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优秀教学设计

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材简析:《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教学目标:1.会认“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吧、塞、哇”。
会写“晋、炕”等15个字,会写“芦花、发愣”等13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3.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学习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并通过给课文拟定各个小标题进行联系和巩固,让学生在以后学习类似的文章时能迁移运用。
2.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表达方式,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感悟小英雄雨来的勇敢机智并学习他热爱祖国的可贵品质,以及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语导入,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1.出示单元导语页,引导学生思考,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成长”这个主题我们将学习《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比较长,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如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还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你们敢接受这项挑战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8课。
2.出示作者管桦资料:管桦(1922-2002),原名鲍化普。
著名诗人、作家。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
《小英雄雨来》是作者管桦的中篇小说作品,管桦曾说,雨来的形象并不是他凭空想象的,雨来,是抗日战争冀东少年儿童的缩影,这其中也包括管桦在内。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七彩童年”,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小英雄雨来(节选)》《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3篇课文。
课文篇幅都较长,写的都是成长的故事,都是按内容的不同,自然地将文章分成了几部分。
《小英雄雨来(节选)》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我们家的男子汉》写了一个男孩的成长过程,刻画了一个逐步成长的小“男子汉”的形象。
《芦花鞋》主要写冬季来临,青铜将一家人做的一百零一双芦花鞋,拿到油麻地镇上去卖,供葵花上学的事情。
在一个鹅毛大雪天,青铜执意去卖鞋,几个城里人把剩下的十双鞋全买走了,最后连青铜脚上的鞋都被买走了。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8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晋、絮”等13个生字,读准“吧”等3个多音字,会写“晋、炕”等15个字,正确读写13个词语。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列出每部分的小标题。
3.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1.体会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2.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教学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时,指导读准字音,如“栓、枕、尸”读翘舌音。
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时,重点指导易混字的辨析:如,“炕”与“坑”容易混淆,“栓”与“拴”容易混淆。
另外,“膊”字右上部容易少写一点,“慌”字容易多写一点,写的时候要提醒学生注意部件结构。
2.阅读理解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落实这一教学重点,就需要训练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教学时让学生三次读课文,分别提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快速地读课文”三种要求,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较快地阅读长文章的方法。
3.表达运用抓住关键语句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通过谈感受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英雄雨来的故事,通过雨来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展现了雨来勇敢、机智、爱国的品质。
课文语言生动,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他们通常比较感兴趣。
但同时,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雄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体会雨来的英雄精神,理解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雨来的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雄精神。
4.说课稿:对课文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雨来的勇敢和智慧,以及课文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5.实践演练: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雨来的英雄精神对当代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勇敢智慧爱国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朗读、理解、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
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及反思(两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选自管桦的中篇同名小说《小英雄雨来》。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课文共有六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和敌人勇敢斗争的事迹来描述的。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年仅12岁的雨来,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到小英雄同日寇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勇敢的美好品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另外,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的能力。
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60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2.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晋、絮、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铅”等15个生字,自主掌握生字词,理解相关词义。
2.抓住细节描写或相关文段通读,了解雨来为掩护李大叔与鬼子作斗争的事例,进而感悟小英雄机智、勇敢、爱国的可贵品质。
3.用快速浏览的方法阅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能简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4.培养合作意识,乐于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抓住前后联系,了解雨来成为英雄的原因。
教学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梳理每部分内容,并拟定小标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学习方法,引出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自作家管桦的一部同名小说。
这是一篇长课文,学习此类课文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阅读长课文:(1)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2)弄清脉络,了解情节变化。
(3)把握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形象。
教师板书课题:18小英雄雨来(节选)【设计意图】抓住重点阅读长课文,化难为易。
教师开篇直接出示方法,可以缓解学生的畏难心理。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的字词学习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晋、絮、扭”等17个生字。
(2)教师相机出示“晋、炕、铅”等15个生字的书写注意事项。
(3)引导学生读准“晋察冀边区”“扫荡”等词,理解词语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读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通过读、思、议,交流阅读情况,老师适当引导、梳理、整合、概括。
这样教学,培养了学生阅读长课文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实效。
三、品读“游泳本领高”1.快速测览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画出文章中的好词佳句。
2.学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讲雨来游泳本领高强。
佳句有:“芦花开的时候盖了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每到夏天还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3)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3)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本课文,让学生了解雨的来源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激发学生对英雄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向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1.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主要故事情节。
2.理解雨水的来源和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
2.理解雨水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1. 预习导入
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引导他们思考雨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与本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2. 教学展示
1.分段阅读:老师将课文进行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每段的故事情
节。
2.词语解析:讲解课文中生僻词的释义,帮助学生拓展词汇积累。
3.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课文中小英雄的行为,体会互助和勇敢的重
要性。
3. 后续教学
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写作练习:组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雨水的来源和重要性,培养了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勇于承担责任,做一个真正的小英雄。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设计一、文本解读《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篇课文节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故事非常生动,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雨来为掩护李大叔同敌人做斗争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的小英雄雨来的形象。
这篇课文篇幅非常的长,这是文本的一个显著特点。
现在的学生习惯于阅读微信、图像文本,不太爱读长一点儿的文章,所以阅读少量通俗易懂的长课文对学生来说是有必要的。
随着年级的升高,长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有着其他课文所不具有的独特价值,如培养概括能力、浏览能力、寻找关键信息能力、快速阅读能力等。
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的特色,特别注重不同学段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了由浅而深的螺旋发展,所以梳理全套教材单元语文要素形成目标序列,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定位更加准确。
学生早有学习长课文的基础,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长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在结构上采用“反复”的手法,相同的情节和内容反复出现,虽然文章稍长,但学生能在相同内容的多次重复中巩固生字,模仿课文学习表达。
本单元围绕“儿童成长”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文言文两则》、《小英雄雨来》、《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四篇课文,展示了不同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的故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学习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语文要素是本单元的重点。
关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要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习了“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学习了“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之前所学的基础上,要求又有所提升,体现了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同时也为六上第四单元以及六下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的落实打下基础。
学生可以迁移运用之前所学的方法,在之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升,这是统编教科书能力训练体系上的一大特点。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篇幅较长的记叙文,也是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包含六个部分,作者管桦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创造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雨来没有死》(后更名为《小英雄雨来》)。
本课的插图有特点,一幅清新自然的插图,描绘了美丽的还乡河边,雨来正望着妈妈笑,表现了雨来的调皮可爱,更体现了他游泳本领高超,为下文刻画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埋下伏笔。
课文内容比较长,用序号的方式分为六个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是围绕故事性强,引人入胜。
课后习题,尤其是第二题,通过列小标题的方式可以达到长文短教的效果。
这篇课文还有一个特点是主要描写人物,但却在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物。
【设计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就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要凸显语文的实践性,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第二学段阅读目标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语文阅读就是服务于语言文字的应用,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同时将课文阅读迁移于课外阅读,结合生活实际提升自表达的能力。
【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2.能通过雨来人物线索“故事概括法”等方法,给每个部分列小标题,并能根据小标题简要复述故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通过关键语段“有志不在高年”、“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国家”,领悟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4.体会还乡河环境描写的作用。
5.会用表格或山型图阅读长篇课文。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课文,列小标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小英雄雨来(节选)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 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3. 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重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学会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絮”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炕上铅笔迈进枪栓胳膊劫难”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放录音。
配乐诗《小英雄啊,雨来!》晋察冀边区,有条还乡河。
秋天已来到,雨来上夜校。
河边有个村,名叫芦花村。
在校受教育,学会爱国家。
村里有个娃,名字叫雨来。
鬼子来扫荡,掩护李大叔。
年龄十二岁,游泳本领强。
人小志气高,智斗敌人把命保。
思考: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你还了解小英雄雨来的其他事迹吗?2.出示图片:小雨来与鬼子斗争的片断。
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的朗诵以及观看图片,我们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境中,我们的心中仿佛燃起了一把熊熊的民族反侵略战争之火。
4.出示课题:《小英雄雨来(节选)》(板书:小英雄雨来)(1)理解课题:小——指的是雨来的年龄小,是一个少年。
英雄——指的是雨来的特点。
雨来——课文中的主人公。
课题表现出文章的中心——英雄(2)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称雨来是小英雄?)(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来是一位小英雄?)今天,我们就和作家管桦一起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管桦,原名鲍化普。
河北丰润人。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
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冀东区党委机关报《救国报》随军记者,冀东军区政治部尖兵剧社文艺队队长。
写作背景:1937年,日本法西斯侵略中国,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
青壮年参加八路军,拿起枪抗击日本侵略者,冀东还乡河两岸各村的民兵、老年人、妇女、少年儿童为保卫祖国家园与敌进行顽强的斗争。
在那个战争年代,像雨来那样站岗放哨、手拿红缨枪、挺起小胸脯、给八路军送信、带路的情况是很多很多的。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芦花戏水,星夜攻读,智护交通员的情节,苇丛雏鸭、五谷飘香的田园风光景物,鲜活的方言土语,无一不是多年前那场波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战争中燕赵大地的真实写照。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晋察冀柳絮扭身软鼓囊囊姥姥塞进呜哩哇啦糠皮枪栓捆绑劫难枪毙扒开尸首铅笔胳膊红绸敌人慌忙趁机(1)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平舌音“塞”,翘舌音“栓毙尸绸趁”等。
另外,注意多音字“塞”在这里读“sāi”,还有两个读音分别是“sè”,组词“堵塞”和“sài”,组词为“边塞”。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膊”。
“膊”左窄右宽,三部分组成“月+甫+寸”。
注意右边的部分写得扁一些。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扫荡:扫荡是一种军事行动。
荡平,彻底清除之意。
(2)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长期革命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3)起码:最低限度,至少。
(4)睁眼瞎:比喻没文化的人,不识字的人,缺乏知识的人。
(5)趔趄: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6)门槛:门框下部挨着地面的横木(或长石等)。
(7)漩涡:水流遇低洼处所激成的螺旋形水涡。
三、出示提纲,初步感知。
过渡: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学习故事,了解内容。
1.出示预习提纲思考题:A.文章通过哪件事表现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斗争)B.文章的其它部分与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有什么关系?(围绕各部分重点问题讨论,教师加以点拨。
)第一段:芦花村的自然环境怎么样?预设:芦花村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
我从“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感受到的。
通过一件什么事说明雨来勇敢机智灵活,游泳本领高?预设:写雨来借助高超的游泳技巧巧妙躲避妈妈的追打。
第二段:从哪看出雨来上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书中用“_______”画下来。
预设:大家就随着女老师的手指,齐声轻轻地念起来:“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第五段:芦花村的乡亲对雨来不怕牺牲的精神表示怎样的赞叹?预设: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第六段:雨来怎样机智脱险的?预设:原来枪响之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2.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注意养成边读、边想、边标画的方法。
四、汇报预习,交流解疑。
1.汇报预习的情况。
2.分角色朗读,参与评价。
(1)确定重点段:哪段最能表现小雨来是一位小英雄,哪段就是重点段。
(第四段写的是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决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分组讨论:作者是根据哪些情节和词语表现雨来是一个小英雄的?把有关的词语标画出来。
(敌人的手段是哄、骗、恐吓、毒打,甚至用死来威胁。
而雨来始终说:“没看见。
”)(3)试着读一读,在组内分角色读一读。
(4)指名在班上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表演。
A.自愿读或者表演B.大家评议。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认识了小朋友小雨来,下节课我们就来深入了解雨来。
2.作业(1)读书,体会小雨来的品质。
(2)体会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体会本课中描写景色的优美句子和丰富的词语。
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旧知。
1.指名说出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说说小英雄雨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指名朗读课文的第四段。
二、回顾全文,深入探究。
1.从重点内容入手,理清段间联系。
(1)鬼子抓住雨来为什么要枪毙他?(因为雨来不肯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2)雨来在鬼子面前为什么表现得如此坚强?(因为他要保护李大叔。
)(3)雨来又是怎样从鬼子手中逃脱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枪响之前,雨来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
)(4)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爱国、有骨气的中国人。
)2.同学讨论。
画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课文中的位置。
重点理解课文中两次提到这句话有什么重要的意思?从而体会雨来的优秀品质。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在第二段中。
雨来在夜校学习时,女老师指着黑板上的字念着:“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这说明雨来在夜校不仅学了文化,更重要的是接受了爱国思想教育。
这种爱国主义的思想,在他头脑里扎下了根,这是雨来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和思想基础。
课文中第二次出现在第四段中。
敌人的威胁、利诱,软硬兼施,都不能使雨来屈服。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鼓舞鞭策着他,使他经受住敌人的毒打。
在严峻的斗争面前,雨来重温这句话,倍感亲切。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是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3.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提炼成为小标题。
(1)归纳各段的主要意思本文分为六个大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展示如下:第一部分:雨来家乡的景色优美,他游泳的本领高强。
第二部分:雨来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部分: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
第四部分:雨来与鬼子展开英勇斗争,始终不说出李大叔的藏身之处。
第五部分:乡亲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很难过。
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
(2)提问思考:怎样编写小标题呢?小组讨论,交流如下:师根据交流结果,总结:可以是句子,也可以是词语。
可以用书上的语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编写。
(3)提炼课文的小标题:第一部分:望着妈妈笑(或游泳)第二部分: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或掩护)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或斗争)第五部分: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或脱险)(板书:17小英雄雨来(节选)望着妈妈笑(或游泳)爱自己的祖国(或读书)掩护李大叔(或掩护)与鬼子斗争(或斗争)有志不在年高(或枪声)雨来没有死(或脱险)4.讨论段间的联系。
师:这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分小组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如下:描写还乡河景色美,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脱险打下伏笔;雨来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是雨来临危不惧,英勇斗争的思想基础;鬼子阴险狡诈,能反映出雨来坚强不屈;众乡亲对雨来的评价,点明雨来是一个好孩子;雨来脱险没有死,不仅与文章开头互相照应,也是小雨来优秀品质的体现。
5.讨论景物描写的作用。
文章开始写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河边有个小村庄。
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
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师:这一自然段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段描写,既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我们勾勒出芦花村的美丽景色,点明雨来的家乡美,并为后来雨来的脱险埋下伏笔。
雨来勇敢地与敌人斗争,除了在夜校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外,还由于雨来对美丽家乡的热爱,这样美丽的家乡,岂容敌人侵害!)第五部分写“太阳已经落下去。
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
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这一段的景物描写起到什么作用?预设:(这里写出不仅白天的芦花村景色优美,太阳落下去以后,这里依然是那么美。
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村民们。
人杰地灵,人们多么希望雨来这个好孩子仍活在大家中间啊!)第六部分写“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
虫子在草窝里叫着。
”这一处的景物描写又表达了什么情感?预设:(这一段看似写景,实际在写人们的心情。
人们多么盼望雨来会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啊!连那河水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草窝里的虫子都在呼喊着雨来。
)师小结:文章中三次景物描写,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