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汇总(最新整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细胞与生物体1.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质包括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执行不同的生物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储存着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2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在有丝分裂中,细胞依次经历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末期,最终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而在减数分裂中,生殖细胞经历两次分裂,最终形成四个具有半数染色体数的子细胞。
细胞的分裂保证了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1.3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是指将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释放能量,如呼吸作用;而合成代谢是指利用小分子物质合成大分子物质,如光合作用。
两者相互作用,维持着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2.1 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遗传是指父母生物向子代生物传递遗传物质的过程。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总结了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遗传规律的主要内容,即隐性遗传和显性遗传遵循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2.2 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染色体上。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包含了大量基因。
基因决定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如眼睛颜色、身高等。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发生重组和交换,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得生物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2.3 进化论在生物学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
进化论认为生物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演化而来的。
生物的进化是由基因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进化论不仅揭示了生物的演化历程,也为我们认识生物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三、生物体内调节与保护3.1 神经系统生物体的内部平衡和生理活动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的。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人的由来1.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
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2. 人的生殖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生殖过程受精: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怀孕: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胚胎发育: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分娩:一般来说,怀孕到第40周时,胎儿就发育成熟了,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
3. 青春期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
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
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
二、人体的营养1.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无机物水: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70%。
它参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主要存在于奶类、豆类等食物中。
铁:缺铁易患缺铁性贫血;在动物肝脏、菠菜等食物中含量较多。
碘: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可通过食用海带、紫菜等海产品补充。
有机物糖类: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主要从谷类和薯类食物中获得。
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主要来源于肉类、花生等食物。
蛋白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瘦肉、鱼、奶、蛋等食物中。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精选

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归纳精选1.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生命起源于有机分子的出现,而进化是指生物物种在长时间的自然选择和适应中产生的变化和演化。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许多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和研究。
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生命存在和活动的基础。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重要结构,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3. 遗传和基因基因是生命的基础,是掌握生命密码的遗传单位。
遗传是指信息从父代到子代的传递过程,涉及基因的转录、翻译和复制等重要过程。
基因和遗传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4. 生物的分类生物按其生长、形态、系统、属、种、目等进行分类。
生物的分类研究对于对生物的认识和分类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是根据生态、形态、食谱、行为、分布区和遗传等因素进行分类的。
5. 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发育是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受到合适的环境和营养供应。
生命的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和周期性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中发展速度和生命状态都会有所不同。
6.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自然系统,是生物生存和繁衍的物质基础。
环境保护是对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维护的过程,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7. 疾病和预防疾病是人类和动植物的一种异常状态,包括传染病、寄生虫病、营养不良等多种类型。
预防疾病是人们的社会责任之一,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习惯、适当锻炼身体、保持心情愉悦、及时治疗感染等多方面入手。
8. 生物科学的应用生物科学在生物医学、食品工业、能源、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遗传工程手段培育优良品种,开发疫苗,研发生物燃料等。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生物科学的支持和应用。
结语初一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对各个方向的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指导和补充作用。
学好这些知识点,将能够更好地认识生命的奥秘,发现自然中的美好和神奇,为人类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作出贡献。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4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____年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一、植物的结构与功能1. 植物的主要器官:根、茎、叶。
2. 根的结构与功能: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贮存养分。
3. 茎的结构与功能:支持植物、传送物质、贮存养分。
4. 叶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排水、贮存养分。
5. 植物的生长方式:直立生长和匍匐生长。
二、植物与环境的关系1. 光合作用:通过叶片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
2. 呼吸作用:植物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
3. 水分的吸收与输送:通过根吸取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茎传送到叶子中进行光合作用。
4. 蒸腾作用:叶子中的水分在受热后蒸发成水蒸气,通过气孔排出,起到降温和输送物质的作用。
5.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水生植物具有浮叶和气根,沙漠植物具有节水机制,寄生植物无根或退化根。
6.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包括花的传粉和授粉、结实和种子的传播。
三、动物的结构与功能1. 动物的主要器官:头、躯干和四肢。
2. 头部器官和功能:感觉器官(眼、耳、鼻和舌)、咀嚼器官(口和牙齿)。
3. 躯干器官和功能:呼吸器官(肺、鳃和皮肤)、循环系统(心脏、血管和血液)。
4. 四肢器官和功能:支撑和运动。
5. 动物的骨骼:内骨骼和外骨骼。
6. 消化系统:口、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完成摄取、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1. 生长:生物体体积、质量的增大,主要靠营养的摄取和利用。
2. 发育:生物体经历由幼体到成体的变化过程。
3. 发育方式:卵生(卵生动物从卵中孵化出来)和胎生(胎生动物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获得营养)。
五、生物多样性1. 物种的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丰富程度。
2. 多样性的意义: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资源、促进物种进化和人类经济发展。
3.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止生物灭绝。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下册所有知识点
一、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功能:营养摄取、代谢、生长和繁殖
3.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二、细胞的分类
1.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2. 原核细胞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3. 真核细胞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三、生物的层次结构
1. 细胞——生物体——种群——生态系统
2. 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四、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1. 基因与DNA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性染色体和性别遗传
3. 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证据
五、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1. 植物的组成和生长形态
2. 根、茎和叶的结构与功能
3.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六、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1. 动物的分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2. 昆虫和脊椎动物的特点和代表性生物
3. 动物的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系统
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 生物的适应性和生态位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3. 生物圈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八、人体健康与卫生
1. 饮食均衡和营养的重要性
2.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
以上是生物七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的基本原理和生命现象,对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你能够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培养对生物
的兴趣,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生物学是一门触动人心的学科,它不仅帮助我们认识自然界的奥秘,也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祝愿你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取得好成绩!。
(完整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汇总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人类的进化过程: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
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证据。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内生殖器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输精管:输送精子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外生殖器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内生殖器,受精的场所外生殖器:即外阴(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38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归纳1. 生物的组成- 生物由细胞组成,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 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 细胞质:细胞的核心部分,包含细胞器。
-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包含遗传物质DNA。
3. 细胞的分裂- 有丝分裂: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 胚胎发育中的增殖。
4. 细胞的特性- 自主生命活动。
- 遗传和变异。
- 对环境的反应和适应。
5. 生物的分类- 动物:多细胞生物,具有神经和运动系统。
- 植物:多细胞生物,进行光合作用。
- 真菌:多细胞生物,分解有机物质。
- 真细菌:单细胞生物,有利于环境的平衡。
- 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
6. 生物的生长发育- 细胞分裂、细胞增殖和物质合成。
7. 生物的代谢- 可呼吸代谢:产生能量。
- 光合作用:植物制造有机物质。
8. 生物的遗传- 遗传物质DNA:通过遗传信息传递。
-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单位。
- 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随机组合规律。
9. 生物的进化- 物种的形成和消失。
- 进化的证据:化石、生物地理、生态学和比较解剖学。
10. 生物的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和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11. 植物的生活活动- 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植物的营养、运输和保护。
12. 动物的生活活动- 内外环境的感受和传导。
- 动物的营养、运动和繁殖。
13. 人体的生活活动- 消化、呼吸、循环、排泄和神经调节。
14. 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生物工程技术。
- 生物和医学科学的发展。
以上是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的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常见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常见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下册生物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环境与保护、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与运动。
以下是常见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的总结。
一、生态环境与保护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群落、生物种群、个体、生物栖息地等。
2. 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物圈中的传能方式:光合作用、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4.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浓度等。
5.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适应、竞争、合作、捕食和寄生等。
6. 环境保护:节约能源、保护水资源、减少垃圾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二、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概念:基因、染色体、基因型、表现型等。
2. 遗传的规律: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隔离定律)、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的突变等。
3.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DNA的结构、RNA的结构、蛋白质的合成等。
4. 遗传的变异与进化:突变、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选择等。
5.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论、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等。
三、人体健康与运动1. 人体器官与功能: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感觉器官等。
2. 健康与卫生:饮食均衡、运动锻炼、适度休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3. 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与防治:感染途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4. 免疫系统与免疫应答: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的过程、疫苗的作用等。
5. 运动与肌肉:肌肉的组成、运动时肌肉的工作、骨骼和关节的协调运动等。
6. 吸烟、饮酒和药物滥用的危害:吸烟对健康的影响、饮酒的危害、药物滥用的后果等。
总结:下册生物的内容主要围绕生态环境与保护、遗传与进化、人体健康与运动展开。
要重点掌握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组成、适应和竞争的关系、生物的遗传规律与进化机制、人体器官与功能以及健康与卫生等知识点。
此外,还要了解环境保护、疾病防治和运动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质 消化道 小肠:(1)起始部分叫十二指肠,肝脏分泌的胆汁与胰腺分泌的胰液由此流
入小肠 (2)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通过蠕动,使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由此排出
第二节 人的生殖
1、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睾丸:男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生殖器 附睾:位于睾丸的背面,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黏液
外生殖器 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 阴茎和尿道:排精、排尿
(2)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卵巢:女性最主要的性器官,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1-
3、“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2010 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节 青春期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在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和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的作用下,第二性征开始出现。 性器官 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的生理现象,女孩第一次来月经叫月经初潮。 2、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1)独立意识增强与依赖性并存。(2)内心日益复杂,不愿 与人交流。(3)先疏远、后依恋异性。 4、心理卫生:(1)集中精力,努力学习。(2)积极参加各种健康的文体活动。(3) 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跟师长密切交流。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六大类: 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糖 类:人体日常活动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能源物质 脂 肪:一般情况下,作为备用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保温;单位质量释
放能量最多。
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参与损伤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
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水:约占体重的 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
离不开水。水是人体需要最多的营养物质。
非能源物质 无机盐:含量不多,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如:钙、磷(构成骨骼
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
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 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胰腺:分泌胰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 位于消化道内 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4、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1)很长,5-6 米; (2)内表面具有大量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且毛细血管的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4)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 5、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
内生殖器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阴道:月经流出,精子进入、胎儿产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即外阴 (3)精子、卵细胞和受精
精子:雄性生殖细胞,较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雌性生殖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 受精: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形成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受精场所:输卵管 2、胚胎的发育和营养: (1)发育:发育场所:初期在输卵管内;随后,在母体子宫内继续发育 38 周左右。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 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 怀孕后 8 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 的形态。 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 (2)营养: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卵黄;胚胎在子宫里的发育所需要的营养 物资和氧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通过胎盘经母体排 出。因此,胎盘是胎儿和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器官)。
花生油、猪肝、牛肉
3、维生素的作用:
种类
功能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维生素 A
夜盲症
肝脏、鱼肝油、胡萝 卜、玉米
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
牛肉、肾、谷类种皮、
维生素类、粗粮
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 维生素 C
生理作用
坏血病
新鲜水果、蔬菜
维生素 D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肝脏、鱼肝油、蛋黄
4、“第七类营养素”----膳食纤维。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2-
1、人体消化系统有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探究试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见书 P27—28)
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都有关系。牙齿的切碎 和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进淀粉的变 化。淀粉是糖类,但没有甜味,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有甜味。淀粉 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将馒头切碎是模拟牙齿的咀嚼,试管放进 37℃温水中 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功能。 3、消化系统的组成
2、几种无机盐的作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佝偻病(儿童)、骨质疏松症(中老年人) 豆类、牛奶、骨类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牛乳粉、坚果、豆类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猪肝、黄豆、绿豆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障碍
海带、紫菜、海产品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 2、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 行走、制造并使用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育、产生语言、最后进化成人类。 3、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类人猿是黑猩猩。 4、化石,也就是石化了的遗体、遗物、遗迹。是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最直接有力的 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