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转染操作方法及各方法比较

合集下载

293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293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293细胞转染操作方法一、转染前的细胞培养准备1.1 细胞培养基的准备:使用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培养基,添加10%胎牛血清(FBS),1%青霉素/链霉素(Penicillin-Streptomycin)混合液,将其预先置于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加热。

同时,准备冰上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

1.2 细胞传代:将293细胞稳定传代到80%的密度,并将细胞分装到培养皿中。

培养皿通常使用直径为6 cm的培养皿。

1.3 细胞接种:将培养皿中的细胞用10 ml DMEM培养基吸取,将细胞均匀分布在一个新的培养皿中。

1.4细胞培养:将新的培养皿放入37摄氏度恒温培养箱中,在5%CO2和95%湿度条件下培养。

二、转染试剂的准备2.1 转染物质的选择: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转染试剂,如磷脂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Calcium Phosphate(CaPO4)沉淀法、聚乙烯亚胺(PEI)等。

2.2转染载体的制备:将所需的转染载体提取并纯化,测定其浓度和纯度。

2.3试剂的稀释:按照转染试剂说明书的要求,将其稀释至适宜浓度。

三、转染操作的步骤3.1细胞处理:在进行转染操作前,需要将细胞从培养皿中用无酶消化的方式将其析出,溶于含血清和无血清的培养基中,计算细胞的数量和体积,用无酶消化的方式将其析出。

3.2细胞分装:将分装的细胞放入每个培养皿中,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黑暗度和数量。

3.3准备转染混合物:将适量的转染载体与转染试剂混合,置于室温静置15-30分钟,使其相互作用发生。

3.4转染操作:将转染混合物均匀滴加到细胞上,用手轻摇培养皿以均匀涂抹。

转染时间通常为4-6小时。

3.5转染后处理:转染时间结束后,将细胞培养基进行更换,并在体外长时间培养。

四、注意事项4.1转染试剂和转染载体的选择:需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载体,不同的试剂和载体对细胞的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有所不同。

各种细胞转染方法比较

各种细胞转染方法比较
瞬时转染
相对简便、重复比磷酸钙好,但对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转染时需除血清且一般只用于BSC-1,CV-1,COS细胞系
Sigma-Aldrich(DEAE-Dextran Transfection Kit)
磷酸钙法
磷酸钙DNA复合物吸附细胞膜被细胞内吞
稳定转染,染瞬转染
不适用于原代细胞(所需的DNA浓度较高),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差,有些细胞不适用
各种细胞转染方法比较
细胞转染方法包括DEAE-葡聚糖法,磷酸钙法,阳离子脂质体法,阳离子聚合物,病毒介导法,Biolistic颗粒传递法(基因枪粒子轰击法),显微注射法,电穿孔法等,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特点,厂家产品等信息的比较结果如下表:
转染方法
原理
主要应用
特点
厂家及产品
DEAE-葡聚糖法
带正电的DEAE-葡聚糖与核酸带负电的磷酸骨架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物被细胞内吞
稳定转染,瞬时转染,所有细胞
使用方法简单,可携带大片段DNA,通用于各种类型的裸露DNA或RNA,能转染各种类型的细胞,没有免疫原性。虽在体外基因转染中有很高的效率,但在体内,能被血清清除,并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的抗炎反应,导致高水平的毒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Invitrogen(Lipofectamine 2000,Lipofectamine,Lipofectin,Lipofectamine Plus,Cellfectin)
瞬时转染,特定宿主细胞
可用于难转染的细胞,需考虑安全因素
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保藏委员会
Biolistic颗粒传递法(基因枪粒子轰击法)
将DNA用显微重金属颗粒沉淀,再将包被好的颗粒用弹道装置投射入细胞,DNA在胞内逐步释放,表达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小技巧细胞转染是一种将外源DNA、RNA、蛋白质等分子导入到细胞内的实验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基因功能、发现新的信号通路和治疗基因疾病等。

下面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细胞转染的原理:细胞转染主要通过三种方法实现: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学法。

1.物理法:通过高压、电穿孔、微射流等方式,使细胞膜发生瞬时破裂,从而使DNA、RNA等外源分子进入细胞。

常用的物理法有电穿孔法和基因枪法。

2.化学法:通过化学物质,如聚吡咯、脂质体等,使外源分子与细胞膜结合,从而实现转染。

常用的化学法有聚乙烯亚胺(PEI)法、磷酸钙共沉淀法等。

3.生物学法:通过利用病毒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细胞,实现基因的转移。

常用的生物学法有腺相关病毒(AAV)转染、逆转录病毒(RETRO)转染等。

二、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1.细胞的预处理: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要求,将细胞培养至合适的状态。

通常细胞应处于快速生长期,但还未达到接触抑制的阶段。

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胞,如悬浮细胞,可能需要将其转接至适当的培养基中。

2.外源分子的准备:将外源DNA、RNA等转染载体制备好。

如将DNA克隆并纯化至高质量的质粒DNA,或将RNA合成或纯化。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载体。

3.转染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转染方法,如物理法、化学法或生物学法。

一般情况下,物理法适用于悬浮细胞,化学法适用于贴壁细胞,而生物学法适用于大多数细胞类型。

4.细胞转染操作:a.物理法:i.电穿孔法:将细胞悬浮于含有外源分子的缓冲液中,然后通过电穿孔仪的电极或电穿孔板进行电穿孔。

ii. 基因枪法:使用基因枪将外源分子直接“枪”入目标细胞中。

b.化学法:i.PEI法:将PEI与外源DNA或RNA按一定比例混合,在适当条件下形成复合物,然后添加至目标细胞中。

ii. 磷酸钙共沉淀法:将外源DNA与磷酸钙按比例混合,并静置形成磷酸钙- DNA沉淀,然后加入至目标细胞中。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

细胞转染的技巧细胞转染是研究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关键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基因敲除和功能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胞转染的原理、方法和优化技巧。

细胞转染的原理主要基于外源DNA的纳入细胞内,并表达目的基因。

目前常用的转染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穿孔法、病毒介导法和基因枪法等。

一、化学法化学法是最常用的细胞转染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试剂破坏细胞膜屏障,使外源DNA能够进入细胞内。

常用的转染试剂包括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 PEI)、脂质体和阳离子聚合物等。

在化学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 细胞密度:化学转染对细胞密度有一定的要求,通常细胞密度应保持在80%~90%的对数生长期,以保证转染效果。

2. 转染试剂的浓度和比例:不同的转染试剂适用于不同的细胞系,需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一般情况下,转染试剂的浓度和DNA的比例为1:3~6。

3. 转染时间和转染条件:化学转染的时间和条件也需要进行优化。

过短的转染时间会导致转染效率低,而过长的转染时间可能会对细胞造成毒性影响。

二、电穿孔法电穿孔法通过电场脉冲的作用使细胞膜发生短暂的孔洞形成,从而实现外源DNA的转染。

电穿孔法具有转染效率高、转染速度快等优点,但对细胞需求较高,且操作较为繁琐。

在电穿孔转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1. 电脉冲的参数:电脉冲参数包括电压、脉冲宽度和脉冲数等,需要根据细胞类型和实验需求进行优化。

2. 转染缓冲液的配方:转染缓冲液通常包含含有机磷盐的缓冲液或无机盐溶液,可用于增加细胞的导电性和缓解电穿孔过程中对细胞的损伤。

3. 转染后的细胞培养:电穿孔转染后,应及时将细胞转移到无血清培养基中,以减少电穿孔对细胞的影响。

三、病毒介导法病毒介导法是一种高效、稳定的转染方法,常用于长期表达和基因敲除实验。

病毒载体(如腺病毒、逆转录病毒等)可携带外源DNA进入细胞并整合到基因组中,从而实现目的基因的表达。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

细胞转染的操作步骤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

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

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

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

红外碳硫仪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

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

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

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

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1. 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1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

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sup>6</sup>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

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1. 转染试剂的准备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一、细胞转染简介细胞转染是指将外源性DNA、RNA、蛋白质等分子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导入到细胞内,从而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常见的细胞转染方法包括病毒载体介导转染、电穿孔法、钙磷共沉淀法和化学转染法等。

其中,化学转染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和适用于多种类型的细胞等优点。

二、实验前准备1. 细胞培养: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使得细胞处于生长状态。

2. 转染试剂:选择合适的化学转染试剂,如Lipofectamine 2000、PolyJet等。

3. 质粒DNA:准备所需的质粒DNA,并进行纯化和测定浓度。

4. 培养皿:准备适当大小和形状的培养皿,以满足实验需要。

5. 显微镜:准备显微镜以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三、实验步骤1. 细胞接种:将需要转染的细胞接种到培养皿中,使其达到适当的生长状态。

2. 质粒DNA和化学转染试剂混合:根据试剂说明书的建议,将质粒DNA和化学转染试剂混合,形成转染复合物。

3. 转染复合物与细胞接触:将转染复合物滴加到培养皿中,让其与细胞接触。

4. 培养:将培养皿放入恰当的培养箱中,并按照所选细胞类型的要求进行培养。

5. 观察效果:经过适当时间后,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效果。

若需要,可以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四、注意事项1. 选择适当的化学转染试剂,并按照说明书建议操作。

2. 转染前需要保证质粒DNA纯度和浓度足够,并进行必要的测定。

3. 细胞密度和培养时间应根据所选细胞类型进行调整。

4. 转染复合物与细胞接触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在4-6小时左右。

5. 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胞状态的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

五、实验结果解读通过细胞转染操作,可以实现外源性DNA、RNA、蛋白质等分子的导入,从而改变细胞的基因表达或功能。

实验结果可以通过Western blot、PCR等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PEI细胞转染液使用方法(标准版)

PEI细胞转染液使用方法(标准版)

PEI细胞转染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实验室的转染试剂,用于将外源DNA或RNA 转染到细胞中。

以下为PEI细胞转染液的标准使用方法:一、准备工作1. 细胞: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如HEK293、CHO等。

确保细胞状态良好,密度适中。

2. 转染试剂:PEI细胞转染液。

3. 外源DNA或RNA:需转染的基因或表达载体。

4. 实验器材:离心机、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等。

二、操作步骤1. 细胞培养:将细胞接种于适当的培养皿中,用含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细胞。

将培养皿放入37℃、5% CO₂的培养箱中,进行细胞培养。

2. 转染液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将PEI细胞转染液按照一定比例稀释。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10倍稀释的PEI细胞转染液。

3. 转染操作:(1)将稀释后的PEI细胞转染液与外源DNA或RNA混合均匀。

(2)用移液器将混合液滴加到细胞培养皿中,注意不要直接将液体倒在细胞上,以免破坏细胞。

(3)将培养皿轻轻摇晃,使转染液与细胞充分接触。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4. 转染后处理:转染后的细胞需要继续培养,观察转染效果。

根据实验要求,可使用荧光显微镜、实时定量PCR等方法检测转染效果。

三、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实验器材干净无菌,避免污染。

2. 转染过程中,应控制转染液的浓度和滴加速度,避免对细胞造成过度刺激。

3. 转染后,注意观察细胞状态,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

4. 实验过程中,应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安全。

以上为PEI细胞转染液的标准使用方法。

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因实验条件、细胞类型等因素而有所调整。

在实际应用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各种转染方法比较

各种转染方法比较

各种转染方法比较不同的实验室转染方法选择会依赖于多个相关因素,如目标细胞类型、转染效率、细胞毒性、需求的表达时间、实验的规模和预算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转染方法的比较:1. 离子交换法(Calcium phosphate transfection)离子交换法是最早开发和使用的转染方法之一、它使用磷酸钙和DNA或RNA的复合物在细胞表面形成凝析沉淀物。

该方法简单、经济且较为普遍,适用于许多细胞类型。

然而,它的转染效率较低,存在较多的细胞毒性。

2. 迷走转染法(Lipofection)迷走转染法是当前最常用的转染技术之一,通过磷脂体(例如Lipofectamine)与质粒DNA形成复合物。

该方法转染效率高,而且适用于许多类型的细胞,包括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

然而,迷走转染法存在一些限制,如细胞毒性、稳定性较差,和细胞特异性。

3. 电穿孔法(Electroporation)电穿孔法是通过应用电场使细胞膜暂时性孔化来实现转染效果。

它可以用于转染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植物。

电穿孔法的转染效率高,但存在一定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损伤风险。

此外,电穿孔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来操作。

4. 病毒载体转染法(Viral vector transfection)病毒载体转染法使用经修饰的病毒作为转染载体,可实现高效的基因传递和表达。

常用的病毒载体包括腺病毒、衣壳病毒和逆转录病毒。

这些病毒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胞具有不同的亲和力和转染效率。

然而,病毒载体转染法的主要限制是细胞对病毒的感染能力,以及在临床应用中可能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5. 直接注射法(Direct microinjection)直接注射法是一种机械刺伤细胞膜直接将DNA注入细胞的方法。

这种方法对于特定的细胞类型具有高效转染的能力,如哺乳动物受精卵和干细胞。

它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和单细胞水平的转染,但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技能。

总结起来,转染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实验的具体需求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转染操作方法
转染,是将外源性基因导入细胞内的一种专门技术。

随着基因与蛋白功能研究的深入,转染目前已成为实验室工作中经常涉及的基本方法。

转染大致可分为物理介导、化学介导和生物介导三类途径。

电穿孔法、显微注射和基因枪属于通过物理方法将基因导入细胞的范例;化学介导方法很多,如经典的磷酸钙共沉淀法、脂质体转染方法、和多种阳离子物质介导的技术;生物介导方法,有较为原始的原生质体转染,和现在比较多见的各种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

理想细胞转染方法,应该具有转染效率高、细胞毒性小等优点。

病毒介导的转染技术,是目前转染效率最高的方法,同时具有细胞毒性很低的优势。

但是,病毒转染方法的准备程序复杂,常常对细胞类型有很强的选择性,在一般实验室中很难普及。

其它物理和化学介导的转染方法,则各有其特点。

需要指出的一点,无论采用哪种转染技术,要获得最优的转染结果,可能都需要对转染条件进行优化。

影响转染效率的因素很多,从细胞类型、细胞培养条件和细胞生长状态,到转染方法的操作细节,都需要考虑。

一、细胞传代
1. 试验准备:200ul/1mlTip头各一盒(以上物品均需高压灭菌),酒精棉球,废液缸,试管架,微量移液器,记号笔,培养皿,离心管。

2. 弃掉培养皿中的培养基,用1ml的PBS溶液洗涤两次。

3. 用Tip头加入1ml Trypsin液,消化1分钟(37℃,5%CO2 )。

用手轻拍培养瓶壁,观察到细胞完全从壁上脱落下来为止。

4. 加入1ml的含血清培养基终止反应。

5. 用Tip头多次吹吸,使细胞完全分散开。

6. 将培养液装入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min。

7. 用培养液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后选择0.8X106个细胞加入一个35mm培养皿。

8. 将合适体积完全培养液加入离心管中,混匀细胞后轻轻加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分布。

9. 将培养皿转入CO2培养箱中培养,第二天转染。

二、细胞转染
1. 转染试剂的准备
①将400ul去核酸酶水加入管中,震荡10秒钟,溶解脂状物。

②震荡后将试剂放在-20摄氏度保存,使用前还需震荡。

2. 选择合适的混合比例(1:1-1:2/脂质体体积:DNA质量)来转染细胞。

在一个转染管中加入合适体积的无血清培养基。

加入合适质量的MyoD或者EGFP的DNA,震荡后在加入合适体积的转染试剂,再次震荡。

3. 将混合液在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吸去培养板中的培养基,用PBS或者无血清培养基清洗一次。

5. 加入混合液,将细胞放回培养箱中培养一个小时。

6. 到时后,根据细胞种类决定是否移除混合液,之后加入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24-48小时。

三、第二次细胞传代
1. 在转染后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2. 再次进行细胞传代,按照免疫染色合适的密度0.8X105个细胞/35mm培养皿将细胞重新转入培养皿中。

3. 在正常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按照染色要求条件固定。

转染方法原理主要应用特点
DEAE-葡聚糖法带正电的DEAE-葡聚糖与核
酸带负电的磷酸骨架相互作用
形成的复合物被细胞内吞
瞬时转染
相对简便、重复比磷酸钙好,但对
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转染时需除
血清且一般只用于BSC-1,CV-1,
COS细胞系
磷酸钙法
磷酸钙DNA复合物吸附细胞
膜被细胞内吞稳定转染,
染瞬转染
不适用于原代细胞(所需的DNA浓
度较高),操作简便但重复性差,有
些细胞不适用
细胞建议用CSCL梯度离心,转染是
拷贝数较多
阳离子脂质体法带正电的脂质体与核酸带负
电的磷酸基团形成复合物,然
后脂质体上剩余的电核与细胞
膜上的唾液酸残基的负电核结
合;另一种解释是通过细胞是
内吞作用而被进入细胞。

(若
DNA浓度过高,中和脂质体表
面电核,而降低了与细胞的结
合能力)
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
所有细胞
使用方法简单,可携带大片段
DNA,通用于各种类型的裸露DNA
或RNA,能转染各种类型的细胞,
没有免疫原性。

虽在体外基因转染中
有很高的效率,但在体内,能被血清
清除,并在肺组织内累积,诱发强烈
的抗炎反应,导致高水平的毒性,这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
阳离子聚合物带正电的聚合物与核酸带负
电的磷酸基团形成带正电的复
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
除了具有阳离子脂质体的转染效
率高,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重复
合物后与细胞表面带负电的蛋白多糖相互作用,并通过内吞作用进入细胞。

所有细胞性好等特点外,还具有在体内,转染
效率高,细胞毒性低等特点,是新一
代的转染试剂。

病毒介导法逆转
录病

(RNA)
通过病毒中膜糖蛋白和宿主
细胞表面的受体相互作用而进
入宿主细胞,之后反转入酶启
动合成DNA并随机整合到宿
主基因组中
稳定转染,
特定宿主
细胞
可用于难转染的细胞、原代细胞,
体内细胞等,但携带基因不能太大
(<8kb),细胞需处分裂期,需考
虑安全因素
腺病
毒(双

DNA)
先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继
而在αv整合素介导下被细胞
内吞
瞬时转染,
特定宿主
细胞
可用于难转染的细胞,需考虑安全
因素
Biolistic
颗粒传递法(基因枪粒子轰击法)将DNA用显微重金属颗粒沉
淀,再将包被好的颗粒用弹道
装置投射入细胞,DNA在胞内
逐步释放,表达
瞬时性转
染,稳定转

可用于:人的表皮细胞,纤维原细
胞,淋巴细胞系以及原代细胞
显微注射法用显微操作将DNA直接注入
靶细胞核
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
转染细胞数有限,多用于工程改造
或转基因动物的胚胎细胞
电穿孔法
高脉冲电压破坏细胞膜电位,
DNA通过膜上形成的小孔导稳定转染,
瞬时转染,
适用性广,除了质粒外,还可转染
大的基因组(>65kb)但细胞致死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