 对居民的开放(公众利益优先)
居住区配套设施
标准划定
表5.0.3
➢ 建立“都市核心带” ——开放空间 ➢ 公共空间优先设置 ➢ 大型公建结合公交设置
武汉城市花园
都市核心带
PART 03
• 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 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 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 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 • 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
• 居住区应采取“小街区、密路网”的交通组织方式,路网密度不应小于 8km/km2;城市道路间距不应超过300m,宜为150m-250m,并应与居住街坊 的布局相结合。
1)不同年龄的居民和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构成
老人和儿童的存在为社区注入活力
邻里设计
混合型居住人口能够增加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不同需求,从而有助于街区商业走向繁荣
2)不同的住宅类型:公寓、独户住宅、联排住宅等
住宅在户型、面积和价格方面具有多样性是社区混合的前提
不同的居住建筑根据需要位于邻里中不同的位置,同时考虑绿化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营造
1500-4000 300
300-1000 -
户数 人口
面积(公顷)
居住区 1~1.6万
3~5万
50~100
居住小区 3000~5000
1~1.5万
15~35
组团 300~1000 1000~3000
4~6
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融入城市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ppt课件

优缺点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案例分析
南 北 向 轴 线
案例分析---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水轴
康有为广场
案例分析---北京吉大城小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 • 向心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 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 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局。
优缺点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香港置富花园
——住宅和公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隐喻式布局的定义 • 隐喻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间, 其间由绿链连接。这样,不 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还 使商务、休闲娱乐、运动、 住宅相互各自独立,分区明 确,缔造一个多元共生的都 市“私密花园”。
全版居住区规划.ppt(new).ppt

5
第二节 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要素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二)经济性原则 (三)生态性原则 (四)地方性与时代性的原则 (五)超前性与灵活性的原则
.精品课件.
6
二、居住区用地规模与组成
(一)居住区的规模
户数 人口
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
居住区
小区
组团
10000—16000
3000—5000
2. 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组区
.精品课件.
11
3. 以居住组团和小区为基本单位的居住区
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
.精品课件.
12
第三节 居住区各类用地规划布置
一、居住建筑及其群体空间设计
(一)居住建筑类型选择
1. 居住建筑的类型及其特点
➢ 按平面组成分类:梯间式、内廊式、外廊式、内天井式、
.精品课件.
西、北
北 偏东35°至 北偏西35° 南 偏西25°至 西偏北30° 东、西
西、北
西、西北、北
西、北
西、西北
19
(3)通风
➢ 建筑的高度、进深、长度、外形、迎风位 ➢ 建筑群体的间距、排列组合方式、迎风方位 ➢ 住宅区的合理选址及道路、绿地、水面的合理布局
.精品课件.
20
(4)噪声的防治
.精品课件.
44
.精品课件.
45
2、轴线式:空间轴线,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 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不论轴线虚实,都 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着轴线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 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精品课件.
46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住宅建筑设计PPT课件

8.附岩
9. 悬挑
38
规划平面设计
一、住宅单体的组合布置 [1]行列布置 这种形式能使绝大多数居室获得
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是各地广泛采用的 一种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单 调、呆板的感觉。为了避免以上缺点, 在规划布置时常采用山墙错落、单元错 开拼接以及用矮墙分隔等手法。
39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基本形
2)平面形式 梯间式、走廊式、点式
18
住宅楼基本构成
(1)梯间式住宅
– 以楼梯间为中心,布置住户,住宅平面布局紧凑,公共交通 面积少,户间干扰少,相对安静,适应各种气候条件。
19
住宅楼基本构成
跃层
– 利用顶层做跃层,退台,减少日照间距 – 有效利用空间,丰富立面效果,带来很好的效果户内空
间变化
20
居住区规划与设计 - 住宅建筑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Residential Areas
2014-05-14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目录
一、居住区规划设计要素 ➢居住区定义与介绍 ➢容积率与居住形式 ➢住宅楼基本构成 ➢规划平面设计 ➢规划立面设计 ➢节能、节地 二、案例分析
住宅楼基本构成
转角处理
– 有效利用住宅楼两端的空间 – 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空间处理更加灵活 – 有利于邻里空间的营造 – 主要朝向受到影响
21
住宅楼基本构成
(2)走廊式住宅
– 以走廊连接多户住宅 – 通风效果不好,容易产生户间干扰
22
居住区规划课件整理PPT课件

对日照朝向的要求较高。当地居民对 -15度到 15度之间的住宅朝向接受程度比较好,对规划 形态的灵活性产生一定制约。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15˚≤ a ≤15˚
1.23H,1.26 H
○ 多层间距 南侧建筑高度在18米以下的(含18米),其
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23倍;南侧建 筑高度超过18米,其建筑间距不应小于南侧建筑 高度的1.26倍。
2020/3/29
20
2020/3/29
21
初步设计
步骤六
6.方案强排调整
方案进行强排规划后,整体会满足任务书的相关指标,但是空间和 户型均很呆板,这时应进行方案的调整。
调整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 ①整体空间效果,城市天际线 ②户型产品
2020/3/29
22
2020/3/29
23
2020/3/29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户型要符合楼层高度(即消防的要求)
②户型要符合市面上流行的户型
③户型要考虑日照的影响
④如何在总图中放置合理的户型
2020/3/29
38
7-11F
12-18F
18F以上
一个楼梯+一个电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一个楼梯
二个电梯(其中一个为 消防电梯兼担架电梯) +二个楼梯
63
2020/3/29
64
2020/3/29
65
2020/3/29
66
2020/3/29
67
调研内容包括: ①用地周边的道路 ②用地周边的建筑 ③用地周边的景观 ④用地内的现状(建筑、高差等)
2020/3/29
12
2020/3/29
13
居住区设计案例分析PPT课件

27
样板房色调设置相对较为丰富,但整体色调依然较为朴素 灰——地面 白——墙壁 棕——各类木制家具摆设
28
虚实关系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外实:外部树立围墙,保证住宅的私密性,但为便于采光,局部镂空设计 外简:立面采用青砖或仿青砖,线条简洁
29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内虚:通透大玻璃 内繁:内部不同涂料材质使用
F区东侧 沿街商业; 14栋3至18层住宅。
G区在其用地上设计2 栋高层商务塔楼,作为 E区商务中心的延伸, 通过与南面极地海洋世 界商业街的呼应形成主 要的城市公共节点空间。
6
三、居住综合体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生活的公 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十分 有利的,由于面对市场不大,所以经济收益可能会不高 。
38
“最欧洲化”十大标准
社 区 格 调 : 一 乐个 园平 等 主 义 的 中 产
社 区 品 位 : 生 社活 区在 电 影 梦 幻 般 的
社
区
规
划
:
生
中
活 在
音
乐
和
艺
术
之
建 筑 品 质 : 追 艺求 术哲 学 一 样 的 建 筑
商
生
生
节
极
物
业
活
态
能
致
业
配
方
和
环
细
管
套
式
谐
保
节
理
:
:
:
:
:
:
开 放 悠 闲
“波罗的海明珠”选址于圣彼得堡市沿波罗的海芬兰湾天然形成的“月牙状” 海岸线,冬宫、夏宫屹立两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中将充分利用这一 自然联成的滨海发展带,联成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工业博览为一 体的城市经济带。通过象征俄罗斯文化、文明和历史的海岸线将其与城市连为 一体。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宛如芬兰湾畔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一条具有无 比魅力的珍珠项链,成为圣彼得堡市崭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在圣彼得堡这样一 个充满文化的优雅城市树立起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滨海之城”,因此称之为 “波罗的海明珠”。
样板房色调设置相对较为丰富,但整体色调依然较为朴素 灰——地面 白——墙壁 棕——各类木制家具摆设
28
虚实关系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外实:外部树立围墙,保证住宅的私密性,但为便于采光,局部镂空设计 外简:立面采用青砖或仿青砖,线条简洁
29
墙 -外实内虚 -外俭内繁
内虚:通透大玻璃 内繁:内部不同涂料材质使用
F区东侧 沿街商业; 14栋3至18层住宅。
G区在其用地上设计2 栋高层商务塔楼,作为 E区商务中心的延伸, 通过与南面极地海洋世 界商业街的呼应形成主 要的城市公共节点空间。
6
三、居住综合体
居住综合体是指将居住建筑与为居民生活服务生活的公 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组合体。
这种居住综合体对节约用地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是十分 有利的,由于面对市场不大,所以经济收益可能会不高 。
38
“最欧洲化”十大标准
社 区 格 调 : 一 乐个 园平 等 主 义 的 中 产
社 区 品 位 : 生 社活 区在 电 影 梦 幻 般 的
社
区
规
划
:
生
中
活 在
音
乐
和
艺
术
之
建 筑 品 质 : 追 艺求 术哲 学 一 样 的 建 筑
商
生
生
节
极
物
业
活
态
能
致
业
配
方
和
环
细
管
套
式
谐
保
节
理
:
:
:
:
:
:
开 放 悠 闲
“波罗的海明珠”选址于圣彼得堡市沿波罗的海芬兰湾天然形成的“月牙状” 海岸线,冬宫、夏宫屹立两端。项目的设计规划、开发建设中将充分利用这一 自然联成的滨海发展带,联成一条集旅游、购物、休闲、餐饮、工业博览为一 体的城市经济带。通过象征俄罗斯文化、文明和历史的海岸线将其与城市连为 一体。预期该项目建成后,宛如芬兰湾畔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一条具有无 比魅力的珍珠项链,成为圣彼得堡市崭新的标志性建筑群,在圣彼得堡这样一 个充满文化的优雅城市树立起一座极具代表性的“滨海之城”,因此称之为 “波罗的海明珠”。
居住区规划设计_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PPT30页)

►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 (4)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 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 貌。
优点;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良好私密 的生活空间。社区规模小,易封闭,利于小孩 安全,老人可以随意走动,符合传统习惯
缺点;通风日照不如开敞式,楼房之间绿化 得不到充足日照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集约式布局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 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但空间容 易呆板、单调
居住区组团形式:合院式
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 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 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 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 院内积雪口同时,院落的形成也有利于居 民交往,空间领域感强,对院落的安全防 卫也特别有利。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 节约土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这种布 置方式将出现一部分朝向较差的居室,转 角单元空间较差,对地形的适应性差,夏 季通风也会出现遮挡和死角,故而炎热地 区要慎用。
► (4)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
►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 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 (6)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设计 ,起规划设计必须遵循保护规划的指导;居住区内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和古树文物保护单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的 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新建建筑和构筑物,不得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 貌。
优点;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良好私密 的生活空间。社区规模小,易封闭,利于小孩 安全,老人可以随意走动,符合传统习惯
缺点;通风日照不如开敞式,楼房之间绿化 得不到充足日照通风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形式:集约式布局并开发地下空间,依靠科技进步,使地上
► (4)构思新颖,体现地方特色。
► (5)注重景观和空间的完整性,市政公用站点等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 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
►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
► (1)规划布局与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特色、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 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 (2)合理设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住区 的污染和干扰;
特点:构图强烈,规律性强,但空间容 易呆板、单调
居住区组团形式:合院式
这种布置形式形成近乎封闭的空间,其 有一定的空地面积,便于组织公共绿化休 息园地,形成的院落比较完整,对于寒冷 及多风沙地区,可以阻挡风沙入侵及减少 院内积雪口同时,院落的形成也有利于居 民交往,空间领域感强,对院落的安全防 卫也特别有利。周边布置的形式还有利于 节约土地,提高居住建筑密度,但这种布 置方式将出现一部分朝向较差的居室,转 角单元空间较差,对地形的适应性差,夏 季通风也会出现遮挡和死角,故而炎热地 区要慎用。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一般可分为以下4类: • (1)住宅用地 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
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 杂务院等 •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 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 和绿地等 • (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 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 (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 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 1、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满足个体的需求,满足群体的需求,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 2、生态优化原则 可持续的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 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 3、社区发展原则
26
需求层次理论 :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 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 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
24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2、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a)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b)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
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 (c)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d)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
“安全、清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敞、阳光、安静、文 明”的生活质量。
住宅户型要与现代化生活条件相结合,建筑造型要具有特色。 环境设计要注重创造与现代生活、交往相适应的场所,并注意与周边 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整体造型设计应符合审美及艺术原则,在形体、尺度、比例、质感、 色彩上要相互协调,能正确传达视觉信息,具有地方特色。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 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8
居 住 区 实 例
9
居 住 小 区 实 例
10
居住组团实例
11
3.1、居住区的组成
•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 居住区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 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 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 居住小区
2
• 1 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从专业成长角度 • •
• 从市场需求角度 •
重要的建筑形式 培养建筑组群设计能力 加强专业之间合作能力
目前主要的城市建设内容 建筑师工作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A、 教学目的 1、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步骤、方法;把握居住小区的规 划结构、路网组织;处理好不同组团之间及组团与小区中心的关系; 综合平衡道路、绿化、住宅与公共建筑等的关系 。 2、进一步探索居住行为、地域文化 、传统习俗、原住民构成或特定 居民等对住区规划以及住宅设计的影响;分析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特 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住区整体环境、居住建筑等的特色营造。
6
• 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回顾
•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3.1、居住区的组成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3、住宅群体组合 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3.5、道路交通组织与设计 3.6、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3.7、技术经济分析
7
3.1、居住区的组成
相关概念辨析: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设施完备度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27
人 的 需 求 层 次 金 字 塔
人的需求的产 生是一个从低 级的生理需要 到高级的自我 实现需要的发 展过程
28
各阶层居住社区对比
社区 主体
精英 阶层
物质 设施
品质 优良
管理服务 社群 社区文化 互动
专业周到 交往 特殊的商业
布和布置方式; (e)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f)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g)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h)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25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居民营造“居住环境”
• 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
12
• 南京某小区:
13
• 南京某小区:
14
• 南京某小区: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 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a)使用要求 (b)卫生要求 (c)安全要求 (d)经济要求 (e)施工要求 (f)美观要求
5
• 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B 设计要求 整体设计要求:以人为本,从城市整体环境入手,综合分析、研究
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功能布局、交通及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条件下,使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达到最 优化,既要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又要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建筑学 2010级 2013.9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1
主要内容
• 1 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 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回顾 • 4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设计思考 • 5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解析 • 6 下节课作业布置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 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 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规模:人口7000 ~ 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 居住组团
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人口的小路、宅旁绿地和 杂务院等 •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指居住区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 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 和绿地等 • (3)道路用地 指居住区范围内的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 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 • (4)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 成年人休息和儿童活动场地等
• 1、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满足个体的需求,满足群体的需求,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 2、生态优化原则 可持续的发展:是指在不损害将来人类社会经济、生态、 环境利益的基础上,能够满足现代人需要的发展。
• 3、社区发展原则
26
需求层次理论 :
1954年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Maslow)在《动 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 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五个层次:
24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2、居住区详细规划的内容
(a)选择、确定用地位置、范围(包括改建范围); (b)确定规模,即人口数量和用地的大小(或根据必建地区的用地大
小来决定人口的数量); (c)拟定居住建筑类型、层数比例、数量、布置方式; (d)拟定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规模、数量(包括建筑和用地)、分
“安全、清洁、方便、舒适”的生活环境,“宽敞、阳光、安静、文 明”的生活质量。
住宅户型要与现代化生活条件相结合,建筑造型要具有特色。 环境设计要注重创造与现代生活、交往相适应的场所,并注意与周边 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整体造型设计应符合审美及艺术原则,在形体、尺度、比例、质感、 色彩上要相互协调,能正确传达视觉信息,具有地方特色。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 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规模:人口1000~3000人,户数300~700户,用地4~6公顷。
8
居 住 区 实 例
9
居 住 小 区 实 例
10
居住组团实例
11
3.1、居住区的组成
•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
• 居住区
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 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 生活服务的社区。它由若干个居住小区或若干个居住组团组成。 规模:人口30000~50000人,户数10000~15000户,用地50~100公顷。
• 居住小区
2
• 1 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从专业成长角度 • •
• 从市场需求角度 •
重要的建筑形式 培养建筑组群设计能力 加强专业之间合作能力
目前主要的城市建设内容 建筑师工作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A、 教学目的 1、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内容、步骤、方法;把握居住小区的规 划结构、路网组织;处理好不同组团之间及组团与小区中心的关系; 综合平衡道路、绿化、住宅与公共建筑等的关系 。 2、进一步探索居住行为、地域文化 、传统习俗、原住民构成或特定 居民等对住区规划以及住宅设计的影响;分析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特 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住区整体环境、居住建筑等的特色营造。
6
• 3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回顾
•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
3.1、居住区的组成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3.3、住宅群体组合 3.4、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3.5、道路交通组织与设计 3.6、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3.7、技术经济分析
7
3.1、居住区的组成
相关概念辨析:人口规模、用地规模、设施完备度
生理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27
人 的 需 求 层 次 金 字 塔
人的需求的产 生是一个从低 级的生理需要 到高级的自我 实现需要的发 展过程
28
各阶层居住社区对比
社区 主体
精英 阶层
物质 设施
品质 优良
管理服务 社群 社区文化 互动
专业周到 交往 特殊的商业
布和布置方式; (e)拟定各级道路的宽度、断面形式、布置方式; (f)拟定公共绿地的数量、分布和布置方式; (g)拟定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h)拟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造价估算。
25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是为居民营造“居住环境”
• 总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及可 持续发展的原则 。
12
• 南京某小区:
13
• 南京某小区:
14
• 南京某小区: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3.2、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 1、居住区规划的任务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是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 要的舒适、方便、卫生、安宁和优美的居住环境。
(a)使用要求 (b)卫生要求 (c)安全要求 (d)经济要求 (e)施工要求 (f)美观要求
5
• 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B 设计要求 整体设计要求:以人为本,从城市整体环境入手,综合分析、研究
居住小区的规划结构、功能布局、交通及景观环境的基础上力求创新,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的条件下,使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达到最 优化,既要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又要提高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水平。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建筑学 2010级 2013.9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Design 1
主要内容
• 1 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 2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培养目标 • 3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原理回顾 • 4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设计思考 • 5 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任务解析 • 6 下节课作业布置
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 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 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它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规模:人口7000 ~ 15000人,户数2000~4000户,用地10~35公顷。
• 居住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