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分析解读共30页

合集下载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易卜生 玩偶之家  赏析
开放式结局突显主题引人深思主旨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扬女性独立解放
女性解放运动开端
圣诞节
• 作品把时间设定在圣诞节前后三天,在第 一幕的开端,“幸福的家庭”充满了节日 气氛。但随着剧情发展,“生活的风暴” 即将来临,主人公间的矛盾一步步地被激 化。到最后,两人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导 致娜拉在节日晚上出走,这个悲剧性结局 与美好的节日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对虚伪 的海尔茂,甚至是当时资产阶级男女不平 等,男权盛行的社会的讽刺。
主旨
• 通过描写了娜拉这个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 普通的妇女形象,在资产家庭中长期被父 亲和丈夫当作玩偶,没有独立人格和自由, 揭露了资产阶级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压 迫女性的丑陋事实,控诉了虚伪自私的资 本主义男权主义,娜拉的悲惨遭遇映射着 十九世纪资产阶级中妇女的玩偶地位,宣 扬女性独立解放。
社会影响
娜拉
• • • • • • • • • 觉醒前: 善良、活泼、无忧无虑 当时资产阶级家庭中依附男性生存的女性代表 习惯于用自身取悦男性而生存的日子 勇敢聪明,不忍心打扰病重的老父,独自拯救丈夫 生命,自己尽力维持家庭生计和还债 本身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不服输的“反叛”精神,只 是长期在男权的掌控下暗暗滋生。 觉醒后: 随着看清自身玩偶般的处境和丈夫丑恶渺小的面孔, 毅然选择与丈夫谈判并立刻出走 女性独立思想得到觉醒,敢于质疑社会的法律、宗 教,勇敢开展自己的人生。
• 1862年,提倡自由恋爱、反对旧式婚姻的《爱 的喜剧》,遭到社会上保守势力的恶毒攻击,他 为此感到痛心。 • 1864年,离开挪威远行。 • 1867年,《彼尔.京特》表现“个人精神反叛” 主题。 • 1879年,创作《玩偶之家》 • 1891年,易卜生以名作家的身份回到挪威 • 1906年去世,挪威议会为他举行了国葬。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玩偶之家》,19世纪挪威最伟大的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著名的(1)社会问题剧,作于1879年,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他开创的“社会问题剧”真实地反映了挪威现实生活,剖析了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肮脏腐朽的本质,提出了许多社会重大问题。

它以丰富的社会内容,深遂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把妇女解放问题呈现与观众。

这一题材的创新,震动了欧洲舞台,掀起了一场戏剧革命。

剧中通过娜拉和海尔茂一个普通资产阶级夫妇的家庭关系的剖析,生动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再现,把社会问题与舞台艺术结合起来,把戏剧当作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把舞台当作讨论问题的论坛,拉近了舞台与观众的距离。

在易卜生逝世100周年的今天,中国国家话剧团将这位挪威戏剧大师的代表作《玩偶之家》再次搬上舞台。

再将引起中国读者关注,它超越了妇女解放这一主题,赋予了它新的生命。

现从《玩偶之家》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矛盾冲突营造的艺术效果、戏剧的结构艺术、结局与韵味,来浅析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艺术魅力。

内容梗概: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是围绕娜拉和海尔茂矛盾冲突的焦点:“伪造签字借款”这一事件展开的。

女主人公娜拉为了给丈夫海尔茂治病,曾伪造死去的父亲签字向律师柯洛克斯借过一笔巨款。

柯洛克斯以此来威胁娜拉让她不让已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解雇他。

“签字借款”这一事件暴露后,娜拉清楚地看到海尔茂卑鄙自私的灵魂和自己在家里的“玩偶”地位,直面现实,毅然弃家出走,勇敢地踏入未知的世界,成为戏剧界,最大胆、最热爱生命的人物之一。

一、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真正的经典之作,它必须具有创新的题材和鲜活的人物再现,必须是超越时空嬗变的,不论它以什么面孔出现,只要它能经受住自然的反应,它就是经典。

《玩偶之家》跨越了时代的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作品的阅读认知理解水平的不同,仍然保持观众的心态会处于不断发现与惊喜过程中使人的心活泼不死。

《玩偶之家》浅析

《玩偶之家》浅析

但是,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应该 是没有关系的,但往往我们都以 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关系。 我们被习俗习俗化,变得约定俗 成,这种严重的后果将是,没有 创新。
那么是什么在决定我们的 社会性别呢? 习俗 强者
但是很多人认为是我们的生理性 别决定着我们的社会社会性别
这种观点正确吗? 假如这是正确的……
答案二,我们应是不平等的 。 原因: 我们的生理不同,我们的社 会能力不同。
那么这里又会有一个难题。 男人的地位应该优于女人, 还是女人的地位优于男人?
答案: 谁强,谁就优于谁。 谁强,谁就应该按照谁的规则来做事 。
如果娜拉想要在当时的社 会生活下去,并制造生命 的意义。 那么她就必须成为强者。 而这,谈何容易。
质量
100 分 意愿
60 分
有可 能出 现的 情况
数 量 50年 100 年
出现第一种情况的原因
这只是娜拉自己的意愿,并 不一定能真正的实现
1、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个玩偶 2、否定了自己以前的生活意义 3、幻想自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走出,站立起来成为一个 与海尔茂平等的人
跟你在一块儿,事情都归你安排, 你爱什么我也要爱什么……这些 年来我在这儿简直像个叫花子, 要一口,吃一口,我靠着给你耍 把戏过日子。 这些话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 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后现代
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1970年 )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PATRIARCHY)的概
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她们将 女性和男性完全对立起来:男人是敌人,女人是 朋友;男人是暴躁,女人是温柔;男人是迫害者 ,女人是被迫害者;男人是压迫者,女人是被压 迫者;男人是战争贩子,女人是和平主义者;男 人是胜利者,女人是失败者;男人是个人中心主 义者,女人是关系取向者;男人的快感只局限在 生殖器上,女人的快感则体现在全身各方面;男 人只注重结果,女人则注重过程……等等等等。

《玩偶之家》阅读理解及解析

《玩偶之家》阅读理解及解析

《玩偶之家》阅读理解及解析提示:《玩偶之家》描写了娜拉和丈夫海尔茂之间的冲突,娜拉的丈夫像对待宠物一样地喜爱娜拉,却无情地剥夺了娜拉的独立人格;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他最后暴露了自私虚伪的一面,使娜拉感到震惊与绝望,她愤然离家出走。

娜拉照我现在的样子,我不能跟你做夫妻。

海尔茂我有勇气重新再做人。

娜拉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以后――也许有。

海尔茂要我跟你分手?不,娜拉,不行!这是不能设想的事情。

娜拉要是你不能设想,咱们更应该分开。

(走进右边屋子,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海尔茂娜拉,娜拉,现在别走。

明天再走。

娜拉(穿外套)我不能再在生人家里过夜。

海尔茂难道我们不能像哥哥妹妹那样过日子?娜拉(戴帽子)你知道那种日子长不了。

(围披肩)托伐,再见。

我不去看孩子了。

……海尔茂可是,娜拉,将来总有一天――娜拉那就难说了。

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海尔茂无论怎么样,你还是我的老婆。

娜拉托伐,我告诉你。

我听人说,要是一个女人像我这样从丈夫家里走出去,按法律说,她就解除了丈夫对她的一切义务。

不管法律是不是这样,我现在把你对我的义务全部解除。

你不受我的约束,我也不受你的约束。

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

拿去,这是你的戒指,把我的也还给我。

海尔茂连戒指都要还?娜拉要还。

海尔茂拿去。

娜拉好。

现在事情完了。

我把钥匙都搁在这儿。

……海尔茂完了!完了!娜拉,你永远都不会想我了吧?娜拉嗯,我会时常想到你,想到孩子们,想到这个家。

海尔茂我可以给你写信吗?娜拉不,千万别写信。

海尔茂可是我总得给你寄点儿――娜拉什么都不用寄。

海尔茂你手头不方便的时候我得帮点忙。

娜拉不必,我不接受生人的帮助。

海尔茂娜拉,难道我永远都只是个生人?娜拉(拿起手提包)托伐,那就要等奇迹中的奇迹发生了。

海尔茂什么叫奇迹中的奇迹?娜拉那就是说,咱们俩得改变到――托伐,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海尔茂可是我信。

你说下去!咱们俩得改变到什么样子?娜拉改变到咱们俩在一起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

浅析《玩偶之家》亨利克·约翰·易卜,是众口皆碑的现代散文剧之父,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戏剧大师。

他以社会问题剧而闻名于世, 被誉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

面向社会, 面向现实的人生是他的剧作的最大特点。

他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

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一件是玩具。

易卜生一直认为,夫妻不仅要共同生活,更要平等相处,自由发展自我的个性,这种观念在《玩偶之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生活中不断成长不断觉醒,成为思想成熟的先进女性,认识到了自己在家庭里“玩偶”的地位,于是进行反抗,离家出走。

然而本剧是带有欺骗性的,在表象的外衣下人们往往看不清人物的真实性格和真实情况,直到最后才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玩偶之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娜拉和海尔茂是一对夫妻。

一次海尔茂病危,为了挽救丈夫的性命,娜拉伪造父亲的签名借得了一笔款项,海尔茂转危为安。

几年后,海尔茂升任银行经理,并准备裁退一个职员,没想到这个职员却正好是娜拉从前的借款人。

职员以当年伪造签名的事来要挟娜拉,将此事写成信寄给海尔茂。

海尔茂看到信后,恼羞成怒,痛斥娜拉让他面临身败名裂的险境。

这时,职员却因遇到旧情人而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将借据退还给了海尔茂。

正当海尔茂庆幸事情已经过去的时候,娜拉却因看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离家出走。

《玩偶之家》分析

《玩偶之家》分析

浅析《玩偶之家》主要人物形象《玩偶之家》是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在这里,我简单分析一下主要人物形象和自己对这部剧的一点认识。

男主人公海尔茂生性怯弱,谨小慎微,在社会上辛苦奋斗,险些拼掉身家性命才博得一点立足之地,他出场后表达的第一个态度是不赞同娜拉胡乱花钱,接着是不赞同娜拉借贷,然后又透过娜拉的言语向读者呈现,他连冷静面对生活意外打击的勇气都没有,陷入磨难时,还需要娇小的娜拉对他施以安慰和援助。

海尔茂的所谓强势不过是从社会体系中生硬挪用来的,这恰恰证明了他的不强。

就内心的坚强程度而言,海尔茂不过是一个伪男人,连娜拉都不如。

海尔茂与娜拉的真正症结在于爱的缺席,他们之间没有可以化解冲突的爱情,有的只是社会权力式伦理体系下的夫妻名义。

在第三幕中,海尔茂问娜拉:那就是你不爱我了?娜拉回答道:不错,我不爱你了。

娜拉的阐述无疑是一种事实,用娜拉的说法,这是他们结婚八年来,头一次正正经经的谈话,这不爱不是突如其来的转折,而是拂去假象伪饰后的真相。

过去八年里,海尔茂对娜拉没有爱,有的只是真实的圈养和消遣;娜拉对海尔茂也没有爱,但她以为自己有爱,处处都用爱的幻觉蒙蔽自己,当然也用爱的努力拯救自己,但她不过活在一种虚拟的幸福中。

海尔茂对待娜拉的方式,是世俗社会的通常方式,海尔茂不是它的发明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使用者和臣服者,但这样的体系对娜拉的损害有多少,对海尔茂的惩罚就有多少。

表面看他在自觉充当着权利体系的傀儡,享受着其种种优越的恩赐,但这是以损害他作为男性的阳刚灵魂为代价在进行的,这样的恩赐本质上不过是一种阉割。

海尔茂温顺臣服于这样的体系,名义上他是权力的自由拥有者,但在强大的体系中,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奴隶。

看看娜拉离家出走时,海尔茂那副眼泪汪汪的可怜样子吧,再联想楼上那几个熟睡的可怜孩子,对一个男人来说,这是相当重的惩罚。

从这里看,这部剧带有某种悲剧的意味。

按照亚里斯多德的理论,悲剧在感情上能带给人恐惧和怜悯。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易卜生:《玩偶之家》内容梗概娜拉是个性情活泼、思想单纯的年轻女人,结婚八年来衣食无忧,生活在丈夫的宠爱和三个孩子之间,感到十分幸福。

这些天她尤其快活,丈夫海尔茂刚刚升任银行经理,他们要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圣诞节。

但是娜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几年前,海尔茂身患重病,必须去南方疗养,可是却没有钱。

万般无奈之下,娜拉瞒着丈夫,假冒父亲的签字,通过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款子。

事情已经过去多年,可她还在偷偷地省吃俭用积钱还债。

现在海尔茂当上银行经理,娜拉暗暗松了口气,把债还清的日子不远了。

不料这天柯洛克斯泰突然找上门来,以借债一事要挟娜拉。

原来他被海尔茂解雇了。

他要娜拉向海尔茂求情,否则就将伪造签字的事公布于众。

娜拉闻言顿感惊慌失措。

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女友林丹太太,后者建议她向丈夫坦言相告。

娜拉深感为难,她不想让丈夫知道这件不光彩的事,她更害怕丈夫会因此而断送前途和社会地位。

海尔茂总是对她说,他爱她,愿意为她献出自己的性命,那么他一定会把整件事的责任都拉到自己身上。

娜拉不愿看到这一切发生,她决定牺牲自己保全丈夫的名誉。

柯洛克斯泰没能达到目的,就把娜拉的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

海尔茂读信后大发雷霆,一反平日的温柔体贴,大骂娜拉是个坏东西。

他得知娜拉想一死了之,非但不安慰,反说她是骗人,死了也洗不清罪过,还扬言要剥夺她抚养孩子的权利。

娜拉惊呆了。

就在此时,海尔茂接到了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信中附有娜拉冒名签字的借款单据,并向娜拉致歉。

原来柯洛克斯泰受到林丹太太的感化,改变了主意。

危险解除了,海尔茂的前程和名誉保住了,他顿时又变得温存起来,口口声声唤娜拉我的小鸟儿,可是娜拉已经看清了丈夫的真实嘴脸,不再相信那一套虚情假意。

她感到好像跟一个陌生人共同生活了八年,彼此都不了解。

娜拉看清了自己所谓的幸福家庭的实质,毅然离家出走。

在她身后传来响亮的关门声。

研究综述易卜生是19世纪挪威最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在世界各国拥有广泛的影响。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

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易卜生《玩偶之家》评析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

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十六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

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

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

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

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

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二十七年(1863-91)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一生共写了二十多部剧作,除早期那些浪漫抒情诗剧外,主要是现实主义的散文剧即话剧。

这些散文剧大都以习见而又重大的社会问题为题材,通常被称为“社会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玩偶之家》(1879)、《群鬼》(1881)和《人民公敌》(1882)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

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

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

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玩偶之家分析解读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