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4)

合集下载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4)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4)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4)四、羽山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

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1、羽山在哪里?根据《南次二经》作者指引,我们从庐山向东走三百五十里,出现在眼前是有着“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一列山脉——黄山。

经本人研究,《南次二经》中的羽山就是今天安徽声境内的黄山(包括目前的黄山风景区及西黄山牯牛降景区一带)!2、黄山“其下多水”吗?黄山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和流经地,南坡有流向钱塘江流域的新安江水系和流向鄱阳湖流域的昌江河水系;北坡有直接入长江的青弋江、秋浦河两大水系。

新安江:新安江是钱塘江的正源和上游,又称徽港。

源出休宁冯村五股尖(海拔1618米)北侧,上源流经祁门县,复入休宁以后称率水,它在屯溪纳横江后,称为渐江,江面展宽,流至歙县城南朱家村又有练江来汇,始称新安江。

“深潭与浅滩,万转出新安。

”新安江东流至街口附近,便直奔浙江省而去,干流自歙县流至街口,长约44公里,其集水面积有5944平方公里。

昌江河:也叫昌江,是流经安徽、江西两省的一条河流。

昌江发源于安徽祁门县大洪岭深处,向南流经景德镇,经鲇鱼山至鄱阳县注入鄱阳湖,全长二百五十三公里。

因昌江源自昌门(亦为阊门,即今祁门)汇入鄱江,取其首尾,故名昌江,故昌江河在安徽省祁门县境内又名阊江。

青弋江:清戈江古称"清水","冷水"或"泾溪","泾水"。

唐及北宋时称青弋水,青弋江之名始自南宋,源出石台县和黄山北麓,舒溪、麻溪合流后称青弋江,过芜湖注入长江。

青弋江的正源称美溪河,源出黟县西北拜年山(海拔1137米)与黄金尖(海拔888米)之间的方坑南面。

西北向流,至杨家墩左有一小支流来汇;折北流,至张家折东北流,至大河口,右纳溪下河来水;大河口以下源流称清溪河,经清溪至周家坦,进入陈村水库库区。

青弋江属雨性河流,水位,流量随降雨量变化而变化。

秋浦河:亦名云溪河,跨祁门、石台、贵池三县(市)。

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十一位女神

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十一位女神

盘点《山海经》里的那些神——十一位女神1.西王母出自一:《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中的玉山原文: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译文:再往西三百五十里,是座玉山,这是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西王母的形貌与人一样,却长着豹子一样的尾巴和老虎一样的牙齿而且喜好啸叫,蓬松的头发上戴着玉胜,是主管上天灾厉和五刑残杀之气的。

出自二:《山海经》第十二卷——《海内北经》原文: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

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在昆仑虚北。

译文:西王母靠倚着小桌案而头戴玉胜。

在西王母的南面有三只勇猛善飞的青鸟,正在为西王母觅取食物。

西王母和三青鸟的所在地是在昆仑山的北面。

出自三:《山海经》第十六卷——《大荒西经》中的昆仑山原文: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译文:有人头上戴着玉制首饰,满口的老虎牙齿,有一条豹子似的尾巴,在洞穴中居住,名叫西王母。

西王母(来自网络)西王母是掌管刑罚与灾难的神,她头戴玉胜、豹尾虎齿,身边有三青鸟做她的使者。

传说西王母和她居住的瑶池就在昆仑山上,曾经还在瑶池宴请过周穆王和汉武帝。

昆仑山是众神聚集之地,一般人无法登上。

据说只有射日的后羿登上过一次。

后羿原是天上神人,因射杀了九个太阳,天帝就把他和他的妻子嫦娥一起打下凡尘。

身在凡尘就免不了生老病死,为了长生不老,后羿便登上昆仑山找西王母求取不死药。

西王母同情他的遭遇,就给了他两人份的不死药。

而嫦娥却趁后羿不在偷偷把药吃了,结果她独自升上了月宫,留下后羿一个人在凡间受苦。

2.精卫出自:《山海经》第三卷——《北山经》的发鸠山原文: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译文: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乌鸦,却长着花脑袋、白嘴巴、红足爪,名称是精卫,它发出的叫声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

浅析《山海经》的西王母形象

浅析《山海经》的西王母形象

浅析《山海经》的西王母形象作者:杨伊婳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摘要:当今西王母和善端庄,其实西王母形象经历了从“凶神”到“吉神”的转变过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以《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为研究对象,力求全面分析其中西王母形象的特点,从而探得形象出现与变化的原因,更好地理解西王母形象在《山海经》中的演变。

关键词:《山海经》西王母神话演变茅盾言:“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

”研究神话能够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的生活和思想,探寻其中某一具体神话的演变能够把握其背后的社会变迁。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神话对后世的影响是数一数二的,西王母的形象也经历了巨大的转变。

一、《山海经》概况《山海经》,全书共十八卷,以山为经,以海为纬,记载了上古神话、宗教、地理等多方面的状况,在神话志怪方面具有开山意义,也是神话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依据袁珂先生的意见,《大荒经》缺少秦汉地名,成书于战国初年到中年,《山经》结构完整,成书于战国中年以后,而《海内经》成书约为汉代初年。

《山海经》的成书经历了很漫长的时期,内部的记载也因此展现出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二、《山海经》中的西王母形象《山海经》中关于西王母的明确记载有三部分。

(一)《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

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

”《西次三经·玉山》:“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西王母“豹尾虎齿”的形象十分独特但有理可依,我国马家窑文化出土的虎装人形彩陶装饰和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人虎特征并存的彩陶壶都证明了远古人民对人虎结合特征的重视。

又由于西王母居昆侖,可以推出西王母来自于西方。

《尔雅·释地》中也有记载:“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

山海经与西王母

山海经与西王母

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 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 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 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 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南山经》) 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南山经》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 一臂国在其北,一臂一目一鼻孔;有黄马, 虎文,一目而一手. 虎文,一目而一手.(《海外西经》) 海外西经》
西王母
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 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 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 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 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此山万物尽有。《大荒西经》
西王母
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 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 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 五残。有兽焉,其状如犬而豹文,其 角如牛,其名曰狡,其音如吠犬,见 则其国大穰。有鸟焉,其状如翟而赤, 名曰胜遇,是食鱼,其音如录,见则 其国大水。 《西山经》卷二

昆仑山:天梯 《淮南子·地形篇》云:“昆仑之 淮南子·地形篇》 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 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或上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 神,是谓太帝之居。” 神,是谓太帝之居。”
唐李冗的《独异志》 唐李冗的《独异志》
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 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 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 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 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若天遣 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 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 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以障其面. 以障其面.今时人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西王母的简介

西王母的简介

西王母的简介总体简历西王母,尊称王母娘娘。

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西王母是所有女仙及天地间一切阴气的首领。

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现多传为护佑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的女神。

全真教的祖师。

王母娘娘在汉代时成为重要的汉族民间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长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对长生的追求。

在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中,王母的全称即为西王母,中国几部最古老的著作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

据说原是掌管灾疫和刑罚的上古女神。

《山海经》版本中的西王母的形象是:“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着头发,戴着胜这种头饰,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玉山中。

但也有神话版本说,《山海经》中言西王母人身虎齿,豹尾蓬头云云,乃西王母使者西方白虎之神,非西王母之形。

历史学有说这是中国西部地区西王母国的一个部落首领或图腾的称号。

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位西王母而是好几代西王母。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

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一位帝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

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统领三界所有女神仙的祖师,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人物设定西王母“西王母”的称谓,始见于《山海经》,因所居昆仑山在西方,又叫西昆仑,故称西王母。

又称金母或金母元君,全称: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或白玉龟台九凤太真西王母或太灵九光龟台金母元君,总称: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

在道教中地位极高,后因历史演变,民间宗教对她作了新解释,故广受信仰。

在中华道教形成和发展之路上,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据《集仙录》载:西王母即九灵太妙龟山金母,又号太虚九光龟台金母元君,系先天西华至妙之气化生!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王母娘娘”一词,出自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或称“瑶池金母”、“金母元君”、“西灵王母”、“九灵太妙龟山金母”、“西池极乐金慈圣母”、“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全称为“上圣白玉龟台九灵太真无极圣母瑶池大圣西王金母无上清灵元君统御群仙大天尊”)是道教上古神灵,也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至高无上的女神。

浅析西王母原型

浅析西王母原型

又 西 三百 五 十 里 , 日玉 山 , 西 王母 所 居 也 。西 王母 状 如其 是 人 , 齿 豹 尾 而 善 啸 , 发 戴胜 , 司 天 之厉 及 五 残 。 虎 蓬 是
要 说明的是 , 以当时的生产水平而言 , 玉石 的开发 仍极其有 限 , 能够佩戴玉 饰的人 , 只能是极 少数 , 能够戴玉胜 的人 , 只能是最
一H 搴 IY r 壳 坛 SJU A UAL I N O论 Z U
浅析 西王 母 原型
闰红 艳
20 0 9年 1 2月( 第 10期 ) 总 2
延边 大 学外 国语 学 院英语 第一教研 室 , 吉林 延 吉 13 0 300
摘 要 : 秦 文 献 中 , 述 西域 昆 仑 的人 物 中 出现 频 率 最 高 , 先 描 世 间所 知 , 引 为 故 实 者 , 昆仑 山与 西 王 母 。” 王 母 的居 处 , 常 有 西
提 到 西 王母 与 昆仑 山 的关 系 。
关键词 : 西王母 ; 山海经》 昆仑山 《 ;
原型一词又被译为 “ 始模型” “ 原 或 民话 雏 形 ”其 词 源 出于 , 希 腊文 的 “rhtp " 词 , 义 为 “ 始 的或 最 初 的 形 式 ” 荣 格 ac e e 一 y 意 原 。
经》 里说 , 西王母 “ 啸”这与她的领袖地位相称 。 善 , 西王母发挥其 领导作用 时, 施行 啸声 , 啸乃王母形象之一大特征 。《 山经》 善 西
昆仑是 中国神话 中非常重要的神山 ,如同希腊神话 中的奥
林匹斯 山、 欧神话 中的阿司加尔 山一样的地位显赫。 北 但昆仑山
最具实质性的内涵则是 “ 不死之 乡” 山海经》 。《 中关于昆仑的记
事迹陈述最详者应属西王母 。古代典籍里最能够帮助 我们认识 神话西王母 的首推《 山海经》 该文通过分析《 , 山海经》 等古籍 , 从 西王母的形 象, 处及神职三方面浅析 西王母 的原型 。 居

从半兽人到女仙,从单身神祇到拥有配偶,关于西王母你知道多少?

从半兽人到女仙,从单身神祇到拥有配偶,关于西王母你知道多少?

从半兽人到女仙,从单身神祇到拥有配偶,关于西王母你知道多少?手记:提到西王母,大多数人会想到道教神仙体系中的王母娘娘。

但两者差别巨大,这在学界已经是一个常识问题了。

对于一般读者而言,或许也知道二者并不等同,却对具体的差别鲜有了解。

小博读硕士时,曾简要梳理过西王母形象的历史演变,也曾给人大附小的孩子们讲过,本文就以自己以往的经验为基础,参考相关论文,作一科普式的梳理。

一、《山海经》中半人半兽、无性别状态的神较早的“西王母”的载述来自“小说之最古者”的《山海经》。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西山经》又说: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海内北经》说: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

我们可以总结下《山海经》的西王母长得啥样——蓬发戴胜,豹尾虎齿而善啸,穴居,“状如人”,掌管“天之厉”和“五残”。

翻译成白话就是——头发长而且乱糟糟的(可能从未洗过),带着玉胜(玉制的发饰一类),长着老虎的牙齿、豹子的尾巴,经常号啸,身形和人一样,住在洞穴里。

掌管天灾、刑罚和杀戮之职。

这个形象,大概是下面这样的——或者这样的也差不多——总之,它是一个人、兽、神合体的形象。

西王母在后世的演变,有几点是需要注意的:1.由于头戴玉胜,带有女性的特征,后世的西王母书写渐渐转向了女性。

但其实古代男性也戴玉饰的。

2.西王母所居住的玉山、昆仑山或者昆仑墟,应该只是昆仑群山中的一座,并没有后来书写中的专属感和与昆仑山那么亲密的关系。

3.西王母应该是来源于西方的诸神中的一位,从它形象描写和役使三青鸟等内容,有人认为可能是游牧民族崇拜的猎神一类图腾。

二、进入仙话的西王母:得道真人与不死女仙西王母神话进入中原后,在道家那里改头换面,西王母成为得道真人。

山海经西王母的故事

山海经西王母的故事

山海经西王母的故事
西王母,古代神话中的一位仙女,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原为天上仙宫中的仙女,是三皇五帝之首伏羲的妻子,后来她被伏羲派往西方去寻找仙药,途中遭遇了困难,最终她因树形而定居在花果山,并以“西王母”之名在山洞中行法术救人。

传说西王母的身形清秀,生得美丽动人,头戴玉冠金簪,衣着白衣,面部肌肤白皙,目光如炬,手持金箍桶,胸前佩有黄金印章,腰间佩有灵芝,还拥有一对张开的翅膀,可以飞行。

西王母有很多神通,可以巧妙编织出美丽的网子,可以用网子抓住天上的仙草;可以制造出一种药水,服下去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死;可以用神术祈禳雨露,使水草茂盛;还可以救死扶伤,医治无数人的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4)七、英山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丰】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

其阳多箭【上竹下媚】,兽多【牛乍】牛、羬羊。

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1、英山在哪里?在石脆之山的附近,金寨县吴家店镇,我们找到了一座山,其山脉走向很象古文字“英”字,这就是西山经中的“英山”。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英山不是象《西山经》中记载的那样,在石脆之山的西边,而是在石脆之山的东边。

这说明,英山和石脆之山的位置方向,在整理过程中被弄颠倒了。

这种颠倒,在后面的山与山之间会多次出现。

古文字“英”英山2、杻橿是什么?先来说杻。

《尔雅》载:“杻,檍。

”《周礼考工记》载:“弓人为弓......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

”杻树,就是檍树,而檍树,是可以用来制作弓的,其材质仅次于柘木。

翻阅古书,我们发现,和柘并列出现的,除了《考工记》中的檍外,其他很多地方出现了“檀柘”的词语。

《管子·山国轨》载:桓公曰:“何谓别群轨,相壤宜?”管子对曰:“有莞蒲之壤,有竹箭檀柘之壤,有汜下渐泽之壤,有水潦鱼鳖之壤。

”《汉东方朔传》载:“夫南山,天下之阻也,其山出玉、石、金、银、铜、鐡、豫章、柘檀,异类之物,不可胜原。

此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

”《盐铁论·殊路》:“今仲由、冉求,无檀柘之材,隋和之璞。

”《后汉书·东夷传》:“乐浪,檀弓出其地。

”以上可见,弓是古代重要的兵器,制作弓的材料檍,不太可能无缘无故的消失。

最大的可能是,檀和檍是同一种木料,因檍、檀二字形近,后世存檀而废檍。

老马研究,这里的杻,就是今天的青檀树。

青檀树是我国特有的树种,常生于山麓、林缘、沟谷、河滩、溪旁及峭壁石隙等处,成小片纯林或与其他树种混生。

适应性较强,喜钙,喜生于石灰岩山地,也能在花岗岩、砂岩地区生长。

较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常在岩石隙缝间盘旋伸展。

青檀的枝皮纤维为制造驰名国内外的书画宣纸的优质原料,其木材坚实,致密,韧性强,耐磨损,供家具、农具、绘图板及细木工用材。

来看古文字“杻”和其生旁古文字“丑”再来看青檀树因青檀树扭曲分叉,形式“丑”字,故名“杻”,加上其木材密实、有韧性、耐磨损,所以适合用作造弓木材。

而大别山,是野生青檀树主要残存地之一。

接着来说橿。

《说文解字》载:“橿,枋也。

一曰锄柄。

”又载:“枋,枋木,可做车。

”这里的橿,就是今天的橿子栎。

橿子栎也是中国特有的树种,生于海拔500-2 700米的山坡、山谷杂木林中。

橿子栎和青檀一样,喜欢生长于石灰岩山地。

橿子栎木材坚硬,耐久,耐磨损,可供车辆、家具等用材;种子含淀粉60-70%;树皮和壳斗含单宁,可提取栲胶;还可作为优良薪炭材。

为了方便描述,老马为“英山”找了个参考坐标,即吴家店镇脱甲岭。

3、吴家店镇脱甲岭一带是否有铁矿和铜矿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

脱甲岭北侧的果子园乡,富有铁矿,即“其阴多铁”;脱甲岭南侧的张家畈镇,富有铜矿,即“其阳多赤金”。

位置示意图4、禺水在哪里?招水又在哪里?《西山经》记载,禺水的特征有三,其一发源于英山,其二流向向北,其三注入招水。

老马研究,这里的禺水,就是大别山的史河;这里的招水,就是史灌河下游的支流泉河。

其中竹根河是史河上游河流之一,发源于脱甲岭一带的“英山”,向北先后与牛山河、长江河、灌河等,最后在夏寨堰纳泉河,当地称史泉河,随后注入淮河。

5、(鱼丰)鱼是什么《西山经》记载(鱼丰)鱼特点有二,其一外形象鳖;其二叫的声音象羊。

老马研究,(鱼丰)鱼其实是甲鱼的一种因其背上的花纹象古文字凤“丰”而得名。

确切的讲,这里的(鱼丰)鱼指甲鱼的一个地方品种——固始甲鱼。

固始甲鱼特点是体色润泽,胶质丰富,其裙边厚实富有弹性,伸展平直,宽度达甲鱼自身宽度的1/3以上,营养非常丰富。

固始甲鱼的叫声是否象羊的叫声呢?这个待考,也希望能有固始本地的朋友提供相关资料。

古文字“丰”固始甲鱼6、箭(艹媚)是什么?这里的箭,就是中药鬼羽箭,为一年生直立草本,茎中部以下圆柱形,上部略带方柱形,不分枝或间有分枝,干后变成黑色,外形似箭,故名箭,也叫黑草。

鬼羽箭性寒味苦,入足厥阴经,具有破血、通经、杀虫的功效,主治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等。

鬼羽箭而(艹媚)这种植物,就是今天的臭椿。

其果实椿荚,就是中药凤眼草,表面有细密的脉纹,膜质,微现光泽,中部具一条横向的凸纹,中央突起呈扁球形,内含种子一枚,种子扁圆形,种皮黄褐色,内有两片黄绿色肥厚的富油的子叶。

因椿荚整体外形象古文字“媚”,故名(艹媚)。

凤眼草主治痢疾、肠风便血、尿血、崩漏等。

古文字“媚”臭椿种子椿荚臭椿7、肥遗是什么?《西山经》记载肥遗的特征有四,其一外形象鹑;其二身体是黄色的,嘴巴是红色的;其三吃了它可以治疗疠病;其四能够杀虫。

而要弄清肥遗的真身,我们首先要搞明白,鹑是一种什么东西。

有的人说,鹑,不就是鹌鹑嘛,还有什么搞明白的?你如果真把鹑鸟当成鹌鹑,估计到死也搞不懂肥遗是什么;即使蒙对了肥遗是什么,也无法解释它为什么象鹑鸟。

要搞清楚鹑鸟的真身,我们还要从“鹑”字本身入手。

鹑字左边是声旁,右边是形旁,根据古代造字习惯,我们又得从其声旁“享”字入手。

《说文解字》载:“享,献也。

”又载:“献,宗庙犬,名羹献。

犬肥者以献之。

”《周礼·大司马》载:“献禽以祭祖。

”《诗经·小雅·楚茨》:“以享以祀。

”以上可见,“享”的本意是祭祀时进献肉类供品。

那么,用在鸟类上,这种鸟一定有某些特征和祭祀时献肉有关。

老马研究,其实鹑鸟,就是今天的伯劳鸟。

伯劳鸟嘴尖上有钩,以捕食昆虫为主。

一些体型较大的昆虫、蜥蜴、老鼠、蛇等,都是它们捕捉的对象。

伯劳鸟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把抓到的食物挂在树枝上,故又有屠夫鸟之称。

而这种习惯,和古代祭祀时进献祭品很像,所以古人把伯劳叫“鹑”。

伯劳鸟伯劳鸟把捕获的蛇挂在枝头知道了鹑鸟是伯劳鸟,那么稍微熟悉鸟类的朋友就会想到,肥遗,就是今天的黄鹂鸟。

黄鹂鸟和伯劳长得很像,即“其状如鹑”。

黄鹂鸟身体羽毛是黄色的,嘴巴是红色的,即“黄身而赤喙”。

疠病即中医上的“瘰疠”,好发于颈部及耳后,也可延及颌下及腹部,也即西医上的淋巴结核,本病的成因,先由肝气郁结,脾失健运,痰热内生,或肺肾阴亏,痰火凝结等内在因素,痨虫(结核杆菌)得以乘虚侵入(《淮南子》载:“烦气为虫”)。

黄鹂鸟可入入药,具有补中益气、舒肝解郁的功能,即“食之医疠,可以杀虫”。

本章小结:1、英山:今金寨县、罗田县交界处吴家店镇一带山脉。

2、杻橿:杻即今青檀树,橿即今橿子栎树。

3、禺水:今大别山史河。

4、招水:今大别山泉河。

5、(鱼丰):今固始甲鱼。

6、箭:今鬼羽箭。

7、(艹媚):今臭椿。

8、鹑:今伯劳鸟。

9、肥遗:今黄鹂鸟。

八、竹山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

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

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

1、竹山在哪里?因为山的顺序被打乱,所以找起来难度很大。

但是经过老马不懈的努力,还是找到了竹山所在。

原来,石脆之山、英山是插进来的,竹山应该紧跟符禺之山之后的。

从符禺之山向西走大约26公里,我们就会看见一座象竹子一样的山,这就是竹山。

参考坐标:湖北省大悟县彭店乡。

有图有真相。

竹山看得出来,老马的帖子里,有以谭其骧、顾颉刚、钱穆为代表的官学们的徒子徒孙们在故意捣乱。

他们摇头晃脑,自言自语,混淆概念,指鹿为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打击异己,维护官学。

也是啊,你想想,如果老马的研究是对的,那么成千上万的研究所谓历史地理学的教授们、博士们、硕士们就是错的;如果老马的研究是对的,那这些人不就成了吃闲饭的吗?上百年的考古依据、考古成果以及汗牛充栋的论文、漫天飞的职称,还有那些扛着各种大旗的旅游景点,不就成为笑话了吗?本来呢,老马只想研究山海经,不想动这些人的奶酪。

但是这些人的表现,实在让老马忍无可忍。

是可忍,孰不可忍,老马决定向他们开炮,要把他们草包的真面目,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因此,“竹山”这一章,老马决定换一下写法,那些动植物矿产的考证放到最后些,先考证地理,让铁的事实来粉碎那些官学们的灼灼谎言。

正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最近比较闲,老马就把他老人家请来打头阵。

今天时间有点晚了,明天,首战正式开始。

啊拉类兄台评书写得不错,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老马也来个东施效颦。

话说老马某日闲逛,偶遇杜甫,老马上前套近乎:“工部大人,听说你最近比较忙,怎么有时间出来逛街?杜甫说:“我忙,那是别人胡乱编排的,说什么弹琵琶、打CS什么的,这哪里是我的个性?忧国忧民才是我的基本爱好。

这不,钓鱼岛纠纷闹得沸沸扬扬,我老杜心急如焚。

但想操心也早不到操心的办法,发牢骚又无济于事,实在无聊得很哪,所以出来闲逛。

”老马拱手:“既然大人比较闲,老马斗胆想请杜大人帮个小忙如何?”杜甫回礼说:“有用得着俺老杜的地方,尽管开口,和谐社会,当人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事后记得请我喝老酒即可。

”老马说:“既然如此,老马也就不客气了。

老马是研究山海经的,在研究过程中因动了某些人的蛋糕,受到了当今官学的百般刁难和围攻。

现在老马要对官学的徒子徒孙门实施反攻,这第一仗,希望由大人来打。

大人有一首诗写得很好,流传千古:《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虽然只是一首诗,中间却涉及到了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六个地名。

一直以来,老马对“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按照当今官学地理,洛阳和襄阳二者相离甚远,也没有直接的水系相连接,中间还隔了重重高山,如何“便下襄阳向洛阳呢?官学对这个的解释说,这是您发挥的想象,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杜甫说:“想象?这些个搞官学的真够无耻的。

我作为一名诗人,在写景抒意时有可能用到夸张的手法,但是在用到地名时,绝对不会有什么想象,一是没有那么必要,而是这样会被同行笑话的。

如果当今官学的说法没有错,那就是我错了?如果这个搞官学的脑子没有问题,那就是我脑子有问题?为了我个人的声誉,这个杖我帮你打定了!看搞官学的他们互相吹捧的样,言必称谭老怎样,顾老如何,钱老语云,他们再老,还能有我老不成!”老马说:“工部大人的心情,老马是感同身受。

前些天老马买了那个好奇的婴儿纸尿裤,一股刺鼻的问道,象甲醛,象劣质油墨,又象劣质塑料,可好奇厂家楞是说他们的产品是不会有甲醛味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