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区新农村住宅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内江市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内江市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

内江市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全市新农村农房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农房建设秩序,提高村庄布局水平,确保农房建设质量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内江市农房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内江市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扩建农房及相关的规划建设、施工、管理活动。

第二章新村建设规划编制第三条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

具体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住建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承担。

委托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资质单位编制。

第四条新村(聚居点)建设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编制成果必须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通过,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乡镇人民政府予以公布实施。

禁止将过境公路两侧控制标准范围内规划为村民聚居点建设用地。

第五条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建房,必须服从规划,在规划选址定点红线内建房。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新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及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农房规划控制标准和范围第七条公路两侧、高速公路出入口、风景名胜区的农房建设,依法从严控制。

因特殊情况确需建房的,单户新建房选址按国道20米、省道15米、县道10米、乡道5米以上的建房控制范围进行控制;农村村民聚居点规划选址必须远离公路两侧100米以上。

第八条铁路两侧控制范围,从路基外侧起各后退50米以上。

第九条河道两岸控制范围,有堤防(护岸)的,从堤防(护岸)顶部轴线向岸边后退20米以上,无堤防(护岸)的,由河道行政主管部门按防洪标准明确规划治导线及河道管护范围。

第十条水库库区控制范围为校核洪水水位线和库尾回水线以下;水库大坝控制范围按大、中、小型水库从主坝的下游坡脚和坝肩外延分别至300米、200米、100米以上;渠道控制范围为渠道外延至10米以上。

自贡市 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

自贡市 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

自贡市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自贡市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是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贡市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而闻名,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而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自贡市也秉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在自贡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旨在创建绿色、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自贡市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分析其中的深度和广度。

一、规划理念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的首要目标是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

在规划理念上,自贡市积极倡导绿色建筑,注重利用当地资源,有效节约能源,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布局上,注重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打造宜居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要求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在设计要求上,不仅注重建筑外观的美观与功能性,更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舒适度。

注重住宅采光、通风和景观设计,确保每一位居民都能享受到自然光线和清新空气,感受自然环境的美好。

设计要求还关注建筑材料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提倡低能耗、高效能的建筑设计,以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三、配套设施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在配套设施上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满足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

规划建设社区健身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绿化景观等,为居民提供健康、便利的居住环境。

还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交通便利、供水供电等,保障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总结回顾城市森林花园住宅设计标准的实施,为自贡市的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它不仅提高了自贡市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规划理念的引领、设计要求的规划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自贡市打造了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展现出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风貌。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代拟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我省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提高农村住房抗震设防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在集体土地上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住房(以下简称农房)的建设活动,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农房建设的统一领导和监督。

县(市、区)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农房建设管理的责任主体,镇、乡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房建设管理实施主体。

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水利、财政、民政、环境保护、防震减灾等部门依法负责农房建设的相关管理监督工作。

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将镇、乡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明确镇(乡)承担农房建设管理职责的机构和人员,具体实施农房建设监督管理。

1第四条省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农房建设政策和规范,对全省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市(州)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房建设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对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实施监督指导;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会同镇(乡)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农房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指导。

第五条农房建设应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可以由村民委员会组织选举或推荐村民代表组成村民建房委员会,全程参与农房建设监督。

镇(乡)人民政府、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第六条农房建设必须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环保”的原则,严格执行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标准,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满足农民生活生产的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并制定补助、奖励政策,建立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激励机制,支持、鼓励农村村民对农房采取抗震设防措施。

成都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试行细则

成都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试行细则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规划局市建委关于《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成办函〔2009〕7号有关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规划局、市建委制定的《成都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试行)》)已经市规委会2008年第10次主任会议审议通过。

《导则(试行)》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在系统总结灾后农房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对进一步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规定了农村房屋建设的规划、选址及设计的技术要求和工作原则。

现将《导则(试行)》转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九年一月十日第一章 总 则1.1 目 的为了在全市范围内按城乡统筹的思路和办法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范和提高农村规划建设水平,实现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特制定本导则。

1.2原 则按照“安全、经济、适用、省地”的指导思想,遵循发展性、相融性、多样性和共享性的原则。

使新农村规划建设与农业生产、产业发展相结合,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形成丰富多彩的农村风貌,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和基础配套的均等和共享。

1.3 适用范围除成都市中心城区以外农村地区的农房建设应遵循本导则。

第二章 选 址农村聚居点和农村住房选址应遵循“安全、省地”的原则,有利发展,方便生产生活,便于基础设施配套;尽量不占或少占优质农田,耕地总量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农地农用;尊重群众意愿,结合自然条件,提倡相对集中。

农村聚居点和农村住房选址还应符合县域总体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并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域;避开国家、省、市法律和法规规定的各类应当避让的区域。

图2.1.1(a) 选址示意图图2.1.1(b) 选址示意图2.1安 全2.1.1农村聚居点选址安全(1) 农村聚居点选址应避让多类灾害隐患区,如地震断裂带,滑坡区,洪水、泥石流淹没区及易燃易爆设施等(如图2.1.1(a) 、2.1.1(b)、2.1.1(c)所示)。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4修订)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4修订)

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24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1.24•【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住房保障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已经2023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黄强2024年1月24日四川省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办法(2017年1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19号公布2024年1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62号修订)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保障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住房的建设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住房,是指农村村民在宅基地上自主建设的住宅房屋。

第三条农村住房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因地制宜、生态环保的原则,符合安全、适用、经济、环保、美观的要求,严格执行抗震设防要求和建设质量安全等标准,满足村民生活生产需要,体现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乡村风貌。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农村住房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立农村住房规划、用地、设计、建设、使用等全过程管理制度,并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明确承担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根据法律、法规授权和县(市、区)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委托,实施农村住房建设有关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农村住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服务工作,制定农村住房建设技术规范和标准,培训和管理乡村建设工匠,指导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

四川新农村民居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四川新农村民居建筑色彩规划方案

统建 筑 色彩 、 自然 色彩 、 民俗 文化 色彩 等 , 并基 于孟 塞 尔 色彩 体 系研 究 四川新 农村 民居 建 筑 色彩规 划的 方案 , 希 望能 够发掘 真 正适 合 四川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的科 学用 色 , 为 四川新 农村 民居 建设 贡献 一份 力量 。
【 关键词】 新农村 ; 民居建筑; 色彩; 规划
随着 我 国新 农村 民居建 筑 的快 速 发展 , 建 居 建 筑 中 , 多数 为 集 中居 住 区 , 建 筑 多成 群 出 随 着 人 们 生 活 质 量 的不 断 提 高 , 新 农 村 筑 色 彩 作 为 新 农 村 民 居建 筑 视 觉 表 现最 为直 现 在 自然 环境 中 , 因此 , 为使 民居 建筑 与 自然 居 民 对 居 住 环 境 也 提 出 了 多 样 化 发 展 的要 观 的语 言 , 对 于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居 住 品 质 、 文 风 貌 和谐 统一 , 应 尽 可 能的 在建 筑 周 围多种 植 求 。 四川 新 农 村 建 筑 除 了民 居 建 筑 , 还 增 加 化展示 、 整体 形 象 的打 造具 有 重要 的 意义 与价 物 或 者 使 建 筑 运用 辅 助 色 彩 溶 于 原有 自然 景 很 多 公 共 建 筑 和空 间 , 例如 : 商业 空间 、 娱 乐 值 。本 文 通 过 对 四 川新 农 村 民居 色 彩 的 实地 观 当 中 。同 时 要对 建 筑 所 在 现 场 及周 边 环 境 空 间 、 展览空间等 , 不 同功 能 的建 筑 与 空 间特 调查 , 发 现在 快 速 的新农 村 民居建 筑 打造 过程 进 行 彻底 的实 地 调查 与研 究 , 其 中包括 建筑 外 别 要 注 意 色 彩 的整 体 规 划 , 提 前 确 定 各 区域 中, 很 多新 农村 民居 建筑 存在 色彩 紊乱 、 色 彩运 部 的邻 近建筑 物 、 植被 、 路 面等 。 色彩基调, 在 进行 区域 色 彩 区 分 时 , 以不 破坏 用 缺 乏代 表 性 、 忽 略周 边环 境 色彩 等 问题 。因 ( 三) 提炼 当地 民俗 文化 色彩 村 落 整 体 色 调 为前 提 , 突 出 整 个 村 落 整 体 色 此, 笔 者 尝试 运用 孟 塞 尔 色 彩体 系 , 制 定 当地 四川 是一 个历 史 文化 大 省 , 多 民族 的 聚居 彩 基 调 的 同 时 既 丰 富 村 落 色 彩 层 次 , 又 使 新 行 之有 效 的新农 村 民居建 筑色 彩规划 方案 。 也 使 得 四川 各 传统 村 落 民居 建 筑 色彩 呈 现 出 农 村焕 发 时代 活 力 。 运 用科 学的 色彩体 系 独 具 代 表 性 的 民俗 特 色 和 文 化 属 性 。在 进 行 四、 加强新 农村 民居 建筑 色彩标 准 管理 在 四川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 彩 的运 用 中 , 通 各 村 落新 农村 民居建 筑 色彩 规 划时 , 运 用孟 塞 新 农村 民居 建 筑 色 彩 标 准 的 管 理 是 通过 常人 为 主观 的进 行 色彩 搭 配 , 而在 经 济发 达 的 尔 色 彩 体 系 提 炼 当地 独 特 的 民俗 文化 色彩 作 色 彩规 划 的方 式来 完 成 的。 目前 , 大 家普 遍把 欧美 、 日本 等 国家都 有 意识 地 将科 学 的色 彩体 为 民居建 筑点 缀 色 , 点缀 色 尽量 采 用 同类 色对 目光集 中在 城 市色 彩规 划 的 范围 内 , 对于 新农 系运用在乡村建筑 色彩的规划与研究 中 , 例 比 , 色 彩使 用 数 量 尽 量不 能超 过 三 种 , 在 整 个 村 民 居 建筑 色彩 的规 划研 究 不 够 深 人 。 这也 如: 孟塞 尔 色彩 体 系 , 该 体 系运 用科 学 、 精 确 的 建 筑 外立 面 的使 用 面积 要小 , 不 能 影响 到建 筑 导 致 了新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 彩 出现 了很 多 问题 , 色彩 符 号对 色彩 进 行表 示 , 这 种色 彩 表示 方法 的主 体色 。这 样 使 民居 建筑 色 彩整 体统 一 , 在 针 对这 些 问题 , 除 了需 要 更多 的 人投 入到 新农 使 人 们 对 色 彩 的 理解 更 加 直 接 、 深刻 , 使 用起 整 体 建筑 色彩 风 貌不 改 变 的前 提下 , 丰 富建 筑 村 民居 建筑 色 彩 的研 究 当中 去 , 还需 要更 多 的 来 也更 加 的方便 , 具有 很强 的实 用价值 。 外 立 面色彩 , 体现 民俗 风情 。 规划部门 、 专家 、 学 者 对 新农 村 民居 建 筑 色 彩 孟 塞 尔 色彩 体 系是 美 国色 彩学 家 、 美 术教 三、 制 定 四川 各 地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彩 运 标 准不 断规 范 与完 善 , 需 要相 关 的管 理部 门对 育 家 孟 塞 尔 创 立 的 。孟 塞 尔 色 彩 体 系 以 其科 用 方 法 色 彩标 准进 行 推广 与控 制 , 使 自主性 较强 的新 学 的色 彩 精 度 , 便 于 系 统 管 理 的优 点 , 目前 在 ( 一) 确定 主体 色 的运用 农 村 民 居建 筑 也 能 够 很好 的参 考 色 彩 标 准来 国 际 上 普 遍 运 用 于 颜 色 分 类 和 标 定 的方 法 。 新 农 村 民居 建 筑 主 体 色 彩 主要 从 当地 传 进 行建 造 , 并及 时 对存 在 色彩 问 题 的 民居 建 筑 孟 塞 尔 色 彩 体 系 是运 用 一 个 三 维 类 似球 体 的 统 建 筑色 彩 中进 行分 析 提炼 , 将 运 用孟 塞尔 色 色彩 进行进 一 步 的控制 与调整 。 立 体 空 间模 型来 表示 色 彩 的方 法 , 它 把物 体各 彩 体 系 提 炼 后 的最 能 够 代 表 当地传 统 民居 建 结 语 种 表 面 颜 色 的 三 种基 本 属 性 色 相 、 明度 、 纯度 筑 的色 彩 运 用 到建 筑 主 体 外 墙 立 面 。 主体 色 色 彩作 为 四川 地 区新 农 村 民居 建 筑 重要 全 部表 示 出来 。 在 民居建 筑外 观 表 面上所 占 比例 要 大 , 要有 绝 的 一种 视 觉 展 示 , 对 于 整 个 新 农村 居住 环 境 、 通 过 运 用 孟 塞 尔 色 彩 体 系 对 四 川新 农 村 对 优 势 , 以1 ~2 种 颜 色为 主 , 可选 择 高 明度 低 村 落形 象 的打 造 起 着 尤 为重 要 的作 用 。 四川 民居 建 筑 的 现状 进行 分 析 , 研 究 存 在 的问 题 , 彩度 的色彩 , 且 色 彩 之 间 明度 与 纯度 变 化 不 新 农村 民居 建 筑 色 彩 的规 划 与 研 究 是 一 个相 分 析 四川 各 地传 统 民居 色 彩 、 自然 色 彩 、 民俗 大 , 以 保证 主体 色 统 一 的视 觉 感 受 。 鲜艳 、 突 当 复杂 与漫 长 的工 程 , 本 文针 对 调查 分析 得 出 文 化 色彩 , 提 炼 出代 表 四川 各 地新 农村 民居建 兀 的色 彩 不 能 运用 到 民居 建 筑外 立 面 的主 色 的 四川 新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 彩存 在 的 问题 , 希望 筑 特 色 的色 谱 , 并运 用 于新 农 村 民居建 筑 色彩 调 中 。 通 过发 掘 四川 各 地传 统 民居 色 彩 、 自然 色 彩 、 规 划 方案 中 , 从 而为 四川 各 地新 农 村 民居 建设 ( 二) 确定 辅 助色 的运用 民俗 文 化色 彩等 , 运 用 孟塞 尔 色彩 体 系进 行 色 提 供色 彩规 划思 路 。 民居 建 筑 辅 助 色 主 要从 当地 自然 色 彩 中 彩提 炼 , 并 运用 到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 彩规 划方 二、 制定 四川各地 新农村民居建筑色彩标准 进 行 提炼 , 将 运用 孟 塞尔 色 彩体 系提 炼 后 的辅 案 中 , 力 图找寻 一条 较 为科 学 的 打造 地方 特 色 ( 一) 提 炼传 统 民居色彩 助 色 彩 运 用在 建 筑 的 阳 台 、 门、 窗、 栏 杆等 处 , 的 民居 建筑 色彩 的方法 , 为进 一步 促进 四川新 四川 各 地 传 统 民居 建 筑 都 有其 独特 的传 色 彩 从 色 相 上尽 可 能 与 建 筑 周 围 的 自然 色 彩 农村 民居建 筑 的建设 与发 展奠定 基础 。 统色彩, 这些 色 彩就 像是 建 筑 的外 衣一 样 令人 接 近 , 在 色 彩 搭 配 时 注重 同类 色 搭 配 , 使 民居 印象 深 刻 。在 进 行各 地 新 农 村 民居 建筑 色彩 建 筑 色 彩 与 周 围 植 物 、 自然 景 观 能够 和谐 统 注 释 : 规划时, 运用 孟 塞尔 色彩 体 系对 传 统 民居 建筑 相互 呼应 , 同 时增加 民居 建筑 色彩层 次感 。 四川 省教 育 厅 2 0 1 3 年 度科 研 项 目( 人 文 社科 色 彩 进 行搜 集 、 归 纳 与 提炼 , 总 结 出 最 能够 代 ( 三) 确定 点缀 色 的运 用 类一般 项 目) , 项 目编号 ( 1 3 S B 0 3 5 3 ) 表 当地 传 统 民 居 色彩 印象 及 色 彩 精 神 的标 准 民居 建 筑 点缀 色彩 从 当地 的 民俗 文 化 色 色 彩作 为 民居建 筑 的 主体 色考 虑 , 主体 色 在 民 彩 中进 行 提炼 , 例如 : 四川 羌 族 民族历 史 悠久 , 参考 文献 : 居 建 筑 外 立 面上 所 占 比 例要 大 , 要 有 绝 对 优 可 运用 其 代表 色彩 白色 、 红色 、 黑色 、 蓝 色进 行 【 1 】 张佳 . 灾后 成都 农 村住 房 多样性 建设 【 M】 . 北 势, 鲜艳 、 突 兀 的 色 彩 不能 运 用 到

新农村住宅建筑cad方案施工图

新农村住宅建筑cad方案施工图
余同%%c100UPVC落水管2-1-1剖面1113.550161116(木门)(木门)(木门)(木门)(参见)C-4C-4C-4C-4C-4C-4C-4C-4C-4C-4C-4C-4C-47J-064J-053J-052J-051J-05%%c160排烟孔,孔心距地1900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下C-6窗立面1:5022112-2剖面图1:20窗洞尺寸1:201-1剖面图10.2802#卫生间详图1:505.170102002浙J44PW-QS型PW-QS型2002浙J44105.1701:502#卫生间详图1:501#厨.卫详图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2.370M-7M-7M-7M-7M-7M-7M-7M-7M-7M-7M-7M-7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9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7M-7M-9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6M-6M-6M-6M-6M-6M-6M-6M-6M-6M-6M-6M-6M-6C-6C-6C-6C-6C-6C-6C-6C-6C-6C-6C-6C-6C-6C-6C-4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C-2-0.150-0.150上上上上上上上上上0.3600.3600.3600.3600.3600.3600.3600.360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5M-2M-2

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成都双流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1254125083

建筑风格及用材
户型A
一人户
建筑面积 39.2 m2
户型A 户型
一人户
建筑面积 39.2 m2
底层平面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1.12 m2 2 户型B 二人户 建筑面积 70.12 m
底层平面
二层平面
户型C 三人户 户型C 三人户建筑面积 104.92 m2 m2 建筑面积 104.92
造型设计方案
藉田镇聚居点的建筑造型立意提取于藉田的主要产业及政府立足打造 “东山第一重镇”的发展规划。籍田各村的产业基本上以特色农业为主, 各聚居点的分布位置基本位于城镇以外,我们的建筑设计需要从农村的 特色出发,符合本土特色。但作为政府规划的“东山第一重镇”,建筑 的设计也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特征。 色彩为蓝灰色为主,结合白色系的墙面,使整个村落显得统一而又富有 变化。 结构选型设计 考虑当地特色和造价等因素住宅均以砖混结构为主,辅之以少量木结构。
户型设计方案
1.户型设计统一分为39.2 ㎡、71.12㎡、104.92㎡、139.32㎡、 173.5㎡五个档次,所有尺度均以人的最佳舒适使用为原则。 2.朝向大部分为南北方向45度以内,采光通风良好。精致、紧凑 的多种大中小户型充分考虑居住需要。 3.户内动静、干湿、洁污分区明确。设堂屋、住房、明厨、明卫, 前庭和后院,设施配套齐全。
三大聚居点产业布局图
地平小学聚居点: 果蔬、养殖、新型素菜种植基地。 花园坝聚居点: 野生蔬菜、水稻种植、养殖业。 张家院子聚居点: 优质粮油种植、花卉业(栀子花及银柳)。
白沙镇概况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设计思想
籍田镇新农村聚居点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布局尊重地形,因形成势。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时,从实际 出发,结合原有地形的水塘、沟渠、果林、高差,采用多种的布局方 式。地平小学及张家院子两个安置点丘区地形显著,地形高差明显, 均为两面高,中间低,规划中将聚居点分为三个不同台地,顺应地形 走向布置组合院落。花园坝地势平坦,将数个院落在田野中散落布置, 呈现川西林盘的显著特征,与原有村落和谐共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地区新农村建筑住宅设计学生:冯煜晨指导老师:黄达林内容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有关新农村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构想,同时以四川地区为主要的运用区域,进行设计的改良。

以介绍农村地区居民住宅风格的变化,从中探索我国新农村住宅设计的相关规律,然后通过对规律的掌握,设计出相关的新农村住宅设计的蓝图。

同时,对自身设计进行介绍与改良,对每个设计的难点与要点进行对应讲解,最后得出一套具有可实施性的方案。

最后,以四川成都地区为例,着重介绍了当地的建筑设计特色,着重分析该设计的在四川地区的兼容性等,最终探索出来以四川地区为蓝本的新农村住宅设计。

最终定稿。

关键词:新农村建筑设计设计风格Rural building design of Sichuan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design and idea,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sichuan province as the main area, to carry on the design improvement. To introduce the change of the rural residential style, to explore the related law of our country new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and then through the grasp of the law, and design the relevant new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blueprint. At the same time, on their own design is introduced and improved, the difficulties and key points of each design to carry on the corresponding explanation,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a set of practical solutions. Finally, in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area as an example, introduces the lo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features,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esign in the sichuan region compatibility and so on, finally explored in sichuan area based on the new rural residential design. The final version.Key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 design architectural style目录前言 (1)1绪论 (1)1.1研究的方式与框架 (2)1.1.1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 (2)2 我国古代民居建筑发展简史 (3)2.1 我国古代民居的规划的演变 (3)2.2 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设计特色的演变 (4)3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设计思路 (5)3.1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设计特点 (5)3.2新农村建筑设计构想的成立 (6)4该新农村建筑设计构想的成立 (6)4.1“设计创新” (6)4.1.1 房屋面积规划性的设计创新 (7)4.1.2 房屋建筑设计上的创新 (8)4.2布局创新 (9)4.2.1 庭院布局的创新 (9)4.2.2 独栋房屋内部规划的创新 (9)4.3 科技创新 (10)4.3.1 建筑用材的创新性与环保的体现 (10)5分析成都新农村建设现状级存在问题 (11)5.1成都平原的地理条件,气候特征① (11)5.2成都新农村现状的概述 (12)5.3 近年来建设成都美丽乡村的取得的主要方针 (12)6成都新农村调研实地分析 (14)6.1.1地理位置 (14)6.1.2团结镇背景介绍 (15)6.1.3现状及其问题 (15)6.2.2 三圣乡背景介绍 (16)6.2.3现状及存在问题 (17)7 结论 (19)附件1:关于CAD软件介绍 (20)附件2:参考文献 (22)前言古往今来,建筑都是作为人们生活中最不可获取的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意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再是仅满足避风遮雨这样基础的作用,逐渐成为了人们衡量其生活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建筑有着其自身独立的发展史,建筑设计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也在方方面面体现社会的兴衰与变迁,它更像是一面明镜,照射出历史变迁中的斑斑印记。

孟子曰:居可移气,养可移体,大哉居室1。

意思就是说建筑是具有修生养性的作用,维持人之精华。

古人就把房屋与人的关系合二为一,甚至作为人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建筑科学这一门学科人文性的重要体现。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建筑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既是集约型社会的集中体现,而不仅仅只是衡量百姓水平这一唯一标准,通过融入了低碳环保等元素,将生态效益与人文生活有机融合起来,从而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新潮流。

农村作为社会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地区,建筑设计方改革势在必行,新农村建筑设计的构建也应运而生。

新农村住宅设计规划方案也必须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村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为总目标,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中心镇和试点村规划建设水平,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为重点,5从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

我们在设计新农村住宅时,应当密切的结合这个主要目标和总体思路,顺应社会发展。

1绪论1.1研究的方式与框架1.1.1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本论文在尊寻前辈的积累的理论基础之上,同时加强自身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发现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上的诸多不足进行一一罗列。

同时充分借鉴于前辈的对于该问题的深刻分析,在理论上与实践上弥补自身论文写作上的不足。

但请指导老师与同学给予包容支持的同时,并对该学术论文进行细心的指导,从而更好的从策略与实际入手。

1.1.2理论研究分析与计算机模拟以及建模相结合计算机对于理论的丰富以及实践的充实都有相当大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计算机就是理论最好的实践工具。

通过用CAD软件对进行框架设计以及其余菜地沼气池之类的配套设计方案,同时运用CAD软件设计全套住宅的剖面图和立面图设计,基本做成一套可实施的方案。

但是由于电路图与水路图在本专业中并未涉及,所以无法进行有效的设计,望老师见谅。

2. 我国古代民居建筑发展简史2.1 我国古代民居的规划的演变远古时候的原始人类以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由部落逐渐演变为群居,由理论上来说,城市的发展也在原始人类的群居之后初具雏形。

而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形成奴隶制社会形态的确立。

居民生活方式彻底的改为以城市为中心的乡村为辅助的聚居。

可见,民居的发展是以城市为依托逐渐演变而发展的。

在此引用一段文献资料作为参考以及论证的补充。

而都城又是在各个时期内的典型代表,都城作为整个社会的缩影,标志着文化的发展程度。

由此可见,文化对于民居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在城市这一庞大的居民点中,民房的规划与居住的习俗也相应产生着变化,,发展成为一个自称系统的发展线索。

[1]居的发展史是不全面,城市与民居有机依托,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定要理清脉络进行全面的论证。

图2.1-1 中国特色古代建筑2.2 我国古代民居建筑设计特色的演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时代,原始人民在建筑上同样是煞费苦心。

房屋设计的材料也以原始材料为主,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大多以林中的树木以及荒草为原料,不经有效的加工堆积而成,逐渐形成了部落为主的有效建筑区域。

在奴隶制以及封建社会成型之时,由于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逐步成熟,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建筑特色逐渐兴起。

城市的发展逐渐取代了部落为主的群居,各具特色民居也已独具雏形。

在生产资料上,不在以原始的初级生产资料为房屋的原材料,取而代之的是初加工的生产资料,就此也就拉卡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封建建筑特色的演变史,详见下图2.2-1。

图2.2.- 1 刀耕火种时期原始时期在唐宋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制经济逐渐趋于鼎盛,建筑特色也已日益成熟相对跟明朗。

民居也不再只是居民栖身这样的唯一功能,而加入居民身份与民族文化为主的内涵诠释。

例如达官贵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等等。

在建筑特色上以大气奢侈为主,同时也往往辅之余大气的庭院设计,而在建筑风格上,以江浙一带的大园林最具代表,不仅是房屋的设计以体现了充满文化积淀的江南特色古风建筑为主,在园林的设计上也是极为考究,辅之以巨大的石器加工品。

这样极具规模化的建筑的出现,下图2.2-2为唐宋时期标志性的建筑风格。

图2.2-2 唐宋时期的建筑风格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各民族文化的特色也是有机的融合并在历史的潮流中得以充分的沉淀,建筑设计的特色也不例外。

建筑设计的变迁同样遵循了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规律,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西域文化甚至西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合并,在建筑设计的发展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在交流与冲突中不断的融合,但同样也保存了各自建筑特色的独有的风格。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原文化对于西域壁画的推崇,作为中原人民居中地位的象征,诸如此类的建筑上的文化共通共荣还有很多,在此也就不一一罗列了,参考刊物《中国古代建筑史》作者刘敦桢。

[2]3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设计思路3.1中国近现代建筑的设计特点在封建制度末期,西方文化大肆进入到中国,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外域文化的的侵袭下,中国不再简单的是一个政治文化保守的国度。

随着传统的农耕制度的更迭,中国开始逐渐接受并且推崇西方文化。

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筑风格也随之向欧洲转变,大批欧洲的建筑设计师被引入中国,欧式建筑也开始大放异彩。

具有标志意义的圆明园就是此类建筑中最璀璨的明珠。

在民居的变迁中,一幢幢的欧式小洋楼占据着如广州,香港等大型通商口岸,也正是由于外来文化的侵入,倒逼了中国建筑业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而正是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造就中国建筑历史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

图3.1-1 带有殖民特色的西洋建筑群3.2新农村建筑设计构想的成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发展中的问题。

由于人口总量的过多导致了人均资源占有量的缺乏,同时农村人口的基数过高,这样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注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近年来最重要的大任务,新农村的建设势在必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